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情绪ABC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ABC理论
注释1: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所创建的㊂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
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
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
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直接引起的㊂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㊂
如上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
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㊂这是因为从前因到
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 桥梁 B(Belief),这座 桥梁 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
评价与解释㊂又因为在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㊂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
的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㊁解释和评价等)㊂
埃利斯还认为,正是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㊂如
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存在,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㊂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
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㊁
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㊂
注释2: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
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㊂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
起不同的情绪体验㊂例如,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㊂一个人无所
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㊂依据ABC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
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7个特征㊂
1
(1)绝对化的要求
这是一种极端式的认知方式,也是不合理信念中最常见的一种㊂它是指人们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持有必定怎样的不合理想法,常常带有 必须 和 应该 的特点㊂这种必须和应该又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㊂
一是 我必须 我应该 ,如 我必须每件事都成功 我必须使每个人都喜欢我 我必须是班上最优秀的 我绝对不能输 我应该成为班长 ,等等㊂这些都是人们对自己提出的难以实现的目标,是过于追求完美和苛求自己的表现㊂因为人们不可能事事成功㊁时时如愿,人们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或成为最优秀的,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㊂所以持有这种不合理信念的人很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导致失落㊁自责㊁忧郁等情绪或行为困扰㊂理性的认知是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过于追求完美,也不过于重视他人的评价,一切都保持一个适当的度㊂
二是 你(他)必须 你(他)应该 ,如 你必须对我诚实 大家都必须听从我的安排 你应该成为最优秀的人 他必须受到惩罚 ,等等㊂这些是人们对他人提出的绝对化要求,是苛求他人㊁欲控制他人的表现,也是自我中心和高傲自大的一种倾向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主见,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没有理由去苛求㊁左右他人 必须 怎样,有时也只能是希望或建议而已㊂
三是 事情必须 事情应该 ,如认为 学校或家庭环境必须符合我的要求 那件事应该是明天做的 已经计划好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 ,等等㊂有些事情不是由我们某一个人决定的,尤其是在集体的大环境中,要通过调整自我去积极适应㊂当然,许多事情也都可能存在回旋余地,不能看得太绝对㊂
(2)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㊁以一概十的片面思维方式,它指个体根据一件或很少几件事情就武断地得出关于个人能力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并将其应用到其他情境之中㊂这种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体对自身的片面认识和评价㊂有的人往往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后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断定自身的价值,其结果常会导致自负或自卑等消极心理,产生相应的不良行为㊂如偶遭失败便认为自己 没用,什么也干不成,是个废物,窝囊货 ;稍有成就,就认为自己 很了不起,最聪明,最能干 ;某个人对自己不友好或者几次与人打交道受挫,就觉得自己 人缘最差,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乃至具有人际交往障碍 ,等等㊂
二是对他人的片面认识与评价㊂例如,当别人稍有过失或不合自己的意愿时就2
认为其 绝对的坏,一无是处 ,从而一味地责备他人,甚至出现打击报复㊁逃避与人
交往等不良行为反应;有的家长在孩子一两次考试失败后,就断定孩子永远也没出
息了,从而对其严厉批评㊁谩骂,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挫㊁情绪不良,甚至留下心灵的
创伤㊂事实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的失败㊁错误和过失都是很正常的㊂
我们都应当坦然地接受这一现实,全面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 一叶障目,不见泰
山 ㊂
(3)糟糕至极
这种不合理信念认为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了,必定会非常可怕㊁非常糟糕㊁非
常不幸,将事情想象为 灭顶之灾 大难临头 ,从而消极地预测未来而不考虑其他
可能的结果㊂例如高考前,有的同学往往会恐惧地想到 到时候我会很紧张的 我
会彻底失败的,那我就一切都完了,自己的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 ,等等㊂这种糟糕
至极或灾难化的想法是对自己的消极暗示,更会加重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并且
也常常会使个体由于对失败和挫折的过度恐惧㊁焦虑而产生自暴自弃㊁悲观消沉乃
至轻生等行为㊂
其实,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㊂在同一件事情上,幸与不幸是彼此相随的,没有
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百分之百的糟糕透了㊂若我们只看到暂时的结果㊁突发的
因素部分,而忽视事件的全部,就会得出极其片面的认识,并且对任何一件事情来
说,也可能还有更糟糕的情形发生,我们的不幸与他人的遭遇相比或许只是 小巫见
大巫 罢了,又何必妄自菲薄呢?此外,挫折是客观存在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㊂
尽管我们渴望一帆风顺,但总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形㊂所以勇敢地接受现实,在可
能的情况下去尽力改变不如意的状况;在不可能时,则要学会适应这种状况,并坚强
地生活下去㊂有句话说得好: 绝望往往是希望的开始,危机的尽头往往是转机,山
穷水尽的地方终会柳暗花明㊂ 在遭受挫折时,只要敢于面对而不是逃避,勇于坚持
而不是放弃,我们就会取得成功㊂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传达给学生的合理认知㊂(4)两极性思维
这是一种极端的直线性思维㊂这种认知方式往往把事情看成非黑即白㊁非此即
彼;要么全对㊁要么全错,常常以全或无的方式思考问题,其间没有任何的过渡和余
地,没有弹性和弯曲㊂例如有的同学认为 我总是失败,他们都是那么优秀 没有人
愿意与我交朋友,所有人都总是跟我作对 没有人能与我相比,我总是最棒的 ,等
等㊂这种 都 总是 没有人 或 所有 的两极性思维方式常常会导致个体对自
己㊁他人及周围事物过低或过高的评价,从而过度自负或自卑㊂事实上,任何事物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