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旅游者认知地图及其国内外研究综述_唐玉凤
![旅游者认知地图及其国内外研究综述_唐玉凤](https://img.taocdn.com/s3/m/093f2543f7ec4afe05a1df0e.png)
第26卷第4期2014年8月云南地理环境研究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Vol.26,No.4Aug.,2014收稿日期:2014-04-18;修订日期:2014-06-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61)、安徽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项目(FRZD201307)资助.作者简介:唐玉凤(1988-),女,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者认知地图与国家旅游形象研究.*通信作者.旅游者认知地图及其国内外研究综述唐玉凤1,张宏梅1,2*(1.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2.安徽师范大学旅游营销传播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3)摘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显示,国外学术界对认知地图的研究比较深入,理论与实践成果颇丰。
较之国外,中国起步较晚,尚处于理论引用和方法移植的初期阶段。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法,系统梳理旅游者认知地图的概念、意象要素、类型分类、研究方法等,总结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及动态发展过程,并基于以往的研究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在整个认知地图研究中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理论缺乏、内容缺陷、范围狭窄、方法单一等问题;同时从认知地图应用的动态变化、新技术、新方法的革新等层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认知地图;旅游者;国内外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852(2014)04-0071-090引言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最早由心理学家Tolman 于1948年研究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中提出,是储存于个体长时记忆中的对外部环境及其属性的表达[1]。
此概念被提出后,国外学者相继对认知地图的性质、形成过程及在时空活动中的角色进行探究[2-4]。
20世纪7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活动中形成的旅游者认知地图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并初步探索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空间认知规律。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237c1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1.png)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增长,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的选择和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旅游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游客对某一旅游地区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特征之一。
旅游目的地形象直接影响着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意愿和游客对旅游体验的期待值。
因此,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感知和态度,也有助于帮助旅游目的地提升其形象,吸引更多游客。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采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和评价,进行主观分析。
定性研究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和态度,但结果难以量化和比较。
2.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式,获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客观评价数据,并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定量研究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和可比较的结果,但无法深入理解游客对形象背后的感知和认知。
三、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1.自然景观:自然环境是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优美的自然景观对游客产生积极的形象感知。
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历史特色的体现,能够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
3.服务设施:良好的服务设施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因素,包括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导游等。
服务设施的质量和便利程度直接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评价。
4.旅游管理: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水平和营销策略也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能力强、文明规范的旅游目的地能够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四、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因素1.媒体影响:媒体的宣传报道和口碑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产生重要影响。
正面媒体报道和高度评价会提升目的地形象,而负面报道和差评会损害形象。
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
![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0b35c208a1284ac85043e7.png)
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2009年12月,我们采用认知地图的方法对越秀山风景区进行了局部的抽样调查。
为了避免被试者因对地图认知能力和绘图能力不足而不配合我们的研究,我擅自简化了调查的方法。
采用问题答辩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例如你来越秀区主要是为了看哪一个景,位于哪一个方位,还有你今天到过哪些地方,以及哪些改进的建议等。
通过对被试者们回答多得的信息,经过统计分析,了解游人对景区的公共意向和风景质量的评价,据此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被试者的个人背景被试者总共40人,其中包括本地的市民9人、省内非广州市的24人,外省的最少7人,其中本地的市民大多有2次以上的游览经历或经常性的到此晨练,其余的基本上是第一次到来,或者是跟着曾经游览过越秀山公园的朋友们一起来的。
意向范围主要集中与五羊雕像。
被试者的年龄基本都是超过18周岁的学生或者老人以及一些妇女。
二、公共意向和认知结构根据每个人的回答,大概模拟出每个人的认知地图,叠加得到的公共意向图中,五羊石像和镇海楼出现率最高,均为75℅.其他地方的景点,如明长城,四方炮台,南明绍五君臣冢、、海员亭、光复纪念亭、石牌坊、孙中山纪念碑、依次为55℅、45℅、40℅、40℅、40℅、35℅、35℅,,由此可见,在这个充满历史古迹的风景区里,游人基本上是慕名而来的首先想要观赏的还是五羊石像,其他的景色的重要性。
有人模糊了观赏路径的选择,在这个以山为主体的空间型环境意向中,风景有名的和风景漂亮的会成为游人的关注焦点,主道的风景区游人的观赏率还是非常高的,但是意愿中大都却不是这些。
游人识别环境和景观的质量的关键要素还是他们对于环境自身的美感和艺术感,其余的都很次要,并直接影响游人们对风景区的环境质量和旅游价值的评价。
三、风景区质量评价游人们对风景质量的评价,基本上围绕着最有名的、最具象征的、最有特色的、最吸引人的,所以我事先的问卷中都以这几个为主要问题,得票率最高的分别是五羊、镇海楼、中山纪念碑、其他的都没有超过10℅,3个人工湖的景色不逊色于前几个景色,但是由于游人基本上都是慕名而来的,主要的吸引力不在山水之中,尽管是生态环境优美,鸟语花香,都不被看中,还有个主要原因,整个山的范围太大,真正的游览下来都要一天时间。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463fa1ba216147917112862.png)
[ 稿 日期 】08 5 6 [ 订 日期 ]08— 9—2 收 20 —0 —0 ;修 20 0 5
[ 者 简 介 ] 志 杰 (94一) 男 , 海 人 , 京 大 学 博 士 生 , 作 蒋 17 , 上 南 研 究 方 向 为 认 知 地 理 学 和 旅 游 环 境 心 理 ,Em i —a : l inzie4 29 6 .o 张 捷 (90一) 男 , i gh i 01 @13 cm; a j7 16 , 江苏 无 锡 人 , 南
间关 系 。而位置 学 习 就 是根 据 对 情 景 的认 知 , 当 在
前情 景与 达到 目的手 段 、 径 间 建立 起 一 个 完整 的 途
京 大 学 旅 游 地 理 与 规 划 专 业 博 士生 导师 , 究 方 向为 旅 游 地 研
理 与 旅 游 规 划 、 斯 特 地 貌 、 法 地 理 学 , . a :ihn @ 喀 书 E m i jzag l e
① 表 象 (mg )事 物 不 在 面 前 时 , 们 在 头 脑 中 出 现 的 关 于 iae : 人
游者 行为 的 中间变 量 ( 游 者认 知地 图) 所 以不 能 旅 , 合理 预测旅 游 者行 为 。因此 , 讨 旅 游 环境 与旅 游 探
研 究发 现 : 旅 游 者 认 知 地 图是 具 有 空 间 定 位 功 能 的 、 态 ① 动
的 、 维 的 旅 游 环 境 综 合 表 象 ; 受旅 游 活 动 特 点 和 旅 游 地 三 ②
渊源, 因此 , 必要 梳理认 知地 图 的概 念体 系和 地理 有 学 和心理 学 中的认 知地 图研究 。
旅游地图分析报告总结与反思
![旅游地图分析报告总结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ce59ef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3.png)
旅游地图分析报告总结与反思简介本篇报告旨在对某一旅游地图进行分析,总结旅游地图的特点和优点,同时反思旅游地图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分析与总结1. 界面设计旅游地图的界面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本次分析的旅游地图使用了简洁、直观的界面设计,使用户能够迅速了解地图的布局和功能。
各个功能按钮也明确标识,用户能够方便地找到需要的功能。
2. 功能完善旅游地图提供了多种功能,包括地点搜索、路径规划、旅游景点介绍等。
这些功能的提供,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旅游规划。
例如,地点搜索功能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快速找到对应的景点或餐馆,路径规划功能能够为用户规划最佳行程路线,旅游景点介绍则提供了详细的描述和图片,让用户可以提前了解各个景点的特色。
3. 数据更新及时优秀的旅游地图应该能够及时更新数据,提供最新的旅游信息。
本次分析的旅游地图能够实时更新景点开放信息、路线交通情况等,用户可以通过地图了解到最新的旅游动态。
这对于旅游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事先得知景点的开放时间和交通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行程规划。
4. 多媒体展示本次分析的旅游地图在景点介绍中使用了多媒体展示,包括图片、视频等。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示景点的美景,给用户以更真实的感受。
同时,视频的添加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了解,直观地展示景点的氛围和特色。
5. 用户交互好的旅游地图应该注重用户交互体验。
本次分析的旅游地图提供了多种用户交互方式,包括手势缩放地图、点击标记获取景点信息、用户评价等。
这些交互方式使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浏览地图和获取信息,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和乐趣。
反思与改进尽管本次分析的旅游地图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色,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 数据准确性旅游地图的数据准确性是用户使用地图的基础。
尽管本次分析的旅游地图可以实时更新数据,但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发现了一些数据的不准确情况,如景点开放时间有误、评论信息过时等。
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旅游地图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定期更新数据,避免给用户带来困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fd3e6f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e.png)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人们对某个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和感知。
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
其中,心理学研究旅游者的认知和行为,社会学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特征,地理学则研究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这些不同的角度都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方法。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其中,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旅游者的旅游意愿、行为、态度和满意度等信息,进而分析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市场需求。
此外,焦点小组讨论、深度访谈、网络分析等方法也常被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内容包括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形象识别度、形象评价、品牌形象等方面。
在形象识别度方面,旅游目的地的标志性建筑、文化遗产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识别标志。
在形象评价方面,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质量、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旅游者评价的重要因素。
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目的在于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形
象识别度,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
展。
因此,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认知地图的中国国际游客旅游空间认知研究
![基于认知地图的中国国际游客旅游空间认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3f6b8fab4daa58da1114aae.png)
基于认知地图的中国国际游客旅游空间认知研究空间认知研究始终是地理信息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认知地图最初应用于心理学的“探路问题”和“寻址问题”,研究方法正在进一步探索中,近年来被广泛使用。
人的认知心理学定义为个体主动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结构中进行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1]。
而认知地图作为一种有效的空间认知工具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认知地图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地图学,并随着地图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渐被重视。
中国地图学界对认知地图的研究始于高俊院士,他借助认知地图的方法研究计算机辅助制图与地图信息转化[2]。
心理学强调认知过程,人对某一特定事物的认知是瞬间产生的状态,这种状态的过程包含了感知、注意和思维等心理状态,并导致个体行为的产生[3]。
地理空间认知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地理空间位置、地理性质和特征的研究等[4]。
凌云,陈毓芬,王英杰认为用户对地图可视化系统界面的理解和评价与用户的视觉认知、记忆认知、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密切相关[5]。
国际旅游是一种具有大范围空间位移的社会现象,国际游客是有别于一般人群的特殊群体。
在空间认知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国际游客的旅游空间认知模式,对于旅游地图制图,旅游空间信息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认知地图的概念有关认知地图的概念,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Nunzia Carbonara认为认知地图是描述个人观念和思想的图解工具[6]。
陈毓芬认为心像地图等同于认知地图,是表征环境信息的一种心像形式,是人们通过多种手段获取空间信息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认知环境的抽象替代物,是空间环境信息在人脑中的反映[7]。
林玉莲认为“认知地图”是“头脑中的环境”,具有地图的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的特点,它又是对环境感知的体验,具有模糊性、片断性、个人差异、年龄差异等特征[8]。
对认知地图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是对不同的人利用地图完成相同任务而采取不同策略的方式进行研究;另一种是研究特定的认知现象并从中摸索认知过程。
认知地图研究
![认知地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be160879563c1ec5da710d.png)
[摘要]认知地图是行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地理学与心理学对认知地图研究基础上,综述了近30年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
研究发现:①旅游者认知地图是具有空间定位功能的、动态的、三维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②受旅游活动特点和旅游地类型影响的旅游者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地图类型与空间结构:③旅游者在环境习得速度和过程方面都与一般环境学习存在显著差异;④旅游者认知地图形成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游客类型影响因素;⑤旅游领域的研究多采用适合现场情境的方法和技术;⑥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思想、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缺陷。
最后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几个多学科的重要命题。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对于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空间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认知地图;认知映射;综合表象;空间定位;环境学习1引言旅游者认知地图是编码和存储于游客大脑中的动态、立体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它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帮助游客有效组织空间离散的旅游信息,确定场所的空间位置和他们本人的当前位置,引导旅游者在有限时间内领略旅游地精华。
了解旅游者认知地图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描述、分析和推测旅游者环境学习过程、景观知觉评价和旅游者行为规律,而且能帮助旅游地规划、管理人员合理评估旅游地空间结构、导引系统设计、景观和设施的区位条件与服务管理质量。
先前研究虽记录了大量旅游者行为观测资料,但由于忽视了旅游环境和旅游者行为的中间变量(旅游者认知地图),所以不能合理预测旅游者行为。
因此,探讨旅游环境与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内在本质联系时,必须考虑这一中间变量。
近30年来,研究者在零星的研究文献中对之进行了探讨,但究竟旅游者认知地图是什么,旅游者认知地图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如何测量旅游者认知地图这3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仍缺乏系统的研究。
这种研究现状不仅影响到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甚至使认知地图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第一章旅游者地理研究
![第一章旅游者地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5899bda76c66137ef06194a.png)
他们互为客源地,与接待地,奇特秀美的自然景观对一般环境和人为环境中生 活的人们具有单向吸引作用一般环境、人为环境地区则是其客源地。
二、文化地理环境:
1.文化地理环境概述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一级差异:文化圈 (2).二级差异:文化区 (3).三级差异:民族小区
8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 相对满足是以后,最求高一级的需要就成为继续奋进的动力。在某一个 时刻,可能存在好积累需要,但各类需要的强度,不是均等的。
这是研究旅游动机的基础,当人们满足了温饱之后,就自然而然地罪囚 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机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生理要求后提出来的。
1.居民:如果一个人在他到另一个国家不满一年以前在前一个国家生活了至少一 年或连续12月,他被认定是前一个国家的居民。
2.国际旅游:一个人到他通常居住的国家以外的另一个国家旅行不超过一年,主 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家获得经济利益。
3.国际旅游者:指离开居住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同时确认下列 人员也是旅游者:① 为娱乐、家庭和其他原因而旅行的人;②为参加国际会 议而旅行的人;③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④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地,即 使停靠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5
3.文化地理背景的影响 (1)景观彼此差异越大吸引强度越大。最大的是异质文化区之间,其次是同质文化区域
内不同文化区之间,再次是同一文化区内不同民族区域之间。 (2)不论同质换是异质文化区中、历时越悠久文化景观越丰富的地区,吸引强度越大
三、经济地理背景
1.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经济发达地区为旅游者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经济发 达地区促动国人出游。
游客认知研究综述
![游客认知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891cf216c85ec3a87c2c5c8.png)
游客认知研究综述作者:卫青青张香兰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06期摘要:旅游业发展速度之快,产业带动力之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其中群体、个体的旅游行为会对旅游业产生巨大影响。
而旅游认知是影响人们旅游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
全面理解旅游认知的含义和影响旅游认知的主客观因素,及其与之相关的研究是探索旅游者旅游行为规律的必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旅游;游客认知;认知因素一、游客认知的相关概念(一)游客认知的概念旅游者在做出旅游决策之前,要对旅游目的地有个认识或了解。
然而,由于旅游地的异地性和不可移动性,旅游者在旅游前是不可能看到现实的旅游产品,只有通过收集资料、通过旅游企业的宣传或是亲友的介绍才对旅游产品有个大体的认识。
认知过程会贯穿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旅游者会不断地认识、判断,直至消费结束,形成一个总的认识和评价,所以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可细化为游前认知,游程认知和游后认知。
对于旅游认知的概念的研究,国内外有些学者把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前头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称为认知,把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结束后对目的地的认知形象等同于对目的地的印象;白凯等(2008)在对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总结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旅游认知的概念,认为旅游认知是旅游者在已有感知印象的基础上,根据原有的旅游经验或者实地旅游体验经历对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反馈、加工和处理的心理过程,该过程可以发生在旅游者常住地或旅游目的地,以形成对旅游地相关事物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为最终目标。
旅游认知是旅游者一个重要的心理活动,借助对旅游认知的概念研究,可以得出游客认知指的是游客根据自己以往的旅游经验或者实地旅游体验经历,对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进行选择、反馈、加工和处理,从而形成对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二)游客认知的影响因素旅游认知是旅游者对旅游刺激物的感知过程,必然受到刺激对象的本身特点和知觉者本人特点的影响。
基于认知地图的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分析_以西安入境旅游者为例
![基于认知地图的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分析_以西安入境旅游者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947d23e0912a21614792926.png)
第30卷第2期2008年2月资 源 科 学RES OURCES SCIE NCE V ol.30,N o.2February ,2008文章编号:1007-7588(2008)02-0313-07收稿日期:2007-04-18;修订日期:2007-12-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不同群体入境旅游者旅游行为模式研究”(编号:40271037)。
作者简介:白凯,男(回族),陕西西安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和旅游者行为。
E 2m ail :baikai @ 1)消费者行为大决策研究范式是将消费者购买行为看作是一个理性解决问题的过程,该研究范式将消费者消费过程统一归于决策行为当中,包含了消费者购买动机产生、信息搜寻、购前评价、购买决策和购后评价.基于认知地图的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入境旅游者为例白 凯1,孙天宇2,郑 鹏1(1.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62;2.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西安 710062) 摘 要:在分析认知地图概念和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出:认知地图的概念有所泛化,它可以被视作个体对各类外界信息认知程度的描述和呈现方式,这种呈现方式可以是二维平面中点与点之间的平面分布,也可以是二维平面中各点之间的相互路径关系(相关性)。
基于此,本文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的认知地图,其中以数据的权重数值为X 轴表示认知的深度,以最终得到的项目加权平均数作为Y 轴表示认知的广度,进而构成了一个二维的平面认知图示。
使用该方法分析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因素所输出的认知地图显示:收入价格、人为旅游态度和闲暇时间是影响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核心因素;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时空限制是影响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出境旅游政策、个人责任是影响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次重要因素;旅游目的地社会发展水平、旅游地设施和服务、旅游产品促销是影响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一般因素。
《认知地图综述》课件
![《认知地图综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6501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a.png)
知地图。
3
简单易用的工具软件推荐
推荐使用MindMeister、XMind等专业 认知地图工具软件。
高效的认知地图技巧
使用快捷键、模板和样式,提高认知 地图制作效率和美观度。
认知地图应用案例分析
项目管理 会议记录 多元思考
认知地图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项目 计划、任务分配和进展跟踪。
认知地图可以快速记录会议讨论内容,便于参 与者理解和回顾讨论要点。
结构化思维导图
以中心主题为中心,逐级扩 展分支,呈现思维的逻辑结 构。
非线性思维导图
不受线性结构限制,更加自 由灵活,适用于创意发散。
语言思维导图
以关键词、短语和句子为基 础,形成思维的文字表达。
认知地图的制作方法
1
制作认知地图的步骤详解
2
从确定主题、构建分支,到添加关键
词、图形和颜色,逐步制作完整的认
认知地图能够促进创意发散,帮助思考者从不 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认知地图的优势和劣势
1 优势
简洁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促进创意发散、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 劣势
制作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巧、对于复杂主题可能不够全面。
结语
认知地图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认知地图将在学习、工作 和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认知地图综述》PPT课 件
本课件将全面介绍认知地图的概念、构成和制作方法,以及其在项目管理、 会议记录和多元思考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同时讨论了认知地图的优势和劣势, 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什么是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用于呈现和组织人的思维过程、理解和知识结 构。通过图形和文字的组合,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认知地图综述
![认知地图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5389b9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7.png)
到目前为止,认知地图还没有一种统一旳定义,一直以 来心理学家和地理学家们持有两种不同旳观点:
1.模拟观点(Kosslyn&shePard,1975)以为,认知地图是 真实环境中旳复制品,它与物质环境大致一点点相应, 似乎是一幅贮存在头脑中旳环境旳图像。
入
1、早期阶段(1930—19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派
小白鼠走迷宫试验
结论:老鼠不是根据盲目旳习惯,也不是根据途径旳顺 序而形成旳机械旳奔走习惯来行动旳,托尔曼以为白鼠 走过迷津之后,取得了迷津通路旳整体概念,从而托尔 曼第一次提出了“认知地图”这个术语。托尔曼最原始 旳有关“认知地图”旳概念是对现场地图在头脑中旳模 拟,但是托尔曼在后来旳研究中把认知地图旳概念泛化 了,内涵得到了延伸,头脑不但对空间事物旳位置距离 能够形成认知地图,而且对抽象旳符号也能够形成认知 地图,例如对课本上旳字、图片也能够形成认知地图, 对几种概念旳相互关系也能够形成认知地图。
(四)西格尔等人对小朋友认知地图旳形成阶段旳研究 皮亚杰是20世纪杰出旳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教授。他
提出,人旳认知发展依次经过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大致旳 相应一定旳年龄范围,每个阶段是前一阶段旳自然延伸,也是后 一阶段旳必然前提,发展阶段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认知总是 朝着必经旳途径向前发展。①这四个阶段是: 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2.前运算阶段(2岁—7岁) 3.详细运算阶段(7岁—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五)Drumheller等人对认知地图旳影响原因研究 结论: 认知地图旳影响原因诸多,涉及: 1.年龄。手绘简图旳能力会伴随年龄旳增大而提升,但这并不是普遍合用旳。 2.性别。性别是个很主要旳影响原因,总体来说,男生比女生在这方面旳能
认知地图调研报告
![认知地图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8705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2.png)
认知地图调研报告认知地图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随着信息爆炸和技术进步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和任务,如何高效地整理和管理这些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认知地图作为一种图形组织和展示信息的工具,在帮助人们理清思路,提高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人们对认知地图的认知程度、使用频率以及认知地图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价值。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问卷中包括了对认知地图的了解程度、使用频率、使用场景、使用方式以及对认知地图的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调研对象覆盖了不同年龄、教育背景和职业领域的人群,以便全面地了解人们对认知地图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1. 认知地图的认知程度调研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对认知地图有所了解,其中大多数人了解认知地图是一种图形化的信息组织工具,用于整理、归类和展示思维过程。
2. 认知地图的使用频率调研结果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使用过认知地图,其中约30%的受访者每周使用一次或更频繁。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从未使用过认知地图,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或不熟悉。
3. 认知地图的使用场景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在工作和学习中普遍使用认知地图。
其中,在工作中,认知地图被用于项目管理、会议记录、思维导图等;在学习中,认知地图被用于整理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总结笔记等。
此外,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在私人生活中也使用认知地图来安排旅行计划、管理个人事务等。
4. 认知地图的使用方式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使用电子工具(如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创建和管理认知地图。
同时,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喜欢使用纸质认知地图,认为手写的认知地图更有创造力和个性。
5. 认知地图的评价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认知地图持积极评价。
他们认为认知地图能够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提高效率、激发创造力,并且易于分享和与他人合作。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调查报告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672b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2.png)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调查报告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分析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
通过对多个目的地的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的结果分析发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主要由目的地文化、景点特色、服务质量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构成。
了解旅游者的认知,可以帮助目的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提升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
引言: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成为了旅游经营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了解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有助于掌握客户需求并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本报告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研究的方式,探讨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情况。
一、目的地文化目的地文化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考虑该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民俗活动等因素。
例如,对于中国的旅游者来说,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目的地,如北京、西安等。
而国外的旅游者则对中国的古代文化非常感兴趣。
二、景点特色景点特色是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主要认知因素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旅游者会根据目的地的特色景点来选择旅游目的地。
例如,马尔代夫以其绝美的海岛风光和丰富的水上活动而吸引了无数的度假者。
而夏威夷则以其美丽的沙滩和独特的火山景观成为了很多旅游者心目中的梦想之地。
三、服务质量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对其形象的认知。
在我们的调查中,旅游者普遍表示出对于热情友好的服务和专业高效的操作更加倾向于选择和推荐该目的地。
反之,如果目的地的服务质量低下,游客可能会对该地的形象持有负面评价。
四、宣传推广宣传推广是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旅游者对宣传推广活动的重要性是普遍认可的。
精美的宣传材料和各类推广活动能够增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兴趣,提高其形象认知。
因此,目的地在开展宣传推广时需要进行差异化、创新化的宣传策略和手段,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主要包括目的地文化、景点特色、服务质量和宣传推广。
心智地图、认知地图与城市形态
![心智地图、认知地图与城市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370e0b134431b90d6c85c712.png)
2010.5.19
一些概念
• 心智地图(mental map) 心智图是存在心智中的空间意象和环境特征, 是由各种生活体验、感受及长期累积的经验,包括:从地图阅读中获取 信息、个人的实际经验,也包括图片、传说等。这些意象是我们在找 路、解决问题时的决策依据,影响我们的行为。 •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为“意象”或“表象”( image),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之为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 意象图最早由托尔曼提出,是指“人们将吸收、组织、存储和处理有 关空间环境信息累积成的潜在心智能力表象出来的地图”。 • 心智发展图,指出真实世界向心智意象转变的过程,说明现实世界中 的有用信息通过人类大脑感知,经过记忆存储在头脑里形成一种心智 意象。 • 主观地图是以一定的符号形式,经过概括综合来反映人脑空间信息影 射的地图。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
• 1.地理学和心理学中的认知地图研究 • 地理学者主要从认知地图整体结构、类型、构成要素以及 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关系回答了认知地图是什么。心理学 主要从认知过程、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和情感调控因素研究 了认知地图形成过程。 • 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存在的显著差异,地理学从空间变形 的视角探讨了两者间的差异,而心理学则更倾向从认知地 图形成的心理机制探索。研究表明,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 存在以下差异:①多数认知地图是不完整的、歪曲的、不 规则的,与现实情境不符;②有些研究者提出认知地图中 距离表现为符号的、拓扑的、影射的空间关系而非几何关 系(Cadwallader,1979;观地图的制图目的和使用领域,主观地图可分为: • (l)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是反映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地图。它指人 们大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特定形象,是具体空间环境的 意象图。 • (2)意境地图 (mental map,亦译为心像地图、心境地图、意象地图、 意向地图等),是反映人脑关于客观的意识、思想的地图。此类地图侧 重于表达客观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强调了自我意识、主观意识、 思想倾向、偏好等; • (3)概念地图 (concept map,亦称为思维地图mind map),是一种知识 的图形 化表征,是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的图形化表征。该类地图强调 了人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 (4)其他主观地图,如虚拟地图 (virtual map)。虚拟地图是几种地图新 概念之一,它是针对实地图 (real map)概念提出的。
全域旅游视角下游客认知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游客认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a177dc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1.png)
全域旅游视角下游客认知研究全域旅游是指旅游资源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优化整合和协同发展,旨在打造旅游全产业链、全要素、全环节、全方位和全程的旅游产品。
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对于全域旅游视角下游客认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全域旅游的角度出发,探讨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特点,分析影响游客认知的因素,并提出提升游客认知的策略措施。
一、全域旅游视角下游客认知的特点1. 多元化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变得更加多元化。
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景点或特色,而是包含了更多的元素,比如文化、历史、饮食、民俗等。
游客的认知也会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
2. 个性化全域旅游注重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也更注重个性化体验和需求。
他们会更加关注目的地的特色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景点和线路。
3. 全程化全域旅游强调旅游过程中的全程服务和体验,包括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的服务。
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也会更加全面化,不仅限于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会关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体验感受。
二、影响全域旅游视角下游客认知的因素1. 目的地品牌形象目的地的品牌形象是影响游客认知的重要因素。
一个具有鲜明品牌特色和形象的目的地,会更容易引起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影响他们的认知和选择行为。
2. 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全域旅游强调全程服务和体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游客的认知和满意度。
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提升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和评价。
3. 目的地营销和宣传目的地的营销和宣传活动也会影响游客的认知。
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宣传手段可以提升目的地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和认知程度。
4. 游客自身特点游客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也会影响他们对目的地的认知。
比如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因素都会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需求。
三、提升全域旅游视角下游客认知的策略措施1. 打造独特的目的地品牌形象目的地应根据自身资源和特色,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突出其特色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认知。
旅游者地理空间认知模式研究
![旅游者地理空间认知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9507c77a417866fb84a8e7a.png)
第12卷 第2期2008年3月遥 感 学 报JOURNAL OF RE MOTE SENSI N GVol .12,No .2 Mar .,2008 文章编号:100724619(2008)022******* 收稿日期:2007208201;修订日期:20072112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771058);陕西省科技计划(编号:2006D03)。
作者简介:马耀峰(1949— ),男。
陕西兴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地图学与GI S 应用、旅游地理研究。
旅游者地理空间认知模式研究马耀峰,李君轶(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摘 要: 根据地理空间认知理论,探讨了旅游者对地理空间认知的基本过程、特征以及基于不同空间信息表达方式的旅游者空间认知效果。
研究发现旅游者的空间认知效果受到空间信息表达形式的影响;指出作为特殊群体的旅游者,其地理空间认知明显不同于一般人群,而主要集中在空间特征感知、空间对象认知和空间格局认知3个层次。
旅游者空间特征感知受制于旅游场景;在空间对象认知方面侧重于旅游要素认知,主要采用旅游要素决定模式,其中距离认知采用时间决定模式;方向认知主要采用地标定向和拓扑关系判别模式;旅游景区的认知主要依据心理意象,大尺度旅游者采用文化差异选择模式,而中小尺度的旅游者则是功能差异选择模式;旅游空间格局认知则是旅游功能特征、旅游空间对象和地理特征认知的综合。
关键词: 旅游者;地理空间认知;模式;认知地图中图分类号: TP701/P208 文献标识码: A1 引 言人的认知(cogniti on )的心理学定义为个体主动寻找信息和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结构中进行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1]。
心理学强调认知过程的研究,人对某一特定事物的认知是瞬间产生的状态,这种状态的过程包含了感知、注意和思维等心理状态,并导致个体行为的产生[2]。
随着计算机、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空间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传统地图的基础上出现了电子沙盘和三维地图等多种形式,为地理空间认知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信息。
基于认知地图的中国国际游客旅游空间认知研究
![基于认知地图的中国国际游客旅游空间认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78cb5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c.png)
基于认知地图的中国国际游客旅游空间认知研究杨敏【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年(卷),期】2009(021)003【摘要】空间认知是地理信息科学、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科学命题,对于游客旅游决策也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尺度的游客所关注的旅游空间对象都有差异,而国际游客则具有空间活动范围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明显的空间认知特点.根据地理空间认知和认知心理学理论,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国际游客的旅游空间认知模式问题,着重探讨了国际游客旅游空间认知的基本过程、特征以及基于不同空间信息表达方式的游客空间认知效果等3个方面.研究发现国际游客旅游空间认知主要集中在旅游空间功能认知、旅游空间格局认知两个方面.%Spatial cognition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of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 exerts a great impact on decision-making for the tourists. Different tourists have different con-cerns to travel space, according to research. The paper, based on the geo-spatial cognition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ories, studies the travel spatial cognitive mode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and analyzes the basic cognitive process,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patial cognitive effe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s by using of empir-ical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The study finds that international tourists in spatial cognition mainly focus 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ravel space.【总页数】5页(P78-81,85)【作者】杨敏【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相关文献】1.基于游客的旅游资源分类及旅游空间模型构建——以西安"十一"游客为例 [J], 马秋芳;杨新军;王军伟2.漂流游客的安全认知研究——基于贵州马岭河峡谷漂流游客的调查分析 [J], 张杨;陈岚雪;黄和兰3.基于文化旅游空间的游客体验感知研究——以广西柳州市雨卜苗寨为例 [J], 林轶;曾慧珠;田茂露4.基于游客手绘认知地图的绍兴旅游目的地意象清晰度测评研究 [J], 徐姗姗;潘瑞瑞;周健5.基于旅华美国游客手绘认知地图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 [J], 郑荣娟;白凯;马耀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地图是行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地理学与心理学对认知地图研究基础上,综述了近30年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
研究发现:①旅游者认知地图是具有空间定位功能的、动态的、三维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②受旅游活动特点和旅游地类型影响的旅游者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地图类型与空间结构:③旅游者在环境习得速度和过程方面都与一般环境学习存在显着差异;④旅游者认知地图形成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游客类型影响因素;⑤旅游领域的研究多采用适合现场情境的方法和技术;⑥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思想、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缺陷。
最后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几个多学科的重要命题。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对于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空间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认知地图;认知映射;综合表象;空间定位;环境学习
1 引言
旅游者认知地图是编码和存储于游客
大脑中的动态、立体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它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帮助游客有效组织空间离散的旅游信息,确定场所的空间位置和他们本人的当前位置,引导旅游者在有限时间内领略旅游地精华。
了解旅游者认知地图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描述、分析和推测旅游者环境学习过程、景观知觉评价和旅游者行为规律,而且能帮助旅游地规划、管理人员合理评估旅游地空间结构、导引系统设计、景观和设施的区位条件与服务管理质量。
先前研究虽记录了大量旅游者行为观测资料,但由于忽视了旅游环境和旅游者行为的中间变量(旅游者认知地图),所以不能合理预测旅游者行为。
因此,探讨旅游环境与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内在本质联系时,必须考虑这一中间变量。
近30年来,研究者在零星的研究文献中对之进行了探讨,但究竟旅游者认知地图是什么,旅游者
认知地图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如何测量旅游
者认知地图这3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仍缺乏系统的研究。
这种研究现状不仅影响到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甚至使认知地图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鉴于此,本文试图对研究渊源、旅游领域中的认知地图进行探索,进一步提出了研究的未来选题和实际意义,以期为多学科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2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渊源
由于心理学和地理学是旅游者认知地
图的研究渊源,因此,有必要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和地理学和心理学中的认知地
图研究。
1 认知地图概念体系
认知地图概念体系经历了由静态向动
态转变的过程。
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托尔曼(1948)在老鼠走迷宫实验中最早提出
认知地图概念。
托尔曼认为,认知地图是关于某一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①,它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还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
而位置学习就是根据对情景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