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8-2 37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 诗必有眼,亦必有耳,眼主格,耳主声。闻 琴断,知为第几弦,此其耳也。月下隔窗辨 五色线,此其眼也。 费侍郎廷言尝问作诗, 予曰:“试取所未见诗,即能识其时代格调, 十不失一,乃为有得。”费殊不信。一日与 乔编修维翰观新颁中秘书,予适至,费即掩 卷问曰:“请问此何代诗也?”予取一篇, 辄曰:“唐诗也。”又问:“何人?”予曰: “须看两首。”看毕曰:“非白乐天乎?” 于是二人大笑,启卷视之,盖《长庆集》, 印本不传久矣。
乐篇》
2013-8-2 9
•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 木归其泽。《礼记· 祝词》
• 此外还有诸如“摹仿说”、 “宗教说”、“表现说”、 “无意识升华说”等关于文 学起源的观点。
2013-8-2 10
二、语言、审美意识与文艺的发生
原始思维与神话意识
具有主、客体不分的相互交融性 具有极强的表象性、形象性与情感性
2013-8-2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陈子昂:汉魏风骨
30
• 夫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 無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詩 賦書記,名理相因,此有常 之體也;文辭氣力,通變則 久,此無方之數也。名理有 常,體必資於故實;通變無 文律運周,日新 方,數必酌於新聲;故能騁 其業。變則可久, 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 通則不乏。
• “古代文辞,恒施祈祀,故巫祝之职,文 辞特工„„欲考文章流别者,曷溯源于清 庙之守乎?”“韵语之文,虽非一体,综 其大要,恒有祀礼而生。”刘师培《文学 出于巫祝之官》 • “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 也。”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 尼采:认为悲剧起源于酒神祭祀。
2013-8-2 8
•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 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 “载民”,二曰“玄鸟”, 三曰“遂草木”,四曰 “奋五谷”,五曰“敬天 常”,六曰“达帝功”, 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吕氏春秋· 古
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
2013-8-2 4
•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 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 歌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 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 秋· 弹歌》
2013-8-2 5
游戏说——
• 席勒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 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 • “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它不受任何 功利目的的限制,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 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实用和功利的束缚,从 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 游戏说还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 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 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
2013-8-2 22
• 理念变化说
黑格尔:绝对理念在 其感性的辩证运动过程 中,总会经历不同的阶 段性变化,由此产生文 学的不同类型:象征性、 古典型、浪漫型。
2013-8-2 23
• 自然节律说 弗莱: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一 样,文学史上的喜剧、传奇、悲剧和讽刺 文学等,分别对应于春夏秋冬四季。
布封 1707—1788
2013-8-2
35
文学风格的特点
创作个性与共性或个体性与群体性、 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 独特性 稳定性
多样性
2013-8-2
36
文学风格的特点
杨雄:“心画心声”说
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 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刘勰:夫情动而言形,理 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 因内而符外者也。
原始艺术与劳动实践的关系
原始艺术多种形态与劳动 实践有着多重密切关联,比 如贯穿诗歌、音乐、舞蹈的 一个重要因素“节奏”就直 接与劳动活动相关。
2013-8-2 3
文学起源于劳动——
•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来 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 作,必需要发表意见,才渐渐 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 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 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到 ‘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 作„„是‘杭育杭育’派”。
2013-8-2 38
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
• 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读太白诗,如 见其脱屣千乘;读少陵诗,如见其忧 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 昌黎之诗也;其嬉笑怒骂,风流儒雅 者,东坡之诗也。即下而贾岛、李洞 者存。倘词馈贫,工同鞶(pan)悦, 而性情面目,隐而不见,何以使尚友 古人者,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乎?
第四编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第九章 文学的历史演变
2013-8-2
1
第一节 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 一、劳动实践与文艺的发生
劳动实践是人的生存活动的基本形式
劳动为人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劳动为文艺发生创造了客观的生存、发展条件。 劳动分工为文艺发生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
2013-8-2 2
2013-8-2 17 卡西尔:《人论》
屈原《九歌· 国殇》
•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懟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2013-8-2 18
三、文学的早期形态
从前文学向文学的过渡
文字的发明
口头有声语言
仓颉造字
2013-8-2 19
文学的早期形态
早期文学具有杂文学性、多功能性,教化、识 别自然与社会、交往(与天地、神灵)、表情达 意等功能往往交织在一起。 原始口头神话、传说、记事,在流传中不断被 加工,逐渐成为书面形式。 产生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而以不同的民 族语言为载体的文学开始出现分化的趋势,最终 形成不同的文学传统。
http://lady.qq.com/a/20080114/000025_3. htm
2013-8-2
http://www.china.com.cn/c ulture/lishi/201003/09/content_19567577_ 31 2.htm
第三节 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文学风格
文学流派
• 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 然界四季“循环”一样
– 春天对应为喜剧 – 夏天对应为传奇 – 秋天对应为悲剧 – 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 的讽刺文学
2013-8-2
16
从审美意识形式到诗歌的生成
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存在三类不同的 想象力:“虚构的力量”、“拟人 化的力量”、 “创造激发美感的纯 形式力量”(“构型力量”)。
2013-8-2 6
巫术说——
• 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都服务于实用 功利价值。人类远古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 画,最初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 即巫术的动机。
• 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形象与实际的该事 物都有一种实在的联系,如果对事物的形 象施加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个事物施 加影响,在动物身上画上伤痕也就意味着 他们在实际的狩猎当中可以顺利地打到猎 • 泰勒《原始文化》 物。 2013-8-2 • 弗雷泽《金枝》 7
2013-8-2
11
在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 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 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 时是它们自身,又是其他东 西。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 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受那 些在它们之外被感觉的、继 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力量、 能力、性质、作用。
云南沧源第Ⅳ地点岩画
2013-8-2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12
2013-8-2 39
※把一切在一位作家的风格方 面所值得注意的事情都统一起 来,并使它们同他们的人格发 生关系。
施皮策尔 1707—1788
2013-8-2 40
李白与杜甫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文论家弗莱的“原型”概念
“原型” :指一种在文学中 反复运用并因此而成为约定性 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
约定性的历史起源,可以上 溯到古代仪式中去,但其更为 深远的源头则永远是潜在的, 不仅存在于文学中,而且也存 在于生活中。
15
弗莱Northrop Frye 2013-8-2 (1912—1991)
2013-8-2
25
二、文学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
•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总体上具有平 衡性 •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局部上具有不 平衡性 a.某些文艺体裁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
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同步的
2013-8-2
26
• (1)有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总进程中,某些文学 艺术在社会的低级阶段反而显得比较繁荣和发达。 如希腊神话、传说、史诗等。也如英国16世纪的 “文艺复兴” 。
2013-8-2
24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发展和繁荣最深刻的根源 与最强大的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动力。 人类各社会历史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与其物 质生产状况,总体上相互一致。
文学发展“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个体风格
流派风格
201Leabharlann Baidu-8-2
群体风格
民族风格 33
※“风格”一词最初属于修 辞学的概念,强调作品中语 言的修辞特色。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 高明就是风格。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2013-8-2
34
※著名演说:《论风格》
※风格即人
※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 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 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 得的剩余和内核。
2013-8-2 20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 一、文学发展动力的各种学说 • 时代变化说 刘勰:文变染乎世变,兴废系乎时序。
2013-8-2 21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周秦有周秦之文 学,汉魏有汉魏之文学,唐宋元明有唐宋 元明之文学。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 进化之公理也。即以文论,有《尚书》之 文,有先秦诸子之文,有司马迁班固之文, 有韩柳欧苏之文,有语录之文,有施耐庵 曹雪芹之文。此文之进化也 „„凡此诸时 代,各因时势风会而变,各有其特长。吾 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 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
审美意识(精神活动)与文学的发生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原 型”概念 “原型” :指神话、 宗教、梦境、幻想、文学 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 它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 验的集体潜意识。
13
荣格 2013-8-2 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集体无意识” “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留所
• 从艺术形式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 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的阶段上,随着生 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反而会停滞或者衰弱。
2013-8-2
27
• (2)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存在着物质生产发展与 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 19世纪中期的俄国,在经济、 物质生产等方面比欧洲其他国家 和民族落后,但在文学创作、文 艺理论、美学诸方面,出现了空 前繁荣的景象,名家辈出,普希 金、果戈理、屠格涅夫、列 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陀思妥 耶夫斯基等。
2013-8-2 28
• 不平衡的原因:
• 1.文学发展也会反过来对物质发展产生一 定的作用和相互作用,并体现出一定的独 立性。 • 2.物质生产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推动,有一 系列中介:政治治乱、社会心理、文化变 革、各民族文学交流。
2013-8-2 29
三、文学传统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刘勰:通变之数
保留下来的普通性精神机能,即 有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 这些就是各种神话般的联想—— 那些不用历史的传说和迁徙就能 够在每一个时代和地方重新发生 的动机和意象。”
荣格 2013-8-2 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 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 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 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 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14
文学思潮
http://www.yulesp.com/whsd/49466.html 北京08奥运开幕式 2013-8-2
32
一、文学风格
“风格”,是指作家创作主体个性在文学作 品中的客观显现,它是文学体裁、形式存在的 本体特色,是作品赖以存在的本体品格,其审 美价值也正在于此。
文体风格 时代风格 地域风格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 诗必有眼,亦必有耳,眼主格,耳主声。闻 琴断,知为第几弦,此其耳也。月下隔窗辨 五色线,此其眼也。 费侍郎廷言尝问作诗, 予曰:“试取所未见诗,即能识其时代格调, 十不失一,乃为有得。”费殊不信。一日与 乔编修维翰观新颁中秘书,予适至,费即掩 卷问曰:“请问此何代诗也?”予取一篇, 辄曰:“唐诗也。”又问:“何人?”予曰: “须看两首。”看毕曰:“非白乐天乎?” 于是二人大笑,启卷视之,盖《长庆集》, 印本不传久矣。
乐篇》
2013-8-2 9
•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 木归其泽。《礼记· 祝词》
• 此外还有诸如“摹仿说”、 “宗教说”、“表现说”、 “无意识升华说”等关于文 学起源的观点。
2013-8-2 10
二、语言、审美意识与文艺的发生
原始思维与神话意识
具有主、客体不分的相互交融性 具有极强的表象性、形象性与情感性
2013-8-2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陈子昂:汉魏风骨
30
• 夫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 無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詩 賦書記,名理相因,此有常 之體也;文辭氣力,通變則 久,此無方之數也。名理有 常,體必資於故實;通變無 文律運周,日新 方,數必酌於新聲;故能騁 其業。變則可久, 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 通則不乏。
• “古代文辞,恒施祈祀,故巫祝之职,文 辞特工„„欲考文章流别者,曷溯源于清 庙之守乎?”“韵语之文,虽非一体,综 其大要,恒有祀礼而生。”刘师培《文学 出于巫祝之官》 • “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 也。”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 尼采:认为悲剧起源于酒神祭祀。
2013-8-2 8
•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 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 “载民”,二曰“玄鸟”, 三曰“遂草木”,四曰 “奋五谷”,五曰“敬天 常”,六曰“达帝功”, 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吕氏春秋· 古
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
2013-8-2 4
•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 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 歌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 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 秋· 弹歌》
2013-8-2 5
游戏说——
• 席勒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 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 • “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它不受任何 功利目的的限制,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 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实用和功利的束缚,从 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 游戏说还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 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 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
2013-8-2 22
• 理念变化说
黑格尔:绝对理念在 其感性的辩证运动过程 中,总会经历不同的阶 段性变化,由此产生文 学的不同类型:象征性、 古典型、浪漫型。
2013-8-2 23
• 自然节律说 弗莱: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一 样,文学史上的喜剧、传奇、悲剧和讽刺 文学等,分别对应于春夏秋冬四季。
布封 1707—1788
2013-8-2
35
文学风格的特点
创作个性与共性或个体性与群体性、 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 独特性 稳定性
多样性
2013-8-2
36
文学风格的特点
杨雄:“心画心声”说
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 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刘勰:夫情动而言形,理 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 因内而符外者也。
原始艺术与劳动实践的关系
原始艺术多种形态与劳动 实践有着多重密切关联,比 如贯穿诗歌、音乐、舞蹈的 一个重要因素“节奏”就直 接与劳动活动相关。
2013-8-2 3
文学起源于劳动——
•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来 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 作,必需要发表意见,才渐渐 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 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 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到 ‘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 作„„是‘杭育杭育’派”。
2013-8-2 38
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
• 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读太白诗,如 见其脱屣千乘;读少陵诗,如见其忧 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 昌黎之诗也;其嬉笑怒骂,风流儒雅 者,东坡之诗也。即下而贾岛、李洞 者存。倘词馈贫,工同鞶(pan)悦, 而性情面目,隐而不见,何以使尚友 古人者,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乎?
第四编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第九章 文学的历史演变
2013-8-2
1
第一节 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 一、劳动实践与文艺的发生
劳动实践是人的生存活动的基本形式
劳动为人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劳动为文艺发生创造了客观的生存、发展条件。 劳动分工为文艺发生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
2013-8-2 2
2013-8-2 17 卡西尔:《人论》
屈原《九歌· 国殇》
•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懟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2013-8-2 18
三、文学的早期形态
从前文学向文学的过渡
文字的发明
口头有声语言
仓颉造字
2013-8-2 19
文学的早期形态
早期文学具有杂文学性、多功能性,教化、识 别自然与社会、交往(与天地、神灵)、表情达 意等功能往往交织在一起。 原始口头神话、传说、记事,在流传中不断被 加工,逐渐成为书面形式。 产生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而以不同的民 族语言为载体的文学开始出现分化的趋势,最终 形成不同的文学传统。
http://lady.qq.com/a/20080114/000025_3. htm
2013-8-2
http://www.china.com.cn/c ulture/lishi/201003/09/content_19567577_ 31 2.htm
第三节 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文学风格
文学流派
• 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 然界四季“循环”一样
– 春天对应为喜剧 – 夏天对应为传奇 – 秋天对应为悲剧 – 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 的讽刺文学
2013-8-2
16
从审美意识形式到诗歌的生成
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存在三类不同的 想象力:“虚构的力量”、“拟人 化的力量”、 “创造激发美感的纯 形式力量”(“构型力量”)。
2013-8-2 6
巫术说——
• 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都服务于实用 功利价值。人类远古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 画,最初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 即巫术的动机。
• 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形象与实际的该事 物都有一种实在的联系,如果对事物的形 象施加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个事物施 加影响,在动物身上画上伤痕也就意味着 他们在实际的狩猎当中可以顺利地打到猎 • 泰勒《原始文化》 物。 2013-8-2 • 弗雷泽《金枝》 7
2013-8-2
11
在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 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 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 时是它们自身,又是其他东 西。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 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受那 些在它们之外被感觉的、继 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力量、 能力、性质、作用。
云南沧源第Ⅳ地点岩画
2013-8-2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12
2013-8-2 39
※把一切在一位作家的风格方 面所值得注意的事情都统一起 来,并使它们同他们的人格发 生关系。
施皮策尔 1707—1788
2013-8-2 40
李白与杜甫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文论家弗莱的“原型”概念
“原型” :指一种在文学中 反复运用并因此而成为约定性 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
约定性的历史起源,可以上 溯到古代仪式中去,但其更为 深远的源头则永远是潜在的, 不仅存在于文学中,而且也存 在于生活中。
15
弗莱Northrop Frye 2013-8-2 (1912—1991)
2013-8-2
25
二、文学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
•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总体上具有平 衡性 •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局部上具有不 平衡性 a.某些文艺体裁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
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同步的
2013-8-2
26
• (1)有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总进程中,某些文学 艺术在社会的低级阶段反而显得比较繁荣和发达。 如希腊神话、传说、史诗等。也如英国16世纪的 “文艺复兴” 。
2013-8-2
24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发展和繁荣最深刻的根源 与最强大的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动力。 人类各社会历史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与其物 质生产状况,总体上相互一致。
文学发展“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个体风格
流派风格
201Leabharlann Baidu-8-2
群体风格
民族风格 33
※“风格”一词最初属于修 辞学的概念,强调作品中语 言的修辞特色。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 高明就是风格。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2013-8-2
34
※著名演说:《论风格》
※风格即人
※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 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 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 得的剩余和内核。
2013-8-2 20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 一、文学发展动力的各种学说 • 时代变化说 刘勰:文变染乎世变,兴废系乎时序。
2013-8-2 21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周秦有周秦之文 学,汉魏有汉魏之文学,唐宋元明有唐宋 元明之文学。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 进化之公理也。即以文论,有《尚书》之 文,有先秦诸子之文,有司马迁班固之文, 有韩柳欧苏之文,有语录之文,有施耐庵 曹雪芹之文。此文之进化也 „„凡此诸时 代,各因时势风会而变,各有其特长。吾 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 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
审美意识(精神活动)与文学的发生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原 型”概念 “原型” :指神话、 宗教、梦境、幻想、文学 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 它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 验的集体潜意识。
13
荣格 2013-8-2 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集体无意识” “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留所
• 从艺术形式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 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的阶段上,随着生 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反而会停滞或者衰弱。
2013-8-2
27
• (2)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存在着物质生产发展与 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 19世纪中期的俄国,在经济、 物质生产等方面比欧洲其他国家 和民族落后,但在文学创作、文 艺理论、美学诸方面,出现了空 前繁荣的景象,名家辈出,普希 金、果戈理、屠格涅夫、列 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陀思妥 耶夫斯基等。
2013-8-2 28
• 不平衡的原因:
• 1.文学发展也会反过来对物质发展产生一 定的作用和相互作用,并体现出一定的独 立性。 • 2.物质生产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推动,有一 系列中介:政治治乱、社会心理、文化变 革、各民族文学交流。
2013-8-2 29
三、文学传统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刘勰:通变之数
保留下来的普通性精神机能,即 有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 这些就是各种神话般的联想—— 那些不用历史的传说和迁徙就能 够在每一个时代和地方重新发生 的动机和意象。”
荣格 2013-8-2 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 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 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 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 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14
文学思潮
http://www.yulesp.com/whsd/49466.html 北京08奥运开幕式 2013-8-2
32
一、文学风格
“风格”,是指作家创作主体个性在文学作 品中的客观显现,它是文学体裁、形式存在的 本体特色,是作品赖以存在的本体品格,其审 美价值也正在于此。
文体风格 时代风格 地域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