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详细教(学)案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教案(通用6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通用6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通用6篇)《游褒禅山记》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认识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以”“其”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和一词多议的词语。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1.“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

2.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3.凡是要学生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巩固,温故知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记”即游记,代表一种文体。

作者一般借记游而进行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像《醉翁亭记》,作者借写山水之景,而表现了“醉能同其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的观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褒禅山记》同样也借记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表述了怎样的观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作家作品及文章写作背景。

1.关于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9),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又是一位诗文大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间有情韵深婉之作。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拜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内预习。

对照注释细读课文第1、2两段,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

四、讲读第1、2段:(一)指名朗读、口译。

《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9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9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9篇】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3、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其”、“道”、“名”、“然”等词的用法。

4、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的2、3教学难点:目的1、4。

教学设想:1、本文的语言比较通俗,可让学生利用注释自己串讲课文,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文中的一些常用词,除弄清它在本课的用法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篇目及利用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积累这些词的其他用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所阐述的观点。

4、诵读是本文学习的重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读课文,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落实本课的背诵要求。

教学要点:作者及课文简介,疏通文意。

教学步骤:一、导入《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景物特点,表现山水之美。

有人曾将游记比作“纸上山水”。

)二、介绍作者、背景。

三、交代本课的教学目的及课时安排。

四、由学生朗读课文。

正音(板书):褒冢华相谬窈父五、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六、由学生复述课文,串讲。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点拨,特别要点出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

七、由学生质疑,提出存在的其他问题。

八、齐读课文,巩固词义。

九、作业1、积累“其”、“道”、“名”、“然”的义项。

2、熟读课文,体会叙议结合手法。

《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二单元教学要点一、教材地位:本单元选择就宋代著名散文大家苏洵、王安石、欧陽修、苏轼的散文名篇。

《六国论》《游褒蝉山记》是教读课,后两篇是自读课。

《六国论》《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是因事说理的游记散文。

可以分别作比较阅读。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游褒禅山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和修辞技巧。

解读文中的哲理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简介:《游褒禅山记》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游记,描述了他游览褒禅山的经历和感悟。

文学背景:了解韩愈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成就,理解游记文体的特点。

词语解析:学习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古文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主题思想:探讨文中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游褒禅山记》的文意和主旨,理解韩愈的文学风格。

分析文中的描绘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解读文中的哲理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解析古文句式和用词。

分析韩愈的文学创新和影响,探讨游记文体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人生智慧,将哲理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特点。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文中的主题思想。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描绘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生动展示课文内容。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和学术文章,拓展学生视野。

作业与测试:布置适量作业和进行课堂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课时:本章节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顺序:按照课文内容顺序进行教学,每个教学步骤分配适当时间。

4.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简介《游褒禅山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第二步: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讲解课文,分析文中的描绘手法和修辞技巧。

第四步:讨论课文,解读文中的哲理思想和人生观。

第五步:总结课堂,布置作业和进行课堂测试。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关于游褒禅山记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名”“进”“观”“道”“以” “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和文言特殊句式。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明理、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认识治学与处世都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诵读的要领,积累文言字、词、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三、书目推荐苏轼的《石钟山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古典文学中具有哲理性的姊妹篇。

两文都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写法,但在思想内容上又各异其趣,在行文构思上又各呈其妙。

你想知道“其趣”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吗?那就去看看《石钟山记》,去品品蕴藏在文中的跨跃千年时空而不衰的道理吧。

四、文本教学(一)导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他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

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壹五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

游褒禅山记教案(最终版)电子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最终版)电子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最终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其含义;(3)了解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游褒禅山记》的文意和作者的观点;2. 欣赏文本中的精彩词句和表达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某些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子的含义;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3. 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度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文本、图片、相关背景资料等;2.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和课文内容;3. 准备相关讨论问题和思考题,以便课堂上进行互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游褒禅山记”,提问:“游褒禅山”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词语和难句的问题;(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和互动;(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4. 文本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精彩词句和表达技巧;(2)学生朗读并欣赏课文中的优美段落;(3)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5. 思考与反思:(1)教师提出与文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进行深度反思;(3)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反思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了解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3)通过实践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游褒禅山记》全文。

2. 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简介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游褒禅山记》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全文,注意停顿和语气;(2)让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让学生自主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分组分享,展示对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翻译;(3)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讲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讲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2)让学生进行翻译和理解练习;(3)让学生进行写作和表达练习。

1.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朗读、背诵、讨论、表达等;(2)作业评价:学生的翻译、理解、写作等;(3)考试评价:学生的笔试和口试。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2)理解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游记文学的艺术特色;(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3)树立正确的旅游观,提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3)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2)对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3)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游褒禅山记》;(2)引导学生关注游记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3)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2)示范解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游记文学。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尝试创作自己的游记;(2)组织旅游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2. 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写一篇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游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游记写作:评价学生在游记写作中的创新能力和文言文运用水平。

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学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学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能够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和古迹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体会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重点字词的掌握;3. 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2. 文中部分句子结构的分析;3. 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游褒禅山记》;2. 相关注释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游褒禅山记》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课文,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互相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通过对文言文的特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作练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文化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背诵课文的情况、重点字词的掌握、以及课外阅读的笔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1、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的观点。

教学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1、自学2、勾画《高考神梯》3、自制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2、听录音,正音、明读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有两篇是游记。

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

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

(《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

)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请同学们注意本文与所学过的游记有什么不同?二、及背景介绍: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

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

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

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

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

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点拨本文学习步骤1、阅读课文。

2、理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掌握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背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庐冢谬其传无物以相深父瑰丽窈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4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4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4【课前梳理】在新教材里这是一篇自读课,但考虑到学生自读有一定困难,而且这一课在写作方法和前面的《兰亭集序》与《赤壁赋》有很多可以通过比较加强认识的地方,而且在内容上也有指导意义,所以准备进行讲读,计划来两课时完成。

准备教授的内容:1、这篇文章的的写作顺序不同于一般游记的记叙顺序,先叙事再谈理最后补叙游览的时间以及同游的四人。

这是在写法上的有意安排,因为王安石所要强调的是在这次失败的游览中所悟出来的个人准则。

因此上《游褒禅山记》重在游览过程与感受过程的叙述最后得出结论,使用的是依事说理的方法,符合知、思、悟、行的认知过程。

2、《游》由经历的'事情而生感慨,再由感慨进一步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悟),最后写下文章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知、思、悟、行过程很明显。

3、与《兰亭集序》的比较:《兰》尽兴而悲(重在情感)。

《游》败兴而悟(重在理智)。

可以说明,无论是尽兴还是扫兴,都可以对人有所触动,都会使人有所收获,从而可以引申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关注我们的生活经历,一样会像《游》文中提到的古人一样观万物而有得。

4、与《赤壁赋》的比较:《赤》(客)触景生情;(苏)取景论理──事简议多。

《游》依事说理(缘事悟理)──事理各半。

《赤》则是淡化过程重在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向我们展示异常精彩绝伦的关于人生态度的辩论会,不突出思考的过程。

另外,两位辩手都是从眼前环境中取材,客是取地点而生情,苏子则是水月达理,同出一景,却又各富理趣,确实是佳妙之作。

(这一部分在教授《赤壁赋》没有来得及进行,挪到此课中来。

)《游》由经历的事情而生感慨,再由感慨进一步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悟),最后写下文章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知、思、悟、行过程很明显。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以作者的论点考察自的生活学习。

3、通过比较加深本单元课文的理解。

〖计划用时两课时。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游褒禅山记》的教案(精选6篇)教师上课之前,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就叫做教案。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游褒禅山记》的教案,大家可以参考阅读。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

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课时:2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初中我们学习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有《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 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习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的议论,记游实际上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我们同学们提高思维的能力。

为此我们共同来研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他推行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新法。

由于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失败。

然而王安石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

他认为“变法”对国家有利,就尽力推行新法,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但毫不动摇退缩。

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王安石还是一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辟。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①作者一行游山一共几人?(五人)②“游褒禅山记”,那么这篇文章中有关于记游的部分,集中在文中哪些段?(1、2节)③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2节)④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从“慧空禅院”开始,到出“后洞”时结束。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游褒禅山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特别深远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11篇游褒禅山记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大意,提升品味游记类古文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3.学习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说起王安石,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曾官至宰相并主持了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他的一生也与变法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王安石在上书变法前游览褒禅山时的所记所想,或许在蛛丝马迹中我们能探求到伟人心里的远大抱负。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①(1~2):记叙一行人游褒禅山的经过。

②(3~4):议论自己游山的心得。

③(5):补叙、简介其他人。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看文章中游山经过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①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汉字较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huá”。

②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对这个习惯,你有什么看法?各抒己见2.作者分别游览了哪些地方?各个地方分别有什么特点?明确:作者游览了前洞和后洞;前洞:平旷,游者多;后洞:窈然、寒、深,游者少。

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游褒禅山记的教案(6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游褒禅山记的教案(6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游褒禅山记的教案(6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推举)一有人说,“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

”这话我更信。

宋诗是想出来的,产生了大量的哲理诗,宋文何尝不是想出来的!宋文中的哲理,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宝。

《游褒禅山记》表达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半途而止”的经过,借此生发谈论,通过记游言志。

文章因事说理,叙议结合,前后照顾,构造严谨,文笔简洁,语言凝练,表达宋人游记擅长谈论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主要先在学生预习的根底上疏通文意,把握文中重要实虚词,词类活用,特别句式等文言学问,并让学生做积存。

在课文分析中让学生了解叙议结合,前后照顾的严谨构造。

这篇文章名为游记,实则说理,构思奇怪,别具一格。

它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

以说理为目的,记叙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叙的内容为喻,生发谈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精确而充分地阐述了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的启发,使完善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详细说来本文在写作上有三奇。

一奇。

文章开头就别开生面,有别于一般的游记。

虽然一、二句也按游记常格先介绍褒禅山的概况,第三句以下却愈变愈奇,至“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才知道这个开头其实是考证,以考证山水得名、音读确否作游记开头,这是前所未见的,此一奇。

读到这里,读者不仅要问一个为什么?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但要真正体会到这种“奇”,就必需读完全文才能豁然。

二奇。

接着文章记叙游洞过程。

一般游记文章,都以表达描写为主,而这篇文章的记叙局部却特别简单。

记叙游前洞,着眼点在地势“平旷”而“记游者甚众”;写后洞,着眼点在“入之甚寒”而“入之愈深,其见愈奇”,“来而记之者”则愈少。

比照写来,其目的则是为后文谈论作铺垫,特殊是段末处从乘兴而来败兴而出作结,更为思索作一层预备,这就是记叙用笔之奇,则为二奇。

三奇。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游褒禅山记》2. 学科:语文3. 教材版本:人教版4. 课时:1课时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了解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传达的热爱自然、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

(2)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写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褒禅山吗?它在我国的哪个地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尽量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3)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课后作业中进行课文背诵。

(2)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游褒禅山记》全文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

4. 学生对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的领会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褒禅山的自然风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描绘的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教师上课之前,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就叫做教案。

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游褒禅山记》)。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仁宗朝进士,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王安石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齐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通用5篇)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通用5篇)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⑴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识点】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对照译文,辨析疑难)1、第一段:⑴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2、第二段:⑴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⑶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⑷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3、第三段:⑴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⑵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⑶读准音:“相之”。

⑷口译本段。

4、第四段:⑴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1知识与技能:1.掌握“各”、“极”、“观”、“求”、“其”等实、虚词的多种含义;辨析词类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等文言的基本知识。

2.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学习并能够使用边叙边议、叙议结合,正反论证,首尾相和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__所阐发的想要达到目标必须有“志”“物”“力”三个因素;以及治学要“深思慎取”的道理,能够阐释出这两者在当今时代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能够吸收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想要达到目标必须具有“志”、“物”“力”三个因素;以及治学要“深思慎取”的道理;2.能够使用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并能够使用文中边叙边议、叙议结合,正反论证,首尾相和的写作方法。

教学思路通过理清作者游览经历来分析作者论证的逻辑以及行文的思路,最后深入理解作者所阐发的两个道理。

教学活动一、启——导入课题师:我们曾经学过不少文言游记,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等,大家认为这些游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抒情感怀;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安石的游记《游褒禅山记》,看它在写法上有何特别之处?检查预习成果:看学生是否在课前疏通文意,总结重点文言知识。

二、承——记叙游览经历师:通读全文,作者一共游览了几个地方?游览顺序是怎样的?你能否画出作者的路线图?补充提问:(1)作者是先游览的华山洞还是先游览的仆碑呢?明确:游览了两个地方:从禅院出发,游览华山洞、仆碑禅院→仆碑→华山洞→仆碑先游览的仆碑。

(2)既然先游览仆碑,作者为什么在抒发议论的时候要先议论华山洞呢?明确:作者在游览华山洞之前路遇仆碑,发现“其文漫灭”,知道是“谬误”,后游历了华山洞,有感而发,原路出洞后又遇仆碑,再见则抒发感慨,说理记文。

师:在这些地方作者分别遇到了什么事呢?请大家集中阅读第一、二段,找出景物的特点并填空。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人生的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2)理解并运用文中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游褒禅山记》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分析:(1)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2)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技巧。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文中描述的自然景物的感受;(2)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培养热爱自然、珍惜人生的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热爱自然、珍惜人生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游褒禅山记》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 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 学生对文中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如何;根据反思结果,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

【教学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记,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本文它一篇游记。

那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1. 作者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

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

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后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

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背景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段落序号、读准字音和停顿
2、指名两学生诵读课文,是顺势正音
褒bāo禅山华huá山庐冢(zhǒng)有穴(xué)窈(yǎo)然
怠(dài)咎(jiù)好游(hào)仆(pū)碑
无物以相(xiàng)之深父(fǔ)
3、疏通文意
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也读了,现在就请大家依据课文注释,说说看,文章的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好吗?我们分组进行:男生负责一二自然段,女生负责三四五自然段。

当然你们可以在翻译之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具体步骤:(1)先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译读课文,并圈出疑难字词。

(2)分组译读课文,教师及时予以点评和鼓励。

4、自读,理清思路(从表达方式考虑,课文共五段,各段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1、介绍褒禅山概况。

2、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3、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

4、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三、(5):记叙—结尾,补叙同游者
5、画出直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四、归纳文言知识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品读鉴赏,合作探究
1、研读第一段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

(2)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提示: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

交代空间的变化,有何作用?
教学预设:交代了作者游山的踪迹。

2、研读第二段
(1)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

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多处设比: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

(2)第2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教学预设:
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

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3)那么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后悔”,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
定。

3、研读第三、四段
(1)齐读第三段,思考:在这一段里,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古人浏览观赏,“往往有得”,其“有得”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追问:作者引出古人观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借托古人引出自己的观点.
(3)追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探究思考的广泛而深入呢?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发挥的?
讨论归纳:
从五方面阐述:
①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突出“志”的重要性;
②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吃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说明“力”的重要性;
③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说明“物”的重要性;
④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
--物、力都足以至而未至
⑤只有“尽吾志也,可以无悔也”
--强调“尽吾志”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归纳
作者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志”、“力”、“物”,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

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4)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段
思考:“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

)“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作者认为现实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何可胜道也哉”)由此讨论: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请举例证明。

学生畅所欲言,估计说的更多的使广告招牌、报章杂志上出现的。

(略)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对待传闻应该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

4、研读第五段
(1)齐读第四段
“父”字读作“fǔ”
(2)学习游记写法的结尾: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如《小石潭记》的结尾也是这样。

三、探究拓展
1、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提示:试从①过渡衔接;②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③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

教学预设:
(1)两部分间衔接过渡自然。

(2)记仆碑情况突出“花山”二字,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3)强调前洞路近、地平、游者众,后洞强调路远、奇险、游者少。

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2、作者通过记游,阐述了什么观点呢?
教学预设:本文把游山_和治学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尽吾志”和“深思而慎取”的道理。

3、拓展:态度决定成败──也谈“尽吾志”
(1)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

(毕淑敏)
(2)如果老天爷不曾给你聪明的才智和显赫的家世,那么,“态度”将是唯一能使你胜出的金钥匙。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

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奔跑。

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而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

”再说兔子带伤终于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那只猎狗那么凶,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的话我就没命了。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