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社会主义专题(授课大纲)

世界社会主义专题授课大纲
第八专题 当代社会主义思潮与派别的 分类及其标准
一、经典作家为划分社会主义思潮与派别提供 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中外学者划分当代社会主义思潮与派别的 参考性方法与模式 三、当代社会主义思潮与派别的现状及其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世界社会主义专题授课大纲
第九专题 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改 革及其演变
第五专题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共产国 际(第三国际)
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二、1905年革命和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 三、十月革命的胜利 四、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前期活动 五、共产国际中期和后期活动 六、共产国际领导各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和共产国际的解散
世界社会主义专题授课大纲
一是增长知识;二是开阔视野;三是深化研究;四是坚 定信念
世界社会主义专题授课大纲
二、课 程 内 容 第一专题 导
论
一、加强对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流派 三、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考察 四、世界社会主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五、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一、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苏联东欧国家 改革 二、东欧苏联的剧变及其影响 三、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分析 四、中国与前苏联改革比较分析 五、剧变后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 六、剧变后的中东欧的社会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专题授课大纲
第十专题 亚洲及拉美社会主义国家的 变革及其发展趋势
世界社会主义专题授课大纲
第二专题 共产主义者同盟和1848年欧洲 革命
一、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二、1848年欧洲革命 三、共产主义者同盟在革命中的重要活动 四、科学社会主义在革命中的发展
世界当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当代史教学大纲一、引言本篇文章旨在概述世界当代史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通过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安排,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世界当代史的重要知识和概念。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中学历史教育,旨在提高学生成为全球公民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世界当代史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2. 使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世界历史,以及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潮的演变;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全球合作的意识,以及促进和平与公正的价值观;4.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撰写能力,以便他们能够进行独立的历史研究与分析。
三、教学内容1. 世界当代史的时期划分a. 二战后的重建与恢复b. 冷战时期与超级大国的竞争c. 冷战后的全球化与多极世界格局的形成d. 新世纪的挑战与机遇2. 重要事件和人物a.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重建b. 肯尼迪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c. 柏林墙的倒塌与东欧剧变d. 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的变革e. 9/11事件与恐怖主义的崛起3. 思想与文化a. 启蒙运动与人权的普遍性b. 非洲解放运动与民族独立c. 世界性的流行文化与全球文化交流4. 重要概念和理论a. 政治体制和制度的变革b.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体系c. 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的兴起d. 民主与人权的普及与保护四、教学方法1. 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表达意见;2.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组织项目研究和独立写作,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4. 鼓励学生参加模拟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交流活动,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合作的能力。
五、评估与考核1. 期中与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2. 作业和小组项目,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3. 学期末研究报告,考察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或主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本教学大纲配套的教材和学习资源需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社会学概论新修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新修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认识。
本门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和现代社会学文献,使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以及社会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 1.熟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了解社会变迁和重要社会问题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能够掌握和分析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具备撰写社会学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社会学的发展和主要理论•第一周社会学本质及面临的挑战•第二周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典型代表•第三周功能主义学派•第四周契斯特里和象征交互主义学派•第五周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社会学学派•第六周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第二部分社会结构和文化•第七周社会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第八周群体和社会网络•第九周社会阶层和流动性•第十周文化及其影响,文化多元性第三部分社会变迁和重要社会问题•第十一周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社会的影响•第十二周年龄与社会变迁•第十三周社会问题1:贫穷和社会不平等•第十四周社会问题2:种族和性别不平等第四部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十五周社会学研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第十六周社会学研究的研究设计和实施•第十七周社会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第十八周社会学研究的结果呈现和解释四、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将采用小组讨论、学生报告、案例分析、文献阅读和课堂演讲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应重视阅读课程大纲提供的阅读材料,并通过检查问答和讨论小组准备课堂内容。
五、教学考核学生的成绩将主要根据以下几项进行综合考评:•参与度占20%•小组讨论、学生报告等评估占30%•平时作业和阅读笔记及其他课堂讨论占20%•期末论文占30%六、参考教材•费洛姆·托马斯和J·查尔斯·劳莱特,《社会学概论》•安东·瓦格尼,《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约翰·畴斯基,《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七、重要日期1.第一次小组报告9月30日2.期末论文截止日期:12月10日。
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课程安排_410206848

指定教材:无 参考书目:《全球分裂》、《毛泽东的中国及后 毛泽东的中国》、《来自上层的革命》、《拉丁 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等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课下阅读相关材料以 及讨论为辅
第一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历史、现状与 未来 第二讲:全球规模的社会主义大论争 第三讲: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及其向资本主 义制度的转型 第四讲:社会主义中国 第五讲:世界资本主义危机与 21世纪的社会主义
期末考试:50% 小论文(由老师出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个题目,每个人独立完成 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小论文):40% 平时成绩:10%
姓名:朱安东 办公室:新斋343 电子邮件:andong@ 助教 姓名:夏文利、赵江涛、张俊川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教学大纲2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
通过系统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1.1 了解学科对象、性质及其地位。
课程目标2:2.1 了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史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课程目标3:3.1 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加强社会主义信念。
课程目标44.1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强化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课程目标55.1 拓展视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当代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课程目标66.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导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和性质1.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
2.教学重难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重的地位。
3.教学内容:导论从总体上概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及其历史发展,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指明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4.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教学目标:学习并把握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基本知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理论观点。
2.教学重难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3.教学内容: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理论贡献和评价;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创立的过程和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发展。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教学目标:学习并把握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基本知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理论观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第一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组前言关于本大纲的说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从2006级起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作为学校的限选课开设。
由于教育部到目前还没有编写出新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因此本门课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均是按照教育部1998年方案编写的。
由于教学时数大幅减少,教师已无法按照原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讲授,本大纲就是适应这一情况的变化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作了一些删简,目的在于更好地给同学们展现出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主要方面,以利于我们对这个紧张、动荡、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课程简介:本课主要通过介绍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衰落的美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中国的对外战略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等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并能深入分析主要国际力量在政治、经济、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方面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全面认清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战略的重大发展。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当今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与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最终终使学生确立“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的思想观念,培养和提高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和研究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方法。
学习和研究本门课程要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指南。
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概论课程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实践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环节(1)课堂讨论:围绕概论课程的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4)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5)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 实践教学资源(1)图书馆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
(3)校外资源:与企业、政府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实践等机会。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
2. 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环节的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实践经验。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五年制普师专业总学时:36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重要的一门政治理论课。
该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现状,把握其基本规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达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贯彻执行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自觉性的目的。
为祖国经济与社会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把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全貌,充分认识和把握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辨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学会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使自己成为符合祖国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 当代世界经济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经济、经济格局的涵义及其演变规律,认清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多极力量的对比状况,世界经济的主要活动及其运行机制,认识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2、当今世界经济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二)当代世界政治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涵义及其变化规律,认识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及其特点,把握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了解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三)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的依据和意义及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了解国际旧秩序的内容和实质,明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认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主张和长期性。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个全球性战略问题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四)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原因,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了解其政治体制的内容、政治状况的重大变化和社会问题;认识其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及其特征。
当代社会思潮教学大纲[1]
![当代社会思潮教学大纲[1]](https://img.taocdn.com/s3/m/40af27bd1a37f111f1855bc2.png)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8级北京(石景山、化工)班、农业部班社会学专业《当代社会思潮》教学大纲课程主持人向春玲(标★者为重点掌握的内容)第一讲现代化及有关理论一、现代化理论(一)一般了解:现代化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重点了解1、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观点:★2、现代化理论的主要缺陷:★二、依附理论(一)一般了解1、普雷维什的“核心—边陲”理论。
2、弗兰克的依附理论。
(二)重点掌握★依附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现代化理论的分歧。
三、世界体系论重点掌握:世界体系论的基本观点。
★1、世界体系论认为,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拓展而逐步形成的。
2、世界体系的结构,是由核心国家、边陲国家、半边陲国家等三部分组成的。
3、在世界体系中,核心国家、半边陲国家和边陲国家是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履行不同的经济职能。
4、在一定时期内,核心国家、半边陲国家和边陲国家的数目是不会改变的。
一些国家地位的上升,必然会伴随着另一些国家地位的下降。
因此,所有国家同时发展是不可能的。
5、在世界体系崩溃之前,核心、半边陲、边陲这一结构是不会改变的。
但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是可以改变的。
6、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受到两重因素的影响:一是世界体系扩张的极限;二是反体系的力量。
思考题:1、现代化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如何对它进行评价?2、依附理论与现代化理论主要存在哪些分歧?3、世界体系论有哪些主要观点?第二讲新自由主义一、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古典自由主义了解不同时期古典自由主义的特征和主要观点:(一)17-18世纪古典自由主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斗争的产物。
(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了自由竞争时期,古典自由主义具有了新的特征,发展到第二阶段,即自由放任主义阶段。
实现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1、把功利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
2、个人自由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3、只要不妨碍他人,国家对个人的自由不可加以干涉;任何对自由的干涉都会造成社会停滞的后果。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使用和任务《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及新变化,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关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以更深刻的视角理解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强化共产主义世界观。
基本要求是:1、系统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2、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3、灵活掌握当代社会主义出现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完整理解其科学的内涵;4、能初步运用社会主义新论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观察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2、教学方法:①文本解读法。
对一些基本理论的讲解以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为依据,力争传授给学生完整准确的基本观点;②故事穿插法。
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理论讲解中,穿插一些活生生的现实事例和现象;③存疑追问法。
尽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从问题入手,通过师生双向交流,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
四、教材和课时安排1、教材:采用李刚、陈勤等主编的《社会主义新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做教材。
2、课时:本课程大致安排60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
第一章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开辟学生观察认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视角,并宏观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基本任务和内在要求。
二、基本要点1、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①资本主义首先主导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③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2、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①资本主义、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西方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正与平等〃;②建立在幸福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正与平等;③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不懈追求的理想和价值目标;3、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①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②解放、发展生产力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4、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①社会主义是开放与发展的体系;②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三、本章难点①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②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第二章社会主义的萌芽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社会主义萌芽的概况,从历史发生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社会政策是指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福利和改善社会状况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政策概论是社会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政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为切入点,介绍其课程框架和内容。
概述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是指在社会政策概论课程中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该大纲涵盖了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社会政策概论,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和研究。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内涵a.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范围b.社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2.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a.社会政策的起源和发展b.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和趋势3.社会政策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a.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关系b.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二、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社会政策的理论框架a.社会政策的制度理论b.社会政策的公共选择理论2.社会政策的研究方法a.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b.社会政策研究的案例分析三、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和实践应用1.教育政策a.教育机会公平与社会流动性b.教育资源分配与优质教育的普惠性2.医疗保障政策a.医疗资源的配置与公平性b.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革3.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a.贫困减少与社会救助制度b.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平衡4.就业和劳动力政策a.就业机会的创造与就业保障b.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社会保障5.养老保障政策a.养老金制度与老龄化问题b.养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四、社会政策的评估和改革1.政策评估的方法与意义a.政策目标的评估与效果分析b.政策改进的建议和措施2.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a.政策创新的理论和实践b.国际经验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启示五、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a.社会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b.社会政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2.社会政策的责任与责任分担a.国家、市场和个人的权责关系b.社会政策的政治合理性与社会支持度总结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通过对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介绍,促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社会主义概论 教学大纲

社会主义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会主义概论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总学时:XX 学时二、课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2.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3.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4.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动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5.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6. 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7. 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8. 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讨论: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占 XX%,期末考试占 XX%。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一、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含五年制)二、教学时数30学时,第二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
三、适用专业全校各院、系。
四、课程性质与任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世界政治、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类介绍和分析,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对外战略思想以及对外关系进行重点分析。
五、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学习体会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发展特点、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冯特君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参考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疑难解析》,李景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朱以青张立华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
七、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一)当代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二)当代世界政治1.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3.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与特点(三)当代世界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1.时代主题的转换2.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3.建立国际新秩序(四)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与对外关系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五)1.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其发展道路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3.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文化4.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六)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1.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2.社会主义国家的艰难探索3.社会主义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七)中国的对外战略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1.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2.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3.中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单位:学时)八、作业设计在学期第七周布置一次作业(小论文),占平时成绩的1/3九、教学策略(一)多媒体教学。
(完整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 B11090021(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Contemporary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三)修读对象:全校本科生(四)总学时与学分:18学时 1学分(五)考核方式:考试(六)相关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通过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当前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以及对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等,使学生了解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变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及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我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中有较多的课堂提问。
适当布置课外阅读和作业,使课堂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理论教学:18学时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选用教材:冯特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主要教学参考书:1.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程毅等主编.国际经济与政治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俞正梁.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马宽,苏杭等编著.“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五、理论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主要讲授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练习等)(一)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主要讲授内容第—节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一、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第二节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

附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执笔人:肖海鹰编写日期:2012-7-6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编号:030202042. 课程性质/类别:专业方向课 / 必修课3. 学时/学分: 48学时 /3 学分4.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中共党史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门课程主要是为了使大学生与广大青年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知识,明确时代的主题与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与坚定的政治立场,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适应形势的能力。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当前的政治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树立建设有中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并且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学习和了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 48 学时)1.主要内容:总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板书、多媒体。
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中央非常重视。
建国以来多次进行改革,现在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一门必修课。
下面讲讲本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设置的目的及怎样学习的问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课程学分: 2 学分课程学时: 36学时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外语等专业教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河南省教育厅编,河南人民出版社。
课程主要参考书:1. 《世界政治》,[美]布鲁斯·拉西特、哈维·斯塔尔著,华夏出版社。
2.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林甦、罗天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国际经济政治概论》,程毅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全球化的终结》,[英]阿兰·鲁格曼著,三联书店。
6. 《当代世界政治析论》,王逸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7.《现代世界体系》,[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8.《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9.《世界知识》,杂志,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
10. 《世界经济》,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
11. 《环球时报》,报纸,人民日报社主办。
一. 课程内容概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内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世界政治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类论述和介绍,粗略回顾了中国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战略思想的演变历程。
二.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课。
这门课程主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理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的教育。
三.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二战以来的国际基本状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当今世界所发生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树立全局观念。
高中政治的教学大纲(最新)

高中政治的教学大纲(最新)高中政治的教学大纲高中政治的教学大纲应由教育部制定,以下是部分内容:1.课程性质: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社会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程基本理念:思想政治课程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创新精神。
3.课程目标:思想政治课程要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意识、政治认同等方面得到提高。
4.课程结构设计:思想政治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门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政治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18门课程。
5.课程内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制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思政政治教学大纲高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
必修课程设置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4门课程,共28学分。
选修课程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选修)》、《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从今起做文明人》6门课程,共13学分。
新高中政治课教学大纲新高中政治课教学大纲是指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1.思想政治课程是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是高中德育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INT206 学时数:40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系列课。
通过本课程的介绍和评析,使学生对当代世界两种制度、三类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同时,通过对西欧主要社会党、共产党等左翼政党、前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及冷战后该地区主要左翼政党的研究以及亚洲、拉丁美洲共产党执政国家的跟踪,为学生们进一步研究西欧、俄罗斯、前东欧各国、东亚及拉丁美洲的区域和国别政治打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兴亡(6学时)
第一节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几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在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胜利引起的争论
二、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三、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国家胜利必须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
一、苏联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斯大林在苏联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三、苏联模式的内容和主要特征
四、苏联模式的是非功过
第三节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
一、赫鲁晓夫时期的社会主义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社会主义
三、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短暂的过渡时期
四、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
第四节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一、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原因
二、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教训
三、冷战后的俄罗斯共产党
第二章东欧八国社会主义的失败(6课时)
第一节东欧八国社会主义的的诞生
一、东欧八国走上社会主义的过程
二、东欧八国与苏联的关系
第二节东欧各国的改革与探索
一、南斯拉夫的探索
二、波匈等国的改革
第三节东欧各国的剧变及其主要教训
一、东欧各国剧变的过程和原因
二、东欧各国剧变的主要教训
三、冷战后的东欧各国共产党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6课时)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从初步探索到独立探索:成就与问题
二、曲折发展的历史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三节第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一、江泽民的三个代表
二、胡锦涛的以民为本
第四章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不同命运(6课时)
第一节蒙古社会主义的幻灭
第二节朝鲜在困境中坚持社会主义
第三节走在革新开放大道上的越南社会主义
第四节老挝向社会主义稳步过渡
第五节稳妥求进的古巴社会主义
第五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6课时)
第一节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
一、社会党和社会党国际的历史和现状
二、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
三、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践及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四、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第二节各国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
一、共产党的“欧洲共产主义”
二、葡共、希共、美共等老共产党的社会主义
三、新共产党的社会主义
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现状
第三节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
一、托派第四国际的社会主义
二、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三、绿色运动、绿党和生态社会主义
第六章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6课时)
第一节战后亚非拉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衰
一、战后亚非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及其特点
二、亚非拉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的基本类型
三、亚非拉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低落
第二节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社会主义
一、亚洲的社会主义
二、阿拉伯社会主义
三、非洲的社会主义
四、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派别
一、发展中国家各国共产党概况
二、格瓦拉主义
三、基督教的社会主义
三、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重点指导学生自学和自己组织研讨。
四、成绩评价方式
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五、主要参考书目
1、高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
3、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曹长盛:《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