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式应当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4.我们具备开展探究式教学 的条件了吗?
• 没有探究,难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所以,客观条件是否成熟不是阻碍探究 式教学开展的理由
• 而且,探究式教学的不断推进应该成为 改善客观条件的动力
• 更重要的是,经过十年课程改革的实践 积累,我们不是不具备条件了…
依据:标准修订过程中对数学教学方式的调研结果
58
19
28
40
讲课时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 来
88
25
28
31
0 20 40 60 80 100 百分数
前述分析似乎看上去有些道理…
但在成人的社会里自主创新还是那样 艰难坎坷、遥不可及,让小孩子去探 究切合实际吗?
挑战确实有,不过也没有那么大
5.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改 变角色
• 如果教师真正践行了作为组织者、引导者 、合作者的身份,课堂里差不多就是探究 式教学的氛围了
• "中国教育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学生的学习受 到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压力驱动,学校的基本 活动依据考试的需要展开。这一点最直接证据 是诸如音乐和艺术,甚至包括物理这样的课程 在中国都往往被忽视,原因就是这些课程在公 共考试中不那么重要。……学生的成绩是通过 延长学习时间,甚至是占用周末等法定休息时 间取得的,……,付费的家教愈演愈烈,这方 面的支出几乎在增加着中国每个家庭的生活负 担。"OECD指出,上海80%以上的学生要在自己 不情愿的情况下接受家教,以此证明中国学生 为取得好成绩要做出多大的付出。
• 教学中强调训练和纪律,注重学生的 刻苦和专心。
• 弱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
启发式的特征:
•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鼓励 学习者积极思考
• 泛指以教师在对话中启发学生,在交谈的 过程中给予学生启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方式
• 与教师的讲授形成互补,平抑被动接受的 弊端
• 这些问题不厘清,我们会很迷惘, 不知道改革到底要不要坚持、下一 步要迈到哪里去?
还有这样的质疑:
• 【链接1】杜克报告2011
• 杜克国际教育发布《2011中国SAT年度报告》,报 告显示,中国学生平均分数仅为1213分,与美国学 生的平均分数1509分差距高达300分。经历无数大 考小考,以考试见长的中国学生为什么还会被“美 国高考”难倒?
探究式教学 ——必要与可能
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我们现在需要面对的最大现实问题是: • 如何巩固与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 • 能否一以贯之的坚持改革的方向? • 课程改革能否实现“再出发”?
对课程改革存在不同看法,如: • 课程体系破坏了 • 要求降低了 • 老师教不了 • 质量下降了 • 推进速度快了 • 抛弃传统了 • ……… • 改革路上有困惑
【改革目标之】通过课程发展学 生的批判性思考(反思质疑) 能力?
…,改革还有其他“目标” 不一 一列举
• 无论如何,这些改革目标没有问题,因为 • 这些目标关系着中国教育的质量和未来! • 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唯有坚持,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具体说来:
我们应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理解新课程 • 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出发思考
【改革目标之】提升课程对公民 核心素养(公正、自信、理性 、独立思考、社会责任、交流 合作……)的贡献率
【改革目标之】面对每一个学习者 ,进一步降低课程的门槛,增进 课程的弹性、选择性、适应性
【改革目标之】进一步增进课程内容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激 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好奇心与探 索欲望
(图2)
(图3)
学生的尝试可以概括为两个解决问题的主 要方法:
分配的方法(图4)和比例的方法(图5)。
(图4)
(图5)
分析
• 探究式的功能就是这样,正规的、严格的概念 和方法要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不那么正规的 、经验性的方法一步步发现,而这个过程始于 现实问题。
• 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寻找合理简洁运算 途径的过程中自然引申出来,生活中的经验知 识在这里派上了大用场,学生依据算理自己发 现了算法,解决了问题。
内容的选择方面确定一个有适度弹性的比例
8.探究式的教学实现举例:
例子1:3个小朋友分36块糖果, 每人能分到几块?
下面是由学生自行做出的一些尝试: (1)把包括36块糖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三大块(图1)。 (2)每人一块重复地进行分配(图2)。 (3)按每人分到一块的情形为一组进行分组(图3)。
(图1)
• 但弱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探究式的特征:
• 泛指以学生为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围绕提问题、想办 法、解决问题展开的、以学生主动探索 为标志的学习方式。
• 类似于学生重走了一遍科学家发明创造 的道路,是一个学生“再发现”的过程
2.不同方式能不能互相替代
• 不能 • 接受式弱于独立思考, • 启发式弱于提出问题, • 探究式的功能,传统教学方式显然无法
• 报告显示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出现在“比较和评 价论点”这类题型中,因为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剥离 表象去探求文章的“前提假设”,同时对比不同作 者的观点,这成为中国学生“最大的软肋”,
• 整体上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链接2】 “美国高中生中南海访问记”
(南方周末 2011-8)
• 美国芝加哥佩顿中学访问中南海,到101中学 和人大附中听课,……
• 显然,应试是我们的强项,同时我们的弱 项也很明显,特别是在提问题、想办法、 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考能力方面
• 但目前弱项还是弱,“长项”却仍在加强
结论:
• 弥补弱项就是与时俱进,就是改革的 方向!
问题是:如何弥补弱项?
…刻苦、专心、题型、训练、熟能生巧、 …,重要!
• 还有什么是重要的?
8年级
组织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0 21 22 15 23
鼓励我们思考和提问,无论在 课上还是课下
57
16
24
48
把结论告诉我们,然后把大量 时间用于做练习、巩固
11
40
23 21 5
从不 很少
让我们背诵概念、公式、定理 以及各种题型
12
41
25 16 6
有时 常常 总是
鼓励我们猜想并且尝试通过各 种方法验证猜想或得到结论
探究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 探究与既定教学目标的关系; • 探究与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的关系; • 探究与考试的关系; • 探究与教材的关系; • …,制约因素不少; • 怎么办?
7.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 安排学生未学过的内容(不熟悉的内容) • 一般不主张预习(“先学后教”不是探究式教学) • 尽量不从书本上的情景或例子开始 • 教师要帮助学生搞清楚情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学生一定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有了想法的基础上讨论
原因何在?
1.现在课堂里已经存在哪些
教学方式
• 接受式
• 启发式
• 探究式
• 接受+启发式、接受+互动交流式、接受 +启发式+互动交流式、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不胜枚举
• 主要是前三种,它们是实现课堂教学方 式多样化和丰富性的现实基础
接受式的特征:
• 教师灌输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权威;
• 第四个问题涉及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 对中国的未来非常重要。有些人认为中国要 做出这种改变非常困难,因为中国文化十分 尊重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
•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过去的25年,中国的 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接下来,中国教育 应为年轻人注入更多的批判性思考。如果中 国能够做到这一点,它可能挑战美国成为世 界上的教育超级大国。”
9.结论与思考:
(3)探究从关注过程入手,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 索成了重头戏,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
(4)教师的“空间”不大,没有多少精彩讲授的机会 ,但使学生自己走上一条探索、发现的路,离不开教 师的引导;
课程改革的实施问题 • 在清楚什么是我们的长项的同时,更得看
看什么是我们的弱项,把精力匀一匀,在 弥补弱项上多下一点功夫。
那么,我们孰强、孰弱?
例1.PISA(2009)上海代表中国参加,排 名世界第一,总分600分,领先第二名38 分,领先美国113分。
看国际如何评价?
【链接1】摘自OECD分析报告的原文:
其中:
• 第一个问题是“学生普遍采取死记硬背 的学习方式。2011年,来自上海的学生 在PISA项目排在首位,风头盖过了一直 以来名列前茅的芬兰、韩国等国。”
• “但是这样一个范例在多大程度上代表 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与英国或美国的 课堂相比,中国学生不太可能质疑教师 的教学或参与批判性的讨论。产生这个 弱点的原因是由于学生采用强调死记硬 背的学习方式。”
9.结论与思考:
(1)探究式教学的特征不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表述得适 合于某种现成的知识,即不是应用,而是以问题本身 为中心,以抓住问题的实质为目的,通过确定构成问 题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关键元素,在一个不断发展 的形式化过程中解决问题。
(2)探究的过程不只使用通常的标准学科专业语言,学 生可使用自己创造的形象化的符号或标记,只要表述 有助于区别出对于解决问题来说什么因素是关键的, 什么是非关键的,使问题不断简化,直到显露其结果 。
• 是!原因主要有两个: • 一是教学方式要为改革的目标服务 • 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所有的新要求、新进展,几乎都与探究式 教学联系在一起
以数学课程为例:
• 总体目标“四基”中新增的“基本思想、基本活 动经验”必须依赖探究的过程去实现;
• 能力目标中新增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只能通过探究的过程去推动;
• 探究式教学意味着给每位教师增加一份责 任,如果把这份责任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 学行为,其实每一节课都可以赋予探究的 风格。
另外
• 教材的品种、样式要多元、多样化 • 变革教学管理体制,使教学具有适度的弹
性也很重要 • 探究式不是一种复杂的教学方式,只要我
们愿意尝试,是可能实现常态化的。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6.为什么探究依然举步维艰?
• 阿列克斯(学生)惊奇地发现,中国的数学课 虽然有老师的演讲和学生的自主解题,不过绝 大多数自主解题并不自主,学生只是按照老师 刚刚灌输的方法练习……
“他们只是在练习而非探索或发现”。
• 质疑不无道理
改革还任重道远
• 课程改革,到底是过了还是不 及?
• 改革的目标值得坚持吗?
重新审视改革目标:
【链接2】Deborah Meier 的话也 有一定的代表性:
• 她在美国教育周刊撰文(2010年12月14
日)说“中国成绩再好我们也学不了, 因为美国的青年不会接受基于加重课业 负担的教育改革,他们感兴趣的是基于 个性化的、宜于全面发展的课程文化。 ”
【链接3】
《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7期,“中 国教育面临的六大问题”
替代 • 现实是,虽然看上去多种教学方式已经
并存,但探究式教学似有实无
所以
• 我们离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丰富性还有距离 • 其中尤以探究式教学为弱项 • 如果我们能像把握讲授那样把握探究,我们
就可能实现改革的目标 • 反之,我们有可能与改革的目标渐行渐远
3.我们对探究式教学比较生疏,一 定有它才算“丰富”吗?
• 新增的“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 质疑等学习习惯”要求中除“认真勤奋”之外的 几项惟可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体现;
• 另外,凡是和“经历、体验、探索”等有关的要 求,都与探究有关。
•…
所以
没有探究式教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新进展可能会成为泡沫
而没有这些新要求、新进展何谈改革 的实质性进展?
结论:
• 改革的方向应该没有问题 • 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 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尚未在课堂层面实现 • 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教学方式改革的成败
课堂教学改革改什么?
• 促进课堂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 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推倒重来 • 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课堂教学
方式的多样化、丰富性
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是使每个课堂有可能卓越起来的前 提之一(必要条件)!
、分享,形成共识 •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个别引导 • 公开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师生共同分析评价 • 结合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回顾整理
特别地
• 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 探究不是其他教学方式的替代教学方式, • 该讲的时候明明白白地讲;该放的时候彻彻底底的
放 • 当前,要注意在弥补弱项上下功夫 • 要实事求是的为探究式教学提供空间,要在时间和
4.我们具备开展探究式教学 的条件了吗?
• 没有探究,难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所以,客观条件是否成熟不是阻碍探究 式教学开展的理由
• 而且,探究式教学的不断推进应该成为 改善客观条件的动力
• 更重要的是,经过十年课程改革的实践 积累,我们不是不具备条件了…
依据:标准修订过程中对数学教学方式的调研结果
58
19
28
40
讲课时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 来
88
25
28
31
0 20 40 60 80 100 百分数
前述分析似乎看上去有些道理…
但在成人的社会里自主创新还是那样 艰难坎坷、遥不可及,让小孩子去探 究切合实际吗?
挑战确实有,不过也没有那么大
5.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改 变角色
• 如果教师真正践行了作为组织者、引导者 、合作者的身份,课堂里差不多就是探究 式教学的氛围了
• "中国教育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学生的学习受 到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压力驱动,学校的基本 活动依据考试的需要展开。这一点最直接证据 是诸如音乐和艺术,甚至包括物理这样的课程 在中国都往往被忽视,原因就是这些课程在公 共考试中不那么重要。……学生的成绩是通过 延长学习时间,甚至是占用周末等法定休息时 间取得的,……,付费的家教愈演愈烈,这方 面的支出几乎在增加着中国每个家庭的生活负 担。"OECD指出,上海80%以上的学生要在自己 不情愿的情况下接受家教,以此证明中国学生 为取得好成绩要做出多大的付出。
• 教学中强调训练和纪律,注重学生的 刻苦和专心。
• 弱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
启发式的特征:
•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鼓励 学习者积极思考
• 泛指以教师在对话中启发学生,在交谈的 过程中给予学生启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方式
• 与教师的讲授形成互补,平抑被动接受的 弊端
• 这些问题不厘清,我们会很迷惘, 不知道改革到底要不要坚持、下一 步要迈到哪里去?
还有这样的质疑:
• 【链接1】杜克报告2011
• 杜克国际教育发布《2011中国SAT年度报告》,报 告显示,中国学生平均分数仅为1213分,与美国学 生的平均分数1509分差距高达300分。经历无数大 考小考,以考试见长的中国学生为什么还会被“美 国高考”难倒?
探究式教学 ——必要与可能
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我们现在需要面对的最大现实问题是: • 如何巩固与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 • 能否一以贯之的坚持改革的方向? • 课程改革能否实现“再出发”?
对课程改革存在不同看法,如: • 课程体系破坏了 • 要求降低了 • 老师教不了 • 质量下降了 • 推进速度快了 • 抛弃传统了 • ……… • 改革路上有困惑
【改革目标之】通过课程发展学 生的批判性思考(反思质疑) 能力?
…,改革还有其他“目标” 不一 一列举
• 无论如何,这些改革目标没有问题,因为 • 这些目标关系着中国教育的质量和未来! • 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唯有坚持,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具体说来:
我们应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理解新课程 • 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出发思考
【改革目标之】提升课程对公民 核心素养(公正、自信、理性 、独立思考、社会责任、交流 合作……)的贡献率
【改革目标之】面对每一个学习者 ,进一步降低课程的门槛,增进 课程的弹性、选择性、适应性
【改革目标之】进一步增进课程内容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激 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好奇心与探 索欲望
(图2)
(图3)
学生的尝试可以概括为两个解决问题的主 要方法:
分配的方法(图4)和比例的方法(图5)。
(图4)
(图5)
分析
• 探究式的功能就是这样,正规的、严格的概念 和方法要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不那么正规的 、经验性的方法一步步发现,而这个过程始于 现实问题。
• 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寻找合理简洁运算 途径的过程中自然引申出来,生活中的经验知 识在这里派上了大用场,学生依据算理自己发 现了算法,解决了问题。
内容的选择方面确定一个有适度弹性的比例
8.探究式的教学实现举例:
例子1:3个小朋友分36块糖果, 每人能分到几块?
下面是由学生自行做出的一些尝试: (1)把包括36块糖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三大块(图1)。 (2)每人一块重复地进行分配(图2)。 (3)按每人分到一块的情形为一组进行分组(图3)。
(图1)
• 但弱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探究式的特征:
• 泛指以学生为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围绕提问题、想办 法、解决问题展开的、以学生主动探索 为标志的学习方式。
• 类似于学生重走了一遍科学家发明创造 的道路,是一个学生“再发现”的过程
2.不同方式能不能互相替代
• 不能 • 接受式弱于独立思考, • 启发式弱于提出问题, • 探究式的功能,传统教学方式显然无法
• 报告显示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出现在“比较和评 价论点”这类题型中,因为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剥离 表象去探求文章的“前提假设”,同时对比不同作 者的观点,这成为中国学生“最大的软肋”,
• 整体上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链接2】 “美国高中生中南海访问记”
(南方周末 2011-8)
• 美国芝加哥佩顿中学访问中南海,到101中学 和人大附中听课,……
• 显然,应试是我们的强项,同时我们的弱 项也很明显,特别是在提问题、想办法、 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考能力方面
• 但目前弱项还是弱,“长项”却仍在加强
结论:
• 弥补弱项就是与时俱进,就是改革的 方向!
问题是:如何弥补弱项?
…刻苦、专心、题型、训练、熟能生巧、 …,重要!
• 还有什么是重要的?
8年级
组织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0 21 22 15 23
鼓励我们思考和提问,无论在 课上还是课下
57
16
24
48
把结论告诉我们,然后把大量 时间用于做练习、巩固
11
40
23 21 5
从不 很少
让我们背诵概念、公式、定理 以及各种题型
12
41
25 16 6
有时 常常 总是
鼓励我们猜想并且尝试通过各 种方法验证猜想或得到结论
探究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 探究与既定教学目标的关系; • 探究与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的关系; • 探究与考试的关系; • 探究与教材的关系; • …,制约因素不少; • 怎么办?
7.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 安排学生未学过的内容(不熟悉的内容) • 一般不主张预习(“先学后教”不是探究式教学) • 尽量不从书本上的情景或例子开始 • 教师要帮助学生搞清楚情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学生一定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有了想法的基础上讨论
原因何在?
1.现在课堂里已经存在哪些
教学方式
• 接受式
• 启发式
• 探究式
• 接受+启发式、接受+互动交流式、接受 +启发式+互动交流式、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不胜枚举
• 主要是前三种,它们是实现课堂教学方 式多样化和丰富性的现实基础
接受式的特征:
• 教师灌输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权威;
• 第四个问题涉及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 对中国的未来非常重要。有些人认为中国要 做出这种改变非常困难,因为中国文化十分 尊重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
•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过去的25年,中国的 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接下来,中国教育 应为年轻人注入更多的批判性思考。如果中 国能够做到这一点,它可能挑战美国成为世 界上的教育超级大国。”
9.结论与思考:
(3)探究从关注过程入手,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 索成了重头戏,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
(4)教师的“空间”不大,没有多少精彩讲授的机会 ,但使学生自己走上一条探索、发现的路,离不开教 师的引导;
课程改革的实施问题 • 在清楚什么是我们的长项的同时,更得看
看什么是我们的弱项,把精力匀一匀,在 弥补弱项上多下一点功夫。
那么,我们孰强、孰弱?
例1.PISA(2009)上海代表中国参加,排 名世界第一,总分600分,领先第二名38 分,领先美国113分。
看国际如何评价?
【链接1】摘自OECD分析报告的原文:
其中:
• 第一个问题是“学生普遍采取死记硬背 的学习方式。2011年,来自上海的学生 在PISA项目排在首位,风头盖过了一直 以来名列前茅的芬兰、韩国等国。”
• “但是这样一个范例在多大程度上代表 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与英国或美国的 课堂相比,中国学生不太可能质疑教师 的教学或参与批判性的讨论。产生这个 弱点的原因是由于学生采用强调死记硬 背的学习方式。”
9.结论与思考:
(1)探究式教学的特征不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表述得适 合于某种现成的知识,即不是应用,而是以问题本身 为中心,以抓住问题的实质为目的,通过确定构成问 题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关键元素,在一个不断发展 的形式化过程中解决问题。
(2)探究的过程不只使用通常的标准学科专业语言,学 生可使用自己创造的形象化的符号或标记,只要表述 有助于区别出对于解决问题来说什么因素是关键的, 什么是非关键的,使问题不断简化,直到显露其结果 。
• 是!原因主要有两个: • 一是教学方式要为改革的目标服务 • 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所有的新要求、新进展,几乎都与探究式 教学联系在一起
以数学课程为例:
• 总体目标“四基”中新增的“基本思想、基本活 动经验”必须依赖探究的过程去实现;
• 能力目标中新增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只能通过探究的过程去推动;
• 探究式教学意味着给每位教师增加一份责 任,如果把这份责任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 学行为,其实每一节课都可以赋予探究的 风格。
另外
• 教材的品种、样式要多元、多样化 • 变革教学管理体制,使教学具有适度的弹
性也很重要 • 探究式不是一种复杂的教学方式,只要我
们愿意尝试,是可能实现常态化的。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6.为什么探究依然举步维艰?
• 阿列克斯(学生)惊奇地发现,中国的数学课 虽然有老师的演讲和学生的自主解题,不过绝 大多数自主解题并不自主,学生只是按照老师 刚刚灌输的方法练习……
“他们只是在练习而非探索或发现”。
• 质疑不无道理
改革还任重道远
• 课程改革,到底是过了还是不 及?
• 改革的目标值得坚持吗?
重新审视改革目标:
【链接2】Deborah Meier 的话也 有一定的代表性:
• 她在美国教育周刊撰文(2010年12月14
日)说“中国成绩再好我们也学不了, 因为美国的青年不会接受基于加重课业 负担的教育改革,他们感兴趣的是基于 个性化的、宜于全面发展的课程文化。 ”
【链接3】
《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7期,“中 国教育面临的六大问题”
替代 • 现实是,虽然看上去多种教学方式已经
并存,但探究式教学似有实无
所以
• 我们离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丰富性还有距离 • 其中尤以探究式教学为弱项 • 如果我们能像把握讲授那样把握探究,我们
就可能实现改革的目标 • 反之,我们有可能与改革的目标渐行渐远
3.我们对探究式教学比较生疏,一 定有它才算“丰富”吗?
• 新增的“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 质疑等学习习惯”要求中除“认真勤奋”之外的 几项惟可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体现;
• 另外,凡是和“经历、体验、探索”等有关的要 求,都与探究有关。
•…
所以
没有探究式教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新进展可能会成为泡沫
而没有这些新要求、新进展何谈改革 的实质性进展?
结论:
• 改革的方向应该没有问题 • 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 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尚未在课堂层面实现 • 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教学方式改革的成败
课堂教学改革改什么?
• 促进课堂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 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推倒重来 • 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课堂教学
方式的多样化、丰富性
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是使每个课堂有可能卓越起来的前 提之一(必要条件)!
、分享,形成共识 •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个别引导 • 公开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师生共同分析评价 • 结合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回顾整理
特别地
• 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 探究不是其他教学方式的替代教学方式, • 该讲的时候明明白白地讲;该放的时候彻彻底底的
放 • 当前,要注意在弥补弱项上下功夫 • 要实事求是的为探究式教学提供空间,要在时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