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及其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货币及其分类
第一节货币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
分工和不同占有制度是存在是市场经济(交换经济)的基础;货币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货币的作用
1、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大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
2、货币保证了社会需求的实现,促进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居于现代分配制度的中心地位。
3、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构成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工具。
4、货币使购买力一般化,通过消费的环节,真正成为实现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一个必要环节。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现象分析
货币有五大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一、价值尺度
1、定义: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
2、特点:只需要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3、作用: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
4、价格标准
所谓价格标准,就是指国家对货币单位及其等分的规定,它是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具体内容包括:(1)货币单位的名称
(2)货币单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一两等于十钱。
(3)一定货币单位包含一定的货币重量,如在金本位制下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1.50463克。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关系:
联系:
第一、价值尺度依靠价格标准来发挥作用
第二、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服务的
区别:
第一、衡量对象不同
第二、产生的依据不同
二、流通手段
1、涵义:流通手段是指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特点:①现实性②替代性③流通性
3、作用具有两重性
一是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二是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4、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纸币发行量 = 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公式:M=PQ/V
三、储藏手段
1、涵义:储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或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货币产生至今,其形式已发生了不少变化,从定值货币发展到现在的信用货币;货币储藏的形式也在变化,从足值货币金银的形式储藏到当今信用货币———价值符号的替身作为价值储藏的典型形态。
2、作用
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执行贮藏手段具有自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功能。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
货币流通量>实际需要量,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商品价格就会上升,多余的货币就会自动的退出流通领域;货币流通量<实际需要量,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上升,商品价格就会下降,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重新会回到市场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而信用货币制度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期购买力。
四、支付手段
1、定义: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能。
发生范围:1)偿还债务;2)大宗商品交易;3)财政收支和银行信用收支;4)工资、房租、地租、水电费等支付领域。
2、特点: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3、作用
积极的: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消极的: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可能性;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出现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的可能性。
五、世界货币
1、定义——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2、纸币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具体表现在:一是构成国际价格体系;二是平衡国际收支;三是充当财富在世界各地转移
3、纸币执行世界货币的条件
一是该国经济实力雄厚,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事物中占重要地位;二是纸币价值稳定
三是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四是执行开放的政策,货币兑换比较自由。
第三节货币的规定性及其形式
一、货币的起源
人类社会在地球上已有百万余年的历史,货币只不过是几千年以前才出现的事情。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逻辑的线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
历史的线索:交换发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一般等价物(Universal equivalent)——从商品界分离出来专门充当其他商品统一的价值表现材料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的定义
(一)马克思货币的定义
1、本质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职能定义: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二)西方经济学家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在商品和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三)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主要职能是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那部分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两部分。
广义货币——是指包括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流动性稍弱的其它存款货币以及经过一定程序可以变现的非存款性金融资产。如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国库券、债券、保险单、契约等等。
三、货币形式的演进
(一)货币材料的选择标准
1、一般性:①普遍接受性②价值稳定性③稀缺性④便于携带和分割
2、特殊性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阶段
1、实物货币
涵义: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来充当货币。
历史上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各国、各地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一般物品中选择的。
实物货币的局限性:实物货币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
2、金属货币
涵义: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
一般来说,用贵金属作币材是在铜以后,逐渐过度到银,最后过度到金。
以黄金作为货币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3、纸制货币
纸制货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理论上称为银行券;一种是国家凭借权利发行的,理论上称为纸币。
银行券和纸币都是纸制的货币符号,它们本身都没有价值。
现实中各国政府发行的纸币与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是相同的和可并行流通的,都属于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的特点:①割断了与金属货币的联系②通过信贷程序发行与流通③经济发行④是一种债务凭证;形式:①硬辅币②纸辅币③银行券④银行存款
4、存款货币
(一)存款货币是一种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二)存款货币和现钞合称为“货币”,它们属于M1的范畴。
(三)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也是货币,只不过不能直接转帐结算,它们称为准货币,属于M2的范畴。
5、电子货币
涵义:电子货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储蓄和处理的电子存款和信用支付工具。
电子货币的出现,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银行转帐清算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运用起来较传统货币更为快捷、便利和准确。
四、货币层次的划分与计量
现代信用货币按照其流动性的不同,可划分为M0、M1、M2等不同的层次。
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我们一般所说的货币通常主要是指M1。
第二章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
第一节货币制度构成的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内涵
货币制度是指一国、一个区域组织或国际组织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相应范围内货币的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值)
2、确定货币材料
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结构(主币、辅币)
本位币又称为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基本通货。金属货币流通的特点是:本位币是足值货币;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本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