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1. 了解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汉族民歌的基本节奏和曲调。

3. 培养学生欣赏和演唱民歌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
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民歌的基本节奏和曲调、民歌的演唱技巧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生互动:通过唱一首简单的民歌,调动学生对民歌的兴趣,了解民歌的基本特征。

2. 教师简述民歌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二、知识讲授
1. 教师向学生介绍汉族民歌的发展历程和地域特点。

2. 介绍民歌的基本节奏和曲调,讲解扬调、平调和升降调等。

3. 分析民歌的演唱技巧,包括发声、节奏、气息等。

三、示范演唱
教师现场演唱一首汉族民歌,并重点演示节奏、曲调和感情表达。

四、学生模仿演唱
1. 教师分配学生分组,鼓励学生模仿演唱教师演唱的民歌。

2. 教师逐一指导学生,在发声、节奏、气息等方面进行指导。

五、集体演唱
1. 演唱几次后,学生开始自主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演唱。

2. 利用多媒体和乐器伴奏,营造出音乐舞台的氛围。

六、总结
1. 教师带领学生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感受。

2. 总结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和演唱技巧。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听多唱民歌,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七年级上册《中国民歌欣赏》教案

音乐七年级上册《中国民歌欣赏》教案
板书设计:
劳动号子流畅细腻一领众和城镇集市 用于表演
山歌粗犷豪放独唱对唱乡村田野鼓励加油
小调节奏自由独唱为主劳动场合
教学后记
(反思成败、总结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体裁,种类及分布
教学难点
1.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
2.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动学习 参与体验
教学准备
录音机 钢琴
教材分析 :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与完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你们知道中国民歌的体裁有哪些吗?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录相感知,引导学生认识民歌。
1.观看视频(1)后,
【提问】《澧水船夫号子》的演唱场合、情绪、演唱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演唱场面是集体劳动场面、情绪是豪放节奏规律、演唱形式是有人领唱、他的作用是用来鼓励加油。
师:对的,同学们回答的很完整。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基本上认识了中国民歌这一民族瑰宝,这些民歌是我们东方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们不仅朴实、简洁,更因其所具备的丰富的文化底蕴而独树世界音乐之林。我们要多去认识它、了解它,把它发扬光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寻找发现身边更高更优美的民歌,从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听民乐《步步高》进入教室。
(感受中国民族音乐,创设良好氛围)

2.3汉族民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2.3汉族民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族民歌体裁形式的了解与欣赏,激发学生对汉族民歌的兴趣,感受民间音乐创作的魅力与民间文化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分析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了解民歌概念,认识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及基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欣赏汉族民歌,引导学生了解,体会民间音乐的魅力。

难点:通过了解民歌,理解民歌的三种体裁及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提问:听过这首歌吗?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这是我们河南很经典的一首民歌《编花篮》,各个地区都有他们极具特色的民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我们汉族的民歌都有那些分类和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1、介绍民歌的含义民歌是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智慧的结晶。

2、认识民歌的体裁有哪些?(号子、小调、山歌)3、(本节课任务)对比欣赏三种民歌体裁的:旋律、节奏、演唱形式三、认识“号子”。

1、什么是号子?号子又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造并演唱的带有呼号性的歌曲,同时也会提高劳动效率。

号子主要有以下几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2、请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结合所看到的画面,说一说该歌曲的旋律特点式及演唱特点。

3、总结学生的答案。

旋律:律动感较强,铿锵有力,高亢激昂节奏:节奏感强,节奏工整演唱形式:一般为一领众合四、认识“山歌”1、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形式自由、内容广泛,体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

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2、欣赏歌曲《脚夫调》,让学生通过欣赏此歌曲,总结该歌曲的旋律特点及演唱形式。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说明,并结合多媒体介绍“山歌”。

旋律:质朴爽朗,旋律起伏较大,有较强的地方特色节奏:自由演唱形式:大多是独唱或对唱五、认识“小调”1、小调: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教学设计引言:中国民歌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教学设计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国民歌的知识和情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一份中国民歌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开展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能够辨别不同风格的中国民歌;- 掌握几首中国民歌的歌词和旋律。

2.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热爱;-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培养对音乐的表达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安排1. 前期准备:- 教师准备好相关的中国民歌音乐资源;- 准备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具,用于呈现民歌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导入活动:- 教师播放一首中国民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引导学生分享对该民歌的第一印象,如感觉、旋律、情感等。

3. 知识传授:- 通过PPT或其他教具,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分别介绍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如北方、南方、西南等;- 结合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民歌的特色。

4. 歌曲欣赏:- 选择多首中国民歌,按照地域或风格进行分类;- 需要教师清晰、准确地演唱,同时配以简谱和歌词的展示;- 听歌时,帮助学生分析曲调、节奏、情感等,增进理解。

5. 合唱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民歌进行合唱;-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学习和演唱;- 教师在合唱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调试,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技巧。

6. 个别展示:- 鼓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中国民歌的个别展示;-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歌进行独唱或合唱,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 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7. 总结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可以发表对中国民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可以采用问卷、小结等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本次学习的掌握情况。

中国风-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风-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我根据教材编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添加讲解中国民歌的形成和分类以及代表曲目,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民歌的资料,进行本单元学习。

还要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中国民歌现有三十多万首,根据创作环境和风格特点课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每一种民歌的产生都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关系密切,音乐特点也各具特色。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歌曲欣赏加深对民歌的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提问、互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及各类代表曲目2、难点、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教学方法: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当中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思路与程序:总体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生共同学习民歌分类──学生欣赏民歌展示自我。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老师:说到民歌,大家都会想到什么?(我们紫阳的民歌)那请同学们唱一首大家都熟悉的。

{朗在对门唱山歌}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和会唱的民歌,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

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2.师生互动,学习新课设疑: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及分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教学当中去。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音乐教案初中民歌

音乐教案初中民歌

音乐教案初中民歌
课时:1课时
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
1. 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欣赏和学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茉莉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引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哪些民歌?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欣赏民歌(15分钟)
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分析民歌的特点。

三、学唱民歌(2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茉莉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歌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民歌的喜爱。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民歌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结协作精神。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是人音版音乐课程的一年级上册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唱并表演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中国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学唱并表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魅力。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独特韵味。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5. 实践:学生分组演唱所学民歌,教师进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及重视。

7. 拓展:教师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供学生课后学习与欣赏。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和演唱技能的提升。

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民歌教材和乐谱。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歌。

3. 教学多媒体资料,如民歌视频、图片等。

4. 课堂活动所需的分组道具和乐器。

八、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音乐是一种民族的文化,本课选定中国民歌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让学生感受、体验中国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相关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内涵及艺术价值,唤醒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根据音调特点、歌词内容、节奏特点、音乐作用、演唱形式等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伙伴,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进行歌曲创编,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作的尝试,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自评、互评与他评等评价方式,让学生享受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带来的成功感与愉悦。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教材: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单元《美妙的歌声》的第一节《中国民歌》。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中国民歌的体裁与其特点,重点介绍当中的山歌。

是一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认识、中国民歌的体裁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听一唱一分析一讲解一讨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曲创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了解中国民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散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民歌的体裁与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散创新思维。

四、教法学法教法:我将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具体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运用钢琴教学,弹唱示范,随琴哼唱,互动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采用欣赏法、聆听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法。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民歌欣赏》一文,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通过学习和欣赏多种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导入: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课堂讲解: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中国民歌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觉分析。

3、音乐欣赏: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4、互动讨论:在欣赏完一首民歌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歌词、旋律、语言等方面分析歌曲的内涵和文化特点。

5、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唱歌、打节奏等方法,巩固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听觉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民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中国民歌的起源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类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时期。

中国歌谣传统始于口头文学,包括无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经验和智慧,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性。

2、中国民歌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歌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演变,从最初的歌谣变成了各种类型的民间歌曲、小调、诗歌歌曲、民间舞蹈和音乐戏曲等。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不同的音乐形式、歌唱方式和文化特征。

第二节: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和演唱技巧1、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中国民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往往是由一段简单的旋律、朴素的歌词和传统的乐器伴奏组成。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形式特征,如简单明了的旋律结构、抑扬顿挫的节奏和丰富多样的歌唱技巧。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音乐教材《中国民间音乐》第二章第二节,主要介绍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包括《茉莉花》、《康定情歌》、《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通过学习这些歌曲,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分类、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识唱教材中的三首民歌;2. 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特点及文化背景;3.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学会唱教材中的三首民歌;2. 难点:理解中国民歌的节奏、韵律和地域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2. 学具:音乐教材、乐谱、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民歌的美妙,引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分类、特点及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重要性;3. 学唱:教唱《茉莉花》、《康定情歌》、《月亮代表我的心》,让学生分组练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4. 实践:让学生分组演绎这三首民歌,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的起源、分类、特点;2. 各地民歌的代表作品;3. 民歌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民歌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 拓展延伸:可组织学生参观民间音乐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民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于中国民歌的节奏、韵律和地域特点的理解与把握。

节奏和韵律是音乐的基本元素,对于民歌来说,更是其生命力的体现。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民歌的风格、节奏和韵律特点各具特色,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重点则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唱教材中的三首民歌,并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2. 讲解环节:在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分类、特点及文化背景时,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歌的魅力,增强其理解和记忆。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一、目标呈现1.了解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不同体裁的汉族民歌风格特征,进而达到审美体验目标。

2.通过对作品音乐情绪的感受体验,对主题的演唱对方言腔调的模仿在参与实践表现的过程中,学会中国汉族传统民歌的部分片段。

3.理解民歌地域风格的形成原因,认识民歌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对我国民歌产生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聆听《澧水船夫号子》,《脚夫调》,《姑苏风光》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不同体裁的汉族民歌体裁及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让学生喜爱汉族民歌,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教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五、学法观察、讨论、思考、记录、理解、记忆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聆听《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提问这是什么类型的歌?是流行还是民歌?(是陕北民歌)从体裁来说,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二)新课教学1.欣赏《溧水船夫号子》(1)现在我们先聆听一首号子体裁的作品,大家感受一下这首作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四部分)听过聆听歌曲大家能联想到什么画面?(船夫们喊着口号一起拉船的画面)我们在歌曲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嗨嗬嗨佐,)这些虚词基本都没有实意。

(2)学唱动机旋律(3)听完这首作品,大家有什么发现呢?(平凡的人也可以是艺术家)(4)大家了解了号子之后可以发现号子有什么特点。

(一领众和,歌词即兴)2.欣赏《弥渡山歌》(1)大家都知道什么山歌?(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等)(2)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一个云南地区的山歌——《弥渡山歌》我们在欣赏这首山歌,大家听的时候想一想这首歌和我们熟知的陕北信天游有什么不同并且思考一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细腻,委婉可分为三部分)(3)总结山歌特点。

(出示课件:节奏自由,旋律高低起伏大)3.欣赏《姑苏风光》(1)了解了号子,山歌,那民歌还剩下最后一个体裁——小调。

同学们听过一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听过)(2)接下来欣赏一下这首关于江南风光的歌曲《姑苏风光》。

初中民歌山歌教案

初中民歌山歌教案

初中民歌山歌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各地民歌山歌的独特魅力,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

2. 通过民歌山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对民歌山歌的学唱和欣赏,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教学内容:1. 各地民歌山歌的代表作品选段。

2. 民歌山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3. 民歌山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2. 教师简要介绍民歌山歌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民歌山歌产生兴趣。

二、教学民歌山歌的代表作品(15分钟)1. 教师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山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这些民歌山歌,注意掌握其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这些民歌山歌的美感,让学生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探索民歌山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民歌山歌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其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民歌山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如《茉莉花》所体现的江南水乡的风光和人民的美好情感等。

3.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民歌山歌的文化内涵,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实践环节:学唱民歌山歌(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山歌,让学生分组学唱。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掌握其旋律和节奏。

3.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演唱水平。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歌山歌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民歌山歌,提高音乐素养。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歌山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歌山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

民歌经典教学设计方案

民歌经典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民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学生能够辨识几种常见的民歌类型,如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3)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民歌演唱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分析、演唱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民歌的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民歌概述:介绍民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民歌分类:讲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常见民歌类型。

3. 民歌演唱技巧:教授简单的民歌演唱方法,如呼吸、发声、咬字等。

4. 民歌鉴赏:欣赏经典民歌作品,分析其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经典民歌,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名称吗?它属于哪种民歌类型?2. 民歌概述- 讲解民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 引导学生了解民歌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民歌分类- 介绍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常见民歌类型。

- 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类型民歌的特点。

4. 民歌演唱技巧- 教授简单的民歌演唱方法,如呼吸、发声、咬字等。

-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5. 民歌鉴赏- 欣赏经典民歌作品,分析其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

- 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各自对民歌的理解和感受。

6.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演唱。

-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演唱形式、分工等。

- 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7.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 拓展:课后收集更多民歌作品,进行自主学习和演唱。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表达能力等。

4.2民歌(2)教学设计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4.2民歌(2)教学设计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旋律:悠扬绵长。

评价:根据蒙古草原特性判断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考验了学生的听赏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蒙古民歌的听赏,初步感知草原民歌的特点。

(2)蒙古族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活动1:给出长调音乐的特点,并对比得出短调音乐特点活动2:教师演唱两首蒙古民歌片段《牧歌》《嘎达梅林》。

问题1:判断两段民歌属于哪种类型?活动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活动4:教师带领学生唱《牧歌》,亲身感受长调音乐自由、缓慢、一字多音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根据特点判断音乐类型,并实践到音乐演唱中,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

2.聆听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活动1:观看关于苗族的短视频,从而导入课题。

活动2:聆听《歌唱美丽的家乡》问题1:这首民歌有什么特点?活动3:学生自由回答。

活动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特点(三个拍号、滑音特点)活动5:教师带领学生唱出“3”和“降3”的上滑音和下滑音的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提起学生的兴趣;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特点,并演唱出具有特点的片段。

3.聆听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问题1:歌曲速度是什么?歌曲给了你什么感受?活动1:聆听后总结出中速的速度;情感真挚、深沉的感受。

活动2:介绍《牡丹汗》背景故事。

问题2:歌曲的伴奏有什么特点?活动3:聆听得出一拍切分音的节奏型,具有维吾尔民歌的特点。

活动4:教师带领学生用手打拍子唱出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一拍切分节奏型。

评价:发挥学生的听赏能力,判断自己听出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维吾尔族民歌表达出的情感,带领学生找出伴奏特点并打出一拍切分音节奏。

民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

民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

民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引言:民歌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在中班的音乐教学中,民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以《民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为题,探讨中班民歌教学的设计及反思,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启发。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及设计中班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正在逐步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特点。

对于民歌教学而言,选择适合中班儿童的民歌作为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旋律简单、歌词易懂、富有活力的民歌,如《小白兔乖乖》、《两只老虎》等。

同时,在课堂上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活动,如儿童舞蹈、手工制作等,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熟悉民歌的歌曲,包括旋律和歌词。

可以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录音,或者由教师示范唱歌,让孩子们跟随学唱。

2. 引导儿童理解歌词。

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说出歌词中的关键词,了解其含义。

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展开讨论,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歌曲的节奏。

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手鼓、铃铛等,让孩子们跟随节奏敲打。

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敲打手腿、拍手等。

4. 学唱歌曲并合唱。

分散唱和合唱是培养孩子们音乐感知和合作意识的有效方式。

可以让孩子们分成几组,分别唱不同的部分,然后合唱整首歌曲。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在民歌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演唱法:教师示范唱歌,要求学生模仿。

可以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唱歌。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模仿能力。

2. 互动法: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问题解答、讨论、分组演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游戏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歌曲接龙、歌词填空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唱歌曲,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4. 舞蹈法:将民歌与舞蹈结合,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案1、多媒体播放《沂蒙山小调》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它是什么体裁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中国民歌》。

2、和学生一起了解民歌的定义以及民歌的分类。

1、播放《川江号子》的MTV,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②它有什么样的特点?3、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与共性:“号令”。

4、引导学生思考:在劳动过程中唱带有号令性的歌曲有什么作用?5、总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1、播放《小河淌水》的MTV,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这首民歌是什么体裁?②歌曲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①山歌的定义。

②歌曲描述的是阿妹在月色下歌唱,呼唤远方阿哥的场景。

1、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

2、提出问题:①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曲旋律。

旋律从容舒展、节奏自由4、总结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云南民歌具有浓厚的山野气息,自然、坦率、色彩鲜艳,音乐曲风相对精致、细腻。

5、学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江南民歌的音乐特点。

《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1、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的MTV,学生欣赏并思考:①歌曲是什么体裁的?②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师生共同了解“小调”的定义及其音乐特点。

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4、提出问题:①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②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深入分析歌曲旋律级进音环绕音6、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风格特点委婉细腻、柔美抒情通过“听—唱—析”的步骤形成学生体验;进一步体会到江苏民歌《茉莉花》委婉流畅、柔美抒情的音乐风格通过对比欣赏江苏、东北两首《茉莉花》,帮助学生理解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与人们的地域、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有着极大的联系。

东北1、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的MTV,学生欣赏▏2、提出问题:①歌曲在旋律、节奏、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②它与江苏《茉莉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3、学生讨论,教师引导,阐述结论:《蝉之歌》1、播放《蝉之歌》的影像资料,学生欣赏。

小班中国民族儿歌教案

小班中国民族儿歌教案

小班中国民族儿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儿歌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唱和合作表演,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族儿歌的特点和魅力,学唱一些经典的民族儿歌。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准备,准备一些经典的中国民族儿歌的曲谱和歌词。

2. 教具准备,音响、CD、音乐播放器等。

3. 教学环境准备,教室内要保持安静,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音乐。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一些中国民族儿歌的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感受一下这些歌曲的魅力。

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了解他们对民族儿歌的看法和感受。

2. 学唱民族儿歌。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国民族儿歌,比如《茉莉花》,《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等。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学唱这些歌曲,让学生熟悉曲调和歌词。

3. 分组合唱。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民族儿歌进行合唱排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喜欢的歌曲,然后进行分组排练。

4. 合唱表演。

每个小组进行合唱排练后,可以在班级或学校的一些重要场合进行合唱表演,比如班级文艺汇演、校庆活动等。

通过合唱表演,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增强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族儿歌的特点和魅力,培养了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学生也通过学唱民族儿歌,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为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歌演唱教学设计方案

民歌演唱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教授学生基本的民歌演唱技巧,使学生能够独立演唱民歌。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等形式展现民歌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歌基础知识:民歌的起源、分类、特点等。

2. 民歌演唱技巧:呼吸、发声、音准、节奏等。

3. 民歌作品鉴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进行鉴赏,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4. 民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民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介绍民歌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讲解民歌基础知识- 讲解民歌的起源、分类、特点等,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

- 让学生了解民歌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3. 民歌演唱技巧教学- 讲解呼吸、发声、音准、节奏等基本技巧。

- 通过示范、模仿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4. 民歌作品鉴赏-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进行鉴赏,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 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演唱技巧,引导学生体会民歌的魅力。

5. 民歌演唱实践-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民歌合唱或独唱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6. 民歌创作-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民歌,如改编已有的民歌。

-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指导和建议。

7. 总结与评价-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歌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民歌演唱技巧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演唱实践,评价其在呼吸、发声、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3. 民歌作品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鉴赏分析,评价其对民歌音乐特点的把握程度。

4. 民歌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民歌创作方面的创新和创意。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民歌演唱方面取得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我根据教材编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添加讲解中国民歌的形成和分类以及代表曲目,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民歌的资料,进行本单元学习。

还要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中国民歌现有三十多万首,根据创作环境和风格特点课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每一种民歌的产生都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关系密切,音乐特点也各具特色。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歌曲欣赏加深对民歌的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提问、互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及各类代表曲目
2、难点、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当中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思路与程序:
总体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生共同学习民歌分类──学生欣赏民歌展示自我。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说到民歌,大家都会想到什么?(我们紫阳的民歌)那请同学们唱一首大家都熟悉的。

{朗在对门唱山歌}
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和会唱的民歌,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

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2.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设疑: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及分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教学当中去。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教师讲解民歌的概念和分类,一般我们按体裁把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1)首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想象抬重物的样子,老师喊“一二”,然后学生应和“嘿哟”,使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号子产生的环境。

教师讲解补充号子的创作过程和特点,号子的形式一般就是“一领众合”,当然还有“众领众合”。

教师补充:号子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四种。

它具有协调紧张的劳动节奏,驱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

然后师生共同欣赏《船工号子》。

(2)讲解山歌的概况: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动时,为了抒发感情而唱的歌。

山歌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有
着直接的关系。

长期生活在山区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相互见面十分不易,于是在两山之间遥遥相望的人,用歌声传递信息和情意。

除此之外,山歌还可以把我们带入莽莽草原,使人心胸开朗;领略祖国的壮丽河山。

汉族很多地区的山歌都有自己的民间称谓,如陕北称山歌为“信天游”,内蒙古称山歌为“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称山歌为“花儿”、“少年。

代表曲目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陕北信天游《脚夫调》
山西绣荷包调《走西口》
山西民歌《割莜麦》
江西民歌《打着山歌过横排》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3)让学生演唱歌曲《凤阳花鼓》,然后对学生讲解:
小调又称小曲,小令等。

广泛的流传于市民、手工业者、商人和文人阶层。

首先,小调基本上离开了劳动现场,它主要流行于市井之酒肆茶楼,出现在节日庆典场合。

其次是传唱阶层,除了农民,它更多的是在市民商人、手工业者以及一部分职业、半职业的歌手中传唱。

演唱时还常有丝竹伴奏,它表现的内容很广泛,有叙述人物故事的,有表现现实生活的,有赞颂自然景物和风光的。

对比欣赏《茉莉花》和《小白菜》,让学生感受不同题材的小调旋律风格。

3、师生总结民歌三个类别的特点和区别
①号子创作于繁重体力劳动当中,歌词简朴,旋律起伏不大,粗犷豪迈,赋予节奏性。

②山歌创作与田野山间劳动中,音调高亢、悠扬,节奏较自由
③小调创作与人们休闲娱乐当中,内容叙事或赞美山水花草,旋律曲折婉转、柔美流丽,唱腔变化多端。

4、课堂练习
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片段:《上去高山望平川》、《无锡景》《孟姜女》、《打夯号子》等。

让学生分辨这些民歌的类别,感受不同类别民歌的特色,巩固民歌分类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音乐,请大家听听是什么乐曲,具有什么特点?
播放音乐《青春舞曲》
2.新授:
人物介绍:王洛宾(西部歌王)
代表作
《达坂城的姑娘》
《青春舞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
《半个月亮爬上来》
《玛依拉》
《阿拉木汗》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依拉拉》
《在银色的月光下》
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民歌
1、蒙古族民歌:
《森吉德玛》、《嘎达梅林》、《牧歌》
代表乐器:马头琴
2、维吾尔族民歌:
《阿拉木汗》、《送我一朵玫瑰花》、《掀起你的盖头来》
代表乐器:热瓦甫、手鼓
3、朝鲜族民歌:
《道拉吉》、《阿里郎》
代表乐器:长鼓、迦耶琴
4、藏族民歌:
《酒歌》《阿玛嘞火》《北京的金山上》
代表乐器:扎木聂
我们的家乡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下属的一个小县城——紫阳。

近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誉为远近闻名的“茶乡、歌乡、桔乡,板石之乡”
2006年“紫阳民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紫阳民歌
《山歌不唱不开怀》
3.歌曲学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