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生物》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微生物 (共12张PPT)
计算,1克重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可以达到几百万到几十亿个。 微生物分布在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在人体的肠道中经常聚集着100~400种微
生物,个体总量超过100万亿个。此外,在1.4万米高空的大气外层、1万多米深 的海底、水温达到120℃的温泉中,以及在南极洲深128米和427米的岩石层里, 人们都发现了活着的细菌。
实验1
简单的消毒方法
1.居室消毒 (1)将白醋或食用醋在锅中烧热,使它们蒸发,可对居室进行消毒。因 为醋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灭空气中的病菌。
(2)在房间中喷洒来苏尔、过氧乙酸等消毒剂的稀溶液。 2.用具消毒 (1)煮沸消毒将待灭菌的物品,(如碗筷、茶杯等)用纱布包好,放入 消毒锅中,加水煮沸15~20分钟。 (2)酒精消毒用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将酒精在皮肤或其他 用具(如茶杯、载玻片、盖玻片等)的表面涂抹。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得都很快。细菌大约每20分钟繁 殖一代,这样,一个细菌在一天之内,就会变成几亿个细菌。如果条件不适宜, 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讨论2
你认为微生物与人之间有关系吗?你都知道有哪些关系?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很大。它们使死亡的动植物体腐烂, 使组成这些动植物体的物质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再供活着的动 植物体利用。
实验2
灭菌方法
1.空间灭菌—紫外线灭菌 用紫外灯照射物体表面或一定的空间。照射距离不应超过
1.2米。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差,不能穿过玻璃、纸张和衣物等。 紫外线对人体有害,因此,不能在开着的紫外灯下工作。日光
灯和白炽灯会使紫外灯的作用失效,因此,用紫外灯灭菌时不 能同时开日光灯或白炽灯。
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案)
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案)微生物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 了解几种常见的有益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3. 掌握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2. 有益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三、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被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并激发他们研究微生物的求知欲。
2. 讲授(1)什么是微生物?教师向学生解释微生物是肉眼无法看到的生物,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
(2)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向学生介绍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
有益微生物,如某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参与人类的消化过程、维持肠道健康等。
而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和病毒,则可能引起感染和疾病。
(3)有益微生物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等,并解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益处。
例如,乳酸菌能够帮助人类消化食物、增强免疫力等。
(4)病原微生物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和流感病毒,并解释它们可能引起的疾病和传播途径。
同时,教师应强调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酸奶发酵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有益微生物的作用。
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酸奶,并观察酸奶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4. 活动(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如何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研究该病的传播途径,并提出预防方法。
(2)展示和讲解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向全班讲解该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导入:利用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通过语言和图示,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解释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
3. 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微生物的发酵过程。
4. 活动: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酸奶发酵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首师大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材说明本册教材有《技术与科学》、《设计与制作》、《飞行与空间技术》、*《科技探索》等4个教学单元,共19篇课文。
全学期授课为36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30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单元课时安排(2)各课课时安排小学科学第八册教学进度学生情况分析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措施本册教学要求本册教学重点难点准备课(1课时)一、简单总结上学期科学课学习情况。
二、提出本学期科学课上课要求:1.摆放文具的位置,注意:铅笔盒不能发出声音。
2.有问题举手,举手时不许叫,没叫到时放下手。
如果有特殊问题或上厕所时,举拳头姿势(左手)。
3.拿书姿势提醒一下。
4.上课时手平放腿上,不背后放。
5.排队去自然教室时要安静,右手将书夹紧,可以不带文具盒,以免有响声。
6.进自然教室后椅子怎么拿?一定注意轻拿轻放,爱护桌椅。
7.出教室时,不要拥挤,保持安静。
8.分组讨论时的要求。
9.奖励措施。
(考试要求等)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阅读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并在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技术的重要作用。
3、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难点: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普通显微镜、投影、短片小组准备:放大镜每组1个,普通光学显微镜,每组1台,细小物质如毛发、纤维等,制作好的玻片标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使用方法发明与发展1.目镜 1.取镜和安放 1.詹森父子发明2.物镜 2.对光 2.伽利略改良3.镜筒 3.安装玻片标本 3.胡克自制4.转化器 4.观察 4.阿贝提出改进方法,5.载物台 5.记录现代显微镜制成。
《微生物学》教案(共6)
结
物
构
原
质
核
生
微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物
质
的
生
异养、自养、兼性自养
物
代
的
谢
应
方
用
式
04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营养类型及营养物质吸收方式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方式,可分为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和化 能异养型等。
营养物质吸收方式
微生物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定转运蛋白或通道蛋白,以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营养物质 ,如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显微镜
使用前应检查镜头是否干净、光源是 否正常,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
免损坏镜头。
离心机
使用前应检查离心管是否平衡、转速 和时间设置是否合理,使用过程中要 注意观察离心机运转情况,如有异常
应立即停机检查。
培养箱
使用前应检查温度、湿度等参数是否 设置正确,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培 养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参数。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涉 及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
02 课程内容与体系结构
课程内容涵盖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 传变异、生态分布及分类进化等方面,体系结构 完整,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03 微生物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环保等领域具有 广泛应用,对于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 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教案( 共6)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分类 • 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 •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影响 • 免疫系统与抗感染免疫 •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微生物技术(共13张PPT)
由于很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因此,人们对 微生物进行了研究并加以利用。对微生物利用的技术 就属于微生物技术。
讨论1
对于微生物的利用,除了前面教材中介绍的以外, 你还知道有哪些?
阅读1
在我国古代,人们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微生物 酿酒了。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发现 了很多饮酒的器具。在公元前1000年,我们的祖先已经利 用豆类在霉菌的作用下制酱。在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 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制醋的方法。在900多年前,我国已经 正式利用细菌大量生产金属铜。
泡莱的泡制方法:将蔬莱洗净,去掉粗皮、须根、老叶和病叶沥 干或晾干后装入坛中。装至半坛时将香料包放入,装至离坛口约6厘米 时,用竹片将原料压住。随即倒入已配置好的泡菜水。一定要使泡菜 水将原料淹没,最后将坛口密封。放置阴凉处让其自然发酵。1-2天后, 打开坛口,适当添加原料和泡莱水,达到装满至坛口下约3厘米时为止。
面包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先将1/3的面粉、水和一定量(1%~2%)的酿酒 酵母混合成面团,发酵2小时。之后,将其余的面粉、水以及前面已发酵好的 小面团混合均匀,放置在30°C的温暖环境中继续发酵1-4小时。由于在发酵 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就使得面团逐渐胀大。发酵后的面团经过 加工造型,放在220C以上的高温炉中烘烤,就可以制成膨松、酥软和香甜可 口的美味面包了。
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出现是对微生物利用的一个巨大飞跃。首先,发酵的原
料从只限于使用谷物等农产品跨越到了还可以使用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其次,从小规模的手工作坊转变为大规模的、自动化、机械化生产。再次,是
多种先进工程技术的综合利用,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其他技术
成果等。最后,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生产的产品种类从开始时仅限于食品,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3. 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3.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4. 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生命活动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互动:学生分享他们对微生物的了解,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分享和提问解答的情况。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作用的的理解和举例。
微生物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的制备。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3. 认识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 培养基的制备3.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4. 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是如何培养的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制备、分离和纯化技术以及鉴别和鉴定方法。
3. 互动:学生演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操作,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操作能力:学生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备和鉴别鉴定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
2.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
3. 认识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2.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3.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代谢产物、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以及其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下《4.微生物技术》word教案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4、微生物技术教课内容4、微生物技术课时安排教课目的:1、初步认识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到了专业化阶段。
2、认识微生物的利用就发生在我们身旁。
3、认识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愈来愈广。
4、认识微生物技术是不停发展的。
教课重点:经过实践活动,让学生领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愈来愈宽泛。
教课难点:经过实践活动,让学生领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愈来愈宽泛。
打破难点重点方法:教课准备: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方面的资料教课时设计意环节间师生活动图复备导入问题:既然有大批的微生物是有利的,让学生新课人们能够利用它们来做好多事情,那么,认识到同学们知道此刻科学家们对它们是怎样人们对利用的吗?微生物古代【学生】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的利用人们概括学生提出的科学家对微生物利用的在很早对微可能方式。
从前就生物问题:那么古代的人们对微生物又是如开始的利何对待和利用的呢?了。
用沟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古已有之。
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第一个阅读内容。
让学生实践【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阅读、概括、浅显认“面思虑和总结。
识人们包的让学生概括出这段阅读内容的主题。
对微生制让学生概括出这段阅读内容中对微生物物利用作”的利用波及的几个方面。
的发展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对微生物利用的历程。
发展历程。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是拥有主学习面观能动性的。
包的制现代概括提炼该阅读内容的主题、所波及的作,体微生方面、基本的发展历程等。
会人们物技1、发问:有哪位同学在家里做过面包或对微生术蒸过馒头?假如做过这些事情,你是怎物的利样做的?你愿意将你的制作过程说给大用就发家分享吗?生在我【学生】明确制作这些食品的详细过程们的身及制作重点。
边。
2、(可能有)同学互相沟通做这些事情的过程。
【学生】在家中自己达成所喜爱食品的制作。
假如有必需,能够接受家长的指导。
让学生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对于制作面包认识现(或蒸馒头)的过程。
代微生【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食品带到学校来物技术供大家品味。
最新首师大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4.微生物的技术》精品教案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微生物技术教学内容 4.微生物技术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到了专业化阶段。
2.认识微生物的利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3.认识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
4.认识微生物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突破难点重点方法:教学准备: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方面的资料教学环节时间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导入新课古代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问题:既然有大量的微生物是有益的,人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做很多事情,那么,同学们知道现在科学家们对它们是如何利用的吗?【学生】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归纳学生提出的科学家对微生物利用的可能方式。
问题:那么古代的人们对微生物又是如何看待和利用的呢?交流: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古已有之。
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第一个阅读内容。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阅读、归纳、思考和总结。
让学生归纳出这段阅读内容的主题。
让学生归纳出这段阅读内容中对微生物的利用涉及的几个方面。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对微生物利用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是具有主观能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让学生粗浅认识人们对微生物利用的发展历程。
实践“面包的制作”现代微生物技术动性的。
归纳提炼该阅读内容的主题、所涉及的方面、基本的发展历程等。
1.提问:有哪位同学在家里做过面包或蒸过馒头?如果做过这些事情,你是怎样做的?你愿意将你的制作过程说给大家分享吗?【学生】明确制作这些食品的具体过程及制作要点。
2.(可能有)同学相互交流做这些事情的过程。
【学生】在家中自己完成所喜欢食品的制作。
如果有必要,可以接受家长的指导。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制作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食品带到学校来供大家品尝。
4.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有些不明白的地方给予说明和指导。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微生物世界1.1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1.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等分解为无机物。
掌握微生物与食物链的关系: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相互依赖关系:微生物提供食物、药物等资源,人类提供生存环境。
掌握微生物在食品制作、医药研发中的应用。
第二章:探索植物的生长与发育2.1 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
掌握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光照、水分、养分等。
2.2 植物的发育现象理解植物的发育:根、茎、叶、花、果等器官的形成与发育。
掌握植物发育的调控因素:遗传、环境等。
2.3 植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形态、结构、生理等适应环境的特点。
掌握植物多样性:不同植物类群的特征与分类。
第三章:认识动物的生存智慧3.1 动物的生存策略理解动物的捕食策略: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相互适应。
掌握动物的防御机制:伪装、警戒色、逃避等。
3.2 动物的繁殖行为理解动物的繁殖策略: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掌握动物的繁殖行为:求偶、交配、孵化等。
3.3 动物的群体生活理解动物的社群行为:群居、分工合作等。
掌握动物群体的组织结构与交流方式。
第四章:揭秘能量的转化与传递4.1 能量的转化理解能量的转化:化学能、光能、热能等之间的转化。
掌握能量转化的实例:燃烧、光合作用等。
4.2 能量的传递理解能量的传递: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与转移。
掌握能量传递的规律:食物链、食物网等。
4.3 人类活动与能量利用理解人类活动对能量转化与传递的影响: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
掌握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能源政策与理念。
第五章:探索地球与宇宙的秘密5.1 地球的起源与结构理解地球的起源:太阳系形成与地球的形成。
首师大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3.阿贝根据光学研究的成果,提出改进光学显微镜的方法,人们最终制成了现代的光学显微镜。
4.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5.讨论:通过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我们知道什么道理?
教学评价
1.初步会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板书设计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目镜:含有一个透镜。
物镜:放大倍数不同的低倍透镜和高倍透镜。
镜筒:上面装有目镜,下面装转换器和物镜。
转换器:装有物镜,可以转动,每转动一次可以将一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置于镜筒下。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
标本夹:把标本固定在载物台上。
通光孔:可以让光线通过。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载物台上的标本。
准焦螺旋:转动螺旋可以使镜筒靠近或远离载物台,以便看清标本的像。
1590年詹森父子(1)取镜和安放
胡克(2)对光
阿贝(3)安装玻片标本
(4)观察
(5)记录观察结果
(6)观察完毕,整理显微镜
课后反思
习题设计
(描述、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的差异。
放大镜与显微镜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三)学习显微镜的范明和发展过程,初步了解科学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1.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匠詹森父子在1590年前后制成的。(社会背景:荷兰的眼镜制造业比较发达,透镜的研磨技术居世界首位,对各种透镜有较多的了解。由于社会的需要,在荷兰首先发明了显微镜。)
镜臂和镜座:显微镜的躯干。2.显微的使用方法:(配合教材第6页)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3)安装玻片标本
(4)观察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49页
第一单元《技术与科学》单元备课单元内容: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2、制作简易显微镜3、微生物4、微生物技术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发展观察能力、设计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提高学生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对微生物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科学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
2、初步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
3、初步会设计和制作简易显微镜。
4、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分布。
5、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6、学会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
7、知道微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酿酒、制药等。
8、知道生活中简单利用卫生无的方法与技能,例如面包、泡菜的制作方法。
9、知道微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重大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具有对微观世界探究的兴趣。
3、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价值观。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微生物对人类所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5、初步学会对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评判。
6、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材料准备: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
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3、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4、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准备:1、为每个组准备至少1个放大镜、1台普通光学显微镜;一些纤维、毛发、羽毛;动植物的细小部分;玻片标本等;2、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资料。
(学生):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七、板书设计: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荷兰眼镜匠詹森父子1590年制成第一架显微镜。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4.微生物的技术word教案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4.微生物技术
实践“面包的制作”
现代微生物技程。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是具有主观能动
性的。
归纳提炼该阅读内容的主题、所涉及的方面、
基本的发展历程等。
1.提问:有哪位同学在家里做过面包或蒸过馒
头?如果做过这些事情,你是怎样做的?你愿
意将你的制作过程说给大家分享吗?
【学生】明确制作这些食品的具体过程及制作
要点。
2.(可能有)同学相互交流做这些事情的过程。
【学生】在家中自己完成所喜欢食品的制作。
如果有必要,可以接受家长的指导。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制作面包(或蒸馒
头)的过程。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食品带到学校来供大家
品尝。
4.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有些不明白的地方给予说
明和指导。
【学生】相互交流制作体会和经验。
5.板书面包制作的流程示意图。
6.要求学生根据板书上的要点,回到家中根据
喜好制作出一种食品。
7.规定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食品带到学
校来,大家一起品尝,相互交流制作的经验。
8.让学生讨论“制作”后面的讨论题,可以畅
所欲言。
【学生】创造性地套路讨论题,大胆地讲出自
己的新想法。
1.引入:对于微生物的利用,如果有大规模的,
又是自动化和机械的,即具有现代化工业生产
特点的,就属于现代微生物技术的范围。
学习面包
的制作,
体会人们
对微生物
的利用就
发生在我
们的身
边。
让学生认
识现代微
生物技术。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埃博霉素(2007年10月16日,美国大型制药企业之一施贵宝
《微生物》
——鲜为人知的粘细菌 Myxobacteria
LOGO
目录(Contents)
3.微生物
4.微生物技术
粘细菌简介
❖粘细菌(Myxobacteria,slime bacteria)
在生物界中的位置(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埃博霉素的优势
❖水溶性不但比紫杉醇约大30 倍(20℃时epothilones 水中的溶解度为017 g. L - 1)
❖只要能筛选到优良的生产菌, 通过专门培养基的发酵 几乎可无限量地获得。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LOGO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1、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 对新教 师实施 跟踪听 课,做 好教学 常规工 作的指 导和调 研。 2、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扩大教 师的视 野,抓 住到市 、镇各 园的听 课机会 ,学习 别人的 长处, 逐步提 高自己 的教育 教学水 平。 3 、创设体现班级特色的主题环境。 在主题 环境的 设置和 提供上 ,我们 应本着 以幼儿 为主体 的宗旨 ,鼓励 幼儿大 胆参与 到环境 创设中 ,要重 视环境 随教学 内容的 变化而 随时调 整,让 环境体 现幼儿 的学习 过程, 使环境 始终起 到引导 幼儿发 展的作 用。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
第一单元《技术与科学》单元备课单元内容: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2、制作简易显微镜3、微生物4、微生物技术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发展观察能力、设计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提高学生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对微生物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科学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
2、初步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
3、初步会设计和制作简易显微镜。
4、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分布。
5、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6、学会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
7、知道微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酿酒、制药等。
8、知道生活中简单利用卫生无的方法与技能,例如面包、泡菜的制作方法。
9、知道微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重大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具有对微观世界探究的兴趣。
3、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价值观。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微生物对人类所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5、初步学会对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评判。
6、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材料准备: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
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3、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4、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准备:1、为每个组准备至少1个放大镜、1台普通光学显微镜;一些纤维、毛发、羽毛;动植物的细小部分;玻片标本等;2、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资料。
(学生):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七、板书设计: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荷兰眼镜匠詹森父子1590年制成第一架显微镜。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件《3.微生物》PPT课件
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
• 血平板上毛玻璃样,金属光泽,生姜味
洛菲不动杆菌
军团菌属 ➢ 革兰阴性杆菌,常规染色不易着色 ➢ 用Dieterle镀银法染成黑褐色 ➢ Giemsa法染色染成红色
胞内寄生菌
➢专性需氧,2.5%CO2能促进其生长。 营养要求特殊,需在含半胱氨酸及铁的 培养基中细菌才能生长
呈单个、成双、短链(液体培养基或脓汁中)或成簇 排列呈葡萄串样,无鞭毛和芽胞
葡萄球菌分类
按照色素不同
表皮葡萄球菌 (白色)
腐生葡萄球菌 (柠檬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
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下为表皮葡萄球菌
甘露醇高盐琼脂
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
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
革兰染色阳性,双球菌 矛头状:平面相对 尖面相背
大肠埃希氏菌在伊红美蓝琼脂(EMB)上典型特征 大肠埃希氏菌落呈 黑色中心 ,有或无金属光泽
EMB(伊红——美兰培养基),乳糖、伊红、美兰
大肠埃希菌 (非致病菌)
选择作用 (弱选)
乳糖 发酵
伊红
产酸 结合 美兰
形成紫黑色金 属光泽化合物
有色的乳糖发酵菌落
伤寒沙门菌等 乳糖 (致病菌) 不发酵
伊红美兰不能结合
红 试
产气杆菌:-
阳 性
验
吲哚试验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KIA培养基: A大肠阴性对照
1.G–直杆菌 有菌毛 无鞭毛
动力 + (大肠杆菌)
动力 (痢疾杆菌)
志贺菌属生物学特性
• 营养要求不高 • 常选用SS培养基(志-沙氏)
首师大小学科学六下《微生物》PPT课件(同课异构)
红 试
产气杆菌:-
阳 性
验
吲哚试验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KIA培养基: A大肠埃希菌 B志贺菌 C阴性对照
KIA培养基: A沙门菌 B变形杆菌 C阴性对照
1.G–直杆菌 有菌毛 无鞭毛
动力 + (大肠杆菌)
动力 (痢疾杆菌)
志贺菌属生物学特性
• 营养要求不高 • 常选用SS培养基(志-沙氏)
双糖铁培养基
结果:
葡萄糖 +
乳糖 -
动力 -
H2S
-
未接种管
大肠杆菌 生长管
痢疾杆菌 生长管
无动力为要点!
常见生长现象
志贺菌在MAC和SS培养基上生长
沙门菌属生物学性状
– G-杆菌 – 周身鞭毛,有菌毛
生化反应与培养 SS琼脂培养基 形成乳糖不发酵菌落
产硫化氢菌株 可形成中心黑色菌落
双糖铁培养基, 葡萄糖 + 乳糖-,动力+, 硫化氢+/-;
大肠埃希氏菌在伊红美蓝琼脂(EMB)上典型特征 大肠埃希氏菌落呈 黑色中心 ,有或无金属光泽
EMB(伊红——美兰培养基),乳糖、伊红、美兰
大肠埃希菌 (非致病菌)
选择作用 (弱选)
乳糖 发酵
伊红
产酸 结合 美兰
形成紫黑色金 属光泽化合物
有色的乳糖发酵菌落
伤寒沙门菌等 乳糖 (致病菌) 不发酵
伊红美兰不能结合
➢营养要求较高,需特殊培养基(F—G及 BCYE) ➢生长缓慢,3-5天可见针尖大小灰白色S型 菌落(有花纹、酸臭味,UV下黄色自发荧 光)
➢ 重要的抗原有种特异性的外膜蛋白抗 原和型特异性的脂多糖抗原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下《3.微生物》教案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下《3.微生物》教案(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微生物教学内容 3.微生物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3.通过一些观察和分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推理和概括能力。
4.提高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6.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具有对微观世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突破难点重点方法:教学准备:显微镜、各种微生物的放大图片教学环节时间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引入新课观察1和观察2 1.引入:前面学习的都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生物世界,本课中将要引入的是一个用肉眼看不到、却又热闹非凡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这个世界借助于显微镜,也可以展现在人们眼前。
【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彼此对微生物的认识情况2.让学生相互交流对微生物的了解情况。
3.将学生所了解的有关微生物情况进行总结。
1.引入:人们是如何发现微生物的?当人们发明了显微镜之后,开始将很多东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人们发现在显微镜下还生活着一个用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物的种类很多。
那么在显微镜下生活的生物中的一种——酵母菌又是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微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1、对微生物形成感学习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特点及作用有益微生什么样子的?2.进行观察1的活动。
【学生】做观察1的活动。
3.对观察1进行总结,得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
【学生】就观察1得到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讨论微生物对人有益的方面。
2.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学生】学习微生物对人有益的方面。
3.用实例对微生物的有益作用进行说明。
4.出示一些有益微生物的形态图片。
5.归纳出示有益微生物的几个方面的作用。
1.问题:同学们对微生物对人有害的方面都有哪些了解?
【学生】实验操作。
3.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课文中的灭菌方法。
【学生】分析归纳每类消毒方法的要点。
4.要求学生指出每类灭菌方法的要点。
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微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1、对微生物形成感性认识。
2、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形成对微生物的整体认识。
认识大自然中的微生物并不是全有害,而是大多数对人有益。
教
案
样
本
/
年度: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微生物
教学内容
3.微生物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3.通过一些观察和分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推理和概括能力。
3.利用一些实例进行讲解,如:从古至今,已经有无数的生命曾经在这个地球上生活过,但现在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为什么不是尸横遍野呢?如果将一块橘子皮埋进地里,过一段时间,再挖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了,这是为什么?等等。
【学生】根据教材、资料、实例进行分析,形成关于微生物的整体认识。
4.对这几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讨论微生物对人有害的方面。
2.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学生】学习微生物对人有害的方面。
3.用实例说明微生物对人体有害的影响。
4.出示一些有害微生物的形态图片。
5.归纳出示有害微生物的几个方面的作用。
1.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消毒方法都有哪些?(特别是2003年夏季的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期间)
【学生】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消毒方法类别。
4.提高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6.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具有对微观世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2.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操作。
3.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课文中的简单操作方法。
【学生】分析归纳每类消毒方法的要点。
4.要求学生指出每类操作方法的要点。
1.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灭菌方法都有哪些?(特别是在医院或家中有重病人期间)
【学生】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灭菌方法。
2.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方法。
1.引入:当对微生物进行过观察,有了最基本的认识之后,那么,微生物到底具有哪些特征呢?这可以从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特点及作用几方面分别来看。
【学生】阅读材料。
2.展示有关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特点等几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就与教材中相对的每一个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提前准备关于微生物知识的材料,在课上交流。
了解有害微生物对人影响的几个方面。
能够学到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能够学到生活中的灭菌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板书设计
3.微生物
测量单位:微米或纳米消毒方法:(1)居室消毒:白醋、来苏尔
有益:酿酒、处理污水等(2)用具消毒:煮沸、酒精、漂白粉
有害:发霉、引发疾病(3)伤口消毒:紫药水、碘酒
(4)食品消毒:加热
课后反思
习题设计
2.进行观察1的活动。
【学生】做观察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动。
3.对观察1进行总结,得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
【学生】就观察1得到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结论。
4.进行观察2的活动。
【学生】做观察2的活动。
5.总结观察2,形成对微生物最为粗浅的认识。
【学生】总结观察2,形成对微生物最为粗浅的认识。
【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彼此对微生物的认识情况
2.让学生相互交流对微生物的了解情况。
3.将学生所了解的有关微生物情况进行总结。
1.引入:人们是如何发现微生物的?当人们发明了显微镜之后,开始将很多东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人们发现在显微镜下还生活着一个用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物的种类很多。那么在显微镜下生活的生物中的一种——酵母菌又是什么样子的?
突破难点重点方法:
教学准备:显微镜、各种微生物的放大图片
教学环节
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备
引入新课
观察1和观察2
学习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特点及作用
有益微生物的作用
有害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
简单的消毒方法
实验
灭菌方法
1.引入:前面学习的都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生物世界,本课中将要引入的是一个用肉眼看不到、却又热闹非凡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这个世界借助于显微镜,也可以展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