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对耳鼻咽喉科的贡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乃行呼吸、司嗅觉的器官, 与心通 过血脉相 连, 心主嗅觉。 5素 问病机气 宜保命 集 # 耳论附 6 曰: / 鼻塞者, 肺也, 何谓治心? 心主臭。0 [ 3 ] 心脉气 血通过血脉灌注于鼻, 鼻之窍道通利, 反之, 鼻脉失 聪, 则鼻塞不利。李东垣亦在 5脾胃论 # 五脏之气 交变论 6解释: / 心主五臭, 舍于鼻, 盖九窍之用, 皆 禀长生为近心, 长生于酉, 酉者肺, 故知鼻为心之所 用而闻香臭矣。0 [ 1] 心主嗅, 是指心有主持与滋养鼻 司嗅觉的功能, 心经气血旺盛, 鼻受心脉气血得以滋 养, 则嗅觉 灵敏。反之 则辨 味失 真, 或嗅 觉失 灵。 5东垣试效方 # 鼻不 闻香臭论 6曰: / 盖以窍 言, 肺 也; 以用言之, 心也。因卫气失守, 寒邪客于面, 鼻亦 受之, 心不能为用, 而不闻香臭。0 [ 4 ] 临床常用芳香 醒神的菖蒲、麝香、冰片、樟脑、辛夷等治疗嗅觉异常 的病证。同时, 脾升清, 清气通于鼻。若脾气虚弱, 清阳不升, 鼻失温养, 则可致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如 5东垣试效方 # 鼻不闻香臭论 6认为: / 若因肌饱 劳役, 损伤脾胃, 生发之气既弱, 其营运之气不能上 升, 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也。0 [ 4]
5内经 6中早就有肺虚致耳病的记载, 并从运气 学说的角度, 阐述了肺金受邪, 或金气太过所导致耳 聋的现象。刘完素首先提出了 / 耳聋治肺 0的观点, 5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6曰 / 假令耳聋者, 肾也, 何为 治肺? 肺主声。0[ 3] 现已知耳咽管开口于颃颡, 受肺 气宣发肃降的制约与调节, 才能开阖自如, 外邪从皮 毛口鼻而入, 首先犯肺, 导致鼻塞, 或耳之经气痞塞 不宣, 出现耳内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所
如张氏的 / 喉痹 0概括了 心火导 致的咽 痛、咽 干、颌肿、舌 本强等 症。因 喉痹 急 速, 系三 焦火 邪 ( 君火、相火、龙 火 ) 加剧 致病。还提出 / 治喉痹 之 火, 与救火同, 不容少待 0, 以提醒医者须重视咽喉 疾病的治疗, 这一观点被后世医 家称为 / 走马看咽 喉 0, 用以说明咽喉疾患发病的危急性与 治疗的及 时性等。同时, 张氏还首次将咽喉疾病分为单乳蛾, 双乳蛾, / 热气上行, 结薄于喉之两旁, 近似肿作, 以 其形似, 是谓乳蛾。一为单, 二为双也。0 [ 2]
张从正阐发刘氏五志与六气病机之旨, 认为疾 病的产生不论外感与内伤, 主要病因为邪气作祟wenku.baidu.com 故 在治疗上善用汗吐下法攻邪, 改变了河间的寒凉之 法, 使火热治法别开门径。提出了咽喉之病皆属于 / 火 0的观点。在 5儒门事亲 6卷三专列 / 喉舌缓急砭 药不同解 0篇, 重点阐述咽喉疾病与经络、脏腑的关 系, 并详细阐述其诊治和用药。在分析咽喉疾病病 因时强调 / 火 0, 提出 / 龙火 0 / 君火 0 / 相火 0, 此对临 床咽喉疾病的辨证有积极的意义。
刘氏对于耳鸣、耳聋、鼻鼽、衄血、喉痹等的发病
机制皆有独到的见解。他否定鼽为肺寒的病因, 认 为鼻鼽之清涕可由 / 以火炼金, 热 极而反化为水 0。 喷嚏是由于 / 心火邪热, 干于阳明, 发于鼻而痒, 则 嚏也 0。鼻衄是由于 / 衄者, 阳热怫郁干于足阳明而 上热甚, 则血妄行 0。故止血多用寒凉之药 [ 5] 。
李东垣治阴火重在散火、泻火, 但都辅以补益脾 胃的药物, 弥补了刘河间和张从正的不足, 使火热证 治更加完善。
2 以 / 火热 0立论
金元医家利用火热理论论治耳鼻咽喉科疾病也 各有特点。刘完素在 5内经 6理论的基础上, 将 5素 问 6病机十九条火热病证扩大到五十九条, 认为 / 六 气皆从火化 0、/ 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0。可见刘氏的 火热病证包括外感火热和情志因素引起的内伤火热 病证, 治疗上突破仲景温药发表、先表后里的成规, 把解表法从辛温解表发展到寒凉解表, 并将此运用 到耳鼻咽喉科的治疗中。
在 5内经 6关 于 / 南方赤 色, 入通 于心, 开窍 于 耳, 藏精于心 0的基础上, 后世历代医家认为耳与心 肾具有双重性, 耳窍在心肾两脏精气神血的濡养与 协调下方能发挥听声之功能, 而 张从正亦在 5儒门 事亲 6中提出: / 心窍舌, 舌无窍, 心与肾合而寄窍于 耳, 故耳与舌俱为心之外候。0 [ 2] 由于心开窍于耳, 心经气血的盛衰, 心神的清浊等皆可对耳的听觉产 生影响, 临床所用治 聋药物多为入心 经之品, 如菖 蒲、远志、麝香等, 治疗耳鸣眩晕的多有宁心神的功 效, 如枣仁、柏子仁、合欢皮、朱砂、磁石、龙骨、珍珠 等。
东垣内伤学说的基本论点是脾胃受伤, 脾胃伤 则元气衰, 元气衰 则疾病 由生, 从而 出现 / 阴火炽 盛 0的内伤热中证, 创立了补中益气汤, 以甘温之药 补益脾胃, 升其阳气, 散其火热, 从而达到戢敛阴火 的目的, 即甘温除热法。东垣曰: / 唯当以辛甘之剂 补其中而升其阳, 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0同时升阳 散火的治疗方法是针对脾胃气虚, 中气下陷, 阴火反 上乘, 充斥于肌表, 而不能发越之证, 东垣根据 5内 经 6/ 火郁发之 0的理论, 在甘温益气的基础上, 配合 辛散之法, 以发越被郁遏之火, 治本而兼顾其标, 也 即 / 升阳散火法 0。在耳鼻咽喉科的治疗中也贯穿 了这一思想。在治疗鼻塞不通, 流浊涕不止或鼻息 肉的数方中, 均以甘温之品为其主药, 意在培土以治 其本, 使脾胃强健则培土生 金, 清阳上 达而浊阴潜 降, 鼻疾自可痊 愈。东垣治 疗耳鸣耳聋, 亦常以人 参、黄芪等甘温之品为主, 如调中益气汤、温卫补血 汤等。取其健脾益气之功, 使脾胃之气充足, 清阳升 腾, 阴火潜降, 则耳鸣止息听力恢复。此于世人惯用 的滋补肝肾或平肝潜阳法可谓是大相径庭, 临床用 之收效颇佳。
[ 基金项目 ] 国家教育部 及上海 市医史 文献 重点学 科建 设 项目 ( S30301); 严世芸名医工作室资助项目 [ 作者简介 ] 陈丽云 ( 1965- ), 女, 上海人, 博士, 副教授, 主 要从事医史文献研究 。 [ 通讯作者 ] 严世芸,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窍 0的正常升降运动, 从而保证五官生理活动正常。 故耳聪鼻灵舌辨, 咽喉顺畅, 声音宏亮等功能皆本于 脾胃。 / 若脾不受胃之 禀命, 致五脏所主九窍 不能 上通天气, 皆闭塞不利也 , ,是胃虚所致 0。见之 于临床, 多表现为耳胀重听, 鼻塞咽干, 微遇风寒即 流涕喷嚏。或中气虚弱, 清阳下陷, 湿浊上干, 蒙蔽 清窍, 则可出现头晕目眩, 清涕滂沱, 脓耳经久不愈 等五官疾病, 诚如 5脾胃论 #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6 所说: / 胃气既病则下 溜, 经云: -湿从下受之, 脾为 至阴, 本乎地也 . 。有形之土, 下填 九窍之源, 使不 能上通于天, 故日五脏不和, 则九窍不通 ,,清阳不 升, 九窍为之不利。0[ 1]
金元四大家对中医学有关理论的创新与发挥, 丰富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 从而推动了中 医学的发展与提高, 同时对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亦 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们的学术思想对耳鼻咽喉科的 论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而且现在仍被广泛、综 合地运用在耳鼻咽喉科临床, 从而大大丰富了耳鼻 咽喉科临床治疗学。
如李东垣还在 5脾胃论 6中也论述了肺虚与耳 聋的关系, 认为肺气上通于耳, 5脾胃论 # 五脏之气 交变论 6曰: / 耳者, 上通天气, 肾之窍也, 乃肾之体 而为肺之用。盖肺长生于子, 子乃肾之舍而肺居其 中, 而能听音声 也。0 / 肺之 络会于耳 中, 故聋也 0。 肺与肾有相生关系, 耳虽为肾窍, 但其生理功能是渊 源于肺, 肺主声, 故耳能闻声。并论述了脾虚致聋的 机制, 李 东垣 指 出 / 胃 气 一 虚, 耳 目 口鼻 俱 为 之 病 0。[ 1]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 把肺脾气虚作为耳聋 的病机之一。
5儒门事亲 # 火形 6载: / 一妇人病咽喉肿塞, 浆 粥不下数日, 肿不退。药既难下, 针亦无功。戴人以 当归、荆芥、甘草煎, 使热漱之, 以冷水拔其手, 不及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23卷 第 5期 2009年 9月
五、六日, 痛减肿消, 饮食如故。咽喉之病甚急, 不可 妄用针药。0 [ 2] 咽喉肿塞, 乃脏腑气血失调, 风热客 于喉间, 气机不畅, 聚结而成。病至服药不下, 针刺 无效, 故以含漱之法治其外, 以当归活血消痈, 荆芥 疏表利咽喉, 甘草泻火利咽 止痛, 共奏 清热消肿之 功。因手少阴心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皆为络于咽喉之 脉, 君相二火独胜, 则热结咽喉之络, 故痛且速, 以冷 水洗拔其手, 亦泻二经之火, 火退肿消。
1 以五脏辨治
耳鼻咽喉科在生理病理方面与五脏六腑有着密 切关系, 五脏支配耳鼻咽 喉诸窍活动及 病理变化。 金元四大家在历 代医家论述的基 础上, 从 功能、病 因、病机、治疗上阐述 了脏腑与耳鼻咽 喉疾病的关 系。
5脾胃论 # 脾胃虚实传变论 6有云: / 九窍者, 五 脏主之, 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0[ 1 ] 脾胃乃元气之 本, 脏腑经络之源。脾胃强健, 水谷得化, 精微四布, 元气充沛, 脏腑经络有所濡养, 则 / 精、气、神皆出, 九窍通利也。口、鼻气息不闻其音, 语声清响如钟 0 ( 5脾胃论 # 气运衰旺图说 6 ) 。还认为, 若 / 胃气一 虚, 耳、目, 口、鼻、俱为之病 0 ( 5脾胃论 # 脾胃虚实 传变论 6) 。脾胃虚弱, 则元气不充, 不能灌溉精微 于脏腑经络, 五官失其濡养, 可致耳鸣耳聋、鼻塞鼻 渊、喉痹声嘶等九窍不通之症。脾胃居于中焦, 为升 降运动之枢纽, 清阳之升与浊阴之降皆赖脾胃斡旋 于中, 脾胃健运, 方能维持 / 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
刘氏把水亏火旺, 热乘肺金用来解释失音的发 病学观点。 5素问 玄机原 病式 6曰: / 暴喑, 猝哑 也 ,,其或火旺水衰, 热乘肺金。0 [ 5] 在 5内经 6理论 的基础上对火热致聋的论点作了进一步 发挥, / 聋 之为病, 俗医率以悍燥烈之药制之, 往往谓肾水虚冷 故也, 夫岂知水火之阴阳, 心肾之寒热, 荣卫之盛衰, 尤权衡也 ,,肾水本寒, 衰则热矣 0。 / 然诸动乱劳 伤, 乃为阳火之化, 神狂气乱而为病热者多矣。故经 言: 消瘅热中, 乃夫热病, 阴阳变 易房劳之病证也。 所以热病未复, 及大醉以不禁入房, 而为祸甚速者, 阳热易为暴甚故也。0[ 5] 又认为耳鸣是由于 / 肾阴亏 损, 热气上客其经络所致 0, 其病机为 / 水衰火实, 热 郁于上, 而使听户玄府壅塞, 神气不得通泄 ,,, 则 听户玄府闭绝而耳聋无所闻。0 [ 5] 充分体现了刘完 素主火论的学术观点, 认为火热是导致多种证候的 原因, 其中包括外感火热之邪、五志化火以及肾阴不 足等方面。治疗以 / 凉药调之 0。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23卷 第 5期 2009年 9月
# 13#
灵兰探幽
金元四大家对耳鼻咽喉科的贡献
陈丽云 吴鸿洲 严世芸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 201203)
=摘 要 > 金元四大家对耳鼻咽喉科学的发 展有较大的影响, 诸医家以五脏辨治、以 / 火热 0立论的学术思 想, 以及证治特色对耳鼻咽喉科的论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治。 =关键词 >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张从正; 李东垣; 朱丹溪; 耳鼻喉科 =中图分类号 > R2-09; R 276.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861X ( 2009) 05-0013-04
# 14#
ACTA UN IVERSITAT IS TRAD IT ION ISM ED ICALIS SINENSIS PHARMACO LOG IAEQUE SHANGHA I Vo.l 23 No. 5 Sep., 2009
以开宣肺气有聪耳之效, 把聋和肺的脏腑经络功能 联系起来, 揭示鼻塞引致耳咽管堵塞引发的听觉障 碍与治疗方法等。
5内经 6中早就有肺虚致耳病的记载, 并从运气 学说的角度, 阐述了肺金受邪, 或金气太过所导致耳 聋的现象。刘完素首先提出了 / 耳聋治肺 0的观点, 5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6曰 / 假令耳聋者, 肾也, 何为 治肺? 肺主声。0[ 3] 现已知耳咽管开口于颃颡, 受肺 气宣发肃降的制约与调节, 才能开阖自如, 外邪从皮 毛口鼻而入, 首先犯肺, 导致鼻塞, 或耳之经气痞塞 不宣, 出现耳内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所
如张氏的 / 喉痹 0概括了 心火导 致的咽 痛、咽 干、颌肿、舌 本强等 症。因 喉痹 急 速, 系三 焦火 邪 ( 君火、相火、龙 火 ) 加剧 致病。还提出 / 治喉痹 之 火, 与救火同, 不容少待 0, 以提醒医者须重视咽喉 疾病的治疗, 这一观点被后世医 家称为 / 走马看咽 喉 0, 用以说明咽喉疾患发病的危急性与 治疗的及 时性等。同时, 张氏还首次将咽喉疾病分为单乳蛾, 双乳蛾, / 热气上行, 结薄于喉之两旁, 近似肿作, 以 其形似, 是谓乳蛾。一为单, 二为双也。0 [ 2]
张从正阐发刘氏五志与六气病机之旨, 认为疾 病的产生不论外感与内伤, 主要病因为邪气作祟wenku.baidu.com 故 在治疗上善用汗吐下法攻邪, 改变了河间的寒凉之 法, 使火热治法别开门径。提出了咽喉之病皆属于 / 火 0的观点。在 5儒门事亲 6卷三专列 / 喉舌缓急砭 药不同解 0篇, 重点阐述咽喉疾病与经络、脏腑的关 系, 并详细阐述其诊治和用药。在分析咽喉疾病病 因时强调 / 火 0, 提出 / 龙火 0 / 君火 0 / 相火 0, 此对临 床咽喉疾病的辨证有积极的意义。
刘氏对于耳鸣、耳聋、鼻鼽、衄血、喉痹等的发病
机制皆有独到的见解。他否定鼽为肺寒的病因, 认 为鼻鼽之清涕可由 / 以火炼金, 热 极而反化为水 0。 喷嚏是由于 / 心火邪热, 干于阳明, 发于鼻而痒, 则 嚏也 0。鼻衄是由于 / 衄者, 阳热怫郁干于足阳明而 上热甚, 则血妄行 0。故止血多用寒凉之药 [ 5] 。
李东垣治阴火重在散火、泻火, 但都辅以补益脾 胃的药物, 弥补了刘河间和张从正的不足, 使火热证 治更加完善。
2 以 / 火热 0立论
金元医家利用火热理论论治耳鼻咽喉科疾病也 各有特点。刘完素在 5内经 6理论的基础上, 将 5素 问 6病机十九条火热病证扩大到五十九条, 认为 / 六 气皆从火化 0、/ 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0。可见刘氏的 火热病证包括外感火热和情志因素引起的内伤火热 病证, 治疗上突破仲景温药发表、先表后里的成规, 把解表法从辛温解表发展到寒凉解表, 并将此运用 到耳鼻咽喉科的治疗中。
在 5内经 6关 于 / 南方赤 色, 入通 于心, 开窍 于 耳, 藏精于心 0的基础上, 后世历代医家认为耳与心 肾具有双重性, 耳窍在心肾两脏精气神血的濡养与 协调下方能发挥听声之功能, 而 张从正亦在 5儒门 事亲 6中提出: / 心窍舌, 舌无窍, 心与肾合而寄窍于 耳, 故耳与舌俱为心之外候。0 [ 2] 由于心开窍于耳, 心经气血的盛衰, 心神的清浊等皆可对耳的听觉产 生影响, 临床所用治 聋药物多为入心 经之品, 如菖 蒲、远志、麝香等, 治疗耳鸣眩晕的多有宁心神的功 效, 如枣仁、柏子仁、合欢皮、朱砂、磁石、龙骨、珍珠 等。
东垣内伤学说的基本论点是脾胃受伤, 脾胃伤 则元气衰, 元气衰 则疾病 由生, 从而 出现 / 阴火炽 盛 0的内伤热中证, 创立了补中益气汤, 以甘温之药 补益脾胃, 升其阳气, 散其火热, 从而达到戢敛阴火 的目的, 即甘温除热法。东垣曰: / 唯当以辛甘之剂 补其中而升其阳, 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0同时升阳 散火的治疗方法是针对脾胃气虚, 中气下陷, 阴火反 上乘, 充斥于肌表, 而不能发越之证, 东垣根据 5内 经 6/ 火郁发之 0的理论, 在甘温益气的基础上, 配合 辛散之法, 以发越被郁遏之火, 治本而兼顾其标, 也 即 / 升阳散火法 0。在耳鼻咽喉科的治疗中也贯穿 了这一思想。在治疗鼻塞不通, 流浊涕不止或鼻息 肉的数方中, 均以甘温之品为其主药, 意在培土以治 其本, 使脾胃强健则培土生 金, 清阳上 达而浊阴潜 降, 鼻疾自可痊 愈。东垣治 疗耳鸣耳聋, 亦常以人 参、黄芪等甘温之品为主, 如调中益气汤、温卫补血 汤等。取其健脾益气之功, 使脾胃之气充足, 清阳升 腾, 阴火潜降, 则耳鸣止息听力恢复。此于世人惯用 的滋补肝肾或平肝潜阳法可谓是大相径庭, 临床用 之收效颇佳。
[ 基金项目 ] 国家教育部 及上海 市医史 文献 重点学 科建 设 项目 ( S30301); 严世芸名医工作室资助项目 [ 作者简介 ] 陈丽云 ( 1965- ), 女, 上海人, 博士, 副教授, 主 要从事医史文献研究 。 [ 通讯作者 ] 严世芸,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窍 0的正常升降运动, 从而保证五官生理活动正常。 故耳聪鼻灵舌辨, 咽喉顺畅, 声音宏亮等功能皆本于 脾胃。 / 若脾不受胃之 禀命, 致五脏所主九窍 不能 上通天气, 皆闭塞不利也 , ,是胃虚所致 0。见之 于临床, 多表现为耳胀重听, 鼻塞咽干, 微遇风寒即 流涕喷嚏。或中气虚弱, 清阳下陷, 湿浊上干, 蒙蔽 清窍, 则可出现头晕目眩, 清涕滂沱, 脓耳经久不愈 等五官疾病, 诚如 5脾胃论 #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6 所说: / 胃气既病则下 溜, 经云: -湿从下受之, 脾为 至阴, 本乎地也 . 。有形之土, 下填 九窍之源, 使不 能上通于天, 故日五脏不和, 则九窍不通 ,,清阳不 升, 九窍为之不利。0[ 1]
金元四大家对中医学有关理论的创新与发挥, 丰富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 从而推动了中 医学的发展与提高, 同时对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亦 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们的学术思想对耳鼻咽喉科的 论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而且现在仍被广泛、综 合地运用在耳鼻咽喉科临床, 从而大大丰富了耳鼻 咽喉科临床治疗学。
如李东垣还在 5脾胃论 6中也论述了肺虚与耳 聋的关系, 认为肺气上通于耳, 5脾胃论 # 五脏之气 交变论 6曰: / 耳者, 上通天气, 肾之窍也, 乃肾之体 而为肺之用。盖肺长生于子, 子乃肾之舍而肺居其 中, 而能听音声 也。0 / 肺之 络会于耳 中, 故聋也 0。 肺与肾有相生关系, 耳虽为肾窍, 但其生理功能是渊 源于肺, 肺主声, 故耳能闻声。并论述了脾虚致聋的 机制, 李 东垣 指 出 / 胃 气 一 虚, 耳 目 口鼻 俱 为 之 病 0。[ 1]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 把肺脾气虚作为耳聋 的病机之一。
5儒门事亲 # 火形 6载: / 一妇人病咽喉肿塞, 浆 粥不下数日, 肿不退。药既难下, 针亦无功。戴人以 当归、荆芥、甘草煎, 使热漱之, 以冷水拔其手, 不及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23卷 第 5期 2009年 9月
五、六日, 痛减肿消, 饮食如故。咽喉之病甚急, 不可 妄用针药。0 [ 2] 咽喉肿塞, 乃脏腑气血失调, 风热客 于喉间, 气机不畅, 聚结而成。病至服药不下, 针刺 无效, 故以含漱之法治其外, 以当归活血消痈, 荆芥 疏表利咽喉, 甘草泻火利咽 止痛, 共奏 清热消肿之 功。因手少阴心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皆为络于咽喉之 脉, 君相二火独胜, 则热结咽喉之络, 故痛且速, 以冷 水洗拔其手, 亦泻二经之火, 火退肿消。
1 以五脏辨治
耳鼻咽喉科在生理病理方面与五脏六腑有着密 切关系, 五脏支配耳鼻咽 喉诸窍活动及 病理变化。 金元四大家在历 代医家论述的基 础上, 从 功能、病 因、病机、治疗上阐述 了脏腑与耳鼻咽 喉疾病的关 系。
5脾胃论 # 脾胃虚实传变论 6有云: / 九窍者, 五 脏主之, 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0[ 1 ] 脾胃乃元气之 本, 脏腑经络之源。脾胃强健, 水谷得化, 精微四布, 元气充沛, 脏腑经络有所濡养, 则 / 精、气、神皆出, 九窍通利也。口、鼻气息不闻其音, 语声清响如钟 0 ( 5脾胃论 # 气运衰旺图说 6 ) 。还认为, 若 / 胃气一 虚, 耳、目, 口、鼻、俱为之病 0 ( 5脾胃论 # 脾胃虚实 传变论 6) 。脾胃虚弱, 则元气不充, 不能灌溉精微 于脏腑经络, 五官失其濡养, 可致耳鸣耳聋、鼻塞鼻 渊、喉痹声嘶等九窍不通之症。脾胃居于中焦, 为升 降运动之枢纽, 清阳之升与浊阴之降皆赖脾胃斡旋 于中, 脾胃健运, 方能维持 / 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
刘氏把水亏火旺, 热乘肺金用来解释失音的发 病学观点。 5素问 玄机原 病式 6曰: / 暴喑, 猝哑 也 ,,其或火旺水衰, 热乘肺金。0 [ 5] 在 5内经 6理论 的基础上对火热致聋的论点作了进一步 发挥, / 聋 之为病, 俗医率以悍燥烈之药制之, 往往谓肾水虚冷 故也, 夫岂知水火之阴阳, 心肾之寒热, 荣卫之盛衰, 尤权衡也 ,,肾水本寒, 衰则热矣 0。 / 然诸动乱劳 伤, 乃为阳火之化, 神狂气乱而为病热者多矣。故经 言: 消瘅热中, 乃夫热病, 阴阳变 易房劳之病证也。 所以热病未复, 及大醉以不禁入房, 而为祸甚速者, 阳热易为暴甚故也。0[ 5] 又认为耳鸣是由于 / 肾阴亏 损, 热气上客其经络所致 0, 其病机为 / 水衰火实, 热 郁于上, 而使听户玄府壅塞, 神气不得通泄 ,,, 则 听户玄府闭绝而耳聋无所闻。0 [ 5] 充分体现了刘完 素主火论的学术观点, 认为火热是导致多种证候的 原因, 其中包括外感火热之邪、五志化火以及肾阴不 足等方面。治疗以 / 凉药调之 0。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23卷 第 5期 2009年 9月
# 13#
灵兰探幽
金元四大家对耳鼻咽喉科的贡献
陈丽云 吴鸿洲 严世芸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 201203)
=摘 要 > 金元四大家对耳鼻咽喉科学的发 展有较大的影响, 诸医家以五脏辨治、以 / 火热 0立论的学术思 想, 以及证治特色对耳鼻咽喉科的论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治。 =关键词 >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张从正; 李东垣; 朱丹溪; 耳鼻喉科 =中图分类号 > R2-09; R 276.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861X ( 2009) 05-0013-04
# 14#
ACTA UN IVERSITAT IS TRAD IT ION ISM ED ICALIS SINENSIS PHARMACO LOG IAEQUE SHANGHA I Vo.l 23 No. 5 Sep., 2009
以开宣肺气有聪耳之效, 把聋和肺的脏腑经络功能 联系起来, 揭示鼻塞引致耳咽管堵塞引发的听觉障 碍与治疗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