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佛学与科学的关系----我的信仰

合集下载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让人深思的话题——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和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首先,我们来看看科学和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实证和理论推导的方法,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相,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而宗教则是人类对宇宙和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它给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道德指引,帮助人们面对生死和命运的困扰。

然而,科学和宗教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在过去的历史中,科学和宗教曾经发生过激烈的对抗和斗争,例如伽利略与天主教会的冲突,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基督教创世记的冲突等等。

这些事件表明,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

实际上,科学和宗教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

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领域和方法,但都是为了探索真理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

科学强调的是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而宗教强调的是人类内心的信仰和情感,二者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世界,科学和宗教的关系更加紧密。

许多科学家和宗教家都开始探讨科学与宗教的融合之路,例如物理学家霍金和生物学家道金斯都曾经表达过对宗教的尊重和关注,而一些宗教领袖也开始接受科学的成就和方法。

这些都表明,科学和宗教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总之,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式,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但都是为了探索真理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

我们应该摒弃对立和敌对的观念,而是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共同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谢谢大家!。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和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我看来,科学和宗教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和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而宗教则是人类对宇宙和生命意义的探索,它给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道德准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却经常被人们误解为对立关系。

有些人认为,科学是理性的代表,宗教是信仰的象征,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和宗教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科学和宗教都是在探索真理,只是它们的方法和视角不同而已。

科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而宗教则通过信仰和祈祷来探寻宇宙的奥秘。

其次,科学和宗教都是在追求人类幸福,只是它们的途径和手段不同而已。

科学通过技术创新和医学进步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而宗教则通过教义和道德规范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因此,科学和宗教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科学和宗教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都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对科学和宗教的偏见,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让科学和宗教在人类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科学和宗教的融合,让科学的理性和宗教的信仰相互交融,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这个话题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也一直是哲学、宗教和科学界的热门讨论话题。

科学和宗教,一个是理性的追求,一个是信仰的寄托,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让人们颇有争议。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科学和宗教的本质。

科学是一种通过实证、逻辑推理和实验来揭示自然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追求客观真理,注重证据和可重复性。

而宗教则是一种对于宇宙和人生意义的信仰和寄托,它强调对神灵的崇拜和信仰。

从本质上来说,科学和宗教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追求方式。

然而,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科学和宗教,我们会发现它们其实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

科学追求客观真理,而宗教则强调人类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科学告诉我们地球是如何形成的,而宗教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对于世界和生命的探索和思考,它们可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世界观。

当然,科学和宗教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

在历史上,科学曾经与宗教对立,甚至受到宗教的打压和排斥。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科学和宗教之间的矛盾逐渐得到了缓解。

现代的科学已经逐渐超越了宗教的范畴,而宗教也在逐渐接受科学的发现和成就。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科学和宗教。

科学和宗教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它们可以互相促进,共同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我们应该尊重科学的发现,同时也要尊重宗教的信仰。

只有在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科学和宗教才能和谐共存,共同为人类的未来努力。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科学和宗教,一边是追求真理,一边是寻找意义。

它们或许在某些时候会相互对抗,但更多时候,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科学和宗教,让它们共同为人类的未来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和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二者是水火不容的,有人则认为二者可以和谐共存。

那么,究竟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科学与宗教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

科学是一种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宗教则是一种探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信仰。

科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自然的奥秘,而宗教则通过信仰和教义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价值,相互之间并不矛盾。

其次,科学和宗教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而宗教则可以给人们在人生困境中带来信念和力量。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而宗教则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道德准则和精神寄托,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这些问题。

最后,科学和宗教也可以通过对话和交流来促进彼此的发展。

科学家可以从宗教中汲取人文关怀和道德规范,而宗教信徒也可以从科学中获得更深刻的自然观念和世界观。

通过相互尊重和包容,科学和宗教可以共同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做出贡献。

在总结中,科学与宗教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科学和宗教才能和谐共存,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促进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佛教与科学

佛教与科学

2、简述
• 原始佛教:
• 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印度佛教,约为公 元前6~前5世纪。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为了便于记 忆,采取偈颂的形式,后来编集为律经论三藏。原始佛教 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和“缘起法”,其核 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 • 其次,又从缘起思想出发,提出了“诸行无常”、“诸法 无我”和“涅盘寂静”的学说。后人把原始佛教的修持, 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四念处、 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 菩提分法。
莎士比亚
千万不可妄自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 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二、认识科学
(一)科学的定义 (二)科学理论形成的过程 (三)科学的成就 (四)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五)科学的局限原因 (六)对待科学的科学态度
(一)科学的定义 • 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 知识 通过 细化 分类(如数学、物理、 化学等) 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 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 索研究感悟 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的 总称。 科学是一个 建立在可 检验的 解 释和对 客观事物的 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 的 有序的知识的系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 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佛陀、佛教、佛法
• 佛陀:“佛陀”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又作浮头、没驮、 步他、馞陀、复豆、浮屠、浮图),意为觉者、知者,意 思是无需老师的指导而自己觉悟了法——四圣谛、也愿意 教导其他众生觉悟的人,也就是第一位觉悟了世间的真相 和人生本质的具大智慧者。 • 佛陀有十大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 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跋嘎瓦)。 • 佛教:佛陀的教导,导人走向觉悟的教导(方法)。 • 佛法:佛陀所觉悟的法。它是关于生命的真理——四圣谛: 苦圣谛:关于生命具有不圆满性质的真理 集圣谛:关于导致生命之因的真理 灭圣谛:关于烦恼的完全断除、生命的彻底解脱的真理 道圣谛:关于导致断除烦恼、解脱生死的方法的真理

佛教与科学

佛教与科学

佛教与科学杨振宁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

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

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

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

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

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

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

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这一理论就被称为伟大的科学理论,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牛顿力学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非微观粒子尺度)在非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相对论能描述所有宏观物体在相对光速而言的低速,以及接近于光速的高速运动时的规律。

这二种理论被提出的时候,它们能解释人们用旧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根据它们所作的推论和预言都被以后的大量观测所证实。

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推广,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时的特例。

因为这二种理论的适应面非常广大,因而牛顿和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科学家。

他们的理论是最伟大的科学理论。

卫星上天、潜艇入海、运动比赛、天文观察等都受这种理论所描述的规律的制约。

同样,佛教也完全具备科学理论的三大特性。

首先,佛学理论是自洽的、圆融的。

四圣谛概括了人生多苦的现象,指出人生多苦的原因,指明了涅槃入灭的方向,指出了修习正道的道路,佛教的发展形成了众多宗派,各宗各派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依据和修习方法,其基本的理论和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佛陀成道后提示了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解释了社会和人生的种种现象,更重要的是听从佛陀开示修习的许多人都体验到了佛学所指出的种种境界,因而佛教在当时就得到许多人的拥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一些看法。

科学与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二者是水火不容的,而有人则认为二者可以和谐共存。

那么,究竟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我想通过今天的演讲,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和宗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

科学是一种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规律的方法,而宗教则是一种通过信仰和崇拜来探索人生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方式。

然而,正是由于二者各自的特点,使得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又可以相互补充。

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而宗教则可以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

因此,我认为科学与宗教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它们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不同所导致的。

比如,科学认为地球是通过天文现象和化石记录形成的,而宗教则认为地球是由上帝创造的。

这种观点的不同往往会引发争论和分歧。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即科学和宗教在不同层面上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答案。

科学可以回答“怎么做”,而宗教则可以回答“为什么做”,二者可以共同构建人们对世界的全面认识。

最后,我认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和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和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入,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个问题,不断学习和思考,以求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总之,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思维的两个重要维度,它们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和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

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不断探索和思考,以求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谢谢大家!。

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科学2008-06-05 11:59:18 作者:张南来源:张南浏览次数:7383 文字大小:【大】【中】【小】谨以此文贡献在伟大的宇宙、恩深的师长和宝贵的众有情面前,请您接受,阅读,并思考。

宗旨:辩析佛法与科学之本质、异同,如何正确对待。

提纲:一、引子二、科学与佛法的本质三、二者有关联吗?四、不同之处五、史实与证明六、如何看待科学和佛法一、引子在爱因斯坦对宇宙真理的热沈追求之影响下,我也热爱上了物理学所指向的宇宙真理。

而当我从大学的物理系毕业时,已经是一个佛门居士了。

几年来,我惊讶地发觉在许多学习科学和佛法的朋友心中,不能把这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执著一方的人总是排斥着另一方,平添多少烦恼。

我即禀承上天好意,降生人间,不忍知而不言,于是便在此写出内心的所知,希望探索科学和修证佛法的人们,能对科学与佛法产生和谐、广阔、深入的认识,不要在互相攻击中浪掷才华和岁月了。

二、科学与佛法的本质先让我们看一看科学是什么吧。

风吹动树叶,小鸟凌空飞翔,阳光普照大地,星球运转不息。

这些美妙的万物之所以存在,之所以循着它们的轨迹运行、变化以至消亡,不是已经让我们习以为常了么?而那习以为常的“常”是什么?存在的背后,是谁在操纵它们?我并不是小说家,不准备再举太多小故事和例子,绕着弯子表达我那直接的思想了,请您接受水的平淡无味,空气的无色无嗅,真理的淡乎其无味。

一切存在,空间、时间、物质、能量、虚空,都符合着某些规则,在宇宙中成、住、坏、空。

微小的东西组成庞大的东西,细小到一个原子,一个电子的波,都遵循着的普遍而不变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永恒的真理。

牛顿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都揭示了真理的一个小小角落,犹如盲人摸象,他那感觉不太灵敏的手摸出了一只耳朵。

于是我们知道:无论是庞大的行星、星系团,还是微小的尘土、光子;抑或是有生命的鸟、兽、虫、鱼,都有着惯性和万有引力,我们都有由几种基本的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等构成,都有能量,构成的粒子的每一刻运动,都由它所受到的作用和它目前的运动状态及自身的物理性质所决定。

物理、心理、伦理:佛教与科学的三大交涉点

物理、心理、伦理:佛教与科学的三大交涉点

物理、心理、伦理:佛教与科学的三大交涉点太原白云寺方丈悲寂法师近现代以来,将佛教与科学置于同一平台进行考察与对话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理论视域。

参加讨论的,既有佛学家,也有科学家,两种原本看似排异的力量逐渐寻找着彼此的融合点,从而拓宽了各自的理论疆域,并促成了一门边缘学科的诞生。

在不少人眼里,不是将佛教视作迷信,就是将迷信等同于佛教。

发现佛教与科学的接轨点并将佛教科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科学时代人们对佛教的误解与偏见,同时引导佛教徒在正本清源中正信正行,使佛教在新的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而佛教的许多独特价值不但可以为科学提供富有启发意义的认识路径,而且也可以弥补与校正科学的某些实践缺失与价值偏弊,以共同促进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应当说,这是“佛教与科学”双向受益的一个过程。

我认为,“佛教与科学”可以在物理、心理、伦理三大交涉点上展开:一、从物理学层面看,佛教之“空”本指“因缘和合”、“真空妙有”的“无限可能性”,而科学对宏观本体与微观本体的探索也最终指向“无限大”与“无限小”,两者共同的目标是在整体的、有机的、主客观交融的普遍联系中探索与揭示宇宙存在的实相与本来面目。

与世间许多宗教、哲学总要预设一个本体、大梵或上帝不同,佛教从体证出发,在纷纭万象中概括出缘起法则,得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结论,以“如实知见”宇宙实相,从而使人们不是在迷信中祈求护佑,而是在心灵的感悟中获得解脱的力量;而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本体论与认识论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化。

正如当代英国科学史家布鲁克教授所言:“按照那种把原子看成是一个含有各种可能性的系统的量子力学诠释,把原子还原为关于其组成部分的状态的单一描述是行不通的。

在原子中,基本粒子的独立身份消失了,描述系统的规律不能从描述其组成部分的规律中推导出来……它们与包含它们的那些系统处于共生的关系之中……如玻尔告诫:在寻找生命的和谐时,人们千万不能忘记,在存在的戏剧中,我们自身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科学与宗教,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甚至有人认为它们是对立的。

但是,当我们深入思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科学与宗教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科学。

科学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科学家们用严密的逻辑和严谨的实验方法来探索未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然而,科学也有其局限性,它只能解释自然界的规律,而不能回答人类内心深处的问题,比如生死、爱和意义等等。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宗教。

宗教是一种信仰的方式,它通过神话、故事和仪式来传达对神的崇敬和对道德规范的尊重。

宗教给予人们信仰和希望,让人们在困难的时候找到力量和勇气。

然而,宗教也有其局限性,它不能解释自然界的规律,也不能回答人类对自然的探索。

然而,科学和宗教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科学告诉我们自然界的规律,而宗教告诉我们人类内心的需求。

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理解,它们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没有使我成为无神论者,而是使我成为更加虔诚的信徒。

”。

在当今社会,科学和宗教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宗教,越来越多的宗教家开始接受科学。

我们应该尊重科学,也应该尊重宗教。

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们可以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科学和宗教相互融合,共同为人类的未来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佛学的科学原理

佛学的科学原理

佛学的科学原理佛学作为一门古老而深邃的思想体系,既具有宗教性质,又融汇了许多科学原理。

它以觉醒和智慧为核心,通过对人生和宇宙的探究,揭示了一系列的科学原理。

本文将探讨佛学中的科学原理,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佛教的内涵。

一、因果律佛学强调因果关系,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原因和结果。

这符合现代科学的因果律原理。

按照佛学的观点,每一次行动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无论是善或恶。

这与牛顿第三定律相呼应,即每一次作用都会产生相等而反向的反作用。

佛学的因果观念提醒我们应该慎重行事,因为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影响。

二、无常性佛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宇宙和人生都在不断变化。

这与现代科学的“变动性”观点相契合。

科学告诉我们,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原子和元素构成,它们不断在运动和变化。

佛学中的无常观念提醒我们要接受变化,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不变。

三、无我观念佛学强调个体的无我性,即认为所有的个体都是集合体,没有永恒的自我实体。

这可以与现代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相对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意识是高度动态的,它随着时间和经验的改变而变化。

佛学的无我观念教导我们超越自我,理解世界的互联互通性。

四、坐禅和冥想佛学的坐禅和冥想实践在现代科学中已被证明具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坐禅和冥想可以降低压力水平,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改善心理健康。

此外,这些实践还能够改善大脑功能和增强免疫系统。

坐禅和冥想的科学效益验证了佛学实践的实用性。

五、慈悲与无我关爱佛学强调慈悲和无我关爱的重要性。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关爱和同情他人有助于提高我们自己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对于慈悲行为的研究显示,帮助他人可以激发脑内多巴胺的释放,增加快乐和满足感。

佛学的慈悲与无我关爱理念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建设性的价值观。

结论佛学作为一种古老的思想体系,与现代科学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通过因果律、无常性、无我观念、坐禅与冥想、慈悲与无我关爱等科学原理,提供了人们对宇宙和人生深入思考的框架。

佛学与科学对话的基础和意义兼论二元对立的消融和统一

佛学与科学对话的基础和意义兼论二元对立的消融和统一

佛学与科学对话的基础和意义兼论二元对立的消融和统一佛学与科学对话的基础和意义佛学与科学对话的基础在于两者都在探索人类存在、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运行规律。

佛学提出人类的苦、集、灭、道等基本问题,通过修行开启智慧,从而达到正念、正见、正行等成佛境界。

而科学则通过探究自然,研究各种自然现象,试图了解生命和宇宙的奥秘。

两者在探索的过程和目标上都有相似之处,这也成为了两者对话的基础。

佛学与科学的对话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首先,佛学与科学的对话可以促进两者之间的互补和融合。

佛学对人的内心、本质有着深度的思考和研究,能够为科学提供灵感和启示;而科学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和认识也能够弥补佛学在现象上的不足,进一步深化佛学的认识。

其次,佛学与科学的对话可以为人类探寻真正的生命意义、增进个体贡献、提升社会价值等方面提供助力。

尤其在当前世界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的情况下,佛学与科学的对话可以为人类带来新的思考和解决方案,进而有利于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元对立的消融和统一佛学与科学对话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二元对立的问题。

在佛学中,许多理念例如空、无常、无我等常常给人们一种离现实过于远离的感受,而科学则注重通过实证和技术手段,更加直观地去揭示万物的本质。

如果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形成一种不能互通的局面。

因此,消融二元对立是佛学与科学对话的关键问题之一。

首先,在佛学与科学对话中,我们需要消除刻板印象和误解。

佛学与科学的根本目的都是寻求真理,只是方法和目的不同。

佛学注重心灵的静观和修行,寻找超越现象世界的真理,科学则通过实证和实践求知、发展技术,对人类及世界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二者各有优缺点,都可为人类提供智慧和研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学与科学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互相补充的。

其次,在佛学与科学对话中,我们可以寻求真理的不同层面之间的统一与交融。

佛学中提出的“八關門”、「无我」等观念,在现代人类生命科学研究中也有着相应的呈现。

例如,现代生命科学认为人类身体组织的更新和代谢周期是不断重生和重组的过程,和佛学“因果循环”“无常”等观点有着相通之处。

佛教与科学

佛教与科学

佛教与科学——兼论佛教与生(心)态和谐之价值关系佛教产生在古印度,自汉代(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后,就与我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在一起,不断推动着我国人民的身心建设和社会建设。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与科学已经融为一体,难解难分。

纵观佛教与科学之间的研究,则始于近代科学出现之后,实则为有人心就有科学。

研究者安立名相研究之,当为近现代之事。

一、佛教与科学之不同而同如是说(真如无二别)佛教始于心教,科学始于他教,“有心就有科学”。

科学离不开心教,心教则可以包容科学,二者之间密不可分。

人类因着所处地理、环境、时空之不同,而对二者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影响范围以及发展机遇的认识不同。

但是,“从有心就有科学”的研究角度看,不是不同而是不同而同。

佛教与科学之基本概念不同而同如是说。

佛教是佛陀的教法,是让人们觉悟宇宙、人生之根本大法。

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佛弟子所说为宗,亦称为宗教。

佛教不是科学而是心教,心教者是透彻心性,顿悟人生,了脱生死而得大圆满。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人们常说,这件事情是科学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正确的;或者说,这件事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是不正确的,以此来判断科学之真伪。

但是,科学总归是心外之物,无法直达心体,更无法了脱客体。

事实上,客体离不开主体,科学离不开心体,“有心就有科学”,二者是同而不同、不同而同,完全符合佛教“一体不二”的思想内涵。

佛教与科学之研究对象不同而同如是说。

佛教研究的对象是自我(相对于自性之内心世界),是“内求”,是“我研究我”,无需借助外界力量,仅依靠自己的身心,以求得自证、实证,直达心要。

实际上说的就是主体性,就是要明了心性。

既然对象是自己,只要存乎“一心”,无不自证。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体(相对于心外之现实世界),是“外求”,是“我研究你”,需要借助仪器、设备、工具等手段来探索求证,或假设求证,以此取得“我研究你”的现实成果,这是客体中的实证。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深刻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

科学和宗教作为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科学和宗教曾经处于对立甚至敌对的状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思想的进步,我们逐渐意识到,科学与宗教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和共存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和宗教各自的特点。

科学是一种理性的、实证的知识体系,它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相。

而宗教则是一种信仰的、超验的知识体系,它通过神话、祷告和仪式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说,科学注重的是客观世界的认识,而宗教则注重的是主观世界的体验。

然而,尽管科学和宗教的方法和目的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科学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验证,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相,为人类带来了无数的技术和文明成果;而宗教则通过信仰和敬畏,引导人们追求善良和美好,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和安宁。

可以说,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和共存的。

当然,科学和宗教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和冲突。

在过去的历史中,科学曾经受到宗教的束缚和打压,而宗教也曾经受到科学的挑战和质疑。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思想的进步,我们逐渐认识到,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对世界的不同探索和理解方式,它们之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和共存的。

因此,我认为,科学和宗教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和共存的。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科学和宗教,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和互补之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更好地实现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谢谢大家!。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一些看法。

科学与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它们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却又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和宗教各自的特点。

科学是一种以观察、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它致力于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相。

而宗教则是一种对于超自然力量和意义的信仰和崇拜,它关注的是人类的灵魂和信仰。

从表面上看,科学和宗教似乎是水火不容的,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

首先,科学与宗教都是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科学通过实证和推理来解释自然现象,宗教则通过信仰和神秘来解释人生意义。

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是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对于存在的思考。

其次,科学和宗教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着共通之处。

比如,宗教中的道德伦理和科学中的伦理道德其实是相通的,它们都是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另外,科学也可以解释宗教中的一些神秘现象,比如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解释宗教中的奇迹和灵异现象。

然而,科学和宗教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和冲突。

比如,在进化论和宇宙起源等问题上,科学和宗教的观点常常不一致。

此外,在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也会引发宗教上的争议和反对。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科学和宗教是对立的,相反,我们应该看到它们之间的互补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总的来说,科学和宗教虽然各有其特点和立场,但是它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和共存的。

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宗教中的一些神秘现象,而宗教也可以给予科学以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的指引。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对于科学和宗教的对立观念,而是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它们,让它们共同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科学和宗教,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都在为人类的探索和发展做出着贡献。

”谢谢大家!。

浅谈佛法与科学

浅谈佛法与科学
的部 分 。

以转化成一 条高 能量 的 射线 ,这时就是物 质转化 成能
量 。反 之 , 理论上 的高能量 的 射线也 可以转化 为一克的 物质。在佛 教中所泌的西方极 乐世界 , 将能量转 化成物质 或物质转化成能量是轻而易举的事 。当一个人达到成佛 的 最高水 平 , 他所拥有 的能量之大 , 超出 了科学的现象 : 如能 幻化成不 同的鸟 , 按照佛 陀的意志去说 微妙法 , 亦 能令微 风吹动的宝树或流水声演 出无量妙法音声 。当在西方极乐
世界 的众生发 出一个念头或一丝能量 , 与佛陀 的奇异大 能 量一 沟通 , 所 需要 的东西就 马上 出现 , 这是能量 转化 为物 质 的一种现象 , 当不 需要的 时候 , 该物 质又会转 化成能 馈 而 消失 。此点在《 无量寿经》 中有描述 : “ 庄严 之具 . 随意所
取舍 ) 。 有的微分方程其边界条件 的微小变化 , 可 以使逼近
修行者二千五百年的求证实 践 , 近四百年科学技术 的
飞速 发展 , 为我们把佛 法与科学进 行 比较提供 了条件 。科 学 的进 步为人们理解佛法提供 了方便之 门 , 而佛 法中也蕴
含着 很 多 科 学 道 理 。
佛法 中有 五明 : 内明 、 因明 、 声明 、 医方 明和 巧 明, 包 含对缘起性空的认 识 , 逻辑学 , 辩证法 , 文法 , 医药知识 , 一 切_ … : 艺技 巧方丽的知识 。也有对生命 的教化 , 讲到出离心 , 菩提心 , 空 正见 , 教导人们认识十 法界 和因果轮 回, 号召大 家诸恶习莫做 , 众善奉行 。用佛 学的观点来看 , 科学技 术是 人 世间的法术 , 即世 间法 , 它仅 仅属于佛 法 中的一 个微小
解相 差很 大 , 说明解对边界条件 有很强 的依赖性 , 这就是

科学与佛学

科学与佛学

科学与佛学资料来源:慧海佛光作者:释贤德一.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依据已发现的事实,经过分析和推究,求出有关理论后,加以利用和推广,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准,及揭露宇宙真相的学问,叫做科学。

二.科学对人类的贡献科学以重真实的精神及重研究的作风,从穷是非,辨真伪的探讨中,创立了惊人的成绩,照破了数千年来人类蒙昧的愚暗。

例如从前一些不可知的事物,今日竟利用做为日常必需的器用,如生活中的电灯、电扇、电视、电煲和电炉等等,来往天南地北,不需任何法术神通。

只要登上飞机,你可闭目养神,或偃仰坐卧,于饭食谈笑之间,穿云拨雾,越山过海,毫不须力地便可预期到达目的地。

还有,千里之外,可在电话上如对面般谈心,一向认为神秘的月球今日已有宇宙飞船闯入探险,深不可测的碧海,成为潜舰的基地,这一切的一切,都显明了科学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中,带给人类的巨大贡献是无可怀疑和否认的。

三.科学的分类科学研究范围虽广,但括之不出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社会科学三种。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物质及其现象的学问,他用演译和归纳的方法,依大众已公认的公理去推知未知的事物,种种关系,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及矿物学等。

应用科学,是以化学、动物学、数学、动物学、植物学等为研究对象,如应用化学、应用数学、应用动物学、应用植物学等。

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各种现象,以求发现其中因果关系的学问,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及社会教育学等。

四.科学与佛学的同异地球及整个世界的成坏,该是自然科研究上最大课题,天文学家,虽已探知地球和太阳系的其它星球终有毁灭的一天,但仍未能肯定说出地球等毁灭后,是否有还生起的可能,这仍是科学家在研究上的一个谜。

关于这问题,佛陀在二千多年前,早已用他所发现的缘起定律清楚解答了,地球既有毁灭的一天,也还有复成的机会。

因为宇宙的一切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都不断在运动流行生灭变化中。

我们眼前所接触的一切现实,只不过是一切变迁现象中的总和。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这一深刻而又复杂的话题。

科学和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思考的焦点,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备受争议。

然而,我认为科学与宗教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和宗教的共同点。

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它们都是人类对世界和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科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自然规律,而宗教则通过信仰和教义来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两者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都是为了解释世界和指引人们的生活。

其次,科学和宗教之间也存在着互补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宗教中的神秘现象,比如通过科学方法来解释宗教中的奇迹和神迹。

而宗教则可以给予科学以道德和伦理的指引,让科学不至于迷失在技术和权力的追求中。

宗教的信仰和科学的理性可以相互补充,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不过,科学和宗教之间也存在着分歧和冲突。

有些科学理论可能会挑战宗教的教义,而一些宗教观念也可能会阻碍科学的发展。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分歧和冲突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我们可以通过对话和理解来化解这些分歧,让科学和宗教在共存中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最后,我想说的是,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们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尊重它们,让它们在人类社会中和谐共存。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没有意义,宗教没有价值。

”我们应该珍视科学和宗教的共同努力,让它们共同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话题,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科学和宗教,一个强调实证和理性,一个强调信仰和灵性,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是,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去超越这种对立,去探寻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和谐与统一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

科学是一种理性的、实证的思维方式,它以观察、实验和推理为手段,试图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理。

科学方法的确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使人类能够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科学也有其局限性,它只能回答“怎样”的问题,而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它不能给人类提供意义和价值,也不能满足人类对永恒和超自然的渴望。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宗教。

宗教是一种信仰的、灵性的思维方式,它试图回答人类对生命、宇宙和人生意义的根本问题。

宗教给予人们信仰和希望,引领人们走向善良和美好。

然而,宗教也有其局限性,它常常是基于神秘和信仰,缺乏理性和实证的基础,容易导致迷信和教条主义的产生。

然而,科学和宗教并非天然对立。

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

首先,它们都试图探寻真理和意义。

科学试图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理,而宗教试图回答人类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关切。

其次,它们都试图引导人类走向善良和美好。

科学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宗教引领人们走向道德和精神的升华。

最后,它们都试图超越个人和种族的局限,去探寻更广阔的宇宙和更深刻的真理。

因此,我认为科学和宗教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它们可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丰富的世界观。

科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而宗教告诉我们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

科学告诉我们如何做,而宗教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最后,让我们来共同努力,去超越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去寻求它们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让我们尊重科学,也尊重宗教;让我们追求真理,也追求意义;让我们推崇理性,也推崇信仰。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思想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却常常被认为是对立的,甚至是不可调和的。

那么,究竟科学和宗教之间是竞争关系还是互补关系呢?接下来,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科学和宗教在历史上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和宗教是密不可分的。

许多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而许多宗教领袖也对科学持开放的态度。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这主要是因为科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自然规律,而宗教则通过信仰和神秘来解释世界。

这种差异导致了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冲突和分歧。

其次,我们来谈谈科学和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科学已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而宗教则成为人们寻求精神慰藉和道德指导的重要渠道。

科学和宗教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它们各自满足了人类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科学和宗教看作是对立的,而是应该把它们看作是相辅相成的。

最后,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科学和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

科学让我们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改善生活。

而宗教则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找到内心的安宁和力量。

正是因为有了科学和宗教,人类才能够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满足,才能够在现实和理想中找到平衡。

综上所述,科学和宗教是人类思想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我们应该尊重科学,尊重宗教,尊重每个人对于世界的不同理解。

只有在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科学和宗教才能够和谐共存,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阿姨:您好!首先祝您生日快乐!妈妈和爸爸到您那,希望你们一起度过快乐的一段时光。

有时我觉得,您就象我的另一个妈妈,虽然不常一起,但只要想起您,总觉得心里暖暖的。

记得九三年我在您那儿的事吗,你们给的那段温暖时光,影响了我的一生。

那时我很喜欢跟您去你们矿上的图书馆借书看,我常常想起那时的事,如果没有那段时光,也许今天我不会对生命以及生命的意义有了自己的感悟。

在那时,我曾看过一本《知道一点相对论》的书,是介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书,写得还算浅显,当时勉强能看懂。

由于这本书,我才接触了比较先进的物理学、宇宙学理论。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我是谁?我了解我自己吗?为什么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行为?当我读高中时,我就察觉到,虽然我很想努力学习,考个好成绩让母亲满意,可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控制自己去努力学习呢?为什么那么喜欢看小说、玩呢?我是谁?如果我就是我的思想,那我的思想为什么控制不了我的行为?再后来那段考学不顺,没有工作的时光,又让我对生命有了厌倦感,让我思索:我为什么一定要活着?如果生命是痛苦的,为什么我不能选择死亡?再后来,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什么人一定要遵从道德,什么是真正的道德?为什么人要受苦,苦的根源在哪里?是因为制度不好吗?怎么才能让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呢?如果有了真正的民主与自由,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带着这些问题,这二十年来,我比上学时变得爱读书了,也不停地边看书边思考。

去年十月,才在一个很偶然的机缘下,我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

刚开始妈妈听我说相信佛学的时候,她很不高兴,担心我走入歧路,变得莫名其妙,神经不正常。

快半年过去了,妈妈现在不那么担心了,听我讲对佛学的理解,也能听得进一些了。

当我说想把这些领悟和您谈谈时,她还很支持。

您是我的另一个妈妈,我也希望就此听听您的意见。

下面我就谈谈在佛学的启示下,对以上所探求问题的一些认识,希望您能指出其中不对的地方,以帮助我更好地认识生命和生命的意义。

现在的物理学已经发展到能用科学实验而不仅仅是理论去观察原子内部的粒子运动了,也能观察电子、光子等微粒的运动。

科学家们在观察中发现了波粒二象性现象的存在。

简单的说,波粒二象性意味着,构成我们这个万象世界的一切微粒,即是波,又是粒子,而且这种波是没有介质的波,就好比一个人的脸被打肿了,却没有打脸的手存在一样(无因之果,在西方古典哲学上,被称为上帝第一因)。

这种现象让科学家很费解,所以科学家们说:现在的宇宙图景,越来越显示出其本质是“精神性存在”。

对于这些费解的科学,我就不和您多说了,如果有机会,面谈吧。

下面我直接谈关于生命本质的认识。

佛陀在二千六百年前,在悟出生命的真相后,向人们指出,我们的生命,和梦一样,是不真实的存在,在万事万物的流变中,没有一件不变的事物,人因为不能认识到生命的不真实,因而在轮回中不断生灭,又因爱而起执著,而事物不断变化的本质,使人们所爱和执著的东西会改变,会失去(比如说自己爱着或曾爱自己的人现在不爱自己了,或者所爱的人死去了),而使人为此遭受痛苦。

这种说法的真实涵义是:不是我们的生命是不存在的,是虚无的;而是我们的生命只是“不是真实的存在”,这两种说法是有很大差别的。

首先要明白“真实存在”的涵义,在这里,真实存在的涵义是“其中有不变的本质”。

比如物质,人们原以为这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以前的人以为所有物质是由“不能分的、一直存在的原子”构成。

而事实真相是:不论是人的肉体,还是人的思想,还是这个宇宙,都因最小单位的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而验证了佛陀二千六百年前所指出的生命的本质、事物的本质的“空性”。

要想明白外在世界及内在世界(思想)的“空性”,明白没有一个不变的灵魂,就必须了解人的思想的运作机制。

人作为生物,其思想的生物运动就是复杂的神经运动,这个精密庞大的神经网络,让人象一个极端高级的生物机器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将外部世界的现象统一转换成生物电流脉冲传递到大脑的神经识别系统,再通过大脑的最高控制系统让人作出种种行为,而这个最高控制系统并非象我们想的那样是受我们自身所控制的。

科幻大片《未来战警》、《阿凡达》描述,人们有一天发明出了这样的代替机器人,将它在外在世界的所有感觉: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等等感受,直接通过无线电远距离传输(就象现在的手机一样)到接收器,然后将所接受到的信号转换成生物电流脉冲直接输入到某个躺着的“真正的人”的脑神经识别系统,这个“真正的人”就会“真切地活在代理机器人所生活的外在世界里”,并将新的脑指令通过远距离传输,控制代理机器人的行为,就象我们生活在这个“真切的世界里”一样。

这些科幻电影,是建立在对人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

这样的科学研究结果,同样验证了佛陀在二千六百年前所指出的事实:“人所活着经历的,是一切感觉、认识的信息的合成,并不存在脱离内在与外在世界的单独的思想存在(六根生六识)”,现在脑科学研究结果,让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佛陀的理论了。

这些认识意味着:我们并不能真切的触摸到这个世界,我们大脑所读到的世界,是由我们的感觉器官将感觉转换成我们的大脑能识别的生物电流脉冲再读到的信息,在识别外在信息的过程中,受不同人的基因(即数量巨大的信息群)影响,同一种东西,有不同的感受,同是汽油,有人觉得是香的,有人觉得是臭的。

这些认识进一步意味着:并没有一个真切的外在世界和人的思想世界,外在的世界只是信息的展开,人的思想只是对信息的读取和识别,人的行为只是对所读取信息在最高控制系统运行后新信息的运作----按此人的天生习性(基因信息)、后天影响(外在世界信息的影响),再发出新的生物电流脉冲并传递到每个运动神经,让我们说所说,行所行。

这就意味着,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就象我们所玩的电脑网络游戏一样,是个程序世界,并不是一个真实(有不变的某种实质性存在的东西)的世界。

这样的认识后果使我相信,二千六百年前的释迦牟尼的确了悟了生命的真谛,虽然我还不能完全明白他的说法,但我就此找到了方向。

下面谈谈“轮回”。

所谓“轮回”,并非是我们以为的那样,有一个“不变的主体”在“受”轮回,而是说,一个人的此生所经受的经历,是以前一种力量的相续。

打个比方,就象多米诺骨牌,第一块被推倒后,后面的依次倒下,后面倒下的骨牌,并不是前面任何一个骨牌,后面的骨牌之所以倒下,是因为前面骨牌一张一张所传递的力。

在人的前世今生中,是怎么传递这种相续的“力”的呢?佛陀指出,是通过极短的念头,前念接后念的传递的,其实也就是一个信息一个信息的读取、识别、反应、作出重新的信息这样的过程来一个一个相续的。

佛陀曾形象地比喻成不断流动着的水流之波,前波推起后一个波,波波相续不断。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就指这么个事。

由此,人的生死,也只是一个假象,肉体消亡了,变成了微生物的食物,思想停止了,脑电波不再有新的发射,最后一个脑电波散发在宇宙虚空中。

但那相续的力量却并没有自此消失,这股力量,按同频相吸原则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就象推动一张新骨牌一样,开始新的过程。

这个世界有守恒的东西,是能量,是不可见的能量。

整个物质世界,包括我们的肉体、思维过程,都是能量的不同状态而已,这个能量世界就是“色空世界”,能量世界的千变万化,是信息的一一展开,就象记录在胶片、U盘中的信息,用电影幕布、电视屏幕、电脑显示屏展示一样。

我们的思想、文化,也不过是信息的聚合,就象储存在U盘里的数据一样,所以今天的书也可以这样存在U盘里。

信息的存在,离不开载体,信息世界,就是“法空世界”,信息依赖能量不同状态而展开,构成这万象世界,成为“色空世界”,这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

(关于质量和能量的关系:质量和能量就是一个东西,是一个东西的两种表述。

质量就是内敛的能量,能量就是外显的质量。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质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质量。

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

”)在轮回中,忘却的是前生的记忆,就象电脑被格式化一样,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进化到现在,人脑被激活的能直接运行的内存有限,而人的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就好象电脑的内存条与CPU的关系。

所以人对自己的不幸,不必怨天尤人,“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

”而失去亲人,也不必过于悲伤,因为没有真正的生死,生死只是一个假象。

就象《007》系列电影,一部结束,下一部开始,演员换了一个又一个,可那个“冷酷多情、机智勇敢,以拯救人类为已任的007”却一直在影片中活着。

我们的生命,在一段段不同的生死中,有新的肉体,有新的历程,但有些东西却变化缓慢,比如强烈的行为习惯,心理思维定势等等,这也是为什么人一生来就个性各异的原因。

人在出生时,并不是一张白板,是带着印迹来的,这个印迹,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基因(信息群)。

而基因的展开,又会和外在世界交互作用,形成一个新生命的新历程,这就是人的一生。

所以佛学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讲“虚无”,佛陀只是让人们明白生命的真相,从而从痛苦中摆脱出来,这就象劝一个过于沉溺于角色悲惨命运而陷于痛苦不能自拨的演员一样,让他明白这只是一场戏,是假的,不必这样的痛苦。

我们的人生,也就象这样的一场戏。

明白这样的真相,我们才能真正象李泽厚所倡导的那样,去过“审美哲学人生”。

但在这样的人生戏剧中,有着一个永恒的法则,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也就是能量只变幻存在状态,并不会消失,势能可以转会成动能,动能可以转化成电能;一个作用力发出就会有反作用力产生……在那里得到能量,就将在那里失去能量;作出一个力就会有一个反作用力-----因果报应由此产生。

按佛陀所说,这个世界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也没有边界,宇宙可以因爆炸而产生,因膨胀而消亡,但这个世界却不会结束。

按佛陀所说,如果希望象感受这个“有”、“存在着的”世界一样去真切的感受这个世界的虚拟性,就得“证悟”,这个就有些复杂了,在信中也一时半会解释不清,希望有机会再和您说吧。

妈妈有时给您打完电话,会难过地说起您又哭了,我也因此而难过。

人在世间,并非要灭情灭欲,只是不能过于陷于其中,这也就是佛家常说的“放下”了。

即使我有了今天的认识,但真在面临自己的烦恼和痛苦时,也不免“难以放下”。

“站着说话腰不疼”,所以自己的痛苦,并不会因别人的劝慰而真正减轻,让痛苦略略减轻的,是来自于劝慰的人感同身受的爱。

您的痛苦,如果不能从认识的根本上发生转变,任何劝慰都不能达到从实质上减轻您痛苦的目的。

这封长长的信,是我和您这位妈妈的心灵沟通,也是对您-----这位妈妈的爱。

希望您能了解这个远方侄女儿的思想,也希望藉此能解脱您深深的痛苦……因为农癸(化名)不同的离去方式,他一定还在受着苦,我给妈妈说了,希望您能去庙里请一本地藏菩萨本愿经,能每天为农癸念一段地藏菩萨本愿经,希望他早日解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