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一、商鞅变法(战国)

1、目的:富国强兵。

2、时间:第一次改革始于公元前356年

内容: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③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时间:第二次改革始于公元前350年

内容:①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把全国分为41个县,设县令主持县政,丞为副县令,

尉负责军事。

③统一度量衡。

④“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以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二个废除:)废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制

(二个奖励:)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二个制度:)什伍制、县制

(二项法律:)连坐、轻罪重罚

(最后全烧了:)焚烧诗书

3、作用:秦国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

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了。

4、评价: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

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③商鞅施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④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二、王莽改制

1、背景: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统治。

2、内容:①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贵族、官僚和大地

主占有者反对,农民不满意,土地、奴婢买卖照旧进行。

②多次改变币制,变五铢钱为大钱。--掠夺财产,很多人倾家荡产

3、结果:加剧了矛盾,终于失败。引发农民起义。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2、内容: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①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

②受田农民纳租、纳调;

③受田农民服徭役和兵役。

政治上:①迁都洛阳;

②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文化上汉化政策: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通婚。

作用: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四、范仲淹改革(庆历新政)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 ------庆历五年(1045年)初

1、背景:积弱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阶级矛盾尖锐,北宋统治岌岌可。

①中央积贫积弱

②庆历新政,革除弊端(改新除弊)

2、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3、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4、内容:(一)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

(二)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

(三)精贡举,即严密贡举制度。

(四)择长官。

(五)均公田。

(六)厚农桑,即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

(七)修武备,即整治军备。

(八)推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

(九)重命令,即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

(十)减徭役。

5、结果:失败。

原因: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

2、宋仁宗对朋党的防范。

3、改革过于激进。

6、影响: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五、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1、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 根源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积弱:原因:(1) 集中军权。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行“更戍法”,;

(2)集中行政权,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

(3)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

(4)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

表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

积贫:原因:三冗(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科举取士;多恩

荫法授官多

2、目的: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指导思想 开源、富国“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4、措施

(一)富国(农业和商业)

农业:A、青苗法(最有矛盾)作用:保证农业生产、免受高利贷盘剥、扩大政府收入。

B、农田水利法(最没有争议)作用:促进农业生产。

C、免役法作用:保障农时,扩大政府的收入、打击官僚地主利益。

D、方田均税法作用:增加政府收入,打击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商业:A、市易法作用:政府调节市场、平衡物价、增加政府收入、打击了大商人的利益

B、均输法作用:政府调节市场、增加政府收入、打击了大商人的利益。

(二)强兵

A、保甲法作用:保证兵源、维护基层社会治安。

B、保马法作用:保证军需,节约财政。

C、将兵法(重点)作用:改变兵将分离的局面、提高军队战斗力

D、设军器监作用:提高武器质量

(三)取士

A、改革科举制(考试内容的改变)

B、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

C、惟才是用

5、评价:

(1)进步性: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

(2)局限性:有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法以开源为指导思想,利用国家行政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新法

过于急进。

(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4)失败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强烈反对;指导思想有误(偏重理财、违背经济规律);宋神宗后期的动摇;用人不当,危害百姓;没有触及社会

根本问题(根本原因)。

拓展 1、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比较:

同:(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威胁统治;目的:缓和矛盾,维护统治。

(2)内容比较全面,以经济措施为核心。

异:(1)梭伦:平民与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2)指导思想:

(3)梭:债务问题;政治经济改革。王:财政问题、经济、军事、教育改革。

(4)性质:梭伦隶主阶级;王:地主阶级。

(5)影响:梭成功(经济和政治,渐进,广泛支持)王失败:急进 大地主、大官僚和农民的反对。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④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分调整

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④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