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运输组织基础理论
运输管理
![运输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537b110b1c59eef8c7b4f4.png)
第一章运输概述第一节运输的概念1.运输是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
2.运输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和流通领域的运输。
在物流运输中,将生产领域内的运输之为“搬运”,将小宗货物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短途.末端运输之为“配送”。
二.运输的物点,运输活动既包含企业内部运输,也包括社会化运输。
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一).保证为社会物质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提供运输服务。
(二).保证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出行需要提供运输服务。
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货物或人进入运输过程没有经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取得新的使用价值形态。
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
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
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三.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
一.要实现现代化运输必须具备以下四要素:1.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车.船等运输工具是装载货物并实现货物位移的主要手段).2.运输动力(运输工具的动力是指实现快速运送和体现运输现代化的主要手段).3.运输线路(运输工具只有与运输线路相配合,才能发挥效用)。
4.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是运输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四.运输的功能与原理运输具有两大功能:货物位移和货物临时储存。
(1)货物位移是运输通过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来提高货物价值,尽量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是运输环节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2)货物临时储存(包括动态储存和静态储存).3.运输的原理(运输的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特点表现为随运输工具装载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运输成本下降,主要原因是固定费用的分摊,固定费用中包括接受运输订单的行政管理费用.开票以及与设备有关的费用等).(2)距离经济(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运输的距离经济亦指递远递减原理,即运费率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前提下,追求运输的规模和距离最大化.五. 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1. 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是运输2. 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是运输3. 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六. 研究运输的意义从社会物物流运输组织技术流全过程的角度出发,不断寻求和探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运输服务水准2.提高运输的现代化水平(现代科技成果可以促进物流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机械化,大大提高运输的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3.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总费用4.实现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将物流过程的订货,包装,装卸,仓储,库存控制,物流加工,信息服务等环节,与运输,配送相互结合形成链条)5.促进运输经营观念和组织方式等的变革第2节运输的发展趋势一.运输的发展趋势1.运输的集成化2.运输的标准化3.运输的信息化4.运输的智能化(运输智能化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运用于整个运输管理体系,从面将道路使用者,交通管理者,其相关的服务部门有机地联结起来,使交通运输的运行功能进入智能化阶段5.运输的绿色化绿色运输指在运输过程中掏运输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运输环境的交货,使运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绿色运输的内涵:1.绿色运输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2.绿色运输的行为主体不仅包括专业的运输企业,还包括产品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同时还包括不同级别的政府和运输行政主管部门.3.从绿色运输的活动范围看,它包括运输作业环节和运输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4.从绿色运输的理论基础看,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理论实施绿色运输管理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休现在三个方面一.绿色运输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二.企业通过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对运输和仓储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运输过程的环境风险成本,从而为企业拓展利润空间三.自然资源的回收.重用等逆向运输举措,可以降低企业的原料成本,提升客户服务价值,增强企业郊竞争优势.第二章运输基础第一节运输的基本方式1、运输基本方式:铁路运输方式、道路运输方式、水路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方式、管道运输方式第二节各种运输方式样技术经济特征2、铁路运输方式、道路运输方式、水路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方式、管道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一次保险,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负责将货物从指定地点运至交付地的运输。
道路运输组织学课件 第二章 道路运输基础设施
![道路运输组织学课件 第二章 道路运输基础设施](https://img.taocdn.com/s3/m/b07c37ec376baf1ffd4fad80.png)
二、公路技术等级
①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按技术等 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2021/3/2
2018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84.6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7.31万公里。公路 网面积密度50.48公里/百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网面积 密度如图所示。
2014-2018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
2、公路网的组成
公路网由干道网和地方公路网组成。干道网包括国家干线公路(国道)和 省级干线公路(省道),地方道路网包括连接各县内城乡的公路和等外乡村公 路。
2018 年 末 全 国 四 级 及 以 上 等 级 公 路 里 程 4 4 6 . 5 9 万 公 里 , 比 上 年 增 加 12.7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2.1%,提高1.3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等级公 路里程64.78万公里,增加2.5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3.4%,提高0.3个百 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4.26万公里,增加0.61万公里;高速公路车道里程 63.33万公里,增加2.90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里程10.55万公里,增加 0.33万公里。
第二章 道路运输基础设施
《道路运输组织学》
2 道路运输组织概述
2.1 道 路 设 施 2.2 汽 车 客 运 站 2.3 道 路 货 运 站 ( 场 )
道路运输基础设施主要由路网系统和场站系统两 部分组成。
路网系统:由各类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及其辅助 设施组成的纵横交错、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络系统;
《交通运输组织原理》课件
![《交通运输组织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f9a7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2.png)
分类
交通运输组织可以根据运输 方式、地区范围、运输货物 性质等多个因素进行分类。
第二章:交通运输组织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市场因素、技术因素、法律因素和财务因素等都会对交通运输组织产生影响。
第三章:交通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
1 基本原则
路径优化、货载优化、成本优化和安全优化是交通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运输组织的设计
第五章:运输组织的协调
协调原则
时空协调、营运协调和资源协调是交通运输组织实现高效运作的重要原则。
第六章:运输组织的评估
1
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交通运输组织进行评估。
2
评估指标
运输时效、成本效益和客户满意度等是常用的评估指标。
3
评估过程
评估过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结果展示和改进措施等阶段。
道路运输组织的设计
道路运输组织设计是根据运输需求和交通规划制定 合理的运输路线和方案。
水运输组织的设计
水运输组织设计需要考虑水域条件、港口建设和货 运需求等因素。
铁路运输组织的设计
铁路运输组织设计涉及到铁路线路规划、列车安排 和运载能力等方面的考虑。
空运输组织的设计
空运输组织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机场布局、货物配载 和飞行计划等因素。
结束语
1 总结
通过学习交通运输组织原 理,我们能够理解运输组 织的重要性和运作原理, 为未来的交通运输工作奠 定基础。
2 展望未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答疑解惑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进步, 交通运输组织将不断创新, 提升效率和服务水平。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疑惑, 请随时提问,我们会尽力 解答。
《交通运输组织原理》 PPT课件
CH2 交通运输组织原理
![CH2 交通运输组织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fd42dac1c708a1284a44ad.png)
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可以从交通出行的几个阶段来说明:
1、在出行产生阶段,尽量减少出行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
2、在出行分布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终点向非拥挤的终 点转移;
3、在出行方式选择阶段,将出行方式由拥挤的方式向非拥挤 的方式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行中的时空消耗;
4、在空间路线选择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路线向非拥挤 的路线转移,从而在空间上均衡路网载荷,并在一定程度上 减少了出行的时空损耗; 5、在时间选择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时段向非拥挤的时 段转移,从而在时间上均衡路网载荷,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 了出行中的时空损耗.
(二)各种机动车交通削减政策 1、交通安宁政策 适用于:步行街为主的居住区、商业区。 2、地区禁行 指白天禁止某种车辆进入市中心。 3、单双号行驶法 4、限制线路或指定线路 某些类型的道路对某种车辆的形式进行限制; 用明显的标志标线指定相应的行驶路线。 5、货车交通控制 限制城市中的货车交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需求, 而且客观上为步行交通节省了交通资源,符合现代交通“以 人为本”的思想
四、运输需求管理中的运输组织对策
运输需求管理已成为各国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重要手段 之一。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围绕综合治理城市交通问题以 及TDM对策,开展了广泛的研究。1991年美国制定的综合陆 上交通效率化法案(ISTEA),已将TDM作为重要交通对策纳 入其中。欧洲各国的主要城市如伦敦、巴黎、罗马等大城市
运输供求矛盾尖锐、 供不应求是世界各 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交通运输工程的 发展过程来看,解 决这一矛盾主要经 历了三个阶段。
二、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一)运输需求管理的含义
目前,关于什么是运输需求管理(TDM)说法不一,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61680586bd97f192279e966.png)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of Transport Organization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50L283Q2、课程名称(中文):运输组织学课程名称(英文):Transport Organization3、课程层次/性质:学科门类教育专业课、主干课4、学时/学分:48/35、先修课程:交通运输设备、管理运筹学、交通运输类专业导论6、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授课对象是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学生,为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的主干课,是除《交通运输设备》外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对运输组织原理及其发展的总体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组织的总体认识、基本概念、组织目的与组织原理、基本组织方法、组织优化方式等主要内容,为其专业选择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运输组织概述(6学时)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1)交通运输系统概述:交通运输基本概念、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沿革、交通运输业市场化发展和体制改革、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2)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现代交通系统概念、特征、结构、功能;(3)交通运输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的概念与基本框架;(4)运输过程:运输过程的描述、运输生产过程的概念、客货运输生产过程与作业项目及要求、运输港站和运输流组织内容与方式;(5)运输流程再造:运输流程再造的内容、原则及作用;(6)运输市场:运输市场构成及其特征、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与作用;(7)运输管制:运输产业公益性企业性的双重特性、运输管制的概念和方法、运输补贴概念和方法;(8)运输组织现代化:运输组织现代化含义和发展现状、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
2.重点讲述的内容:现代交通系统概念和特征、运输组织基本框架、对客货运输运输生产过程的描述、运输流程再造的概念和方法、运输市场结构、运输产业公益性企业性的双重特性、运输管制的概念、目的和方法。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1-2章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39df580bf12d2af90242e622.png)
第一章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发展阶段一、单项选择题()1、在1922年,在市场营销中确认了物流的作用。
A.弗瑞德·E·克拉克 B.拉尔夫·布索迪C.亨利·亚当斯 D.居里·杜彼特()2、物流是对物品(包括无形的服务)从起始点向最终点的动静结合的过程。
A.生产 B.分配 C.消费 D.流动()3、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A.具体性和局部性 B.具体性和综合性C.综合性和全局性 D.局部性和全局性()4、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和回收物流是属于。
A.社会物流 B.企业物流 C.区域物流 D.综合物流()5、由卖方、生产者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活动被称为。
A.第一方物流 B.第二方物流 C.第三方物流 D.第四方物流()6、在物流领域采取的,如直达运输、联合运输、看板、实行按专门路线配送(货运专线运输)等管理和技术,这一目标的体现。
A.范围经济 B.规模经济 C.速度经济 D.客户满意()7、通过物流活动的,能够对企业的成本降低的差异化产生影响,从而形成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A.大跨度性与动态性 B.实行按专门路线配送C.联合运输和交流 D.有效组织和协调()8、物流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从开始的。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9、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管理结构和信息系统的相应推动,人们有能力在一个企业内部把物料处理、仓储等其他物流功能部门集成在一起形成具有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应用。
A.生产物流与企业物流 B.商业物流和实体配送职能C.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 D.供应物流和回收物流()10、对于一个零售商,物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它的与零售商店之间。
A.货物运输 B.生产部门 C.配送中心 D.消费者()11、人们有时把供应链称之为。
A.物流网络 B.物流 C.配送中心 D.微观物流()12、初始的物流是从人们的举、拉、推和计数等人工操作开始的。
运输管理知识要点
![运输管理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19d9ec5022aaea998f0fdc.png)
运输管理第一章运输概论1.运输:是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
2.企业内部物流:生产领域的运输一般在企业内部进行,称之为企业内部物流。
3.物料搬运:企业内部物流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是直接为产品生产服务的,也称为物料搬运。
4.配送:将小宗货物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短途、末端运输称为配送。
5.运输特点: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6.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1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2运输动力3运输线路4通信设备。
7.运输功能:1货物的位移2货物临时储存8.运输管理和营运的基本原理:1规模经济2距离经济9.规模经济的特点:表现为随运输工具装载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运输成本下降。
10.距离经济的特点:指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11.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1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是运输2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是运输3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12.交通运输标准化:是指以交通运输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仓储、配送、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交通运输突出特征的信息标准,并形成与物流其他环节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13.交通运输标准化涉及的四个方面:基础性标准、现场作业标准、信息化标准、物流服务规范。
14.我国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应集中的方面:1搞好交通行业各级政府办公业务系统的建设,形成系统规范、内容丰富,及时更新的各级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在信息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实现各级政府间办公业务的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和公开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通行业和社会需求2建立客运、货源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运输服务管理的现代化3采用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技术开发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和安全运营保障技术,开发路况信息系统和车辆调度技术等,完善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收费系统、路政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等4将3S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企业,推动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5做好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基础工作,并在完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港口、机场和通信等)的基础上,致力于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示范工程的建设,从个别已经可以应用或有条件应用或者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入手,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发展我国的ITS。
运输组织学理论
![运输组织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5fef1cfd5bbfd0a79567341.png)
运输组织学第一讲
第一篇运输组织理论
四章内容:
运输组织、运输组织系统的构成、运输组织的工作程序、运输组织管理
第一章运输组织概述
现代运输的运营目标:
对运输资源进行科学、经济、合理配置与利用,通过资源的最优化实现组织效益最大化。
研究现代运输,组织合理的运输活动,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在运输体系中合理地组织运输生产,完善运输组织工作,以发挥运输系统内各个要素的最大功效。
一、运输组织的概念
运输组织系统:
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的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运输综合体系。
研究运输组织的目的:
如何使各种运输方式和各个运输环节有效地配合和协调起来,通过运输生产的进行,推动交通运输体系的灵活运转。
运输组织系统内运输业的内部特点;
客货流的特点;运输体系的发展需求
二、运输组织的特性与作用
运输组织的特性:
1生产服务性2国民经济的基础性3隐性的社会贡献性4特殊的时空性5公共性与复杂性运输组织的作用
1运输组织协调运输能力与运量的平衡
2运输组织能够统筹安排,有效地保证运输生产中的协作运输组织
3能有效克服运输体系内的薄弱环节,提高整个运输系统运转的灵活性、高效性
4运输组织有利于促进综合运输规划工作和综合运输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三、运输组织的目的与原则
运输组织的基本目的:
1促进全国客货流合理流动
2推动交通运输体系灵活高效运转
3提高服务质量
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1连续性2平行性3协调性4均衡性。
运输组织学学习大纲
![运输组织学学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e63183310661ed9ad51f356.png)
了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弱替代性。
四、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运输业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
马克思曾经指出:交通运输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
为了完成货物运输,就要投入人类的劳动,包括活劳动和 物化劳动。例如:运输工具、运输需要的能源、以及道路、
港口、码头、机场、输送管道等的建设等,这就是说,为
3.运输组织理论与原理
4.旅客运输组织 5.货物运输组织
6.运输生产计划与行车作业计划
7.车辆运行组织 8 .运输组织决策 9 .物流配送组织与运输技术
第二节 道路运输业的功能、性质与特点
一、公路运输的功能
按照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公路运输具有“通过”
运输和“送达”或“集散”功能,尤其是“送达”或“集 散”功能作为其他运输方式(管道除外)的终端运输方式, 是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高速公 路向网络规模化发展,利用高速公路的干线运输功能,公 路运输作为一种具有功能齐全( “通过”“送达”或“集 散”齐备 )的运输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决定于它在给定市场上的价格,而这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运输的状况。
5 .交通运输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商品的定价是以 产品成本加上运输费用为基础的。运输费用的降低为商 品价格降低创造了空间,运输的供求稳定也就为商品的 价格稳定提供了条件,所以,充足的运输鼓励了商品在 上场上的竞争,有利于形成较低的价格。
3.运输是加速社会再生产和促进社会再生产连
续不断进行的前提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先行”的战略地位。
物流运输基础知识点
![物流运输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545253e87101f69e319563.png)
第1章物流运输概论1.1.1运输运输需求可以通过三种基本的方式实现。
第一,可以使用私营的车队设备;第二,与专业运输公司签订运输合同;第三,一个企业可以向各种提供以单独装运为条件的运输承运人预订服务。
这三种形式的运输就是典型的所谓私人运输、合同运输和公共运输。
从物流系统的观点来看,有三个因素对运输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即成本、速度和一致性。
1.2运输功能与原理1.2.1运输的功能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
运输提供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
1. 产品转移无论产品处于哪种形式,是材料、零部件、装配件、在制品,还是制成品,也不管是在制造过程中,将被转移到下一阶段,还是实际上更接近最终的顾客,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
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产品在价值链中的来回移动。
既然运输利用的是时间资源、财务资源和环境资源,那么,只有当它确实提高产品价值时,该产品的移动才是重要的。
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最低的时间、财务和环境资源成本,将产品从原产地转移到规定地点。
此外,产品灭失损坏的费用也必须是最低的;同时,产品转移所采用的方式必须能满足顾客有关交付履行和装运信息的可得性等方面的要求。
2. 产品储存对产品进行临时储存是一个不太寻常的运输功能,也即将运输车辆临时作为相当昂贵的储存设施。
然而,如果转移中的产品需要储存,但在短时间内(如几天后)又将重新转移的话,那么,该产品在仓库卸下来和再装上去的成本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每天支付的费用。
在仓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运输车辆储存也许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可以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将产品装到运输车辆上去。
然后采用迂回线路或间接线路运往其目的地。
在本质上,这种运输车辆被用做一种储存设施,但它是移动的,而不是处于闲置状态。
实现产品临时储存的第二种方法是改道。
这是当交付的货物处在转移之中,而原始的装运目的地被改变时才会发生的。
概括地说,尽管运输工具储存产品可能是昂贵的,但当需要考虑装卸成本、储存能力限制,或延长前置时间的能力时,从总成本或完成任务的角度来看却往往是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25
5.按货物的运输时间缓急分类 按货物的运输时间缓急,可以分为重点物资和一般物资。
2019/2/25
2.2.2货流及货流图
1.货流 1 )货流的作用 货流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一定种类和一 定数量的货物,沿一定方向有目的的位移。货流同样包 括类别、数量、方向、运距和时间五个方面的要求。
3.客流的时间分布 客流时间分布波动性的指标主要有三个。 1)月不均匀系数
2019/2/25
2)日不均匀系数
2019/2/25
3)小时不均匀系数
2019/2/25
2.2 货物运输与货流
如何绘制货 流图?货流 图的作用?
2019/2/25
2.2.1货物运输及分类
1.按货物的物理属性分类 按货物的物理属性,可以将货物分为固体、液体 和气体三种不同性质的货物。就我国现阶段的货物物理 属性构成而言,以固体货物的运输量为最大。
2019/2/25
2019/2/25
3.货流分布的不平衡性 1)货流的方向不平衡性 货流的方向不平衡性指货流沿运输线路两个方向 的货流量不相等。可以用回运系数进行度量。
2019/2/25
2)货流的时间不平衡性 货流的时间不平衡性指货流在不同时间的货流量不 相等。可以用货流量波动系数进行度量。
2019/2/25
(1)双向型客流
凡是某条线路两个方向的客流相等或接近相等,就 称为双向型客流。大部分地区的市区线路均属于这种类 型。
2019/2/25
(2)单向型客流 凡是某条线路两个方向的客流有很大差异,就 称为单向型客流。由市区通向郊区的市郊线路上, 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2019/2/25
2)客流的方向分布规律 客流沿运输方向的分布,表现为长期和短期的分布规律 差别较大。 从长期看,客流在方向上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平衡性。
2)零散旅客
是同时出行人数不多,到达地点各异,搭乘既
定线路的运输工具的旅客。
2019/2/25
2.1.2 客流的形成
1.客流的形成
旅客(乘客)因生产、工作和生活需要,在 一定时期内沿运输线路某一方向有目的的流动成 为客流。 客流包括流量、流向、运距、时间和类别五个 基本因素。
2019/2/25
旅客(乘客)运量和运输周转量的关系可用式 (2-1)表示。
(3)签订运输经济合同
2019/2/25
2.4公路运输生产过程
公路运输生 产过程的构 成?
2019/2/25
1.公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含义 公路运输生产过程是公路运输业的劳动者运用运 输车辆、装卸设备、承载器具、场站设施等,通过各种 作业环节,将货物或旅客等运输对象,从始发地运送到 目的地的全过程。
2019/2/25
2.按旅客发送区域
1)市内乘客 乘客出行范围主要在城区。 2)城乡旅客
旅客出行范围主要在城乡结合部或城市与乡村
之间。
3)城间旅客
旅客出行范围主要在城市之间。
2019/2/25
3.按旅客是否包租载运工具
1)团体旅客 是指一次出行人数较多且目的地一致,由运输 公司安排专车运送的客运。
2019/2/25
如果车辆从起运地点至到达地点间完成运输工作的 中途,为了部分货物的装卸(旅客上下车)而停歇,则 这一运输过程称为车次(或单程)。例如汽车或汽车列 车由车场P空车开往起运点A,在A点装货(上客)后, 将货物(旅客)运往B点,在B点完成部分货物的装卸( 旅客上下车)后,继续驶往C点和D点完成货物的装卸( 旅客上下车),那么自 P至D点的运作过程便称为车次 。
2019/2/25
2.公路运输生产过程的构成 公路运输生产过程由三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部分构成,即运输准备过程、基本运输过程和辅助运输 过程。 1)运输准备过程 运输准备过程又称运输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货物 、旅客进行运输之前所做的各项技术性准备工作。如运 输经济调查与运输工作量预测、营运线路的开辟、站场 设置、运力配置等。
2019/2/25
2.按货物的装卸方法分类
按货物的装卸方法,可以将货物分为计件货物 和散装货物。
(1)计件货物是可以用件计数的货物。 (2)散装货物又可以分为堆积货物和灌装货物。
2019/2/25
3.按货物的运输和保管条件分类
(1)普通货物指在运输、配送、保管及装卸搬运 过程中,不必采用特殊方式或手段进行特别防护的一般 货物。
2019/2/25
公路车辆运输工作过程,即利用汽车或汽车列车运 送旅客或货物的工作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
(1)准备工作。 (2)装载工作。 (3)运送工作。
(4)卸载工作。
2019/2/25
公路汽车的运输工作过程可以用图2.3说明。
2019/2/25
如图2.3所示,汽车或汽车列车由车场P空车开往 起运点A准备装货(上客),这时它完成准备工作。在A 点完成装货(上客)后,将货物(旅客)运往B点,这 时它完成了装载工作和运送工作,然后在B点完成全部 货物的卸货(下客),这时它完成了卸载工作。完成了 一个包括运输准备、装载、运送以及卸载这4个主要工 作环节在内的一次运作过程称为运次。
2019/2/25
货物运量和运输周转量的关系可用式(2-8)表示。
2019/2/25
2)换算周转量
换算周转量是在一定时期内,运输企业、运输公 司或车队在运输工作中完成(或计划完成)的旅客和货 物换算吨公里数。
换算周转量的计算公式是:
2019/2/25
2.货流图 例2-6 已知某运输企业各货运点的货运量如表 2-6所示。其中,AB距离为150km,BC距离为200km,A为 线路起点,试绘制相应的货流图。
第2章 运输组织基础理论
2019/2/25
教学目标与要求
• • • • • • • • • •
2019/2/25
掌握客流5个基本要素的含义; 理解运量、运距和运输周转量三者间的关系; 会计算客货运输的运输周转量; 根据需要绘制客流图; 掌握客流的特点; 了解货物的分类方法; 掌握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间的换算标准; 掌握货流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绘制货流图; 了解公路运输生产过程的构成情况; 分清运次、车次和周转三者间的区别。
1.客流的地区分布
衡量客流分布地区波动性的指标主要主要有两个。
2019/2/25
1)路段不均匀系数
2019/2/25
例2-3 某运输公司某营运线路总计分为4段,分别用AB 段、BC段、CD段、DE段表示,该线路一年内的路段 客流量统计表见表2-3,试计算该线路各路段的路段不 均匀系数。
2019/2/25
2019/2/25
例2-1 某运输公司的某辆车从A地出发去往D地,途 中需在B地和C地接送零散旅客,表2-1为路段客流量统 计,请计算此次运输的客运周转量。
2019/2/25
2019/2/25
2.客流图 绘制客流图的方法是把旅客(乘客)沿实际道路的 曲线流动表示成直线图形,从始发点开始,用横坐标 表示道路长度,按一定比例标出各旅客(乘客)运输 起讫点间的距离,用纵坐标表示旅客(乘客) 数量 ,不同类别的旅客(乘客)可以用不同图示符号(或 颜色)、按比例标画在纵坐标上,将同一方向(如去 程)的客流表示在横坐标的一侧,而将相反方向的客 流表示在另一侧,这样就得出一个表明不同类别旅客 (乘客) 所构成的流向、流量、流程的客流图。
2019/2/25
2)基本运输过程 基本运输过程是运输生产过程的主体,是指直接 组织货物或旅客,从起运地至到达地完成其空间位移的 生产过程。
2019/2/25
3)辅助运输过程 辅助运输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运输过程正常进行, 所必需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辅助运输过程本身不能 直接构成货物、旅客的运输位移,主要包括车辆设备的 维修养护、燃料、轮胎等供给
2019/2/25
例2-2 某运输公司某营运线路AB、BC、CD三个路段 的月客流量统计表见表2-2,请根据表2-2绘制客流图。
2019/2/25
2019/2/25
2.1.3 客流的波动性
客流分布的波动性实质上反映了运输需求在空间分 布及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通过研究旅客在区域、方向、时间的波动性,可 以向旅客提供合适的运输服务项目、服务水平以及运 输组织方式。
2.3货源调查与货源组织
做好货源调 查与货源组 织的意义?
2019/2/25
1.货源调查 货源调查是运输经济调查的一种,它是运用科学 的理论和方法,对于运输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情况 进行调查研究,从而确定计划期内的运输量,以提高运 输计划编制的质量。货源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全面性调查 (2)典型调查 (3)专题调查
2.1 旅客运输与客流
如何绘制客 流图?客流 图的作用?
2019/2/25
2.1.1 旅客运输及分类
旅客运输的基本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
人民群众对于出行乘车的需要,确保安全、
迅速、经济、便利地将旅客送往目的地。
旅客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2019/2/25
1.按旅客出行目的
按旅客出行目的,可以将旅客分为出差、商务 、旅游、探亲、通勤、生活购物等。
2019/2/25
2019/2/25
如果车辆在完成运输工作过程中,又周期性地返回 到第一个车(运)次的起点(如图中的A点),那么这 种过程称为周转。例如汽车或汽车列车在完成上述的自 P至D点的运作过程后,又周期性地返回到A执行下一次 的运输工作便称为周转。
2019/2/25
本章小结
客流包括流量、流向、运距、时间和类别 五个基本因素,客流是合理组织客运业务的基本 依据;客流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客流的构成因素 ;客流的波动性体现了客流空间分布及时间分布 的不均匀性; 货流在时间和方向上的分布也是不平衡的; 公路运输客货周转量换算标准为1吨公里=10人公 里;做好货源调查与货源组织,是加强货物运输 计划工作和进行日常运输组织工作的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