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乙烷中毒事故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氯乙烷中毒事故调查

[摘要] 目的了解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职业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两患者工作岗位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C-TWA16.0mg/m3、C-STEL53.1mg/m3,分别超过职业卫生标准2.29、3.54倍。结论两患者诊断为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轻度中毒。为防止中毒事故的再次发生,公司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关键词] 1,2-二氯乙烷中毒;职业卫生;疾病控制

2010-11,南通市某木塑材料厂出现2例脑白质病变患者,诊疗医院怀疑是职业中毒,2011-01-10,两患者向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申请职业病诊断,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此事开展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曹某、李某均为女性,分别为30岁、40岁,既往体健,无中毒史。分别于2010-09、2010-10始感头晕、乏力、嗜睡,只当是过度劳累,均未停止工作,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均出现头痛、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淡漠少语、步态蹒跚。曹某于2010-11-16就诊,头颅MRI 平扫提示两侧侧脑室旁对称性片状长T2信号;李某于2010-11-24就诊,MRI平扫提示脑内脑白质广泛T2W1及FLAIR像信号增高。脑实质内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提示为对称性脑白质病变。入院查体:神清、语利,计算力差,指鼻试验不准。双侧额纹对称,双眼球活动可,无眼震,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伸舌居中,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四肢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阴性。血生化检查均未提示肝、肾功能损害,脑脊液常规正常。曹某脑电图轻度异常,脑电地形图轻度异常,诱发电位VEP异常。李某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肌电图所测上下肢神经、肌肉未见明显改变,诱发电位BAEP、VEP未见异常。两患者经予以营养神经、扩血管等对症治疗,MR平扫提示病情好转,分别于2010-12-14和2010-12-17出院。

2 现场卫生学调查

该厂为日本独资企业,共有生产工人57人,于2007年初开始生产,主要生产PVC木塑复合装饰材料,主要产品为PVC木塑建材及家俱,如室内门、塌塌米等,产品全部出口日本。主要原辅材料有PVC、碳酸钙、木粉、水性白乳胶、PVC胶水等。工艺流程为配料→混料→挤塑→包覆→截断→打孔→打磨→检验1→堵料→检验2→包装等工序。所有工序布置在同一厂房内,相互之间无隔断,厂房以自然通风为主,无其他通风排毒措施。劳动者可能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和毒物(主要来源于PVC胶水中的丙酮、1,2-二氯乙烷、乙酸酯类和稀释剂、水性白乳胶中的苯类、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等)。

患者曹某2008-05入厂,2008-05/2009-03从事“打孔”作业,2009-03始从事“检验2”工作。患者李某2007-04入厂,2007-04至2009-03从事“包覆”和“打孔”作业,2009-03始从事“检验2”工作。“检验2”岗位共6人,主要工作是将前道工序(堵料)的成品侧边多余胶水手工擦试干净。工作中佩戴纱布口罩,无手套,每周工作6 d,平均每天工作10 h。该厂无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管理者和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普遍缺乏,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助剂、稳定剂、发泡剂、PVC胶水、稀释剂等化学组成及MSDS均不了解。该项目未进行过职业卫生检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劳动者未进行上岗前及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2011-01-25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厂进行职业卫生检测,结果显示,“检验2”岗位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C-TW A16.0 mg/m3、C-STEL53.1mg/m3,分别超过职业卫生标准2.29、3.54倍[1]。“堵料”岗位1,2-二氯乙烷C-TWA最高,为96.1 mg/m3,超标13.7倍。

3 讨论

两例患者工种、工作环境均相同,有明确的较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1,2-二氯乙烷的职业接触史;临床症状相似,病程呈亚急性,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头痛、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步态蹒跚等临床表现;头颅MR平扫两侧对称性脑白质病变;并排除遗传、脱髓鞘疾病、感染、脑血管病、药物和其他化学中毒。依据国家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2]GBZ39-2002,诊断为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轻度中毒。

1,2-二氯乙烷为高毒类脂溶性神经毒物,职业活动中接触可引起急性中毒(包括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通常潜伏期长,起病隐匿,初期症状不典型,后期以中毒性脑白质病为主,在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3]。该厂声称产品为新型环保型,生产中不存在任何有毒有害物质,第一例患者入院时曾被误诊。

两患者9、10月份出现中毒症状,夏季高温条件下连续长时间工作达到一定的累积接触剂量是导致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起事故中,直接接触且1,2-二氯乙烷浓度最高的“堵料”岗位7人(工龄均在1年以上)未有发病,建厂以来未有其他病例发生(PVC胶水未更换过),应急体检其他劳动者均无异常,表明1,2-二氯乙烷中毒可能与劳动者身体状况和个体敏感性有关,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查阅文献资料关于1,2-二氯乙烷中毒的病理学基础较为明确[4,5],但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鲜有报道。

为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企业提出整改措施:①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人主动参加相关部门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及时传授给劳动者。②用无毒、低毒物质替代含高毒类1,2-二氯乙烷的PVC胶水,采购时应向供货商索取所购物品的MSDS 资料,并张贴于车间的醒目位置。③调整车间布局,做到有毒工序和无毒工序分开布置。④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毒,使用有毒物品的操作台安装局部排风装置,并定期进行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检测,最好做到每换一个批号就要进行毒物浓度的检测。⑤为劳动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毒面具,并定期更换滤料。劳动者操作时应穿长袖工作服、戴乳胶手套。⑥做好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

4 参考文献

[1]GBZ39-2002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S].

[2]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3]罗伟良,王立志,李博生.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白质病7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4):197-200.

[4]黄建勋,牛侨,梁友信,等. 1,2-二氯乙烷致脑水肿过程中自由基的作用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2,29(4):2-6.

[5]陈海涛,邓莹玉,宋向荣,等. 1,2-二氯乙烷对大鼠脑的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07,34(6):505-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