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要求内容

合集下载

第十四届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

第十四届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三角形内角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题:完成课本第11.2节后的练习题1、2、3,测量并计算给定三角形的内角度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2.提高题:设计一道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解决问题。例如,给定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计算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c.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张拼图,包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3.教师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揭开这个谜底。
4.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鼓励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教学设计具体环节:
1.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讲解三角形内角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3.操练:让学生运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并进行计算。
7.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
a.对于重点知识,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接触、理解和运用,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b.对于难点知识,采用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逐步突破。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特殊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再推广到一般三角形。
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信息化教学优质课比赛指南

信息化教学优质课比赛指南

信息化教学优质课比赛指南第一篇:信息化教学优质课比赛指南信息化教学优质课比赛指南一、赛项说明信息化教学优质课比赛是为全面提高我市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从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探讨交互式电子白板、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客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交流分享经验,促进教学改革。

开展此赛项的宗旨是以比赛促应用,重视交流和参与,突出设计创新,展示教师风采,发挥典型辐射作用,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层次融合的水平。

二、赛项具体要求(一)项目设置 1.移动终端类; 2.智慧黑板类; 3.创客教育类;4.云课堂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类;(注:本次比赛不接收常规多媒体课例和把电子白板、智慧黑板当成PPT使用的课例。

如评审时出现此类课例,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二)课例征集范围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的所有学科。

(三)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基本要求1.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学科教学特点,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要对所选教材的地位、内容和要求(包括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阐述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明示教学中所用资源(教学平台、学习工具或软件)。

2.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创新的学与教的模式和方法,体现生生交互、生机交互的协作学习氛围。

3.教学总结与反思要包括应用信息技术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学资源的应用、对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四)课例要求1.必须是完整的一个标准课时的课。

2.网络上传信息和资料包含课例信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源(包括:说课用ppt、上课用ppt、说课视频等,以上所有文件打成zip压缩包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450M)。

3.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

4.杜绝弄虚作假行为。

一经发现,取消参加资格。

三、作品数量报送以校为单位,作品数量符合各校给定指标。

每位参赛教师只能报送一个课例。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的通知”参赛要求 (1)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的通知”参赛要求 (1)

参赛要求优质课大赛比赛的重点是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型和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比赛项目分为研讨课、模拟展示课、观摩课和微课。

(一)研讨课1.项目介绍针对已经上过的一节课,参赛教师在7分钟内,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智慧),落实教学目标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所确定的整合点,所选择的教学环境,为整合点所选择的资源与软件,应用资源与软件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重点介绍如何应用教学资源和软件支撑整合点教学。

2.参赛需报送材料(1)参赛教师推荐表(表格见附件一);(2)参赛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要求见附件二)、说课PPT、说课实录、教学资源与软件(教学课件,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专题网站,工具软件等)(技术规范见附件七)。

3.研讨课评分标准(见附件三)(二)模拟展示课1.项目介绍针对一节已经上过的课,在12分钟之内,向评审专家、现场参会教师模拟讲课。

应重点展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应尽可能展现学生智慧培养方面的教学安排。

2.参赛需报送材料(1)参赛教师推荐表(表格见附件一);(2)参赛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要求见附件二)、讲课PPT、模拟讲课实录、教学资源与软件(教学课件,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专题网站,工具软件等)(技术规范见附件七)。

3.模拟展示课评分标准(见附件四)。

(三)观摩课1.项目介绍在所规定的学科基础上,针对每一学科出一个题目,参赛教师根据题目准备一节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整合课。

应重点展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应尽可能展现学生智慧培养方面的教学安排。

2.参赛需报送材料(1)参赛教师推荐表(表格见附件一);(2)参赛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要求见附件二)、讲课PPT、课堂实录、教学资源与软件(教学课件,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专题网站,工具软件等)(技术规范见附件七)。

3.观摩课评分标准(见附件五)。

幼儿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评分标准

幼儿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评分标准

5-0
8-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0
5-0
5-0
选手得分
总分 100
幼儿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评分标准
选手序号: 评价 权 指标 重 分值 评分标准 1.说明活动由来,幼儿已有经验及教材分析;活动目标及重点、难点;活动 准备(知识准备及物质准备)活动过程(含提问设计)。 2. 格式规范,条理性强,方法新颖,体现纲要和指南精神。 优秀 一般 5-4 3-2 差 1-0
教案
5
1.选材内容科学生动。具有科学性,教育性,与幼儿生活相联系。能激发学 15-11 10-6 习兴趣,有利于幼儿情感和能力的培养。 内容 2.活动目标全面、多元、有层次,注重促进幼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 15 目标 技能、能力的全面发展。 3.目标定位准确,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 凸显学科特点。 1.活动组织有序,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衔接自然,时间安排合理,流 畅紧凑。 2.活动形式易于幼儿感知、操作、探索,并具有反馈、交流、思考的机会。 25-17 16-9 过程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方法手段选择合理,灵活、恰当 25 方法 、有效,游戏化,能够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 4.注重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有机结合,见面向全体又注重断个别差异, 增加幼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的能力。 5.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学习兴趣、方法、能力、习惯的培养和德育渗透。 1.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合理。 2.对信息技术应用操作熟练。 25-17 16-9 3.有效融入教学各环节,支持幼儿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幼儿的参与程 信息 度高,师生、生生、人机互动作用明显。 技术 25 4.画面、音频清晰,无技术问题,能完整、简洁地表现所表达的内容,不存 应用 在对教学过程的干扰。 5.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各种功能提高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 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1.教态亲切,自然,既尊重、关注幼儿,满足其合理需要,又严格要求。善 于鼓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15-11 10-6 2.语言简练、规范、生动,富有感染力,易于幼儿理解;提问具有开放性和 教师 针对性。普通话标准。 15 素质 3.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娴熟,调控活动能力强,节奏适当,有灵活的 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个人教学风格特点凸显。 4.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物质与经验,准备充分、恰当、实用。 5.教师合理使用教具,能根据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操作演示熟练。 1.师生、生生互动频繁、有效,关系和谐。 活动 15 2.儿童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良好。 效果 3.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其 他 情 况 记 录 15-11 10-6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展示观摩评选活动评课指标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展示观摩评选活动评课指标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展示观摩评选活动评课指标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展示观摩评选活动评课指标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针对性:评课指标应首先考察教师在课堂设计中是否明确了教学目标,并且这些目标能够满足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教学的要求。

同时,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融合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和深度:评课指标应考察教师在融合教学设计中的创新性和深度。

教师应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信息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评课指标应考察教师在课堂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四、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成果:评课指标应考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

教师应通过课堂活动和任务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确保学生在融合教学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评课指标应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灵活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反思能力,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展示观摩评选活动评课指标应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针对性、融合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和深度、信息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成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指标。

只有综合考察这些方面的表现,才能全面评估教师在融合教学中的水平,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

这种融合能够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为了推广和发展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评课指标成为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全国中小学信息专业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要求

全国中小学信息专业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要求
四、评审标准
评审指标
评审标准
分值
教学分析
合理 □8-9分
比较合理 □5-7分
基本合理 □2-4分
9分
教学目标
合理 □12-15分
比较合理 □8-11分
基本合理 □4-7分
15分
教学重难点
合理 □5-6分
比较合理 □4分
基本合理 □2-3分
6分
教学方法
合理 □12-15分
比较合理 □8-11分
基本合理 □4-7分
15分
教学过程
合理 □8-10分
比较合理 □5-7分
基本合理 □2-4分
10分
整合点诊断
合理 □8-10分
比较合理 □5-7分
基本合理 □2-4分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
整合点解决方法
合理 □12-15分
比较合理 □8-11分
基本合理 □4-7分
15分
资源、软件或网站及其应用效果
有效 □15-20分
比较有效 □10-14分
7.课件中链接的资源,需要链接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资源。所有资源文件存放在“ziyuan”文件夹下。文件命名均使用拼音或者英文,尤其注意素材文件的命名问题。所有资源链接必须为相对路径,确保链接有效。
四、现场展示要求
1.入选教师要以提交的参赛课为例,在7分钟内清晰、准确地阐述和演示该课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创新点与整合点。大会工作人员将在剩余1分钟时对参赛教师进行提示,时间到应立即停止阐述和演示,之后参赛教师要对评委的提问做出简要回答,时间需控制在3分钟内。
基本有效 □6-9分
20分
附: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评审指南

2022青岛市信息融合优质课

2022青岛市信息融合优质课

2022青岛市信息融合优质课现开展我市20XX年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评范围、内容和名额(一)评选范围: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教研、电教部门和从事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

(二)评选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课例。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课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着重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体现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突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实录。

(三)名额分配:学校按分配名额报送(同一学科不超过3节)详见《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名额分配表》(附件2)。

二、评选等级及评选流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设置一、二等奖两个等次。

(二)各学校要认真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参赛优质课进行听课、评课,层层选拔(优质课评价标准见附件1),经公示后上报市电教馆。

XX将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选,评出一、二等奖。

同时择优上报参加20XX年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活动。

三、材料要求(一)申报者须按要求认真填写《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申报表》(附件3)并加盖单位公章,同课例一并上报报送单位。

(二)技术要求。

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课例录制须采用专用设备,双机位或多机位。

教学中师生使用的电子设备(如交互式白板、互动电视、移动终端)上的图像信号需单独采集或录制。

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包含“20XX 年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活动”、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

视频要求采用MP4格式,编码AVCH.264,帧率25,音频编码AAC音频码率12,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700MB。

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反思随课例一并报送,以zip压缩方式打包,压缩包大小不超过700M。

许昌市第七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

许昌市第七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

许昌市第七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xx年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通知》(教办电教〔20xx〕42号)文件精神。

为普及新技术支持下的自主、探究、合作等教学模式,推进教学组织方式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我市全体教师信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许昌市第七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参赛人员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各学科教师及相关教研人员。

二、参赛内容、方式及时间安排1.作品形式参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录制的一节完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

鼓励教师利用“许昌智慧教育云平台”授课系统进行课堂教学,鼓励将云技术、智能平板、智能答题卡等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大数据精准分析、STEAM教育、混合学习等创新教学策略。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2.制作要求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课例录制须采用专用摄像设备,双机位或多机位。

教学中师生使用的电子设备(如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电视、移动终端)上的图像信号需单独采集或录制。

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

视频要求采用 MP4 格式,编码AVCH.xxx,分辨率1280*xxx,码率768kb1秒,帧率25,音频编码AAC.音频码率12,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700MB。

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反思须一并报送。

3.报送要求报送的作品无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错误;参赛作品未参加过市级及以上级别优质课评选活动。

瑶海区第一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课第四轮比赛要求

瑶海区第一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课第四轮比赛要求

瑶海区第一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课第四轮比赛要求2011-09-03 12:20:08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201次评论:0条一、比赛形式:1、参赛教师针对本学科所上过的一节课,在7分钟之内,向评审专家、现场参会教师阐述: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如何科学构思教学过程、挖掘了哪些有价值的整合点、选择了什么样的资源与软件有效支撑整合点的教学活动等。

重点是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支撑整合点的教学实施,要以课堂真实的教学形式展现。

2、关于教学过程,应以教学流程图为载体,展开教学过程,超级链接多媒体资源。

要体现现代课程理念,说明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策略。

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说明“整合”的设计思路,所选择资源和软件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

其中,现代课程理念是展示的灵魂;“整合点”的诊断与分析、设计思路与应用效果、资源展示是展示的重点。

3、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部分是说的形式呈现。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支撑整合点的教学实施,以课堂真实的教学形式展现。

也就是一部分是说课,一部分是无生上课。

4、要求脱稿,语言流畅、简洁、抑扬顿挫、语速要有快有慢,重点时要慢。

表情要自然、从容。

要昂首挺胸地面对评委,不要趴在讲台上、不要低头看着屏幕,要表现的从容、自信。

二、教学设计参赛教师要准备5份教学设计,4份交给赛场评委,1份自己保留。

三、PPT文件格式及内容要求1.页面要求PPT第一页:本人照片、姓名、学科、学校名称;PPT第二页:课程名称、教材版本、年级;PPT第三页开始为展示具体内容:围绕信息技术如何与所教学科教进行有效整合,阐述该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和应用效果,以及课例的创新点和整合点;PPT最后一页:本节课的反思。

2.内容要求(1)教学分析;(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其中,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均按教学设计要求的内容呈现。

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优质课评选评价标准

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优质课评选评价标准

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优质课评选评价标准1. 目标本评价标准旨在评估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优质课的质量,确保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提升学生研究效果和教学效率。

2. 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首要考虑是教学内容的质量和适宜程度。

优质课应包含以下要素:- 清晰明确的学科知识点和研究目标;- 合理有序的教学内容安排;- 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选择;- 充分考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教学需求。

3. 教学方法评价标准还要考虑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优质课应具备以下特征:-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提供实践性研究的机会;- 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4. 教学资源评价标准还需考虑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优质课应具备以下特点:- 充足且合适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资料等;- 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有效运用,提供优质的数字化研究环境;-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化教学资源选择,满足学生的不同研究需求。

5. 教学评价评价标准最后要考虑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优质课应具备以下特征:- 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估;- 激励性的评价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和自主研究。

以上是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优质课评选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确保优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能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4.08•【字号】教办资保〔2024〕99号•【施行日期】2024.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的通知教办资保〔2024〕99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省教育厅等八部门《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精神,推动教师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决定继续开展2024年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选对象、内容和名额(一)评选对象:全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二)评选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教师把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节完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以下简称“课例”),包含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等,着重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突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三)报送名额:各地、各单位报送名额见附件1。

二、评选等级及评选流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设置一、二、三等奖三个等次。

(二)初评推荐。

采取自下而上、逐级评选推荐的方法进行。

各地、各单位认真组织,严格评选,评选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择优进行省级报送。

(三)省级评选。

省教育厅成立河南省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委员会,对各地、各单位报送作品进行评选。

三、申报流程(一)参评教师须按要求认真填写《2024年河南省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申报表》(附件3)并加盖单位公章,同课例一并上报报送单位。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要求内容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要求内容

附件2教学设计要求建议按照下图所示思路开展教学设计。

应通过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规律及已有基础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的困难点及其最佳的解决方式与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诊断整合点,并根据整合点的需要选择软件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所提供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内容、对象、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方式与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及实效性强的整合点确定,整合点支撑软件选择及教学环境确定,教学反思等方面。

具体要求如下:一、教学内容分析概括介绍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特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前后章节(课)的联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分析学生对学习本节课所需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已经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学生学习本节课普遍存在的困难,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特点。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应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

学科课程标准有不同要求的,可以按具体要求表述。

例如,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英语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内容,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教学重点,一般应为需要学生理解、熟记、系统掌握并转化为相应能力的内容。

教学难点,一般应为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掌握、或难以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应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特点、学生情况确定教学方法。

特别是,应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本体特点研究教学方法。

建议对基础概念类知识,重点关注抽象知识还原到客观世界的途径;对方法性知识及相应能力,重点关注营造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对控制性知识及相应能力,重点关注如何建立让学生有机会系统思考的问题体系。

根据教学方法确定教学过程与环节,在此基础上诊断整合点。

建议重点关注下列类型整合点:需要还原知识、改变知识形态的教学步骤,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的教学步骤,知识系统学习的教学步骤,学生需要个性化选择学习内容的教学步骤,教师、学生之间需要分组交流、相互评价的教学步骤。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秀课评比-天津第八十中学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秀课评比-天津第八十中学

八十中学第十五届(2018 年度)教育技术大赛参赛指南赛程安排 (1)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秀课评比 (3)二)教育技术论文、教育叙事评比 (4)三)教学资源开发评比 (5)四)微课设计与创作评比 (7)五)校园专题片制作评比 (8)六)学校教育信息化论坛 (9)赛程安排(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秀课评比活动主旨:通过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智慧、促进学与教方式创新的途径与方法;探索教学资源及其在交互电子教学设备等环境下的有效应用;达到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目标。

本届活动将分为交互式电子白板、移动终端课例、校际同步课堂三项赛事,通过培训、竞赛和论坛交流活动,实现竞赛过程的科研化。

一、比赛内容项目:(全校报送8 节)1、电子白板交互式课例:是指应用电子白板学习环境下,开展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体现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

2、移动终端课例:是指教师、数字化学习小组或是每位学生均拥有一台数字化移动终端设备的学习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

3、校际网络同步教学课例:是指使用天津市校际网络同步教学项目平台和设备,进行校际间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课例。

二.报送要求1. 课例报送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课件。

2. 每节课可报指导教师2 人、软件制作2人、视频制作3人。

3. 制作要求: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三、比赛流程1)报送:于4月11日报送课程数据包。

报送地点:南北院网络中心联系人:魏赟李兰敏2)评选办法:所有报送案例参加红桥区第十五届教育技术大赛融合课评比,由大赛组委会组成专家组,根据教师所上报的参赛材料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择优推荐:选择优秀课例,参加市级和全国融合课大赛。

(二)教育技术论文、教育叙事评比一、主题:推进教育信息化 2.0 ,加速新时代教育创新发展。

第十三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通知

第十三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通知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组委会函件第十三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通知为深入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促进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引领我国小学信息化教学方向,全面推动全国小学现代教育发展,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

优质课大赛比赛的重点是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型和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比赛项目分为研讨课、模拟展示课、观摩课和微课。

通过大赛,提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全面推动全国小学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应用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部分:优质课大赛比赛项目项目1 研讨课一、比赛内容针对已经上过的一节课,参赛教师应在7分钟内,向评审专家、现场参会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智慧),落实教学目标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所确定的整合点,所选择的教学环境,为整合点所选择的资源与软件(建议尽可能选用交互电视或电子白板上课,有可能的情况下,使用电子书包),应用资源与软件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重点介绍如何应用教学资源和软件支撑整合点教学。

二、报名方式及参赛需报送材料1.报名方式参赛名额一般为每个区域5~10人,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科最多推荐1名参赛教师。

区域按照规定名额及学科比例推荐参赛教师。

各学科推荐人数占总数的参照比例:语文25%、数学25%、英语20%、综合30%。

由区域教育局筛选后,发电子邮件并以光盘形式报送到组委会。

重点学校可独立推荐2-4名学科教师参赛,每个学科最多推荐1名参赛教师,直接报送组委会。

2.参赛需报送材料(1)参赛教师推荐表(表格见附件一);(2)参赛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要求见附件二)、教学资源与软件(包括教学课件,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专题网站,工具软件等)(技术规范见附件七)、说课PPT。

3.研讨课评分标准(见附件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评选标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评选标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评选标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评选标准

兴安街道城北小学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评选推荐方案各专任教师: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功能效益,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安丘市教育局安教便字〔2014〕27号文件要求关于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推广应用的通知并结合街道及我校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评选活动,特制订本方案:一、活动目的通过学校评选推荐参加街道评选展示活动,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和教学的能力,促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

参与对象全校所有学科专任教师。

活动开展步骤本次活动分学校评选、街道选拔推荐、带头人市级示范和抽取教师展示四个阶段进行。

(一)学校评选我校分学科进行校级评选,按照每学科1人的名额进行选拔推荐,参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评价标准(见附件1)将参入评选的授课教师打分排队后,学校将每学科第一名上报教管办参加街道级评选。

想参评的各专任教师于2月24(下周一)下午放学后到教导处报名,逾期视为弃权。

报名后学校分学科组织进行听评课活动,进行打分排队。

校级评选活动于3月3日前完成,3月5日上报兴安街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推荐名单汇总表。

(二)街道选拔推荐。

选拔推荐时间为3月7日-3月20日,教管办组织有关人员组成评委,听取选拔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公开课,参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评价标准(见附件1)将授课教师打分排队后,将每学段每学科第一名推荐参加市级评选。

参加市级评选的教师的课堂实录要求图像和声音清晰,采用录播教室录制上传到录播平台。

(三)带头人市级示范。

教育局将组织评委对各单位推荐上报的课例进行选拔,每学段每学科确定一人为市级示范人员。

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通知

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通知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组委会函件第十三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通知为深入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促进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引领我国高中信息化教学方向,全面推动全国高中现代教育发展,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第十三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

优质课大赛比赛的重点是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型和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比赛项目分为研讨课、模拟展示课、观摩课和微课。

通过大赛,提升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全面推动全国高中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应用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部分:优质课大赛比赛项目项目1 研讨课一、比赛内容针对已经上过的一节课,参赛教师应在7分钟内,向评审专家、现场参会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智慧),落实教学目标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所确定的整合点,所选择的教学环境,为整合点所选择的资源与软件(建议尽可能选用交互电视或电子白板上课,有可能的情况下,使用电子书包),应用资源与软件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重点介绍如何应用教学资源和软件支撑整合点教学。

二、报名方式及参赛需报送材料1.报名方式参赛名额一般为每个区域5~10人,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科最多推荐1名参赛教师。

区域按照规定名额及学科比例推荐参赛教师。

各学科推荐人数占总数的参照比例:语文20%、数学20%、英语15%、文科综合15%、理科综合15%、其他15%。

由区域教育局筛选后,发电子邮件并以光盘形式报送到组委会。

重点学校可独立推荐2-4名学科教师参赛,每个学科最多推荐1名参赛教师,直接报送组委会。

2.参赛需报送材料(1)参赛教师推荐表(表格见附件一);(2)参赛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要求见附件二)、教学资源与软件(包括教学课件,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专题网站,工具软件等)(技术规范见附件七)、说课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教学设计要求建议按照下图所示思路开展教学设计。

应通过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规律及已有基础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的困难点及其最佳的解决方式与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诊断整合点,并根据整合点的需要选择软件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所提供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内容、对象、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方式与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及实效性强的整合点确定,整合点支撑软件选择及教学环境确定,教学反思等方面。

具体要求如下:一、教学内容分析概括介绍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特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前后章节(课)的联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分析学生对学习本节课所需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已经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学生学习本节课普遍存在的困难,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特点。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应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

学科课程标准有不同要求的,可以按具体要求表述。

例如,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英语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内容,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教学重点,一般应为需要学生理解、熟记、系统掌握并转化为相应能力的内容。

教学难点,一般应为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掌握、或难以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应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特点、学生情况确定教学方法。

特别是,应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本体特点研究教学方法。

建议对基础概念类知识,重点关注抽象知识还原到客观世界的途径;对方法性知识及相应能力,重点关注营造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对控制性知识及相应能力,重点关注如何建立让学生有机会系统思考的问题体系。

根据教学方法确定教学过程与环节,在此基础上诊断整合点。

建议重点关注下列类型整合点:需要还原知识、改变知识形态的教学步骤,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的教学步骤,知识系统学习的教学步骤,学生需要个性化选择学习内容的教学步骤,教师、学生之间需要分组交流、相互评价的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可采取以下不同形式描述:方式一:教学流程图+教学环节说明把教学的基本结构用流程图的方式恰当的表示出来,体现教学的基本思路、目标达成的基本路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特点。

每个教学环节需要说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整合点。

方式二:表格方式五、教学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或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

研讨课(说课)评分标准模拟展示课(微型课)评分标准注:凡是标注为*的评分指标,得分低于60%,总分为0。

同题异构观摩课评分标准注:凡是标注为*的评分指标,得分低于60%,总分为0。

初中同题异构观摩课参赛题目附件7教学资源技术规范文件夹命名方式:课件中链接的资源,需要链接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资源全部存放在“ziyuan”文件夹下。

文件命名均使用拼音或者英文,尤其注意素材文件的命名问题。

所有资源链接必须为相对路径,确保链接有效。

一、文本——教学设计1.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办法,教学过程等方面。

2.兼容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版本。

纸张为A4;页面大小要求A4标准页面,上下边距要求2.54厘米,左右边距要求3.18厘米(即Microsoft Office Word默认格式),纵向纸张方向。

3.页码位置: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居中;格式:1,2,3……4.主标题为宋体或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三号字加粗居中,中文课题名称要加书名号,段前、段后1倍行间距。

5.内容各级标题序号依次为一,(一),1,(1),①等。

具体要求如下:(1)一级标题顶格,宋体或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四号字加粗,编号后加顿号,如“一、”;(2)二级标题首行缩进2字符,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粗,编号括号后不加标点,如:“(一)”为正确,“(一)、”为错误;(3)三级标题首行缩进2字符,宋体或楷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粗,编号后的“圆点”要求为全角(英文排版例外),加“顿号”为错误,如:“1.”为正确,“1.”“1、”都错误;(4)四级及四级以下标题首行缩进2字符,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其中四级标题序号中的括号为中文全角(英文排版例外),如:“(4)”为正确,“(4)”为错误;(5)标题一般末尾不加标点,如果序号后面的文字是说明内容的,不做标题看待,末尾要有标点。

6.正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或五号字,1.25倍行距,段前、段后0.5倍行间距,首行缩进2字符。

7.图片不能过大,图片标题为宋体或黑体,小四号字或五号字,在图片下方居中。

组合图形(如流程图)应采用“组合”格式或画在同一画布上。

教学流程图常用的几何图形,并无统一标准。

以下所列图例仅供参考,如使用其他图例请标明含义。

8.表格的标题为宋体或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或五号字,在表格上方居中;表格内文字标题、内容为宋体(英文:Times NewRoman)五号字,单倍行间距。

9.对正文进行说明用“小括号”,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或五号字;教学设计意图用“中括号”(“【】”),楷体小四号字或五号字,可放在相对应的教学环节之下。

二、图片1.能够在Intel赛扬2.0GHz CPU,256MB DDR内存以上配置的计算机上稳定、正常运行。

2.采用国际通行的文件格式(bmp、jpg、gif、png格式),尽量避免安装特殊播放程序。

3.除特殊要求外,图片像素大小不低于640 *480(低于此标准需加以说明)。

三、音频1.数字化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48 KHZ,量化位数为16位,声道数为双声道。

2.采用国际通行的文件格式(mp3、wav或wma),尽量避免安装特殊播放程序。

3.声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等现象。

四、视频1.记录制式:PAL/D制式;格式:wmv、asf(资源库)、mpeg/DVD (光盘)或flv(教学平台或网页)。

2.录制节目所用的信号源,应符合《彩色电视广播GB3174-82》的规定。

3.视频信号与画面质量。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清晰度:12bit量化级数,抽样比4:2:2,码流50Mbps以上。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音频信号。

(1)声道:现场声部记录于第1声道,解说声记录于第2声道。

(2)音电平:标准电平为0VU,音响电平应在-10~0vU电平指数之间。

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没有交流声或其它杂音等缺陷。

(3)节目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

(4)音频要求:语言≤-10dBFs 瞬间=-10dBFs(5)音乐≤-5dBFs 瞬间=-5dBFs(6)最低音频幅度不能长时间≤-25dBFs(7)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声音和画面同步。

五、动画1.动画要求是flash或几何画板制作,文件格式为swf,gsp(几何画板5.0版本)或exe,尽量避免安装特殊播放程序。

2.动画页面色彩搭配合理,文字使用得当,各页面有合理的链接按钮。

3.动画中所采用的视频为wmv,asf,flv等流媒体格式,画面播放清晰流畅。

4.动画中的音频为mp3、wma或wav格式,声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等现象,声音和画面同步。

5.动画中图片压缩比不小于80%。

6.能够在Intel赛扬2.0GHz CPU,512MB DDR内存以上配置的计算机上正常、稳定运行。

动画播放清晰流畅;各种操作按钮指示明确,所有链接均能正常打开。

六、PPT文稿1.兼容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版本,PPT页面色彩搭配合理,各页面有合理的链接按钮。

2.排版规范、字体大小适中、布局合理。

3.课件中所采用的视频为wmv,asf等流媒体格式,画面播放清晰流畅。

4.课件中的音频为mp3或wma格式,声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等现象。

5.课件中的图片为jpg格式或gif格式。

要求图片影像清晰,不要带有多余的链接和其他公司或组织的标识。

6.课件中的Flash动画要求插入到幻灯片中播放,如使用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插入Flash对象。

7. 课件中链接的资源,需要链接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资源。

所有资源文件存放在“ziyuan”文件夹下。

文件命名均使用拼音或者英文,尤其注意素材文件的命名问题。

所有资源链接必须为相对路径,确保链接有效。

七、网页1.浏览器兼容性测试支持IE6~9、火狐等主流浏览器。

2.网页在1024*768分辨率下观看效果理想,同时在其它分辨率下无变形。

3.板块布局合理,各部分色彩搭配自然,页面格式排版要简洁美观。

4.网页中链接的资源存放合理有序,确保网络传输中链接全部有效,没有无效链接。

注:网页中所有的文件或文件夹名均需使用阿拉伯数字、拼音或英文,且所有文件扩展名要为小写,以避免与一些资源库软件不兼容。

5.网页中视频格式为wmv、asf或flv,音频格式为mp3或wma。

附件8“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模版备注:1.栏目可以自行扩展;2.完成“任务单”设计之后,请删除所有提示项。

教学视频(微课)技术标准1.制作教学视频的目标教学视频(微课)是与“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使用的学习资源。

其功能是帮助学生完成“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能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因此,制作微型教学视频(微课)的目标是:能帮助学生完成“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支持教师实现从“讲授型”教师到“引导型”教师的转型升级。

2.视频要求⑴图像稳定,色彩正常;⑵话筒录音,声音清晰,无现场杂音;⑶录屏作品做到:视听同步,不干扰可视化学习;⑷拍摄作品做到:单机拍摄稳定,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自然;⑸制作设备与软件不限(如DV摄像机、数码摄像头、数码相机、手机、写字板、录课笔、录屏软件等均可);⑹视频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⑺主要教学内容和环节有字幕提示或说明;⑻视频格式为:MP4、FLV、WMV,分辨率720X576,时间一般为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⑼决赛作品须提前拷到赛场电脑上;⑽需要特殊播放环境者,应自备专用软件插件,并报组委会同意后方能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