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感遇张九龄 (含答案)

合集下载

《感遇》张九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感遇》张九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感遇①(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

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相悦⑥。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

②葳蕤:茂盛。

③皎洁:皎明洁净。

④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备自适应季节的特性。

⑤林栖者:指隐居者。

⑥闻风:借用典故。

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春,国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8.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诗实写了“兰叶”“桂华”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

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

C.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与超脱。

D.本诗借物寓意,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9.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4分)参考答案8.D9.解析: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

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

注释:兰:此指兰草。

葳蕤(wēiruí):枝叶茂盛而纷披。

华同“花”生意:生机勃勃。

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林栖者:山中隐士。

坐:因而。

本心:天性。

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参考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赏析: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

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

这首诗是诗人谪居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积极的作用。

唐代-张九龄《感遇 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张九龄《感遇 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感遇·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译: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注释:
⑴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⑵桂华:桂花,“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
⑷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⑸林栖者:山中隐士
⑹坐:因而
⑺本心:天性
⑻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⑨闻风:闻到芳香。

⑩坐:因为。

⑾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张九龄《感遇(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张九龄《感遇(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张九龄《感遇(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故世称“张曲江”。

郡望范阳。

长安二年(702)进士。

历官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洪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

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十二年,迁中书令。

二十三年,封始兴县伯。

为奸相李林甫所忌,二十四年以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后坐举非其人,贬荆州长史。

二十八年病卒,年六十三,谥文献。

两《唐书》有传。

张九龄为唐名相,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深谋有远识。

又工诗能文,为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擅五言古诗。

其写景抒情诸作,以秀雅清淡为宗,实开“王孟”一派。

明胡应麟曰:“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诗薮•内编》卷二)有《曲江张先生文集》传世。

【原文】感遇(二)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9] 。

岂伊地气暖 [10] ,自有岁寒心 [11] 。

可以荐嘉客 [12] ,奈何阻重深 [13] 。

运命唯所遇 [14] ,循环不可寻 [15] 。

徒言树桃李 [16] ,此木岂无阴 [17] ?【注释】[9]犹:尚,还。

[10]伊:助词。

[11]岁寒心:《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隋李孝贞《园中杂咏橘树》诗:“自有凌冬质,能守岁寒心。

”此为“自有岁寒心”五字所本。

[12]荐:进献。

嘉客:贵宾。

[13]奈何:无奈。

重:指山岭。

深:指江河。

阻重深:谓山川阻隔。

[14]运命:命运。

遇:遭遇。

[15]循环:古人往往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寻:推寻,探求。

[16]徒言:只说。

树桃李:《韩诗外传》卷七载简主曰:“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17]此木:指丹橘。

阴:同“荫”。

【译文】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秉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张九龄《感遇(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张九龄《感遇(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张九龄《感遇(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故世称“张曲江”。

郡望范阳。

长安二年(702)进士。

历官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洪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

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十二年,迁中书令。

二十三年,封始兴县伯。

为奸相李林甫所忌,二十四年以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后坐举非其人,贬荆州长史。

二十八年病卒,年六十三,谥文献。

两《唐书》有传。

张九龄为唐名相,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深谋有远识。

又工诗能文,为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擅五言古诗。

其写景抒情诸作,以秀雅清淡为宗,实开“王孟”一派。

明胡应麟曰:“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诗薮•内编》卷二)有《曲江张先生文集》传世。

【原文】感遇(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 [1] ,桂华秋皎洁 [2] 。

欣欣此生意 [3] ,自尔为佳节 [4] 。

谁知林栖者 [5] ,闻风坐相悦 [6] 。

草木有本心 [7] ,何求美人折? [8]【注释】[1]兰:指兰草,菊科香草名。

葳(wēi)蕤(ruí):草木茂盛貌。

[2]桂华:即桂花。

华:同“花”。

[3]欣欣:草木旺盛生长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

”生意:蓬勃生机。

[4]自尔:自然而然的。

佳节:美好的季节,指春、秋。

[5]林栖者:山林隐居之人。

[6]闻风:仰慕其风操。

《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闻风”二字本此。

坐:因,由于。

[7]草木:指兰、桂。

本心:本性。

指兰、桂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

[8]美人:指“林栖者”。

末二句有《归去来兮辞》序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意。

【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感遇张九龄阅读答案

感遇张九龄阅读答案

感遇张九龄阅读答案【篇一:陈子昂与张九龄《感遇》诗比较分析】s=txt>[摘要]初唐诗人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主张“兴寄”。

其《感遇》三十八首便是其诗歌理论的实践。

而盛唐诗人张九龄罢相出荆州以后所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芳草美人的意象比兴、寄托。

语言清新秀丽,感情沉着冷静。

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风格的情操和复杂的情感体验。

[关键字]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艺术特色初唐诗风承袭南朝齐梁浮艳雕琢之气。

“四杰”的出现为长久凝滞的诗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但他们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这种面貌。

正如杜甫《戏为六绝句》中说道:“王杨卢骆当时体。

”[1] 初唐诗风的根本转变是由陈子昂完成的。

他像一位豪情壮志的战士,用革新的诗歌思想与艺术的诗歌语言,影响其后的诗人。

以下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他的理论主张与诗歌创作。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理论上他主张“风骨兴寄”。

在诗歌创作上则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其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便是他对其诗歌理论的实践运用。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基本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

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与玄虚构思,因此一首有一首的思想。

如《感遇》其一:“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2] 在诗中,诗人以“兰若”自比,借花草在秋风中的凋零悲叹自己的芳华流逝,以表达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不能及时有所作为的苦闷。

寓意凄婉,寄慨遥深。

再如《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徇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3] 是指斥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

朝臣中往往有一言失慎而被杀者,以至人人自危的这种现象的。

另外,在《感遇》诗中,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

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感遇·江南有丹橘》原文、翻译及赏析

《感遇·江南有丹橘》原文、翻译及赏析

《感遇·江南有丹橘》原文、翻译及赏析《感遇·江南有丹橘》从结构上看,这首诗短短五十字,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抒情写意,回环起伏。

开头以橘起,最后以橘结,前呼后应,且深化主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感遇·江南有丹橘》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感遇·江南有丹橘唐代: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感遇·江南有丹橘》译文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感遇·江南有丹橘》注释伊:语助词。

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荐:进奉意。

树:种植意。

《感遇·江南有丹橘》鉴赏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因此诗人以丹橘自喻是有深刻含意的。

这是诗人借用橘树来比喻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人格。

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橘树的外形,而在着意表现它坚强不屈的精神,达到了形神的有机结合。

同时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并非一棵橘树,而是一片橘林。

诗人是在描写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群像”。

这就使得诗的意境更为深远开阔,形象更为高大生动。

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

诗人告诉读者橘树的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

在这里,诗人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问得自然出奇,答得分外有味,把橘树本身的特性简明地概括出来。

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

这是借橘树的本性写诗人的心灵之美,既是诗中主人公的自我画像,也是当时千万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写照。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感遇诗(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感遇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感遇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感遇十二首》是诗人谪居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师古而不泥古,在首联中化用了屈原《九歌》中“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的诗句,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突出了春兰生机勃勃与秋桂清雅高洁的特征。

B.颔联巧妙地回应了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

C.颈联中,“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闻风”一词隐晦地点出“林栖者”指那些附庸风雅的权贵。

D.花开无主本是落寞之境,然而本诗尾联却另辟蹊径,反而说兰桂若有知觉,应该也不希求美人折花欣赏,凸显其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三)陈子昂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②何摧兀③,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④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注】①丁零:是古代的少数民族,汉代臣属匈奴,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地,后称铁勒或敕勒,唐时称回纥。

②亭堠:戍边的城堡。

③何摧兀:多么险峻。

④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今内蒙古一带。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来到西北边陲,遥望丁零人苍茫渺远的居所,一时感慨写下此诗。

B.戍边的堡垒险峻雄伟,士兵却战死沙场,诗人运用象征手法批评了朝廷。

C.诗人以风卷黄沙、夕阳西坠的阴沉凄凉景象,渲染了战场的悲凉气氛。

D.诗人直抒胸臆,讥刺时弊,同情兵民,言简意深,而锋芒毕露。

4.《感遇三十八首》是一组诗歌。

有人评价陈子昂的组诗紧扣时事,关切时弊。

本诗关切的“时弊”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阐述。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总4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1.感遇(其七)①(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

②岂伊:岂唯。

③荐:进献。

[思考与练习]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

一个“”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语。

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②翠微:青翠的山坡。

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④机:世俗的心机。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及:荆扉:憩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写出两句)”。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3.再经胡城县①(唐)杜荀鹤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

②县宰:县令。

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

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张九龄《感遇》阅读答案4篇

张九龄《感遇》阅读答案4篇

张九龄《感遇》阅读答案4篇张九龄《感遇》阅读答案4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九龄《感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九龄《感遇》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感遇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本诗首联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兰”“桂”怎样的特点?(4分)(2)全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抒发情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有何寓意?(4分)答案:(1)兰草迎春,生机勃勃;(2分)桂花在秋,洁净清雅。

(2分)(2)比兴手法。

兰迎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欣赏。

(2分)诗人以此比喻贤人君子洁身自好、进德修业,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并非想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求得富贵利达。

(2分)张九龄《感遇》阅读答案2感遇十二首(其七)①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②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①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由尚书右丞相被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遂作此诗。

②伊,语气助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冬犹绿”“岁寒心”赞颂了江南橘树不畏严寒的本性和坚贞不渝的节操。

超然客整理B.“嘉客”指亲贤远佞的圣明君主,“阻重深”借重重阻碍寄寓仕途坎坷之悲。

C.人的命运难以预料,但福祸往复循环,作者对重返朝廷受到重用仍有信心。

D.诗人有感于朝政的黑暗和个人的被贬,以橘树自比,托物言志,意蕴深远。

16.对比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6分)阅读答案:15.C [解析]“作者对重返朝廷受到重用仍有信心”不当。

16.①橘树与其他树木对比,突出其耐寒的特点;②橘树自身的形质兼美与受到的冷遇对比,突出作者对橘树的惋惜;③橘树和桃李不同际遇的对比,抒发作者的愤慨不平。

感遇十二首(其四)的阅读附答案

感遇十二首(其四)的阅读附答案

感遇其四的阅读附答案感遇十二首(其四)的阅读附答案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四)》是一首寓言诗,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遇十二首(其四)的阅读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遇十二首(其四)答案①张九龄孤鸿海上来,池潢②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③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感遇【注】①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李林甫接替张九龄作宰相,与牛仙客一起把持朝政,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

②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③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

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诗的第一首以大海衬托孤鸿,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廖落。

B.诗的第二句写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连护城河水也不敢看,这表明诗人经历打击之后格外胆怯。

C.诗的三至六句以双翠鸟营果三珠树、珍木颠上,影射李林甫、牛若仙窃据高位,终将被“金丸”射中。

D.“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

E.这首诗在结构上首位照应,布局缜密,首尾写鸿雁,中间六句“侧见”领起,写“翠鸟”的招摇及对它的警告。

15.这首诗塑造孤鸿形象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4.(6分)BD15.(5分)诗人以孤鸿自喻,托物言志。

(1分)以孤鸿的`失群寂寞,象征自己被排挤出朝堂、无人支持的孤独和失落;(1分)以孤鸿的翱翔苍穹与双翠鸟的占据宝树高位作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身居高位的李林甫、牛若仙之流的讽刺和警告;(2分)借助孤鸿之口,流露出自己看淡名利、有意退隐的情感。

(1分)(意思对即可)。

感遇其七张九龄阅读练习

感遇其七张九龄阅读练习

感遇其七张九龄阅读练习
感遇其七张九龄阅读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感遇(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

1、请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

(5分)
2、全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内容:诗的前两联通过西南方天空“缺”出的一隅(西南方天空露出的`一片蔚蓝),天空中一抹不动的纤云,羽毛“犹湿”的鸟鹊和低沉的残雷来表现雨过天晴之景。

2、手法:诗人主要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晴。

比喻:首联“江面清”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清明之色。

“纤云不动小滩横”一抹微云好像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

拟人:鹊羽未干说“衣犹湿”,雷声没有马上消失说它是怒气未平,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雨过天晴的特点。

张九龄《感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九龄《感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感遇①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①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用“岁寒”借指砥砺节操。

15. 下列对本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

B. 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

C. 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

D. 七、八句承接前句而来,是说那些嘉宾们的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寒暑变更四季交替让人无法追寻。

E. 最后两句指出人们只顾栽种桃李而不种丹橘,并以“此木岂无阴”反诘收束全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16. 杜甫曾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意思是说他的诗意给读者留有想象和联想的余地。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能让人联想到哪些内容。

【答案】15. CD 16. ①诗人赞颂丹橘耐寒本性,经冬犹绿,使人联想到诗人自己虽遭权贵排挤,却坚贞不屈保持正直高洁的品质与情操。

②“自有岁寒心”一句充分显现了丹橘坚韧的性格,历霜雪而弥坚的高尚情操,使人联想到诗人一副自我肯定、充满自信的神情,表现出威武不屈、挺拔峥嵘的英雄气概。

③诗中写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进献给嘉宾,使读者联想到当时朝政的黑暗和诗人遭贬斥,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坎坷遭遇。

④最后两句写桃李受世人重视,而被人们忽视的丹橘却也能绿树成阴,使人联想到诗人虽因遭受排挤而心情抑郁,但仍自我勉励,积极昂扬。

【解析】15. 试题分析:A应该是“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

张九龄《感遇其四》阅读答案

张九龄《感遇其四》阅读答案

张九龄《感遇其四》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张九龄《感遇其四》阅读答案张九龄《感遇(其四)》阅读答案张九龄的《感遇(其四)》借物喻人,而处处意存双关,分不出物和人来,而且语含说理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之旨。

张九龄感遇赏析及试题

张九龄感遇赏析及试题

张九龄感遇_张九龄《感遇》赏析及试题【年代】:唐【作者】: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内容】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赏析】: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

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

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

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

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

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

所以张九龄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

“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

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

“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

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张九龄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六)》“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古诗词阅读理解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六)》“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古诗词阅读理解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六)》“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感遇十二首(其四)①张九龄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注]①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做宰相,与牛仙客一起把持朝政,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十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一层,借孤鸿所见,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后六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孤鸿的经历。

B.诗的一、二句写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连护城河水也不敢看,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也表明诗人经历打击之后格外胆怯。

C.“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

D.这首诗在结构上首尾照应,布局缜密,首句写鸿雁,中间三至六句“侧见”领起,写“翠鸟” 的招摇,最后又以鸿雁结束。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诗人以孤鸿自喻,以孤鸿的失群寂寞,象征自己被排挤出朝堂、无人支持的孤独和失落;以孤鸿的翱翔苍穹与双翠鸟的占据宝树高位作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身居高位的李林甫之流的讽刺和警告,同时也进一步衬托出了翠鸟所代表的小人们狭隘、浅薄的品行;借助孤鸿之口,流露出自己不慕权贵、看淡名利、有意退隐的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A项,“后六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孤鸿的经历”错误。

本诗中,“孤鸿”是高傲不群的鸟,象征诗人自己,所以后六句指的是孤鸿的感受,也可指诗人自己的感受,而非孤鸿的经历。

诗歌练习及答案之25

诗歌练习及答案之25

1.感遇四首之四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

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注释】①伊:语助词。

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②荐:进奉意。

③树:种植意。

【翻译】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鉴赏】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

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

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

“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

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

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

“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

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

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

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六)》“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古诗词阅读理解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六)》“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古诗词阅读理解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六)》“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十二首(其六)①张九龄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②。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注】①《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

①俦:终生伴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借用“西山”“北风”两个意象,营造出凄冷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

B.诗人托物言志,以“燕雀”喻进谗言的小人,以“鸿鹄”喻遭贬谪的自己,借物寓意,以表心志。

C.第四、五联运用对比,揭示下士因“贵人弃疵贱”而忧,平庸大众为外物所累而忘记了内修的社会现象。

D.本诗是一首内修之诗,抒写了诗人自己遭贬后未能及时内修的自责,这样写内涵更深,情更感人。

2.诗句“感叹长如此”蕴含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案】1.B2.①抒发诗人对世人忘情为外物所累而“忘内修”的感叹与惆怅;①抒写了诗人虽有“鸿鹄”之志,却因贵人厌弃地位卑贱的下士而难展“鸿鹄”之才的感伤与无奈;①借嘲笑燕雀在北风中躲藏与赞美鸿鹄高飞之事,表达了诗人坚守理想节操的信念。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诗人托物言志,以‘燕雀’喻进谗言的小人”分析错误。

“以‘燕雀’喻进谗言的小人”不属于“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托物来言己志,而此处是诗人嘲笑燕雀胆怯。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题要求对“感叹长如此”包含的丰富情感进行赏析。

“长如此”即是“感叹”的原因,结合全诗可知,“长如此”包括以下内容:“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据此分别概括其中包含的情感即可。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屋檐下、楹柱上的燕雀感知了黄昏时北风的来临,忙着呼唤同伴躲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感遇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本诗首联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兰”“桂”怎样的特点?(4分)
(2)全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抒发情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有何寓意?(4分)
(1)兰草迎春,生机勃勃;(2分)桂花在秋,洁净清雅。

(2分)
(2)比兴手法。

兰迎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欣赏。

(2分)诗人以此比喻贤人君子洁身自好、进德修业,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并非想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求得富贵利达。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