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课件

合集下载

新课程中考改革对初中教学的启示课件

新课程中考改革对初中教学的启示课件
能力。
01
03
02 04
突出个性特长
未来的中考改革将更加突出学生 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发挥自己 的优势和特长,实现个性化发展。
强化实践能力
未来的中考改革将更加注重考查 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初中教学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新课程要求,调整课 程设置,注重学科之间的 融合和拓展。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式、探究式等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合作学习,培养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01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培养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交往能力强等方面。
某中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实施效果
计划目标
某中学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实施了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计划内容
该校为教师提供培训、研修、学术交流等多种机 会,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反思。
实施效果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高,教学质量也相应提升, 同时教师参与科研和教改的积极性也得到激发。
提高教育质量
中考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育质 量,通过改革考试制度,推动革的意 义
1 2 3
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中考改革适应了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提高其社会适应能 力。
推动教育公平 中考改革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关注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
信息技术应用
中考改革鼓励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促使初中教学更加注重信息 化技术的应用,如在线课程、智能教学辅助工具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课标解读课件ppt

新课标解读课件ppt

课程内容更新
反映时代特征
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成果。
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文化自信。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课程实施建议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 作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资源
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加新知识和技能。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新课标倡导启发式、探究式、 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
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PART 02
新课标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调整
01
02
03
学科融合
加强跨学科整合,促进学 生综合素质发展。
必修与选修结合
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 求。
实践课程
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培养 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 过程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 。
PART 03
新课标评价方式
评价理念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
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 的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
性。
重视过程与结果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注重 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发展,强调评价 的诊断和促进作用。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 品评定、口头表达、自我评价等, 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2023 WORK SUMMARY
新课标解读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新课标概述 • 新课标课程设置 • 新课标评价方式 • 新课标教师角色 • 新课标学生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组织家长会和座谈会等活动,加 强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资源整合与共享建议
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 材、教辅、学具、多媒体资源等,为 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教学资源的交流和 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加强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共享,促进优 质教学资源的普及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模型求解能力
03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求解模型,得出实际问题的解决
方案。
数学运算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性
加强基础运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算法,理解算法思想,形成高效运算能力。
增强学生的估算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形成对数值大小和运算结果的合理判断。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和创新精神。
注重合作学习与交流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讨论、交流思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同伴互评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交流和合作,培 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利用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
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 指导和建议。
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输标02入题

新课程改革ppt课件

新课程改革ppt课件

2021精选ppt
20
练习题
6、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 念,这句话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学生发展为本; 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7、新课改的教师角色转变
在对待师生的关系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建设者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得新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交流合作等四大能力
2021精选ppt
6
新课改的目标 (重点)
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考评机制
过去:选拔甄别功能 改革后:即发挥教育评价学科学习目标,又发挥其
促进学生一般发展、教师水平提高、课程更新,改
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的配合,处理好和 家长间的合作关系
2021精选ppt
18
练习题
1、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______。
A.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探究自主性学习
D.转变旧的学习教学方式
2、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改强调________ 和________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 做到( )
2、哪一组符合情感体验目标陈述方式:( )
A. 说出、表演、展示 B. 设计、制作、创作
C. 感受、参加、养成 D. 解释、完成、背诵
3、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一致的是( )
A.以教师的视角反思 B.教学设计留白
C.培养求异思维
D.教学过程预设性强
2021精选ppt

《语文新课程关键词》课件

《语文新课程关键词》课件
《语文新课程关键词 》ppt课件
目 录
•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 • 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角色 • 新课程改革的未来展望
CHAPTER 01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背景
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发生了变化,要求教育更加注重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体验。
CHAPTER 04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转变
01 02
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方 式的多元化,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多 个方面。
从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价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 评价,而不仅仅是看结果。
评价体系的完善
新课程改革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新课程改革需要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支持,未来需要关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所有 学生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03
从教师评价到学生自评
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
结,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标准的变化
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评价标准也从单纯的知 识掌握转变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从统一标准到个性化评价
新课程改革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标准也更加灵活和 个性化,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核心理念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 和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 和校际教育差距,促进教育事 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PPT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PPT

05
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和展望
对教育系统的影响
课程结构调整
评价体系改革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课程结构进行了 调整,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 选择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注 重过程评价、多元评价、质性评价等, 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教学方法改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 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教学 方式方法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前景展望
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 新,新课程改革仍有继续深化的 空间,将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教
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个性化教育
新课程改革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 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 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
育。
信息技术融合
新课程改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利用信息 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
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公平的追求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需要关注公平和质量。新课 程改革旨在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局限,缩小城乡、地区和不 同群体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 是追求高分。
提升教师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 习和提升自身素质,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知识技能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4年度最新新课标课件完整版

2024年度最新新课标课件完整版
丰富教学内容
课件中可以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 教学内容,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拓展学生视野
3
通过课件中的链接和扩展资源,学生可以接触到 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3/24
18
05
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2024/3/24
19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改革
性。
2024/3/24
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 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互动游戏
设计寓教于乐的互动游戏,让学生 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 习的趣味性。
16
在线测试、作业提交等功能实现
在线测试
在课件中嵌入在线测试功能,学 生可以在课堂上即时完成测试, 教师能够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
03
开展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 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9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 划,培养自主学习能 力。
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 赛、创新创业等活动 ,提升实践能力和创 新精神。
2024/3/24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和环境,支持学生开 展个性化学习。
10
03
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作业提交
学生可以通过课件提交作业,教 师能够方便地进行批改和点评,
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记录跟踪
课件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和 成绩,为教师提供全面的学生学 习情况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
指导学生的学习。
2024/3/24
17
课件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1 2
辅助教师教学

新课改和课程标准ppt课件

新课改和课程标准ppt课件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 ,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四个方面” 及“综合性学习 ”。 4、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总目标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
一、新课改背景
1、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 工人。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将改变“文盲”的传统内涵,“文盲”一词 将不再单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 的知识和技能的人。强调终身学习,学习经济; 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 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困境: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 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 问题。
三、新课改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对待自我:反思 问 题:谈谈你对“经验 + 反思 = 教师成长”这一公
式的理解与体会。 1、是波斯纳提出的;这句话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
一般途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律。 2、经验是重要资源,反思则是教师摆脱封闭、僵化教学
设计,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3、教师应在实践基础上提高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
4、体验性:身体参与,直接经验 (做题) 5、问题性:问题引发求知欲,问题意识是发现学习、
研究学习的重要心理机制
六、综合实践活动
要点:是必修课,小学3年级起开设,每周3节,集中分
散开设均可
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基础教育改革PPT课件-新课程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基础教育改革PPT课件-新课程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 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 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 教师权威。
• 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 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 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 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 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 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
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
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
• ——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 ……
•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 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 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 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 脸堆笑。
案例

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
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 声,这
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
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
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
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
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
• 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传统的学科 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 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改革教学必须 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 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 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 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 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 健康发展。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 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 人格养成。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PPT教学课件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PPT教学课件

数学
数学 外语
数学 外语
数学 外语
数学 外语
数学 外语
数学 外语
数学 外语
体育 类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 康
体育与健 康
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26





910


26
30
5
2020/12/10 义务教育课程设计及比例
年级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历史与社会(或选择历史、地理)

语文
语文
科学 语文
科学 语文
科学 语文
科学 语文
科学(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
语文
语文
语文
数学 门
9
2020/12/10
如何描述课程标准
• 结果性目标 (1)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 、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提供、预测、检索、 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质疑、撰写。解决、检验、计划、总结、 推广、证明等。
(2)技能 模 仿--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安装。尝试等。 迁 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认可、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新课程改革课程理论课程的概念课程的中西方词源孔颖达:“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西方:斯宾塞,跑道。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课程要素课程六大要素★★一、课程目标二、课程内容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六、课程管理什么是课程?课程类型(1)根据课程内容的属性: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必修课和选修课(4 )根据课程任务: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5)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6)根据课程呈现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制约课程的因素1.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2.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知识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生特征)课程内涵的变化对课程理解的变化代表着课程观的变化传统的课程即教材,是学科中心教育目的观的体现;杜威的课程即活动,注重课程的探究性,是活动课程观的起源;泰勒的课程即经验,强调建构性的课程;课程理论流派(1)学生中心课程论活动课程论代表人物:杜威代表观点: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中心来组织活动,以活动来代替分科教学,在活动中学。

(2)学科中心课程论结构课程论代表人物:布鲁纳代表观点:重视发现法,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

5.1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是()A.教学B.管理C.教育规律D.课程答案:D5.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A.柏拉图B.泰勒C.斯宾塞D.赫尔巴特答案:C5.3判断: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答案:错误。

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还包括学校有目的地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内其他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潜在的教育影响。

课程不但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规范,而且包括对教学进程的规范。

5.4单选: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偏重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立足于克服这些缺陷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C.选修课程 D.活动课程答案:D5.5单选: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答案:B5.6单选: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答案:A5.7单选: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答案:C5.8单选: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凯洛夫答案:B第二节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内涵广义与狭义广义的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教育的意图;狭义的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内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

课程目标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和影响,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的预期结果。

影响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论述和简答(一)学习者的需要(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三)学科体系常考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判断: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答案:错误。

2.单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立的课程目标有()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④能力与应用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 C第三节课程内容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一般不随意变更。

它是学校领导和教师教学工作的依据。

1992年,将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简答和选择)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课程计划的构成(选择)1.教学科目的设置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补充知识点:简述课程计划对中小学教师的指导意义。

第一,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了解中小学课程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

第二,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可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了解自己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第四,纵观学校教学、教育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具有普遍性,高中课表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

教材(教科书)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由平面化到立体化,多媒体化;编写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二)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三)理论与实践统一(四)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五)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六)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1.多项选择:教学计划基本组成部分包括()A.教学科目B.学科开设顺序C.各门学科教学时数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E.教学目的答案: ABCD2.单选: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答案:B3.单选: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材D.教科书答案:A4.单选: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材D.教学大纲答案:C5.单选:课程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答案:C第四节课程结构新课改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

1.整体设置了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初中阶段以分科与综合相结合为主;2.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3.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第五节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为了改变我国原有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自上而下地下放课程管理权力,完善课程管理体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1.国家课程: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主管2.地方课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3.学校课程:学校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3.“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4.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1.合作开发;2.课题研究与实验;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常考题:试述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1.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3.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1.单选:国家课程的管理权属()A.国务院B.地方教育机关C.人大D.中央级教育机关答案:D2.单选:为改变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A.国家、省、市B.省、市、县C.国家、地方、学校D.省、市、学校答案:C第六节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的整体设计,也包括课程的编制。

常考题: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即“泰勒原理”)。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目标—内容—方法—评价1.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哪些学习经验;3.如何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以实现目标;4.根据目标进行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已经编定好的课程付诸实践,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效果的必要途径。

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常考题:简述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1.课程计划要合理、和谐、明确、简约、可操作;2.教师要积极参与、主动接受,并形成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3.学校要有力组织、系统保障,形成相应的心理与物理环境。

4.争取校外一切力量的支持。

1.单选: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A.课程目标B.课程实施C.课程设计D.课程评价答案:B2.单选: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主要强调()A.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B.教师对课程的再开发C.管理者对课程的监控D.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答案:A3.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A.确立评价目标B.确定评价内容C.控制评价过程D.利用评价结果答案:C第七节课程评价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种,主张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及学业效果的评价两个方面。

(一)目标评价模式泰勒;确定课程法案达成目标一致。

(二)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过程重于目标。

5.17单选: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

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答案:A目录新课程改革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第二章新课程理念★★★第一节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第二节新的教学观第三节学习方式的变革第三章综合实践活动★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概述第二节信息技术教育与多媒体教学走进新课改“新”在哪里?新观念——旧观念新教师观——旧教师观新学生观——旧学生观新学习观——旧学习观新教材——旧教材针对谁?谁要改?基础教育阶段怎么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1999年——2001年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2004年试点实验阶段国家和省两级先后进行实验并进行推广(初选27个省的38个区(县、市))2004年——2010年全面推广阶段2005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全面推广2010年秋季实现。

2001年《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三年后全面落实。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客观题为主,重点:背景123、3维目标、6大目标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新课改:1999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1年郑州航空港区1.填空: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颁布于()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