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巴金

合集下载

现代文学史12第十二章 巴金

现代文学史12第十二章  巴金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激流三部曲》的文学史地位: 一、《激流三部曲》是反映五四运动的 长篇小说。 二、《激流三部曲》是我国现代文学作 品中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并集中抨 击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小说。 三、《激流三部曲》对中国现代长篇小 说这一体裁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激流>总序》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激流三部曲》所反映内容的 时间跨度是1919年至1924年,主要 从“五四”新文化思潮与封建家族 制度剧烈冲突的角度,描写青年反 抗家庭的革命,控诉了封建大家庭 的罪恶。宣告了封建家族制度的死 刑。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小说多侧面地暴露封建家庭统 治者的顽固和专制,以及“长子继 承制”的内在矛盾,揭示封建家庭 父辈人物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沦丧; 歌颂受新文化思想激荡的子辈人物 的叛逆行动,表现青年女性的悲惨 命运,以及她们的觉醒与抗争。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他是获得国际性荣誉最多 的一位中国作家。1999年,国 际编号8315的小行星被命名为 “巴金星”。2003年11月25日, 国务院授予了他“人民作家” 的荣誉称号。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第二节
小说创作概况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前期小说主要写两类题材,即 通过恋爱婚姻的纠葛描写知识青年 的社会革命和家庭革命。《灭亡》 等属于前者。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家》写成于1931年,同年 在上海《时报》上连载,最初题 名为《激流》,后以单行本发行 时改名为《家》。1938年和1940 年,又先后写成了《春》《秋》, 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写作意图: “在这里我所欲展示给读者的乃 是描写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自然这 里只有生活底一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 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 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动荡了。”

巴金《家》

巴金《家》

巴金《家》章节简介1章:介绍当时的气候背景,看似平常又平淡的开头便给人一种沉重的氛围.2、3章:觉慧睹琴思人——鸣凤,他感叹心上人的命运是如此坎坷与无奈,也同时发觉自己高家的无数罪恶。

从另一个方面也揭露了他对鸣凤的无限欣赏与爱恋之情.4章:在这种黑暗统治下的社会,对于像鸣凤一样的低下阶级的人来讲,他们无权抱怨与申诉,唯有在世界都沉静下来的时候,他们才能安静的感叹自己的悲惨命运.5章:琴的母亲对她要投考男学堂感到惊讶,但是,仍旧答应替她想办法,琴对母亲十分感激.也表露了母亲对琴的爱与支持.6、7、8章:在这里面无不透露了当时黑暗社会下的腐败,人的懦弱无能,任人摆布,不得不埋葬真实的自己。

觉新作为大家庭里的长孙的命运也不过如此.他的双重人格是黑暗社会的结晶,更是将当时人们的懦弱表现的淋漓至尽。

9、10、11、12章:在当时的社会,亲人之间没有了亲情,只有无尽的命令、服从与惧怕.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与理解.每个人的命运都不能自己主宰,才造成觉新与梅的凄惨故事。

最后觉慧的话,却又给人无限遐想。

13章:旧历新年,高公馆屋内灯火辉煌,是如此的热闹繁忙,喜气盈新,一个大家庭四世同堂的画面是多么的温馨、惬意。

然而此刻,屋外的一个讨饭的小孩在饥寒中哭泣,恰与屋内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比。

14章:觉新就是时代的代表,对于觉新的健忘,让觉慧突然明白了,在这种不由己的世界,或许只有像觉新那样才能在痛苦中生活下去。

15章:梅对觉民、觉慧、琴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她都只能依靠回忆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

觉慧、觉民因为梅的悲剧而对旧势力更加深恶痛绝.16、17、18、19章:元宵节刚刚过,新旧军阀展开了激烈的混战。

处于市区的高家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战火的烦扰.从东门逃进城的张太太带着琴和正在张家玩的梅来到高公馆避难.梅看见高家花园里草木依然,然而人事已非,感到格外悲泣.在瑞珏与梅相处之后,发现自己对美的印象很好。

20、21、22章:当觉新与梅再次相遇时.梅的刻意避让,让觉新很难过,他请求梅宽恕自己.当看到梅哭泣时,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情不自禁的用手帕去为她擦泪.二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巴金早期革命小说的特点
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道路的代表作品有《灭亡》 《新生》《爱情三部曲》等,这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是: 1、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电》中 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 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2、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 内心苦恼而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3、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
《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及地位
艺术成就: 一、受中外文学艺术的影响。《红 楼梦》式的家族小说。外国作家 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克鲁泡特 金与廖抗夫。 二、“家即社会”的情节典型化。 三、注重发掘人情美与抒情化人物 塑造方法。 四、以事件为主线索,以场面串连 故事的结构特点。 地位: 一、是反映五四运动的长篇小说。 不直接描写五四却表达了五四 精神。是现代文学中描绘五四 时代的一个杰出的作品。 二、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庭 兴衰史并集中抨击封建专制制 度的小说。一座丰碑。 三、对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 大的作用,是现代长篇小说创 作的一个蓝本。
巴金的创作风格
1、善于长篇小说创作,写了大量的三部曲。三部曲数量最多。 2、前后的风格不完全相同。30年代作品充满激情,是激情写作, 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 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40年代作品趋向写实,趋于冷静,甚至呈 现出冷竣的色彩。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 。 3、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小家庭。
思考:结合故事内容,谈谈《家》
和《寒夜》—— 在现实主义风格上 有何不同。
1、由“热”到“冷”,由热情的抒写到冷静 的写实。 2、作品的主题和题材发生变化。 3、刻画的重点由外部事件转向内心世界。 4、在心理刻画上,改变了《家》中直抒胸臆 的写法,而是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示其 内心矛盾为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重点习题及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重点习题及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3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2简述《野草》的艺术特质。

第三章小说(一)1 简述“问题小说”的特点。

2 简述“自叙传”小说的特点。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1 谴责小说的特点?2 什么是鸳蝴─礼拜六派文学?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艺术特征?2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

第六章新诗(一)1 早期白话诗的意义?2 湖畔诗人的风格?3 前期新月派诗歌特点?4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第七章散文(一)1 早期各刊物“随感录”的主要作家?2 “言志派”散文特征?3 朱自清散文特色?4 现代评论派散文特色?第八章戏剧(一)1 什么是“文明新戏”?2 何谓“爱美剧”?3 “小剧场运动”的含意?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 简述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产生过程。

2 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第十章茅盾1 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2 茅盾在理论批评方面有何贡献?3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第十一章老舍1 为什么说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2 《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3 简要说明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第十二章巴金1 简述巴金前期小说的创作特色。

2 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3 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第十三章沈从文1 沈从文小说乡村叙述的独特视角?2 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

第十四章小说(二)1 左翼小说的特点?2 京派小说的特点?3 海派小说的特点?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1 张恨水小说的特色?2 武侠小说的想象与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1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特点?2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特点?第十七章鲁迅(二)1 鲁迅杂文的意义?2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3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家》第十二章好词好句摘抄

《家》第十二章好词好句摘抄

《家》第十二章好词好句摘抄
一、《家》第十二章好词摘抄
巴金的《家》第十二章好词摘抄如下:
宴客作乐、沉闷难受、愤愤不平、完全不同、高山大水、四面八方、劫富济贫、投笔从戎、结结巴巴、扬眉吐气。

二、《家》第十二章好句摘抄
1、高卧在箱子里的历代祖先的画像也拿出来,依次序挂在正中的壁上,享受这一年一度的供奉。

2、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3、一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他不能够再念下去,便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

4、宇宙唤醒我们爱情的需要,可是又不尽力使爱情满足。

5、爱情里也有死有生。

6、一种莫名的恐怖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飞翔,渐渐地压下来。

7、他跟着做知县的父亲走过了不少高山大水,看见了好些不寻常的景物。

8、他常常梦想着一个人跑到奇异的国土里,干一些不寻常的事业。

9、他们这般人来自四面八方,可是被相同的命运团结在一起。

10、他常常梦想:他将来长大成人,要做一个劫富济贫的剑侠,没有家庭,一个人一把剑,到处漂游。

11、他愈憎恨这种生活,便愈发见更多的无形的栅栏立在他的四周,使他不能够把这种生活完全摆脱。

12、我们不是奢侈家,不是贵族,也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并且还不是烈士。

13、在我们这黯淡的生活里,也有我们自己的骄傲,自己的幸福!
14、我一生就这样完结了。

我不反抗,因为我不愿意反抗,我自己愿意做一个牺牲者。

巴金写的列王的主要内容。

巴金写的列王的主要内容。

巴金写的列王的主要内容。

《列王记》记述的是从大卫王晚年(公元前970年)到南部犹大王国灭亡(公元前586年)的历史,故称《列王记》。

全书原为一卷,共47章,后来分为上、下两卷,上卷22章,下卷25章,曾与《撒母耳记》上、下卷合称《列王记》(四卷)。

第一部分(上卷第1—11章,公元前970—前930年)先记述大卫王晚年的政局,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斗争,然后记述所罗门(Solomon,撒罗满)战胜政敌继承了王位。

所罗门是以色列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君王,他凭借上帝赐予的超人智慧,把以色列建设成一个统一富强的王国,实现了空前的太平盛世,特别是建造了耶路撒冷圣殿。

但是所罗门晚年沉缅酒色,娶了许多异教徒为后妃,竟然敬拜她们带来的偶像,因而触怒了上帝。

第二部分(上卷第12章—下卷第17章,公元前931—前722年)记述所罗门死后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分裂,北部仍称以色列王国,南部称犹大王国。

政治分裂又导致宗教分裂,北部以色列王国的国王脱离耶路撒冷圣殿,另立宗教中心,敬拜偶像,受到上帝的严惩,最后被亚述帝国灭亡。

这一部分同时也记述了南部犹大国诸王的事迹。

第三部分(下卷第18—25章,公元前722—前586年)记述南部犹大王国最后约150年的历史。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把犹大国君臣、百姓等掳往巴比伦,于是以色列人开始了“被掳流亡时期”,称为“巴比伦之囚”。

本书虽然是历史书,但作者并非为写历史而写历史,而是用历史来写神学,特别重视与宗教生活有关的大事以及先知们(尤其是先知以利亚、以利沙和以赛亚)的使命,为的是回答以色列人国破家亡以后对上帝所产生的一系列怀疑:上帝的恩许在哪里?上帝忠于盟约吗?大卫王国的永久性在哪里?作者先后60多次逐字引用《申命记》的经句,再三强调遵守诫命就能生存,违背诫命必定灭亡。

作者相信上帝信守盟约,言出必行,他对大卫的许诺——王权长存——必将在弥赛亚的国度里应验。

12第十二章 巴金

12第十二章 巴金

①鸣凤是封建家奴制的牺 牲品。
②梅芬是封建婚姻制度的 牺牲品。 ③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 的牺牲品。
《春》


描写的是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对的 惠表妹的悲剧事件。 实际表现了专制制度下妇女解放的主题。
《秋》


表现了旧家庭分崩离折,“树倒猢狲散”的 结局。 描写了周枚与高淑贞的悲剧以及觉英、觉 群的堕落。
2.旧道德客观上的维护者 身为“承重孙”,觉新处处怕别人说闲 话,时时考虑“光宗耀祖” ,事事退让 , 处处作揖,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 度的维护者的角色。在理性上能够判断是 非对错,却无力把理性贯彻到行动中。

觉新的悲剧性,不仅在于命运的播弄,更在于 他怯懦优柔、充满矛盾的性格;这种性格与他 在家庭中的地位及新旧交替的时代环境,决定 了高觉不可逃脱的牺牲者的命运。觉新的悲剧 揭示了封建专制和礼教杀人不见血的罪恶本质, 并让人进一步反思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消极面。
第十二章 巴金
第一节
巴金创作道路
一、生平 1、童年时代 四川成都人。出身于封 建官僚地主家庭。原名 李尧棠,字芾甘。 《诗经· 召南·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所茇。”
1904-2005
1907年 巴金全家合影
2、社会运动的冲击

受克鲁泡特金政论《告少年》与廖抗夫剧本《夜未 央》影响,形成早期思想:无政府主义(安那其主 义)。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冠名为“爱情”, 实质上写的是一群 安那奇主义者的革 命活动。
巴金《爱情三部曲· 总序》:

“我不曾写过一本叫自己满意的小说。但 在我的二十几部文学作品里面却也有我个人 喜欢的东西,例如《爱情三部曲》。我的确 喜欢这三本小书。这三本小书,我可以说是 为我自己写的,写给自己读的。我可以毫不 夸张地说,就在今天我读着《雨》和《电》 我的心还会颤动。它们使我哭,也使我笑。 它们给过我勇气,也给过我安慰。”

现代文学史必读书目及参考文献

现代文学史必读书目及参考文献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蔡元培《答林琴南书》《文学研究会宣言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评论节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王瑶《论五四时期对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第二章鲁迅一《狂人日记》《孔乙己》《在酒楼上》《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通读《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评论节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张定璜《鲁迅先生》王富仁《<呐喊><彷徨>综论》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第三章小说一冰心《超人》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王鲁彦《菊英的出嫁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缀网劳蛛》评论节选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沈从文《论中国创作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册陈平原《许地山:饮温儒敏《一份率真,一份才情》丁帆《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第四章通俗小说一徐振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张恨水《春明外史》程小青“霍桑系列”第五章郭沫若《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太阳礼赞》《瓶·第十六首:春莺曲》《瓶·第三十七首》《屈原》《论诗三札》《我的作诗经过》《<少年维特之烦恼>评论节选温儒敏《郭沫若其人其诗》邹羽《批判与抒情》王文英《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审美价值》第六章新诗一胡适《蝴蝶》《一颗星儿》沈尹默《月夜》刘半农《叫我如何不冰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李金发《弃妇》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评论节选冯文炳《谈新诗》杜荣根《寻求与超越》龙泉名《中国新诗流郭小聪《在新世纪的门槛上》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第七章散文一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冰心《往事》其二至八 《山中杂记》之七 《寄小读者--通讯七》评论节选刘纳《五四新文学中的散文》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陈平原《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第八章戏剧一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评论节选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侍桁《西林独幕剧》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鲁迅《文艺与革命》《“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评论节选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马良春、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荣太之《中国左翼作第十章茅盾《蚀》《子夜》《春蚕》评论节选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乐黛云《<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第十一章老舍《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评论节选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樊骏《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张慧珠《老舍创作论》第十二章巴金《家》《寒夜》《春天里的秋天》评论节选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曼生《别了,旧生活!新生活万第十三章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评论节选汪曾祺《又读<边城>》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王晓明《沈从文:“乡下人”的文体与“土绅士”的理想》第十四章小说二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李劼人《死水微澜》萧乾《雨夕》林徽因《九十九度中评论节选茅盾《女作家丁玲》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孟实《<谷>和<落日光>》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秦林芳《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吴福辉《带着枷锁的笑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刘云若《红杏出墙记》第十六章新诗二殷夫《我们》臧克家《难民》《春鸟》蒲风《咆哮》何其芳《预言》《花环》《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卞之琳《距离的组织废名《十二月十九日夜》林徽因《别丢掉》评论节选卞之琳《戴望舒诗集·序》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阎京城《波澜壮阔的平淡》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第十七章鲁迅二《灯下漫笔》《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病后杂谈》《阿金》《铸剑》《采薇》评论节选画室(冯雪峰)《革命与知识阶级》何凝(瞿秋白)《<鲁迅杂感选王瑶《鲁迅<故事新编>散论》《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第十八章散文二郁达夫《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何其芳《独语》《画梦录》萧红《过夜》吴伯萧《夜读》评论节选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钱理群《名作重读》唐湜《人似屏中行》杜丽莉《论<画梦录>》谢友祥《论林语堂的闲谈散文》第十九章曹禺《雷雨》《北京人》评论节选刘西渭《雷雨》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钱谷融《“你忘了你钱谷融《谈谈<日出>中的陈白露》辛宪锡《<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第二十章戏剧二夏衍《上海屋檐下》评论节选王文英《现实主义的杰作--<上海屋檐下>》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毛泽东《在延安文学座谈会上的讲话》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评论节选胡乔木《当前思想路线的若干问题》温儒敏《胡风的体验现实主义批何其芳《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第二十二章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评论节选黄修己《总也忘不了他》戴光中《赵树理》杨天舒《农村舞台上第二十三章小说三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张天翼《华威先生》张爱玲《金锁记》《封锁》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评论节选赵园《路翎小说的形象与美感》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钱理群《新小说的诞生》赵园《孙犁对“单纯情调”的追求》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秦瘦鸥《秋海棠》予且“都市百态”小说新鸳鸯蝴蝶派(“新第二十五章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评论节选杨匡汉、杨匡满《艾青传论》骆寒超《时代感 历史感 传统感》王彪《论艾青诗歌的力感》第二十六章新诗三田间《给战斗者》阿垅《纤夫》绿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冯至《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我们准备深穆旦《赞美》《诗八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春》《合唱》评论节选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袁可嘉《九叶集·序》郑敏《诗人与矛盾》许霆、鲁德俊《十四行诗在中国》第二十七章散文三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梁实秋《雅舍》沙汀《随军散记》纪果庵《小城之恋》评论节选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余光中《文章与前额并高》第二十八章戏剧三《白毛女》《芳草天涯》评论节选孟悦《<白毛女>的演变启示》陈坚《夏衍的文学和生活道路》周作人《人的文学》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书》《文学研究会宣言》沈雁冰《文学与人生》大系·建设理论集》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王瑶《论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示众》《阿q正传》《阿长与山海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陈涌《鲁迅小说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小说的精神象征》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拜堂》冯文炳《竹林的故事》沈从文《论中国创作小说》陈平原《许地山:饮过恒河圣水的奇人》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春明外史》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瓶·第三十七首》《我想起了陈涉吴广》《<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蒋铮《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汪静之《伊底眼》宗白华《夜》朱湘《采莲曲》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龙泉名《中国新诗流变论》孙玉石《最丰富的想象在这里开花》情感与形式》孙玉石《穿起那串散乱的珠子》俞平伯《清河坊》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春》小读者--通讯七》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梁遇春《观火》代散文研究》孙席珍《论现代中国散文》林独幕剧》胡宁荣《谈丁西林独幕喜剧的特色》死去了的阿Q时代》茅盾《从牯岭到东京》梁实秋《文学与革命》冯雪峰《关于“第三种人文学”的倾向与理论》朱光潜《谈美·开场话》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荣太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夜>的比较分析》王晓明《潜流与漩涡》国现代小说史》赵园《北京:城与人》老舍创作论》樊骏《认识老舍》了,旧生活!新生活万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王安忆《走出凤凰》沙汀《代理县长》艾芜《山峡中》吴组缃《一千八百担》林徽因《九十九度中》施蛰存《春阳》张恨水《啼笑因缘》王晓明《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赵园《论小说十家》许子东《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微笑》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红杏出墙记》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蒲风《咆哮》陈梦家《再看见你》戴望舒《雨巷》《寻梦者》卞之琳《距离的组织》《断章》林庚《春天的心》情感与形式》孙玉石《梦中升起的小花》李书磊《春天的心是关不住的》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孙玉石《新诗:现代与传统的对话》惊诧”论》《二丑艺术》《捣鬼心传》《奇怪》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刘再复《文学的反思》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独语》《画梦录》李广田《回声》林语堂《方巾气研究》论小品文笔调》鲁迅《小品文的危机》李健吾《李健吾批评文集》蒋心焕、吴秀亮《试论闲适派散文》的闲谈散文》钱谷融《“你忘了你是怎样一个人啦!”--谈周朴园》<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朱栋霖《曹禺戏剧与契诃夫》现实主义的路》胡风的体验现实主义批评体系》支克坚《胡风论》杨天舒《农村舞台上的“丑角艺术家”》钱钟书《围城》路翎《饥饿底郭素娥》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国现代小说史》温儒敏《<围城>的三重意蕴》纯情调”的追求》新鸳鸯蝴蝶派(“新洋场小说”)《我爱这土地》《手推车》史感 传统感》赵午生《艾青--三十年代诗坛升起的灿烂明星》天真的乐观主义者》郑敏《金黄的稻束》《音乐》辛笛《风景》的暴雨》《我们准备深深地领受》陈敬容《划分》《春》《合唱》李季《王贵与李香香》谢冕《一颗星亮在天边:穆旦诗全编·序》四行诗在中国》袁可嘉《论新诗现代化》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爱》小城之恋》谈静《“爱”的赏析》余凌《张爱玲的感性世界--析<流言>》和生活道路》。

十二章巴金的创作道路及代表作

十二章巴金的创作道路及代表作

巴金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灭亡》1929年在国内发表 • 《灭亡》1929年在国内发表 并引起轰动, 并引起轰动,使巴金正式走 上文学创作道路。 上文学创作道路。 • 巴金自己说,“《灭亡》 灭亡》 巴金自己说, 当然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当然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然而, 然而,在巴金的创作中却自 有它的重要意义, 有它的重要意义,它已经表 现出巴金小说创作的某些基 本特色。 本特色。诚如巴金自己所说 我写的是感情, 的,“我写的是感情,不是 生活。 生活。”
文学巨匠巴金(1904—2005) 1904—2005)

第十二章 巴金的创作道路及代表 激流三部曲》 作《激流三部曲》
•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1904年11月25日 1904年11月25日 出生在四川成都。 出生在四川成都。 • “尧”是李家巴金这 一辈的排行, 一辈的排行, “棠”和 芾甘” “芾甘”反取自诗经中的 召南·甘棠 甘棠》 《召南 甘棠》篇:“蔽芾 甘棠,勿剪勿伐, 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 意思是说, 茇,”意思是说,这棵小 小的棠梨树, 小的棠梨树,不要去砍伐 它,这是周朝有德政的召 伯曾经休息过的地方。 伯曾经休息过的地方。
从封建大家庭出走

五四运动爆发, 五四运动爆发,唤 醒了巴金。 醒了巴金。各种广泛 传播的“主义” 传播的“主义”与思 潮,在巴金眼前展开 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而最先打开少年巴金 心扉的是无政府主义。 心扉的是无政府主义。 1923年,巴金从家中 年 出走, 出走,离开闭塞的四 川去到上海、 川去到上海、南京求 学。
191 3年,9岁的巴金与母亲(前排) 年,9
巴金的第二个先生——轿夫老周 巴金的第二个先生——轿夫老周

《家》每一章的概括

《家》每一章的概括

《家》每一章的概括
《家》是中国现代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全书共分为十三章,下面是每一章的概括:
第一章:小康家庭的生活描写,包括家中人员和他们的生活状况。

第二章:主人公程巨富与革命者鄢聚卿的对比,展现程家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第三章:冷泉学堂的故事,主人公程巨富的成长和受压抑的心理。

第四章:程巨富接触到一些社会问题并思考,引发内心的冲突。

第五章:程巨富逐渐走向现实,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出现裂痕。

第六章:程巨富的感情生活,与女友晶晶的关系以及他的内心纠葛。

第七章:程巨富逐渐投身进革命事业,与鄢聚卿和其他革命者合作。

第八章:程巨富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

第九章:革命斗争的胜利,程巨富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改变。

第十章:程巨富经历了身体和精神上的重大打击,重返家庭却
处于失落状态。

第十一章:程巨富渐渐意识到价值观的不同,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更加紧张。

第十二章:程巨富逐渐认清现实,对家庭不再寄予希望。

第十三章:Family life颠覆,程巨富意识到新的社会力量的兴起,也为自己赢得了一种解放。

第十二章 40年代小说

第十二章   40年代小说
.
本时期小说创作,因民国政府统治区、
沦陷区和中共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地
区(亦称延安地区,或解放区)不同的
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而呈现出不同的面 貌。
抗战小说

许多作家走向前线,深入抗战生活,写出了一批反映抗 日战场和战区社会生活的作品,时称“前线主义”小说。
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和新闻性。诸如《华北的烽
的故事。生动的口语、浓郁的乡土气息、故事化的
叙述方式,是这篇小说在抗战文艺大众化方面成功 的经验。
现实的讽喻与剖析

左翼作家在民族抗争主题中重振批判意识,犀利的 现实讽喻、社会剖析与抗日军民的叙事交融,透露 了社会、心理、政治和文学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有的通俗小说家(比如张恨水《八十一梦》《五子

《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他走向了写实主义的厚重。其中《淘 金记》较出色,小说以四川北斗镇莦
箕背金矿的开采为线索,叙述基层各
股恶势力抢发国难财的内讧。
沙汀

茅盾的日记体长篇小说 《腐蚀》( 1941年夏)。 小说以女特务赵惠明内心 独白的日记形式,令人信 服地展现了一个失足难拔 的女性如何在挣扎中走向 忏悔自新的崎岖心路。尖
长篇《结婚》以战时上海为背景,
展现一个小知识者在罪恶都市里的 浮沉堕落。
师陀

1911 年6 月2 日 生于黑龙江呼兰 县。原名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
等.
幼年萧红与母亲
萧红1930年在北京

萧红于1933年开始文学 创作,同年10 月与萧军 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
合集《跋涉》。

1934 年春,“两萧”取 道大连流亡至青岛,萧 红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了中篇小说《生死场》。

第十二章 巴金

第十二章 巴金

三 、《家》的杰出成就
“激流三部曲”由《家》(1933)、《春》 (1938)、《秋》(1940)三部长篇组成,其中, 以《家》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家》1931年完 成,最初发表在上海《时报》上时题为《激流》, 1933年由开明书店出单行本时改为《家》。
(一)《家》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从新文化思潮与封建家族制度剧烈冲突的角度,描写 青年反抗家庭的革命,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多侧面地 暴露宗法家庭统治者的顽固与专制,及“长子继承制”的 内在矛盾;揭露封建家庭父辈人物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沦丧; 歌颂受新文化思想激荡的子辈人物的叛逆行动;表现青年 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的觉醒与抗争。
1936年,巴金与读者萧珊相恋,几经波 折直到1944年才结为伉俪,两人的传奇婚恋 与真挚爱情感人至深。文革期间,萧珊惨遭 迫害致死。
从1937年到1949年,巴金在颠沛流离的抗 战生活中继续从事写作,写了“激流三部曲”的 后两部《春》(1938)、《秋》(1939),中 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
黄妈
袁成 鸣凤 婉儿 倩儿 喜儿
高老太爷
淑芬 淑芳
淑贞 琴(蕴华)
冯乐山
五老爷克定+沈氏 张太太
“他(觉慧)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 了好几眼。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 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 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 永远不能够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 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 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 ”
(三)主要艺术特色
1、《家》在结构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 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 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全面交织而展示了 高公馆的衰亡过程。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12章 巴 金【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12章 巴 金【圣才出品】
7/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巴金小说的独特特色 使命感很强 战士的姿态 与时代的脉搏相呼应 以情动人:前期创作热烈、酣畅,40 年代作品转向深沉但同样充溢着激情,以整体审 美氛围的营造抓住读者的灵魂 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动势强烈的句式和富于抑扬力度的语调 思考题: 1.简评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新与觉慧两位人物形象。 2.简评《寒夜》中的曾树生的性格内涵。 3.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前期与后期小说创作风格的异同。
(2)其他中短篇
《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还魂草》,《光明集》、《将军》和《神·鬼·人》
结构体式多姿多彩、艺术个性
对现代中、短篇小说文体和结构艺术的探寻
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1.创作风格的改变
5/8
圣才电子书

悲哀、忧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 《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2.处女作《灭亡》 立志献身的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心灵表白 一群青年为反抗军阀专制统治而进行的种种社会革命活动 殉道者悲剧英雄杜大心:暗夜里绝望呼叫的英雄 严重的肺结核病;反抗专制制度而拼命工作;绝望、虚无而又要拼死抗争的心态;富于 正义感和献身精神 3.《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反抗、追求和苦闷 近似雾一样的性格的“多余人”周如水,势利堕落的洋派青年张小川,不满现实却又找 不到出路的病态人物吴仁民 近乎健全的女性:纯洁、美丽、坚强
旧主人杨老三:
新主人姚国栋:
腐朽的寄生生活以及长宜子孙的封建意识
封建阶级本身所经历的人格的堕落及人性的扭曲

第十二章 巴金

第十二章  巴金

1936年萧珊赠与巴金 年萧珊赠与巴金 的第一张相片
1953年巴金萧珊 年巴金萧珊 小林小棠在上海
1947年巴金萧珊与 年巴金萧珊与 小林摄于复旦宿舍
• 巴金的两大思想核心,一是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 巴金的两大思想核心,一是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 二是强调个性的自由 • 反映在前期创作,即以青春的激情与对新生力量的 反映在前期创作, 渴望冲击着一切的黑暗与腐朽, 渴望冲击着一切的黑暗与腐朽,反抗着一切不合理 的束缚。 的束缚。
• 二三十年代重要作品: 二三十年代重要作品: • 1、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 、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 《灭亡》、《爱情三部曲》(实为无政府主义) 灭亡》 爱情三部曲》 实为无政府主义) •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爱情三部曲》 》《雨》《电
不是着重写爱情,而是着重表现性格( 不是着重写爱情,而是着重表现性格(p201) )
• 2、揭示封建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走向崩溃的 、 的命运: 激流三部曲》 》《春》《秋 的命运:《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受《红楼梦》影响,以爱情为主线(p204) 红楼梦》影响,以爱情为主线( )
• 《家》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以三个女性的悲 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 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 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以觉民抗婚觉慧出走表现 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高老太爷的死标 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 志着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 志着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 • 《春》继续这一主题。惠和觉新相爱,但由于封建 继续这一主题。惠和觉新相爱, 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 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 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 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 • 《秋》写封建大家庭彻底崩溃。一方面一些年轻生 写封建大家庭彻底崩溃。 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 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 最后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 最后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四)巴金汇编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四)巴金汇编

• 二、巴金的创作分期 • (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1928-1937) • 1、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的特点 • 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 题材,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倾向单纯、 热情、坦率,情感汪洋恣肆,特别能唤起青 年的共鸣。 • 不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对环境也只作 一般的描写,情节线索简单,未跳出“革命 +恋爱”的公式,写景大多带有象征色彩 (P193) 。
• 五、《家》的艺术成就(P200-201) • 六、《激流三部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的重要地位(P201-202) • 1、《激》是反映五四运动的长篇小说。 • 2、《激》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封建 大家庭的兴衰史并集中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制度的小说。 • 3、《激》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体裁的 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第二节 《激流三部曲》
• 一、创作背景 • “那十几年的生活是一个多么可怕的 梦魇!我读着线装书,坐在礼教的监牢里, 眼看着许多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 春,没有幸福,永远做不必要的牺牲品, 最后终于得着死亡的命运。”所以他决意 要写一部《家》来“作为一代青年的呼 吁”,“为我大哥,为我自己,为我那些 横遭摧残的兄弟姐妹,……为同时代的年 轻人控诉、伸冤”。
• 3、觉新身上那种懦弱苟且性格的形成是有 其思想根源的。 • (1)长房长孙的地位。(P199) •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长期的 毒害,成为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统治的 力量。(P199) • (3)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托尔斯 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 • (4)觉新的典型意义在于,他的软弱动摇 的性格完全是封建专制主义及封建家族制 度所造成的,他的悲剧集中反映了这种制 度对健康人性的戕害。(P198)

“旧家庭是渐渐地沉没在灭亡的命运里面了 我看见它一天一天地往崩溃的路上走。这是必然 的趋势,是被经济关系和社会环境决定了的。这 便是我的信念……,它使我更有勇气来宣告一个 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 出我的I accuse(我控诉)。我不能忘记甚至在崩 溃的途中它还会捕获更多的‘食物’:牺牲品。 无数年轻的有为的生命成为垂死制度的牺牲品, 这是不公平的命运,我要反抗这个命运。……我 写《家》的动机也就在这里。”(《关于<家>十 版代序——给我的一个表哥》 )

十二章30年代小说(四)巴金1

十二章30年代小说(四)巴金1

高觉新:专制主义重压下的病态灵魂
在新旧思想和新旧势力之间摇摆不定的形象, 在新旧思想和新旧势力之间摇摆不定的形象,一个既令 人惋惜又令人憎恶的悲剧形象。 人惋惜又令人憎恶的悲剧形象。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作为五四时代的青年,他也曾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作为五四时代的青年, 有过理想、追求,也渴望过自由和个性解放。 有过理想、追求,也渴望过自由和个性解放。对于五四 思潮而言, 思潮而言,他主要接受的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 半农的“作揖主义” 他读的是新书,过的是旧生活, 半农的“作揖主义”。他读的是新书,过的是旧生活, 成了二重人格的人。 成了二重人格的人。 他一方面为封建家庭的没落和无可挽救感到悲哀, 他一方面为封建家庭的没落和无可挽救感到悲哀,屈从 封建家长和礼教统治而使自己成为杀人者的帮凶,另一 封建家长和礼教统治而使自己成为杀人者的帮凶, 方面他和他的亲人也遭到封建专制和礼教的严重伤害, 方面他和他的亲人也遭到封建专制和礼教的严重伤害, 成为牺牲品。 成为牺牲品。 觉新身上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压制下民族的懦弱苟且的 国民性。 国民性。
明 显 的 抒 情 性 氛 。 围 烘 托 , 呈 现 出 和 法 手 征
象 示 了 人 性 的 丰 富 性 和 复 杂 性 ;
社 会 、 生 存 、 灵 与 肉 的 冲 突 揭 ; 性
富 细 腻 的 笔 法 揭 示 日 常 生 活 的 丰
艺 术 特 点
作业:
巴金前后期创作风格的变化表现在 哪些方面?
无政府主义思潮特征
无政府主义是在“五四” 时期作为国际社会主义 思潮的一种派别传入中 国的,它有两大思想核 心:一是反对任何形式 的强权;二是强调绝对 的个性自由。这两大思 想核心在当时的中国与 反帝反封建的主流文化 相一致,无政府主义思 潮在当时吸引的主要是 一批向往革命的青年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期末考试知识点填空整理12第十二章 课前预习与课后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期末考试知识点填空整理12第十二章  课前预习与课后思考

第十二章课前预习与课后思考题目一、填空(预习)1、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旧式大家庭。

2、巴金是一个真诚的理想主义者,他早期信仰(无政府主义)主义思想,想借此投身社会革命事业。

理想的失落让他投身创作,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就带有宣泄痛苦的情感特征。

3、巴金的创作十分丰富,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小说创作),特别是中长篇小说。

他的中长篇小说按照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革命和青年精神困境);另一类是(写家庭伦理困扰人性弱点青春赞歌)。

4、巴金是一个敏感、热情而富于(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巴金一度是非常流行的青年偶像型作家。

5、在处女作《灭亡》中,巴金把主人公(杜大心)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来塑造,歌颂了这个信仰无政府主义的知识分子在绝望中反抗杜大新的斗争精神。

6、巴金描写青年人的革命与恋爱,以及人生中的反抗、追求和苦闷的“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三个中篇小说。

7、在《电》中,巴金塑造了一个纯洁、美丽、坚强的“近乎健全”的理想女性,她的名字是(李佩珠)。

8、在写作青年革命热情与人生困境的小说之外,巴金还用另一副笔墨,创作了描写封建家庭腐败与衰落的(家庭)小说。

1931年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9、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其中(家)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现代最畅销的小说之一。

10、《家》这部长篇小说以(爱情)故事为情节发展的主干,以事件为主线索,作品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在思想上比“五四”以后许多同类题材作品显得深刻。

这种结构艺术借鉴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写法。

11、《家》中巴金写到的人物众多,有六七十个,最主要的是(觉慧)、(觉新)和(觉民)这三个典型人物。

巴金家各章概括

巴金家各章概括

巴金家各章概括【篇一:巴金家各章概括】- - 不知道这个行不行1 章呼啸的北风挟裹着鹅毛般的雪片铺天盖地的飞舞着. 天渐渐的黑了下来,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在成都一条僻静的街上吃力地走着两个行人——那是高府大房的二少爷高觉民和三少爷高觉慧.他们刚从学校排完戏回家. 他俩边走边兴致高昂的谈论着排演得情况.在一所门前上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大公馆面前,他们停了下来,把皮鞋在石梯上擦了擦,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了伞大步走了进去.2 章、3 章琴早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她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当她到听二表哥觉民说“外专”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兴.但一想到进入男学堂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来.觉民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她. 望着琴开朗活泼的亮丽面庞,觉慧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鸣凤,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婢女,像大海一样,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连一点吼声也没有.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不同的两种命运,觉慧明白鸣凤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同时,也是想到了这个家的无数罪恶.4 章夜黑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人们忙碌了一天,此时,卸下白天的面具,打开心灵,或悔恨,或悲泣,或得意,或窃喜,鸣凤只有在此时才能安静的想想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命运而悲泣.5 章琴的母亲对她要投考男学堂感到惊讶,但是,仍旧答应替她想办法. 琴对母亲十分的感激.6、7、8 章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房的长孙. 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里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赞扬,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他曾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过去德国留学,和自己爱着的姑娘结婚.这时传来父亲为他订婚的消息,但他性格懦弱,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为了爷爷早日抱重孙,为了父亲的意愿,他成了家,并帮助料理家务. 本来他深深地爱着钱家的梅表妹,俩人虽青梅竹马,俩小无猜,但他不得不屈从于父命于是一个父亲用拈阄儿的方法决定下来他和自己不认识的少女瑞珏结婚.他的前途因此而被断送,他美丽的幻想也因此而破灭.不久,梅出嫁了,觉新也深深的沉溺于端庄美丽的妻子瑞珏的温存与抚爱之中. 不久,父亲亡故了,他的心里充满了悲哀,但却不曾想到他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可悲了.他的悲哀不久便逐渐消去,父亲的棺木入土以后,他似乎把父亲完全忘记了.他不仅忘记了父亲,同时他还忘记了过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青春. 他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平静地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放在他的年轻的肩上.家族内部的矛盾向他射来的无数无形的暗箭,使他看清了这个绅士家庭在爱与平和的面纱下隐藏着的仇恨和斗争. 虽然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心中仍燃烧着青春的火.他愤怒,他奋斗,最终他的奋斗毫无结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活着只是为了挑起肩上的担子;他活着只是为了维持父亲遗留下的这个家庭.不久,他的孩子出世了,他把他的抱负拿来在儿子的身上实现.儿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这样想着他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 回答人的补充2009-0714 20:53 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觉新的被忘却了的青春,他贪婪的读着《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的文章.他从刘半农那里学到了“作揖主义”从,托尔斯泰那里学到了“不抵抗主义”这,些“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无冲突的结合了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具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他既痛恨旧势力,又在旧势力面前唯唯诺诺;既真诚关心弟妹的幸福,又时时提防着他们的言行出轨.因此,他便受着两方面的夹击:一方面,长辈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指使、捉弄,甚至责骂他;另一方面,觉民、觉慧也常表现出和对这位大哥的不满.面对这一切,他默默地忍受着,挣扎着.他依旧继续阅读新思想的书报,继续过旧式的生活.9、10、11、12 章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情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觉慧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代表.他们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这天,他在花园里遇到了鸣凤,他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连忙打断了觉慧的话,并凄然地说,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了不会长久. 当晚,月光皎洁.三更过后,觉民、觉慧还在天井里散步.远处飘来了如凄如诉的箫声.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婆家对她不好,最近孤身一人回到了省城娘家,觉新知道后心情非常悲痛,接连几晚都吹这样凄惨的调子.觉民担心大哥和梅的悲剧会在自己和琴之间重演,觉慧安慰二哥说,你决不会走到大哥的路上去,因为时代不同了. 13 章旧历新年,高公馆里格外地热闹繁忙.堂屋里面灯火辉煌,全家满满地坐了两大桌.上一桌坐的全是长辈,下一桌坐的是觉新和他的弟妹们.高老太爷希望吃年饭时有四代人,所以叫觉新夫妇也把他们的儿子海臣带上桌来.高老太爷面对这样多的子孙,明白他“四世同堂”的愿望已经实现,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公馆门外,一个讨饭的小孩在饥寒中轻声的哭泣.14 章在花园的楼房里,觉新为了梅几天前在商业场碰到他有意避开而伤心.楼下,淑英正在踢毽子,觉新加入了游戏之中,觉慧望着觉新的背影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他这样想着,对于刚刚掘开过去的坟墓而又马上忘记一切的大哥,也有了暂时的了解了. 15 章张家琴的房中,梅对着觉民、觉慧、琴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她都只能依靠回忆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觉慧、觉民因为梅的悲剧而对旧势力更加深恶痛绝.16、17、18、19 章元宵节刚刚过,新旧军阀展开了激烈的混战. 处于市区的高家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战火的烦扰.从东门逃进城的张太太带着琴和正在张家玩的梅来到高公馆避难.梅看见高家花园里草木依然, 然而人事已非,感到格外悲泣.这时瑞珏带着海臣过来,交谈之后,瑞珏忽然觉得自己很喜欢梅.20 、21、22 章第二天,觉新在花园里与梅再次相遇.梅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觉新追了上去,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看见梅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情不自禁的用手帕去为她擦泪.二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23 、24 章几天来, 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为什么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主动找梅交谈,表示对他们两个当初感情的理解.梅为她的大度与善良所感动,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 梅凄楚悲哀的诉说沉重地压着瑞珏温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诚的同情与对命运的相互理解,使两个女人变成了亲如手足的姊妹.25 章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旧思想.他干得如火如荼, 逐渐地进到新的园地里去,而同时他跟家庭离得更远了.虽然他知道在这个家里还有一个人在无私的爱着自己,他每一次看见那一对被纯洁的爱燃烧着的眼睛,他觉得一种欲望在他的心里生长起来.然而,进入新的环境,跟新的朋友接触, 他的眼界又变宽了.他觉得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在那里他的青年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他更明白人生的意义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个少女的一对眼睛跟广大的世界比起来,却是太渺小了.他不能够单单为着那一对眼睛就放弃一切.琴想象同学倩如学习把头发剪掉,受到她母亲的坚决反对.家庭浓重的封建思想使琴的眼前似乎立刻出现了一条几千年前修好的很长很长的路,上面躺满了年轻女子的尸体.然而,她决心要走一条新的路. 26 章孔教会的头面人物60 多岁的冯乐山看高家的丫头长的漂亮,向高老太爷要求讨一个去做姨太太.高老太爷决定让17 岁的鸣凤嫁给他.鸣凤深深爱着觉慧,虽然她知道地位低下的苦命丫头决不会成为高家的少奶奶,但却希望留在觉慧身边,伺候他一辈子.她的前途依然是一片浓密的黑暗,那一线被纯洁的爱情所带来的光明也给人家摧残了.鸣凤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将她嫁人,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无望的鸣凤只好向觉慧求救.觉慧正赶着为刊物写文章.看到忙着写文章的觉慧,鸣凤不忍打扰他.鸣凤出嫁的事,觉慧一点也不知道. 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那一天对于觉慧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对于鸣凤却是她一生的最后一天了.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他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他四处寻找鸣凤,但是已经太迟了.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对三少爷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27 、28、29 章鸣凤投水自杀后,狠心的高老太爷又逼丫鬟婉儿去给冯乐山做妾.鸣凤的悲剧使觉慧无限悲哀,深深自责,同时也加深了他对祖父为带代表的旧势力的无比仇恨.现在,他更清楚的认清了自己所在地这个家庭、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30 章高老太爷66 岁的寿辰到了.高家大摆宴、唱戏,加以庆祝.梅参加寿礼后回家便病倒了.觉新为不能去看望她而感到极端痛苦.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大哥觉新感到左右为难,三弟觉慧支持二哥觉民进行反抗.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31 章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三叔可明和觉新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 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看到觉新在这件事上又采取不抵抗主义,觉慧忍不住骂觉新是懦夫.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决不让琴做第二个梅的角色.觉新不断受到良心的谴责,觉得无论如何应该给觉民帮忙,否则会造成一件抱恨终身的事.他壮着胆子到祖父面前为觉民说情,却遭到祖父的狂怒斥责.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月底觉民还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新不得已回头又要三弟劝二弟屈服,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32 章这时传来了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及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的话是用一种交织着爱和恨的声音说出来的:“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 ”33 、34、35 章觉新的四叔克安、五叔克定瞒着高老太爷偷偷在外面租小公馆,嫖女人,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到处借债,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不久,丑行被揭穿,高老太爷责罚他们后,感到无比失望,从此一病不起. 陈姨先请道士到作法,又叫端公捉鬼,闹的家宅不宁.留过学的克明、读过进步书报的觉新都不敢出来反对,只有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高老太爷在弥留之际答应解除与冯家的婚约,他想在临死之前见见觉民,觉民抗婚行动取得了胜利.36 章瑞珏临产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高家长一辈人认为高老爷的灵柩停在家里, 如果有人在家生孩子,会有有血光之灾. 他们要求瑞珏到城外生育.他们说祖父的利益超过一切.觉新和平地接受了,他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他一生就没有对谁说过一句反抗的话.无论他受到怎样不公道的待遇,他宁可哭在心里,气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反抗.他忍受一切,他甚至不去考虑这样的忍受是否会损害别人的幸福.这样,觉新又一次毫无抵抗的接受了这个荒唐的主张.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她的哭声就是她的反抗的表示.但是这也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 37 章瑞珏因难产死去.这使得觉新突然明白了,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都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么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现在开始觉得这个担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挣扎.然而同时他又明白他是不能够抵抗这一切的,他是一个无力的、懦弱的人.他绝望了,他突然跪倒在门前,他伤心地哭着.这个时候他不是在哭瑞珏,他是在哭自己.38 、39 章三弟觉慧感到再也不能够在这个吃人的家里住下去了,他要做这个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决心远走高飞.觉新感到无限地悲哀,但他知道是强留不住觉慧的,犹豫再三,终于答应在暗中支持弟弟的行动.他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气. ”便忍不住自语道:“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 ”而他自己将留在家里过着更凄凉、更孤寂的生活⋯⋯40 章黎明,觉慧瞒着高家的其他人,告别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黎明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

第十二章 巴金

第十二章  巴金
2012/03/08 23
同时,在这些富于革命民主主义精神的 小说中,我们也可感受到‚安那其主义‛的 影响。姑且不说《灭亡》本身就是写‚一个 安那其主义者的灭亡‛,即使是这一时期最 优秀的小说,如《爱情的三部曲》和《家》, 其中也分明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爱 情的三部曲》中,那些以热血洒向大地,为 劳苦人复仇的青年男女,如敏等,其行为, 无一不是在实践安那其主义的那种以暗杀解 决社会矛盾、医治民间疾苦的理想与信念。 《家》中觉慧、觉民的行为与思想,也到处 2012/03/08 24 可见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
二、巴金的思想与后期创作
巴金后期创作(从抗战开始——1949 年)的小说主要有:长篇小说《春》、 《秋》、《火》三部曲、《憩园》、《第 四病室》、《寒夜》;短篇小说集有《发 的故事》、《小人小事》。这些小说以鲜 明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优美、成熟的艺 术风格,构成了巴金创作道路上的又一座 高峰。
2012/03/08 25
正是从这种清醒的自我解剖中,巴 金一方面认识到了安那其主义的非科学 性和不切合中国实际的弊端,另一方面 更坚定地沿着现实主义的道路向前发展, 从而使他前期小说的那种浪漫情绪以及 由这种浪漫情绪生发的对于旧时代宣战 的盲目性和失败后的沮丧、颓唐的气氛, 被后期对于黑暗的冷静解剖代替了。
2012/03/08 31
与前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创作 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不 在艺术技巧上,而在整个风格情调 与思想倾向上。 从风格情调上看,前期风格的 特点是‚外热内冷,热中带冷‛, 这一时期则是‚外冷内热,冷中带 热‛。
2012/03/08 26
从思想倾向上看,这一时期的创作 尽管仍然承续了前期对旧制度批判的主 题,承续了前期追求光明的基调,但此 时的批判与追求已不是一种复杂的混合 状态,安那其主义的影响,已基本蜕去, 批判与追求这两个极端的‚意向‛呈现 出清晰、通透的状况。《春》,给人以 ‚温暖和希望‛;《秋》预言‚并没有 一个永久的秋天‛;《火》则是一本 ‚宣传的书‛;《寒夜》则‚不是悲观 的书,它是一本希望的作品‛。

占上风的意思

占上风的意思

占上风的意思
占上风意思就是占据有利地位、处于优势。

常用于比赛或者战场等着相互竞技时,对于有优势的一方用占上风。

是在对抗或者竞争中,一方抢先一步取得优势,在实力对比上处于有利的位置。

出自巴金《灭亡》第十二章:”虽然宣传部办事的人除他而外,还有两个委员,但大部分的事都要他做,而且他如果不负责,另一派人底意见就会占上风而被采纳了。

例句:
1、在这场辩论中我们略占上风。

2、小明和小刚摔跤小刚明显占上风,把小明牢牢地压在自己身下,小明完全动弹不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巴金
一、巴金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念fu)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妻子萧珊。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曾在四川广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

1914年母亲去世。

1917年父亲也去世。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年旧历年底,祖父去世,巴金庆幸“家里再也没有人可以支配”他的行动了。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

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

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

“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2年,巴金夫人萧珊病逝。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

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

享年101岁。

巴金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他的创作是从自由、平等的观念,而不是从团体意识和阶级立场出发的(对于不幸者的同情是不分阶级的),因此他不依据某种主义、某种理论观点,而是忠实于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自己作为个体生命的情感、理想或信念。

他把创作当作宣泄个人情感、表达自己爱憎的方式。

二、巴金第一阶段的创作:1928年创作《灭亡》时至抗战之前
这一时期的创作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从事的社会斗争的,如《灭亡》、《新生》和《爱情的三部曲》;另一类是揭示封建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灭亡》中塑造的杜大心与《爱情的三部曲》中的陈真是具有相似的性格的人物类型。

他们具有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感到时不我待,只有拼命的工作,同时又压抑自己的欲望。

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学形象——一方面,他们都是具有强烈的时间感的人,因为他们接受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的文化观念,而另一方面,他们却强烈地感觉到了自己肉身的羁绊——有限的自我时间与无限的线性的现代时间之间难以弥合的裂痕。

因此,他们都不得不患上了结核病。

这一病症恰恰象征了一个转折时代革命者的精神混乱、狂热和敏感。

巴金这两部小说意义我以为就在这里,他为我们认识这一时代提供了鲜明生动的文学镜像。

《爱情的三部曲》中,《雾》除了塑造陈真的形象外,主要塑造了另一个具有时代标本意义的“多余人”周如水的形象。

他爱上了美貌的青年女子张若兰,后者本来也属意于他,但他却怯于表达自己的爱情,甚至不敢接受若兰的主动示爱,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爱情。

巴金在这部小说里塑造了一个思想大于行动的哈姆雷特式的人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的。

在周如水的身上,一方面具有现代意识,
他讨厌传统的生活方式,不愿做官,不愿接受父母为他安排的婚姻;而另一方面,他又难以决然地抛弃这一切。

小说深刻地展现了他在所谓的“良心”和个人幸福之间的挣扎的艰难与痛苦,表现出一代青年在转折时代心理的复杂性。

《家》的人物关系图:
《家》的杰出成就:
思想上:它的矛头不仅针对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流。

人物塑造上:高老太爷、高觉新、高觉慧。

最成功的人物是高觉新,这是一个在艺术上具有复杂性的人物(《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也是这样的人物)。

艺术结构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新和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为线
索,展现了一个家族衰败的命运。

艺术风格:主观性、抒情性。

只求与青年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

三、巴金第二阶段的创作:从抗战爆发到新中国建立
这一阶段从在题材具有延续性,在风格上转向深沉。

题材上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写就家庭没落的,如《憩园》;第二类是写反映抗战时期的现实生活的,如《寒夜》(仍然是家庭题材)。

《憩园》以一个封建家庭的崩溃为对象,但是其中饱含着悲悯与同情。

《寒夜》写一对无奈而悲哀的夫妻——这不是巴金的思想发生变化的缘故,而是巴金一以贯之的延续,反封建从来就是装饰性的外衣,他真正要表达的是对于人的尊严、人的自由的肯定(陈思和:《巴金的意义》)。

四:第三阶段的创作:《随想录》——“讲真话的书”。

从消极的意义上拒绝与权力者合作——讲真话。

具有高度的言说技巧和策略。

五:巴金的意义:
(一)信仰: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具有两大思想核心:一是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而是强调绝对的自由。

在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理论学说多似牛毛,但只有很过时的无政府主义的理想,才是一个永远与财富、权力和国家机器无关,永远与受到侮辱和受到损害的人们守候在一起,永远与个性主义的孤魂野鬼纠缠在一起的理想。

巴金的小说由30年代的鼓吹反抗与恐怖主义到40年代同情小人物的尊严的转换,正反映了这一乌托邦的理想主义由实际的政治理想转换成日常的伦理理想的轨迹。

我们如果剥离巴金小说里所谓"反封建"的装饰性外衣,他的小说所隐藏的另一层更为深刻的意义,仍然能感动今天和未来的人们。

(二)岗位:在“岗位”上坚持知识分子良知
无政府主义在长期被镇压的过程中逐渐蜕变为一种日常的伦理行为,即强调自我道德完善。

理想的"岗位"决不是用强调专业来掩盖对现实的怯懦,而应该是既包括职业又超越职业,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也往往通过自己岗位上的工作来体现。

这两种
意识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传统的两翼,30年代巴金逐渐转向出版工作,进入文化生活出版社。

应该说明的是,这样一种由广场向岗位转化的道路并不是巴金独特的道路,而是中国社会民主空间越来越小的产物。

(三)《随想录》(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