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独家】《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分析《大学语文》是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一门比较重要的公共课,其对于提高大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增长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大学学生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传承中华文明精神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此外,还能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1]。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实效性1.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不太被重视,而且其在现有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缺乏较为明确的定位。
举例来说,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定位为工具性课程,不太重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
另外,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定位为文学教育,认为这门课程偏重人文素养教育,同职业技能教育的关系不大,因而不太重视这门课程,导致大部分《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偏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
也正是由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本身缺乏明确的定位,致使语文课堂不被重视,相关的教学研究少之又少,而教学分析与讨论更是屈指可数。
此外,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学生缺乏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缺乏科学、合理、规范的章法,导致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完全模仿或复制高校本科语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整个语文学科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职院校所具有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
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就是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文饰现象比较严重,过分偏重形式主义,采取上“超大课”形式或以讲座形式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结果往往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睡,一堂课下来学生一无所获[2]。
2.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单一。
当下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学生听取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比较固定,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使用这种“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别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了,此外,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内容与普通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相似,内容毫无新意,多以传统思想为主,缺乏感染力,与实际生活相差较遥远,没有时代代入感,更缺乏针对性,容易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大学语文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然而,目前大学语文教学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高校应从明确课程定位、创新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手段、提升师资水平等方面着手,积极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标签:改革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大学语文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重任,对提高大学生驾驭母语的能力和综合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和课程教学自身的原因,大学语文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不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一、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一)学科定位不清。
目前,对“大学语文”的定位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定位为工具学科,强调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内涵,这造成了大学语文教学的结构性缺失和学生人文素质的普遍降低。
二是定位为人文学科,认为人文就是审视人生,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进行全方位的深层关照,为学生确立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
而笔者认为,过分追求人文性将会导致大学语文课程本质的迷失,它应当建立在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知识的传授,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三是定位为文学课程,按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将历代经典作品串联起来,这是早期大学语文教学普遍采用的模式。
但面对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则太过专业化[1]。
(二)课程性质不明确。
由于大学语文课程地位问题未定,导致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明确。
在各类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总存在着某种随意性、不稳定性。
当需要向大学生补基础知识时,它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当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时,它又是素质教育课;当国家提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要并驾齐驱时,它又成了“大学语文”知识课。
大学语文究竟是基础课,素质课还是人文知识课?是强调其工具性?还是强调其人文性?亦或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经过近些年的探索与研究,多数学者的观点已接近一致:那就是大学语文必须有别于中学语文,必须守正出新,创新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文学教育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本文将围绕高校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思考。
我们需要明确高校文学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注重传授经典文学作品的知识和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也要关注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当代文学作品。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传统上,文学课程主要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理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创作能力的培养。
作为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在课程中引入文学创作的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评价机制。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能力要求。
在文学教育课程中,应该引入跨文化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差异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表达形式,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的改革还需要关注教师的培养和教育。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传授文学教育课程起着关键作用。
应该注重教师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
还应该鼓励教师进行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传授经典文学作品的知识和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注重教师的培养和教育。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改革,可以提高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视角
【 关键 词 】大学语 文 独立 思考能 力
教 学 改 革
也包括反思 与追问 。如果满 足于让学生
获 得 某 些 人 文 知 识 或 者 “ 输 ” 学 生 一 灌 给
【 文献编码 】 o l. 6/in 40 diO 99 . . 5— : 3 js 0 s
9 8 ( ) 0 10 .3 8 9 C 1 .10 4 2
学 语 文 课 程 教 师 队伍 建 设 给予 应 有 的重
步 明确 回答 的 是 :大 学 语 文 这 门课 程 区别 于 其 他 人 文 素 质 课 的 特 质 是 什 么 ?
视 , 高等教育 的有关政 策或规定 中 , 在 适 当体 现 对 大学 生 母语 文 化 水 平 的重 视 等 ,更需要切实解决 大学语文 自身存在
教育 的影响 。 就实质而言 , 大学语 文是最
容易实施素质教育 的。 然而 , 由于教学观
念 陈 旧 ,不 能 大 胆 地 摆 脱 应 试 教 育 的顽 疾, 大学 语 文 教 师 一 味 抱残 守 缺 , 手 束 束 脚, 以不 变 应 万 变 , 能 主 动 去 适 应 新 的 不 形 势 , 会 自我 淘 汰 。 是 目前 大 学 语 文 就 这 处 于低 迷 状 态 的 重要 内 因 之 一 。
大 学 语 文 课 程 作 为 高 等 学 校 重 要 的 基 础 课 程 之 一 ,在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和 加 强 素 质 教 育 方 面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目前 ,
试析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试析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论文摘要:大学语文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学科。
文章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现存的不足出发,从课程设置的地位、课程的定位、教材的选用、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大学语文被称为高校基础公共课,是受众最多的课程之一。
但是从现阶段的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来看并不使人乐观,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
这门课程还未明定为公共必修课,多数学校仍将其列为选修课,在课时、师资、教材等方面投人明显不足,使其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大学语文已被公认为“文科生不屑学,理科生不爱学,老师难教学”的一门课。
笔者根据自己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确保其公共基础课的地位为什么要开设大学语文?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教委就将大学语文定性为素质教育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该课程理应受到更多重视。
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相当不稳固,在目前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系列中,仅有“大学生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大学语文不在其列。
至今还有高校未开设这门课。
不少高校都将大学语文当作一门选修课看待。
虽然有的高校将其作为必修课在部分理工类专业开设,但并未普及到所有的理工类专业,即使在同一学校,大学语文课程开与不开,也很不稳定,教学时数的安排也很随意,多数学校都是开设一学期。
这样的状况使多数高校忽略了对大学语文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究其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的倾向,大学语文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和国家教委指定的必要课时作为政策保障,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的“尚方宝剑”,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对他们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他们的汉语水平如何就没人管了。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doc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表现在语文学科地位较低、师资队伍亟待改善等方面。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明确高职院校语文的课程的重要性,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
寓教于乐,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社会不断发展,院校之间的竞争加剧,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不断的随之发生变化,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的各类学科中不断的被“边缘化”越来越不受学生和院校的重视。
此外,数据调查以及具体实践表明,高职学生语文功底差,人文素养不高,这样的结果是专业学习难以深入、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下降、院校培养不能可持续发展等。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1.学科地位不高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性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的处境却令教育人士担忧,让语文教师尴尬。
由于院校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等基础课的课时在不断的降低,但和政治、英语不同的是,政治是必须的,英语是学生会自修的,所以语文就成了重灾区。
基础课时的“瘦身”任务就落在了大学语文的肩膀上,甚至某些选校、某些专业课时压缩过于严重而取消了大学语文的教学。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在职业院校学到技术就可以了,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英语考试以及计算机学习上,大学语文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师资队伍薄弱大学语文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不受重视,有些专业在课程计划的制定中削减大学语文的课时,更有甚者干脆取消这门课的教学。
大量语文骨干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生存的需要,开始考虑转变专业或转行,转向公关、管理类、职业指导等实用性强的课程的教学,不少老师选择开辟新路转而从事行政类的工作。
即便部分院校还有语文教研室这样机构的设置,但人员构成往往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教师结构老龄化,有的院校甚至出现连续10多年没有年轻教师加入的情况,老师很难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或者是出去交流学习,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很多院校语文教师的能力长时间没有提高和进步,没有压力也就没有进步,业务能力不断下降,在得过且过的混日子。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在传统的文学教育中,重点更多地放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上,而且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改进高校文学教育课程,使之更符合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第一,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的文学教育更多地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解读和分析,而忽视了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而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崇多元审美和文化交流。
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而传统的文学教育课程往往过于局限在特定的文学体裁和风格上,缺乏多元审美和文化交流的视野。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应该推崇多元审美,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和文学形式进行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注重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结合。
文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该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学科前沿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和人文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还能够引导他们研究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使文学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和探索的过程。
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使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文学教育课程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探究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探究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变革,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重视知识传递而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已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求。
因此,开展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是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首先,大学语文教学应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而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变成学习语文的主动者。
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为自己梳理了学科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其次,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要求的不再是狭隘的专业知识,而是更加全面、多元化的素养和能力。
因此,大学语文教学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帮助学生掌握更为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语文学科中的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和其他学科之间有很大的交叉和联系,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
再次,大学语文教育要注重实践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以课本为主,注重理论掌握,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而语文教学实践教育就是要将知识转化成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技能。
最后,大学语文教学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CT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和深入。
教师可以用网络教学以及数字化的内容来增加实时性和互动性。
并更好的触摸学生兴趣,促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以学生为中心、交叉融合、注重实践、信息化是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路径,有助于提高高校语文教育的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技巧。
对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高校文学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必要性在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主要方向包括注重创新与实践,强化人文关怀。
具体措施可通过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等方式实施。
改革也面临挑战,如师资不足、传统教学观念难以改变等。
重要的是要关注改革的实际效果,如学生文学思想素养的提升等。
展望未来,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前景是向着更加多元、立体的方向发展,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平衡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定期评估改革效果并及时调整策略,从而推动高校文学教学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
【关键词】高校文学教学改革、背景、意义重大、必要性、主要方向、具体措施、挑战、实际效果、前景、建议。
1. 引言1.1 了解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背景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文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对高校文学教学进行改革。
二是文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文学课程已经不能完全覆盖当代文学的多样性,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三是当前社会对高校文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文学人才,这也促使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开展。
四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要求,其中也包括对文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了解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深入了解背景,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文学教学改革取得实际效果。
1.2 意义重大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体现在多个方面。
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载体,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
通过高校文学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学传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高校文学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学写作水平。
高校文学教学改革还能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和交流,拓展他们的视野,促进国际文学交流与合作,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围绕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
在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推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包括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结论部分提出加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持续关注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并努力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奋斗。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可以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对策、问题、重要性、推动、途径、培养、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强、措施、关注、发展、提升、素养。
1. 引言1.1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大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阶段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评价体系僵化等。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填鸭式的传授知识,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不仅意味着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需要改变教育理念和评价体系。
推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可以包括: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等。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
只有通过系统全面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语文领域真正具备竞争力。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也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潜力。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发展情况。
2. 正文2.1 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她具有众多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诗词歌赋等多种文化形式,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因此,语文作为一门传播古达优秀文化的学科,她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与此同时,大学作为一个人才集中的地方,语文的教学能够更好的进行。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外语言文学和计算机学科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语言的主要学科,大学语文的教学正处于一个低谷。
通过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检验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上的人,都应该好好的学习和运用她,特别是作为教育界的摇篮,大学的语文教学发挥这直观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的语文教学现状令人相当的失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没有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母语是用于思考和理解本国相关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在本国内成为优秀人才的基础。
国外很多学校都对本国语文进行明确的定位,例如,哈佛大学将其作为核心基础课,而麻省理工也将其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的核心,国外的众多学校都能正确的对本国语文进行定位,然而在我国,汉语言语文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定位。
根据最新调查显示,被访者中仅有百分之二十六喜欢大学语文课程。
与此同时,学校与教师对于语文的教学也缺乏正确的理念,很多大学学校,特别是理工类的大学已经取消了语文的教学,只是将其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让喜爱的同学们选择学习,他们大都将重点放在专业课、计算机和其他种类的外语教学;大学语文教师由于学生的不重视,他们也变得不再重视语文的教学,还有些是为了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进行语文教学。
(二)缺乏优秀的语文教学团队优秀的师资队伍决定了良好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价值在教学中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即语文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高校的语文教师是有一些非专业的兼职性的教师充当,他们不仅自身素质不足,而且教学水平也还有待提升,在这样的师资团队下给语文课程的教学造成了一些障碍。
关于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关于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摘要] 全球化与技术化大背景下,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弘扬民族精神文化,通过对教学内容富有文化传统特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安排,以及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同时加强课程的专业性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达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的效果。
[关键词] 大学语文内容设置教学手段一、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大学语文》是高校常设的人文素质选修课。
毋庸置疑,《大学语文》教学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必要途径,而在当今的泛传播时代,不少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多少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归纳起来,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以美国精神娱乐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产品(诸如影视、游戏、动漫、音像等)以及多元文化价值观念,正随全球化加速与科技发达而以强大的方式冲击着年轻一代的心灵;二是“消费转型时代”所带来的某些社会心态,诸如物欲、张扬、享受等正无形消解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它们和西方文化产品一起,对大学生的人格理念、行为方式以及道德观念等发生着影响;三是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对《大学语文》教学不同程度的忽视,以及《大学语文》本身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足与缺陷。
其中,《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不能不说是一个根本的原因。
笔者以在中南大学(曾以理工科为主)这所“985”重点高校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经验为基础,针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想法与建议。
简言之,其教学改革思路可概括为一个“民族”立足点与两个“思变”维度:1、民族立足点——凸显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文学,着力强化学生的爱国心与民族自豪感,真正培养其对祖国语言文字及灿烂文化的由衷热爱与景仰。
全球化大背景中,通过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促使学生进行历史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的自我比较、认知与调整,进而形成更为合理有益的人格体系;2、思变支撑点——一是教学内容比较单调,较长时期以来局限于古今经典篇章的选择与教学且仍偏重于字词句的讲解,不仅对于社会主义人文价值观缺乏与时俱进的体现与传达,也缺乏一种博大的文化视野与深邃的人文涵养,因此很大程度上沦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简单延伸与重复;二是教学方式与手段单一呆板,局限于WORD文档的讲解与POWERPOINT的机械播放,缺乏一种真正的感性呈现与立体的氛围渲染,既使教学内容显得沉闷或支离破碎,也使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浅析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浅析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摘要】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语言类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改革举措,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非中文专业的必修课,很大程度上承载着维系文化认同、传承经典作品、构筑心灵世界的作用,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完全取代的。
问题是教师应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特色之路,以获取学生的认同,最终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这是值得大学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大学语文特征分析首先是综合性。
即语文知识的运用是综合的,孤立地、分开去掌握各项知识是片面的;其次是个性化。
大学语文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语言表达风格,独特的审美能力及发挥创造性能力独立运用语言知识;再次是模糊性。
由于语文知识本身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对它的掌握程度很难有一个精确的划分。
所以,仅凭固有的书本知识掌握程度作为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是不正确的。
而当前语文测试存在一个问题:忽略了语文的综合性和模糊多义性,而过分强调精确性,特别在基础知识测试上有偏、怪、难的倾向,这会导致让学生为了分数和考试而去死记硬背,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能力,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二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社会需要的未来人才,尤其是较高层次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因此,大学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为重点,并努力将创新精神内化成为创造主体的一种强烈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良好人文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全面人才。
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存在种种问题,大学语文的传统主要表现为一种“记忆型、接受式教学文化”。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由教师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被动地去存储信息,长此以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失去了自我探索、思考及分析评介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改革创新促发展——关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改革创新促发展——关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夏昕君(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01)摘要: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在规范语言、传承中华文化,以及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社会就业岗位培训中。
显示出无法替代的重要性,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要促进大学语文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高校语文课教学,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
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及学生就业的需要.唯此才能使高校语文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教育部的一纸公文.在高校教育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就是否有必要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争论。
多年以来。
一直忽视大学语文课的状况为何突然发生变化?我想,教育部之所以要求各高校开设语文课.必定是看到了现在大学毕业生的人文素质不强、语文功底太低的缘故。
然而,教育部的一纸公文能否真正拯救大学语文于水火.还是一个未知数.语文的生命力和价值到底应该如何体现?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大学课程的设置情况.外语必修、电脑必修.再加上门类众多的专业课及丰富的课余生活.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大学语文的容身之所在何处?简单调查一下,我们也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的课时是外语的一倍多。
初中语文的课时和外语一样多。
高中外语课时要超过语文,到大学后,学生基本只学外语不学国语。
是不是到了大学,我们的语文水平真的到了不需要再学的水平?现在,素质教育得到重视和提倡.作为其核心课程之一的语文却处境尴尬。
许多高校的语文教学质量堪忧,课程地位下降。
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很多人认为,语文在小学、中学早已学过,何必浪费大学阶段的宝贵时间。
大学生视语文为“鸡肋”甚至“阑尾”,已然是历史悠久.高校教育对语文的忽视则更导致其前途渺茫。
而实际上。
无论是从规范语言教育、传承中华灿烂文化.还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及大学生社会就业岗位的要求。
大学语文都显示出其它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性,作为高校教育者,有什么理由忽视大学语文课呢?要想改变大学语文目前的状况和地位。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286浅谈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李永梅大学语文课对于大学生母语和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但是,近年来,大学语文课在一些高校被逐步边缘化,积极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1、大学语文课日益边缘化大学语文虽然被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一方面,学生认为语文课从小学上到高中,早就学腻了,现在大学语文课也没什么新意,很多大学生对大学语文不感兴趣.把学习大学语文当作一种负担。
且在大学里既缺乏“两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关卡”。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和学生都不得不让大学语文为专业课让路。
2、大学语文教材的不足现在这些语文教材有时候教学目的不容易体现出来。
也可能是难免的,经过几年的磨合也许能使它变得清晰起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时代的特点过于突出。
语文不是政治课,不需要太突出时代的东西,应该还是讲究经典,只要文章好,能把思想错误指出来就行了。
我们古代的一些文章难道思想都是正确的吗?不见得思想正确,但是它文章好,就可以选。
不要选进来之后就说它什么都好,以便学生知道不同的东西,既知道资产阶级的文章也知道无产阶级的文章。
3、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教育的目的是传播科学,帮助学生从盲目的感性世界升华到清醒的理性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又成为融合民族精神的一根纽带,蕴含着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精神力量。
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很多学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应该定位在人文性上,以传播人文思想和文化观念为主,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
但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大学语文课程做得远远不够。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和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就暴露出了当代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4、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严重缺位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成为大学语文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对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高校文学教学改革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高校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提高文学课程的实践性,注重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推动文学跨学科教学,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未来的方向应该是强调实践性和跨学科性,高校可以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来推进文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校文学教学改革、重要性、问题、实践性、创作能力、跨学科教学、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必要性、方向、推进、文学教学1. 引言1.1 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高校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文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校文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文学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文学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育体制的改革,更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人才。
只有通过改革,高校文学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
1.2 目前高校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较为陈旧,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二是学生文学创作能力普遍较弱,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是文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教学不足,缺乏整合与拓展;四是教学方法和技术仍停留在传统阶段,缺乏创新和多样性;五是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文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挖掘。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进行文学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科的融合与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文学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的文学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急需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将围绕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思考。
当前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的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和陈旧化。
许多高校文学课程仍然停留在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授,忽视了对当代文学作品的引入与讨论,导致学生的文学知识停留在较为有限的范围内。
其次是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单一化。
传统文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的单向传授模式依然存在,缺乏互动性和探索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
再者是评价体系的僵化。
以传统的考试作业为主要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文学教育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需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思路与探索方向要进行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入手,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意味着引入更广泛和多样化的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加入当代文学作品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作品,将文学教育的视野延伸至更广阔的层面。
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多元化是关键。
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文学创作、戏剧演绎、文学游戏等多种形式,积极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和表达能力。
评价体系的灵活和多样化也是必要的。
除了传统的考试作业外,可增加文学评论、文学活动的记录、文学策划方案的制定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充分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学改革的实施条件与保障要实现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需要具备若干条件和保障。
首先是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求高校文学教师具备优秀的学识和教学能力,能够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文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创造。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文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校文学教育已经进入了大力推进改革的阶段,许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在着重调整和转变。
本文就此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加强文学教育创新文学教育一直是人文社会科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应该发挥文学的独特价值,推进文学教育的创新。
首先,应该完善文学教育体系,聚焦人才培养,强化教育创新,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文学教育平台,提高文学教育实效性,增强学生文学能力。
其次,大力开展文学创作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注重实践,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与创作,尤其应该将学生的创作需求纳入课程体系的构建范畴中。
二、更新文学教学方法现在,传统的文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文学教育的需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应该采用更加现代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方式,通过讲述情境陈述等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文学教学对实践的关注,即通过实践机会的提供,增加学生对文学的深入理解和体验感。
三、拓宽文学课程开设现有文学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化,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必须拓宽数量,充实文学课程内容。
搭建一个多元、开放和富于当代性的文学教学平台,创设多元化的文学课程、拓宽文学领域,从而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充提供充足的文学课程资源,废除单一化的文学课程设置,保持文学教育的持续性,扩大学生的研究视野和专业选择空间,实现人才培养的定向化和多样化。
总之,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当前,文学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较高文学素养。
要通过加强文学教育创新,更新文学教学方法和拓宽文学课程开设,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文学人才,以更鲜明和生动的文学教育,承传与推进文学事业的发展。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当下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传统的文学教育大多注重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而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在传统基础上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本文将对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思考。
一、课程设置在文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文学作品欣赏和分析。
除了注重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还应当增加一些相关实践和应用性的课程设置,如创意写作、表演艺术、文化传播等专业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设置,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在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团队合作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配套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
传统的文学教育师资队伍大多只侧重于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作品的传授,而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需要引进一批有开拓精神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注重其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评价体系在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评价体系也需要相应调整。
传统的课程评价大多侧重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素质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更加科学公平。
五、教育理念高校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其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 始设 立 大 学语文 课 程 , 目的有 四 点 :提 高 大 学生汉 语 水 平和 运 用 能力 ;传 承传 统文 化 精髓 ;提 升 精神 文 明 :
2 运 用 交叉 学 科 分析 作 品 ,扩 展 学 生 文 学视 野 . 在进 行 《 学 语文 》 教学 时 ,力 争打 破 已有 的篇 目 大
针 对 大 学 语 文 的 教 学 现 状 及 笔 者 在 多 年 教 学 中 的 经 验 ,对 大 学 语文 的教 学 改革 提 出以 下几 点 建 议 : 1开 放 教 学 时 空 ,拓 宽 学 生时 空 视野 .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要 抓 “ 文 只 是 例 子 ” ,给 作 品 适 当补 课 科 ”,语文 是覆盖在所 有学科之 上的 ,是一种 把人文精 神 充 一 些 相 关 知 识 , 再 延 伸 、 引入 新 内容 。根 据 每 篇 文 章 的 渗 透 到 所 有 学 科 中去 的 “ 问 ” , 学 语 文 的 同 时 也 能 学 其 重 点、难点适 当补 充一些与文章 内容相关 的时文 、美文 , 学 他 的 学 科 ,而 在 其 他 学 科 里 面 也 都 有 语 文 的 因 素 。教 育 部 以帮 助课堂教学 。这样 ,不仅拓 宽了学生的视野 ,也满足 高教司颁布 的 《 大学语 文教学大 纲》指 出: “ 在全 日制 高 了 学 生 的 求 知 欲 。 如 在 节 选 的 《 学 》 篇 目中 , 讲解 “ 大 古 校 设 置 大 学 语 文 课 程 ,其 根 本 目的 在 于 :充 分 发 挥 语 文 学 之 欲 明 明 德 于 天 下 者 ,先 治 其 国 … … 欲 诚 其 意 者 ,先 致 其 科 的 人 文 性 和 基 础 性 特 点 。 适 应 当代 人 文 科 学 与 自然 科 学 知 ;致 知 在 格 物 ” 一 段 时 ,在 “ 物 ” 与 “ 知 ” 的 讲 解 格 致 日 益 交 叉 渗 透 的 发 展 趋 势 , 为 我 国 的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中 ,将 古 人 的 “ 行 健 ,君 子 以 自强 不 息 ” 、 “ 势 坤 , 天 地 目标 培 养 具 有 全面 素 质 的高质 量 人 才 。 ” 君子 以厚德载物 ”与现代人 的研 究、利用天地 、探 索宇宙
浅析 高等 院校 大 学语文 的教 学改革
◎董 立 晶
如 何 理 解 “ 文 ” ? “ 文 ” 一 词 , 从 词 汇 学 的 角 度 语 语
说有三层含 义:一是 书面语言 与文章 ;二 是语 言和文字 ;
三 是 语 言 和 文 学 。作 为 一 门课 程而 言 ,它 的 含 义 也 就 是 语 言 、 文 字 、 文 章 和 文 学 。语 文 不 能 简 单 地 理 解 为 一 个 “ 学
二、大学语文在高等学校教学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由于 多 种 因 素 的 困扰 , 大 学语 文 短 期 内要 摆 脱 困 境 ,展 中唱 到 “ 山峰 没 有 棱 角 的 时候 , 当 河 水 不 在 流 , 当 时 问 当 现 新 的活 力 还 是相 当艰 难 的 ,但 笔 者 认 为 ,在 实 际 的 教 学 过 停 住 日月 不 分 , 当 天 地 万 物 化 为虚 有 , 我 还 是 不 能 和 你 分 程 中 ,大 学语 文教 师 可 以通 过教 学 方 法 的 改 革和 探 索 ,扬 长 手 … … ” , 其 实 这 首歌 是 源 自于 《 府 诗 一 上 邪 》 , 原 诗 乐 避 短 ,使 大 学语 文 在 步履 维艰 的发展 道 路 上呈 现它 的魅 力 。
中的诗句为 : “ 上邪 !我欲与君 相知,长命无绝衰 。 山无
该是加大对综 合性学 习、研 究性学 习的评价力度 ,比如要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教育部 . 日 全 制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 准 ( 实验 中考 、高 考 升 学成 绩 中 占居 相 当 的权 重 。 这样 做 的一 个 重 要 【】
一
、
何 为 大 学 语 文
明 了它 的 重 要 性 。 1 7 年 ,在 当 时 南 京 大 学 校 长 匡 亚 明 生 的 兴 趣 ,乃 是 其 喜 爱大 学 语 文 的 良好 开 端 。 98 先 生 和 复 旦 大 学 校 长 苏 步 青 先 生 的 倡 导 下 , 全 国 各 高 校
串讲方式 ,将授课 的重 点从字词 的解 释、思想 内容和 艺术 在 改革 开 放 的时 代背 景 下 ,用 中 国优 秀 的传 统 文化 影 响 手 法 的 归 纳 转 为 从 文 化 学 、历 史 学 、 心 理 学 等 角 度 分 析 作 世 界 。在 今 天看 来 ,这 四点仍 然 有着 很 强 的现 实意 义 。 品,教授 学生新 的阅读 方式 ,使 学生真正 明白文 学中所蕴 目前 大学语文 的教学正处 于困扰 当中。大学语文 虽然被定 涵 的文 化 思 想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将 传 统 与 现 代 结 合 、 经 典 为基 础性的公共 课 ,但长 期 以来处 于边 缘位置 。在 我 国高 与 当代联 系,注重科研 与教学 的结合 。提倡学术性和前 沿
校 中 , 大 学 语 文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存 在 着 一 些 问题 , 大 学 语 文 性 ,使博与专兼顾 ,课 内与课外 结合,弘扬文学 教学的当 的教 学 改 革 势在 必 行 。 代 性 、 时效 性 。 相信 大家记得热极 一时 的 《 珠 格格》主题 曲 《 》 还 当
结合 分析 ,让学生 耳 目一新 ,深深感 受到祖 国文化 的厚重 作 为 公 共 基 础 课 , 大 学 语 文 课 同 思 想 政 治 课 、 外 语 博 大 , 并 有 一 种 历 史 的 视 野 。所 谓 “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知 课 一 样 , 几 乎 在 国 内 每 一 所 高 校 都 有 开 设 , 这 本 身 就 说 好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 ( 《 语 ・ 也 》 ), 能 够 调 动 起 学 论 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