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习的概述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理论知识点(2020江西)

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使得其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
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在当前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由于适应、疾病或服药暂时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是后天习得的。
2、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除了直接经验外,还有间接经验。
(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分类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安德森的学习分类安德森根据知识表征方式的不同。
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想,怎么做。
3、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符号学习(主要指词汇学习、实物图像、地形地貌,历史人物事件),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包括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我国的学习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教育心理学 第03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的概述一、学习的实质(一)学习的概念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
纵观100多年“学习”研究的历史,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给学习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揭示了学习的实质。
综合来看,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学习。
目前对广义学习的定义,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实质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例如,儿童学习弹琴,这属于一种外显的行为变化。
还有一些学习则属于行为潜能的变化,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
例如,儿童从电视中或成人身上观察、习得的某些行为通常并没有马上表现出来,而是在日后的某些场合或情境中展现出来。
道德规范的获得往往不是在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它却能影响人们未来的行为。
在行为潜能的变化中,虽然外在行为没有直接、明显的变化,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比较短暂的。
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
我们学习驾驶车辆、学骑自行车、学游泳等行为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甚至终生不忘,这些才是学习的特征。
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各种生理因素例如,身体的发育、衰老或受到伤害等都可以引起主体较大的变化,但这不是凭借经验习得的,而是非习得的变化,所以不能称之为学习。
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产生的比较正规的学习,例如,学生在校学习、运动员技能训练等都属于这一种;二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例如,路遇交通事故而学习了交通法规。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是指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变化所产生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p83)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 据学习材料和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 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 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 中以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 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学习的产生即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 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 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学习能力范围之类的。 (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要有从事意义学习的欲望,其次学习 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最后学习 者必须主动的事先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揭示新知识的 意义。 3. 接受学习的实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 学习观
人本主义 学习观
二、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p89) (一)教育目标观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 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 他的教育理想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为一体” 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 人。这种情知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 者”。 罗杰斯主张: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 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在教育上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 为学生而教。 罗杰斯认为,学生兼有求其向上的潜能,关键是要给他们设置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在罗杰斯所撰写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他提出了他所坚持的 以自由为基础的自由学习原则: (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为教师者,必须首先认定,每个 学生各有其天赋的学习潜能。 (2)教材有意义且符合现实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 (3)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威胁指个人在求 学的过程中因种种因素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4)主动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5)学生自评学习结果,这有利于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和培养创 造力。 (6)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应对变动的社会。 教师必须具备的四种态度品质: (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2)表里如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3)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 (4)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3.11、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简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智慧技能,二是认知策略,三是言语信息,四是动作技能,五是态度。
4、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主张把学生的学习依据学习的内容不同,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填空)3.2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桑代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就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
(经典实验:小猫“迷笼”实验)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二)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是由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的。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操作条件作用论的创立者。
(经典试验“迷箱”)斯金纳把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 2.避免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 4.惩罚3.3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德国心理学家苛勒的试验主要有两个系列: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重点)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第3章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解释考查内容:(一)学习的一般概述1.学习的基本含义2.学习的分类体系学习主体分类;学习水平分类;学习性质分类;学习结果分类。
(二)学习的联结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3.观察(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三)学习的认知理论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的完形一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一目的说;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2.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学习的建构理论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五)学习的人本理论1.罗杰斯的人格与治疗观2.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强化 B.联结 C,反馈 D.迁移2.加涅的学习理论按照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 )A.信号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连锁学习、辨别学习B.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C.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D.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3.奥苏伯尔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 B.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D.发现学习、机械学习4.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 )的进一步发展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C.认知主义 D.信息加工理论5.不属于布鲁纳提出的四条教学原则的是( )A。
(完整版)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理解这一界定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学习引起的是学习者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某种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习得的第三,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二)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即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些主要有:(简答)第一,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建构过程第二,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第三,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2.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它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分为体现不同水平层次的八类:1.信号学习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指学会对某种信号作出特定反应。
如经典条件反应就是一种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反应学习,指学习将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即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
在这种学习中,强化起着关键作用3.连锁学习即把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组合成系列,以形成动作联结,完成较复杂任务的学习。
这是各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学习形式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更好地指导教学,加涅从学习与教学相结合的关系探究中,从学生学习后实际可获得的结果研究中,又将学习划分为五种类型,即:1.言语信息学习即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
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智慧技能学习即学会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心理学导论第三章

第三章条件反射和学习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含义(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
•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生态系统中,个体与环境是不可以分离的,个体必须适应环境并与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如果做不到这点,其生命就将终止。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分为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两类。
生理适应主要是通过个体固有的遗传机制的成熟与成长实现。
(二)学习的特征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学习的发生是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是个体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学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相互对应,但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可观察到的行为变化而表现。
•学习会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说明个体“学会了什么”。
学习行为改变有的是外显的,有的是内隐的。
外显的行为即为学习行为,内隐的学习即为行为潜能。
2.较为持久的行为变化•所有的学习行为,只有发生较持久的改变才是学习。
•学习要通过行为改变来表现,个体一旦学会了某种行为,就必须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持久的一致性,而不能是暂时的或偶然的。
•只有那些由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以及学会的某种行为,并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一致性,才能称为学习。
3.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由个体的经验引起。
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在实际活动中的经验才能产生。
经验一般包括接受信息、简约信息、转换和评价信息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反应来适应或影响环境,生活中习得的习惯、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和形成的观念等均属于个体的经验。
•记忆结果就是学习后对环境的反应,如果某个人忘记了回刚搬新家的路时,就必须重新获得新经验。
•学习获得的行为变化,既不包括个体由于年龄增长而呈现出的成熟或由发育带来的变化,以及由于疾病或脑损伤引起的行为变化。
•因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类:一是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如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另一类是虽然没有计划,但在生活中因偶然情境获得某种经验而产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经典实验: ——主要揭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14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泛化与分化: (1)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 (2)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 (3)必须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才能形
成分化。
18
模仿的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子过程
子过程
活动
注意 保持 复制 动机
突出任务的相关特征,把复杂任务分成细小的部分,使用能 力高的榜样以及演示出榜样行为有效性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复述要学习的信息,以视觉和象征的形式进行编码,把新学 的材料与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联系起来可以提高保持的效果
将复制的行为与个体的认知(心理)表征相对照。反馈能够 帮助纠正行为的不足。
可以说: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地掌握社会 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5
(三)特殊的学习(学生的学习) 是凭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而实现的
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体
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情
3、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 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 有准备而无活动则感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以 活动也感到烦恼。
12
这一学说的借鉴意义: 1、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
确立“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 功之母”的观念。 2、要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 “学业成就感”。 3、注意练习在巩固学习效果中的作 用。
大家好
1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2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一、学习的本质意义 (一)广义的学习 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历并由经历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历的过程。
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历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历。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历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开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历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方案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开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历为主。
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开展。
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响学习。
3.系列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区分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及学习者原有知识构造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及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承受学习及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及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响理论刺激-反响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响,从而得出结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来源:考试大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三章_知识的学习

四、知识学习的标准
1.概念化 2.条件化 3.结构化 4.自动化 5.策略化
五、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感觉记忆 (二)短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四)遗忘与记忆 (五)元认知
(一)感觉记忆 外界信息首先存储于感觉记忆,学习的信息加 工过程也是从感觉记忆开始。 感觉记忆的容量无限,但是不立即进行加工, 记忆痕迹迅速消退。视觉信息在1秒之内,听 觉信息在2秒之内消失。
(三)知识的运用
1、什么是知识的运用? 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比如新课之后的练习与 作业等。知识的运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迁移过程。 2、知识的运用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主要包括审题、联想、解析和类化四个环节。 审题:明确问题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已知未知条件,在头脑 中建立起问题的最初表征。 联想:以形成的问题表征为线索,激活头脑中有关的知识结 构。 解析:分析已知和未知条件,寻求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 类化:概括当前问题与原有知识的共同本质特征,将所要解 决的问题纳入到原有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去。
(五)概念的获得
奥苏贝尔认为儿童获得概念有两种形式,即概念的形成与概 念的同化。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形式。 1、概念的形成 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实际经验过的概念肯定例证 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 级概念的过程。 2、概念的同化 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 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 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 概念同化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分为下位学习、 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类型。
第三章自主学习概述

第三章自主学习概述自主学习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进行自我管理和调节。
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习者的主动性。
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发挥主体作用。
他们具有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自主学习还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获取和处理新的信息、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自主学习还强调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每个学习者都具有自己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因此自主学习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者还要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技能。
学习策略包括信息处理策略、记忆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学习者通过学习策略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习过程,并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习技能则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技能和知识,如信息检索、学习技术、学习方法等。
这些技能和知识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并开展自主学习的实践。
自主学习对于学习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自主学习,学习者能够培养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自主学习还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信心。
自主学习还能够培养学习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小组或社区活动,开展学习分享和合作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主学习的理念和技能。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PPT课件

动物的学习
• 习惯化学习 • 模仿学习 • 印痕学习 • 联想学习 • 推理学习
狭义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 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 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1.内容上:动物仅掌握个体经验;
人掌握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 2.方式上:动物的学习是自发的过程;
• 人物:笛卡儿;康德;彪勒
• 观点:将个体心理机能或学习机能的获得归因于先 天或遗传,否认后天的经验、实践的决定作用,违 背的唯物论反映论的基本原理。
– 机械唯物论的经验论
• 人物:哈特莱;穆勒
• 观点:人的心理机能或学习机能是来自后天经验, 但却无法科学地解释后天的经验是如何使主体形成 高级的心理机能。
行为的先天成分及成熟在个 体生活中的作用
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 生活中的作用
最低级的动
最高级的动
物生命形式
物生命形式
行为成分与动物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水平分类 • 信号学习 • 刺激—反应学习 • 连锁学习 • 言语联想学习 • 辨别学习 • 概念学习 • 规则学习 • 解决问题学习
第三章:学习概述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 广义的学习: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
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 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 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 2.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 3.学习会引起思维或行为的持久变化. 4.行为的变化并不都意味着学习的存在.
(二)学习机能获得的外部活动内化理论
– 曼德勒的符号类似物理论
• 观点:机体在外部行为的过程中,内部会产生一种对外部行为 的复写或复现表象或符号类似物,以后它可以离开外部行为而 单独提前出现,从而使机体能通过此来指导、控制行为。(符 号类似物就是思维)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本章重点在理解。
有意义的学习是重点)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内涵(一)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填空题】(二)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特点:1. 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只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4.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二、学习的分类【填空题】多种学习分类学说:1. 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 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填空、选择分辨属于哪种】3. 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 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 按学习的内容,我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填空题】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华与分化。
(分辨四种)。
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做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
大学生学习指导第三章第一讲

2)顿悟(insight)说
认为学习是一种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学 习不是依靠盲目的尝试、偶然的成功,而 是通过对情境或事物间的关系的直觉、理 解,而突然(顿时)领悟到解决问题办法 的过程。
4.人本理论
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 不是把人的各个侧面如行为表现、认知 过程、情绪障碍等割裂开来加以分析。 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 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 现的倾向。 实际教育中主张从学生的主观需要出发, 帮学生获取其喜欢且有意义的知识。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1.学习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是一种对学习机制(即学 习的内在工作方式)作出系统解释的心 理学理论。是阐明学习的性质、过程以 及影响学习的条件的学说。
西方近现代学习理论主要可归结为三 个派别: 联结(刺激—反应)理论 认知理论 人本理论
2.联结(刺激—反应)理论:
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即试误,学 习即条件作用。重视行为训练,强 调外部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二)主观需要
生存压力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就业量
430万
(二)主观需要
生存压力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650万
高等教育与“资本”形成
一、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利 用的资本 1、社会资本 2、经济资本 3、文化技术资本
高等教育能够形成的“资本”
高等教育能够形成的资 本——文化技术资本。
代表人物: 桑代克、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 等
1)桑代克的联结理论
实验情境:让饿猫学习逃出迷箱
桑代克认为:
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通过尝试错误而 获成功,而逐渐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 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学 习是直接的联结而不是由思考或推理 为媒介而来。
第三章自主学习概述

第三章自主学习概述3.1自主学习的内涵在20世纪后期,人类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空间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展。
这些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产业化是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高新技术的不断扩展及其在企业中高频率的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需要具有更高知识与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这一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导致整个经济活动中人才技术水平要求的相应提高与全面升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将会进一步缩短,知识储存和传播的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又将导致工作领域处于持续而且越来越快的变化之中。
这些变化对人才的适应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个体在一生中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的这些新要求,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素质。
因此外语教学也应致力于培养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
所以外语教师,必须在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探索营造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教育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3.1.1自主学习的界定“自主学习”这个概念在上个世纪已经被教育学家提出,但是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
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主学习都进行了研究,并从不同的方面给自主学习进行了界定。
因而对自主学习到底是什么还存在广泛的争议。
但自主性学习作为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一种方式,指的是学习者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评估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除autonomous learning和learner autonomy 外,还有其它的表述,如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组织学习(self-organized learning)、自学(self-study)、自我计划学习(self-planned learning)、独立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管理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self-monitored learning)开放式学习(open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和自我获取学习(self-access learning)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大学生知识的学习

接陈述的知识,“是什么”。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 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 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它包括一系列 具体操作程序,“怎么做”、“如何做”。
• 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 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 性。
•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 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 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 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 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 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 念或命题。
在联系的揭露,表现为能够理解概念、原理与法则 的内涵 (3)高级水平的理解。 它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具体 化,重新建立或调整认识结构,以达到知识的融会 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
• 对言语的理解 • 对事物意义的理解 • 对事物类属的理解 • 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 对逻辑关系的理解 • 对事物内部构成、组织的理解
谢谢收看
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 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 程。 • 知识的学习发生在知识的传递系统中 •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 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收过程
•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 符号学习: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
号的意义
(一)知识保持的含义和组织形式
1、知识保持的含义
知识的保持是指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对教材的 持久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 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知识的学习

二、原理(规则)的学习
▪ (一)原理学习的形式 ▪ 接受式或规-例式 ▪ 发现式或例-规式 ▪ (二)原理学习的条件 ▪ 内部条件:对原理所涉及概念的学习和理
解;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语 言表达能力。 ▪ 外部条件:教师的言语指导
▪ 元认知知识包括对自身思维的知识和意识, 以及关于何时何地运用策略的知识;
▪ 元认知监控包括计划、评估和监督。
第二节 传统的知识学习
▪ 一、概念的学习 ▪ (一)概念的定义与种类 ▪ 定义:具有共同特征(关键属性)的物体、符号
或事件的标记系统,是对类别的心理表征。 ▪ 加涅:具体概念与定义性概念 ▪ 维果茨基: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 (二)概念的表达形式 ▪ 概念名称 ▪ 概念定义 ▪ 概念属性 ▪ 概念例证
上,即选择性知觉策略。
▪ (三)精加工策略
▪ 通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 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等, 为知识的提取提供新的途径,为知识的建 构提供额外信息。
▪ (四)组织者策略
▪ 是将分散的、独立的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 并表示出他们之间关系的方法。
▪ 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
▪ (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
▪ 长时记忆:信息以意义形式编码,保持时 间较长(甚至终生),容量很大。
▪ 遗忘:消退、干扰、提取失败。 ▪ 前摄抑制:先前的学习对回忆后来的学习
的干扰; ▪ 倒摄抑制:后来的学习对回忆先前学习的
干扰。 ▪ 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元认知
▪ 由J.H.Flavell提出,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 知监控两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定义说明: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人类学习vs。
动物学习有本质的区别:1。
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2. 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3。
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的内容和特点什么?(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有什么区别)含义: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内容: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③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3)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不同把学习分成那些类型?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运动技能.4)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一个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5)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是怎样分类的?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6)联结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之间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7桑代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采用实证主义的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是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白鼠习得了什么呢?斯金纳避免用联结与联想等 术语来解释学习。他认为通过训练,白鼠的行为 处于强化物(食丸)的控制之下。 • 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和斯金纳操作条件 反应实验中,外部的强化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 不过两者在强化物出现的时间安排上有所不同。 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强化物伴随条 件刺激出现,动物的反应在强化物出现之后。在 操作条件反应实验中,动物先发出适当反应(如 压杆),然后强化物出现,强化物出现在动物的 适当行为之后。
第二节 学习理论
• • • • • 一、学习理论的产生 二、学习理论的发展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认知学习理论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的产生
学习理论产生阶段的主要特征:(1) 主要研究的是动物的学习过程,以动物实 验为基础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2)学 习实验均是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实验;(3) 其解释的都是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尚不 能恰当地说明学生间接经验的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 反应类型 强化的性质 S-R型 强化伴随着条件 刺激(或动物的 反应在强化物出 现之后) 被 动 刺激间信号关系 信号学习 操作条件反射 R-S型 强化伴随着反应 (强化物在动物 的适当行为之后) 主 动 特定的反应 简单的 技 能 学 习
反应的主动性 学得了什么 适合于解释
(二)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雷伯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不同, 将学习分为 • 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 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后某些 行为的学习。 • 外显学习:则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是有意 识的、做出努力的和清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 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分化律(辨别律)
若个体学会到条件反射后,只对条件 作用中受到强化过的条件刺激反应,对类 似而未受过强化刺激不做反应或做出不同 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分化或辨别。即泛 化的反面,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 特定刺激产生反应,不泛化的现象。
高级条件反射
即人们可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建立一个 新的条件反射。 例如,当一只狗形成条件反射后,停止强化,铃声 继续出现,然而每在铃声出现前,即在狗的视觉范围内 增加一张绘有黑色正方形的卡片,也就是说加上一个条 件刺激。此一新加的刺激最初可能会引起狗的注意,不 会引起唾液分泌,但经多次练习后,这种卡片单独出现 时,也能引起狗的流涎反应。这种现象无疑是一种新的 条件反射方式,即新刺激(黑正方形卡片)成为一个次级 条件刺激,而原来的条件刺激(铃声)作为原级条件刺激, 代替了原来的无条件刺激(食物),产生了强化作用。这 种由原级强化衍生而成的强化也被称为次级强化。
二、学习的分类
(一)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 1、反应性学习: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包括习惯化 和敏感化。 2、联结性学习:主要指条件反射的学习 3、综合性学习: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 刺激,包括感觉前条件作用、定型作用、推断学习。 4、象征性学习:一种思维水平的学习,主要为人类 所特有,包括符号性学习、语义学习和逻辑学习。
(唾液分泌) 引起注意但无 唾液分泌反应
条件 作用 中 (多 次重 复) 条件 作用 后
无条件反应(UCR)
(唾液分泌) 条件反应(CR) (唾液分泌)
4
经典条件作用中的一般行为法则(学习律)
习得律 消退律 泛化律 分化律(辨别律) 高级条件反射
习得律(强化)
指条件反射形成过程。是机体学会一种 新的反应,并被逐渐加强的过程。
惩罚与负强化
区别:(1)目的不同,惩罚的目的是阻止不良行 为的发生,负强化是激励良好的行为;(2)实施 的方式不同,惩罚是当个体表现不良时使用,负 强化是正在受惩罚的个体表现好时使用;(3)后 果不同,惩罚的结果是不愉快的,而负强化的结 果是愉快的
2、连续渐进法与塑造
根据斯金纳箱的设计,在个体正确反应后立 即强化,从而建立其刺激-反应联结。象此种只 限于单一刺激与单一反应的联结式学习方式,用 于解释由多种反应组合而成的行为来说,自然是 不够的,因此,斯金纳又进一步设计了连续渐进 法即通过不断强化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 应来塑造某种行为。
3、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逐步提高极为复杂的 行为模式并且每个阶段保持行为的强度。 (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
4、行为矫正
使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不适当行为或不良习 惯,经由操作条件作用中或条件作用中强化或消 退的原理,得以消失,而令个体健康生活。
第三章 学习的概述
第一节 学习的概念
一、学习的含义 (一)学习的一般含义 (二)人类的学习及其特点 (三)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 (四)儿童的学习及其特点 二、学习的分类 (一)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 (二)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
一、学习的含义
(一)学习的一般含义
从广义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 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 程。体现了学习的四个特点: (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2)学习必须是由经验引起学习者的某种变化 (3)学习所引起的变化不是先天反应倾向或成 熟导致的,而是后天所习得的。 (4)学习必须是通过练习和训练而引起的能保 持一定时期的某种变化。
(二)人类的学习及其特点
• 首先,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 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 其次,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 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 再次,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的,自觉积极主动的 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 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 践作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特殊认知活动。
1、强化原理
凡是能够增加某种反应概率的刺激都可以称 为强化物。
(1)强化的类型 (2)强化的技巧
(1)强化的类型
• • • • 1)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类 2)依据强化的比例来分类 3)依据强化的性质分类 4)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
(2)强化的技巧
• a.控制强化量
• b.安排强化程序 • c.即时强化和延迟强化的转换使用
黑猩猩解决问题实验
(二)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1、知识学习的分类
2、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3、认知同化学习的核心思想 4、先行组织者策略
1、知识学习的分类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可以被划分为发 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由学习者自己从学习材料中发 现其意义的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可以通过告知的 方式进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通过教师的传 授和自己的主动构建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2)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被 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3)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有意义学习可分 为以下三种类型 :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是一种学习 现象,最早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
条件 作用 前
1
2 3
无条件刺激(UCS)
(食物) 条件刺激(CS) (铃声或音叉) 条件刺激(CS) (铃声或音叉) 无条件刺激(UCS) (食物) 条件刺激(CS) (铃声或音叉)
无条件反应(UCR)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 激起了后来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并作了大量实验, 也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重要的源泉。 • 广泛地被运用于中外学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 桑代克强调神经的联结,也承认观念的结合,但他 轻视顿悟和理解。
(二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论中的学习
4)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
强化是指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 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能增加以后行为发生 的概率。 • 正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并得到了正强化 物,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频率就会增加。正 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类似于奖励的性质。 • 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指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 出现时,若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 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如停止电击,负强化物移去或 取消),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 增加了。
(四)儿童的学习及其特点
儿童的学习指儿童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科学 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 1、儿童学习的特殊性:是经过一定的练习后 出现的;是后天习得,不是生理成熟、衰老等因 素导致;具有稳定性。 2、儿童学习的特点:儿童的学习是在学校的 教育环境中进行的;儿童的学习具有间接性;儿 童学习必须依赖教师的指导帮助;儿童的学习是 高效的;儿童学习的内容是全面的;儿童学习的 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 • •
(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四)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一)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1、关于猫的学习实验
2、桑代克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3、对桑代克学习理论的评价
二、学习理论的发展
1、学习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特别 是学生的知识学习,注重研究学习与发展这一发展心理学 和教育心理学的永恒主题,以符号学习、言语学习、概念 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作为学习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2、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并与教学 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 教学提供更直接的指导和参考。 3、学习理论的研究方法更加科学,较多地采用自然实验、 现场实验、出声思考、口头报告等更能反映实际学习过程 中认知特征的方法。 4、学习理论的研究更注重学习的内部心理条件,如:内部 学习动机、原有知识的结构和元认知功能等。
四、认知学习理论
•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 • (二)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 (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