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性能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如何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如何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如何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涉及到物流、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

一个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物资流动和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从规划、组织、执行和改进四个方面介绍如何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一、规划1.明确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和战略:企业应明确供应链管理的长期目标,根据企业定位和市场需求确定供应链战略,例如追求低成本或追求快速反应能力。

2.将供应链管理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供应链管理应与企业战略相一致,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有效协调与合作。

3.确立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一个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或岗位,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二、组织1.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和销售渠道,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2.制定供应链合同和协议: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签订明确的合同和协议,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供应链运作的稳定性和合规性。

3.建立供应链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供应链信息系统,实现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流程协同,提高运作效率和准确性。

三、执行1.优化供应链流程:通过重新设计或优化供应链流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浪费,提升供应链运作的效率。

2.建立供应链性能评估体系:通过建立供应链性能评估指标和机制,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3.实施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供应链运作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应急预案,以应对不可预见的情况。

四、改进1.进行持续的供应链改进:及时总结和反思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反馈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持续改进,优化供应链的运作效果和效率。

2.培养和提升供应链管理人才:注重培养和提升供应链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3.探索和应用新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工具:不断探索和引入新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工具,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提升供应链管理的科技化水平。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物流发展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物流发展评价

基 于 主 成 分 分 析 的 城 市 物 流 发 展 评 价
吕璞 , 徐丰伟
( 大连交通大学 管理 学院, 辽宁 大连 16 2 ) 10 1

要: 分析 了城 市物 流的内涵 , 结合以往研 究提出研 究城 市物 流评价体 系必须考虑它与物流辐射 区经济
发展 的关系 , 深入 分析 了城 市物 流发展水平 的影响 因素 . 在此基础 上 , 建立 了科学 的城市物 流发展评 价体 系, 并构建 了城市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的主成 分分析模 型. 以大 连 、 天津 、 海为例进行 了实证 研究 , 证 了 上 验 城 市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体 系的有效性.
关键词 : 城市物流 ; 评价体系 ; 物流绩 效评价 ; 主成分分析
文 献 标 识 码 : A
0 引 言
目前 , 于城 市物 流评 价 的相 关 研 究 已经 成 关 为理 论界 的热 点之 一 . 多 学 者都 在这 方 面作 了 许 大量 工 作 , 我 国学 者 李 孟 涛 ¨ , 秀苹 陶 如 J史 。,
其中 , 为第 i 个城市的第. 指标值 ; n 『 个 x 为 个 城市 的第 个指 标平 均值 ; s 为第 个 指 标 的标准 差 ; z 为第 i 个城市的第 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 ( ) 算标 准化 后 的 P个 指 标 的 相关 系 数矩 2计
阵 : R = r)x ̄i j p j lp r 式中, 5 为 与 , 的协 方差 .
2 1 城市 物流发 展水 平 的影 响 因素 .
城市物 流 发展 能 力 : 流 发展 能 力 反 映 了城 物 市物 流 的现有 发展 能 力 , 基 于 自身 的发 展优 势 是 和竞 争资 源 , 过 去 和现 在 的 物流 市 场 发 展 中 的 在 结果 和地 位 . 流 发展 能 力 可 以从 物 流 基 础设 施 物 设备 、 物流 产 业规 模 、 流信 息 化水 平 、 流 标 准 物 物 化 程度 和物流企 业发 展水 平几方 面来 体现 . 城市 物流 发展 环 境 : 市 物 流发 展 环 境是 衡 城 量城 市 物流发 展 的外 在 因素 , 是对 现有 发 展 能 力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衡量库存的周转速度,以及如何提高库存周转率。
仓储空间利用率
评估仓储空间的利用率,以及如何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
货物损失率
衡量仓储过程中货物的损失率,以及如何降低货物损失率。
订单处理效率
订单处理时间
衡量订单从接收到处理完成所需的时间,以及如何缩短订单处理 时间。
订单处理错误率
评估订单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率,以及如何降低订单处理错误 率。
物流评价贯穿于整个物流过程中,包括运输、仓储、包装、 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等环节。
物流评价的目的
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 成本
通过对物流过程进行评估和优化,可以提高 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 竞争力。
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对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估,可以更好 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占比
物流总成本中运输成本的占比,反映运输 环节的经济贡献。
单位运输成本
单位运输距离或单位运输量的成本,反映 运输效率。
运输损耗成本
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货物损失或时间损失, 反映运输质量。
仓储成本
仓储设施折旧
仓储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因自 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价值减 损。
仓储人工成本
仓储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 等人力成本。
02
03
供应链稳定性
物流活动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活动的稳定性对整个供应链的稳 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06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与完善建议
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效率
衡量物流系统的资源利用和成 本控制能力。
响应速度
衡量物流系统对市场变化和客 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有效性
评估物流系统在满足客户需求 方面的表现。

物流运营中的绿色标准体系构建与管理研究

物流运营中的绿色标准体系构建与管理研究

物流运营中的绿色标准体系构建与管理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绿色标准已经成为现代物流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绿色标准体系的构建与管理对于促进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环境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物流运营中绿色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实施过程以及管理方法。

首先,构建绿色标准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环境友好:绿色标准体系的目标是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标准应关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效率和废物减少等环境问题。

2. 可量化可衡量:绿色标准应该具备可量化和可衡量的指标,以便于对物流业务的环境性能进行评估和监测。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废物产生量等。

3. 全面性:绿色标准应该全面覆盖物流运营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链管理、运输、仓储和包装等。

只有全面考虑,才能实现物流运营的整体绿色化。

其次,绿色标准体系的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评估当前环境性能:首先需要对物流运营中的环境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识别出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确定改进的重点和优先级。

2. 制定绿色标准: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物流运营的绿色标准。

这包括确定可衡量的指标、设定目标和要求,并考虑相关的环境法规和国家标准。

3. 实施改进措施:根据绿色标准,制定改进措施。

这可以包括采用更环保的包装材料、优化运输路线、推行节能措施等。

同时,需要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绿色改进措施的实施。

4. 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对物流运营中的绿色改进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设置关键绩效指标和采用定期报告的方式来实现,以便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和反馈。

最后,绿色标准体系的管理方法是确保其可持续运行的关键。

1. 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管理绿色标准体系的基础。

物流从业人员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遵循绿色标准。

2. 内部沟通与合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成功管理绿色标准体系的关键。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运输可靠性
衡量物流运输过程中对货 物及时、安全送达的保障 程度,包括准时到达率、 货损率等。
仓储能力指标
仓储设施完善度
衡量仓储设施、设备的技术水平 、适用性和数量等综合能力的指
标。
库存管理能力
衡量库存计划、库存周转率、库存 准确率等管理能力的指标。
订单处理能力
衡量订单处理速度、订单处理准确 率等能力的指标。
通过对不同企业或不同时期的物流数 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反映物流系统 的优势和劣势,找出改进方向。
定性分析法
运用专家意见、问卷调查等手段对物 流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以反映人员 、设备、信息等资源的状况和能力。
02
物流绩效评价指标
运输绩效指标
01
02
03
04
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括运输费用、装卸
物流评价是对物流系统的全面评估,不仅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评价,还 包括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资源的评估。
物流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物流评价的目的
提高物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对物流系统的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物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进出的频率。
仓储成本
仓储成本包括租金、维 护费用、管理费用等。
库存损耗率
衡量库存货物损失情况 的指标,反映库存管理
质量。
库存管理绩效指标
01
库存水平
合理的库存水平可以避免库存积压 、提高资金周转率。
库存补货速度
补货速度反映库存管理系统的响应 速度。
03
02
库存预测准确性
预测准确性是指对未来库存变化的 预测能力。

物流货运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及重要性

物流货运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及重要性
定量指标归一化的基本方法:
线性比例变换
极差变换
向量归一化
定性指标归一化方法:
指标状况
很低

一般

很高
最优
模糊指标 效益指标
0
1
3
5
7
9
10
量化得分 成本指标
10
9
7
5
3
1
0
评价决策矩阵
例:
例:
线性比例变换
指标权重及确定方法:
….
德尔菲专家法
相对比较法
指标权重是以定量方式反映各项指标在 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权重的确定必须 反映系统的目标与功能要求
车辆装卸时间
订单满足率
滞留时间
反应时间
(无)
运行迟滞时间
大类
中类指标
小类指标
大类
中类 指标
小类指标
供 应 管 理
供应财务能力
总供应成本
采购订单成本
仓 储
财务 能力
总仓储成本
供应商存货回报
单位货物仓储成本
供应商总采购成本
单位面积仓储成本
供应管理 生产能力
加方案之间互相没有影响. 实际工作中,当某一方案被采用后,往往会影响到其他方案的价值,各方案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约束。
例如:在某地区投资有两个方案.
一个是建钢结构构建厂,但是该地区电力极为缺乏; 另一个方案是建发电厂.
Comparison
系统性原则
可测性原则
每项评价指标的涵义应该明确,数据资料收集方便,计算简单,易于操作.
评价指标体系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为衡量系统方案的效果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提供方便.
层次性原则

安徽省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安徽省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业从业人数 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重 x ( 、 %)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x ( 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固定 资产投资额表示 ) ( 万元 ) 、 物流业 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 X ( 、 %) 年底公路到达里程x ( 9公 里 )营运汽 车拥 有量 xo辆 )每 十万 人 口拥 有 大专 以上 人数 x。人 )物流业 增 加值 x。交通运 输仓 储及 邮 、 ( 、 。 ( 、 : ( 电业 增加 值表 示 )亿元 )批发 零售 贸易 餐饮 业增 加值 x。亿 元 )工业 增 加值 x。亿元 )物流业 增加 值 占第 ( 、 , ( 、 ( 、 三产 业增 加值 的 比重 x。%)物 流业增 加值 占 GDP的 比重 x ( )进 出 口总额 X。 万 美元 )社 会商 品零售 、 ( % 、 ( 、 总额 xt 万 元 )公路 网密度 X。 k k )境 内铁 路通 车里 程 x。k 、 s ( 、 , m/m 、 ( (m)每万人 中在 校大 学生 人数 X2人 ) 。 。 ( ( ) 二 区域 物 流能 力评 价指标 筛选 本部分运用空间变异分析和相关分析( 计算公式见( ) [1结合安徽省 2 1 年的物流能力指标数据 1式 68 1 1 00 ( 数据来源于《 安徽统计年鉴 2 1》 限于篇幅, 0 , l 原始数据略去 )对上述 1 个指标进行筛选 , , 6 探讨区域物流能 力 评价 指标 体 系 的构 建 。
雷勋平 , 松 龚月琴 朱文婕 叶 , ,
( . 陵学院 工商管理 系, 1 铜 安徽 铜 陵 2 4 0 ; 4 0 0 2南京航 空航 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 学院 , . 江苏 南京 2 0 0 ; 10 6 3苏州旅游与财经 高等职业技 术学校 , . 江苏 苏州 2 5 0 ; 10 0 4昆山第一 中等专业学校 , 苏 昆山 2 50 ) . 江 1 30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 ,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物流绩效。
拓展应用领域
本研究主要针对制造企业,未来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如 电商、快递等,以提供更广泛的指导。
强化数据驱动决策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借助这 些技术手段,实现更精准的物流绩效评价和决策支持。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物流运作 、客户服务、信息系统、战略与风险管理等方面。
指标权重确定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相对权重,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 供了依据。
实证分析
通过对多家企业的调研和数据收集,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和有效性。
关注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未来物流评价指标体 系应更加注重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等方面的考量, 以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仓储效率
衡量仓储设施和库存管理 的效率指标,包括库存周 转率、平均存储时间和存 储空间利用率等。
配送效率
衡量配送网络的效率和配 送计划的执行能力,包括 平均配送时间、配送准确 率和服务覆盖范围等。
物流服务质量指标
客户满意度
衡量客户对物流服务质量的满意 程度,包括订单处理速度、货物 完好率、准时交货率和投诉处理 能力等。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运
用 •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与改
进 • 结论与展望
01

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4)资源环境指标体系资源依附理论认为,竞争的基础是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竞争者所拥有的资源不同,竞争优势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资源是一种资产,能力是开发资源获得期望产出的一种相对评估[l0>,是竞争优势的强大基础"从物流服务商的角度来看,资源既有有形的也包括一些无形的"物流能力就是物流服务供给者创造和开发资源!满足用户需求!追求更好服务绩效的能力"资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物流运营绩效,对区域物流相对绩效的评价就要对区域内与物流体系直接相关的资源进行评价,有时也被称为发展环境指标体系"(5)风险指标体系在区域物流风险受到各界关注的同时,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成为区域物流活动中的一个方面,影响着区域物流服务能力水平和持续发展潜力,将风险评价纳入到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中更能满足评价的全面性!先进性要求"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的风险是一种纯粹风险,即只可能发生损失而不可能产生收益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区域物流市场和政府管制!管理,因此,区域物流的风险类似于系统风险,单个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中的个体难以消除"对区域物流风险的评价能让区域物流相关主体正视区域物流抵御!控制风险的能力,引导区域物流市场更健康快速的发展"3.2.3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关系根据指标构建原则和构建思想,从纵向的三个方面和横向的不同个体的期望来分解区域物流服务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的过程,构建一个完整的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层次结构如图3一6所示:资源指标体系飞----------------一尸曙务质量指标体手运营管理于剖际体系区域物流价值区域核心竞争力....白...,......,.,.~..,..,匆..,甸.....,.社会价值指标体系持续发展流程作业结果成效--一-卜直接影响----一卜间接影响图3一6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图3一5可以看出,根据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要求,建立了一个由五大维度组成的指标体系,分别是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社会价值指标体系!运营管理指标体系!资源环境指标体系!风险指标体系"(1)服务质量指标体系服务质量是顾客评价服务满意度的主要方面,由顾客的期望服务质量和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所构成"区域物流虽然是一个宏观系统,但拥有一般物流的共性,物流服务作为一种服务产品,由于其无形性,只能使顾客对物流服务质量的感知并意识到物流服务产品能够为其创造价值来产生满意,并维持其忠诚度,保持持续购买行为"所以物流质量决定了顾客的购买意愿和物流服务功能是否最终能转化为具体的经济价值,产生效益"区域物流服务价值的实现需要的是一个区域物流服务需求主体体系的购买和认同,转化为最终的经济效益,高质量的服务质量才能带来高经济效益,而区域物流服务质量是用来衡量区域物流经济效益大小的主要指标"(2)社会价值指标体系区域物流服务体系通过各种物流活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外部经济性和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对区域生活质量有着深远和广泛的影响,例如共同配送降低空载率,减少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塞,同时还会带动就业,解决社会问题等"将这种非经济性效益作为区域物流服务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价,能全面反映其对区域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不少国外国家,其中以德国政府为首,他们在规划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及其设施时,投资回收期和回报率已不在是重点评价指标,而是根据物流基础设施为当地带来的税收收入!增加就业!交通问题好转程度等一系列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测算,最终得出结论"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强调对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已成为区域物流服务评价的重点" (3)运营管理指标体系区域物流是由一系列的功能活动来实现价值"物流价值正是在运营管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流活动过程是物流功能或物流服务产品生产出来的过程"区域物流服务运营管理指标体系主要体现了基于流程评价的要求,如果说服务质量和社会价值是一种外部产出,那么运营管理效率则是一种内部产出"区域物流服务运营管理的评价除了对传统的运输!仓储和配送活动等的评价,还增加了由于区域物流活动特性而延伸出来各个节点和节点之间的效率和效益的评价,例如对港口!园区!铁路编组站以及各种联运!转接效率的评价,因此,它要求对集成了各种物流活动的节点既进行静态的物流功能效益评价又进行动态的物流活动效率评价"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结果成效结果成效是反映区域物流的最终价值实现效果和贡献程度,包括直接物流价值表现形式)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间接价值表现形式)物流社会效益评价体系"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稳定提升要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区域物流在支撑区域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区域物流服务质量和区域社会价值的共同建设"区域物流服务质量是从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中的物流服务需求者角度来衡量区域物流运营活动与区域物流资源作用结果,反映了区域物流在经济活动领域中的价值创造的绩效和物流活动经济价值的实现程度"区域物流社会价值是从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外部的全体成员来看区域物流服务的能力,强调区域物流对社会生活的改善和区域物流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体现了/以人为本0的社会持续发展潜力,是对区域物流社会价值实现绩效的衡量"(2)流程作业流程作业侧重于区域物流价值创造的活动和运作效率,主要指标体系是区域物流的运营管理评价体系"物流活动是物流服务的功能表现形式,各种物流活动的集成就是物流价值创造的过程,无论是服务质量是否可靠,还是社会改善和贡献程度的大小都需要区域物流功能活动的有效运作来实现,因此,区域物流活动的运营能力直接影响着区域质量和社会价值的大小"相比较物流服务质量和社会价值对静态结果的衡量,区域物流运营管理评价则侧重于对区域物流动态过程的衡量"(3)持续发展持续发展反映区域物流未来发展的潜力,主要指标体系分别是资源指标体系和风险指标体系"资源指标体系是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输入系统,相当于区域物流价值创造的/原料和设备0,是物流活动作用的基础,资源数量制约了区域物流活动的效率,资源质量决定了区域物流活动的水平"因此,物流活动绩效的高低实质是由资源的集成!整合和充分利用的程度来确定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资源的相互作用共同创造了区域物流价值,所以,资源体系通过物流运营体系间接影响着区域物流服务价值体系(包括区域物流服务质量和社会价值体系)"风险指标体系是区域物流价值创造和传递的保障体系"物流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间接影响着物流风险的大小,风险的管理也属于区域物流运营过程,但由于风险的潜在性,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如前所述,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构建涉及到经济!政治!科技!社会等各个方面,包含了从区域优势!区域核心竞争力到物流价值链!物流服务体系!城市规划等物资!制度!机制的各个层次的内容,区域物流服务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反映区域物流服务对经济!社会!环境各个方面的贡献程度,要能够体现出区域物流服务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要考虑到区域物流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要针对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同时,评价体系应是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的一个有机整体"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将引用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将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从结果成效角度!流程作业角度!持续发展角度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把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分解为经济!社会!风险三个方面,每个方面沿着三个角度展开,形成绩效管理目标和绩效评价指标库,再以QFD思想在指标体系库中识别优秀的区域物流系统的KPI指标,即通过综合考虑区域物流系统的各个主体的需求和区域战略发展目标,得到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如图3一5所示"其中评价内容也就是要评价的对象,根据/关注流程0的评价要求需要对区域物流的输入!运营和产出三个层面进行全面评价:输入层评价的对象是区域物流优势,产出层评价的对象是区域物流服务体系,运营层评价的对象是区域物流价值链"通过规范化和条理化将对这三个对象的评价转化为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体系进行衡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战略目标评价目标服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系社社会价值指标体系系资资源环境指标体系系风风险指标体系系评价原则图3一5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甄选模型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标准化来实现部分物流活动的集成,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衔接效率,因此,本文选择物流设备标准化程度作为评价指标,这个指标倾向于微观指标,难以统计,将主要用/很高0!/较高0!/一般0!/较低0!/很低0五个选项,采用5分制进行专家评分"3.3.2社会价值指标体系的构成社会价值指标体系是区域物流所特有的一个价值表现形式"区域物流概念在日本最初提出来,正是为了消除物流对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如交通阻塞加剧!交通环境恶化!能源浪费!车辆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现代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应具有公益性,注重区域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即在可观的经济效益面前"必须衡量其对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是否有积极效应,是否符合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社会宏观公益性角度出发,区域物流社会价值应表现在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能源节省方面,本文将以上三个内容分别概括为环境!能源和福利"(1)环境一切行为活动离不开环境,区域物流服务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与环境发生着各种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运输噪音!尾气污染和道路拥塞方面,因此,将具体采用噪音超标程度!尾气排放水平和道路拥塞程度三个指标来衡量区域物流对环境的污染程度[51[z0l,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噪音超标程度主要衡量货车的噪音分贝超过区域内允许的最大噪音分贝程度,具体数据可以由城市环保部门提供"尾气排放水平采用相对的单位货物作业的50:排放量来衡量,公式如下:单位货物作业的502排放量502排放量货运量(3一4)道路拥塞程度指公路的承载饱和程度,由区域车辆和区域公路两个因素确定,具体公式如下:道路拥塞程度=货车量公路长度x100%(3一5)(2)能源能源是有限的,物流活动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因此,能源的充分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用程度和节约程度都是具体的物流社会价值的体现lz0]"运输是物流中的主要消耗能源的活动,将以单位货物作业的汽油消耗量作为能源使用指数,具体公式如下:单位货物作业的汽油消耗量=液体石油气供应量货运量(3一6)(3)福利区域物流服务所产生的福利主要指区域物流对社会的正效用,即对区域物流服务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从区域物流服务所涉及和影响到的各个社会方面,本文选取物流从业人员的边际需求!交通事故率!区域形象提升程度三个指标来评价区域物流带动增加就业的机会!减少交通事故的作用以及改善人居环境的程度ls],具体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¹物流从业人员的边际需求物流从业人员的边际需求=物流从业人员年变动量物流产值年变动量(3一7)º交通事故频度交通事故频度=事故数量车次x公路长度(3一8)»区域形象的提升程度"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由于改善环境对区域形象的改善效果,这个主要指标主要采用定性的指标来衡量,设置/很高0!/较高0!/一般0!/较低0!/很低0五个选项,采用5分制进行专家评分"3.3.3运营管理指标体系的构成物流运营服务体系是物流服务的功能表现形式,物流服务成功的实现其时间和地点效用就是基于有效的物流运营服务体系的整合运作"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包括了仓储!配送!分拣!装卸!传输!包装!运输!客户管理等"对微观的物流活动进行衡量过于复杂,且是不实际的"因此,将各种具体的功能集成到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节点,把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总服务能力和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运行效率作为区域物流活动环节进行衡量"(1)协同合作能力对协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能反映区域车辆的满载率情况!资源共享能力!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没有实际出现!发生就不直接影响运营过程,所以风险管理是一种隐性作用过程,对最终价值结果存在着潜在的威胁"五大评价体系相互联系!共同作用,最终实现了对区域物流价值创造和传递活动的绩效评价"3.3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和总体框架,本文将从服务质量!社会价值!运营管理!资源环境!风险这五个维度对区域物流服务绩效展开评价,每个维度体系又是由一系列具体的关键指标所构成"3,3.1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的构成质量在战略上对增加市场份额和投资回报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制造业将产品质量视为最重要的生存之道由来已久"物流本质是一种服务,我国也明确了物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因此,服务质量成为物流管理中所关注的重点,也成为衡量物流绩效的重要方面"由于服务的无形性使服务质量难以测定,Lew1S和Booms认为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范畴,分为/技术质量0和/功能质量0;Parasuraman!2eithaml和Berry(1985)定义了服务质量的概念,并从五个维度标准衡量服务质量,即: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情感性"区域物流评价内容的宏观特性,使评价目标侧重于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内的整合!集成!柔性三个方面,因此,本文将可靠性和情感性(区域物流服务的信用道德问题等)综合为稳定性,而反应性用柔性来代替,则对区域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应从有形性!稳定性!柔性三个方面展开"(1)有形性有形性是指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质量和规模"区域物流建筑设施!物流工具以及信息化普及程度是最好的有形表现形式,因此,区域物流园区数量!货车数量和使用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比例成为衡量有形性的主要指标,其中:物流园区由于其相对的大规模!高投入!主要节点的地位使物流园区数量成为衡量区域物流建筑设施规模和质量的指标[z3l"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资源充分利用的能力,达到了评价区域物流集成!整合能力的目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实就是共同物流的一种商业化企业形式,共同物流就是协同合作能力的主要表现,因此,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比例来表示区域物流协同合作能力[zl],具体公式如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比例=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规模以上物流企业数量x100%(3一9)(2)整体运营能力整体运营能力反映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综合服务能力,主要从物力!人力!财力三个方面来静态地衡量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整体运营能力,具体采用货运总量于物流业从业人员数!物流经济贡献率三个指标进行测量哪l卿],其中物流经济贡献率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物流经济贡献率物流产值区域GD尸x100%(3一10)(3)节点效率节点效率是指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中主要设施和转接点的效率,通过测量各个节点效率反映各个节点处各种物流活动的整体效率,其中还涉及到了各个节点之间的效率,各个节点之间主要由运输来衔接,从宏观角度来看,公路密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点之间运输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所以本文用公路密度来静态地反映节点之间的效率[l0职41,具体公式如下:¹港口作业能力港口作业能力=港口吞吐量货运总量(3一11)º铁路编组站作业能力铁路编组站作业能力=铁路货运量货运总量(3一12)»机场作业能力机场作业能力=空运量货运总量(3一13)¼公路密度公路密度=公路面积区域总面积x10o%(3一14)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论是在港口城市还是无内河的内陆城市,陆运是最基本的运输方式,因此选择区域货车数量作为衡量物流工具有形性的指标比船舶!叉车数量等更具可t匕性和普及性[2,]"信息系统也属于物流的作业工具,信息化普及度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2zl,所以在有形性的评价中将信息系统也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并通过使用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比例使信息系统的有形性变得可以用具体数据进行衡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信息化普及度=使用信息系统的企业数量规模以上物流企业数量x100%(3一1)(2)稳定性稳定性指标反映区域物流服务体系持续提供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充足物流服务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区域还处在区域发展的极化过程中,需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而物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和高利润空间能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到物流服务业中,保障物流业的持续和快速发展"物流增加值是货物经过物流活动前后的价值之差,在扣除物流成本后就是物流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高的物流增加值是保障物流业近期快速发展的保障,因此,本文将用区域物流增加值占GDP的比例138]来反映区域物流产业结构稳定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物流增加值占GDP比例区域物流增加值区域GD尸x100%(3一2)(3)柔性柔性反映了区域物流服务不同市场的能力"本文将采用产业结构指数和设备标准化程度来反映区域物流服务的柔性程度即][z5]"产业结构指数是国民经济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的比例,产业结构指数越趋向于/10,区域物流对不同产品的服务能力越相近,反之,则说明区域物流侧重为某一个产业市场提供物流服务,服务的类型和功能相对趋向单一化,服务不同市场的柔性能力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产业结构指数=第二产业总值x第三产业总值第一产业总值(3一3)标准化程度也是反映柔性的一个方面,标准化程度越高,在进行服务功能创新和服务定位改变时,更容易实现不同物流服务功能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衔接"一般在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功能!物流活动的衔接中,主要通过物流设备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4资源环境指标体系的构成根据资源享赋理论,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时要依据区域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定位!功能!规模等"从区域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来看,区域物流服务体系通过聚集!整合区域资源进行物流活动)创造价值,并分配物流服务资源作用于区域企业)实现价值,因此,区域资源环境在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和运作过程中都制约和影响着区域物流服务绩效"区域物流资源分为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ls]"静态资源是区域自然优势,如区位优势!交通设施!人力!扶持力度!经济水平等要素,直接影响着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建立;动态资源是支撑区域物流服务体系持续发展的环境要素,一般为区域经济!产业!基础设施等要素,是又丈区域物流静态优势的集成,这些静动态优势是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发展的支撑环境要素"对区域物流服务绩效的资源环境评价应集中在区域经济对物流产业支撑能力!基础设施改造能力!人力资源!政策扶持等方面,具体指标和计算公式如下:(1)经济对物流产业支撑力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之间有着紧密联系,采用区域经济对物流产业支撑力指标)/单位GDP对应的货运量0来反映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的正向影响关系,具体公式如下:单位GDP的货运量=货运总量区域GD尸(3一15)(2)基础设施完善能力基础设施是区域物流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增长,物流量增加,物流服务要求提高,需要更多!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域物流增长的硬件保障"用固定资产投资力度Iss]衡量基础设施改善能力能反映区域物流持续增长的潜力,具体公式如下: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二固定资产投资额x100%(3一16)区域GD尸(3)人力资源人是区域物流服务活动中最为活跃的要素,现代市场的竞争也是人力的竞争,区域内可用人力的规模和质量会直接影响着区域物流未来的发展,因此,从人力规模和人力质量两个方面来评价区域人力资源情况"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中在风险效应大小和风险控制能力的评价两个方面"(l)风险效应风险是潜在的,不确定的,虽然人类可以通过管理风险来降低风险,但不能绝对的消除风险,因此,对潜在的风险效应进行评估,有利于进一步确定风险对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为做好风险处理决策提供依据"区域物流风险效应主要体现在供求风险!规划风险和运营风险三个方面,具体指标和计算公式如下:用物流总量增长弹性[l9>来衡量物流服务供需波动程度,表示供需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差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物流总量增长弹性=货运总量增长率区域GDP增长率(3一20)规划风险效应[ll]衡量区域物流规划风险一旦发生后的可能损失,通过可能损失的大小来表示规划风险的大小,具体公式如下:规划风险效应=固定资产投资额x(1oo一规划方案评审得分)x规划失败规律概率x100%(3一21)运营中的风险一旦发生表现对连续性物流活动的中断,因此运营风险效应是通过运营过程中由风险发生后中断所带来的可能损失来衡量,具体公式如下:运营风险效应=物流产值x运营中断概率(3一22)其中:/评审分数0!/失败概率0和/中断概率0由专家给出(2)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处理!风险抵御,这一系列的活动主要是由风险管理人员来实现,风险管理人员和风险管理文书是风险控制能力的静态反映,因此为了使指标数据更客观,本文将风险识别能力!处理能力,抵御能力的抽象评价转化为对具体的风险管理机构的规模!从事物流风险管理的人员质量!风险管理方案质量的评价"通常一个风险管理方案完成后需通过专家评审合格后才能作为正式文件实行,因此,/风险管理方案的质量0直接用/风险管理方案评审分数0来衡量,其他两个风险控制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风险管理机构规模从风险管理人员的相对数量上得到体现,具体公式如下:风险管理人员比例=风险管理人员数量物流从业人员数量x100%(3一23)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管理人员质量取决于高学历风险管理人员的相对数量,具体公式如下:高等风险管理人员比例=本科以上风险管理人员数量物流从业人员数量x100%(3一24)3.4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总体结构整理上述指标,得到一个五维3层32个具体指标的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总体结构,如图3一7所示:。

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也逐渐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客户对于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造成了物流服务业需要制定评价指标来评估自身服务水平的需求。

本文将围绕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展开。

一、指标体系的概念和意义指标体系是评价某一领域特定目标或综合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包含多个指标,指标之间存在关联性和相互转化关系。

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于物流服务质量各项指标的评价与整合。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物流服务的实际水平,为物流企业制定发展方向,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客户需求、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撑三个方面组成,分别为:1.客户需求方面客户需求是指客户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要求。

针对该方面,需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其需求为基础,对物流服务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价和改善。

(1) 时效性时效性是指物流服务的速度和准确性,即完成物流任务的时间和要求。

这是客户对物流服务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2) 准确性准确性是指物流服务的信息准确和交货准确性。

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的“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等信息,必须准确并快速地传递给客户。

(3) 安全性安全性是指物流服务的物品安全和对于客户自身的业务安全。

物流企业必须对于物品的运输和仓储进行专项保障,确保物品并不会在任何环节受损。

同时,必须对于客户的数据安全进行保护。

2.服务提供方面服务提供是指物流服务实际执行过程,包括服务流程、设备和团队。

针对该方面,需要对物流服务提供流程及各项配套工具进行分析评估。

(1) 流程规范性流程规范性是指物流服务的各项操作、流程必须符合一定规范和标准。

规范流程的优势在于减少流程中的瑕疵和瓶颈,不会对物流运输的高效性造成任何影响。

(2) 设备优质性设备优质性是指物流企业在物料管理方面所采用的各项仓储装备,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所采用的运输工具(例如卡车、航空器等)的质量和安全性。

物流系统评价

物流系统评价
4
§3.1 概述
3.1.3 物流系统评价的步骤和内容
5
§3.1 概述
3.1.2.1 明确物流系统评价问题
(1)明确物流系统评价的目标,就是明确为什么要进行物流系统评价,以 及进行物流系统评价所要达到的目的。 (2)明确物流系统评价的范围,就是确定等待评价的物流系统所涉及的地 区、部门、内容等。 (3)明确物流系统评价的时期,就是确定应该针对对象物流系统处于哪个 时期时进行评价比较合适。 (4)明确评价的立场,是指明确评价主体(即评价人)是使用者,还是开发 者,抑或第三者等,这对于以后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等都有直接 的影响。
12
§3.3 物流系统评价方法
3.3.3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运用模糊集理论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近年来, 模糊综合评价法已成为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3.3.4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学者T.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实用 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使得评价者对复杂系 统的评价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
6
§3.1 概述
3.1.2.2 分析等待评价的物流系统
当评价问题明确以后,就可以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收集资料, 预测、估计物流系统的功能、费用、时间等,分析物流系统环境以及相关可 行方案等。
3.1.2.3建立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根据评价目标选择的多个评价指标的集合。建立物流系统评价指 标体系要注意全面性和可测量性,同时要尽可能简明,避免重复。
3
§3.1 概述
3.1.2 物流系统评价与物流系统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物流系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正确的物流系统决策,而物流系统决策又反 过来离不开物流系统评价,因为物流系统评价是物流系统决策的前提条件, 物流系统评价的质量影响着物流系统决策的水平。 区别: (1)物流系统评价是一项技术工作,可由分析者承担;而物流系统决策则 是一项管理工作,是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 (2)物流系统评价是物流系统决策的依据,但是物流系统当中重大问题的 决策往往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往往难以纳入物流系 统评价工作。 (3)物流系统评价往往是多目标管理问题,而物流系统决策往往是单目标 问题。

物流系统规划的评价

物流系统规划的评价
描述性的
以车辆噪声振动衡量 主要是CO、NO2量 BOD 生化需氧量 社区和农田分隔 软土地基、填挖方 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森林、草原等植被 风景名胜区
质量单位 无

dB 体积百分含量 体积百分含量 分隔比例
破坏面积和程度 破环面积和程度 破环程度
五、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 一 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步骤
❖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指标体系建立后,各个指标在系统评价中的 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由此要确定指标的权重。 在物流系统综合评价中权重可以定义为元素 对整体贡献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元素能反应总 体的程度。
❖ 一般指标的权重有三部分组成,W=F w1,w2,w3
❖ W1------由评价者给出,代表评价者对指标的重视程度的不


明确评价前提



划 研制评价指标体系


综 定量各项评价指标


价 工
备选方案综合评价



明确评价立场 明确评价范围 明确评价时期
其他 确定评价目标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评价标准 定量评价指标 选定评价方法 确定指标权重 综合评价与决策
❖1、明确评价前提
❖ 首先需明确评价立场,即明确评价主体是系 统使用者还是开发者,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或其 他受影响者,这与评价目标的确定、评价指标 的选择都有直接的关系。
❖。
❖5、备选方案综合评价
❖ 首先需确定综合评价方法,即根据各指标间 的相互关系及对总目标的贡献确定各项指标 的合并计算方法。
第十章
物流系统规划 与设计评价
❖ 一、评价的意义、作用
❖ 物流系统规划是一个科学的、民主的、动态的集体 思维过程,评价分析是系统规划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内 容。 评价贯穿于规划决策的每一步,主要有: 现状评价 规划中评价 决策评价 后评价

湖南省区域物流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

湖南省区域物流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

湖南省区域物流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作者:徐娟来源:《商业经济》2017年第09期[摘要] 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以资料的可获取性为前提,结合湖南省现状,从社物流市场供给情况、物流市场需求情况、物流发展外部环境情况三个方面构建区域物流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2005-2014年数据对湖南省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由综合评价得分可以看出,湖南省物流业市场供给、市场需求情况都是逐年增长的,且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大于市场供给的增长,说明市场供给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发展环境也是逐年趋好,说明湖南省物流业发展综合水平稳步提升。

但是湖南省区域物流业发展综合得分不是很高,说明湖南省物流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弱化,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 F25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9-0068-02物流业是国家十大振兴产业的重点产业之一,在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的今天,物流业被喻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服务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和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

湖南省委省政府为大力推进“四化两型”战略实施,把物流业发展规划列入了重点行业规划。

湖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指出,推进长株潭物流枢纽与物流节点建设,优化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将湖南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区域性物流中心,使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关于区域物流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区域物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看,区域物流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它可以指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特定地区的物流。

而区域物流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城市物流,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可以将区域物流定义为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结合物流的有效服务范围,将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的有效实体流动;是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集成,以服务于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系。

我国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工作研究摘要:区域物流能力的提高将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本文从区域物流能力的内涵分析入手,构建了区域物流能力测算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区域内部物流系统指标体系以及与上层环境相关的各项指标体系。

体系较为简单、清晰。

关键词:区域物流;物流能力;指标体系;构建一、区域物流及区域物流能力的内涵区域物流(regional logistics)是相对国际物流而言的物流系统,同时也是宏观物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区域物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区域物流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涵盖了若干个政治、经济、文化及至军事上都具有共性的若干个国家所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如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狭义的区域物流,指一个国家之内一定地域内的物流。

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带所发生的物流都可看作是区域物流。

在我国,由于受到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主要研究一省、一市的物流。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也是以省、市为单位的区域物流系统。

物流能力(logistics capability),就是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既包括以省、市为单位的区域物流系统也包括微观的企业物流系统所具有的物流能力。

其中企业物流能力主要是指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其物流能力是由物流系统的物质结构(如配送中心数量与规模、运输能力、分拣处理的设备能力等)所形成的客观能力,以及管理者对物流运作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

而区域物流能力应该是一个更为宏观的概念,它不局限于一个企业或者一条供应链,而是可以反映该区域范围内物流能力的整体发展水平。

为了恰当的表征区域物流能力,应该各个方面及各个层次其进行研究,建立适当的指标评价体系成为关键。

二、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区域内部物流系统的指标体系①基本支持体系。

物流系统工程-8-物流系统评价

物流系统工程-8-物流系统评价

(4)物流中心选址条件分析 这是对物流中心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地址条件 、气象条件、交通条件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5)方案的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包括对物流中心的总体功能进行设计 ,对物流中心作业功能进行规划,确定物流中心 的平面布局方案,并对主要设施和设备进行选型 。 (6)物流中心信息系统设计 信息系统设计主要是确定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方 案,并对软硬件投资规模进行估算。
【例8-2】 某城市为改善交通秩序,提高车辆的 通行效率,拟建新的交通自动信号控制系统,系 统以可靠度作为有效度指标,可靠度用预定期限 和条件下系统不发生失误的概率来表示。已知该 系统的投资与运行费用共限额为24万元,效用水 平要求不低于97%,备选方案有4个,有关数据如 表8-5所示,试用成本一有效度分析法进行系统方 案选择。
(5)资源性指标 物流系统的运行需要消耗一系列的资源,资源占 用越多,说明物流系统的代价越大。资源性指标 主要包括物流系统的建设对人力、物力、能源、 土地资源的占用等方面的影响。 (6)时间性指标 时间效率是物流系统重要的目标。时间性指标包 括方案实施的进度、服务时间、库存周转率等方 面的指标。
投入不同的成本将得到不同的效益,将其对应结 果绘成曲线称为成本效益曲线。
【例8-1】 某企业准备投资新建一个配送中心。 经过初步调查研究,提出了三个方案,各方案主 要指标如表8-3所示,请用效益成本法对三个方案 进行评价。
对三个方案进行比较后发现它们各有优缺 点。比较结果如表8-4所示。
成本效益法(Cost Benefit Analysis) 成本效益模型由下面三个模型组成。 (1)成本模型。成本模型应能说明方案的特性参数 与其成本之间的关系。一般的成本模型为: C=F(X) 式中:C—方案的成本; X—特性参数; F—函数形式。 分析系统方案成本的另一种方法是分别分析系统 方案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区域生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区域生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区域生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内容摘要:区域生态物流特征决定了其物流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也决定了构建区域生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生态物流的特征,从生态物流发展的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外部环境、内部流程以及生态环境五个方面设置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以及47个三级指标,组成区域生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设置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以期对区域生态物流发展水平做出正确评价。

关键词:区域生态物流评价指标原则以区域为空间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当今主流经济发展模式之一。

我国政府全面审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按照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思想,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规划,基本形成了东、中、西部区域经济体系a。

构建富有活力的区域物流网络平台,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研究领域中的重大课题。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区域生态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对提高区域物流服务的绩效水平,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升级,优化社会资源非常必要。

区域生态物流评价指标概述生态物流系统是指物流产品及其物流衍生物发生的空间和时间位置移动的循环系统,是由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相互联系并且联接供应链各个环节以及环境而构成的物流系统,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发展模式。

绩效是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包括活动过程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两层含义。

生态物流系统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生态物流系统业绩和效益做出客观、标准的综合判断,真实反映现实状况,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的管理控制系统。

由于生态物流系统评价的客体是生态物流活动和生态物流经营管理者,所以和一般的物流系统绩效评价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体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根本原则减量化(Reduce)原则,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旨在减少进入流通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物流性能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1-16 9:57:20 点击:2摘要:城市物流贯穿于整个城市系统,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由于服务范围和所处环境的特定性,城市物流的运作环境和体系结构更为复杂。

正确认识不断发展的城市物流,并基于城市整体发展角度对一个城市的物流运作进行全面合理评价,对保证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物流性能可以综合衡量城市的物流运作水平,从城市物流的输入、输出及其运作效率角度建立城市物流性能评价体系,是对城市物流的运作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其完善与否决定着城市物流评价的合理程度。

关键词:城市物流;概念;性能;评价指标体系一、引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出现了新的进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人口数量迅猛增加,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型城市,发展尤为惊人。

快速城市化的新形势带来了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我们建立高效的适应城市快速发展需求的城市物流系统。

为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和城市发展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然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急剧扩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继续恶化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物流作为城市的血脉,贯穿于整个城市系统,是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适应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1]城市物流作为城市内的一种区域物流活动,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物流的基础设施先进、运作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不仅能满足城市的物流需求,还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反之,低效率、高污染的城市物流运作必然会制约城市的综合发展。

因此,一个城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能否跟上城市的整体发展步伐并为城市的经济活动提供保障;一个城市的物流运作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作用是否与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匹配,都是城市管理者需要了解和思考的问题。

城市物流运作有输入,也有输出。

输入反映的是城市物流运作的基础,包括城市物流的硬软件配置;输出是城市物流运作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各方面的绩效。

同时,不同城市间的输入输出比还可以反映城市物流的运作效率。

消费者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得人们不再只关注城市的经济水平,而是更加注重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因此,对城市物流的评价不能再局限于经济角度,对城市物流的认识要更加全面、科学。

目前,国内学者对城市物流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物流的发展水平的评价上,史秀萍、刘志英等(2004)[2]最早建立了城市物流评价体系,从城市物流活动和城市物流影响两个方面对城市物流进行评价,考虑了城市物流的内部运作绩效和外部影响;赵启兰,王耀球等(2006)[1]利用AHP法进行了城市物流在区域物流中的定位分析;吕璞、王洋等(2009)[3]认为可以从物流发展能力、物流发展环境、能耗和资源三个方面评价城市物流的发展水平;汪波、杨天剑等(2005)[4]从物流合理化程度、物流子系统效率、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建立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谢如鹤、邱祝强等(2008)[5]从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组织形态和规模、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市场竞争力、产业社会化水平和区域内物流公司整体竞争力角度来衡量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李孟涛(2013)[6]从城市物流的经济性绩效、社会性绩效、环境性绩效对城市物流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

不难看出,以往研究中,有些仅从区域物流产业自身来评价区域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水平,有些则只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角度评价了城市物流的外部绩效,有些虽然同时考虑了城市物流自身的竞争力和外部绩效,但是对各个方面的评价尤其是对外部绩效的评价并不全面。

综上,目前还没有人对城市物流发展现状的全面衡量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更没有给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城市物流的含义及其特点,给出用以全面衡量城市物流发展现状的指标———城市物流性能。

另外,本文还从城市物流运作的输入、输出以及运作效率角度给出了城市物流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全面评价城市物流提供借鉴。

二、城市物流性能内涵(一)城市物流及其特点城市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城市物流的概念或内涵。

王之泰(1995)在《现代物流学》中指出,城市物流要研究城市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的如何流入,如何以更有效的形式供应给每个工厂、每个机关、每个学校和每个家庭,城市巨大的耗费所形成的废物又如何组织物流等。

谷口荣一(1999)将城市物流定义为:在市场经济框架内,综合考虑交通环境、交通阻塞、能源浪费等因素,对城市内所有企业的物流和运输活动进行整体优化的过程。

崔介何(2003)认为:城市物流是在一定的城市行政规划条件下,为满足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和城市发展特点而组织的区域性物流。

何明珂(2003)在《中国交通报》上指出:城市物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流,比平常提到的物流多了一个边界,需要在物流涉及到的诸多方面上加上地域的限制和城市的属性。

史秀萍(2004)认为:城市物流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为核心,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物流和运输活动的最优化,同时努力降低物流活动对城市交通堵塞、交通环境和能源消耗的负面影响的活动。

城市物流的目的是在考虑公共计划的成本和收益的前提下,全面优化城市物流系统。

[2]王健(2004)认为城市物流是为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市物资流动特别是货物运输进行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整体控制,解决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一系列物流公害,减轻城市环境负担,实现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

[7]程世东(2005)认为:城市物流是指物品在城市内的实体流动、城市与外部区域的货物集散以及废弃物的清理等活动。

[8]目前国内外学者站在城市物流系统的角度,对城市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物流系统理论和系统结构要素的探讨上,马继业、朱晓宁(2004)认为城市物流系统的运作存在着两种属性,即城市物流系统具有社会公益属性和企业经营属性。

[9]王国文、王文博(2011)从体系结构的角度将城市物流系统分成了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城市物流运营系统、城市物流信息系统、城市物流技术系统、城市物流政策系统五个子系统。

[10]马燕强、海跃(2011)认为城市物流运营系统由三个紧密相联的部分构成:城市集运中心、最后一公里配送和逆向物流。

[11]姜振华(2014)认为城市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有自己特有的四个主体:物流供应者、物流需求者、城市管理者和居民。

[12]基于以上学者对城市物流的理解,本文认为城市物流是为满足城市的特定需求,在以城市为中心的一定区域内综合考虑运作环境和运作绩效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与有效益的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由于服务范围和所处环境的特定性,城市物流有自身特点:(1)不同的城市物流针对不同的物流需求随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的分类越来越多,可以按行业分类,也可以按地域范围分类。

城市物流业涵盖了这些物流的多个范围和空间,涉及到城市发展的各个行业。

城市物流是以城市为主体,围绕城市发生的物流活动,是一种社会物流。

不同城市之间各产业的发展程度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不同,物流范围和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城市物流系统提供的服务类型、城市物流业的结构也随之变化,城市物流系统的设施设备、运作过程、功能实现也各有不同。

(2)城市物流系统构成更为复杂与传统的物流运作不同,城市物流的利益相关者更多,除了物流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亦与城市物流的运作息息相关。

城市物流系统作为城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计划、组织和运作实施是在既定的城市管理政策下进行的,如不同的限行政策会对城市物流运作产生不同的影响。

反之,城市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也会根据城市物流的运作状况以及其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来制定合适的物流业管理政策。

换句话说,城市物流的发展与城市物流管理政策的制定是相辅相成的。

此外,城市居民既是城市物流的需求者,又是城市物流的供给者。

城市居民还受到物流运作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给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城市居民也会对城市物流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反馈作用。

(3)城市物流有特定的运作环境城市物流的运作是以一定的硬件和软环境作为基础,硬件环境包括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等有形的资源,软环境则主要指支撑物流运作的无形资源。

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管理者的决策思路的差异使得每个城市的物流运作都有其特定的、不可复制的运作环境。

(4)消费物流是城市物流的主要特色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骤增,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倒逼各大都市进行城市功能疏解,推动第二产业向城市外部转移,城市逐步演变为消费型、服务型城市。

因此城市的消费集中且需求量大,是商品集散的中心,配送成为城市物流的主要运作模式。

另外,在这种产业结构中,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

城市物流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产成品的流入和生活废弃物的流出。

(二)城市物流性能的基本含义城市物流是一种区域物流,又是一种社会物流。

城市物流系统的构成更为复杂,它涉及到的主体有城市物流的需求者、城市物流的供给者、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

城市物流的需求者由于生产或生活的需要产生了获得物流服务的需求,城市物流的供应者通过城市物流运作提供相应服务;由于城市物流运作的特定区域和特定环境,它的运作过程不仅有物流服务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也涉及到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

城市居民既是城市物流服务的需求者,又有可能是城市物流的供应者,同时又生活在城市物流运作的基础———城市系统中,物流运作对城市系统在交通、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关系着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城市居民受城市物流的影响又会对城市物流的运作产生一定的反馈作用。

城市管理者则期望通过政策措施从系统角度全面优化城市物流的运作环境,以保证城市物流运作给城市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绩效。

城市管理政策必然会影响城市物流的发展,同时,城市管理政策的制定也不是盲目进行,会针对城市物流的发展状况来具体制定和实施。

因此,城市物流与城市管理政策之间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城市物流运作体系如图1所示。

从其输入角度来看,系统运作必然需要一定的运作环境。

对于一个城市的物流系统而言,其运作环境可以分为硬件设施和软环境两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