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与非物质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根 错 节 的文 化 遗 产
这里 所讲 的文化 是人 类社会 进 入居 有定所 的 农耕社会 之后所 创 造 的文 化 , 致 由三个 部 分 组 大
功能多价值 , “ 既是 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多学科 , 的对 象 。 从某种 意义 上 说 , 口头 和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是 人类 文 化 的另 一半 , 它是 无形 的 、 物 质 的 、 为 非 行 的、 口头的、 民众的、 源远流长的, 它既是文化分类 的一 种 , 是一个 观察 文化 的全新 视 角 , 也 从这 个视 角出发 , 将极大地深化我们对历史 、 现在和未来的
族 的人 们 。
以民间文学 ( 口头 遗产 之 重 要 主体 和 组 成 ) 民间 、 文艺 、 民俗文化 、 传统 的表演 艺术 、 民间科 技 、 民间
技艺 、 民间知识 、 民间工艺 等为 内容 的 口头 和非 物 质文化遗 产 ; 是 以狭 义 的 “ 三 口头 和非 物质 遗 产”

体、 重心 、 重点 、 旨均 在 民 间文 化 。无论 是汉 民 主 族还 是少数 民族 , 口头 与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的抢 救
与保护 , 都离不开这一主 旨。尤其是少数民族 , 由 于他 们较 缺 少典 籍 文 化 , 商业 文 化 亦 不发 达 。民
间文化最 突 出的特点 和最 可贵 之处就 在于 它是多
流传下来 。就其 内容而言 , 民间文化是普通老百 姓的文化 , 数以亿计 的人生活在这种文化氛 围之 中, 由民间文学、 它 民间艺术 和民俗 三个 部分构 成。就其形式 而言, 它包 括语言 、 文学、 音乐、 舞
蹈、 游戏 、 神话 、 教仪 式 、 宗 风俗 习惯 、 手工艺 品 、 建 筑及其他 艺术¨ 。 J 目前 的 口头 和非 物质 文化遗 产及 其保 护 的主
Vo. 1 No 3 13 .
第 3 卷第 3期 1
口头 与 非 物 质 文 化在 现代 生 活 中 的作 用
口 韦 苏文
( 西文 联 , 西 南 宁 5 02 ) 广 广 3 03
[ 摘
要 ] 文化是人 类历 史新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 财富的总和 , 文化的力量 , 团结人 民, 是 推动社会发
21 0 0年 7月
广 西师 范学 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un l f un x ecesE uai nvri (oil c neE io ) o ra a gi a hr d ct nU i sy Sca Si c dt n oG T o e t e i
J 12 1 u源自文库 0 0
表这个 团体文 化 和社 会 个 性 的 恰 当 的表 达 形 式 , 它 的准则 和价值 观念 通过 模仿 或其 他方式 由 口头
创造并 遗 留下来 的全 部 口头 形 态 、 物 质形 态 的 非
文化 遗产 。即 除 了特 定 的 口头 文 化 外 , 是指 人 就
的行 为文 化或人 体文化 ( 人文化 ) 传 。
认知 。 广义 的 口头 与非 物质 文化遗 产应该 包括 前人
成: 一是精英文化 , 即典籍文化 ; 二是 民间文化 , 即 传统的和大众的文化 ; 三是商业文化 , 即经过商业 化洗礼的、 为商业服务的文化。 民间文化是 一 种 集 团或 个 人 的创 造 , 向该 面
集 团并世 代流传 , 它反 映 了这个 团体 的期 望 , 代 是
展 的精神 支撑 , 国家和 民族 的灵魂 的精神 纽带。物质或 非物质 , 至 口头或 书面, 是 乃 都是相对 而言的 , 多的 更
情 况下是你 中有我 , 中有你 。当今社会 生活 中, . 我 1头与非物质 文化遗 产以其顽 强的生命 力显 示着强烈的吸 3
引力和凝聚力 , 体现 着当代广 大群众 对幸福 生活的向往与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 关键词 ]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 ; 物质性 ; 非物质性 [ 中图分类号 】 G 2 [ 1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5 2 (0 00 —0 0 —0 0 2 27 2 1 )3 0 1 6
文化是人类历史新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 富的总和。文化的力量 , 深深熔铸在民族 的生命 力 、 造力 和 凝 聚力 之 中 , 团结 人 民 , 创 是 推动 社 会 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一个 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 力 , 国家和 民族 的灵魂 的精 神纽带 。 是
三是各 民族 口头 与非物 质文化 的交 流与影 响 是在创 新 中选择 和 吸 收 。一 般 情 况下 , 们 在采 人 借或利用 异族 的文化 元 素 时 , 往 从本 民族 的实 往 际 出发 , 根据 民族 的生活 习惯 、 审美 愿望 、 理情 心 趣 、 术方式 等进行 创新 , 其具有 本 民族 的鲜 明 艺 使 特点 。 中国四大 民间传说 《 姜女 》《 郎织女》 孟 、牛 、
承 ) 。
从 上我们 看 到 , 际上有 三个 层次 : 实 一是广 义
[ 收稿 日 ] 2 1 — 4 0 期 00 0 — 2 [ 作者简介 ] 韦苏文(9 3 ) 男, 16 一 , 壮族 , 广西武鸣县人 ,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副主席 , 广西文联 副主席 , 西民间 广
文 艺 家协 会 主席 、 究 员 。 研
人 体行 为文 化可分 为艺 术类 ( 由人 来操作 , 表
现、 传承 的艺术 , 离开现实的活态的既定 的人体 ,
这种 艺术 就不能 得到完 整展 示 、 示和保 存 ) 演 和文
化类( 由人的行为、 言行所传达或表现的文化 , 这 种 文 化 离 开 人 体 或人 群 , 无 以 展 现 和传 播 传 就

广 西师范学 院学 报 ( 哲学 社会科 学版 )
21 00年
的与物 质 文化 遗 产 、 址 、 物 、 遗 文 典籍 等 对应 的无
形遗产 、 口头遗 产 、 物质 文 化 遗产 ; 是 狭义 的 非 二
高生产 水平 、 改善生 活条件 , 总是不 断地 吸收别 民 族先进 的生产 技术 和 文 化 , 以激 励 和教 育本 民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