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乐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乐趣

内容摘要:结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与我区区域教学改革的研究,如何提高学生们在数学课堂内的学习积极性,让农村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数学活动后的幸福感,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方法、习惯及策略,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师生的活动效益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学习积极性;体验乐趣;方法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会放弃。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生的主动参与、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是贴近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从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场景来代替,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在自己非常喜爱的、身心感到愉快的情境中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愿望、并引发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观察力愈细致,反映也愈清晰,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就最有成效,所以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

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与情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

结合我区开展的DJP教学模式,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方法的掌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数学这门学科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够钻进去,又要能够跳出来。最佳学习方法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整理;认真练习;及时复习总结。学生先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再由学生在组内或班上对同伴讲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出存在的疑问或需要探讨的问题与他人进行相互讨论,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使学生个体进行内在思维的比较和鉴别,从而达到对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与感受,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修养,促进学生数学品质的形成和学生的发展。DJP教学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追求的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评价”。目前我校配合DJP教学的载体是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源泉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途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农村初中的学生往往自学能力差,审题习惯不好,讲述能力差,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而导学案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所在。

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上课时,将问题提前交给学生,事先并不定人定题。从学生的心理状态上来讲,既希望自己上讲台,又担心自己讲不好失面子,学生的思想上有了压力。因此每个学生拿到题以后都要积极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对自己含混不清的问题会主动的展开讨论,自主的合作探讨,互相的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当一个同学讲题时,其它同学的注意力都很集中,看台上的同学那一点讲的不对,那一处概念不清,那一点比自己讲的深、讲的全面。当同学们之间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意见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争论不休的问题,就会急切期盼和寻求教师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学习变成了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使他们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在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前行。

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搞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主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可以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多引导,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