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行为反复现象的个案研究4

合集下载

初三年级学生赵某个案研究报告

初三年级学生赵某个案研究报告

初三一学生赵某的个案研究报告一、个案了解赵某,男,16岁,独生子。

高高的身材,白白的皮肤,长四方的脸上有一双大眼睛,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

(一)品德学业情况——一个游戏机迷赵某的品德行为差,因沉迷于游戏机而经常旷课逃学(平均每星期有一到二天不来校上课),自控能力极差,一旦手头有钱就旷课进游戏机房,甚至发展到没钱时想方设法骗取父母的钱,偷拿祖父母的钱,父母给的早饭、点心费,情愿饿肚子,也会用在打游戏机上,可见是一个地道的游戏机迷。

打游戏机占去了他大部分精力,导致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懒、散习惯逐步形成且愈演愈烈,最终在学习上完全失去了信心。

初二下学期期终考试的成绩是:语文46分,数学21分,英语39分,物理36分,政治45分,语、数、英三门总分106分,是班级倒数第二名。

(二)个性特征——内向、具有一定适应能力该生平时表现内向,不善言谈,看上去有点老实,思维能力尚可,适应能力较强,接受正确的能力较高,因此只要认真对待,正确引导,赵某是能转变的,从而增强了我们教育感化赵某的信心和勇气。

(三)家庭情况——三房合一子赵某父辈兄弟三人,到了赵某一辈,就只有他一个男性,这在农村中称为“三房合一子”,他是祖父母的宝贝孙子,是父母亲的宝贝儿子,又是叔叔的宝贝侄子,因此从小倍受溺爱,再加上祖父在市区工作,经济条件比较优越,更养成了赵某的自由随意习惯。

由于父母在企业工作,上班早,下班晚,加班也是常有的事,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赵某在小学阶段各方面表现都不差,因此待成堆问题出现后,父母亲一下子无法适应,特别是赵某的父亲(脾气较急躁,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动不动就一顿毒打,与孩子情绪对立。

其母也明知孩子不好,但怕孩子挨打,因此采用袒护的办法,把孩子的问题隐藏起来。

赵某感觉到父母的心理活动,认为有机可乘。

于是他的不良习性越滑越深,最后成为一个品德学习“双差生”。

二、个案分析造成赵某同学双差的因素是综合的,现分别从如下方面做简要分析。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个案研究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个案研究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个案研究贵州省六枝特区龙场乡中心小学龙从颖刘某,男,今年11岁,小学四年级,在学校观察易冲动,有暴力倾向,抽烟、上网吧;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爱讲小话;做跟课堂上无关的事,涂鸦、写字条、传字条、吃东西等;跟同桌或周围同学嬉戏玩耍、不做练习、不做笔记、不积极发言;更有甚者对学习漠不关心,一直睡觉,完全放弃学习等问题行为。

同学很怕他平时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老师若有批评,他就在课堂上找老师胡闹,让同学看老师笑话。

整个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不得不经常地受到他的干扰。

不完成家庭作业,出风头、唱反调,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

平时经常请假,理由不是头疼就是拉肚子,要去看医生。

一、初步分析1、家庭教育的缺陷:刘某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她外出打工。

父母在生活上、学习上很难给予他应有的关爱和指导,家庭缺乏亲情感。

当他遇到问题时,没有好的、能指引他的倾诉对象。

从小与他一起的只有照顾其起居饮食的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两个大不了他多少的姐姐。

奶奶疼爱孙子,无法关注刘某的学习。

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刘某性格比较暴躁,以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以及说谎话哄骗教师的不良习惯。

2、自我认识的偏差:开家长会都是爸爸妈妈去,我的开家长会没人来我像个孤儿。

平时我想怎么样都可以,只要我喜欢奶奶不管我,他们也不知道。

3、同学的排斥:在不受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刘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

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二、主要纠正过程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小学生各种不良习惯虽有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培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

关于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

关于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

关于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前言:每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无一例外地会碰到一些问题学生,如何看待这些学生,采取何种教育方法, 如何帮助问题学生走出当前的困境,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而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帮助问题学生树立自信,认识自身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面,我将分析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其个人资料背景,在学校的表现,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症状,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制定一个符合他本人的合理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个案描述小远,独生子,9岁。

自出生以来未患过特殊疾病,身体健康。

从小由奶奶在成都农村抚养长大,奶奶对他宠爱有加。

小时候活泼好动,身上经常有伤。

在入学前父亲才将其接到昆明,现在的衣食住行仍由奶奶负责。

7岁进入一年级表现未见异常,只是特别调皮、贪玩,但体育成绩较为突出。

二年级开始出现异常,在学校经常违反纪律,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写爱拖拉,常常与人打架,喜欢搞恶作剧。

二、主要问题与分析1、案主在校不良行为的表现:(1)言行散漫,经常说谎,比如作业没写硬说是写好了放在家了,让他中午回家吃饭时带来,到中午时便会说忘记了。

当着老师和家长的面他照样可以一副无辜的样子说是的确写好了,只是找不到了。

而且,多次出现将其他同学的作业本名字改成自己的,然后交给老师的情况。

(2)好动:课堂上喜欢拿着东西不停玩弄,课间经常跑到操场上玩耍,常常是上课铃响后才满头大汗的跑回教室喊“报告”,问其原因则是“上厕所”。

学校组织的室外活动活动时,必须经常把他遍在自己身边一组,否则很容易找不到他的踪影。

(3)过于贪玩,学习惰性太大。

作业不写,练习不做,课堂上老师讲过的练习题,他还是懒的动笔!据他奶奶反映,每天回家,如果父亲不在,天不黑是不会回家的。

吃完饭后的主要活动是看电视。

(4)争强好胜,与他人相处若有利益冲突时,从不让步,所以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打架,如同学不跟他一起玩他便动手打人,而且每次都会让别人负伤,老师询问原因时,他都一言不发。

家庭教育重复案例分析(3篇)

家庭教育重复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的家庭教育过程中,一些家长往往陷入重复教育的困境,不仅影响孩子的成长,也给自己带来困扰。

本文将以一个家庭教育重复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

二、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小明(化名)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

从小,小明就表现出贪玩、不爱学习的特点。

为此,他的父母费尽心思,想尽办法对他进行教育。

1. 第一次教育一天,小明又因为贪玩而没有完成作业。

父亲发现后,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并要求他立即完成作业。

在父亲的监督下,小明终于完成了作业。

2. 第二次教育几天后,小明又因为玩耍而耽误了作业。

这一次,母亲得知后,生气地打了小明一顿,并警告他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要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3. 第三次教育不久,小明再次因为贪玩而耽误了作业。

这一次,父亲决定让小明参加课外辅导班,希望通过专业的辅导来纠正小明的学习态度。

4. 第四次教育尽管小明参加了辅导班,但他的学习态度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于是,父母再次加大了对他的教育力度,甚至开始限制他的玩耍时间。

(二)重复教育的原因1. 教育方法单一在小明的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主要采取批评、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没有针对小明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

2. 教育目标不明确父母对小明的要求过于苛刻,希望他能够立刻改变贪玩、不爱学习的习惯,但并没有设定明确、可衡量的教育目标。

3. 教育环境不稳定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经常发生变化,如父母工作调动、家庭矛盾等,导致小明无法形成稳定的学习氛围。

(三)重复教育的影响1. 小明对学习失去兴趣在重复的教育过程中,小明逐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导致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2. 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由于教育方法不当,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甚至产生矛盾。

3. 小明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重复的教育压力导致小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解决方法(一)调整教育方法1. 个性化教育针对小明的特点,父母应采取个性化教育,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问题儿童的行为难题。

不良行为不仅给孩子本身带来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对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个案分析,探索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个案分析小明,9岁,家庭独生子,父母在外地工作,由祖父母照看。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龄孩子的沟通比较困难。

在学校表现为学习成绩一般,经常笑闹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

在家中,小明时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经常与祖父母发生冲突,言语攻击。

分析:小明的行为问题可能是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长期不在家导致的亲子关系不够密切,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

加之在学校学习成绩一般,小明的自尊心受到挫伤,无法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而表现出不良行为。

应对策略1. 建立亲子沟通渠道针对小明家庭结构的问题,家长需要尽快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父母在外地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经常与孩子交流,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

每年可以安排一定时间的假期,让父母回家与孩子共度时间,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亲情也是帮助孩子改善不良行为的有效途径。

2. 提供情感支持和情绪管理训练针对小明情感表达不足和情绪不稳定的问题,家长可以通过亲子交流、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

也可以适时给予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训练,例如让孩子学会使用“情感表达日记”来记录自己的情感体验,指导孩子逐渐掌握情感管理的技巧,提高情绪的自控能力。

3. 学校和社会的协同配合不良行为常常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家长可以积极与学校和社区进行沟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家庭访问等方式,了解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也可以设立一些针对问题儿童的社会活动组织,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引导他们进行正面的行为。

4. 专业机构的介入和辅导如果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不够,不良行为问题依然存在,家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一、个案研究背景1、理论依据及研究价值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

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为之常。

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若缺乏内趋力,则习惯不巩固,习惯不巩固,则学习等于零。

他把一切学习都归于习惯的形成和巩固,这与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一致。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国内外教学研究的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养成良好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2、研究对象个人基本情况:汪某,女,今年9岁,读三年级,经过多方面的接触了解得知:汪某并不是特保儿,还有一个小弟弟,其监护人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半年才回来看他们一次。

平时,汪某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疼爱孙子,斥骂汪某时候多,并经常夸奖汪某弟弟。

在学校观察到汪某是个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女生,个性和自尊心都比较强;易冲动,有暴力倾向,经常打骂女生,与男生也能一较高低,是个名符其实的女大王;不完成家庭作业,说谎话是她的家常便饭:考试没考好,回家怕挨打,只好编些谎话搪塞,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没带忘放在家了,看到其她小伙伴有漂亮的文具,为争点面子,免不了说谎:我家有,比你的更漂亮。

其实家里并没有漂亮的文具。

二、初步分析1、家庭教育的缺陷:由于许多心理或行为有问题的少年儿童都可能与她缺乏温情、缺乏教育的家庭有关。

不良行为习惯学生个案调查分析

不良行为习惯学生个案调查分析

不良行为习惯学生个案调查行为分析双东一小李满萍一、个案背景个案自然状况:邓军,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家庭生活背景:独生子。

爸爸、妈妈在德阳做生意工作,一周回家一次。

一直以来由爷爷、奶奶抚养,目前在学校住校。

二、不良行为概述性格活波好动,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因为肥胖,动作迟钝,不协调,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拖拖拉拉,就连是跑步,都喜欢故意掉队,一个人在队伍后面搞怪,不遵守课堂记录,因而受到同学排挤,变得有点不合群,时常一个人趴在地上玩玩具,垃圾随手乱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时常惹周围的同学,搞点小破坏,希望引起同学与老师的注意,影响周边同学上课。

因而每个老师说到他都摇头,同学们不喜欢和他玩。

三、分析与诊断根据该生班主任老师反映,邓军学习成绩屈居中下游,但脑子并不笨,他非常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但是因为性格活波好动,身材肥胖、动作迟钝,协调差,又爱搞怪,爱惹人,爱得罪人,同学们有意无意的孤立他,让他变得极度缺乏自信和同学沟通的勇气。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对其行为的观察发现,导致该个案不良行为的养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长环境的影响该生因为夫父母一直在外做生意,从小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因而变得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

2、动画片的影响动画片是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影片,但现在的动画片大部分都充满着暴力。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很容易模仿暴力行为。

所以家长在家中要及时的监督孩子,引导孩子看好的动画片,并从中发现好的行为,学习好的行为。

3、隔代教育的影响在隔代教育中,很多老人都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早就了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

四、辅导策略与实施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

哪里有习惯,哪里就有神经系统在工作。

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可能。

”让我特别的留心他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对学生行为反复现象的个案研究4

对学生行为反复现象的个案研究4

对学生行为反复现象的个案研究一、前言“伯乐相马”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他说的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道理。

的确,一名好的教师就应该是“伯乐”,有一双慧眼,识得人才千百。

但是当了10多年班主任的我,却觉得“相马”容易,“驯马”难。

常常在电影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镜头:一匹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黑马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人均说:“好马!好马!”可是,当主人公骑上它时,它不但不听指挥,还会嘶鸣着,一次又一次地把人摔下来。

其实,这样的场景不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吗?在小学中有许多学生聪明可爱是难得的“好马”但是他们任性顽皮,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

刚批评教育好,没过几分钟又是老样子,经常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仍一无所获,甚至让人感到越教越差。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班学生——小麟的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和品德形成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行为反复现象的心理辅导和应对方法。

二、研究对象小麟:男,独子,汉族。

从小父母离异。

母亲获得抚养权,但不久离开上海远赴日本留学。

父亲对孩子不关心,平时探望次数很少。

小麟从小由外公外婆抚养。

前任班主任对他的评价:聪明、活泼,对老师有礼貌。

对自己没有一定的约束,希望能加强自控能力。

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高,听课时不够专心,往往是一知半解。

同学对他的评价:不够遵守纪律,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但有时能回答出旁人不能回答的问题,令人敬佩。

有时上课时甚至做出令人惊讶的不雅举动,大家对他不是很喜欢。

三、研究对象具体行为描述小麟是我碰到的又一匹“野马”,聪明、灵气,但是更有野性。

记得二年前我刚接班,那时的他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不好,把“纪律”和“行为规范”视作无物,人人都说他是脱缰的“野马”。

上课时,他总是按捺不住站起来,和前后同学大声地说话,还会随心所欲地撩起自己的上衣,惹得女生大声尖叫;课间,他总在教室里、走廊上穿梭,蹦啊跳啊,忙得不亦乐乎;排队时,总能看见他不断窜动的身影,班级的队伍始终排不整齐;吃午饭时、他更是喜欢旁若无人地盘起双腿,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任课老师不时地来告状,班里的同学哭着要我“伸张正义”。

对行为异常同学的个案研究报告

对行为异常同学的个案研究报告

对行为异常同学的个案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对行为异常同学的个案研究引言:行为异常是指一个人在行为上偏离了普遍社会认可的行为标准和规范,与周围的人群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自我伤害行为等。

在学校环境中,行为异常同学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个案研究非常有必要。

本报告旨在对一名行为异常同学进行个案研究,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干预措施。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来收集数据。

研究对象是一名13岁的男生,就读于市属中学。

行为异常表现包括:经常辱骂和攻击同学、经常逃课和不完成作业、情绪波动较大等。

结果: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几个影响行为异常同学的因素:1. 家庭环境:行为异常同学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他缺乏安全感,并且无法得到正常的家庭引导。

2. 情绪问题:行为异常同学在情绪上不稳定,常常情绪激动,难以控制自己。

这可能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也可能是个体化的心理问题。

3.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中缺乏监督和管理,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他的行为异常。

同时,同学们的反应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4. 缺乏社交技能:行为异常同学不擅长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缺乏解决问题和沟通的技巧。

讨论:针对以上结果,我们讨论了以下几点:1. 家庭干预:与行为异常同学的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困扰,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建议。

教导父母如何树立积极的家庭氛围,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

2. 心理辅导:行为异常同学可以接受心理辅导以帮助他解决情绪问题和提升社交技能。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提供适当的情绪管理策略。

3. 学校管理:学校应加强对行为异常同学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行为规范,及时发现和处理他的不良行为。

同时,可以通过培训和工作坊提供解决问题和社交技能的教育。

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跟踪研究

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跟踪研究

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跟踪研究灵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黄丽梅郑大维,男,12岁,重度聋,灵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四年级学生。

性格比较内向,,上课的时候容易走神或经常做与课堂无关的动作;布置的作业经常不写,行为比较懒散,做错事后经常不承认或撒谎,迷恋上网,星期一返校前到先到网吧报到,经常有小偷小摸行为,经常偷家里的钱去上网。

成绩一直提不上去;对班级上的事情比较冷漠,集体荣誉感不强。

一、初步分析1、自身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害怕考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该学生的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对他是疏于管教,也跟他沟通不了。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该学生是一个从小就缺乏爱,缺少亲情关怀的孩子。

让他从小习惯了人情的冷漠与无助。

3、教师因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不了解,对此类学生缺乏关注与关怀,让学生在班级上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感,觉得自己在班级上可有可无,因此有时候就会陷入自卑或者叛逆的困境;学生在犯错的时候,包括行为和学业上的错误,教师没能及时给与帮助与鼓励。

二、主要纠正过程1、抓住亮点,激励教育,唤起信心: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该学生在劳动方面是比较积极的。

为了除去他的自卑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

上课时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尽量给他表现得机会,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郑大维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郑大维同学的思路挺不错的”,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在班上的话语也多了,能主动地和其他同学交流了,也喜欢为班集体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了。

幼儿不良行为成因及对策的个案研究

幼儿不良行为成因及对策的个案研究

幼儿不良行为成因及对策的个案研究案例介绍:小嘉和,四岁半,非常好动,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离开座位围着桌子乱跑,而且引逗着其它孩子追自己,只有在教师的提醒下才会收敛,但安静的时间不是很长。

在活动中,表现得比较霸道,常跟其他幼儿抢玩具,经常以打、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幼儿,跟别的幼儿难以合作,有时还把幼儿园的玩具装回家。

一些小朋友说他经常打人,不想和他玩。

案例分析:1 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是常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取决于家庭、幼儿园和幼儿自身的身心特点。

1.1 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不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得知,小嘉和父母工作较忙,顾不上管孩子,对小嘉和比较纵容,不管其要求合理与否总是尽量满足他,任由孩子自由的不受约束地发展,使得这个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任性。

虽然父母之间也交流和沟通,但无法达成共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和惩罚,认为有幼儿园老师管孩子就行了,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简单地说两句就算了,或者干脆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这些不当的教育方法,使小嘉和形成了任性、自私、霸道的不良行为习惯。

1.2 教师对孩子关注程度不够是幼儿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对幼儿的要求千篇一律,整齐划一。

作为教师,可能因为幼儿之间个别差异的存在、教师自身状态的改变和情景的转换,而使教育行为失去规范和理智。

例如,因班级人数较多,老师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小嘉和,忽略了他对情感和行为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一种被冷落、不被重视的自卑心理,不喜欢和其他孩子正常交往,而采取引逗或攻击的方式。

又例如,老师对小嘉和同样的行为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要求可能是不一样的:上午老师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对小嘉和的不良行为管理比较到位;下午老师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对小嘉和的不良行为有些听之任之。

班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个案研究报告

班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个案研究报告

班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个案研究报告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班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个案研究报告一、不良行为习惯养成原因的初步分析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他外出打工,他从小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

这可能与缺乏父母对他的亲情、缺乏父母对他的正确的教育引导,再加上爷爷奶奶过分的溺爱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断定,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养成了性格比较暴躁,唯我独大,任何人不放在眼里,只知玩耍,调皮懒散,说谎哄骗等不良习惯。

2、自身因素。

从孩子们的行为中,可以看到他的自控能力不强,致使他的言行不能完全统一,依赖性强,每次犯错都给自己找借口;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对是非好坏的区分还不大清晰,加上他自觉性比较差,在思想上没有明确的道德观念,把打架看成是维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手段。

3、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孩子不懂得友爱,对同学动不动非打即骂,常常和同学闹矛盾,因此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疏远。

温情和鼓励(夸奖、赞赏)的缺失,导致他破罐子破摔,对学习失去本来就不大的兴趣,故意找同学的碴……更加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如此恶性循环,促使他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

三、对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处方”针对上述情况和分析,要想彻底改变一些孩子,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须作长远打算,循序渐进。

需要和家长沟通,一起制定矫正的有效措施,1、阳光雨露疗法。

小树苗茁壮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得不到阳光雨露只会得到狂风冷雨的小树不折也弯。

对于已经弯曲的小树而言,在需要通过外力引导他站直的同时更应该给予他阳光雨露。

对于孩子这棵小树而言,鼓励(夸奖、赞赏)就是阳光,温情就是雨露。

对于孩子们来说,尽管有家庭教育缺陷和自身因素,但是不能因此否定给予他“阳光雨露”的作用。

2、认知和交心疗法。

研究关于行为多动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研究关于行为多动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研究关于行为多动生转化的个案研究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行为多动的孩子。

这些孩子往往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行为表现较为冲动,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不少困扰。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个案研究,探讨如何将行为多动的孩子转化为更加稳定、自律的孩子。

一、个案背景小明,男,5岁,幼儿园中班学生。

自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经常离开座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经过观察,发现小明在生活中也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如玩耍时无法长时间专注,情绪波动较大等。

二、问题分析1.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课堂上无法长时间专注于听讲和完成任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行为冲动:小明在情绪波动时,容易产生冲动行为,如大声喊叫、扔东西等。

3.缺乏自律:小明在生活中缺乏自律,不能自觉遵守规则,需要成人不断提醒和督促。

三、转化策略1.家庭干预(2)一致性教育: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保持一致性,避免互相矛盾,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3)定期沟通:家长要与教师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2.学校干预(1)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特点,教师要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其学习兴趣。

(3)同伴互助:鼓励其他同学与小明互动,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律意识。

3.心理辅导(1)情绪管理:引导小明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避免冲动行为。

(2)自信心培养:通过鼓励和表扬,帮助小明建立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感。

四、转化过程1.第一阶段:建立信任关系教师和家长通过耐心倾听、关爱关心,与小明建立起信任关系,使其愿意接受引导和教育。

2.第二阶段:行为引导教师和家长共同制定行为规范,引导小明遵守规则,逐步改善其行为表现。

3.第三阶段:心理辅导在行为引导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小明学会情绪管理和自信心培养。

4.第四阶段:巩固成果在转化过程中,不断巩固小明的良好行为,使其逐渐形成稳定的性格。

五、转化成果1.注意力提高:小明在课堂上能够较长时间专注于听讲和完成任务。

学生行为问题个案分析

学生行为问题个案分析

学生行为问题个案分析
(一)、案主姓名:温某
(二)、性别:男
(三)、年龄:9岁
(四)、年级:三年级
(五)、个案来源:吴某在校成绩直线下降,上课讲话不遵守纪律,不能自控,作业马虎。

二、主要问题概述:
(一)、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进入小学后,认读拼音的能力强,擅长解答数学思考题。

一年级的成绩处在班级前列,进入二年级后急剧下降,语文成绩保持合格,数学有不合格现象发生。

(二)、违反课堂纪律。

课堂上有教师在时,吴某时有分心现象。

教师不在时,违反课堂纪律。

受批评后,屡教不改,带头影响全班自修。

(三)、作业完成欠佳。

原本作业清楚,字迹端正而受老师表扬。

转变后,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

家庭作业则不做或经常少做。

(四)、教育无效,反应剧烈。

教师对其多次教育,虽能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

三、背景资料:
温某出生在一个很特殊的家庭。

母亲是个精神病患,在生下他后就和他父亲离了婚.他跟着父亲,但一直由奶奶抚养长大.,前几个月,唯一关心他的奶奶也去世了。

1。

学生行为辅导个案分析

学生行为辅导个案分析

学生行为辅导个案分析引言本文档旨在分析一个学生行为辅导的个案,并探讨辅导师在处理类似情况时应采取的策略。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行为问题,我们将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辅导师更好地与学生合作,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个案背景在这个个案中,学生X在学校表现出了不适当的行为,包括言语侮辱和暴力倾向。

这样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关注,需要及时介入处理。

问题分析- 研究困难:学生X可能遇到研究上的困难,导致他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

这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原因,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需求。

- 家庭背景:学生X的家庭背景可能对其行为有一定影响。

辅导师需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支持他们。

- 行为模式:学生X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模式。

辅导师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背后的动机和需求。

辅导策略以下是处理学生行为问题时的推荐策略:1. 建立信任关系:辅导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通过倾听和尊重学生的声音,辅导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并与其合作解决问题。

2. 行为规范: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制度,向学生清晰地传达什么是可以接受和不可以接受的行为。

辅导师应与学生讨论这些规则,并确保他们明白后果。

3. 积极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课堂讨论,并及时赞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这种积极激励对于改善学生的行为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非常重要。

4. 针对问题提供支持:辅导师应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的困难。

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研究计划,并提供必要的辅导和资源。

5. 家校合作:与学生的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和研究情况。

辅导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支持计划,以提供对学生的全面支持。

结论通过采取上述辅导策略,辅导师可以更好地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并帮助他们实现积极的变化。

然而,在实施策略之前,辅导师应充分了解个案学生的背景和需求,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此外,辅导师还应与学校管理层和家长一起合作,以确保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对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个案研究

对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个案研究

对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个案研究本次个案研究的学生姓名为小明。

小明为一名六年级的男生,因为多次在班级和校园内做出不当行为,被老师们评定为“行为问题学生”。

小明的不良行为主要包括:上课时发出嘈杂声响、在课堂上故意打瞌睡、无时无刻地摆弄手边的物品、偷看他人的作业和在公共场合放声大笑等行为。

与小明沟通后,我了解到他并不是真心想捣乱。

相反,他是一位充满好奇心和活力的学生,但因为无法完全适应班级中一成不变的环境而无法安静下来。

他对课程内容兴趣缺缺,导致有些英语课堂讲解感到无聊和困惑,而他经常靠东摸西摸以此来打发时间。

在小明的家庭环境中,父母高度重视他的学业成就,对他的学习情况会进行严密监管,同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

这种压制式的家庭教育,让小明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因此在学校这个自由的环境中表现得特别活跃。

基于以上观察,我找到了一些改善小明行为问题的思路:1. 给小明创造一个更适合他学习的环境我们可以为小明量身打造一些学习计划,针对他的需要,结合游戏、音乐、视频等内容,来增强他对于学科内容的兴趣。

比如在小明课堂枯燥无味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在游戏中竞争学科知识点;学校的外活动时间中,可以带他参观展览、音乐会之类的文化活动来丰富他的生活体验。

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小明的热情和内在动力,帮助他更好地在学校中学习和成长,而不只是坐在一旁听老师讲课。

2. 多与小明沟通与小明沟通是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花时间与小明交谈,倾听他的内心世界。

这些谈话可以输出他的意见、帮助他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识别和思考。

与小明的谈话,也能让他感到关注、受尊重,从而减少他非理性行为的态度。

3. 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对于小明的家长,我们需要保持启发性的对话和互相交流。

我们需要让他们明白小明善良、聪明的一面,同时也说明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合作来解决他的行为问题。

综上,通过改变学习环境、与小明进行沟通和建立家校合作等措施,可以逐步彻底地改善小明的行为问题。

关于行为多动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关于行为多动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关于行为多动生转化的个案研究一、案例发现开学第一天,我遇到了与众不同的他——吴佳男。

快要放学了,我正在布置回家作业,他已经无心听讲了,一直向窗外张望。

我赶紧走过去,在他的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示意他快坐好。

没过几秒种,他还是站起来探出小脑袋向外望。

我马上又说:“小朋友,请你们竖起耳朵仔细听,看谁听得最仔细?”其他小朋友都坐好了,可他像没有听见似的,依旧和刚才一样。

这时,旁边的小朋友也提醒他快坐好,他还是照旧。

我心里有点急,连这么小的毛孩也治不了吗?但第一天总不能在全班面前批评,得留个面子吧。

也许是第一天,想家心切吧?一连几天下来,我才知道一开始的猜测错了。

原来他是一个出了名的调皮王。

纪律散漫,上课经常捣乱,和小朋友讲话,或是拿出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出来做做。

作业,他不愿意写,总要多次催促完成,有时还要陪着他,才肯完成。

下课时,经常小手痒痒,总爱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去拍拍摸摸,因此,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不容恰。

当做错事批评他时,他满不在乎,经常嬉皮笑脸。

有时一转身,他还在做鬼脸。

二、案例分析:据笔者观察发现,吴佳男好动,学习自觉性差。

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吴佳男的家庭很特殊,因爸爸爱赌博,欠了很多债,很早就离开了家。

当时他只有三四吧!他的妈妈把他放在外婆家,老人就特别宠爱,在家中养成了大霸王的脾气,我行我素、无法无天。

妈妈以他为希望和寄托,很宠他。

因为要维持家庭生活,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管他。

因此他养成了无拘无束、任性、调皮的个性。

(二)个体心理的影响他活泼,贪玩,好动。

从幼儿园到到现在,已养成了一种习惯。

不管什么时候,他想玩就玩,根本无视纪律的存在,根本不在意老师的评价。

老师批评多了,也就麻木了。

(三)其它因素的影响他上课爱讲话,搞小动作,东张西望,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因此,班上同学不爱和他交往,使他感到十分孤独。

而且,因为成绩差,非常自卑。

无意识中想利用多动引起大家的注意。

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及对策

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及对策

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及对策个案研究一:曹某某,该生纪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从开学到现在就惹事不断,精力充沛,动不动就动手打人。

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作业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靠后。

1.曹某某和坐在他前面的女同学因为桌子拥挤,把桌子推前推后数次,随后用脚直接从桌面上伸踏过去,踏到那女生身上,踏了一脚,女生哭诉向班主任。

我苦口婆心的给两个人做思想工作,并且该生向我保证再也不打女同学了,而要保护本班女生不受欺负。

2.第二次,早读时间,其他同学都在教室早读,曹某某在教室飞扑克牌,让苗主任抓住,批评教育,还戴个黑帽子,上面带有一排铁环,王书记发现批评教育,随后我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第三次,曹某向隔壁班的一位同学借钱10元,人家不给,硬抢了10元,学生告诉班主任,班主任告诉我让我处理。

我把曹某家长叫来,把那个学生也叫来,四面对质,那学生说给了他5元,还欠他5元,我让曹某家长当面给那学生还清了5元。

并告诉他以后不要随便借人家钱,特别是人家不愿意借给你的时候,不要硬借,如果必须借钱用的话,给人家还钱必须及时,以免经济矛盾产生纠纷。

第四次,该生每天上课时不停喝饮料,可乐,可乐多…还有一次把可乐给人家女生弄了一桌子,人家没办法爬桌子,来告状。

我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第五次,刘某某和曹某某两个人一前一后在中院走着上阶梯,刘某某突然停下来给后转头,后面的曹某又刚好头往前冲,两个人头碰到一块儿了,把刘某某的一个眼镜坨碰破了。

刘某某来找我,我说让娃把破的那个眼镜坨一配,费用一人一半。

一个眼镜坨80元,一人一半各40元。

曹某某家长觉得前方责任大些,她娃责任小一些,只赔30元,一个劲包庇曹某某。

后来,为了息事宁人,我劝刘某家长,只要娃眼睛好着,这都是小事,不必斤斤计较,此事也就这样结束了。

第六次,王某向曹某某借耳机用,结果几天后王某又把耳机丢了,给曹某说过几天还,几天后曹某某向王某要耳机,王某说还没找到,还没买下,再过几天还,课间曹某某就拿板凳砸向王某,王某哭诉向班主任。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合集5篇]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合集5篇]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合集5篇]第一篇: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或多或少地会表现出来一些逆反行为。

那么,当孩子发生逆反行为之后,我们做家长的该怎样来应对呢?一、保持冷静,制定规则,说出自己的期望。

有一些孩子喜欢就每一个事情与家长争论、顶嘴,当这样的行为发生过一两次之后,便会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并且越来越恶劣。

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控制情绪,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也不要与孩子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当中去。

而要制定一些规则,用简单而明确的语言冷静而有威严地告诉他,什么是可以争论的,什么时候争论,以什么样的方式争论,什么样的问题是不可以争论的,如果违反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案例】:6岁的亮亮玩过了积木之后没有收拾好东西就去看电视,积木扔了满地——“马上把积木捡起来。

”妈妈说。

“等一会儿再捡。

”“你知道,我们的规矩是先收拾玩具,后看电视。

”“你怎么那么多规矩阿,我就不想捡,你管得着吗?”“看来你很喜欢说‘你管得着吗?’这句话,现在给你5分钟的时间,你可以一遍遍地这么说。

以后我再也不想听到这句话。

如果你下次还这么不礼貌地跟我说话,那一天你将不能够使用电话;第二次你将一个晚上不能够看电视;第三次……”【点评】:我们要尊重孩子,但不是迁就孩子,我们要对他们宽松一些,但不是放任他们。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可能会碰到一些反抗。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动怒,那样于事无补,反而会使矛盾激化。

但家长一定要坚定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制定相关的规则,说出自己的期望,然后要严格地执行规则。

当孩子再犯时,他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一般的孩子都懂得趋利避害,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二、提供选择。

当孩子不按家长的要求去做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而不是采用强制的命令。

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有一定的权力控制自己,自己作出的行为是出于自愿的,而不是家长强迫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学生行为反复现象的个案研究
一、前言
“伯乐相马”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他说的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道理。

的确,一名好的教师就应该是“伯乐”,有一双慧眼,识得人才千百。

但是当了10多年班主任的我,却觉得“相马”容易,“驯马”难。

常常在电影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镜头:一匹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黑马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人均说:“好马!好马!”可是,当主人公骑上它时,它不但不听指挥,还会嘶鸣着,一次又一次地把人摔下来。

其实,这样的场景不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吗?在小学中有许多学生聪明可爱是难得的“好马”但是他们任性
顽皮,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

刚批评教育好,没过几分钟又是老样子,经常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仍一无所获,甚至让人感到越教越差。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班学生——小麟的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和品德形成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行为反复现象的心理辅导和应对方法。

二、研究对象
小麟:男,独子,汉族。

从小父母离异。

母亲获得抚养权,但不久离开上海远赴日本留学。

父亲对孩子不关心,平时探望次数很少。

小麟从小由外公外婆抚养。

前任班主任对他的评价:聪明、活泼,对老师有礼貌。

对自己没有一定的约束,希望能加强自控能力。

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高,听课时不够专心,往往是一知半解。

同学对他的评价:不够遵守纪律,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但有时能回答出旁人不能回答的问题,令人敬佩。

有时上课时甚至做出令人惊讶的不雅举动,大家对他不是很喜欢。

三、研究对象具体行为描述
小麟是我碰到的又一匹“野马”,聪明、灵气,但是更有野性。

记得二年前我刚接班,那时的他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不好,把“纪律”和“行为规范”视作无物,人人都说他是脱缰的“野马”。

上课时,他总是按捺不住站起来,和前后同学大声地说话,还会随心所欲地撩起自己的上衣,惹得女生大声尖叫;课间,他总在教室里、走廊上穿梭,蹦啊跳啊,忙得不亦乐乎;排队时,总能看见他不断窜动的身影,班级的队伍始终排不整齐;吃午饭时、他更是喜欢旁若无人地盘起双腿,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任课老师不时地来告状,班里的同学哭着要我“伸张正义”。

对于他,我可没少费功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是用上了低年级老师的哄、骗、骂等各种手段。

但是小麟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时好时坏,真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没多久,我接到了上调研课的任务。

全班同学在我的激发下,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课上有上佳的表现,好为自己的班级增光添彩。

可此时的小麟却又是与众不同,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望着他,我心头不免涌上了一丝不安。

果然不出我所料,在整堂公开课上,所有的同学都积极踊跃,课堂气氛热闹极了。

可小麟呢,前半节课他老老实实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也没有什么反应。

到了后半节课,他又故态重萌,竟和后座的同学争吵了起来,全然不顾身后有那么多听课的老师。

可以说,这次的小麟又使我感到脸上无光,课下我又免不了狠狠批评了他一顿,训得他直掉眼泪。

可是,不到一天,他又把所有的事儿都抛到了脑后,还是回到了那个调皮、好动、野气十足的小麟。

哄也不是,骂也不是,对于他,我真有些束手无策了。

也许,这时候就到了教育的一个低谷,该是让我好好反思的时候了,就如同骑手被摔下马后,也该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骑术了。

四、分析
著名的教育工作者王晓岚老师曾说过:“要使教育真正的入脑、入耳、入心,前提是对每个学生的全面了解。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要教育好学生就要走入学生的心灵,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和心理偏差的原因。

经过几次家访,我了解到小麟从小父母离异,他的母亲离开了伤心地——上海,远赴日本留学。

小麟便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

长辈认为小孩从小失去父爱与母爱,免不了要多加疼爱。

孩子做错了事,也舍不得批评一句,便造成了他现在的自由散漫的性格。

另外,通过与学生多次谈话中,我也了解到小麟平时在家喜欢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和观看电视节目,再加上其本身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接受力和反应都很快,因此许多课上的内容他都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比较骄傲,认为自己都懂了,所以上课不专心听讲。

五、对策与实施
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不同情况下所反映出的闪光点,加以引导、扶植,促使其朝着自己追求的方向发展。

教育中处处都有转机,只要你找到方法能牢牢地抓住,就能取得成功。

(一)家长
既然小麟的外公和外婆的溺爱致使该生任性顽皮,那么纠正家庭的教育方法以取得他们和教师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在和小麟的外公外婆几次接触交谈,把小麟在校的表现一一告知后,他们也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焦急万分。

随后,他们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由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小女儿——小麟的阿姨来担任他的监护人,两位老人则完全退居二线。

小麟的阿姨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对于小麟的教育,我们有不少共同语言与观点。

经过多次的探讨与研究,我们达成了一致:小麟需要关怀与表扬,但在他犯错误时,更需要的是批评与约束。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和小麟的阿姨几乎天天联系。

她也了解小麟在校表现的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学生
表扬与鼓励往往比批评和责备更有效。

按心理动力场分析:“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心理空间进行,这种空间可以是父母的爱护、教师的鼓励、集体的温暖。

”每当他有进步时,我都不失时机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进行表扬,在他阿姨面前对他进行表扬。

老师的批评声与同学的指责声渐渐地少了,大伙儿都对他刮目相看。

在期终考试中,小麟凭着他的聪明与努力,语、数、英成绩均得了高分,挤入了班级的前“三甲”,这是多么不容易呀!在为他感到高兴的同时,我心中的灵犀一闪,这不正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吗?我郑重其事地向大家宣布了期终考试的成绩与前三名的排名情况,并对小麟大大表扬了一番,还让他介绍了自己复习的秘诀。

之后,我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安排,“由于小麟进步神速,学习努力,成绩优异,老师宣布他开始担任我班的小队长的职务!”我带头为小麟鼓掌,大家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教室里顿时掌声雷动。

我清楚地看见,在老师的表扬中,
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小麟的背从来没有那样的挺直,小麟的眼神从来没有那样的神采奕奕。

六、效果
渐渐地,小麟这匹“野马”走上了正轨:他能安静、认真地听课,对于老师提醒的眼神,他也能马上理解与接受。

更让我高兴的是,小麟的书写简直判若两人,认真的态度,端正的字迹,使他的作业本多次在班级里展示。

“这个小孩真的进步了!”任课的老师都这样说道。

在接下来的许多日子里,小麟的表现都是出奇的乖。

但是正当我在为自己驯服了一匹“野马”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小麟的表现却又出人意料地向后退步,就如同飞奔的马儿又停下脚步,甩甩尾巴,歇歇马蹄子,观望观望周围的花花草草。

“小麟,你现在是班级的一名干部,你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着,你可得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哦!”作为班主任,我又得调整自己的心态,耐心地勒紧手中的缰绳,夹紧马肚子,更可以扬起坚毅的鞭子催他奋进。

直到现在,已经两年过去了,小麟还是会时不时地耍耍小聪明,犯犯小错误。

而作为班主任的我,当然得时时给他敲敲小警钟。

但是,他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并且正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继续前进。

七、体会
通过本案例,对于学生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对策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1.务必要改进教育方法,制造“差生”不差的心理氛围,千方百计排除心理障碍。

方式方法尽量含蓄些,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及时表扬。

帮助他们挖掘发现其闪光点,使他们找到自信。

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他们真正感到我们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

2.要及时地与其家庭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需要耐心地做这些学生家长工作,坦诚地交换意见,提出合理化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齐抓共管,帮助学生和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3.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

”行为经常出现反复的学生往往都意志薄弱,自控力差,所以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

遇到有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亲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这样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不断的教育中前进,在不断的前进中再教育,再前进。

值得肯定的是,每一次的反复都会比前一次有一定的提高。

教育一个孩子是如此,管理一个班级更是如此。

面对几十个孩子,他们的思想、学习、兴趣爱好及生活环境、健康状况都是不一样的,班主任不仅要有伯乐的慧眼,更应该像是一名统帅,策马扬鞭,等待着那万马奔腾的时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