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特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特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特色
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介绍中国文化的课程,具有以下特色:
1. 整体性:该课程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哲学、艺术、宗教、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呈现出中国文化的整体面貌。

2. 历史性:该课程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梳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和历史底蕴。

3. 中国特色:该课程重点介绍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特点,如中医、道家、儒家思想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4. 与时俱进:该课程既强调中国文化传统的演变和传承,同时也关注中国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和现代化转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

5. 艺术性:该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的阐述,还涉及到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戏曲、绘画、音乐等,使学生在欣赏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同时,更好地体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1 -。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文化产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果,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专指精神产品。

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

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简述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

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科举制: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文化现象: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因材施教: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尽其材。

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孔子。

辩证思维: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礼制的核心:礼义原则宋代程颐提出了知先行后的主张提出“行先知后”的思想家是王夫之顾炎武对秦汉的乡治发出由衷的赞美,称“三代明王之治亦不越乎此人生礼仪,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

中国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1)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心理;(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皇家贵族礼仪的文化特性:皇家贵族礼制可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不以明示等级尊卑为宗旨,皇家贵族的礼仪活动注意规模与程式,将礼仪过程视为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强化王权,明晰统治集团内的等级与名分关系,礼制成为维系传统社会的强有力的文化纽带。

简述中国皇家贵族礼制的文化特性国的礼仪制度在社会上层包括政府与宫廷表现得严整与周密。

在等级观念浓郁的古代,统治者依靠严密的礼制来区分、规范人们的身份、地位与社会角色,从而保证国家社会体系的协调与稳定。

从先秦及汉代以来的礼制著作,可以概括出官方礼制的若干特性:(1)祭祀典礼的神圣庄严;(2)冠婚丧礼的隆重盛大。

中国文化概论(专升本) 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专升本) 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专升本) 大纲
一、概述中国文化是中国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科技、宗教、哲学、道德等诸多方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之一。

二、中国文化的特点
1. 多元性:中国文化是由多个不同的文化体系组成的,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佛家等等,这些文化体系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2. 连续性: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始终保持着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包容性: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体系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三、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文化中的哲学、道德、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思想和方法,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保护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要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五、结语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积极参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的课程,其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其基本特点包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文主义和人伦关系,强调和谐与平衡,以及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和信五个方面。

仁是指关爱他人,义是指公正合理,礼是指礼貌规矩,智是指知识智慧,信是指诚信守信。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诗词、绘画、音乐、戏曲、建筑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文化的传统医学和科技
中国传统医学和科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其中包括中医、中药、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

这些传统医学和科技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五、中国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主要哲学思想,道家、佛教、伊斯兰教等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宗教信仰。

这些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中国文化概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认真阅读原文,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二、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传统医学和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三、要注意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

一、文化总论1.为什么文化是“自然的人化”?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联系而有区别的人道,就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只是自然界,还是人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改造自然社会的活动,也改造着改造者自身,即实践者的人。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课题的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总而言之,凡是长约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结果,都属于文化,即“自然的人化”就是文化。

2.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物质: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质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制度: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风俗习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思想与价值: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具体而论,心态文化又可以再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子层次。

依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我们又可以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别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二、中国文化(一)文化背景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1)持续性。

循环式的复苏和进步周而复始,使农业自然经济长期延续(2)多元成分结构。

从纵的方面讲,它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份;从横的方面讲,它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它还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

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商品性农业和为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产品更在农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通常理解为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或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或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4
文化的功能
记录功能、认知功能、传播功能(言语、文字、实物等)、凝聚功能(如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调控功能(手段有巫术图腾、道德宗法、法律暴力等)
5
中国文化的特点
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父系氏族公社或家庭公社时期,父权系统和孝道观念是宗法社会的基础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概观
雅俗之分(雅文化、俗文化)、显隐之分(儒家显文化、法家隐文化)、山林庙宇之分(山林文化、庙堂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序号
知识点
描述
1
文化的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2
文化的分类
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心理文化
3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结构
具有多维性特点,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三元汇一
6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
儒家看来,人生理想境界是“与天地合其德”,核心内容是仁
7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伦理制度
8
自然经济
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与以交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对立
9
血缘宗法制度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p.2 — p.3)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通过自身修养的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负面价值的估价与评说。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既存在于观念文化,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2.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
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概况的一门课程,要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感;也才能不把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下理论的条文。
中国文化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四、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 (p.5 — p.6)
中国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变化。中国文化善于学习各种文化体系之长,加以消化吸收,用以丰富自己,这就是“会通”的精神。
上过精神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Fra bibliotek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思想文化都具有现代价值。从哲学自变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点理的统一,无数相对点理的学和就是绝对真理。(p.6 — p.7)
二、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p.3 — p.4)
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力求与自然合谐的行为。
三、中国文化的“奇偶”精神 ( p.4 — p.5)
中国人在农耕的实践中,创造了“阴”、“阳”两个中国文化范畴,又在数字计称方面归纳出“奇”与“偶”的概念。“奇偶”变纶形成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目录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中国饮食文化01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变异性、共享性和象征性等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体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仁爱思想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这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和谐。

礼制精神中国文化注重礼制精神,即尊重传统、注重礼仪、讲究规矩,体现了一种对秩序和规范的尊重和维护。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02CATALOGUE中国语言文字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传说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结构与特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以及汉字的表意性质03020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语的特点声调语言,音节清晰,词汇丰富,语法灵活汉语的传播与影响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影响,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与趋势汉语的魅力表达细腻,音韵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汉语的特点与魅力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中国方言的概况七大方言区及其特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丰富性及其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贡献03CATALOGUE中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概述0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中国文化概论》pdf

《中国文化概论》pdf

《中国文化概论》pdf
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剖析了中国文化及其发展脉络,包括文学、哲学、宗教、古建筑、绘画、工艺、艺术等内容。

书中论述了中国文化的遗存与发展,主要涵盖以下几点:一是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包括关系、自然及社会的禅意观念;二是探讨了古代文化的独特优势,如体制、思想、宗教及文学;三是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特征,显示出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如博大精深的思想、突出的文学创作和技艺发展等。

此外,作者还总结了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朝代及其制度、思想及古代社会等,及有关外来文化引入及其影响,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及深刻性。

总之,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提供了深入的视角,向读者呈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了解中国文化衍变而成的千古精髓。

这本书对于研究中国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也要谨记,过去的精神思想依然深入人心,不能被一时上流新思想取代。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时间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成果提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文化的结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

四层次说:(一)由人类加工自然创新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二)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将其规范为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三)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这是一类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現,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四)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纟因蕴化育出來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心态文化:(分为)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宗心态,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

社会意识形态-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他们往往是由文化专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物化形态,通常是著作、艺术作品,固定下来,博之四海,传于后世。

基层意识形态(政治理论、法权观念)& 高层意识观念(哲学、文学、艺术、宗教)(与广义相对)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被称为“小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2.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是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方块字,表义,表形,表声); 能把写字作为艺术、书法。 二是翰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古典,经学,史学,类书和丛书 等) 三是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西汉透光铜镜(四大发明带动了 世界文明) 四是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诗经,诸子,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 五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先秦诸子哲学,起始于中国的道 教,中国化的佛教); 六是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维持了人 伦关系)。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
别? 3.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试 举例说明。 4.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文化?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社会人为创造和划分
的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 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诸多方面,其中, 对文化影响较大的是疆域、政区、民族、人 口。 中华文化是古代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独立 起源的文明之一,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没 有中断的文明,是和它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 环境密切相关的。
实体文化与虚体文化组成文化统一体。 比如:建造宫殿,是先设计后建造的。设计建筑物 时,表现为精神文化;当建成这一建筑时,表现为 物质文化,同时这个建筑物体现了这个设计师的建 筑思想。建筑是工程,又是艺术。所以说,建筑是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影视先是实体,后是虚体,最终成为欺骗眼睛的艺 术。


1.商周时期是地方分权的分封制。 2.西汉时期,采用“郡国并行制”。 3.魏晋南北朝时,地方基本保持州、郡、县三级。但一个 州所管的郡县越来越少。 4.隋唐:隋初取消郡,只存州、县;隋末改州为郡,实行 军政分权。唐代再改郡为州,州有刺史,县有县令。并分立 “道”(镇),成了州以上的一级政区,这就形成了“道— —州——县”三级制。另外,唐在边疆设节度使,集数州的 军事、财政、军政大权于一身,权势逐渐膨胀。“安史之乱” 之后,节度使遍设到内地。实际上节度使就是方镇,或称道。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全文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全文
域的拓展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疆域空前辽阔: 东抵日本海、
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 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著名的丝绸之路就 是这个时候开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 亚和欧洲的交往。东汉时期,因为北方的匈奴南侵,疆域缩小。 势力范围不如西汉,辖境内缩主要是因为弃守朔方郡。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
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 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 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 想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 播也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 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 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 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 闭的。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1 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3 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4 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 与影响
第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愈是远古,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1)夏朝:夏朝的疆域,以黄河、长江为主, 以今河南西部为中心,
西起山西南部,东至今河
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
处,南接湖北、北到河北。
(2)商朝:其疆域与夏朝相似。商代对中国 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使用文字
(3)周朝:其统治范围包括进黄河、长江流 域和东北华东大部。周朝在中国文化上最大 贡献、是灿烂的青铜文化。
7、唐朝:唐帝国是一个空前强盛的封建帝国, 唐朝全盛时,疆 域东到大海,南到 南海诸岛,西到巴尔客 什湖,东北抵达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北界 包括今俄罗斯的一部分,南界包括越南北部,西界 包括乌滋别克斯坦的咸湖,号称唐大帝国。唐以后 至宋代中国的疆域有所缩减。唐大帝国的文化十分 繁荣,主要成就是艺术。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文化学概论》讲义第一课绪论文化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

我们想用文字来范围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所不在。

”一、中国古代关于“文化”的说法在汉民族语言中,“文化”是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如《周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各种含义:一是指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如《论语·子罕》载孔子被匡人所困后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二是与质朴、野蛮相对,指彩画装饰、人为修养等。

《论语·雍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史”本指宗庙掌礼仪的官,这里指虚浮。

)“化”有改易、生成、化育之义。

如《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指自然万物的生成、变易,并由此引申为对伦理道德、社会文明的化成与塑造过程的表达,所以“化”又有教化、迁善之义。

总之,“文化”作为一个词语,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基本意义是指以体现伦理道德、政治秩序的诗书礼乐教化世人,与武力征服相对立。

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的“文德”与“武力”对举。

类似的例子还有,西晋诗人束晳《补亡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南朝诗人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可见,“文化”乃是以文德教化之意。

反映了中国文化尚文抑武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自尊自信的体现。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追溯到《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一、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中国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是指源自中国古代、经历漫长发展、形成独特风格的文化体系。

2.中国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思想哲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礼仪习俗、传统节日、科技经济等各方面。

二、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是在华夏族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变迁,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三、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1.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勤劳、勇敢、和谐、善良、仁爱、孝顺等传统美德。

2.儒家文化:强调仁爱、礼义廉耻、忠恕、孝道等价值观念。

3.道家文化:主张自然无为、顺乎自然,追求心灵的平和与自由。

4.佛家文化:强调慈悲、般若智慧、解脱生死、修行菩提。

5.文人雅士文化:重视文学艺术、诗词书画,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

6.中华传统礼仪:包括尊敬长辈、敬重师长、悌道等传统礼仪规范。

7.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吸纳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多元文化格局。

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文学艺术传统:包括诗词歌赋、戏曲曲艺、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

2.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长城、故宫、南京明城墙等历史文化遗迹。

3.饮食文化:包括八大菜系、茶文化、粤菜川菜等传统饮食文化。

4.服饰文化:包括汉服、唐装、襦裙等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中医药文化:包括针灸、草药、按摩、气功等传统医学文化。

五、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挑战:1.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2.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如何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3.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积极谋求民族文化自信。

六、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1.增强文化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前提。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华文化1.中华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由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和长江流域的三星堆文化等组成。

2.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农耕经济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3.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强调仁爱、礼仪、忠恕等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行为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道家文化强调“无为而治”和“自然无欲”,追求心灵的宁静;墨家文化强调兼爱和反对战争,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史有一定影响。

5.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的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1.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绘画有书法、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多个流派,强调审美的内涵和意境的表达,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2.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和七声音阶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3.中国传统舞蹈:中国舞蹈分为古典舞和民间舞,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舞姿和表达方式,如京剧、豫剧等。

4.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和平衡,例如故宫、长城等。

5.中国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襦裙等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设计和意义。

三、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1.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多种学派,丰富了中国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

2.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思想有四个层面,即仁爱、和谐、中庸和天人合一,它们统一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注重“仁政”和礼制,强调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中国传统伦理学: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核心是儒家的仁爱道德观念,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建设。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

我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1. 介绍我国文化的历史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其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悠久的历史密不可分。

从蛮荒时代到夏、商、周三代,再到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我国文化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我国文化历史的丰富和多样为世人所称道。

2. 我国文化的特点我国文化以其独具特色的文明、民族、地域和宗教文化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其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礼仪、传统价值观念、家庭观念、宗教信仰、书法艺术、民间艺术等方面。

与西方文化不同,我国文化强调和谐、圆融、中和等。

3.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这些思想贯穿了我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我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礼义”等道德伦理观念;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佛教思想强调“生老病死”、“轮回涅槃”。

4. 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我国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人民,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思想、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科技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的文化艺术品也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青睐。

5.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在现代社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6. 结语我国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了解和尊重我国文化,将有助于加深对我国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

希望我国文化能够在不断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7. 我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及第一章样本,完整版11页)王宁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第三节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第二节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第三节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第四节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第五节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生产经济文化第二节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第三节中国的民族科技文化第四章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第二节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规约第五章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第二节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第三节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第四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第五节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第六节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第一节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第二节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第三节以汉语汉字为载体的文化事象第七章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第一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第二节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第三节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第四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绪论“文化”名称的来源。

(1)关于“文”的解释: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治教化”,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在天文和人文的区别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2)关于“化”的解释:“化”的本义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1.中国历史:中国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朝。

重要的历史时期包括春秋战国时代、秦汉时代、唐宋元明清等。

中国历史的特点包括:分封制、礼仪制度、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等。

2.哲学思想:中国哲学产生了众多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等。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与礼仪,提倡社会秩序与和谐;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与自由;法家思想重视法律与利益;墨家思想倡导兼爱与非攻;名家思想注重言辞与辩论。

3.文学作品:中国文学以诗、散文和戏剧为主要形式。

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作品,以及现代作家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

4.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和戏剧等。

中国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中国书法以汉字书写为基础,强调墨韵和意境;京剧、昆曲和豫剧等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

5.宗教信仰:中国信仰众多,主要有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

儒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尊重祖先和师长;道教追求自然与长生不老;佛教注重个人修行和悟道。

6.习俗与传统节日:中国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和传统节日。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有特定的活动和饮食习俗,如舞龙舞狮、放爆竹、吃汤圆等。

7.饮食文化:中国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包括八大菜系、茶文化和餐桌礼仪等。

八大菜系分别是川菜、粤菜、鲁菜、湘菜、闽菜、苏菜、浙菜和徽菜,每个菜系有其独特的调味和烹饪方法。

8.中医与养生:中医是中国特有的医学体系,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广泛运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疗法来治疗疾病。

养生是重要的健康理念,包括饮食调养、运动保健、调节情绪等方法。

9.教育制度和科技发展:中国古代教育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和礼仪教育。

现代中国教育制度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中国在科技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如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等。

10.传统节庆活动:中国有许多传统节庆活动,如舞龙舞狮、中国结、灯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统一的汉文化的起源1【单选题】以(C)为一个单元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记数单位。

A、七天B、十五天C、十二天D、三十天2【单选题】(C)提出的二重证据法是指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考证古史的方法,。

A、鲁迅B、陈寅恪C、王国维D、钱谦益3【单选题】根据《五帝本纪》记载,五帝时期贴近于(B)文化时段。

A、旧石器时代早期B、新石器文化早期C、旧石器时代晚期D、新石器文化晚期4【单选题】根据《尧典》记载,古人用以下那种方式测定时节?(B)A、鸟的迁徙B、天体运行C、花开花落D、河水流向5【判断题】中国人在古时候对太阳崇拜本质上是追求时令。

(√)6【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文化在多元发生以后,走向统一化的文明进程,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7【判断题】治理洪水和天文历法是《尧典》中记载了两件大事。

(√)历法的形成1【单选题】东作在敬道日出,便程东作中的含义是(C)。

A、战事B、占筮C、农耕D、祭祀2【单选题】希革在鸟兽希革中指的是(B)。

A、迁徙B、换毛C、生产D、死亡3【单选题】敬授民时代表着(B)。

A、祭祀占筮的需求B、农耕文化的需求C、君主统治的需求D、游牧民族的需求4【单选题】《管子》中根据(C)编订记载了《玄宫五历》。

A、四方历法体系B、六方历法体系C、五方历法体系D、八方历法体系5【多选题】下列关于陶寺遗址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

A、大约建立于公元前2350年,距今四千多年B、建立于五帝时代C、陶寺遗址的修建是为了测节气D、陶寺遗址在今天仍然能准确测出所有节气6【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陶寺遗址的发现印证了《尧典》的文献记载。

(√)7【判断题】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春天是生养的季节。

(√)【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尧典》将一年算为三百六十六天。

(√)统一族群的凝聚1【单选题】(D)是一个民族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A、相同的语言B、共同的生活理念C、相同的价值观念D、以上都对2【单选题】(B)被称为五帝。

A、黄帝、颛顼、尧、舜、禹B、黄帝、颛顼、帝喾、尧、舜C、伏羲、颛顼、帝喾、尧、舜D、颛顼、帝喾、尧、舜、禹3【单选题】(B)实现了精神上的文化建构和族群凝聚。

A、某种文化基础B、某种媒介、某种精神表现方式C、某种生活习性D、以上都不对4【单选题】根据甲骨文写法,(B)与“帝”字有关。

A、农耕B、祭祀C、迁徙D、节气5【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殷商饕餮纹很可能是继承并发展了良渚文化。

(√)6【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彝族的历法是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

(√)7【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远古时期,环太平洋地区的文化带是相似的。

(√)主体族群的演变1【单选题】在中国历史上,是(B)第一个把禅让制变为世袭制。

A、帝喾B、夏启C、尧D、周武王2【单选题】传说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指的是(C)。

A、稷B、尧C、偰D、挚3【单选题】传说中帝颛顼绝地天通,指的是(B)。

A、人人都可以祭祀天地B、帝颛顼进行了一次宗教改革,派专人分管天地祭祀C、将天地混沌分开D、帝颛顼知识渊博,通天晓地4【单选题】(B)是族群代兴的历史。

A、从夏代到商之前的历史B、从夏代到西周之前的历史C、从夏代到春秋战国之前的历史D、从五帝到殷纣王之前的历史5【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到了收族现象,指的是大族为了扩张人口收小族作为自己的子族。

(√)不同族群的代兴1【单选题】因为(D)周初的时候有一些殉葬现象。

A、祭祀活动B、天灾人祸C、战争占筮D、殷商遗民2【单选题】在西方语境中,(C)是奴隶的来源。

A、破产农民B、等级制度C、战争俘虏D、封建制度3【单选题】孔夫子在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这句话中批判的是(D)。

A、祭祀活动B、暴虐统治C、占筮活动D、人殉现象4【单选题】在(C)中华民族统一化文明逐渐形成。

A、殷商时期B、三皇五帝时期C、周家分封制建国以后D、春秋战国之后5【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随着家天下的到来,族群的凝聚从服凑变为杀伐、征服。

(√)6【判断题】殷商与同时代二十余国均为战争关系在甲骨文都有记载,(√)西周的建立与分封制的产生1【单选题】分封制是以(C)为标准的分邦建国的一种制度,。

A、战争关系B、功勋战绩C、宗族血缘关系D、权利分割2【单选题】(A)自夏代以来被视为天下中心。

A、洛阳B、长安C、燕京D、西京3【单选题】通过(A)周人完成了一统天下。

A、分封建国B、文化统一C、杀伐武略D、宗教信仰4【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周公辅政期间以洛阳为精神中心,建立了东都。

(√)民族的拆立与分封制的确立1【单选题】分封制是一次对(D)的重大改造。

A、原始的生活B、原始的血缘关系C、原始的居住D、以上都对2【多选题】下列关于史墙盘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D)。

A、史墙盘上的字是西周中期典型的御重体B、是微史家族的产物C、铭文内容是祭祀用的祭文D、1973年出土3【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微子启封到宋的史实,体现了蛮昧的宗教观念却引发出人道的政治现实。

(√)4【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西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建构了统一的政治体。

(√)民族文化的融合1【单选题】(C)是分封制下的君民关系。

A、主仆关系B、舟水关系C、同体关系D、君臣关系2【单选题】历史上的分封建国的实际上是(A)。

A、人群的拆解和组合B、政权的拆解和组合C、民族的拆解与融合D、经济的拆解和组合3【单选题】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的“和”,最恰当的解释是(B)。

A、和而不同B、盐梅和羹C、天下一家D、天下大同4【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古代百姓与官方交流的主要事件是交税和打官司。

(√)血缘连结与民族融合1【单选题】封建制本身具有同化异族的潜在功能,因为它本身就是针对(C)的社会现实,。

A、贫富不均B、等级分化C、异族林立D、分崩离析2【单选题】(C)兴起了媵嫁制度。

A、商B、夏C、西周D、汉3【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分封制度需要和王朝结成一个整体,才能长期的生存。

(√)4【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血缘关系被人为的拉长以后,极其明显的效果就是开始作为一种军事力量去弹压地区的反叛倾向。

(√)华夏意识的形成1【单选题】(A)是西周王朝族群融合面临的最大问题。

A、殷商遗民问题B、少数民族问题C、人口问题D、信仰问题2【单选题】根据记载,诸夏意识诞生于(C)。

A、商B、夏C、西周D、汉3【多选题】古代六艺包括选项中的(ABD)。

A、礼B、乐C、骑D、射4【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西周时期中华民族完成了融合。

(√)5【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北狄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统称。

(×)礼乐文明的兴起1【单选题】根据记载,周武王接起了五帝时期被殷商斩断的老传统,即上天崇拜,同时赋予了上天新的含义,这里的“新的含义”指的是(C)。

A、教化B、权力C、德行D、审判2【单选题】殷商时期(A)观念取代了五帝时期崇拜上天的观念。

A、祖先崇拜B、自然神崇拜C、鬼神崇拜D、生殖崇拜3【多选题】关于礼乐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有(ACD)。

A、礼乐文明是一种尚德行的文明B、礼乐文明核心是殷商文化C、礼乐文明具有教化功能D、礼乐文明的天道观念是敬天保民4【多选题】下列关于绥靖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有(ABC)。

A、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B、绥靖政策对侵略者的态度是不加抵制,退让屈服C、绥靖政策是一种妥协,主张同侵略者勾结D、绥靖政策绝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5【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西周对殷商遗民采取的是绥靖政策。

(√)6【判断题】常言道:人的性格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产品。

(√)礼乐文明的内容1【单选题】根据记载,脯醢的意思是(D)。

A、饮酒的礼节B、饮酒的器皿C、祭祀的礼仪D、佐酒的菜肴2【单选题】谦让和(A)是儒家对礼节最注意的两点。

A、卫生B、和睦C、有序D、周到3【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曲礼》规定对待家长要无犯无隐。

(×)4【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一献之礼是传统文化中燕飨之礼的礼节,来源于周礼礼制。

(√)礼乐文明的内涵1【单选题】(C)原则是礼乐文明首先遵循的原则。

A、经济B、政治C、文化D、德行2【单选题】()和(D)是贵族有两个含义。

A、阶级剥削者、财富榜样B、阶级剥削者、文化统治者C、文化统治者、财富榜样D、阶级剥削者、文化榜样3【单选题】(D)是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中的四种物质因素。

A、风、雷、水、火B、地、水、风、雷C、风、火、雷、电D、地、水、火、风4【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礼乐文明综合了殷商以来的习惯,把它提升起来,表达一种社会的精神理念,强调和谐、谦让,提倡干净。

(√)5【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周祭制度指的是殷人以翌、祭、洅、劦、彡五种祭奠对祖先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祭祀的制度。

(√)6【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礼乐文明是一种尊重人情的文化体系。

(√)礼乐的类别之军礼1【单选题】根据记载,《大武》乐章分为六章,它是原始的歌舞,同时也是(C)艺术的萌芽。

A、歌唱B、表演C、戏剧D、舞蹈2【单选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诗经·采薇》属于(A)的范围。

A、军礼B、宾礼C、祭礼D、家礼3【单选题】按《周礼·春官·大宗伯》,礼分为(D)五种。

A、吉礼、凶礼、周礼、家礼、军礼B、吉礼、丧礼、宾礼、家礼、军礼C、吉礼、凶礼、祭礼、家礼、军礼D、吉礼、凶礼、宾礼、家礼、军礼4【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大武》是西周初年创作的大型乐舞,描写了武王伐纣的重大历史事件。

(√)礼乐的类别之大蒐礼1【单选题】根据记载,大蒐礼是什么礼?(D)A、祭礼B、宾礼C、家礼D、军礼2【单选题】根据记载,大蒐礼考验的军事才略不包括(C)。

A、射箭B、驾驶战车C、剑术D、射杀猎物3【单选题】原始民主的消失的标志是(D)的出现。

A、禅让制B、大蒐礼C、分封制D、成文法4【单选题】根据记载,古代的三军指的是(A)。

A、上、中、下B、海、陆、空C、前、中、后D、骑、步、炮5【多选题】关于大蒐礼的说法,正确的有(ABC)。

A、大蒐礼是原始民主色彩下的一种典礼B、大蒐礼使每一个公民都有资格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C、大蒐礼是选定国家政务人员的集体活动D、大蒐礼兴起于五帝时期6【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诗经·车攻》的内容是关于周宣王时期的大蒐礼。

(√)7【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西周时期保持了原始的民主色彩,大蒐礼是突出的民主表现形式。

()————————————————答案是辛苦整理出来的完整版课后答案需要支付5元/门购买完整版答案联系QQ 646013515————————————————礼乐文明的传承与影响1【单选题】根据记载,乡射礼指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