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 音乐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小学音乐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音乐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实验小学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课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生成,即生长与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必然产物。“关注生成,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是课改所倡导的基本理念。“预设与生成”,课改中的热点话题,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深有感触: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学生自发的生成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密不可分。那么,如何使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巧妙寻找预设与生成的融合点——兴趣。

为了上好课,每个音乐教师都认真地进行教学预设,可教学结果往往各不相同:有的教学活动充分让学生感受、体验,精彩且富有创造力;有的却不尽人意。其关键是没有寻找到孩子们最关注的热点,没有寻找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

如《过新年》这一课,以前教学时是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往我设计的圈子里钻:教室里布置点彩纸条、新年的画

面,学生进入教室后,播放一段喜气洋洋的乐曲。接着问:“新年快到了,你们在新年里都喜欢干些什么呀?”于是,学生在我的安排引导下,会说喜欢放鞭炮、烟花,喜欢吃糖葫芦等,这一切都照着我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然而看似井然有序的教学过程,学生真正全身心融入的并不多。今年我们音乐组确立“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后,我一改过去教学方法,在这课的教学上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并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地过新年的资料、排练小节目、亲手制作窗花贴纸活动,准备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最喜欢的过新年的方式。课上,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以及这年龄段应获得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我预设了问题情境“你们喜欢过年吗?你最喜欢的过新年的活动是什么?”由此,和孩子们共同生成了“写春联”、“拜年情境模拟”、“扭秧歌”等主题活动,从教学环境的创设、课堂教学资料的积累到每个活动的进行,都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发展。那充满童趣和民俗特色的对联、年画,那欢快而富有情感的歌表演、扭秧歌,那在诙谐的音乐中趣味横生的拜年表演,清晰的鼓点节奏营造的狂欢场面,不正是孩子们童真世界的写照。这些活动不仅再现了真实而有趣的过年情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实践与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兴趣盎然时,他们会学得最好。

在课堂中,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一个智慧

的教师会适时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烈的兴趣。在《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文化,增进对音乐的体验。方法一:运用影视音像资料丰富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了解彝族。这种方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方法二:运用时装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民族服饰,走近彝族,走近音乐。虽然比较麻烦费时,可方法比较新颖,深受学生喜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方法三:通过听听玩玩做做,引导学生一起制作简单的彝族乐器,进而了解彝族音乐,学习歌曲。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各种方法在不同班级逐个尝试后,发现效果并不是最佳,觉得只有将它们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各种方法的优势。于是,方法二因较费时,就放在课前准备中,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方法一、三就放入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当他们被这个民族多彩的文化吸引后,再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那时,看着学生稚嫩又认真的脸庞,兴奋与快乐洋溢在他们中间,终于明白这就是自己要的教学效果。因此,每个老师如果能经常在预设尝试中探索、发现,有机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一定充满活力。

二、积极挖掘预设与生成的相通处——认知点。

叶澜说过:“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在课堂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三维目标审视教学资源,弹性地设计教学,善于寻找“预设”与“生成”的相通之处——认知点,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在感悟、体验、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同时把握,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记得《蝴蝶》一课,在分析熟悉教材后,我确定了“预设”与“生成”的相通之处——情感的体验与表现。因为歌曲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广的,于是我预设了这样的环节:学生随音乐一起模仿蝴蝶飞,一座象征祖国统一的友谊之桥——蝴蝶桥横跨台湾海峡。采用歌中的难点节奏,设计成蝴蝶采蜜环节,引导学生展开小组竞争,谁把节奏拍准就能继续采蜜,看哪一组先到台湾岛。启发学生想象见到台湾小朋友时的情景,并在歌曲演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整个过程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紧密地结合一起,让学生掌握乐曲节奏、感受乐曲的情绪,体验了变成蝴蝶,架起友谊之桥的快乐心情,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而这些目标又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展开的,使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在这里他们可以充分的表现与发挥。这段

设计既预设了学生对节奏知识技能的掌握,感知节奏与音乐情绪的内在关联,激起学生热切看到台湾亲人的情感,又预设学生对歌曲情绪的体验与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又生成了新的主题:有的学生认为歌曲是抒发两岸小朋友的美好愿望,应该是优美抒情的;有的学生认为歌曲是在召唤台湾快快回归的应该是热情快乐的;有的学生说仿佛看见台湾已经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了,应该是载歌载舞的。学生的生成活动使情感体验成为认知的新起点。

三、有效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终极目标——创造。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中应该让预设与生成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生。教学中追求精心的设计,精彩的生成,其终极目标是什么?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善于预设,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充满情趣、充满创造力。

(1)创设个性化表现的教学环节

学生对音乐素材的多元反应和个性化体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轻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歌曲,隐喻着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怕艰难,勇于攀登的顽强精神。教学设计时,我预设让学生自己创编情景小剧。歌曲学会后,把学生分成几组,各组找地方展开想象,分角色设计动作表现歌曲,然后上台竞赛展示。在这一过程的实践中,学生的表现欲被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