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字》的人物塑造分析霍桑的矛盾心理
分析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物性格的养造
[3]
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 15, 105.
/view/e8aeb44533687e21af45a9e6.html
在所有关于珠儿的描写中,她与红A字的密切关系是被小说着重强调的部分。
她是红字的象征,红字的幽灵,红字的代表。她反映出了母亲不顾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更确切地说,她反映出了母亲给予自己生命的行为。以清教徒的眼光来看,这种行为无疑等同于触犯了法律,但这个孩子却是没有义务来服从这些原则的。
在给予她生命的过程中,威严的法律被触犯,结果是一个生命的出现,这个生命可能是美好而聪明的但这一切在根本上却都是混乱的,不合乎原则的。
思想的性质。
参考文献
:
[1]Ruland, Richard. From Puritanism to Postmodernism: aHistory
ofAmerican Literature. London: Routledge. 1991:
22.
[2]Bavm, Nina.“Who? The Characters”. T清教传统影响下的产物,而美国的作家们也就自然地成为了这种传统2. 2
《红字》人物性格和命运分析
霍桑在《红字》中塑造了美国小说中第一位真正的女英雄,这就是女主角海斯特。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深深地牵连在了她所生活的存在性别差异的社会里是因为她坚定地选择了“适合于”一位女性的“爱情”。她是一位女英雄是因为她是一位有个性的女性敢于用行动去超越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性别观念。如果说清教徒们代表法律原则的话那么海斯特就代表独立的人,同时也代表着善良与美好。海斯特几年来忍辱负重积善行德赢得了人们的谅解和尊重,胸前那耻辱的“A”(A-dultery)字也成了天使(Angel)的象征。从这一点可以很容易地推论出霍桑希望读者认为纯真自然的个性才是美好的但这样的推断似乎又有点过于简单和武断因为霍桑的思想从来都不可能是这么清晰而明确的但他显然展现给了我们这样的一种形势,那就是这两种力量发生了冲突,而且非常坚定地暗示出任何一个想要把个性作为异端进行铲除的社会都是存在隐患的社会,并且是非常不人道的。
《红字》罗格
《红字》罗格齐灵渥斯的人物形象解读摘要:罗格·齐灵渥斯是美国作家霍桑《红字》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一直被看作是一位心理阴暗、冷酷、偏狭、复仇欲望强烈的卑鄙小人。
但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齐灵渥斯的前半生是努力、勤奋、平和、幸福的,符合伦理学关于善的理念。
只是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巨变,使他失去了方向,致使他在后半生走向了善的对立面。
最后当仇人逝去,仇恨亦不复存在,齐灵渥斯内心深处的善重又复苏、回归。
这是一个复杂的心路历程,是由他自己的个人意志和客观环境促成的。
这也表明了齐灵渥斯性格的复杂性与多层面性。
关键词:罗格·齐灵渥斯伦理学宗教人物形象解读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罗格·齐灵渥斯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长期以来,这一人物形象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心理阴暗、复仇心强、狡诈、善于窥探他人内心秘密、毫无人性可言的恶魔。
然而,以宗教、伦理学为前提,结合霍桑的思想特征去解读这一人物形象,我们就不难发现罗格·齐灵渥斯前半生与命运抗争、理性、智慧、追求幸福生活的“善”与后半生阴险、偏执、凶狠的“恶”的过渡,展示了罗格·齐灵渥斯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与多层面性。
一追求幸福,遭遇不幸——“智者”齐灵渥斯苏格拉底的自我实现论认为,人的优越在于理智:“人知道什么事对他有好处就会去做这些事,就能实现他的愿望、利益、幸福。
没有知识或智慧,一个人不可能得到幸福”。
罗格·齐灵渥斯天生畸形,并为此苦闷不已。
为弥补身体上的残缺,摆脱精神上的压抑,他把最美好的岁月用于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
知识既成了他精神的依托,又为他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这里,他丰富学识,积蓄智慧,发展能力,训练理智与感觉,努力地积累个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以求取得成就,获得荣誉,赢得名声与地位;以求得到社会的承认,与他人平等相处。
他做到了,最起码他自己认为他做到了,而且他还被誉为“智者”。
从《红字》看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
、
引 言
1 世 纪美 国小 说 家霍 桑 的代 表 作 《 字 》 自一 问世 就受 到 了 9 红
自我 、 回归社 会 。所以 ,笔者认 为霍 桑的女性 主义意识 是充满矛盾 的。既有对 女性的 同情 ,但 也逃不 开对 女性主义 的批评 。
很 多学者 的青睐 ,他 们从不 同的 角度对 《 红字 》进行 诠释 ,或分 析
的正 面 形象 ,在 外 表 上 , “ 这个 青 年妇 女 身材 欣 长 。体 态优 美绝 伦 。她 的秀发 乌黑浓 密 ,在阳光 下光彩 夺 目。她的面庞皮肤 滋润 ,
二 、霍 桑的女性主义意识 的形成 背景
提 到霍 桑 的女 性 主义 意识 ,就不 得 不 提霍 桑 的家 庭 背景 ,因 五官端 正 ,在 清秀 的眉宇 间还有一 双深 邃的黑 眼睛 ,使 之极 为楚楚 为家 庭背景 对霍桑 的思想 以及他 的作 品创 作都 有着深 刻 的影 响 。霍 动人 。她有一 种高 贵女子 的气质 ,具有 那个时代 女性优 雅的举止仪
我决 不说 ” ;在 当权者想剥夺 她对珠 和感 激 ,这 也是为什 么在 《 红字 》中霍桑 高度 颂扬 了母爱 。也正是 前夫齐 林渥斯 也是坚 决 回应 “
母 亲的处境 引发 了霍 桑思考在 父权 社会下 女性 的地位 。霍桑是 一个 儿 的抚 养权时她说 “ 不 能放 弃她 ” 。这 一切都 充分表达 了海 斯特 我 思想 上充满 矛盾 的作 家 ,清 教主义 传统对 他影 响很深 。一方 面他
” 。
A ut y通奸 之 首字 母 )的精 美衣 服 的 、酷 似 “ d lr e 圣母 ”的形
的事 件 ,为 著名 的19年 “ 62 塞勒姆 驱巫案 ” 的三名法 官之一 。父亲 象 ,来 表现海 丝特崇 尚 自由 。对清 教教规 的唾弃 ;在言行上 ,海斯 特犯 了通奸罪 在邢 台受 刑被 权力机 构逼迫说 出同犯的名字 时 ,海丝
霍桑的《红字》:宗教与道德的冲突与救赎
霍桑的《红字》:宗教与道德的冲突与救赎
1. 引言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7世纪新英格兰的宗教与道德冲突的故事。
这篇文章将探讨主要角色之间的矛盾和救赎,以及作者霍桑对于宗教和道德问题的思考。
2. 宗教与社会背景
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清教徒信仰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信仰、道德和神圣被视为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准则的核心。
3. 哈蒂·普林切特与帕尔默牧师
哈蒂·普林切特是小说中的女主角,她因婚外恋而受到社会谴责,并被强迫戴上一块红字“A”以示耻辱。
帕尔默牧师则代表了宗教权威和道德领导者。
•哈蒂·普林切特:强大而独立意志,她通过接受罪孽并面对自己的错误来寻求救赎。
•帕尔默牧师:代表了严格的宗教和道德规范,但他也面临自己的内心斗争和罪恶。
4. 个人与社会冲突
小说中,宗教和道德准则与个人欲望发生冲突。
哈蒂·普林切特试图保护自己和她爱的人,并通过对外界评判的反抗来重新定义她的身份。
5. 罪与救赎主题
《红字》探讨了罪与救赎主题。
哈蒂·普林切特试图通过承担罪行和改过自新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外部社会的接纳。
6. 自由意志与命运
作者描绘了个体在宗教约束下面对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艰难选择的情景。
《红字》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摆脱社会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7. 结论
霍桑的《红字》通过描述17世纪新英格兰社会中围绕着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而展开的冲突和救赎,探索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部小说引发了对宗教和道德的思考,以及对个体自由意志与命运的权衡。
霍桑红字读后感
霍桑红字读后感瘦弱的牧师迈凯尔,章老师最早在人民中队中谴责具有牺牲精神,对自己的罪疚进行惩罚和打击。
因为他是母亲一个在牧师岗位上的儿子。
他对他母亲的纪念碑唤醒了她儿子要在世界上神圣的地方建立一座新教堂,制定了“中国新教或许会取代天主教”的计划。
他崇拜神,想要为神付出。
这和当地其他人一样,通过一种特殊的宗教活动进行疯狂的祈祷来寻求神的指引和救助。
可是,当他们发现红字A时,牧师的世界就彻底地崩塌了。
因为他的世界里再没有什么更为崇高的东西,他的每一个行为都背离了神的意志。
霍桑运用了纯美国语言文学来描述崇拜这一现象的过程:设定是在17世纪的美洲,也可以说是波士顿。
地点可能是莎士比亚上演的城市。
这种人物是洪州的邻居,到处都是莱和古老的锁,让人的思绪似乎处在18世纪素描上。
这种高贵也是使它们开出了自己的花,看上去像某个没来得及记忆起来的,几近失望的神奇大陆,使我们一下子会想到当地有一个讨厌机械文化的换发式的自由贸易港,铁路通过任何东北、南、西的都城政权的枢纽站,复活了乔纳森·爱德华兹想象中最美好、最悲伤,最令人痛苦的人们。
这种东西充满了乡间草原地带内American-Indian亲戚自己的种子,原住居民未受服从神和制度的占领。
首先,霍桑采用了讲述第一人称叙事的方法,此人便是故事中的牧师迈凯尔。
通过牧师的眼睛,读者更能深入地观察到他的思维和情感世界。
牧师的叙述方式非常细腻、暧昧,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例如,他对于自己心中的罪行感到了极大的内疚和彷徨,但又不愿承认自己的堕落,并将罪过归咎于其他的外部因素。
从他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对罪恶的恐惧和自责。
整个叙述流畅而连贯,观点明确,让读者体验到牧师身临其境的感受。
其次,霍桑在小说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特别是对红字"A"的描写,几乎贯穿了整个小说。
这个红字象征着众人对于牧师的评判和惩罚,也象征着神对于人类罪恶的审判和惩罚。
它时刻提醒着牧师自己的罪过,牧师的心灵受到了双重的折磨,一方面他感到了耻辱和羞愧,另一方面他又选择了抵触、反叛。
《红字》中人物的妥协性探究
CulturalCorridor 文化长廊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9《红字》中人物的妥协性探究文/杨兴帮摘要:纳撒尼尔·霍桑作为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家,其作品深受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三种思想的影响。
其作品往往表现出一种彷徨、困惑和纠结的心态。
《红字》作为霍桑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人们深受清教教义的压迫,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得到压抑,最终不得不妥协于清教教义和其统治的社会。
本文通过探究《红字》中的多种象征和人物选择和其结局,指出霍桑笔下人物的妥协性,这也正是其思想的矛盾性的表现。
关键词:《红字》象征 妥协性故事伊始,霍桑用许多象征手法,如“监狱”象征着“文明社会的黑花”,“刑台”象征“严酷的宗教戒律和个人罪孽的公开和承认”,那朵开在监狱门口鲜红的“野玫瑰”象征“大自然的美好和顽强的生命力”又还象征着“芬芳馥郁的道德花卉”。
(胡尚田 45)。
海斯特怀抱一个婴儿从阴暗的监狱走向光明的刑台,外面的世界太过于明亮,以至于她一开始只得眯着眼,待她看清楚,这周围站满了围观者,她们对她指指点点,上下打量,这就是她要接受的刑罚之一:将她的罪行示众。
待她意识到后,海斯特不由得将孩子紧紧抱在胸前,试图去掩盖胸前那耀眼夺目的“A”。
刑台下那些指责着海斯特的人,他们“表面的贞洁不过是骗人的伪装;如果把一件件真相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除了海斯特,好多人胸前都会有红字闪烁”。
(Nina 1208)由此霍桑从一开始就否定了海斯特所犯之罪该受到如此惩罚。
然而经过深思熟路之后,海斯特决定留下来:“她对自己说,这里是她犯罪的地方,这里应该是她接受惩罚的地方,她的耻辱日日折磨着她,所以这种折磨有可能会净化她的灵魂,并产生出另外一种比她已经失去的还要纯洁的品德”。
(Hawthorne 31)因此海斯特没有逃离,她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悔过,这无疑是她的一种妥协,对世俗的妥协,对清教教义的妥协。
红字赏析
内容提要:《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揭露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感化了表里不一的狄梅斯迪尔牧师和罪恶的社会。她的丈夫罗杰,小说把他写成了一个一心只想窥秘复仇的影子式的人物。本文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小说的主人公海丝特以一个饱受舆论、世俗观与宗教谴责唾弃的犯有通奸罪行的少妇出场。她的不幸的婚姻,加之两年中丈夫音讯皆无.谣传他已葬身海底,这个孤苦夫依的少妇与才貌相当的狄梅斯迪尔牧师的爱情显得合情合理。事情败露后,她被迫终身佩戴红字,为了爱人的名声,她独自承担了全部罪责与耻辱。这个勇敢的女性还精心刺绣那红字,着意打扮她的小珠儿,不仅出面捍卫自己教养她的权利,而且尊重孩子狂野的天性,努力培养她成人。在远离社会,远离人群,受尽屈辱的处境中,海丝特孤苦顽强地生活着,全仗刺绣为生。她生活中的惟一支柱是抚养掌上明珠般的女儿珠儿。海丝特虽然含垢忍辱,却敢于面对现实、乐观人生。她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只有觉悟却毫无后悔。她的坦然与坚强、勇敢与超脱刻画出了一个超越同类的新殖民地女性的不俗性格。她的思想中饱含着强烈的反抗与挣扎精神,已表现出鲜明的反清教反世俗的立场。在海斯特看来,追求爱情这是个人的事,与社会、道德、宗教无关。所以她形式上虽然接受了惩罚胸前佩带红色a字,而在思想上却“没有接受惩罚她的那些社会道德规范”。而且这一罪之罚的形式标志a字也被她绣得光彩夺目,并成为“她进入别的女人不敢涉足的领域的通行证”。由此可以看出霍桑对清教历史、清教徒是进行了否定与憎恶的剖析的。海丝特是有形的红字。在作者的笔下,海丝特远不只是个争取个性解放的女人,她还汲取了“比红字烙印所代表的罪恶还要致命”的精神,把矛头指向了“与古代准则密切相关的古代偏见的完整体系——这是那些王室贵胄真正的藏身之地”,称得起是一位向愚昧的传统宣战的斗士了。这样的高度,是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所难以企及的。她的这种精神境界尽管没有为她的那些请教徒乡亲和愚不可及的长官们所理解,但无论如何,由于她的含辛茹苦、助人为乐等种两美德,使她胸前的红字不再是“通奸”(入dult“y)的耻辱徽记,变成了“能干”(Able),甚至“值得尊敬”(AdmiraLIe)的标志了。海丝特“诚实”地“招认”了自己的罪行,并“顺从”地接受社会、宗教、法律对她的惩罚。但她内心深入并没有一刻顺从过。在《红字》第十九章中,她将a字摘掉仍在林间地上。这表明她憎恨这一切。她始终游离于社会之外,并伺机逃离社会。
二元对立视角下《红字》中所体现的矛盾性
10二元对立视角下《红字》中所体现的矛盾性■高玉焕/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摘 要:霍桑(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在文学界都是独树一帜的。
在《红字》一书中,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写了一部发生在一六四九年波士顿的一场恋爱悲剧。
从二元对立的视角出发,文章多处体现出了矛盾性,比如小说人物自身体现出的矛盾性,还有作者个人思想的矛盾性。
关键词:艺术手法 道德 二元对立 矛盾性一、人物角色的矛盾性(一)海斯特——堕落与天使的化身海斯特作为一名有夫之妇与他人通奸并生下女儿,这是她堕落的表现。
但是她通过自己做针线活挣的钱接济穷人;在城里瘟疫蔓延的时候她挺身而出;在人们家里阴云笼罩的时候,她作为亲人来到家里;只有在阴云笼罩的人家才能找到她,一旦阳光再现,她便不在那里了。
她就像天使一样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成为人们心目中救苦救难的亲人。
(二)丁梅斯代尔——圣人与罪人的化身丁梅斯代尔,这位年轻人拥有极高的天赋和学术造诣,具备特选所特有的“火焰舌头”,他的话如同天使的声音一样感人肺腑,他被誉为“人间的圣者”。
与此同时,他也是一名罪人,犯了通奸罪并且不敢承认自己的罪恶的罪人,他让海斯特独自一人承担了所有的罪责,在海斯特当众受辱时却逼问她那个罪人的姓名。
(三)齐灵渥斯——受害者与迫害者的化身在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通奸的事件中,齐灵渥斯无疑是遭受了背叛成为一名受害者,但他得知此事以后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探索与报复,折磨着丁梅斯代尔的精神生活。
他由一个脾气温和、心地善良、纯洁正直的受害者变成一个为了报仇雪恨不择手段、卑鄙狡猾的迫害者,他使得牧师肉体上备受疾病的痛苦,精神上忍受灵魂深处不可告人的烦恼的煎熬与折磨,行动上听从他的摆布,最终死在了邢台上。
(四)珠儿——恶魔与天使的化身珠儿是在一次罪恶的情欲恣行无忌的冲动中绽开的一株可爱而永不凋谢的花朵,既是罪恶的产物又是爱情的结晶。
《红字》读后感
《红字》:人性之谜的深度探索《红字》是19世纪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经典小说,该作品以深邃的主题、奇妙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描绘手法赢得了读者和评论家的高度赞誉。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探讨这部小说的主要主题,分享我的观感和思考,同时也会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段落。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红字》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道德、罪恶和救赎的小说。
霍桑巧妙地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情节,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情感的世界。
这部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双重性,即人的内心既包含着罪恶,也蕴含着对善的追求。
小说的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一方面背负着通奸的罪恶,另一方面又显现出坚韧和善良的特质。
在《红字》中,霍桑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主义,使得故事具有更深的含义。
例如,红色的A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既代表了通奸(Adultery)的罪恶,也是海丝特坚强(Adversity)和勇敢(Bravery)的象征。
这种象征主义的运用使得文本更加丰富多元,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当谈到霍桑的描绘手法,我不禁想起他在小说中对环境和人物的描绘。
霍桑以其精细入微的描绘手法,生动地再现了17世纪美国殖民地的生活场景。
在描述海丝特和她的女儿珠儿在森林中的生活时,霍桑的描绘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神秘和原始的气息。
此外,霍桑在《红字》中的人物塑造也极具特色。
不论是海丝特、珠儿还是丁梅斯代尔,他们都是极富个性且深刻的人物。
他们的行为、动机和情感都反映了人性的多样性,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当我读到丁梅斯代尔在痛苦中挣扎的时候,我不得不思考是什么驱使他选择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既是虔诚的教士,也是伪善者。
他的内心斗争和痛苦无疑为这个角色增添了更深的层次和更强的戏剧性。
另一方面,珠儿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她具有一种野性和难以捉摸的美。
她既象征着自由和激情,也是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之间关系的纽带。
霍桑《红字》中的主题与人物探析
霍桑《红字》中的主题与人物探析
霍桑的小说《红字》以17世纪普利茅斯殖民地的一个女性——希斯特·普林切特为主角,讲述了她因婚外情而怀孕被判有罪,被迫佩戴红字“A”的故事。
这篇论文将探讨该小说的主题和人物。
主题方面,本文认为《红字》的主题是道德、罪与赎。
在小说中,希斯特被视为犯罪者,因为她违反了社会的道德规范。
然而,随着小说的发展,读者开始意识到,这种道德规范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双重标准和虚伪。
通过希斯特和其他角色的遭遇,霍桑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对人性的偏见。
最终,希斯特的真挚和自我牺牲导致她的罪被宽恕,这表明赎罪是可能的。
在人物方面,本文将重点关注希斯特、钱德勒·皮爵士和帕尔果文神父。
希斯特是一个勇敢、坚强和富有同情心的女性。
她能够承受社会的压力和孤独,并始终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道德准则。
钱德勒·皮爵士是一个虚伪的人物,他在公众面前表现得很好,却私下里对希斯特非常残酷。
他是社会道德标准的代表,但他的行为却与他的信仰和职责背道而驰。
帕尔果文神父则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他一方面是希斯特的朋友和支持者,另一方面却感到自己的信仰受到动摇。
他最终选择了自我保护,远离希斯特和真相,这显示出他的懦弱和对权力的崇拜。
综上所述,《红字》是一个深刻的道德故事,它揭示了社会的双重标准和对女性的不公,同时也探索了罪与赎的主题。
通过希斯特、钱德勒·皮爵士和帕尔果文神父等角色的塑造,霍桑成功地表达了自
己对人性和社会的看法。
长篇小说红字男主角的分析
长篇小说《红字》( The Scarlet Letter)是19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
《红字》自问世以来,便因其严谨而精美的文体,深刻细腻的心理分析和娴熟的象征手法以及所揭示的人性悲剧的深刻内涵而成为美国文学的经本典。
由于霍桑本人世界观的矛盾和有意识的模棱两可的象征手法,致使后人对《红字》有不同的释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红字》是对悲剧人性的深刻挖掘。
我们曾探讨过其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人性悲剧的因果,本文拟探讨男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齐灵窝斯的悲剧人性。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丁梅斯代尔的人性牧师丁梅斯代尔是一个年轻的圣徒,一个正统的、真正的僧侣,一个神学家。
他的博学在牛津都享有盛誉,地位高贵,是一位成功的宗教人士。
“许多人说,他的话如同天使的声音一样感人肺腑”,人们把他看成是上帝派来的神圣的人,甚至认为连他的脚踏过的地方都是神圣的,少女愿为他保贞洁,老人渴慕死后葬在他身边。
他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对上帝的敬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然而,丁梅斯代尔毕竟是个人,他偶尔也用一种非正统的观点去看望世界,而且感到一种愉快和欢欣“,正如那紧闭而窒息的书斋,被打开一扇窗户,放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来”。
于是,“身体修长,容姿完整优美到本堂皇程度,乌黑丰茂的头发那么光泽,闪耀出阳光的颜色,她的面孔,除去润泽的肤色与端正美丽的五官之外,还有清秀的眉宇和深黑的眼睛”的海丝特使他长期以来受压抑的“人性”复活了,并且最终战胜了“神性”,激情之下,与海丝特发生了关系。
正是长期以来受压抑的人性和爱的喜悦使他走出宗教的樊篱、走出清规戒律;同时,也使他一时忘却了他心目中神圣的上帝、神圣的宗教职责。
2.丁梅斯代尔的双重人格丁梅斯代尔是矛盾的:一方面,由于人的天性,由于一时的激情,他背叛了他所笃信的宗教,背叛了“上帝”;另一方面,由于狂热的宗教信仰和自身懦弱的性格,想认罪又不敢,他变成了信徒心目中完美的教士,拖着沉重的“脚镣”,继续传道布教。
从《红字》的人物塑造分析霍桑的矛盾心理
从《红字》的人物塑造分析霍桑的矛盾心理摘要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红字》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当地浓厚的宗教氛围深深地影响了他,使他逐渐形成了喜欢思考同时又十分多疑的性格,这在《红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本文正是通过《红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霍桑这种矛盾心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红字》人物塑造矛盾心理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红字》的情节概述《红字》是以17世纪发生在波士顿一个真实故事为素材的。
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以为自己的丈夫齐灵渥斯死于海难,于是和当地的牧师丁梅斯代尔秘密发生了恋情,并且生下了女儿珠儿。
但是为了维护丁梅斯代尔的名誉,她拒绝说出女孩儿父亲的名字。
在当时宗教性的社会条件下,这种恋情被视为通奸,所以海丝特被迫戴上了具有侮辱性意味的红色a字,独自带着孩子顽强地生活。
而两年后,海丝特的丈夫齐灵渥斯突然出现,看到自己的妻子受到侮辱,他决定想尽一切办法找出这个人,实施报复。
当他慢慢发现丁梅斯代尔就是海丝特的情人时,他以医生身份慢慢接近他,并且旁敲侧击地提醒他,对他进行心理折磨。
七年之后,海丝特决定和丁梅斯代尔一起逃走,临行前作为牧师的丁梅斯代尔做了最后一次精彩的布道,他决心向众人们坦白自己的罪行,当他做完这一切之后,自己却倒地而亡。
齐灵渥斯也因为自己疯狂报复的行为而身败名裂,在不久之后死去。
海丝特带着珠儿先是离开了新英格兰,但是数年后又重新回到了这里,胸前还是佩戴着那个红色a字,她以自己的勤劳和善良,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二《红字》中人物形象矛盾心理的描写1 海丝特的矛盾心理描写海丝特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在霍桑的笔下,她的容貌端庄,举止优雅,贤良淑德,几乎是一个完美女性的化身。
其身上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她到底认为自己是不是有罪的。
一开始的海丝特并不认为自己是有罪的,生下女儿珠儿之后,她被当地的人们视为是通奸,并且戴上了具有侮辱性意味的红色a字,而这一切都是外人所为,海丝特本身并不认为自己有罪。
霍桑遭遇“但丁式”潜藏矛盾——《红字》人物命运寓意探析
在《 红字 》 , 桑 以 另一 种 形 式 塑造 出 了具 有 类似 中 霍 矛盾 性 的女 性形 象—— 海 丝特 。海丝 特不 满足 于齐 灵 渥 斯 的老态龙 钟和 暗无 生 机 的婚 姻 生 活 , 大胆 追 求 自己 的
通过 锻炼 , 达到道 德上 的完美 境 界 并 获 得 现实 生 活 的 幸
却被 另一股 深受 时 代精 神 即 宗 教 思 想 所 教 化 的 禁 欲 和
“ 德” 美 力量 扼杀 于无 形 。
福 。在此 , 者很 明显地 体现 出 自身 的人文 主义理 想 ( 作 崇 尚理 性 和哲 学 ) 萌 动 。但 是 , 品所 构 造 的最 高境 界 的 作
位 诗人 , 同时又 是新 时 代 的最 初 一 位 诗人 ” 的但 丁 , 在
其 作 品《 曲》 神 中所 表现 出 自身 潜 藏 的 、 法 摆 脱 的人 文 无 主义萌 动与 神学禁 锢 之 间 的矛 盾 , 是但 丁 身 处 意 大利 这 中世 纪末 、 艺复兴 初 过 渡 时期 自身 所深 隐 的时代 局 限 文 性 。而 无独 有偶 的是 , 为浪 漫主义 作家 和“ 作 新英 格 兰文 艺复兴 的代 表作 家” 的霍 桑 , 在其《 字》 红 中同样表 现 出一
盾性 。这 种矛盾是 “ 丁式” 但 的潜藏对抗 , 是霍桑 自身所 无法摆脱 的 , 也 可以说是 1 纪的浪 漫主 义作 家霍桑 , 9世
在创 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上 , 无意 中效仿 了中世纪末的伟 大诗人但 丁。
关
键
词: 霍桑 ; 丁 ;红字》 《 曲》 “ 丁式” 潜藏矛盾 但 《 ;神 ;但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60 20 }3—0 4 17 —17 (0 6 0 0 2—0 3
反抗、矛盾与复杂——《红字》中海丝特人物形象分析
关 系中 .海丝 特根本 不能算 是一个 真正 的女人 和真正 的妻
子 可 以说 。 以前 的她是在夫权 、 教权 、 政权 三重压制下盲 目
造的愿 望都寄托在 海丝特的 身上。 本 文通过 分析这样 一住具 有反 抗性 、 矛盾性和 复杂性的人物 , 表现人物 凭借 自身的 觉悟 、 反
抗、 努 力和 美德 获得 自我救 赎和灵魂 升华 , 进 而改 变周 围的人群 和社 会 , 也表 达 出作 者所关注的社会和 宗教 问题 。 关键词 :霍桑 红 字 海丝特 反 抗性 救赎 霍桑说 : “ 我决 心在 最卑 下 的事 件 中 ,至少 完成 一部 小 说. 它应 该 揭示 一个 深刻 的教 训 。 应 该 具有 足 以单 独存 在 ,
邃 的黑 眼睛 , 使之极 为楚楚动人 。” _ 2 ] 其 次是语言 之美。她 的
语 言有 时 铿锵 有力 , 掷 地有 声 。 体 现 出她 坚 定 的态 度 , 如在
的责任 : 当统治者想 要分离 她和 珀尔 的时候 , 她就 去找 总督 和牧师 表达强烈 的反 对意愿 :当看到 丁梅斯 代尔痛 苦而 又 煎熬 的样子 . 她一边 安慰 . 一边 提 出了开始新 生活 的大胆建
情 而发 生转变 : 红字 “ A ” 的耻辱是 因为爱 情发 生不合 道德 伦 理; 她生 下 的孩子 带 着爱 情 的血 液 , 是 真爱 的结 晶 : 她 毅 然 决 然地 迎接惩 罚是 因为有爱 情作 为精神 支持 海丝 特犯 下 过 错 的根本原 因是 她对 于真 爱的执 着追 求 爱 是人 出于本
从小说《红字》看霍桑的矛盾思想及宗教观
从小说《红字》看霍桑的矛盾思想及宗教观作者:朴明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6期摘要: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对人物心理做出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从一个全知性的视角将社会与人类的黑暗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
小说《红字》是霍桑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小说通过海斯特·白兰这一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从女性主义视角将清教社会中的女性生存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展示,将清教社会的传统、腐朽思想与人们的阴暗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霍桑在对海斯特这样一个对爱情与自由忠贞执着的女性形象进行赞颂的同时,也表现了他思想中的矛盾性。
关键词:霍桑;《红字》;矛盾思想;宗教观作者简介:朴明珠(1978-),女,吉林通化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为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6-0-01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其作品中的矛盾思想与象征手法让他的作品具有更大的解读与想象的空间,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至今仍然经久不衰。
小说《红字》是霍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品通过霍桑丰富的想象力将十九世纪的女性主义进行了解构,一部分人认为霍桑通过海斯特·白兰这样一个女性形象表达了他对于女性主义的支持与理解,海斯特这一女性形象正是反映了霍桑对于当下女性的观照和理解,通过对海斯特这个人物形象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当时女性追求爱情与自由的支持与激励;但在评论界的另一方观点认为,霍桑根深蒂固的清教主义思想让他无法对海斯特白兰这样的前卫的女性形象进行赞美与歌颂,反而通过对于海斯特这样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从传统的清教主义思想角度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抨击与批判,表达了霍桑对于当时的女性主义运动的不满。
两种观点都是从各自的侧重点出发做出的分析和评论,下面本文从小说《红字》对于霍桑创作思想中的矛盾性与总教观做出研究和分析。
霍桑思想的矛盾在《红字》中的体现
当地 的妇女 ; 他 还 有 一位 祖 先 是 声 名 狼藉 的 巫案 法 官 。霍桑 亲身 体会 到 了极端 宗教 思想 对人 的迫 害和摧 残 , 清教 思想 对人 性 的压抑 和扭 曲 , 这 使 他 对 祖先 的行 为感 到羞 愧 , 深 深 陷入 了对 祖 先 残 酷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2— 0 6
霍桑亲身体会到了极端宗教思想对人的迫害和摧残清教思想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使他对祖先的行为感到羞愧深深陷入了对祖先残酷迫害清教异端分子行为的负罪感这种救赎的思想促使他反思家族历史反思宗教的价值和意义在反思中寻求美好的人性和正义的道德
第3 4卷 第 3期
南都 学坛 ( 人 文 社会科 学 学报 )
霍 桑是 生活 在 1 9世 纪 的最 著 名 的美 国浪 漫
迫害 清教 异端分 子 行 为 的负 罪 感 , 这 种 救 赎 的 思
主 义作 家 。《 红字 》 作 为霍 桑 的代 表作 , 是 以北 美 清 教统 治下 的新 英格 兰为 背景 撰写 的 。故事 讲述
的是一 位不 愿受 到婚 姻 束缚 的 女子 海 丝 特 , 与一 位 当地 牧师 之 间 的爱 情 故 事 , 两 人 因 为触 犯 通 奸 罪行 而 受罚 。整 部 作 品 的 情 节 十分 简 洁 , 但 是 大 量 的心 理 描 写 与 分 析 赋予 了 这 部 作 品 非 凡 的意
以《红字》看霍桑的宗教观
以《红字》看霍桑的宗教观摘要:纳萨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
由于清教自身的复杂状况,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杂的。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也深刻地体现了他对清教的认同与怀疑:一方面对人性恶与救赎之路进行深入挖掘;一方面又对清教的严酷极端予以批评和揭露。
就整篇作品而言,后者占据了主要方面。
本文通过对《红字》中清教对主要人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方面的讨论,来揭示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关键词:霍桑《红字》清教引言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基督教,是世界上影响最大,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
在欧洲的发展史上,宗教更是无处不在,特别是基督教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渗透于欧美文学中。
基督精神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已深扎根在信仰上帝的人们的心里,主导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成为精神世界中不可获缺的存在。
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萨尼尔·霍桑就把关注的领域集中到宗教这方深沉而宽广的土地上。
出生于清教世家的霍桑,自幼丧父随寡母寄居在外公家,超验主义对他的影响很深,再加上他很早就潜心研究新英格兰的清教史,这些都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源泉。
但霍桑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清教徒,对于清教自身与当时社会现实状况的复杂性,他有着困惑和怀疑。
作为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最典型的体现了霍桑对待清教有着矛盾性这一特征。
本文通过对《红字》中清教对主要人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方面的讨论,来揭示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一、原罪与救赎之路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夏娃的经历,是一个从犯罪,堕落到赎罪并获得拯救的典型,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
亚当和夏娃违背了上帝的意愿踏上了痛苦的赎罪之路。
《圣经》指出在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通过赎回原罪,行善去恶,人们将会在死后重返伊甸园。
救赎作为清教教义之一,有着很重要的价值意义。
在这一方面,霍桑是认同这样的清教教义的。
在《红字》中,体现在对人性罪恶的深入挖掘上,也体现在内心的忏悔与行为的过失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上。
被压抑和扭曲的灵魂:《红字》人物性格分析
被压抑和扭曲的灵魂:《红字》人物性格分析【摘要】《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品。
该小说一经问世,立刻引起轰动,引起很大反响。
《红字》将文中的四个主要人物的灵魂细致描绘,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红字》的主旨就是探索和展现灵魂被压抑、被扭曲之后的种种现象,营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小说对四个主要人物的刻画,表现出霍桑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并由此揭示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海丝特、丁梅斯代尔、齐灵沃斯及珠儿的人性的善与恶。
本文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这四个主要人物并给出合理的解释与分析。
【关键词】《红字》;人物;分析一、简介《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品。
霍桑想探索角色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灵震动。
这部小说表现出多种含义及其复杂性。
霍桑很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他试图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人性的真实面和人在受到折磨和摧残后的反应。
二、四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红字》中的主要人物丁梅斯代尔、齐灵沃斯和海丝特,就像大家身边的人一样。
他们有着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身份。
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思想受到长期孤独的影响,或被他们的性格所压抑。
总之,他们的灵魂受到压迫和扭曲。
本文对四位主人公的性格逐一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其抑郁的表现和原因。
(一)丁梅斯代尔的性格分析丁梅斯代尔的性格变化更多地来自外部环境,而不是他先天的本性。
丁梅斯代尔年轻、体格健硕、有一双忧郁的大眼睛和一张颤抖的嘴唇,让人觉得他十分脆弱。
他是一个受命的牧师,受过教育,而且他有一套哲学式的思维方式。
毫无疑问,他是上帝的忠实仆人,对他的宗教充满热情,在讲坛上也很有效率。
但私下里,他经历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分裂,这一弱点使他无法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的罪行。
另一方面,丁梅斯代尔将自己逐出社会。
丁梅斯代尔被罪恶感折磨着,因为他被置于外表(他所宣扬的)和现实(他所拥有的)之间冲突给打败了。
那种痛苦、折磨对丁梅斯代尔来说是如此的真实……在《红字》中,丁梅斯代尔作为一名牧师,他信奉禁欲主义,是无形的“红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红字》的人物塑造分析霍桑的矛盾心理摘要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红字》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当地浓厚的宗教氛围深深地影响了他,使他逐渐形成了喜欢思考同时又十分多疑的性格,这在《红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本文正是通过《红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霍桑这种矛盾心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红字》人物塑造矛盾心理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红字》的情节概述《红字》是以17世纪发生在波士顿一个真实故事为素材的。
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以为自己的丈夫齐灵渥斯死于海难,于是和当地的牧师丁梅斯代尔秘密发生了恋情,并且生下了女儿珠儿。
但是为了维护丁梅斯代尔的名誉,她拒绝说出女孩儿父亲的名字。
在当时宗教性的社会条件下,这种恋情被视为通奸,所以海丝特被迫戴上了具有侮辱性意味的红色a字,独自带着孩子顽强地生活。
而两年后,海丝特的丈夫齐灵渥斯突然出现,看到自己的妻子受到侮辱,他决定想尽一切办法找出这个人,实施报复。
当他慢慢发现丁梅斯代尔就是海丝特的情人时,他以医生身份慢慢接近他,并且旁敲侧击地提醒他,对他进行心理折磨。
七年之后,海丝特决定和丁梅斯代尔一起逃走,临行前作为牧师的丁梅斯代尔做了最后一次精彩的布道,他决心向众人们坦白自己的罪行,当他做完这一切之后,自己却倒地而亡。
齐灵渥斯也因为自己疯狂报复的行为而身败名裂,在不久之后死去。
海丝特带着珠儿先是离开了新英格兰,但是数年后又重新回到了这里,胸前还是佩戴着那个红色a字,她以自己的勤劳和善良,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二《红字》中人物形象矛盾心理的描写1 海丝特的矛盾心理描写海丝特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在霍桑的笔下,她的容貌端庄,举止优雅,贤良淑德,几乎是一个完美女性的化身。
其身上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她到底认为自己是不是有罪的。
一开始的海丝特并不认为自己是有罪的,生下女儿珠儿之后,她被当地的人们视为是通奸,并且戴上了具有侮辱性意味的红色a字,而这一切都是外人所为,海丝特本身并不认为自己有罪。
她可以站在刑台上怒斥逼她说出孩子父亲名字的人,她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和要带走孩子的人拼命,还可以鼓动自己的情人一起出逃,离开这个地方。
可见她的内心中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十分坦然的,在她的心中十分鄙视那些清教的教义,她不信上帝,而是信自己的人性,自己的情感。
然而矛盾之处就在于,当丁梅斯代尔死在道场之后,她带着珠儿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欲绝地方,后来长大的珠儿也在欧洲过上了十分美满的生活,她完全可以留在自己的女儿身边安度余年。
但是她却又回到了那个曾经让她受尽了屈辱的地方,而且还在胸前戴上了那个红字a。
这里,清教中的“原罪论”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清教教义中认为人生来都是有罪的,要靠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赎罪。
海丝特回到故里,表面上是赎罪,其实并不是宗教意义上的赎罪。
而是她的人性和本性使然,她以一种宽容和坚韧的态度面对这里的人们,那个红字a就是她精神力量最大的支撑。
海丝特从坚持自己无罪,到后来回到原地赎罪,无疑是一个矛盾的行为。
霍桑的矛盾心理也可见一斑。
一方面,霍桑承认宗教的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信仰宗教,但是对于宗教中一些不近人情的,非人性的做法存有质疑,甚至是极端反对的;另一方面,霍桑又认为所有人都是从属于宗教的,即使是曾经对宗教的一些要求做出过抗争,而在事情过去之后,人还是会自觉地祈求上帝的宽恕。
因为霍桑自幼生活在一个十分浓厚的宗教氛围中,宗教的各种传统思想难免会影响到他,特别是一些极端的、违背人性的思想和行为,给了他以很大的触动,所以他试图用人性和情感来挑战宗教,即使是血流不止也再所不惜。
而当这种挑战看上去以成功告终之后,却又引发了他新的思考和感悟,这是一种超越之前的感悟,不是对宗教的妥协,而且对人性和情感的认同。
霍桑本人、作品和作品的人物形象,也在这种新的思考和行为中得到了升华,让作品魅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
2 丁梅斯代尔的矛盾描写丁梅斯代尔是一个年轻的、优秀的牧师,可以说,正是这个职业葬送了他的一生。
作为一个牧师,他是宗教中各种清规戒律的宣扬者和绝对的践行者,起着一种表率和示范的作用,受到了当地人们的爱戴。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犯下了通奸罪,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矛盾的事情。
最初的丁梅斯代尔,作为一个神职的牧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欲,爱上了海丝特,并且偷吃了禁果,他从海丝特的身上尝到了凡间俗子的幸福和快乐。
但是这种短暂的幸福和快乐过后,他又必须回归到自己原始的身份中去,并且陷入了一种悔恨和自责之中。
而海丝特又是十分善解人意的,她看到了丁梅斯代尔身上的这种压力,所以对他予以了坚决的维护,即使是面对红字的处罚,也坚决不肯说出他的名字。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丁梅斯代尔的矛盾心理,特别是海丝特因为他而戴上了屈辱的红字之后,不得不远离人群,过着一种几近隐居的生活,而他却要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的样子,身披牧师的法袍,继续传经讲义,帮助人们进行忏悔,其名誉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失和影响。
所有的这一切都将丁梅斯代尔刻画成了一个自私、懦弱、虚伪的人。
殊不知,他自己也生活在一种矛盾和纠结中。
当齐灵渥斯以医生的身份主动跟他接触,并且旁敲侧击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真相后,丁梅斯代尔内心的痛楚更是到了极致。
一方面他要去揣摩齐灵渥斯是不是真的知道事情的真相;另一方面,齐灵渥斯的每一句别用深意的话都深深刺激了他。
而当海丝特提出要跟他偷偷离开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再做一次布场,他的原意是要在这次宗教活动中向众人们坦白自己的罪行,即使受到再严厉的处罚也在所不惜,但却没有想到,他自己因为这种坦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丁梅斯代尔的遭遇也道出了霍桑对于宗教思考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上帝承认人的欲望存在的合理性,允许罪责的存在;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描绘了一个完美世界,作为诱惑和召唤,让人们远离尘世,一心信教。
这种矛盾的根源自然就引出了丁梅斯代尔的悲剧。
他本身是专心追随神性的,甚至是一个代表和楷模,但是在现实的生活面前,他越是虔诚,内心的反抗就越猛烈,一方是人性,一方是神性,他身在两方的中间,不断地被拉扯,直到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无疑是宗教和人性的一支哀歌。
3 齐灵渥斯的矛盾描写齐灵渥斯的身上也具有明显的矛盾性特征。
他的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从小生活在别人鄙视的目光中,但是他深信勤能补拙的道理,发奋学习,想要以自己的能力来掩盖生理上的不足。
霍桑着重描写了他求学的经历,为了使自己的医术得到进步,他不惜通宵达旦地学习,抛家别妻,深入荒郊野外,颠沛流离,去寻找药材。
在他看来,这种疯狂的学习正是对自己天生不足的弥补,而不是真正地为了追求知识本身,更不用说是想要用自己的医术来救死扶伤了。
可以说,从一开始,齐灵渥斯就没有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
直到他娶到了海丝特之后,他开始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家庭和妻子身上,当他发现自己的妻子不忠于自己,和别人私通并生下了孩子之后,他的心性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他逐渐舍弃了自己的理想和善良,直到最后变为一个顽固和残忍的复仇者。
在这个复仇过程中,他也是充满矛盾的。
他开始以医生的身份主动接近丁梅斯代尔,并且有意识地在心理上折磨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完全丧失了理性。
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不停地、心无旁骛地对丁梅斯代尔进行着摧残。
看到丁梅斯代尔难过的样子,他甚至引以为乐,无疑是一个残酷、冷漠的、疯狂的魔鬼的化身。
但是他在对待珠儿的时候,却又散发出一种人性光芒。
他把珠儿当成为自己的女儿,喂她吃药,哄她入睡。
当他和珠儿交谈的时候,脸上总是会露出最为坦然和真诚的微笑,与丁梅斯代尔这个背后的父亲相比,齐灵渥斯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父亲。
可见他的身上也是充满矛盾的。
原本是自己费尽心机得来的妻子和家庭,却遭遇了妻子的背叛,此后的他完全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开始走上了一条复仇的不归路,在这条复仇的道路上,他的恶性逐渐吃掉了他的人性,只有面对珠儿的时候才会散发出一点微弱的光芒。
到了最后,丁梅斯代尔以自己的死来获得解脱之后,齐灵渥斯也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复仇的快感,反而成为了众人所指的对象,随后他也在一种反思、不解和自责中死去,但是他在死后又将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了珠儿,这又显示出了其人性的一面。
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不解、悔恨和矛盾。
4 珠儿的矛盾描写珠儿是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私生女,她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产物,是一种当时社会的清规戒律和人的自然情感之间的矛盾,在当时浓郁的宗教氛围下,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恋情被视为通奸,那么这个孩子的出世必然是宗教道德和社会条件所不允许的,周围的人们说她是妖魔的产物,认为她有魔法俯身,甚至比巫婆还要厉害,不用扫帚就可以四处飞行。
但是这种描写所用的笔墨并不多,反而是对其身上的自然性进行了着重的描写。
她没有像周围人们预想的那样是一个怪胎,或者有着先天性的残疾,而是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活力,永远都是生气勃勃的,喜欢在太阳下和森林里玩耍,甚至能和狼成为好朋友,甚至连她的母亲海丝特都感到诧异,珠儿到底是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其实霍桑正是用一种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自己的矛盾心情。
一方面,霍桑对周围人们对珠儿的看法是表示理解的,毕竟受到当时宗教环境的限制,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但是这种理解并不等于赞同。
霍桑之所以着力对珠儿身上的自然性加以描写,实际上是想借珠儿表达对各种清规戒律和禁锢的不满。
这样被视为是“妖魔”的女孩一样有着健康的身体和生命的激情,一切世俗和偏见在她的面前都是无力和晦暗的。
她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不同寻常的、叛逆的特征,其实是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身上自然性和人性的延续,她的每一个动作都闪烁着一种生命的灵光,让那些所谓的忠实信徒们感到震慑和不安。
珠儿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长大,既没有精神上的困扰,也没有物质上的窘迫,特别是齐灵渥斯将自己的遗产全部遗赠给她之后,她一度成为了当地最富有的人,后来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所以通过对珠儿的矛盾描写,体现出了霍桑的矛盾心理。
作为一个为当地人们所不齿的私生女,甚至被视为妖魔的化身,她天性开朗,生命力旺盛,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最后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有了圆满的收获。
霍桑的无疑是倾向于这种结果的,因为珠儿是他所追求的反抗宗教的束缚和禁锢,提倡尊重人性,人人都能追求幸福生活的象征、勇气、力量和希望。
三结语综上所述,《红字》中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矛盾的人物和事件,跟宗教是分不开的。
从小在一个宗教氛围十分浓厚的环境下长大的霍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宗教的影响,但是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完全屈从于宗教,而是敢于向宗教提出质疑,透过宗教看到了人性的一面、情感的一面,希望能够从宗教和人本身之间找寻一条两全的道路,这些矛盾的描写就是一个最好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这种质疑和探索,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厚重的道德感,并且散发出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