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原子结构模型:提供不同类型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模型,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原子的构成。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原子的结构,特别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并能够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学生将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分享信息和想法,并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 化学实验视频:收集与原子结构相关的化学实验视频,如原子的电子排布实验,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实验过程和结果。
- 科学文章和论文:推荐一些关于原子结构的科学文章和论文,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了解原子结构的研究进展。
- 互动学习平台:介绍一些互动学习平台,如在线原子结构模拟软件,让学生能够通过互动的方式探索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3. 科学杂志和期刊。
教学手段:
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设备,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原子结构特点。
2.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和计算机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和化学反应实例。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交流和合作。
4.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3.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提高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教学内容:
(1)计算题:给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理解。
3.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2.教学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原子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实践能力。
4.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运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物质的质量计算。
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天平等实验仪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原子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构成。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化学学习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原子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原子的微观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No.:00000000000007960“相对原子质量”是人教版(2012年6月第一版)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中的内容。

本课时内容也是原子结构的一部分,它使原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本课时是从量的角度,继续构建微观与宏观的联系,继续形成微粒观,同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后续的定量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

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水分子的引领下进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原子质量很小,这是本课时的知识基础。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原子质量到底有多小”、“怎么表示这么小的质量”、“用常见的方法行不行”等潜在疑问,这是本课时的生发点。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微观粒子的计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又比较抽象,对一般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想1.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从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入手,引领学生根据原子结构分析、猜测原子质量的大小,再根据原子的实际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最后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

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比较,让学生建立起原子、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联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重视科学观念的形成。

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把原子与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从而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应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3、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用相对值代表实际值的方法2.会用查阅资料、观察分析、整理与归纳数据、推断与假设的科学探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以及敢于向权威质疑的科学精神。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5.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尝试回答:
-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是什么?
-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何关系?
-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的变化规律对化学研究有何意义?
6.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解释某个现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针对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理解上的偏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方法、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的感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的基本组成粒子:质子、中子和电子。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掌握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对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3.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能解释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的变化规律。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应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提问,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原子的基本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并介绍它们在原子中的作用。
2.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通过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解释其计算方法。
3.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相对原子质量的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的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的教案教案标题:相对原子质量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摩尔计算。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以及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讲解:2. 解释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以碳-12的质量为12作为标准。

3. 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4. 指导学生通过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进行计算。

示范:5. 通过一个实例,演示如何使用相对原子质量平衡化学方程式。

例如:2H₂ + O₂ → 2H₂O。

- 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H₂(2 x 1)+ O₂(2 x 16)=2H₂O(2 x 18)。

-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平衡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

6. 进一步演示如何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摩尔计算。

例如:计算1 mol CO₂中的碳原子数量。

-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 mol CO₂中含有1 mol碳原子。

- 因此,1 mol CO₂中的碳原子数量为6.022 x 10²³个。

练习:7.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平衡化学方程式和进行摩尔计算。

总结:8. 总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强调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资源:- 元素周期表- 计算器评估方法:-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展示。

拓展活动:- 邀请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如测量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探究其他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关的概念,如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掌握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知识;-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术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篇一: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学设计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根据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⑵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⑶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和对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⑷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利用有关原子质量的测定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⑵简单了解我国微观领域的科研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⑶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⑷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对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的确定,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元素扑克●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课前活动]了解分组情况,划分小组,选出组长,确定竞争机制,进而调动上课的积极性,我给大家准备了几套元素扑克,看哪个小组表现得最优秀,我就把扑克送给他。

我相信每一个小组都是最棒的,大家有没有信心?[板书]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师](展示图片)清清的河水,晶莹的露珠,勾画出清晨的美丽,小小的露珠滑落,溅起一层层涟漪,这就是水的柔情。

从化学的角度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小小的露珠中却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通过这个数据,你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教师小结]水分子的质量很小,那么构成它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就更小了。

相对原子质量初中阶段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初中阶段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初中阶段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含义。

2. 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进行查找和应用。

教学重点: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含义。

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含义的理解。

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相对原子质量表。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和电子。

2. 提问:原子的质量非常小,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二、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10分钟)1. 解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2. 强调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

三、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10分钟)1.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12。

2.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以氧原子为例,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8,相对原子质量 = (8 + 8)/ 12 = 16/12 = 1.33。

四、相对原子质量表的应用(10分钟)1. 介绍相对原子质量表的作用:提供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信息。

2. 演示如何查找相对原子质量:以钠元素为例,查找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五、练习题(15分钟)1. 给出一些元素的质子数和中子数,让学生计算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2. 让学生查找相对原子质量表,找出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实验和应用中有什么重要性?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原子质量单位的原子质量,如原子质量单位(amu)。

2. 学习其他相关的化学概念,如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熟悉计算方法。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导学点练测五步教学教案课题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课型新授课时安排 1 教法探究法教具一.【核心素养】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导【精心导课、引入目标、有的放矢】情景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对我国进行了非常不人道的侵虐,当时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最后为什么会投降呢?那是因为美国给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摧毁了日本最后的斗志。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三.学【知识框架、自主交流、合作学习】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其他变化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吗?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原子的构成。

归纳总结1.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1)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所有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根据分析教材中“几种原子的构成”的数据可知:①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如氢原子。

③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探究点二 相对原子质量提出问题 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和体积,它的质量如何表示呢?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归纳总结(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范文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1一、备课首先认真研读课本、教参,完成伴你学、配套练习册、化学报纸和随堂练习卷上的习题,查阅网上相关资料,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然后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想办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写出纸质版教案。

最后仔细挑选随堂习题,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组内说课(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基准和计算公式。

(四)说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的生成过程、基准的选择和会应用公式进行常见的计算。

我说课时,将难点设为了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基准的理解,和教研组的相比,出现了偏差。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对初三学生是非常抽象非常难理解的,必须通过生动形象的类比,让学生一步步接受,从而突破难点。

(五)学情分析见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1、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的生成(1)我的版本:先给出一组常见原子的质量,让学生体会原子的实际质量非常小,计算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因此,要想办法将其转化为常规范围内的数值。

通过“采用米作为单位来计量星球间的距离,非常不方便”来引入“基准”。

为了计算和使用方便,必须想办法将大数值转化为小数值,即选择恰当的基准,从而引出计量原子质量的基准为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并解释什么是碳12原子。

最后根据基准,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2)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做了进一步修改:给出一组常见原子的质量,并给一分钟时间让学生记忆原子质量,学生会发现记忆起来非常困难,从而产生将其转化为常规范围内数值的迫切需求。

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小小的环节,但是通过让学生亲自体会原子实际质量记忆的不方便,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必要性。

分别设计两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引入计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

第一个事例为“古希腊人用一种植物的种子克拉来计量钻石的质量,从而将小数值转化为常规数值”,第二个事例采用了我前面的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初中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初中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初中化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如何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的原子数目。

3. 能够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元素的质量百分比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元素周期表。

3. 相关实验设备:天平、试剂。

四、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 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元素相对于碳-12的质量比。

- 讲解如何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找到相对原子质量。

- 示范计算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 计算实践- 给出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让学生计算其中的原子数目。

- 给出一些化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其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3. 实验操作-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元素在天平上的质量,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 讲解案例- 分析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计算化合物中原子的数目或者质量比。

五、课堂练习1. 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的原子数目。

2. 根据给定的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六、教学反馈1.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决学生的疑惑。

2. 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的未完成部分。

2. 良好完成实验报告。

3. 阅读相关化学书籍,进一步加强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相对原子质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的关系。

(2)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会进行相对原子质量的有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思维转换能力。

(2)通过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有关计算,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相对原子质量的诞生源于科学研究或解决问题的需要,体验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在化学研究、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感受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二、重点和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流程引入提出问题1 →形成概念2→图示讲解3→对比分析4→深入概念5 →应用计算6四、流程说明1、引入提出问题引入问题:原子真实存在,但实际质量太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通过数据使学生感知原子之小,进而产生想要替代的想法。

2、形成概念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所得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图示讲解讲述:用一个圆圈表示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取其1/12图为标准,再用一个圆圈表示氧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所得数值,就是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4、对比分析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单位:克或千克。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比值”,没有单位为。

5、深入概念对相对原子质量深入理解,引出其相关应用,得出有关计算公式。

6、应用计算学生练习: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对化学式进行有关计算。

五、教学过程[直接引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也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

[讲解]现代科学测定: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 ;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 。

[设问]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等于什么?mCO 2 = mC + 2mO= 1.993×10-26 + 2×2.657×10-26 ㎏= 7.307×10-26 ㎏[讲解]原子的实际质量数值实在太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规则。

2.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计算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意义。

- 引导学生运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思考,提问: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为什么要研究相对原子质量?- 简要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1/12C-12质量的比值。

2. 理论讲解- 通过展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引导学生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一般用“u”表示。

-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给出示例: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出现的相对百分比,再将所有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加和。

-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元素原子质量和相对百分比计算得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举例说明。

3. 练习与巩固-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

练习题可以包括计算给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计算。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抽查学生解答,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4. 拓展应用-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如: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个某个元素的原子,或者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比等。

-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延伸- 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关系?四、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化学教材或参考书。

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做出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教学过程【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说出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是什么?相对原子质量的优点是什么?【学生活动】各组讨论并总结。

【提出问题】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作用是什么?【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可以体现一个原子实际质量的大小。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相对原子质量三者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各组讨论并总结出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学生读书】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各组讨论并总结。

【观看录像】张青莲教授的事迹。

【学生活动】各组讨论并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问题一:你是怎样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的?答:采取课前与学生交谈的方式调研的。

问题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是什么?答:原子有质量是学生的起点,相对原子质量的形成成为学生的障碍点。

问题三:基于学生的认知脉络设计的问题是什么?答:1.通过观察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是什么?相对原子质量的优点是什么?2.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作用是什么?3.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相对原子质量三者有什么关系?4.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

教学内容:1.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的同位素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2.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组成。

2.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用图表或实物模型展示。

3. 讲解元素的概念,并用图表或实物模型展示。

作业: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二章: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2. 让学生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按照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进行分组。

2.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同一族(组)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教学活动:1.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并用图表或实物模型展示。

2. 通过举例说明同一周期和同一族(组)内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作业:1. 让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元素周期表,并标注出一些元素的性质。

第三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方法。

2. 让学生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方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同位素原子质量,再与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计算得到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活动:1.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方法,并用图表或实物模型展示。

2. 通过实验演示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测量过程。

3.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区别;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感受科学的思维方法。

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间关系的教学,体会分析推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再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三.教学用品黑板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相对原子质量”,是放在“原子结构”讲解之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讲解之前的一部分教学内容。

看上去教学要求仅为了解层次,但教学要求并不低。

本节课的开头设计,我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但又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

从各个教学环节师生活动看,我尝试以问题解决模式为模版,拉开主线。

2.流程图3.流程图说明引言:”一个原子有多重?”这本身就可作为一个话题引入,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探究活动一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中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

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相对原子质量?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五.教学案例1.引入主题你知道一个原子有多重吗?科学家的确”称”出了一个原子的质量。

学生参看表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原子质量非常小。

2.课的展开学生探究活动一:如何改变因原子质量非常小而引起的使用不便?a.采用其他的单位:类似于采用纳米,使1纳米=10-9米b.采用一个合理的量作为标准,然后得到相对量。

在此即采用了”相对原子质量”学生活动:利用表格,计算碳、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 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B 一个原子的质量 1.674×10-24 2.656×10-23 1.993×10-23C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B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该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在方法上有所回味,并与探究活动一相呼应。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教案目标:1.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如何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 学会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原子的数量。

一、引入1. 引入元素的基本概念,指出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2. 提出问题: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质量有何不同?如何表示元素的原子质量?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1. 定义: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同位素的原子质量为标准,其他元素的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的原子质量来表示;2. 理解标准原子质量的选择原则及其重要性。

三、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进行实际计算;2. 通过示例,详细说明如何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四、应用: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原子的数量1. 理解化学式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种类和数量;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原子的数量。

五、总结1. 重点强调相对原子质量的作用和计算方法;2. 提出相关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堂练习1. 让学生自行计算几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 指导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其中各元素的原子数量。

七、作业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多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计算化学式中各原子的数量;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积极思考化学式中元素数量的变化规律。

八、反馈1. 收集学生上交的作业,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2. 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和讲解。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应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原子数量,从而打下化学基础知识的坚实基础。

人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3.能够分析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质量的计算题目,并解答相关问题。

【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化学符号、化学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合作探讨、形成独立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验、珍视生命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2. 教学重难点【重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

2.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定义和测定方法。

3.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质量的计算方法。

1.高倍率显微镜观察铜和氧化铜,分析铜同位素(63Cu和65Cu)在化合物中不同的存在比例。

2.理解同位素和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3.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准备】1.显微镜、实验器材和试剂。

2.相关课件和活动设计。

【学习过程】【引入】通过引入同位素和理解铜同位素(63Cu和65Cu)在化合物中不同的存在比例,引导学生关注相对原子质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探究】1.学生观察铜和氧化铜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分析其中不同铜同位素的存在比例。

2.引导学生完成简单实验,测定铁和氧化铁的质量比,进一步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总结】通过工具测量得出铜、铁的质量比,将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质量比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结合,让学生形成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

【讲解】1.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例计算。

2.讲解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含义和测定方法。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1.总结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点。

2.强调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4.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同位素的概念,让学生加深了对于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是学生在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原子的质量进行深入理解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对原子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原子的基本结构,引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子的质量是如何计算的吗?接下来,通过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比较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中的内容。

本课时内容也是原子结构的一部分,它使原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本课时是从量的角度,继续构建微观与宏观的联系,继续形成微粒观。

同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后续的定量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

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水分子的引领下进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原子质量很小,这是本课时的知识基础。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原子质量到底有多小”、“怎么表示这么小的质量”、“用常见的方法行不行”
等潜在疑问,这是本课时的生发点。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微观粒子的计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又比较抽象,对一般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想
1.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从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入手,引领学生根据原子结构分析、猜测原子质量的大小,再根据原子的实际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最后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

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比较,让学生建立起原子、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联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重视科学观念的形成。

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把原子与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从而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应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3、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相对值代表实际值的方法
2.会用查阅资料、观察分析、整理与归纳数据、推断与假设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以及敢于向权威质疑的科学精神。

2.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
2.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的比较。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