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指南_解读_陈怀珍

合集下载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 我保护意识。
监测与评估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实施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和完善实施 策略。
应用范围和限制
应用范围
该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特 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用于指导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工 作。
限制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和医生 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该指南的 应用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 完善。
脑卒中。
鉴别诊断
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持续时间短,通常不超过24小时,影像学检查
无脑部缺血性病灶。
02 03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的症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似,但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 ,可伴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呕吐等。影像学检查可见颅内出 血病灶。
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的症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似,但通常表现为抽搐、意识丧 失等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缓解或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缓解。影 像学检查无脑部缺血性病灶。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 低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降纤药物
如巴曲酶、降纤酶等,通 过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他汀类药物
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 汀等,具有抗炎、稳定斑 块等作用,有助于降低脑 卒中风险。
手术治疗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 管疾病,其诊治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 和规范。
指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评 估、治疗和康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 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6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60例临床观察

2023-11-06•引言•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概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目录管病的理论依据•临床观察方法与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优势与不足•结论与展望目录•参考文献01引言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目前,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以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为主,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且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研究背景01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02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03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对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中医药在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02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供血动脉突然或持续狭窄、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分类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

TIA突发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无后遗症。

脑梗死局部脑组织因供血不足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眩晕等。

临床表现诊断标准TIA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史,排除其他可导致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

脑梗死根据临床表现、病史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判断是否有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TIA主要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微栓塞等原因导致局部脑缺血。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异常的血管系统或其他因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继发于大面积脑梗死的脑水肿和脑坏死。

对于这种疾病,中国神经内科学会专门编写并发布了一份指南,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预防此病。

首先,这份指南明确的是,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案需要尽早施行。

从病情发生到就诊的时间非常重要,越早发现进行治疗,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也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诊断疾病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其次,针对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存在一定区别。

对于非洲裔、亚裔和高龄患者,这份指南建议在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小心,因为某些治疗方案针对这类人群可能存在风险。

另外,对于肝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要在治疗方案上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接下来,这份指南还详细介绍了缺血性中风的各种治疗方案。

从药物治疗到外科手术治疗,各种治疗方法被一一罗列并且详细解释,以便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疗效最佳的治疗方案。

同时,由于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康复产生的危害,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细心、耐心、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这份指南还介绍了急性期后的长期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外,康复锻炼等方面都被纳入其中,以期望能够帮助患者在康复期间更好的进行康复,并且减轻可能对患者自身的心理和生理造成的影响。

总之,近年来,由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导致的相关人口危害不容小觑。

因此,掌握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界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这份指南的发布,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详实的指导手册,以助力医生更好更快地治疗该疾病,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品质和康复水平。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和关爱。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01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2
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 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CHAPTER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提高患者预后。
定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 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 得脑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患者 因此病死亡或留下严重残疾。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血糖、血脂等,可了解患 者一般情况及病因。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脏病变,如心房 颤动等,为心源性栓塞提 供依据。
TCD检查
可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 向,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侧支循环情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且不能用非血 管性病因解释者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方向和挑战
早期诊断和预警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方法 ,以便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个体化治疗
由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 一步开展个体化治疗研究,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联合治疗
目前,单一治疗方法可能难以取得最佳效果,联合治疗可 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溶栓治疗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等。
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
未来研究应关注患者的长期预后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 和生存质量,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PART 06
参考文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等。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医疗过 程中,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 的随访教育。
患者自我管理应与医生密切合 作,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
PART 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 展和未来方向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进展
01
急性期救治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主要集中在急性期,包括溶栓治疗、血
一步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房颤动等易栓症患者, 应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改善脑代谢
使用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改 善脑代谢药物,促进脑功能恢
复。
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预防和治 疗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血管内治疗
01
02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与评估依据中国指南的最佳实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与评估依据中国指南的最佳实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与评估依据中国指南的最佳实践脑卒中,即中风,是指脑血管遭受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的疾病。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引起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阻塞引起的一种类型,它的诊断和评估相当重要。

中国指南提供了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评估的最佳实践,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一、流行病学特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据中国指南的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中70%为缺血性脑卒中。

因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诊断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临床表现根据中国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的神经功能缺损,如面瘫、偏瘫、言语困难等,以及与脑卒中相关的一系列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临床医生在评估患者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检查神经系统以及其他体征,以帮助确定诊断。

三、影像学检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CT 扫描是常见的首选检查方法,它能够快速、直观地显示脑组织缺血的情况。

MRI检查则更加敏感,可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信息,同时还可评估缺血灶的范围和程度。

四、实验室检查除了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血液生化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糖水平等。

此外,凝血功能检查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异常。

五、临床评分量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评分量表是评估病情和预后的重要工具。

中国指南推荐使用国际标准化脑卒中计分表(NIHSS)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和日常生活能力。

六、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中国指南强调了早期血栓溶解治疗(thrombolytic therapy)和机械取栓治疗(mechanical thrombectomy)的重要性。

这两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恢复脑组织的灌注,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中医内科急性脑血管病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急性脑血管病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急性脑血管病变急性脑血管病变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意识欠清,半身不遂;或仅口角埸斜,半身不遂等为主症。

本病可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属中医学“中风”、“卒中”、“厥证”、“偏枯”等病范畴。

发病多因中年之后,心、肝、肾三脏之间阴阳平衡失调,以致阴虚阳亢,化火、生痰、动风,横窜经络,甚则逼动气血上冲脑部。

【诊断】1脑出血中年以上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起病急剧,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呼吸有鼾声,睡孔不对称(病侧较大)或缩小,伴有一侧偏瘫。

2.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起病较缓,常在睡醒后发现偏瘫,语言不清,1~2日后症状才逐渐发展到最高峰。

3.脑栓塞多发生于年轻人有心脏病史者,血压不高,起病急,常有偏瘫、失语,但神志多数清楚。

4.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生于青、中年,起病急,突感剧烈头痛,呕吐,继而转入昏迷,有脑膜刺激征,抬头与抬腿试验阳性。

5.脑脊液检查脑梗死及脑栓塞大都正常;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多呈血样,压力均高。

6.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急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病变类型的鉴别。

【治疗】一、辨证论治中风的辨治原则有三:①辨病位浅深。

根据有无昏迷,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类。

中经络的,治以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中脏腑的,当须采取急救措施。

②辨邪正虚实。

对中脏腑的,还需辨别闭、脱。

闭证属实,以开窍为主;脱证属虚,以固脱为急。

③辨病理因素的标本主次。

标证风、火、痰偏盛的,当熄风、清火、化痰;本证精气阴血不足的,治以补益。

对后遗症如半身不遂等,亦应根据邪正虚实的表现,分别采取祛风、化痰、行瘀、通络,或补气养血、滋益肝肾等法。

但一般当以针灸疗法为主,配合自动与被动的肢体运动锻炼。

1中经络得病之初,有一时性昏倒失神,或不经昏倒而见口眼喝斜,颜面麻木,四肢麻木沉重,活动不利,甚则半身不遂或手足拘急抽搐,头眩重痛,口多痰涎,舌强语言欠利,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细弦。

2222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2222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2222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简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中国神经外科学会提出了《2222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本指南主要针对中国地区和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旨在提供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符合缺血性脑卒中2.脑CT或MRI显示脑梗塞3.排除其他病因性脑卒中治疗原则1.快速采取治疗措施2.个体化治疗,注重综合治疗3.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加强康复治疗,促进功能恢复急诊处理1.数据采集与分析:对病人的基本信息、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2.快速评估:采用NIHSS评分标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3.治疗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药治疗:防止血栓形成和再次发生2.溶栓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采用静脉抗血小板药和溶栓治疗3.支持性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护营养和氧气供应,治疗感染等手术治疗1.内科治疗无效或存在较严重的脑梗塞后遗症,可考虑使用机械性血栓取出术或直接内颅血管扩张术2.适用于年龄较轻、血管闭塞较短的患者并发症1.脑水肿:严密监测深部体温、血糖,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脑容量的压力2.难治性颅内高压: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评估神经功能和清醒程度,采用脑室内引流等治疗3.吞咽和发音困难:采用皮下腺苷酸治疗,注意减少吞咽和呼吸困难及抽搐的发生康复治疗1.针对患者的身体机能缺损,开展康复训练,帮助恢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2.建立适当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患者社交、娱乐、心理等方面的支持《2222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旨在规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但是,治疗和康复不仅是医生和患者的责任,更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探索合理有效的治疗和康复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溶栓时间窗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3小时内,越早溶栓,效果越 好。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用药时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应尽早 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
抗凝治疗
常用药物
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预防血栓形成。
二级预防策略
01
02
03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和管理,降低脑卒中的复 发风险。
合理饮食和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适量运动等。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 物等,预防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与长期管理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饮酒量,有助 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适用人群
抗凝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如房颤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降纤治疗
常用药物
巴曲酶、降纤酶等降纤药物,降低血液 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减少血栓形成的 风险。
VS
适用人群
降纤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患者人群,如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治疗。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与二
级预防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治疗 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减轻残疾 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
义。
康复治疗的方法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 疗、心理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
康复治疗的时间
越早开始康复治疗越好,一般在发 病后2-3周内开始,持续时间因个体 差异而异。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指南(急性期)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指南(急性期)
◆(3)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 (III级推荐,C级证据)
抗凝-推荐意见
◆(1)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 凝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2)关于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 择(IV级推荐,D级证据)
◆(3)使用溶栓治疗后又需要抗凝治疗特殊的患者,不推荐在24小时 内使用抗凝剂(I级推荐,B级证据)
rt-PA的使用方法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维持 1小时,其中10%在1分钟内静脉推注,用药期间及用药24小时内应严密 监护患者(I级推荐,A级证据)
静脉溶栓-推荐意见
◆ (2)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虑 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应根据适应证严格选择病人。使用方法:尿激酶1 00~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用药 期间严密监护患者(II级推荐,B级证据)
其他疗法
研究现状: ◆(1)丁基苯肽、人工激肽原酶是近几年国内开发的I类新药,一些随
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显示其有效和安全。
◆(2)高压氧和亚低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 对照证实。
谢 谢!
推荐意见(2)
◆ 应进行必要的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I级推荐) ◆ 应对所有卒中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I级推荐,B级证据) ◆ 建议用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II级推荐,C级证据) ◆ 建议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I级推荐,C级证据)
急性期治疗
◆ 一般处理(如吸氧、心脏、体温、血压、血糖等处理) ◆ 特异性治疗(如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其他等) ◆ 中医中药(中成药、针灸) ◆ 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17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17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17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指的是因脑血管的急性阻塞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与时俱进并提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水平,中国制定了2017版的诊治指南。

本文将介绍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17版的重要内容。

一、概述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17版是基于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的。

该指南着眼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提高康复率。

二、诊断标准根据2017版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突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持续超过24小时或导致患者死亡,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认缺血灶的存在。

三、治疗原则1. 急诊治疗:对于首次发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立即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快速获取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卒中严重程度,以及确定是否适合静脉溶栓治疗。

2. 血液凝块溶解治疗:在满足溶栓治疗门诊时限和禁忌症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用静脉溶栓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溶栓治疗的方案。

3. 血管重建治疗:对于一些特定的患者,如大血管阻塞引起的重度缺血性脑卒中,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包括血管造影和机械取栓等技术。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并由专业团队来操作。

4. 抗血小板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诊断确认后的早期阶段,可以考虑给予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再发卒中的风险。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己定等。

5. 辅助治疗:除了上述主要治疗手段,患者还需要接受护理支持和康复治疗。

这包括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以及提供营养、物理和语言康复等方面的支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解读学习心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解读学习心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解读学习心得示例文章篇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解读学习心得》哇塞!最近我学习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这是啥玩意儿,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多重要?结果深入学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啦!这就好比我之前觉得骑自行车很难,可真正学会了才知道,原来那么有趣又有用!老师给我们讲解的时候,那叫一个认真仔细。

我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

老师说:“孩子们,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就像一个偷偷摸摸的小坏蛋,一不小心就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大麻烦!”我心里想:“这小坏蛋也太可恶了吧,怎么能随便伤害我们的身体呢?”指南里提到了好多好多的知识,什么早期识别的症状啦,治疗的方法啦,预防的措施啦。

我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拼命地想要抓住每一个有用的信息。

比如说早期识别的症状,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有人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清楚,或者脸歪了,那可就得警惕啦!”这让我想起了我爷爷有一次突然走路有点不稳,当时我们都没在意,现在想想,真有点后怕呢!我忍不住问老师:“那要是发现了这些症状,该咋办呀?”老师笑着说:“别慌,赶紧送医院,时间就是生命!”还有治疗的方法,有溶栓治疗、取栓治疗等等。

我听着感觉就像是一场和病魔的激烈战斗,医生们拿着各种武器,努力把病魔打败。

我好奇地问同学:“你说这些治疗方法能把病都治好吗?”同学摇摇头说:“也不是百分之百,但只要及时治疗,机会就大多啦!”说到预防,那可太重要啦!就像我们每天要刷牙洗脸保持干净一样,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好好保护。

要健康饮食,多运动,少抽烟喝酒。

我跟小伙伴们说:“咱们可不能总吃那些垃圾食品啦,不然病魔就要找上门啦!”大家都纷纷点头。

学习完这个指南,我深深地感觉到,健康真的太重要啦!我们可不能随便对待自己的身体,不然等病魔来了,后悔都来不及。

这就好比我们盖房子,如果地基没打好,房子怎么能牢固呢?我觉得呀,每个人都应该多了解一些这样的知识,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帮助身边的人。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整理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整理课件
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 见。
第七页,共67页。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děngjí)标准 (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3. 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 ,D级最低):
A级: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 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高质量);
B级: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 回顾性病例对照(duìzhào)研究,采用了金 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①平扫脑CT或MRI; ②血糖、血脂肝肾功能(gōngnéng)和电解质; 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⑤凝血酶原时间内(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⑥氧饱和度; ⑦胸部X线检查。
第二十六页,共67页。
Ⅳ 急性期诊断(zhěnduàn)与治疗
(四)诊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可根据: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 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xiǎoshí)以上 (溶栓可参照适应证选择患者);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第二十八页,共67页。
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duìzhào) 研究;
D级:无同期对照(duìzhào)的系列病例分析 或专家意见。
第八页,共67页。
I 院前处理(chǔlǐ)
• 院前处理(chǔlǐ)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 卒中患者并尽快送到医院。
第九页,共67页。
一、院前脑卒中的识别(shíbié)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 能:
①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②心脏观察; ③建立静脉通道; ④吸氧; ⑤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 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②过度降低血压; ③大量静脉输液。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摘要】目的:观察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方法:从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展开论述,就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讨论。

结果: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必须采取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措施,才能取得最大疗效。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提高疗效的最佳选择,预后也较为理想。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风/中西医结合疗法;脑/病理生理学;溶栓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中医又称中风,是指由于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突然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引起供血区的脑组织坏死软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分水岭梗死等。

临床以偏瘫、失语等急性或亚急性脑局部病变最常见。

中风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是中老年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1]。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强调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中风急性期的救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从一个方面努力很难达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减轻致残率的目的,而应该采用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长期的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最佳选择,预后也较为理想。

1 西医治疗[2]1.1 溶栓疗法一般认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6 h内,6 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对于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病3 h内,无溶栓禁忌症者,推荐静脉内使用rt-PA[3-4]。

rt-PA是唯一由FDA(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认可的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方法。

对适宜接受静脉内rt-PA治疗者于起病3 h 内给予rt-PA 0.9 mg/kg,最大剂量90 mg。

开始使用rt-PA之前进行血压的稳定性评估,治疗前应使血压控制在≤185/110 mmHg,并在溶栓后至少24 h内将血压平稳控制在180/105 mmHg水平以下[5]。

缺血脑血管病最新指南

缺血脑血管病最新指南

缺血脑血管病最新指南一、引言缺血性脑血管病(也被称为缺血性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十分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脑血管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关于缺血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缺血脑血管病的最新指南,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

二、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缺血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性的神经功能缺失,如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

根据表现的不同,缺血脑血管病可分为大动脉闭塞和小动脉闭塞等不同类型。

2. 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缺血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脑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脑血管病变情况、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

三、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缺血脑血管病,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缺血脑血管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和溶栓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血栓形成、降低血压和溶解血栓,从而改善脑血流,预防或减轻脑组织损伤。

2.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严重的缺血脑血管病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植入血管支架、动脉旁路术和血栓切除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改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恢复正常的血流。

3.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有创治疗方式,常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通过介入导管将药物或器械送入到血管内,以溶解血栓或拦截血栓来源,达到快速恢复血流的效果。

四、预防措施预防是缺血脑血管病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生活方式改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缺血脑血管病的基础。

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锻炼、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等。

2. 药物预防对于高风险人群,医生可能会推荐药物预防。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PPT46页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PPT46页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解读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脑血管病急性期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脑血管病急性期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脑血管病急性期疗效分析陈伟林【摘要】目的:分析缺血脑血管病急性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缺血脑血管病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西结合治疗组(40例)和分析对照组(40例),分析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中西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滋阴养液、豁疾化湿、益气养血等中医疗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分析对照组75.00%.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措施对治疗急性期缺血脑血管病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2(031)013【总页数】1页(P66)【关键词】脑血管病变;中西医结合;后遗症;尼莫地平;针刺疗法;疗效分析【作者】陈伟林【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人民医院 524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1]。

按照其性质划分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脑血管病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其急性期时间划分尚不统一,通常是指发病后14d内。

脑血管病患者存活者后遗症(偏瘫等)发生率高,部分存活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该病危害巨大,死亡率高,成为导致人类病死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缺血脑血管病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对缺血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缺血脑血管病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3~71岁之间,平均年龄(56.83±8.8.62)岁。

1.2 分组情况:将其随机分成中西结合治疗组(ZXJH组)和分析对照组(FXDZ 组),其中,ZXJH组4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龄在44~70岁之间,平均年龄(57.38±8.78)岁;病程在2~15d之间,平均病程(4.73±3.81)d;脑血管病积分(11.34± 7.71)分,伴发病积分(4.41±2.17)分,病史积分(3.51±1.2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静脉溶栓时间窗为 3 ~ 4. 5h,对于有溶栓治疗 指征者,入院至给药时间应在到达医院 60min 内完成( I 类推荐、A 级证据) 。符合静脉 rt-PA 治疗条件者,应接 受静脉 rt-PA 治疗,即使正在考虑动脉内治疗; 在有静脉 纤溶治疗禁忌证的患者,动脉内纤溶治疗或机械取栓是 合理的; 在大动脉闭塞、已行静脉纤溶治疗无效的患者, 采取动脉内纤溶或机械取栓,作为急救治疗方法实现血 管再通,可能是合理的; 需要另外再进行随机试验。 1. 3 2011 年 AHA / ASA 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患者卒中预防指南 本指南提供有关预防缺血性卒 中全面和 及 时 的 循 证 医 学 建 议,包 括 对 危 险 因 素 的 控 制,对动脉粥 样 硬 化 疾 病 的 干 预、对 心 源 性 栓 塞 的 抗 血 栓治疗,对一 些 特 殊 情 况 预 防 卒 中 复 发 的 建 议,包 括 动 脉夹层、卵圆 孔 未 闭、高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血 症、高 凝 状 态、 镰状细胞病、脑静脉血栓形成、女性卒中、脑出血后抗凝 的应用等。 1. 3. 1 控制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卒中或 TIA 二级预防的 关键 ①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或 TIA 最主要的危险因 素。降压药物选择应个体化,根据药物特性、作用机制、 合并疾病( 如颅内外血管闭塞性疾病、肾功能损害、心脏 病、糖尿病) 等进行药物选择。该指南并没有提出具体 降血压目 标 值,仅 间 接 指 出 收 缩 压 和 舒 张 压 平 均 下 降 10 /5mmHg 可 以 获 益,正 常 血 压 值 不 应 超 过 120 /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 年第 25 卷第 11 期
·94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指南》解读
陈怀珍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 安徽合肥 230031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实践指南 中医指南 西医指
பைடு நூலகம்南 概述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 150 万 ~ 200 万新 发脑卒中的病例,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 700 余万 人。急性脑血 管 病 在 我 国 具 有 高 发 病 率、高 病 死 率、高 致残率和高 复 发 率 的 特 点,是 神 经 内 科 最 常 见 的 疾 病, 其中 80% 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诊疗技 术的不断提高,循 证 医 学 证 据 的 日 益 丰 富,临 床 指 南 的 不断发表和更新,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脑血管病的研究 与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涉及到缺血性卒中急性 期的诊疗,一 级 预 防、二 级 预 防 及 康 复 等 各 个 方 面。 如 2008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 南》中脑梗死、中风病防治指南[1 ~2〗; 2010 年中华医学会 神经病学 分 会 脑 血 管 病 学 组 中 国 急 性 脑 卒 中 诊 疗 指 南[3]; 中国急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 指 南[4]; 2011 年 美 国 心 脏 协 会 ( AHA ) / 美 国 卒 中 协 会 ( ASA) 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指南[5]; 2013 年 AHA / ASA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6]。
·950·
CJTCM Nov. 2013 Vol. 25 No. 11
某一特定环节进行的干预。主要有改善脑血循环的多 种措施( 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 及神经保护 的多种药物。
溶栓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溶栓推荐意 见: ①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3h 内( I 级推荐,A 级证据) 和 3 ~ 4. 5h( I 级推荐,B 级证据) 的患者,应根据适应证 严格筛选,尽快静脉给予 rt-PA 溶栓治疗。②发病 6h 内 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 rt-PA 可考虑静脉给 予尿激酶。③发病 6h 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 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 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④发病 24h 内由后循环动 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 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
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积累了 丰富经验,具 有 多 种 优 势,但 至 今 未 见 中 西 医 结 合 缺 血 性卒中诊疗指南发表,本文仅结合上述西医、中医指南, 对中西医结合诊治缺血性卒中,进行解读与探讨。
指南核心内容解读 1 西医指南 1. 1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 2010 指南 由中华医 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对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 南第 1 版( 2007 年) 进行修订,其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发病后 院 前 处 理、急 诊 室 诊 断 及 处 理、急 性 期 诊 断与治疗全部诊治过程。指南特别强调了卒中发病后 的前几个小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时间段。重视卒 中单元、诊断流程、一般处理、特异性治疗等。 1. 1. 1 建立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是组织化管理住院脑 卒中患者的医疗模式,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 残疾率。推荐收治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应尽可能建立卒 中单元,所有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患 者 应 尽 早、尽 可 能 收 入卒中单元或神经内科病房接受治疗。 1. 1.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流程 应包括如下 5 个 步骤: ①是否为脑卒中? 排除非血管性疾病。②是否为 缺血性脑卒中? 进行脑 CT 或 MRI 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 中。③脑卒中严重程度?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 ④能否进行溶栓治疗? 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⑤病因 分型? 参考 TOAST 标准,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和血 管病变等检查资料确定病因。 1. 1. 3 一般处理 包括吸氧与呼吸支持、心脏监测与心 脏病变处 理、体 温 控 制、血 压 控 制、血 糖 控 制 和 营 养 支 持。 1. 1. 4 特异性治疗 指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
SAH 的预防有一定的意义。①控制危险因素,包括 高血压、吸烟、酗酒、吸毒等; ②筛查和处理尚未破裂的 动脉瘤的高危人群,破裂动脉瘤患者经治疗后每年新发 动脉瘤的概率为 1% ~ 2% ,对此类患者远期的影像学随 访有一定的意义。在动脉瘤破裂前对其进行干预,有可 能避免 SAH 带来的巨大危害。但预防性处理未破裂动 脉瘤目前有很大争议,需充分权衡其获益和风险。各国 的研究者都致力于探索影响 SAH 预后的因素,试图通过 发现并干预这些因素来改善临床结局,美国新泽西的一 项研究还发现,使用可卡因的患者动脉瘤的平均体积要 小于未使用者,但需进一步探讨可卡因使用与 SAH 发生
无并发症及是否得到适当治疗有关。动脉瘤性 SAH 死 亡率高,约 12% 的患者到达医院前死亡,20% 死于入院 后,存活者一半遗留永久性残疾,主要是认知功能障碍。 未经外科治疗者约 20% 死于再出血,死亡多在出血后最 初数日。颅内 AVM 破裂的患者预后较好,90% 的可以 恢复,再出血风险较小。
5 贾建平,陈生弟. 神经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93 ~ 199
6 贵建平. 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现代中 西医结合杂志,2004,13( 6) : 768
7 周建莉. 重镇凉血祛瘀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20 例. 福建中医 药,2004,35( 2) : 32 收稿日期: 2013 - 10 - 12 责任编校: 汪瀚
对于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 中患 者,应 在 发 病 后 尽 早 给 予 口 服 阿 司 匹 林 150 ~ 300mg / d,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 1. 2 AHA / ASA2013 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
指南与 2007 年比较虽没有革命性变化,但强调了卒中 保健体系的重 要 性,强 调 紧 急 评 估 与 诊 断,重 视 血 管 内 治疗。卒中保健体系的第一关是根据目前对卒中诊疗 的能力,确定医院的级别,包括综合性卒中中心、初级卒 中中心、急性卒中 - 准备医院和社区医院。按照级别不 同,在保健体系中行使相应的功能。建议使用远程放射 学系统和 远 程 医 疗,诊 断、指 导、决 定 是 否 使 用 纤 溶 药 物。
的关系与机理; 一些影像学、脑血流检测等功能评价指 标对 SAH 的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Connolly E J,Rabinstein A A,Carhuapoma J R,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2012,43( 6) : 1711 ~ 1737
80mmHg。建议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为预防复发性 卒中和预防其他危险因素,推荐在发病 24h 后方可降压 ( I 类建议,A 级证据) 。②糖尿病是首次缺血性卒中的 明确危险因素,但能支持糖尿病作为复发性卒中明确危 险因素的证据非常少,故建议伴有糖尿病的卒中或 TIA 患者,推荐用现有指南进行血糖控制和血压控制( I 类建 议,A 级证据) 。不推荐千篇一律地强化降糖,糖化血红 蛋白的目标值应≥6. 5% 。③对于无冠心病史的缺血性 卒中 或 TIA 患 者,如 有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证 据,LDL ≥ 2. 6mmol / L,推荐用他汀类降脂,减少卒中风险( I 类建议 B 级证据) 。④此外需患者戒烟、避免环境性吸烟,控制酒 精摄入量; 能参加体力活动者,每周至少 1 ~ 3 次,每次 30min 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 如快走、蹬健身脚踏车) ,以 减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和共存病。 1. 3. 2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介入治疗 ①症状性颈动 脉颅外段疾病,对于近期发生 TIA 或 6 个月内发生缺血 性卒中合并同侧严重( 70% ~ 99% ) 颈动脉狭窄患者,如 果预计围手术期患病率和病死率风险﹤ 6% ,推荐进行 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②颅外椎基底动脉病变推 荐最佳药物治疗( 抗栓药、他汀类药物) 和相关危险因素 控制,出现症状时可考虑血管内和手术治疗。③颅内动 脉粥样硬化,狭窄 50% ~ 99% 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 推荐使用阿司匹林而非华法林( I 类建议 B 级证据) ,长 期维持血压﹤ 140 /90mmHg 和总胆固醇水平﹤ 200mg / dl( 5. 2mmol / L) ,可能是合理的( Ⅱb 建议 B 级证据) 。 1. 3. 3 脑栓塞的预防 缺血性卒中约 20% 由心源性栓 塞引起,其中约半数为非瓣膜性 AF,1 /4 为瓣膜性心脏 病,左心室附壁血栓约占 1 /3。持续性和阵发性 AF 都是 首次或复 发 性 卒 中 强 有 力 的 预 测 因 素,推 荐 抗 凝 治 疗 ( VitK 拮抗剂,INR 目标值 2. 0 ~ 3. 0) ( I 类建议 A 级证 据) 。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存 在左室栓子形成时,应当进行口服抗凝治疗( INR 目标 值 2. 0 ~ 3. 0) ,至少 3 个月。非心源性栓塞所致卒中或 TIA 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而非口服抗凝药物来降 低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I 类建议 A 级证 据) ,单用阿司匹林( 50 ~ 325mg / d) ,阿司匹林 25mg / 缓 释双嘧达莫 200mg,每日 2 次,和单用氯吡格雷 75mg,均 可作为基本治疗方案。 1. 4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 2010 指南 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当的比例伴有多种危险 因素,是复发性脑卒中的高危个体。该指南同样强调控 制危险因素,但控制的目标值与国外指南不同。对于缺 血性脑卒中和 TIA,建议进行抗高血压治疗,以降低脑卒 中和其他血管事件复发的风险; 降压目标一般应该达到 ≤140 /90mmHg,理想应达到≤130 /80mmHg。糖尿病血 糖控制的靶目标为 HbAC < 6. 5% ,但对于高危 2 型糖尿 病患者血糖过低可能带来危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 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 130 /80mmHg 以下,联合他汀类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