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2

合集下载

把固体放到水里-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固体、液体和气体;2.掌握不同物质的特性表现形式;3.理解“把固体放到水里”的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不同特性;2.让学生思考“把固体放到水里”这一实验现象。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的特性表现形式,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2.讲述营养饮料在夏天冰镇后下面的固体层和顶部的气体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把固体放到水里”这一实验现象。

2. 实验操作(30分钟)1.准备三个透明的玻璃杯,一瓶普通的水,一块白糖和一小块柠檬酸。

2.把水倒入两个玻璃杯中,分别放入一颗白糖和一小块柠檬酸。

观察两者的溶解情况。

3.把透明的玻璃杯放到黑板前,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白糖放到一杯水中,把柠檬酸放到另一杯水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3. 教学解释(1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二者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其中的差异所在。

2.解释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实验现象。

4. 延伸实践(20分钟)1.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固体,加入水中观察。

2.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将其他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变化和现象,并尝试解释。

3.针对不同情况,讨论不同物质的特性表现形式。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实验装置,保证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2.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思考和领悟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提高科学素养。

3.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师生互动方式,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溶解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固体物质(如盐、糖、面粉等)、水、容器、搅拌棒。

2. 教学工具:PPT、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水的知识,如水的性质、用途等。

2. 提问:你们知道固体物质和水有什么关系吗?二、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0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包括溶解的速度、溶解的程度等。

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四、思考与讨论(5分钟)1.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不同?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固体溶解的因素。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2.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吗?3.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和了解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细节,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拓展环节,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六、探索溶解的影响因素(10分钟)1. 讲解溶解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温度对溶解的影响。

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把固体放到水里》优秀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优秀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万琳琳【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2课, 本单元有5课本课是在上节课认识了固体的性质之后继续对固体放入水中的现象展开研究。

学好本课既能让学生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也能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培养。

为下面更好学习科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对固体在水中有的下沉,有的上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能够描述固体的沉浮现象,但不能够正确描述出溶解现象,对把固体与水分离的现象,学生很少注意到,特别是蒸发分离,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做结晶分离实验学生会感兴趣,但是不能自觉地深究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2.能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2 了解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2 懂得通过获得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意识到固体的沉浮不是由其轻重、大小等因素所决定的。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是科学《标准》中提倡的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A:提出问题——学生猜测——实验验证——结论(固体的沉浮现象)B:教师实验——学生观察——学生描述——结论(固体的溶解现象)C:提出问题——研究方法——实践应用(固体与水的分离)D:激发兴趣——介绍制作方法——课后思考(结晶分离实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材料:水槽、烧杯、食盐、课件学生分组材料:水槽、烧杯2个、玻璃棒;食盐、沙、苹果(整个的、切块的)、蜡烛(整支的、半截的)、土豆(整个的、切片的)、螺丝钉、羹匙、橡皮、橡皮泥、玻璃球、乒乓球、硬币、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讲述《树洞救球》的故事。

三年级科学把固体放到水中2

三年级科学把固体放到水中2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程标准: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4.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二、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那些固体可以沉浮,那些固体可以溶解。

2.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制作彩色树枝的乐趣*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那些固体可以沉浮,那些固体可以溶解。

3.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体验制作彩色树枝的乐趣,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1.不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

2.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但不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3.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探究能力:1.不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不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但不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现象。

了解影响固体在水中沉浮和溶解的一些因素。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描述固体在水中的现象。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影响固体在水中沉浮和溶解的因素。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探究和实践。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固体在水中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意识到科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探究影响固体在水中沉浮和溶解的因素。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固体沉浮和溶解的因素。

理解溶解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土豆、石头、盐、沙子、勺子、搅拌棒、杯子、水等。

2、演示实验材料:大水槽、木块、铁钉、蜡烛、乒乓球等。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杯水和一些固体物品,如石头、盐、木块等,提问: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和回答。

(二)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1、教师分发土豆、石头、木块等固体物品和杯子、水,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固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固体在水中会沉下去,而有的会浮起来呢?5、学生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假设。

6、教师总结:固体的沉浮与固体的密度、形状等因素有关。

(三)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教师展示盐和沙子,提问:把盐和沙子放到水里,又会有什么不同呢?2、学生猜测。

3、分组实验:将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现象。

4、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汇报交流。

5、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盐和沙子在水中的不同表现,引出溶解的概念:像盐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第一篇: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把固体放到水里一、预期学习结果1、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现象由其轻重决定的。

3、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运用多种感官了解了固体的一些性质,其实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固体放到水里,进一步来研究它的其他性质。

二、沉浮现象:1、课前老师给每个组同学准备了一些固体,哪个组的同学来介绍一下都有哪些固体?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到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S:学生猜测T:对于不能预测沉浮现象的固体,我们同学应该怎么办呢?让我们通过小组讨论,把这些固体填写到表格当中。

看哪个小组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T:请同学把你们组猜测填写到活动记录里。

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2、怎样做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实验? S:一个一个地放,轻轻的放 T:老师提出几点要求 1注意桌面卫生 2固体轻拿轻放3记录要详细,字迹工整。

T:把固体放到水里,究竟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吧!4、谁来说说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S:学生汇报(适时表扬会倾听的同学)T:这件事告诉我们,预测和实测有一定的出入,科学研究允许大胆猜测,但科学更注意事实,科学的结论一定要从实验中得出。

5、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固体放在水里会出现沉浮现象,那同一种固体放在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老师手里有一个蜡烛和半截蜡烛,如果把它们同时放到水里在,会出现哪些现象呢?T:为什么会浮起来呢? S:学生汇报T:其实,蜡烛上浮,以及小石块下沉还一艘巨大的轮船会浮在水面,这跟浮力的大小,物体的密度,体积等因素有关,关于密度、体积、浮力这方面的知识,以后我们到初中会继续研究学习。

把固体放到水里-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2001年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课,是关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初步学习,主要介绍的是固体放到水中的变化情况。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课是一个较难的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观察、感知,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思考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概念:固体,水,变化;2.能够观察、描述和总结固体放到水中的变化情况;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于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固体放置在水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学生开展实验的证明;教学难点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属性,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蜡烛、透明水杯、水、铁钉,并配备切面的照相放大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2分钟)请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蜡烛,然后在课堂上询问:有什么东西可以把它灭掉?2. 操作实验 (8分钟)•将一支蜡烛点燃,并让学生观察烛头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和黑色烟雾;•把燃烧的蜡烛放到透明水杯里,让学生观察蜡烛和水之间的变化,使学生对固体在水中的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3. 课堂讨论 (10分钟)•学生观察了水中蜡烛的变化,老师引导学生发表意见:为什么水可以扑灭烛火?或为什么烛火会熄灭?•学生提出原因后,结合当时实验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解释,并标出一些合适的关键词,以便深刻印象。

4. 观察实验 (10分钟)•拿出一些金属物品,如铁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与水之间的变化;•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

5. 知识总结 (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固体放入水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结合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总结,识别出一些物质在水中所发生的变化。

6. 产生问题 (10分钟)•提出新的场景:固体放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或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深入掌握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特点。

六、课后作业1.学生写一篇体验报告,主要描述固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并总结出各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情况;2.学生组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总结液体和固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并在下节课再次展示探究成果。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把固体放到水里》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第二课,本课取材于生活现象,要紧是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认识固体进入水里后的两种显著现象,即沉浮、溶解。

本课的要紧内容有以下三部分:(一)经历从推测到难的探究进程,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二)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和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三种方法;(三)溶解及蒸发方法的应用——制作彩色树枝,这是一个拓展活动在制作中能够进一步明白得固体在水中溶解、又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分离。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摸索,喜爱动手做实验。

把固体放到水里是沉依旧浮呢,学生依照依照已有的体会判定会容易出错,本课安排第一个活动就能调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把面粉和盐放在水里会产生什么现象呢,第二个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对观看到的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会科学观看的过程。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哪些固体能够沉浮,哪些固体能够溶解,了解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出现象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看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在科学活动中发觉问题或现象的乐趣,体验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重点:明白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学预备:分组材料:活动记录卡、水槽、烧杯、同样多的面粉、食盐、沙各一包、玻璃棒2根、(泡沫、象棋、铝皮、小石子、苹果、蜡烛、塑料勺、铁钉、玻璃球、铅笔)装在一个袋里。

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彩色树枝。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1、导入:同学们,看看看今天老师为你们预备了什么?2、推测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发生的现象。

(1)谈话:你们猜猜这些固体在水里是沉依旧浮?把你们的答案填在我们的活动记录卡上(多媒体出示活动记录卡,老师介绍)。

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2课《把固体放到水里》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主要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本课通过把物体放到水里后呈现的两组现象:沉与浮、溶解与不溶解,研究固体的另外一些性质。

两种现象在教学中的地位相同,教学过程中先后次序也可以颠倒。

而分离,则是溶解与不溶解后派生出的一个相关问题。

因而,本课有研究,也有拓展。

从年龄特点看,三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2.知道固体与水能混合也能分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生活中处处科学,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四、教学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五、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水槽、泡沫、硬币、木块、石子、塑料、苹果、蜡烛等。

2.视频资料:讲解常用的分离方法,介绍结晶分离实验。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材料,请各组快速对照桌上的记录表检查材料是否都有了。

(教师板贴材料名称)学生检查。

2.谈话: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固体(板书:固体),如果将这些固体放入水里(补充完整课题),会出现什么现象?(相机板书:沉浮、溶解、不溶解)(二)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1.那么,这些固体在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呢?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并在表格相应的位置做好记录。

(1)学生预测。

(2)学生汇报,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来说一说。

(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大家的预测是否正确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2.学生进行猜测、分类活动、教师巡视和小组情况。

3.汇报猜测结果。

大家预测的结果不一样,怎么办?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哪些现象呢?仅仅凭我们的直观感觉和猜测是不够的,科学是讲究准确的,要真正获取答案是不能仅靠猜测和估计的,那就要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知识与技能: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的更多性质。

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等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等现象。

难点:用文字记录或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元硬币、纸片、纸船、乒乓球、土豆、泡沫、塑料瓶盖、干木块、橡皮泥、盛水的水槽、干抹布。

教师材料:纸片、纸船、土豆、盐水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观看小视频:《捞皮球》皮球是怎么捞出来的?其他物体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2.揭示课题:《把固体放到水里》二、实验探究(一)预测固体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1.认识材料。

把固体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奥秘呢?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许多好玩的固体,快打开袋子,看一看都有什么?2.学生汇报。

一元硬币、纸片、纸船、乒乓球、土豆、泡沫、塑料瓶盖、木块、橡皮泥3.猜一猜。

把他们放到水里,会怎样呢?4.学生汇报本组的猜想。

(二)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情况。

1.谈话:那就让我们动手试一试,用实验来验证吧。

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呢?2.学生汇报做实验的注意事项。

3.出示温馨提示。

(1)实验时要保持安静,小组内的同学要明确分工,注意合作。

(2)按表格中的顺序把固体轻轻地放到水里,放一样,观察一样,记录一样。

(3)注意不要把水洒在桌上,实验结束后及时把材料收起来。

4.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土豆、玻璃球、汤勺、硬币、曲别针会沉,木块、铅笔、塑料瓶盖、树叶、泡沫会浮。

6.谈话:实验结果和大家的猜测完全一样吗?7.教师小结: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预测和事实往往有一定的出入,科学研究允许大胆猜测,但更要尊重事实,科学的结论一定要从实验中得出。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固体物质放入水中会发生的变化。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物质放入水中发生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石头、木块、铁块、盐、糖、色素等。

2.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管、搅拌棒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固体物质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2. 实验探究:a. 教师演示实验,将石头、木块、铁块等固体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并描述现象。

b. 学生分组实验,选择不同的固体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c.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

3. 解释与拓展:a.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

b. 学生通过实例说明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固体物质放入水中变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的提高。

3. 评价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思考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延伸:1. 进一步探究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如溶解速度、溶解度等。

2. 探究其他液体(如酒精、油等)中固体物质的溶解现象。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把固体放到水里(2)_苏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把固体放到水里(2)_苏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固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正确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景象。

2、知道固体的沉浮和它的材料及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有关。

3、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会“预测-----验证-----结论”这一科学探求过程。

2、会用符号、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景象。

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活动和探求带来的乐趣,情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本人的看法和意见。

2、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经过实验观察获得现实,根据现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景象。

2、知道固体的沉浮和它的材料有关。

3、知道分量相反的情况下,大的物体容易浮,小的物体容易沉;大小相反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景象。

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景象的差别。

教具预备:水槽、烧杯、玻璃棒、橡皮泥、两组固体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说话:在同学们的桌子上有一个袋子,看看袋子里面有甚么?有无你们不认识的?2、发问:说说有无你们不认识的?指点先生正确认识这些物体。

2、说话: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他们都有固定的外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固体,板书“固体”。

3、发问:想一想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会有甚么景象呢?板书:把固体放到水里。

二、自主探求(一)知道把固体放到水里有的沉有的浮1、发问:把固体放到水里会有甚么景象?你的理由是甚么?引导先生说出本人的想法。

2、指点先生填写猜测表:下方我们要把猜测的结果填在表格里,投影出示表格,谁来说说该当怎样填?如果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怎样办?3、小组填写表格,教师巡查指点。

4、小组派代表汇报猜测结果,组织全班先生讨论,教师再次讯问先生猜测的理由。

5、小结:同学们的观点就是:把固体放入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6、发问: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猜测对不对呢?在实验中该当留意哪些成绩呢?教师引导先生了解以下留意事项:1)要一个一个的要轻轻的放。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把固体放到水里 2名师教案 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把固体放到水里 2名师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把固体放到水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用言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哪些固体可沉浮,哪些固体可溶解。

3.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对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固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记录表学生分组研究材料:苹果和苹果块.粉笔和粉笔头.蜡烛和蜡烛头.砂糖和方糖.土豆和土豆块各若干组四、教学过程:(一)出示材料,观察比较1.今天,我们要做有趣的实验,大家看看,认识这些材料吗?2.说一说,桌上有几类材料?3.学生认识材料,比较两组材料的不同和相同。

(二)提出问题,进行预测1.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些固体,现在我要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板书: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2.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教师介绍沉浮研究活动记录表)你们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预测一下,如果小组中有不同的意见,那该怎么办?3.下面请同学们分组预测一下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是溶解还是不溶解?看哪个小组最快!(学生分组预测)4.两种材料在水中的表现会一样吗?5.提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记录纸上。

(三)确定方案,指导探究实验。

1.小组讨论探究主题,商定探究计划。

2.提出实验注意要求:观察在什么时间最佳?(一开始?过一段时间?)怎样放固体?(一样一样放?一组一组对比放?)需要搅拌吗?实验桌的整理等。

3.指导记录的方法。

(不同的记录符号的使用指导)溶解用黑点.气泡用圆圈.沉浮用箭头等4.学生探究,教师巡视。

5.学生完善记录资料。

整理交流,发现规律。

6.提出整理实验资料的任务,形成总结。

有什么发现?哪些是自己想到的?哪些是自己没想到的?那你们认为苹果会浮在水上,可能是什么原因呢?7.总结实验结果。

(四)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1.有些固体不溶解于水中,有些溶解,人们正是利用了溶解的道理,做了许多事情,如喝高乐高果汁,你会发现它的溶解吗?2.怎样提炼出海水里的盐?3.介绍过滤.沉淀.蒸发几种常见的分离固体的方法。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教学目标:科学探究: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并能用符号或文字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科学知识:认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与它的轻重无关;知道把固体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懂得科学的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一片苹果、一个苹果、一片土豆、一个土豆、泥沙、盐、水槽、烧杯、玻璃棒、记录单、过滤网、小勺演示材料:橡皮泥、水槽、面粉与水的混合液、彩色树枝实验辅助材料:擦布、笔预习设计: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在黑板的一侧写下各个小组的组次)一、展示预习、提出问题1、谈话:今天老师用果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谁能告诉我都有什么?学生汇报可能:有一片苹果、一个苹果、一片土豆、一个土豆(课件出示图片)教师小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固体”。

(课件出示、教师板书:固体)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认识了固体。

今天让我们把固体放到水里,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吧!(板书:放到、水)3、交流:通过课前的预习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板书:沉、浮、溶解)4、想一想: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呢?为了简单的记录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用什么符号表示沉呢?用什么符号表示浮呢?”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沉↓”、“浮↑”,用……)5、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猜一猜,由记录员把本组预测的结果填在记录单的“预测结果”这一栏中(课件出示记录单引导学生观察填写位置)。

(完成的小组用拍手的方式告诉我)学生进行预测6、交流:谁能说一说你们组的想法是什么?学生汇报7、分析:你为什么认为一片苹果会浮在水面上,而一个苹果却会沉在水底呢?学生汇报可能:因为一片苹果轻,一个苹果重;(谁还想说:再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有很多,怎样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学生汇报:做实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2《把固体放到水里》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2《把固体放到水里》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2《把固体放到水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把固体放到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特性。

教材中安排了三个实验活动,分别是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以及观察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和观察能力,但对于物质溶解的原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发现物质溶解的规律,从而加深他们对物质溶解特性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和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尊重事实,敢于质疑。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科学的语言和概念来解释物质溶解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者。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物质溶解现象的兴趣。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盐、糖和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3.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溶解的规律。

4.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物质溶解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溶解过程。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物质溶解特性的理解。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物质溶解的重要性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目标:
1.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3.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溶解和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具准备:
分组材料:活动记录卡、盛水的水槽、2个烧杯(盛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水)、同样多的面粉和食盐各一包、玻璃棒2根、(空易拉罐、泡沫、铅笔、蜡烛、塑料瓶、塑料瓶盖、玻璃球、土豆、小勺、油桃、硬币)装在一个袋里
教师材料:相同的2个易拉罐(一个完好的、一个砸瘪)、“彩色”树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潘冬子。

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他的有关故事。

2。

简介故事:在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把红军围困在山上,不让老百姓把盐和粮食等物品送上山,面对这一情况,潘冬子把盐倒入水中搅拌,接着盐水倒在了棉袄上,爷爷夸他是个好孩子呢!爷爷为什么夸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呢?他还有没有办法得到盐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3.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有趣的实验材料,你们都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请小组长将实验袋打开,大家看一看,是些什么?(学生观察)
这几样东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能给它们取一个共同的名称吗?(固体)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
二.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
1.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固体,谁来说说都有哪些固体?请同学们先预测一下,把它们放到水里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
2.学生预测。

(将预测结果填入表格)
3.下面请大家把这些固体都放到水里,观察是否和大家的预测结果一致?
4.学生实验、汇报。

5.同学们看到黄豆、硬币、回形针、橡皮、方糖在水中是沉的(板书:沉),草莓、乒乓球、蜡笔、泡沫、瓶盖、小棒是浮的(板书:浮)。

看来固体在水中确实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

三.探究固体沉浮的因素
1.谈话:把固体放入水中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沉、有些物体会浮呢?它们的沉浮与什么有关?
2.探究固体沉浮的因素
①(师出示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它们谁沉谁浮?
②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观察谁会沉下去。

③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没有关系。

④(师出示易拉罐):请观察易拉罐是什么形状的?(是圆柱形的)
⑤把易拉罐弄瘪(出示瘪的易拉罐),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⑥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易拉罐放在水中是浮的,现在老师把瘪的易拉罐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⑦请你对以上两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瘪的易拉罐排开的水的重量小,所以会下沉;而圆柱形的易拉罐排开的谁的重量大,所以就会浮在水面上。


3.小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无关,而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

(板书,学生齐读一遍)
4.现在你能回答:为什么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
四.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1.如果把面粉、沙子和盐分别放入水中并进行搅拌,会出现什么现象?
提出实验要求:把面粉、沙子和盐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现象。

3.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

4.小结:像盐这样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见了的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面粉这样在水里分散,但过一段时间又沉下去了,或者像沙子这样放入水中,直接沉到水底,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板书:溶解、不溶解)
5.请你列举一些在水中溶解、不溶解的例子。

(溶解:方糖、味精、冰糖等,不溶解:大米、土豆、玻璃球等)
6.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把固体放到水里,有的会溶解,有的不会溶解,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固体在水中的这种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五.探究把固体从水里分离出来的方法
1.谈话:生活中有时候又需要把固体和水分离。

刚才你们把盐溶解在了水里,那么如果我要再得到这些盐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
2.教师演示通过给盐水加热,使水分蒸发,让盐分离出来。

3.小结:要把盐从水中分离出来,我们可以给盐水加热,水分蒸发后盐就出来了。

4.那你知道刚才故事里的潘冬子是怎么让盐变回来的吗?原来他们是用火烧的方法使水分蒸发掉得到盐的。

5.现在请同学们自学“把固体从水里分离出来的方法”,看看常用的还有几种方法?。

6.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过滤、沉淀、蒸发)
7.观察刚才搅拌在水中的面粉静置一段时间后沉淀的现象。

8.我们经常利用面粉这类固体的性质,把固体从水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的方法叫沉淀。

9.教师演示用过滤分离面粉的方法。

强调:这种分离的方法叫过滤。

10.教师小结:要把固体从水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三种:过滤、沉淀、蒸发。

六.知识的拓展、课外的延伸。

1.谈话: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有一个礼物送给大家。

(出示彩色的树枝)它漂亮吗?它是利用了固体能在热水中溶解,降温后又能与水分离的性质制作的。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做一枝?想知道它是怎样做成的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2.学生阅读
3.这一美丽的树枝请同学们课后去完成,制作好了,我们用它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七.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其实把固体放到水里还有很多的科学道理,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深入地研究。

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实验探究。

板书设计
有的沉有的浮
沉淀
把固体放到水里溶解——分离过滤
蒸发
不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