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讲义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64
骡63
驴62
2020/4/27
9
2 生境与生态因子分类
2.1生境的概念 生境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
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多维空间条 件的总和。它不仅包括有影响的自然条件,也包括种 内和种间的相互影响。
而组成生境的各种要素就称为生态因子。生境是 一个相对的概念,离开了特定的主体谈生境的概念无 意义。
2020/4/27
10
2.2 生态因子的分类
表2-1不同生态因子分类与各类群间的相应关系
R.达若分类
蒙恰德斯基分类
其他分类法
A.气候因素
温度 光
第一性周期因素(温度、光、 潮汐)
相对湿度 降水
次生性周期因素
其他因素
非生物因 与密度无

关因素
B.气候以外的自然因素 水域环境因素
次生性周期或非周期性因素
而增强;南坡多于北坡(座北朝南)。 光谱成分的变化:低纬度、高海拔(西藏)、夏季、中午短
波光多(中午紫外线多,要注意防止皮肤癌),高纬度、低海拔、 冬季、早晚长波光(红外线)增多。
日照长度:不同纬度日照长度和变化各不相同。纬度越高, 最长日越长,最短日越短。
2020/4/27
12
3.2温度的变化规律
2020/4/27
8
1生物种的概念
种的区分:按形态和可杂交性区分都有不足。但实际上, 不同物种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形态上的不连续性及不同形式的 生殖隔离。
科学概念: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遗传、生理、生态、 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 位和功能单位。由于存在生存环境的异质性,导致一个种内 的所有个体,并非是完全同质的,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异。 一个种的性状表现,取决于其遗传基因和生存环境。
2020/4/27
14
4.1.3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1) 土壤由固、液、气三相组成,三者形成一个独立的生 态系统。 (2)土壤固相可分为粗砂、细砂、粉砂和粘粒。根据固体 成分比例的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粘土类、壤土类。 (3)土壤水分:
A来源:雨、雪、灌溉、地下水。 B存在形式:吸着水、毛细管水、重力水。 C作用:可直接为植物根系吸收、溶解盐类为植物提供营 养、参加土壤中的物质转化、调节土壤温度、保育土壤动物 等。
土壤因素 非周期性因素
C.食物因素
D.生物因素 种内的相互 基本上是次生性周期因素 生物因素 与 密 度 有
作用
关因素
不同种间的相互作用 非周期性因素
2020/4/27
11
3生物的能量环境
3.1光因子在地球表面的变动规律 光照强度在地球表面有时、空变化: (1) 夏强,冬弱;中午强,早、晚弱; (2) 赤道强,两极弱(随纬度增加而减弱);随海拔升高
推荐生态学读物
1. 马世骏主编.现代生态学透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 马世骏主编.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3. 刘建国主编.当代生态学博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 钦佩,安树青,颜京松 编著.生态工程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 A.Mackenzie, A.S.Ball,S.R.Virdee.Ecology(影印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 生物种的概念 2. 生境与生态因子分类 3. 生物的能量环境 4. 生物的物质环境 5.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6. 生物圈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7.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8. 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9. 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0.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1.生物的趋同和趋异
✓ 在北半球,随纬度北移,温度逐渐降低。纬度每增加1o,年 平均温度降低约0.5℃。
✓ 从赤道到极地可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 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5-0.6℃,热空气膨胀所
致。 ✓ 南坡太阳辐射量大,气温、土温比北坡高(一些高山上南坡
植物多就是一例)。 ✓ 纬度高、海拔高以及远离海洋,昼夜温差也就大。 ✓ 土壤和水体(有跃温层)也都有温度变化。
2001 11. A.沃科特,J.C.戈尔登 等著.欧阳华等译. 生态系统——平衡与管理的科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2020/4/27
1
2020/4/27
2
2020/4/27
3
2020/4/27
4
2020/4/27
5
2020/4/27
6
2020/4/27
7
第二章 环境分析及生物的适应
1999 6. J.LChapman, M.J.Reiss.Ecology: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影印版).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1. 7. 蔡晓明 编著.生态系统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8. 宋永昌,由文辉,王祥荣等编著.城市生态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 任海,彭少麟 编著.恢复生态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0.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0/4/27
13
4 生物的物质环境
4.1岩石圈 (1) 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2) 地壳厚度只有16~40km。地壳在厚度和化学组成上是非匀质的。
4.1.1土壤的形成 地壳表层岩石: 风化—碎化—氧化—还原—水解—磷酸化—生物作 用—形成土壤。
4.1.2土壤的剖面结构 (1)从上往下依次为:枝叶层、腐植层、(积聚层、淋溶层、过渡 层、淀积层—土壤层)、母质层和岩石层。 (2)不同的土壤类型,各个层次的发育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各 层的相对厚度能代表在不同的气候、植被和地形位置上形成的土壤。
2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27
15
4.1.3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4)土壤空气: A来源:大气和土壤生化过程(如稻田产生甲烷)。 B组成: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C作用:提供一半左右光合作用所需CO2。
(5)土壤温度: A热源:太阳辐射。 B效应:影响植物种子萌发、扎根出苗、根系生长、
呼吸和吸收能力、制约盐类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土壤 气体交换和水分蒸发以及微生物活动等。 (6) 土壤酸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合 成与分解、营养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以及土壤养分的保持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