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课题10min
中班科学喷泉教案
中班科学喷泉教案活动目标:1. 了解喷泉的原理。
2. 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1. 透明的塑料瓶若干。
2. 水杯、瓶子盖、塑料保鲜膜。
3. 小苏打、食用色素、醋。
4. 装饰用的小彩带、泡泡液、吸管。
活动过程:一、引入话题(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喷泉的图片,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喷泉是怎么工作的吗?”2. 简要介绍喷泉的原理:水通过管道喷出,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柱。
二、制作喷泉(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简单的喷泉:将塑料瓶放入水杯中,盖好瓶盖,用塑料保鲜膜封住瓶口,然后在保鲜膜中央戳一个小孔。
2. 孩子们分组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安全。
三、观察喷泉现象(5分钟)1. 每个孩子将自制的喷泉放在桌子上,加入适量的水和小苏打。
2. 滴入几滴食用色素,观察水柱的变化。
3. 倒入适量的醋,观察喷泉的变化。
四、探索浮沉现象(5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品(如小木块、铁钉、塑料瓶盖等)。
2. 孩子们将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3. 讨论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有些会沉下去。
五、装饰喷泉(5分钟)1. 孩子们用彩带、泡泡液、吸管为喷泉增添装饰,使其更加美观。
2. 尝试调整喷泉的高度和形状,观察变化。
六、总结分享(5分钟)1. 教师引导孩子们分享各自制作喷泉的经验和发现。
2. 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喷泉的原理,还亲自动手制作了喷泉,探索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探索和实验。
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了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及时给予孩子们指导和帮助,使活动顺利进行。
制作小喷泉教案大班科学
制作小喷泉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标题:制作小喷泉教案(大班科学)教案目标:1. 通过制作小喷泉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索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水瓶2. 塑料管3. 小漏斗4. 食用色素(可选)5. 食盐6. 幼儿园实验室或户外水源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0分钟):1. 向幼儿解释小喷泉是如何工作的,简单介绍液体的压力和重力的概念。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可以喷水的装置?实验准备(10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套实验材料。
2. 向幼儿展示所提供的材料,并解释每个材料的作用。
实验操作(20分钟):1.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小喷泉。
2. 鼓励幼儿合作、尝试不同的设计和调整,以达到喷水效果。
观察和记录(10分钟):1. 让幼儿观察他们制作的小喷泉。
2. 引导幼儿回答以下问题:小喷泉是如何工作的?水是如何从下面喷出来的?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
2. 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如果我们改变某些材料或设计,小喷泉的效果会发生什么变化?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小喷泉。
2. 让幼儿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经验。
延伸活动:1. 邀请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液体(如果汁、食用色素溶液等)制作小喷泉,观察是否会有不同的效果。
2. 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索和制作小喷泉,并与家人分享他们的发现。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对话,了解他们对小喷泉制作过程的理解。
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监督幼儿使用实验材料时的安全操作。
2.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设计和调整,但同时提醒他们不要浪费水资源。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制作小喷泉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索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创造性的设计,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初中物理简易喷泉教案
初中物理简易喷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现象的原理,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喷泉现象的原理2. 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3. 喷泉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段喷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喷泉现象。
2. 学生分享对喷泉现象的了解和疑问。
3. 教师简要介绍喷泉现象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喷泉现象的原理(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会从喷泉中喷出来?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喷泉现象的原理。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解释喷泉现象的原理。
三、喷泉实验操作步骤(20分钟)1. 教师展示喷泉实验器材,介绍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喷泉装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喷泉实验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喷泉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喷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喷泉现象的实际意义。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巩固喷泉现象的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感受和收获。
3. 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解释喷泉现象的原理。
2. 学生能熟练操作喷泉实验装置。
3. 学生能举例说明喷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1. 喷泉实验器材:喷泉装置、水、剪刀、胶带等。
2. 教学课件:喷泉现象的原理、操作步骤、应用实例等。
教学建议:1. 喷泉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装置。
3.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喷泉现象的原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本次教案以简易喷泉实验为基础,通过探究喷泉现象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2024年幼儿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
2024年幼儿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水》,详细内容为自制喷泉的实验操作和原理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喷泉的形成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3. 增强幼儿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沟通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自制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自制喷泉装置一套,实验器材(如塑料瓶、吸管、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公园里的喷泉,引导幼儿观察喷泉的形态和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自制喷泉的实验步骤,讲解喷泉形成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自制喷泉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顾实验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制喷泉2. 副奇妙的水3. 实验步骤:画图展示4. 喷泉形成原理:简要文字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喷泉,并解释喷泉形成原理。
2. 答案:喷泉形成原理为:利用液体内部压力差,通过吸管将水压出瓶外,形成喷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喷泉,观察不同材料的喷泉效果,提高幼儿的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自制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引入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4. 动手操作:指导幼儿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5. 作业设计:作业应具有实际操作性和思考性,促进幼儿巩固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喷泉以下是一份关于大班科学的有趣的喷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
2. 学习制作简单的喷泉。
3. 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学习制作简单的喷泉。
2. 难点: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喷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喷泉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 分钟)讲解喷泉的形成原理。
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观察与讨论(10 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喷泉的图片或视频,并讨论喷泉的形成过程。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喷泉为什么会喷出水柱,为什么水会上升等。
4. 小组活动(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制作喷泉的材料,让他们尝试自己制作喷泉。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 课堂总结(5 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喷泉的形成原理和制作喷泉的方法等。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在家里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喷泉,并观察其效果。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喷泉设计大赛,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各种有趣的喷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喷泉的形成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制作喷泉的实践操作,提高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避免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
此外,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科学教案:制作喷泉一、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 学会制作简易的喷泉。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喷泉装置材料(透明塑料管、水泵、喷头等)、水槽、水、灯光等。
2. 环境:宽敞的实验室或户外空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喷泉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喷泉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想制作喷泉的想法。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喷泉的基本原理:喷泉是利用水泵将水抽上喷泉装置中,然后通过喷头将水喷出来形成水柱或水花。
3. 实践操作(30分钟)步骤一:制作喷泉装置1)将透明塑料管剪成适当长度。
2)将水泵放入水槽中,将一段透明塑料管的一端连接到水泵的出水口,另一端连接到喷头。
3)将喷头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可以使用塑料夹子或胶水固定。
步骤二:调试喷泉1)先调试水泵,确保水泵正常工作,水能顺利供给到喷头。
2)将喷泉装置放入水槽中,确保水泵的电源与水泵的线路没有问题,再次确认水泵正常工作。
3)在调试时可以尝试调节水泵的出水量和喷头的喷水效果,让喷泉的效果更加理想。
4. 实践展示(10分钟)请几个学生分别操作搭建好的喷泉装置,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他们制作的喷泉效果。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喷头和水泵出水量的组合,观察喷泉的效果有何变化。
5. 思考拓展(5分钟)请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1)喷泉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有没有其他材料可以制作喷泉?3)如何让喷泉更加美观、有特色?四、教学总结1.总结:通过今天的实践操作,我们学会了制作简易的喷泉,并了解了喷泉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反思:在制作喷泉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措施,学会合理调节水泵的出水量和喷头的喷水效果。
3.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制作一个与班级主题相关的喷泉作品,并写一份制作说明。
五、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制作更复杂的喷泉装置,扩大喷泉的规模和效果。
大班喷泉科学教案
大班喷泉科学教案引言大班喷泉是一种富有观赏性的科学实验项目,能够激发幼儿对水和物理现象的兴趣。
通过设计和建造喷泉,幼儿能够学习到有关水的流动、气体的压力等科学知识。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适合大班幼儿的喷泉科学教学活动,以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索和理解科学原理。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流动规律及相关物理原理;2.掌握喷泉的基本构造和设计方法;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培养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准备材料1.塑料瓶2.老鼠尾巴草3.食用色素4.小石子5.透明胶带6.温水7.筷子8.餐巾纸实施步骤1. 介绍水的流动规律(15分钟)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幼儿们讲解水的流动规律,例如水会自然流向低处、水的量和速度受到管道大小和形状的影响等。
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和简明扼要的解释,让幼儿们对水的流动有个基本的了解。
2. 制作喷泉(30分钟)1.首先,给每个幼儿一只塑料瓶,并告诉他们要用这个瓶子来制作喷泉。
2.幼儿们将瓶子倒置,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底部,以确保瓶子能够稳定地立在桌面上。
3.接下来,让幼儿们在瓶子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并加入几滴食用色素,以增加喷泉的观赏效果。
4.教师可以将一根筷子插入瓶子的颈部,使其成为喷口。
幼儿们可以用透明胶带将筷子固定在瓶子上。
5.最后,让幼儿们在喷口周围撒上一些小石子,增加喷泉的美观性。
3. 观察和实验(45分钟)1.幼儿们可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个喷泉,并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
2.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提出一些关于喷泉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水能够从喷泉中喷出来?”、“为什么喷泉的高度不同?”等。
3.幼儿们可以进行实验,尝试改变一些因素,例如改变喷口的大小、改变水的温度等,观察这些改变对喷泉的影响。
4.幼儿们可以用餐巾纸观察喷泉的飞溅范围,并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飞溅范围。
4. 结束活动(10分钟)在活动结束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展示他们的喷泉和实验结果,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精品教案《制作喷泉》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精品教案《制作喷泉》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水》,具体内容为第3节《制作喷泉》。
我们将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解水压和喷泉形成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喷泉形成原理,培养他们对科学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喷泉形成原理理解。
重点:动手制作喷泉,观察喷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喷泉模型、水、色素、注射器、试管、漏斗、气球等。
学具:每组一份喷泉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幼儿观察喷泉模型,引导他们思考喷泉是如何形成。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喷泉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水压对喷泉影响。
3. 制作喷泉(15分钟)(1)发放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2)分组合作,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喷泉。
(3)观察喷泉现象,让幼儿描述他们发现。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喷泉,观察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喷泉形成原理2. 制作喷泉步骤3. 观察到喷泉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家庭版喷泉,观察并记录现象。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较高,制作喷泉过程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但在理解喷泉形成原理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喷泉原理,鼓励他们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喷泉,培养他们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重点关注。
是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把握,接着是教具与学具准备,以及教学过程实施,是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特别注意教材章节和详细内容。
《奇妙水》这一章节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且容易产生兴趣题材,而《制作喷泉》这一节则能很好地结合实践与理论,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科学原理。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把握1. 在例题讲解环节,我通过生动语言和简单图示,将水压和喷泉形成原理讲解得浅显易懂。
科学小制作大喷泉教案及反思
科学小制作大喷泉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科学小制作大喷泉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2. 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喷泉装置。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喷泉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2.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容器、一根细管、一台小型水泵、彩色染料、水。
3. 实验工具:剪刀、胶水、尺子、铅笔等。
4.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环境安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通过幻灯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喷泉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 引发学生对喷泉的兴趣,并提出制作一个小型喷泉的挑战。
2. 实验设计(10分钟):- 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小型喷泉装置的结构和材料。
- 引导学生考虑如何利用细管和水泵来实现喷泉效果。
-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设计方案。
3. 制作实验(25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使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小型喷泉装置。
-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实验进行顺利。
4. 实验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小型喷泉装置,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5. 反思与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制作小型喷泉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 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 教师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喷泉设计和制作,例如添加音乐、灯光效果等。
2. 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类型的喷泉,如喷泉艺术和喷泉景观设计。
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喷泉景点,了解实际应用和设计原则。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制作小型喷泉装置,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创造力。
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展示和讨论,学生分享了彼此的创意和经验,增加了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喷泉实验探究教案初中
喷泉实验探究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喷泉的形成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
2. 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喷泉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酚酞指示剂、NaOH溶液、HCl溶液、清水。
2. 实验材料:棉花、塑料袋、绳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喷泉现象,如公园、商场等地方的喷泉。
2. 提问学生:喷泉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喷泉的形成原理。
二、实验原理讲解(10分钟)1. 讲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通过改变容器内压强,使容器内的液体喷出形成喷泉。
2. 讲解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准备实验用具,将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将HCl溶液滴入试管中,用棉花和塑料袋制作喷泉装置,将滴定管插入烧杯中,观察喷泉的形成。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用具。
2. 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喷泉的形成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喷泉形成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喷泉实验中的原理,如压强变化、液体喷出等。
3. 学生讨论:如何使喷泉喷射更高、更远?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自制喷泉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展示。
2. 学生可以探究不同液体、不同压强条件下的喷泉实验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喷泉形成的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验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喷泉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幼儿园科学教案喷泉
幼儿园科学教案喷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喷泉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观察和探究喷泉的现象和变化;3.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料:喷泉的照片或者播放喷泉的视频;2.实际物体:水枪、水管;3.材料准备:纸、水漆。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观察、探究:教师给予幼儿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让他们观察喷泉的样子和现象,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和猜想。
2.提问: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为什么喷泉的水会上升?二、展示(10分钟)1.实物展示:教师展示水枪和水管,通过演示让幼儿观察并感受水的喷射现象。
2.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喷泉的原理,解释为什么喷泉的水能够上升。
三、实践(25分钟)1.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些纸和水漆,让他们自由发挥,制作喷泉样式的艺术品。
2.展示:每个小组准备好后,让他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喷泉艺术品,并解释自己的设计理念。
四、讨论(20分钟)1.观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不同喷泉样式的艺术品,引导幼儿讨论其中的差异和表现形式。
2.探究:教师提问:喷泉的水是怎么上升的?为什么喷泉的高度不同?3.讨论:根据幼儿的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对喷泉的现象和原理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10分钟)1.总结:教师总结幼儿讨论的内容,概括喷泉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2.提醒:教师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的自然现象。
六、延伸活动(自由探究)(15分钟)1.自由探究:教师为幼儿提供水和喷水器,让他们自由探究如何制作一个小型的喷泉。
2.观察和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展示方式:利用实物展示、示范性操作以及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和讨论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小组展示的喷泉艺术品,综合评价幼儿对喷泉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注意事项:1.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言简意赅地讲解喷泉的原理;2.幼儿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安全,教师在旁进行引导和监督;3.教师鼓励幼儿多思考、多观察,并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和交流。
幼儿园科学探索喷泉制作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喷泉制作教案幼儿园科学探索喷泉制作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科学探索喷泉制作适龄范围:3-6岁教学目标:1. 认识和了解水的性质和流动规律;2. 探索和理解水和空气的相互作用原理;3. 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和流动规律;2. 水和空气的相互作用原理;3. 喷泉的制作与实践。
教学步骤:Step1:激发兴趣(5分钟)1. 老师对幼儿园科学探索喷泉制作这一主题进行简单介绍;2. 老师播放一段喷泉的视频,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Step2:认识和了解水的性质和流动规律(10分钟)1. 老师利用实物或图片介绍水的性质和流动规律。
2.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水的流动图像,让孩子对水流动有更深刻的认识。
Step3:探索和理解水和空气的相互作用原理(10分钟)1. 老师以实物或视频的形式介绍水和空气的相互作用原理。
2. 孩子们通过互动体验感受水和空气的相互作用,加深对其的理解。
Step4:制作喷泉(25分钟)1.老师发放相关材料(透明塑料瓶、吸管、水管、薄膜、道具、水、气泵等)并分为小组让孩子进行分工合作;2. 老师让孩子们在透明塑料瓶的底部剪一个小洞并将吸管穿进去;3. 将水管和吸管连接,瓶子口的小洞与水管相对应;4. 把水装进水管,水从瓶子底部流出并被喷泉道具射入空气中;5. 将气泵气嘴与吸管连接,并将吸管放入水管中;6. 在气泵充气过程中,孩子们将水泵灌满水,为喷泉的运作提供动力。
Step5:观摩展示(5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制作的喷泉;2. 孩子们共同讨论,找到不同小组制作喷泉的特点。
Step6:总结(5分钟)1. 老师询问孩子制作喷泉所发生的过程和学到的知识;2. 总结观察和实验的结果,阐明新的发现。
教学用具:1. 透明塑料瓶、吸管、水管、气泵、水、薄膜、道具等。
评估方式:1. 老师在进行制作喷泉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进行评估;2. 孩子们通过展示促进对自己和他人工作的评估。
广场喷泉实验教案初中
广场喷泉实验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广场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学习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广场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广场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1. 广场喷泉模型;2. 水;3. 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4.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喷泉,让学生说出喷泉的特点和美感;2. 提问:广场喷泉是如何工作的?喷泉的原理是什么?二、探究喷泉的原理(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根据观察和已有知识,分析喷泉的原理;2. 各小组汇报:让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补充。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喷泉模型的搭建:让学生分组操作,按照喷泉模型的说明进行搭建;2. 喷泉实验:让学生打开喷泉开关,观察喷泉的水流情况;3. 数据记录:让学生用测量工具记录喷泉的水流高度、水流速度等数据。
四、流体力学知识讲解(10分钟)1. 流体力学的定义:介绍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2. 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讲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压力、压强、流速等概念;3. 喷泉原理的应用:讲解喷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喷泉设计、水利工程等。
五、实验报告(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表格;2. 让学生在报告中阐述喷泉的原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喷泉设施,了解喷泉的设计和建造;2. 让学生参观水利工程,了解流体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广场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喷泉的原理和构造,学习了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和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制作喷泉教案
初中物理制作喷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制作喷泉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制作喷泉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大气压强的理解。
2. 制作喷泉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玻璃瓶(约500ml)、一把剪刀、一根皮管、一个水盆。
2. 教师准备一个计时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解释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吸管喝饮料、打气筒打气等。
二、制作喷泉(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合作制作一个喷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制作喷泉的原理,即利用大气压强将水压出瓶子。
3. 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制作喷泉:a. 将玻璃瓶装满水,盖上瓶盖。
b. 用剪刀在瓶盖上戳一个小孔。
c. 将皮管的一端插入瓶盖的小孔中,另一端放入水盆中。
d. 迅速拔掉瓶盖,使瓶内空气与外界相通。
三、观察与实验(10分钟)1. 学生观察水盆中的水是否被喷出,记录喷出的时间和高度。
2. 学生重复实验,观察喷出的时间和高度是否一致。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制作喷泉的原理,即大气压强将水压出瓶子。
2. 学生讨论喷出的时间和高度是否与大气压强有关。
3. 教师解释喷出的时间和高度与大气压强有关,因为大气压强越大,喷出的水越高。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喷出的时间和高度。
2. 学生尝试改变瓶子的高度、水的温度等因素,观察喷出的时间和高度的变化。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改变这些因素会影响喷出的时间和高度。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大气压强的概念、制作喷泉的原理和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喷泉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应用。
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10min
梁健120901030 化学2 班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喷泉试验探究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验题来看,以课本试验为根底,对试验进展拓展和深化,在正确理解课本试验原理的根底上考察学生的创力量是一大命题特点。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是重视对常规课本试验的学习,并在此根底上通过归纳、延长、探究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创力量、探究力量。
氨气喷泉试验是中学化学试验现象最生动直观的试验之一,以往更多关注喷泉试验形成的缘由、成功的关键等,随着课程深入,其更重要是依据试验原理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去分析、去探究、去认知,进展试验的探究、设计、变化等其他形式,努力以一个崭的视角和方法开放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试验的创及探究力量的培育。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试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力量的重要环节”,试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之一,更是培育和进展学生思维力量和创力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中演示试验一般是“验证性” ,改演示试验为学生探究试验是课标教学理念的要求,目的是将结论不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培育学生试验探究的力量。
本节的设置力图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知道氨气喷泉试验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并在氨气喷泉试验的根底上,进展试验改进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培育学生擅长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提高加强学生的分析力量、观看力量、探究力量、创力量等,并让学生学会试验探究的方法,为后面试验学习供给方法。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高一学生设计。
从学问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学习过某些元素化合物学问,可以利用已学的学问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力量水平上看学生具备肯定的观看力量、分析力量、推理归纳力量并也已经初步把握化学试验根本方法;从心理特点上,他们有猛烈的古怪心和求知欲,有利于试验的探究。
四、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①理解喷泉形成的缘由、条件。
广场喷泉实验教案初中
教案:广场喷泉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
2. 广场喷泉的观赏价值和环境意义。
教学难点:1. 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广场喷泉的图片或视频。
2. 实验材料:水、喷壶、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广场喷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广场喷泉是如何工作的?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材料。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
三、分析广场喷泉的特点和观赏价值(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广场喷泉的特点和观赏价值。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广场喷泉的特点和观赏价值。
四、探讨广场喷泉的环境意义(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广场喷泉的环境意义。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广场喷泉的环境意义。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制一个小型的广场喷泉,观察和探究其工作原理。
2. 学生可以调查和研究不同场所的喷泉设计和使用情况,了解其环境意义。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环境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延伸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自制喷泉》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自制喷泉》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运动状态和表现形式。
2、通过制作喷泉,培育幼儿创新、动手试验的本领。
3、提高幼儿团队合作本领。
4、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喜好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水的运动状态和表现形式。
2、制作自制喷泉。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10分钟)老师在黑板上画上水的运动状态和表现形式的图像,然后引导孩子们在地上仿照不同的水流运动状态,同时请同学们围观、分析、描述不同的水流动形态。
2、制作自制喷泉(40分钟)首先,老师用图示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自制喷泉的原理,即将水从饮水机里泵出,经过水管引入到喷泉装置,然后通过水泵将水泵起并喷出。
然后,老师就系统地向孩子们呈现如何制作自制喷泉,并介绍用到的材料和工具(如水泵、水管、塑料杯等),注意安全问题。
接着,老师将孩子们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要一起讨论、设计和制作他们本身的喷泉。
在制作喷泉的过程中,老师要常常察看,适时予以小组们引导和建议。
假如有需要,老师也可以示范一些制作技巧,帮忙孩子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3、喷泉呈现(20分钟)完成自制喷泉后,老师邀请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呈现他们创作的成果,并介绍本身的喷泉如何运作。
4、反思共享(10分钟)老师让每个小组对本身制作喷泉的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包括制作的方法、碰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团队活动的体验等,然后老师让其中的一两个小组将他们的反思和总结与全班共享。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关注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动手本领,提高他们的合作本领。
2、引导幼儿发挥本身的想象力,培育制造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紧要评价幼儿的团队协作本领、创新性思维和科学探究本领。
评价标准可包括:1、是否能依照设定的目标,制作出具有确定功能的自制喷泉。
2、在制作的过程中,是否有团队合作,不断调整和完善,努力创新。
3、是否对本身的工作进行了反思总结,有助于下一次更好的表现。
六、教学后记1、幼儿很活跃、自动性和制造性思维较强,但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和耐性。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喷泉的原理及组成,掌握自制喷泉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愿望。
教学内容:1.喷泉的原理及组成2.自制喷泉的方法3.观察和分析喷泉的现象教学重点:1.掌握喷泉的原理2.理解自制喷泉的方法教学难点:1.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2.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教师引入喷泉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喷泉是由水柱喷射出来的水景装置,并观看喷泉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喷泉的兴趣。
2.教师提问:喷泉是如何喷射出水的?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Step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介绍喷泉的原理:喷泉是通过给水源增加压力,使得水从出口喷射出来形成喷泉的。
2.教师介绍喷泉的组成:喷泉主要包括水泵、喷嘴和水池等部分,学生需要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
Step 3 自制喷泉(30分钟)1.教师给出自制喷泉的方法:学生可以使用塑料瓶和塑料管等材料制作自己的喷泉。
2.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并制作喷泉。
教师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提问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
3.学生完成后,展示自己的喷泉并进行比较和讨论,交流经验和问题,分享成功和困难。
Step 4 观察和分析(20分钟)1.学生观察自制喷泉的现象,分析喷泉的喷射高度和水流的形状、颜色等有什么关系。
2.学生观察不同喷嘴形状和大小对喷泉的影响。
3.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影响喷泉高度和水流形状的因素。
Step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喷泉的原理和组成,并结合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讨论。
2.学生展示自己的喷泉,分享设计思路和学习经验。
Step 6 拓展(10分钟)1.教师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网站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喷泉和科学实验的相关知识。
2.教师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想法,尝试设计更复杂的喷泉或进行其他科学实验。
喷泉实验教案
喷泉实验教案教案标题:喷泉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学资源:1. PPT/投影仪。
2. 喷泉实验装置。
3. 相关资料和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和学习活动: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喷泉实验宣传海报或介绍喷泉的照片。
- 提问:你们见过喷泉吗?它是如何工作的?- 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 通过PPT或投影仪向学生讲解喷泉实验的原理和工作机制,包括水压和气压的作用、喷泉构造等。
- 引导学生互动,提出问题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实验设计(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括3-4名学生。
- 向学生解释实验的要求和限制,并鼓励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 提供实验报告模板,帮助学生组织实验设计和记录。
4. 实验操作(20分钟)- 提供喷泉实验装置和相关材料。
- 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 教师和助教在实验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数据记录和分析(10分钟)- 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
-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探究影响喷泉高度和形态的因素。
- 学生利用实验报告模板整理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 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问题,促进学术互动和思维碰撞。
-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回答学生的问题,评价学生的表现。
7. 结束(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经验。
-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喷泉实验的想法。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与实验相关的话题。
教学评估:1. 在实验操作环节,评估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实验安全意识。
2. 在实验结果和分析展示环节,评估学生对喷泉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学生评价,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沟通表达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自制喷泉》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自制喷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水的故事》,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自制喷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压与喷泉形成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一个简易喷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其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制喷泉的步骤及喷泉形成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自制喷泉模型、水、色素、注射器、透明胶管、剪刀等。
2. 学具:每组一个自制喷泉材料包,包括注射器、透明胶管、色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自制喷泉,引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观察并讨论:喷泉是如何形成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喷泉形成原理:水压使水从喷泉口喷出。
分步骤演示自制喷泉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按照讲解步骤制作喷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各小组展示自制喷泉,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喷泉形成原理:水压使水从喷泉口喷出。
2. 自制喷泉步骤:a. 准备材料:注射器、透明胶管、色素、剪刀等。
b. 将透明胶管一端固定在注射器上。
c. 将注射器插入水中,吸取一定量的水。
d. 向透明胶管内滴入色素。
e. 用手挤压注射器,观察喷泉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喷泉,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喷泉制作的方法,培养了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制作喷泉,如矿泉水瓶、气球等,并观察不同材料对喷泉效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氨气
ft5 JjF
酚離溶液
■L
/水
梁健
120901030
化学2班一水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从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来看,以课本实验为基础,对实验进行
拓展和深化,在正确理解课本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大命题特点。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是重视对常规课本实验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延伸、探究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氨气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最生动直观的实验之一,以往更多关注喷泉实验形成的原因、成功的关键等,随着新课程深入,其更重要是依据实验原理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去分析、去探究、去认知,进行实验的探究、设计、变化等其他形式,努力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和方法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创新及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之一,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中演示实验一般是“验证性” ,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是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新要求,目的是将结论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本节的设置力图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知道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并在氨气喷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改进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并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为后面实验学习提供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高一学生设计。
从知识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学习过某些元素
化合物知识,可以利用已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能力水
平上看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归纳能力并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从心理特点上,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实验的探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喷泉形成的原因、条件。
②知道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对喷泉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②通过观察实验,能够用化学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提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装置的改进,感受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培养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关键
(2)难点: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关键
六、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
探究
七、课前准备
课本、多媒体设备、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的原则)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引入—观察实验—探究一:喷泉实验成功关键—探究二:喷泉形成条件—问题结课(实验改进)
象?
【PPT展
示】
【提问】
通过这喷泉实验,同学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板书】
1、原理:氨气溶于水,形成压强差瓶形成红色喷泉;烧
瓶没有被充满。
学生观看PPT
小组进行思考、讨
论、结果
【提出问题】
1、为什么能形成喷
泉呢?
2、溶液为什么变
红?
3、胶头滴管的作用是
什么?
【学生回答】
1、氨极易溶于水,烧
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
差
2、氨气溶于水,溶液
显碱性
逐个提出问题,
创设研讨氛围,
提咼学生分析问
题的逻辑思维能
力以及语言表达
能力
激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善于分
析问题、思考问
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PPT展示】小结: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1、烧瓶干燥
2、装置的气密性好
3、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板书】
3、探究二:喷泉形成的条件
【提问】
氨气喷泉形成的原因是圆底3、引发喷泉实验
【提问】
在实验现象记录中烧瓶没有被充满的原因有哪些呢?大家思考下。
【板书】
2、探究一: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小组思考、讨论、猜
测
【学生回答】
1、烧瓶装置气密性
不好
2、收集氨气时烧瓶
不干燥
3、收集的氨气不纯
或较少
引导学生对同一问
题从不同角度、不
同侧面去思考,用
不同方法去解决。
学生认真听讲并记
笔记
学生认真听讲并积
极思考、讨论
注:以上都是在其它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改变的条件
提问结课将所学 的知识,拓展延 伸到更大的领 域,引起学生的 兴趣,培养学生 的探究精神。
有 利于培养学生思 维的灵活性、发 散性和深刻性。
我们将原装置上
的胶头滴管 去掉之后,如何用下图装置 进行引发喷泉呢?(上部烧 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同学们 回去结合喷泉形成的条件认 真思考下,下节课我们一起 接着这个问题来对喷泉实验 做进一步探究。
九、板书设计
喷泉实验探究 一、氨气喷泉实验
1、 原理:NH 溶于水,形成压强差
2、 探究一: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3、 探究二:喷泉形成的条件
【提问结课】
学生认真聆听、思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