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1植被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5.1 植被(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1 植被(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1植被考点基础练考点一植被与环境1.读森林中的成层现象图,图中植被喜光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甲→乙→丙→丁B.甲→丁→丙→乙C.乙→丙→丁→甲D.丙→乙→甲→丁【答案】1.B【解析】森林中成层分布的植被,树冠或枝叶的位置越高,接收的阳光越充足,喜光性越强;枝叶或树冠的位置越低,由于上层树木枝叶的遮光作用,接收的阳光较少,喜光性越差。

图中树木枝叶的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丁→丙→乙,故喜光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丁→丙→乙。

故选B。

祁连圆柏是“随遇而安的树种”,是青藏高原名副其实的常青树,广泛分布于海拔2600~4300m的阳坡、半阳坡地带。

祁连圆柏树干笔直或略扭,叶子为刺叶或鳞叶,根系发达。

但在柴达木盆地,很多祁连圆柏都呈孤岛状态分布,它们的周边被荒漠包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祁连圆柏的生长习性为()A.喜热 B.喜湿 C.耐盐碱D.耐寒旱、耐贫瘠3.柴达木盆地中很多祁连圆柏呈孤岛状态分布且周边被荒漠包围,说明了()A.植被破坏严重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祁连圆柏存在时间长D.人类保护【答案】2.D3.C【解析】2.根据材料“祁连圆柏是‘随遇而安的树种’,是青藏高原名副其实的常青树,广泛分布于海拔2600~4300m的阳坡、半阳坡地带”可判断:祁连圆柏的生长习性为耐寒旱、耐贫瘠,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根据材料“在柴达木盆地,很多祁连圆柏都呈孤岛状态分布,它们的周边被荒漠包围”可充分说明,它们在柴达木盆地荒漠化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祁连圆柏存在时间长,C正确。

植被破坏严重,气候干旱,降水少,人类保护,不会导致祁连圆柏呈孤岛状态,ABD错误。

故选C。

考点二森林4.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植被分别是()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答案】4.D【详解】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及土壤5.1植被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及土壤5.1植被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植被研究一植被与环境考向1植被种类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所示植被种类为()①丛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分析读图可知,图甲树木筏列齐整,为人工林,故A项正确。

2.图乙所示植被种类为()①丛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分析读图可知,图乙树木稀罕,主要植被为草原;图中有大批野生动物,故图示草原为天然草原,B项正确。

考向2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植被的生长受地形、天气、水源、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此中,对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素为天气。

植被对自然环境还拥有指示作用,可反应自然环境的某些特色。

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东北地域和西北地域植被差别的主要要素是()A.地形B.热量C.光照D.降水答案D分析东北地域降水多,植被以丛林为主;西北地域降水少,植被以荒漠和草原为主,故D项正确。

4.以下植被中,能指示干旱环境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分析读图可知,甲为胡杨林,可指示干旱环境;乙为苹果树,可指示晴暖环境;丙为苔藓,可指示阴冷环境;丁为甘蔗,可指示湿热环境。

研究二丛林考向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始丛林。

据此达成5~6题。

5.对于热带雨林散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仅散布在热带雨林天气区B.最大散布区位于亚洲C.主要散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域D.我国没有热带雨林散布答案C分析热带雨林主要散布在热带雨林天气和热带季民风候区;最大散布区位于南美洲;主要散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域;我国的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也有热带雨林散布。

6.对于热带雨林特色的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A.垂直构造简单B.板根现象突出C.常有附生植被D.树木高大旺盛答案A分析热带雨林垂直构造复杂。

考向2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我国东部地域季民风候明显,植被以丛林为主。

据此达成7~8题。

7.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域主要植被分别是()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答案B分析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民风候,植被主假如落叶阔叶林;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民风候,植被主假如常绿阔叶林。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同学暑假去阿尔卑斯山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为该山地的局部南北坡植被的垂直变化图。

最有可能在下图中①地采集到的植物标本是( ),①地下面为山地针叶林,而①地上面为高寒荒漠,即该地位于森林与荒漠之间,最可能是草原或荒漠草原,D正确。

我国广西引进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的几种高大桉树作为造纸原料。

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因为其生长快,3—5年即可成才,被称为“速生桉”。

下图示意广西某地种植桉树前后的变化。

读图,完成2~3题。

2.广西的主要地带性植被为(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3.广西大量引种桉树,可能导致( )A.生物多样性减少B.湿地面积变大C.地下水位下降D.降水量增大2题,广西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A正确。

第3题,由“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和图示可推知广西大量引种桉树,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3.C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C.耐寒、喜旱D.喜热、耐旱5.调查发现,近年来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B.光照更加充足C.降水逐渐变少D.水土流失加重4题,根据不同坡向森林植被所占的百分比可知,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时,各海拔阶段所占比重均最大,说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B对;与阴坡相比,阳坡所占比重小,说明该森林植被不喜光,A错;海拔超过1800—1900米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该森林植被不耐寒,C错;与迎风坡相比,背风坡所占比重小,说明该森林植被不耐旱,D错。

第5题,近年来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高海拔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A对;该森林植被喜湿,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降水增加,C错;该森林植被喜阴,故光照充足不是其增长趋势明显的主要原因,B错;水土流失加重不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D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1节植被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1节植被练习含答案

第一节植被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热带雨林植被特点的是()A.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B.常有茎花、板根等现象C.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D.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2.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植被分布,主要是因为()A.热量充足,光照强B.降水充足,光照强C.热量充足,降水少,降水多2.D1题,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是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第2题,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A、B两地有热带雨林分布,说明两地区热量和降水符合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特征。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天然植被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赫尔辛基所在地区的天然植被为()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D.荒漠4.该植被景观在欧洲所跨经度较其他大洲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D.洋流4.C3题,据图分析,赫尔辛基位于北纬60°附近,全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类型的天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第4题,该植被在欧洲所跨经度较其他大洲大,东西宽度广,是由于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利于西风深入,使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范围广。

读部分植物个体特征和生长土壤要素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植物依次表示骆驼刺、莲、茶树三种植物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④①③D.②③④6.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是()B.②C.③D.④6.B5题,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系发达;莲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叶片较大;茶树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第6题,中亚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适宜骆驼刺的生长。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

在索科特拉岛(1 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该植物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知识点复习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知识点复习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知识点复习与练习题汇编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1、掌握植被类型和主要植被的特点,理解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的特征。

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1.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球表面某一地区内所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体。

可按地理环境特征划分,如高山植被、温带植被;可按不同地域划分,如天山植被、中国植被;还可依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如草甸植被、森林植被等。

植被与气候、土壤、地形、动物界及水状况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

植被在土壤形成上有重要作用。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各种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间也呈现出密切的关系。

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型生物。

在自然界中,目前已经被人们知道的植物大约有40万种,它们遍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以各种奇特的方式自己养活着自己。

绝大多数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

而且,对于植物来说,不必像动物那样得到处活动或拥有复杂的神经系统,以便找到食物,植物凭着光合作用这种特殊的“自养”能力,只需“静坐”就可,远不用为“吃”忧虑担心。

植物中的很大一部分会无可奈何地成为动物口中的美味佳肴。

不仅草食动物依赖植物所提供的蛋白质和能量,而且肉食动物也间接的依赖着植物所提供的能量。

可以说,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没有植物,生物几乎就无从谈起。

例题:等高活篱笆是指在坡面上大致沿等高线种植的窄条状植物带。

篱笆之间的土地常用来种植作物,作物与篱笆构成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称篱笆间作,是农林复合业的一种形式。

某研究所在三峡库区开展了等高活篱笆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左图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地表径流速度对比,右图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含沙量的对比。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农林复合系统中,等高活篱笆的最理想植被是()A.草本B.草灌结合C.灌木D.乔木(2)该农林复合系统在三峡库区能够()①减少径流总量②削减径流峰值③减少泥沙含量④降低径流速度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若干年后,该农林复合系统能影响篱间地的()A.坡度大小B.地形类型C.土壤类型D.气候变化答案:(1)B;(2)C;(3)A解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该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益及其影响。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五)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五)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五)综合题1、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图中数字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和____来实现的;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形成速度较____,土壤黏粒比重较____。

(3)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____。

答案:光合矿物质气温降水快高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的判读。

(1)读图可知,图中数字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实现的;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湿热地区土壤形成速度快于干冷地区,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更高。

(3)成土母质是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小提示: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面积辽阔,自然环境区域差异显著,不同地域分布不同的自然带。

下图为我国三类自然带分布图。

(1)说出图中甲、乙、丙三类自然带名称。

(2)分析图中甲、乙、丙三类自然带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3)图中丙类自然带由南向北分异显著,简述其分布规律。

答案:(1)荒漠自然带、草原自然带、森林自然带。

(2)我国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然带由湿润的森林带过渡为干旱的荒漠带。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土壤(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土壤(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据此完成1~2题。

1.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2.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的堆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苔藓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1题,黑土分布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多。

红壤分布区水热充分,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较低。

水稻土属于耕作土壤,非自然发育而成。

寒漠土主要分布在高寒地区,高寒地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较低,有机质含量少。

第2题,岩石发育为土壤需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并有生物提供有机质。

高等植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难以在成土母质上直接生长并提供有机质,而苔藓类低等生物生命力较强,可以在成土母质上生长并提供有机质,岩石表面易发育为“年幼”土壤。

2.C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因素的关系图,完成3~4题。

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A.风化基岩B.气候C.地形D.生物4.图示区域()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中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故选D。

第4题,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水下渗越多,地表径流量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

因此①②正确,故选A。

4.A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貌、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

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5章第1节 植被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5章第1节 植被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五章植被和土壤第一节植被同步练习读图,回答1~2题。

甲乙1.图甲所示植被类型为()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B.②④B.①④D.②③2.图乙所示植被类型为()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1.A 2.B【解析】1.读图可知,图甲树木排列整齐,为人工林,故A项正确。

2.读图可知,图乙树木稀少,主要植被为草原;图中有大量野生动物,故图示草原为天然草原,B项正确。

热带雨林是全球最重要的原始森林。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热带雨林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仅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B.最大分布区位于亚洲C.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D.我国没有热带雨林分布4.关于热带雨林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垂直结构简单B.板根现象突出C.常有附生植被D.树木高大繁茂【答案】C A【解析】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大分布区位于南美洲;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我国的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也有热带雨林分布。

4.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

读非洲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5~6题。

5.A、B两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荒漠、热带草原B.热带沙漠、热带草原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D.热带草原、热带沙漠6.有关B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全年炎热干燥C.全年高温多雨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答案】A D【解析】5.读图可知,A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B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

6. 读图可知,B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其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

完成7~8题。

7.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8.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D D【解析】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1节植被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1节植被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节植被(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植被是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理事项属于植被的是( )A.森林B.盆栽C.一树花枝D.几株灌木2.下列属于人工植被的有( )①原始森林②荒漠③农作物④城市绿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A 2.B[第1题,由材料可知,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如森林、草原、经济林等。

第2题,农作物和城市绿地是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为人工植被;原始森林和荒漠是一定地区植物长期发展的产物,为自然植被。

]下图为一X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

读图,完成3~4题。

3.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4.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长白山天池湖畔B.某某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3.A 4.C[第3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第4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某某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5~6题。

5.上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A.森林B.草原C.沼泽D.荒漠6.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5.B 6.C[第5题,图例所示区域主要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植被类型应为草原,其中a表示温带草原,b表示热带草原。

第6题,热带草原对应热带草原气候。

]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拍摄的主要植被照片。

读图,完成7~8题。

①②③④7.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8.③是香樟树的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7.D 8.D[第7题,读图可知,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分层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分层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 因此许多红树科植物都长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
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
18. 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是( D )
A.吸纳污水,减少物种
B.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C.固碳释氧,全球变冷
[2022无锡高中期末]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可以扎根十 几米深,而地上部分较短,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3~14题。
13. 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C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解析]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沙漠中的植物
D.我国没有热带雨林分布
[解析]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大分布区位于南美洲,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我国的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也有热带雨林分布。
4. 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垂பைடு நூலகம்结构简单
B.板根现象突出
C.常有附生植被
D.树木高大繁茂
(1)指出Ⅰ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并说明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案] 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2)说出猴面包树形态特征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案] 当地干湿季分明,猴面包树树干粗大,木质疏松多孔,湿季时便于储水;干季 时蒸发旺盛,因此树叶少而小,以减少水分蒸腾。 (3)Ⅳ地区的常绿硬叶林下土壤含水量明显大于周边植被稀疏地区,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雨季时植被截留雨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植被遮蔽阳光,减少土壤 水分蒸发。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1植被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1植被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1植被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节植被[学考合格练]1.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有些会生长出针状叶,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B.吸取地下水C.储存水分D.加速水分的蒸腾作用答案:A2.植物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华北民间“枣发芽,植棉花”的谚语体现了( )A.植物对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用B.植物对干旱环境的指示作用C.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D.植物对水湿环境的指示作用答案:C3.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答案:C4.下图是一幅光合作用示意图,该作用的结果有(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物质存在位置④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读部分植物个体特征或生长土壤要素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植物依次表示骆驼刺、莲、茶树三种植物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④①③D.②③④6.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5题,骆驼刺适宜生长在干旱的环境,根系发达;莲生长在湿润的环境,叶片较大;茶树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故选B。

第6题,中亚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适宜骆驼刺的生长。

故选B。

答案:5.B 6.B7.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 )A.物质的循环作用B.能量的流动C.细菌的分解作用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D8.读森林与环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森林的环境效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外,森林对城市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对农业生产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

配套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第一节 植被

配套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第一节  植被

3.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4.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谢谢观看
荒漠植被:从热带到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的统称。 植被特点:以旱生灌木为主,也有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随堂检测
例 某地理小组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 稀疏(图1),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图2)。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园所处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 A. 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热带草原 D. 热带季雨林 (2)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过低 B.降水稀少 C.光照不足 D. 土层瘠薄
(1)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 ( ) A. 耐寒 B.耐旱 C.耐风 D. 耐渍 (2)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 A. 旱灾 B.水源 C.大风 D. 障碍物 (3)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 ( ) A. 环境污染 B. 土地退化 C. 生物入侵 D. 生物多样性增多
解析:(1)根据材料分析,当干旱来临时,风滚草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 说明风滚草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应为戈壁中的一种常见的植物,主要习性为耐旱。 (2)根据材料分析,风滚草随风滚动,说明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大风。 (3)根据材料分析,风往哪里吹,风滚草就往哪里跑。移动中的风滚草会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 而风滚草是最有效的种子传播工具,因此有些害虫会搭便车,和风滚草一起来到新的地方危害当地, 导致生物入侵。 答案:(1)B (2)C (3)C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第一节 植被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第一节 植被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读某地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示植被类型属于()①天然植被②人工植被③草原④荒漠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关于图示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根系发达B.高大繁盛C.茎叶退化D.旱生植物答案:1.C 2.B解析:第1题,图示植被是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由图可知,图示地区荒漠广布,生长有少量的耐旱植物。

第2题,图示植物生长在沙漠地区,为旱生植物,根系发达,植物矮小,茎叶退化。

读部分植物个体特征或生长土壤要素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植物依次表示骆驼刺、莲、茶树三种植物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④①③D.②③④4.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3.B 4.B解析:第3题,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系发达;莲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叶片较大;茶树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第4题,中亚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适宜骆驼刺的生长。

板根亦称“板状根”,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

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

读图,完成5~6题。

5.板根主要出现在()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6.我国板根现象最典型的地区是()A.云南西双版纳B.江西井冈山C.陕西秦岭D.福建武夷山答案:5.D 6.A解析:第5题,水热充足的热带雨林地区易出现板根。

第6题,云南西双版纳的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读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分布面积比例图,完成7~8题。

7.该植被类型是()A.针叶林B.草原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8.四川省该类植被主要分布在()A.四川北部B.四川南部C.四川西部D.四川东部答案:7.B8.C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因此该植被是草原。

【2019版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PPT课件(5.1-5.2+章末综合)图文

【2019版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PPT课件(5.1-5.2+章末综合)图文

• 5.该山地丘陵区最可能位于( B )
• A.四川盆地
• B.山东半岛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两广丘陵
• 6.下列关A于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
确的是( )
• A.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 B.与坡度呈正相关
•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A
• 7.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
植物
动物
腐殖质 微生物
3.气候与土壤
亚寒带 针叶林
思考:岩石风化的速度和强度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
呈正相关: 湿热>干冷
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是哪一种? 为什么?
探究二
• 材料一 下图为亚马孙热带雨林生 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 材料二 生物炭,指在缺氧的条件下把生物质进行 高温处理,生物质中的油和气燃烧掉,剩下的就 是生物炭。生物炭几乎是纯碳,埋到地下后可以 有几百至上千年不会消失,等于把碳封存进了土 壤,同时减少二氧化氮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生物炭富含微孔,可以补 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移除土壤污染物,有效保 存水分和养料,提高土壤肥力。
观察土壤
• 1.土壤颜色 • 2.土壤质地 • 3.土壤剖面构造
红壤
黑土
棕壤
黑钙土
成分
砂比例适中
黏 土
黏粒
通气、透水 性能

蓄水、保肥 耕作情
性能


易耕作


理想


不易耕作
森 林
有机质层
土 壤
腐殖质层 ——黑色
剖 面
淋溶层 ——浅色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 - 1 - 第二节土壤.................................................................................................................. - 8 - 第五章测评 ................................................................................................................... - 15 -第一节植被合格考达标练甲图为某地景观图,乙图为旗形树图片。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两图所示植被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图—天然植被B.甲图—草原C.乙图—人工植被D.乙图—森林2.造成乙图中树冠呈旗形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不均B.地形崎岖C.风力作用D.人为砍伐1题,读图可知,甲图为人工植被;乙图为天然植被,为森林。

第2题,旗形树冠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

2.C“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

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

”据此完成3~4题。

3.符合上文描述的地点是()A.撒哈拉地区B.西欧地区C.南极地区D.马来群岛4.当地的天然植被类型是()A.荒漠B.雨林C.落叶林D.针叶林3题,材料描述的现象应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

第4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发育热带雨林。

4.B下图示意某种植被在我国的分布(数字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比重,单位:%)。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1植被 (1)2土壤 (8)章末检测卷(五) (16)1植被A级·学考达标练不同季节的水热差异,导致木本植物径向生长速度呈现季节差异。

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的季节,植物生长快,形成的木质部较稀疏,颜色较浅;反之则木质部较密,颜色较深,树木随季节交替形成一圈圈深浅交替的年轮。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板栗树种的年轮及其显微图,其中早材形成于春季,晚材形成于夏季。

据此完成1~3题。

1.由图可知,与a年份相比,b年份( )A.春季雨水明显较多 B.春季雨水明显较少C.夏季雨水明显较多 D.夏季雨水明显较少2.图示年轮反映该树种( )A.早材宽度均宽于晚材B.年轮宽度差异主要与晚材相关C.生长速度夏季快于春季D.年轮宽度主要由年平均气温决定3.下列树种中,年轮视觉效果最明显的是( )A.热带速生树种 B.热带慢生树种C.温带速生树种 D.温带慢生树种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图1)。

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

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图2),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

读图,完成4~6题。

4.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 )A.耐寒B.耐旱C.耐风D.耐渍5.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旱灾 B.水源C.大风 D.障碍物6.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 )A.环境污染B.土地退化C.生物入侵 D.生物多样性增多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

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

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

下图示意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

(1)说明该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试推测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植被探究一植被与环境考向1 植被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所示植被类型为( )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图甲树木排列整齐,为人工林,故A项正确。

2.图乙所示植被类型为( )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图乙树木稀少,主要植被为草原;图中有大量野生动物,故图示草原为天然草原,B项正确。

考向2 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植被的生长受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其中,对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为气候。

植被对自然环境还具有指示作用,可反映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

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C.光照 D.降水答案 D解析东北地区降水多,植被以森林为主;西北地区降水少,植被以荒漠和草原为主,故D项正确。

4.下列植被中,能指示干旱环境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甲为胡杨林,可指示干旱环境;乙为苹果树,可指示晴暖环境;丙为苔藓,可指示阴冷环境;丁为甘蔗,可指示湿热环境。

探究二森林考向1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全球最重要的原始森林。

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热带雨林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仅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B.最大分布区位于亚洲C.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D.我国没有热带雨林分布答案 C解析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大分布区位于南美洲;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我国的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也有热带雨林分布。

6.关于热带雨林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垂直结构简单 B.板根现象突出C.常有附生植被 D.树木高大繁茂答案 A解析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

考向2 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植被以森林为主。

据此完成7~8题。

7.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植被分别是(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答案 B解析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

8.造成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答案 B解析造成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考向3 亚寒带针叶林据塔斯社报道,2018年5月,俄罗斯西伯利亚发生森林火灾,燃烧面积达66 441公顷。

截至12日白天,消防队共扑灭12 672公顷的森林大火。

右图为俄罗斯森林大火景观图。

据此完成9~10题。

9.此次大火破坏的森林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 C解析俄罗斯纬度较高,森林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结合景观图可知,此次大火破坏的森林为亚寒带针叶林。

10.该植被分布区的气候特征为( )A.全年寒冷干燥B.全年温和湿润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夏季温和短暂,冬季寒冷漫长答案 D解析俄罗斯纬度较高,夏季温和短暂,冬季寒冷漫长。

探究三草原与荒漠考向1 温带草原和荒漠下表为我国两个自治区首府部分地理资料统计。

读表,回答11~12题。

A.温带荒漠 B.温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答案 A解析据表中经纬度可知,甲为乌鲁木齐,位于新疆。

新疆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温带荒漠。

12.乙所在自治区植被分布特点是( )A.东部以温带草原为主,西部以温带荒漠为主B.东部以温带荒漠为主,西部以温带草原为主C.北部以温带荒漠为主,南部以温带草原为主D.北部以温带草原为主,南部以温带荒漠为主答案 A解析据表中经纬度可知,乙为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

内蒙古东部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西部以温带荒漠为主。

考向2 热带草原和荒漠读非洲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A、B两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B.热带沙漠、热带草原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D.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A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B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

14.有关B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全年炎热干燥C.全年高温多雨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B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其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1.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绘制了理想大陆植被分布模式图。

并设计了探究性学习任务。

请你帮助该地理学习小组完成探究任务。

(1)图中有两个字母代表的植被类型相同,指出该植被的名称,并说明对应的气候类型。

(2)图中字母中,代表热带植被的有哪些?指出其名称。

(3)图中字母中,哪些是我国拥有的植被类型?请指出其名称。

(4)图中哪些位置是上述题中没有提到的植被类型,请指出其名称。

成果展示(1)E和G,为落叶阔叶林。

E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G对应温带季风气候。

(2)A、B、C。

A为热带雨林,B为热带草原,C为热带荒漠。

(3)A、F、G、H、I和J。

A为热带雨林,F为常绿阔叶林,G为落叶阔叶林,H为温带草原,I为温带荒漠,J为亚寒带针叶林。

(4)D、K和L。

D为常绿硬叶林,K为苔原,L为冰原。

2.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概括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特征。

(2)指出热带雨林的三大分布地区。

(3)指出甲、乙两地植被的显著区别。

(4)与常绿阔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显著特征是什么?成果展示(1)北半球中高纬度;横贯大陆东西,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呈带状东西延伸。

(2)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和亚马孙河流域。

(3)甲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乙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冬季树木常青。

(4)垂直结构复杂,树木高大茂盛,具有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植物种类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 5 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

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

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

据此完成1~2题。

1.团城内的植被属于( )①自然植被②人工植被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阔叶林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团城内的植被是人工营造的,属于人工植被,②正确;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③正确。

故选B项。

2.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答案 D解析冬季北京地区降水少,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D项正确,A项错误;冬季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减轻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的作用小,B项错误;含水涵洞不能为土壤提供养分,C项错误。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读红树林景观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红树林生长习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多分布渤海沿岸②根系不发达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C解析渤海位于温带,缺乏红树林海岸,①错误;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淤泥质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③正确;多为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根系发达,②错误,④正确。

4.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答案 A解析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也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可以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读我国植被分布模式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分别为( )A.①为温带草原,②为温带荒漠B.①为温带荒漠,②为温带草原C.①为亚寒带针叶林,②为温带荒漠D.①为温带草原,②为亚寒带针叶林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③区域距海近,为落叶阔叶林。

沿③②①的方向变化,降水逐渐减少,故②为温带草原,①为温带荒漠。

6.图中④为( )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常绿硬叶林D.常绿阔叶林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④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常绿阔叶林。

7.图中⑤为( )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常绿硬叶林D.常绿阔叶林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⑤位于我国最南部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为热带雨林。

某地动物多具有夏眠、夜行、耐旱的特征。

据此完成8~9题。

8.该地植被最可能为( )A.热带雨林 B.热带荒漠C.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答案 B解析据材料信息“夜行”可知,该地白天的气温高,不适宜活动;据材料信息“耐旱”可知,该地气候干旱;据材料信息“夏眠”可知,该地夏季炎热,故该地植被最可能为热带荒漠。

9.关于该地区植被特点的推测,正确的是( )A.植被种群丰富 B.植物根部短小C.叶片退化为刺 D.茎叶硕大肥厚答案 C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植被为热带荒漠。

植被种群简单,根部发达,叶片退化为刺。

读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温哥华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荒漠C.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答案 A解析读图,根据纬度可知,温哥华位于温带地区,地处沿海,降水较多,植被类型最可能为落叶阔叶林。

11.加拿大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为( )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荒漠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答案 C解析加拿大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植被类型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12.温哥华与莱斯布里奇植被类型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 B.光照 C.降水 D.热量答案 C解析温哥华位于沿海地区,降水多,植被主要是森林;莱斯布里奇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植被主要是荒漠和草原。

二、综合题(共52分)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

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

下表为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