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公选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论文]
浅析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改方案
浅析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改方案随着大众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教学的模式和内容也随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从教育、文化等多维度角度,浅析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改方案。
1. 选课对象的分类与评估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选课对象一般分为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两类。
因此,教学方案的设计需要根据选课对象的特点进行分类评估和调整。
•对于专业学生,应注重其音乐理论基础、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为其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非专业学生,应注重其音乐素养和审美体验,通过多元化的音乐内容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音乐欣赏能力。
2. 教师的选拔和培训教师作为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其教学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的选拔和培训也是构建教学方案的关键点。
•教师的选拔应以教育背景、课堂表现和教学经验为主要评估指标;•教师的培训应以音乐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为核心,增加教师教学流程和教学管理的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3. 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践教学的开展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践教学的开展是课程教改的核心。
课程设计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便利和多样化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的开展,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参加舞台演出、音乐会、比赛和志愿者服务等音乐活动,以及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
4. 考核方式的制定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必备手段。
考核方式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公平性和客观性。
5. 课程建设的常规评估评估是检验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
要进行常规评估,关注学生满意度、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等多维度评价指标,真正达到教学效果良好、持续改进的目标。
结语设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教改方案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本文对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教改方案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浅析,希望能够对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需要关注课程设置。
传统的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往往以音乐理论和音乐欣赏为主,缺乏对学生音乐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适当增加音乐实践课程,如合唱、乐器演奏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际操作能力。
还可以设置音乐创作课程,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需要关注教学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音乐游戏、音乐剧表演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音乐教学设备,如电子琴、录音设备等,提升音乐教学的科技含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音乐教学需要专业的音乐教师来指导和辅导,因此地方高校需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
通过加强音乐教师的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平和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
还可以引进具有丰富音乐教学经验和艺术表现能力的高水平音乐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学资源和人才支持。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需要重视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音乐教学需要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和艺术活动平台,因此地方高校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比如与当地的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其音乐教学资源和艺术表演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音乐教学和艺术实践空间。
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开展音乐艺术节、音乐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思考,能够为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积极引进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应该注重引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还可以适当地引入跨学科的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合唱团、乐团演出等,让学生们在实际的演出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还可以开设一些创新性的选修课程,如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综合素质。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需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核心,其教学水平和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引导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需要注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音乐产业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应该更加注重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音乐人才,为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与社会需求对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做出贡献。
浅析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改方案
浅析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改方案【摘要】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带动了高校教学的改革,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高校也对其教育机制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创新,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就是其中改革颇具收获的一例。
本文从目前我国高校音乐选修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对高校音乐选修课程的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积极措施促使高校音乐选修课程的改革,希望能有效改善高校公共音乐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高校教育公共音乐选修课程教改方案措施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对高校教学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素质教育最为强调的重点。
而且,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重视。
因此,高校公共音乐选修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立的,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导致音乐选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突出。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来讲,对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希望教改过后的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能真正有所收获,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目前我国高校音乐选修课程教学现状作为高校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也是实施现代化音乐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高校教师的工作重点,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首先,从外部因素来说,由于公共音乐课程属于选修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并不像必修课程那样严格,再加上学生对音乐选修课程不够重视,最终导致学生在音乐选修课程的学习中收获不大。
而且,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相应的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还有的高校因为办学比较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些必要的设备和设施也不够完善,这对学生的音乐课程的学习都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教改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各项建设进程脚步的加快,我国社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建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在高校中逐渐得到重视。
然而,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问题。
因此,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首先,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需要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
在音乐教育中,现代化教育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而且可以使音乐课程更加生动、多样化和富有趣味性。
比如,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展示音乐视频和音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音乐表达的内涵和形式。
此外,还可以采用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需要强化实践教学。
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演奏、创作和表演等活动来提高音乐素养。
因此,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和课程设置,设置多样的艺术活动和音乐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音乐知识。
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指导和反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权威指导和良好反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音乐表达能力。
另外,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学科交流和合作。
在音乐教育中,学科交流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和积累经验,也可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
因此,应该加强学科内部和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增加国内外知名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学者的讲座和演出,让学生和教师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先进的音乐思想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艺术修养。
总之,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需要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科交流和合作等方面入手,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小议高校音乐公共课改革思考
小议高校音乐公共课改革思考音乐教育在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却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从几个方面提出了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字: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一、在过去的很多年中,.我们国家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管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也比较重视,但还是有很多原因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高校的艺术教育也就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然而,近年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崛起,高等教育当然也从以往只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单一模式扩展到了全面育人,大学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重任,与此同时还肩负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使命,扮演着艺术教育的“公共角色”,而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音乐教育成为全面落实美育教育的重要一环。
二、高校非专业音乐教育现状分析音乐是一门艺术、一门学科,音乐教育的最本质功能就是对人进行音乐方面的教育,帮助人们学习音乐。
“所谓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指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跟任何一门学科一样都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框架,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更是离不开技艺性的部分,但是纵观我国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1)教学硬件的不足高校中教学硬件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当前的素质教育以及音乐教育在高校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高校的相关领导还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教育中,我们现在还可以发现有些规模上万人的大学至今尚无一间上音乐课的专用教室。
硬件教学条件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发挥,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设备还没有普遍配备。
(2)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普通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着公共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具有单一化的趋向,这也是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的直接后果,当然也是缺少教学硬件所带来的后果。
课题研究论文: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及建议
高等教育论文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及建议我国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音乐欣赏公选课来进行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
但是我国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因为学校性质、规模及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开设及重视程度也大不相同因而存在不少问题。
笔者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提升音乐欣赏公选课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一、存在的问题(一)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偏低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普通高校学生音乐文化知识整体素质不高,多半同学不认识五线谱;不能演奏乐器;不能根据节奏打出拍子。
虽然大部分同学能说出国歌的词曲作者,很多学生也能说出像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西方音乐家,但是能说出中国音乐家和经典作品的同学很少,对传统戏曲有了解的同学更是寥寥无几。
同学们目前对音乐的兴趣只是在“听”的层面,还不懂得“欣赏”音乐。
(二)教学内容陈旧有些同学对音乐欣赏公选课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的原因是,感觉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比起课堂上的教学,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下载的方式了解音乐。
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内容来看,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欧洲古典音乐为主的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的内容主要是从远古时期至中国近代的音乐作品,但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的现代音乐的新作品涉及较少。
西方古典音乐包涵的主要内容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及历史。
这些内容距我们现在的时代已经非常的遥远,而且从音乐欣赏公选课课程产生至今,其基本框架和内容一直没有突破和发展。
(三)缺乏课外实践内容多数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缺乏课外艺术实践活动。
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艺术实践活动,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对学生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学生是喜欢艺术活动的,不是因为没有自己喜欢的艺术团,而是因为艺术素质基础差,以至于无法入选有兴趣的艺术团体。
这种情况一是由于学校里的艺术教育活动单一;二是由于艺术社团为了学校在各类比赛中夺得荣誉,将主要目标集中到了有艺术特长学生的培养上,这样的艺术实践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审美提高、情感体验的培养。
关于新形势下普及高校音乐公选课的思考与建议
美育 效 果 不 明 显 , 学 内容 单 一 , 育 方式 陈 旧 落后 , 授 重 于 感悟 , 教 教 讲 忽视 音 乐 文化 理 念等 问题 。
主 要 是 思 想认 识 不到 位 及 受历 史 、 实和体 制 的 制 约 , 现 忽视 了音 乐公选 课 的 重要 意义 。因此 , 在 应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指 出 : 当 今 世 界 正 在 发 生 广 泛 而 深 “ 刻 的 变 化 , 代 中 国 正 在 发 生 广 泛 而 深 刻 的 变 革 。 遇 前 所 当 机 未 有 , 战 也 前 所 未 有 , 遇 大 于 挑 战 。“ 在 当 前 工 业 化 、 挑 机 ” 信 息 化 、 镇 化 、 场 化 、 际 化 、 济 全 球 化 多 元 发 展 的 新 城 市 国 经
[ 摘
齐 齐哈 尔 1 10 ) 6 06
要] 当前 , 国 高校 教 育在 全 方位 与世 界 接 轨 、 一 步 深 化教 育 改革 的新 形 势 下 , 断 我 进 不
面 临 着新 的挑 战 , 入 前 所 未有 的 发展 新 时期 。 目前 高 校音 乐公 选 课 还 存在 着教 育发 展 不 均衡 , 进
的分 析 , 前 高 校 音 乐 公 选 课 教 学 内容 与 教 育 方 式 的 整 齐 当 划 一 , 约 了学 生 对 音 乐 的 想 象 力 、 造 力 和 主 动 性 的 发 制 创 挥 , 能 满 足学 生 的心 理 需 求 和 情 感 体 验 。 不 ( ) 校 音 乐 公 选 课 的 讲 授 重 于 感 悟 , 视 音 乐 文 化 三 高 忽
方 面
理 念 。 乐 是 社 会 的 文 化 现 象 和 人 类 的 精 神 财 富 , 的 光 辉 音 她 使 人 类 文 化 更 加 璀 璨 。 而 明 朗欢 快 , 人 愉 悦 、 情 舒 畅 ; 时 使 心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也需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需要更加贴近时代和学生需求。
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多样化,学生对音乐领域的兴趣爱好也越来越广泛。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设置不同方向的选修课,如声乐、器乐、音乐理论、音乐技术等。
还可以引入一些与音乐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如音乐与心理学、音乐与传媒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适应能力。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方法要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但这种方法往往缺乏互动和创造性。
现代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项目实践、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评价体系也需要改革。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现代评价体系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个人作品展示、小组合作项目评价、实习表现评价等,以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关于新形势下普及高校音乐公选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新形势下普及高校音乐公选课的思考与建议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在全方位与世界接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时期。
目前高校音乐公选课还存在着教育发展不均衡,美育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落后,讲授重于感悟,忽视音乐文化理念等问题。
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及受历史、现实和体制的制约,忽视了音乐公选课的重要意义。
因此,应在提高认识,明确教育的建立体制,健全教育细则上等方面下工夫来普及高校音乐公选课。
标签:新形势;普及;高校音乐公选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在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多元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非音乐专业的高校大学生而言,普及音乐公选课在机遇与挑战中愈发彰显出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音乐公选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高校音乐公选课的开设,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十年的历史,遵循着相对规范的课程标准,不可谓“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然而,却有为数不少的高校大学生,对音乐公选课“爱亦悠悠”、“怨亦悠悠”,原因何在?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当前高校音乐公选课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音乐公选课的教育发展不均衡。
美育效果不明显。
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大学,大都在学生音乐公选课的设置中高度重视凸显音乐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高校音乐公选课的基本任务。
而高校音乐公选课的实际情形,恰恰是重演练而忽略基础,重欣赏而忽略鉴赏。
有的教师能够把文艺团体组织得有声有色,却忽视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音乐基础构建和接受领悟的层进性;有的教师能够把经典的音乐视听盛宴呈现在学生面前,却忽视了对音乐本身的鉴赏把握和个性理解。
费尔巴哈说:“如果你对于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的最美的音乐,也像是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需要关注音乐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注重基本功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关注。
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加强对音乐艺术的介绍和解读,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欣赏能力。
应该注重音乐创作的教学,鼓励学生进行作曲和编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手段也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音乐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环节的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我们可以引入课程设计和课外实践等形式。
课程设计可以通过课程项目、学生合作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
课外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音乐比赛、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团队的建设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依赖团队负责人的个人能力,缺乏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的训练。
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水平和能力。
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和创造力的评价。
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创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避免评价过度的标准化。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需要关注音乐教育的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扎实音乐素养和艺术创新能力的学生。
希望地方高校能够积极推进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浅析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改方案
浅析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改方案【摘要】本文主要浅析了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改方案。
在提出了当前高校音乐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
接着在分别从教改目标设定、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进、评估机制建立以及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结论中展望了教改效果,认为通过这些改革可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还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如注重实践教学、多元评估体系等。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建议,可以为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改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教改方案、引言、背景介绍、问题提出、教改目标设定、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进、评估机制建立、师资队伍培养、结论、教改效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评估机制不健全等,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明显。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教育部门和相关学院纷纷开始对公共音乐选修课程进行教改探索,旨在提高音乐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有必要对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有效的教改方案,以适应当前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优秀人才。
1.2 问题提出公共音乐选修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的音乐选修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师资队伍的培养也比较薄弱,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地方高校音乐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为了提高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思考和改革。
通过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结合现有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探讨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问题现状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在地方高校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单一、陈旧。
部分地方高校的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实用性和时效性。
一些学校仍停留在传统的音乐理论教学层面,忽略了音乐技能培养、创意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需求。
2.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部分地方高校的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主要以课堂讲授和习题练习为主,缺乏多样化教学手段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很难激发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评估机制不合理。
部分地方高校的音乐类公共选修课评估机制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方式单一等方面。
这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功利性较强,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进行教学改革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
1.3 研究意义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在地方高校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其音乐素养,又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开阔其艺术视野。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音乐文化的重视,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也逐渐成为了热点话题。
如何更好地进行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进行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热爱。
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环节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基础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且注重实践环节。
在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设置音乐会观摩、实时演出、音乐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二、结合实际,拓展教学内容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还应该结合当地的音乐文化实际,拓展教学内容。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资源和传统,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当地特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当地的音乐文化。
对于那些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内容相对单一的地区,可以通过引进外地音乐文化资源、邀请外地音乐教育专家进行讲座等方式,丰富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音乐的教育和培养,因此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邀请国内外音乐教育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也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音乐教育研究和学术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积极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过去,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往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为主,缺乏创新和深度,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注重实践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实践,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去体验音乐的魅力。
传统的音乐课程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环节。
而音乐是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魅力。
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演奏乐器、唱歌等,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魅力。
二、拓宽音乐内容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还需要拓宽音乐内容,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传统的音乐课程往往只介绍西方古典音乐,而忽视了其他类型的音乐。
实际上,音乐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多种不同形式。
在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中,应该将这些不同类型的音乐纳入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音乐艺术。
三、融入文化元素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还需要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与各种不同的文化紧密相关。
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应该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让学生能够了解音乐与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四、引入现代技术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还可以通过引入现代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可以通过引入音乐软件、音乐制作工具等现代技术,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从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五、加强教师培训地方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
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对策分析论文
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对策分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对策分析论文在当今剧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学生要想脱颖而出,仅凭单纯的文化知识技能很难实现,还需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文化艺术情操。
大学音乐课堂在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并逐渐受到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
在新一轮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面对诸多的教学问题,高校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大学音乐课堂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对策的实行进行分析,以期对日后的大学音乐课堂改革有所启发。
总体而言,大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
大多数高校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音乐学科在学科实用性上与其余专业学科相去甚远,无视了音乐学科的编排和推广。
另一方面,高校音乐学科的教师也会在教学实践中因为一些问题和困难而在教学改革中产生退缩的心理。
这样一来,就会对高校音乐课堂改革的推广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阻力,从而影响到教学改革的进度。
因此,有必要对音乐课堂面临的问题进行详实的分析,从而为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创造条件。
(一)教学模式单一有待改善。
受主客观条件,传统的高校音乐课程主要以试听鉴赏的形式为主,教师主要负责对鉴赏内容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只是一味地进行机械记忆,因此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
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会导致诸如师生缺乏交流互动、教学进度被拖延、课堂教学效率低等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教师的教学热情,更可能会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能很好地运用音乐知识,就更别提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得到质的飞跃了。
因此,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高校音乐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因为只有课堂上实现双方的共荣、进步,才能让大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教师的思想素质亟待提高。
有相当一局部高校在音乐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的筹备和打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对专业教师思想素质的培养,已成为高校音乐改革的一块“短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音乐公选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摘要:大学音乐公选课教学模式应以“感受与鉴赏”为课程基础框架,优化课程教学结构,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判断和想象力,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高校审美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定位。
关键词:教学模式;大学音乐公选课;感受与鉴赏;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
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论和具体的教学行为规范。
大学音乐公选课教学模式应以“感受与鉴赏”为课程基础框架,对大学生实施音乐鉴赏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情感和气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知觉和想象力,陶冶情操、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高校审美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定位。
这要求教师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既有的音乐素质水平进行教学模式设计,优化课程教学结构,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下面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大学生音乐公选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的一些见解。
一、以音乐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将音乐的“感受与鉴赏”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
感受与鉴赏是造就完美人格、培养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由于音乐公选课的对象是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与其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相比,音乐基础知识掌握甚少。
因此,音乐公选课要设计出适合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实际情
况的教学模式,即以音乐作品鉴赏为主导,把音乐知识融于作品鉴赏之中,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消化、掌握音乐知识,同时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
1.音乐如同文学用文字符号、绘画用线条和色彩、舞蹈用肢体一样,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
它通过选择、加工的音响物质“声音”材料,运用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基本要素为手段表达思想情感。
因此,帮助大学生获得音乐感知的关键就在于对音乐本体形态特征及基本要素的把握。
音乐的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是音乐“感受与鉴赏”审美价值实现的桥梁和钥匙。
了解旋律、节奏、和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是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的基本规律,是掌握音乐这一特殊的、抽象性、非语义性艺术的基础。
例如: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梁祝》等理解旋律的运动形态是作曲家情感运动形态的音响显现,是音乐的整体美的魅力展现;通过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和《拉德斯基进行曲》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节拍、节奏是自然万物有规律、有次序的运动显现,是艺术化的提炼与概括。
2.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人们必须通过音响的感知才能获得。
因此,聆听是获得情感体验的基础,是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
面对非音乐专业且音乐基础薄弱的大学生,在选择的欣赏曲目程度上则应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欣赏交响乐的顺序是主题—核心乐章—完整作品。
音乐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乐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集中体现了作品的情绪、形象、风格与个性。
率先掌握音乐的主题是欣赏者获取音乐形象的关键。
另外,选听模拟性较强的音乐作品,如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等能帮助大学生快速获得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
音乐的情感表现力、诱发力和感染力提升了大学生的感性认识,产生对自身积极价值的追求心理,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音乐是文化的表象,是具体的“社会和文化过程的产品”,所有的音乐都具有文化的属性,因此我们说音乐是“文化的音乐”。
引导大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受不同社会范围内特定审美习惯和艺术情趣以及历史、人文背景的影响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是深刻领悟音乐的形式美与内容美辩证统一关系的重要内容。
例如:“民族音乐欣赏”类课程的教学,把对中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铜鼓音乐等音乐事象的了解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中,探究其特定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及各民族固有的思维和价值体系,理解、把握音乐事象的审美特质;“交响音乐欣赏”类课程的教学,通过对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风格流派、作曲家的个性及创作风格等综合理解获得客观的音乐评价。
由于大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基础,因此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快速获得音乐文化内涵的深层感悟。
二、拓宽课程教学内涵,优化课程教学结构,构建多维教学模式
1.目前,各高校音乐共选课的课程设置多以西方音乐类课程占据主导地位。
如“交响音乐欣赏”“西方音乐作品赏析”“歌剧欣赏”等,而民族音乐欣赏类公选课不但开设课目少,而且选修学生的数量也不多。
除了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外,开课教师对民族音乐教学意识薄弱也影响了学生选课的倾向性。
要实现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必须拓宽课程教学内涵,通过开设“民族音乐欣赏”类课程,使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中外民族音乐文化,在“感受与鉴赏”的音乐基础上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之目的。
首先,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是青年之使命和责任。
开设“中国民族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各具地域特色的民歌,如《兰花花》《紫竹调》《春江花月夜》《得胜令》,还有戏曲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
大学生在获得音响感知的同时了解到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爱国主义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次,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树立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
无论是欣赏美洲印第安人的音乐还是南亚印度的歌舞,无论是西班牙“弗拉门戈”还是拉丁美洲“钢鼓”,广泛接触和了解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客观的审美评
价标准,学会借鉴、尊重异国他族的思维方式、工作和表达方式;学会解决问题的艺术方式……这对于培养对异文化的理解、沟通与
接受,构筑更为和谐的国家、民族与人际关系以减少种族间的歧视与冲突、维护国家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2.当今时代是网络的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建构新的大学教学模式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实现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向学生学习中心、实践中心、信息交流中心转变。
公选课音乐教师必须积极进行职能和角色的转变,课堂上改变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建立开放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例如:播放音乐会现场演奏版或者动画版的音乐视频、乐器实物展示、少数民族学生演讲等,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而信息量大且准确性高、视听效果性强等特点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
我校使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展,既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快速传递,学生可以随时点播音频、视频课件,查阅电子教案等教学内容等,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导航、答疑辅导以及自主学习交流的场所。
在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学习音乐的方法,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等方面产生很好的效果。
三、结语
今天,大学音乐公选课作为高校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大学音乐公选课的开课情况并不容乐观,这需要音乐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索
和研究,创设出符合大学理念的音乐公选课教学模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上的突破。
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审美素质为旨归,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课程的重心,全面提高大学音乐公选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使之真正发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和综合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薛艺兵.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j].音乐研究,2008,(06).
[2]王志成.高校音乐审美素质教育课程标准原则初探[j].安徽
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03).
[3]张忠华.论影响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变革的因素及对策[j].河
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