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最详细笔记(赵国祥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概念: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内容——心理现象

1.心理活动过程:主要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

2.个性:主要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构成。

1.理论任务:通过对自身对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地揭示心理与外部世界、心理与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而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2.实践任务:通过对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揭示,去解决各个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问题。

四、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1.掌握心理学,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有效性

2.教育可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3.当代教改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指由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与其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2.实验法:指研究者认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以心理测验为主要工具,测量个体的能力、人格方面的特征,从而分析它们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的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测团体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可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5.其他研究方法

个案分析法: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的方法。

产品分析法:指通过对活动的产品或作品进行分析来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的研究方法。

档案研究法:运用以前的相关信息,研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方法。

六、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结构主义心理学(冯特奠基、铁欣纳代表)、机能主义学派(美国詹姆士创始、杜威和安吉尔代表)、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创始)、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韦特海默首创、考夫卡和科勒代表)、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创立)。

七、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第二章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略)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

一、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有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在某一时刻,心理活动或意识总是选定某一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对选定的对象进行清晰的认知加工。

注意的集中性:在注意状态时,心理活动或意识能长时间停留在选定的刺激物上,以便对其作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感官的朝向运动;生理指标及表情的变化。

三、注意的功能:信息选择、维持、监督和调节功能。

六、注意的认知理论: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后期选择和多阶段选择模型、认知资源限制理论。

七、意识的概念: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感知觉、体验、记忆等。

八、意识与注意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意识指的是能够觉察到并能够用语言表达的心理内容、心理体验,或者是受主观意愿支配的行为表现;而注意指的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强调的是“心理动作”。注意的产生与维持决定了哪些对象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哪些被排除在意识或心理活动之外。在觉醒状态下,意识强调觉知,强调目的性。而

注意有三种。很多情况下,注意的产生、维持与刺激物本身的特征有关,并不受意识的支配,而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

联系:人在觉醒状态下,可以觉知到来自内外的某些刺激信息,并能根据刺激内容的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体验作出调节控制。但即使是在觉醒状态下,人也不能意识到来自主体内外的所有刺激,相当一部分信息刺激时排除在意识之外的。

注意的引起可以是在意识状态下,也可以是无意识过程,但只有处在意识的状态下,人的意识对象才会清晰明确,才能对主体行为和情感体验进行调控。

九、意识的几种典型状态:睡眠状态;催眠状态(指人处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在催眠师的言语引导和心理暗示作用下,身体完全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事物或对象上);白日梦。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的概念:人脑对当前作用域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二、感觉的特点:感觉反映的是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三、感觉的种类

1.按照刺激物与感官的接触方式,可将感觉分为距离感觉(如视觉、听觉等)和接触感觉(如触觉、味觉等)。2.根据医学临床需要,可将感觉按照感受器(接受某种刺激产生兴奋的神经装置)的分布及作用特征分为体表感觉(如视觉、听觉等)、身部感觉(姿势和运动感觉)和内脏感觉(饥渴、饱胀等)。

3.根据内外感受器及其所反映的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可将感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接受外来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痛觉。内部感觉是接受体内刺激,

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的不同状态,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四、感觉产生的过程:来自体内外的刺激(外界对感受器的作用)作用于感受器,引起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导到相应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区),并激活中枢神经元,信息在这里进行分析、综合,于是便产生了相应的感觉。

五、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及其发展

——感受性和感觉阀限

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其大小用感觉阀限来度量。每种感觉均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阀限,即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及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阀限。

绝对感觉阀限: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就是刚刚能觉察到最小刺激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阀限:那种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差异量的能力。——感受性的发展。人的感受性的发展依赖以下条件。

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使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有计划的联系可以提高感受性。

感觉器官的机能补偿作用(某器官损伤,另一器官感受性明显高于常人)。

2.感受性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指某一特定感受器的刺激因时间、空间模式的不同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的适应:同一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的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后像: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最明显的是视觉后像,分正后像和负后像两种。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或使其升高或使其降低的现象。其共同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能降低另一感觉的感受性。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不同感觉的补偿: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

六、知觉的概念: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七、知觉的种类

1.一般知觉: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五种。

2.复杂知觉

时间知觉:人对客观对象的持续时间、速度和顺序的反映。

空间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在人脑中的反映。

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及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又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3.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某种固定倾向歪曲的知觉。

八、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时,尽管同时接受很多刺激,但人们总是把其中的少数刺激当做知觉对象,而将其余的事物当做知觉背景。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易被知觉;受只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和知觉经验的影响。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不多属性组成的,尽管各部分、各种属性彼此不同,我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部分或属性,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对象个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尤其是知识和经验。

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对任何事物的知觉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去理解和领悟的。

影响因素:经验最重要;言语的指导也有较大的作用;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也影响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本身不变,知觉的条件在一定情况下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不变。

视觉范围内的恒常性有形状、大小、明度、颜色恒常性。

九、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