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历的三个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经历的三个时代
一、经验管理时代
1769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在英国诞生,意味着人们迈开了走向工业社会的步伐。此后的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早期的企业家们普遍依靠个人经验和直觉,再加上简单的分析和计算来指挥下属、运作企业。就当时的企业规模、市场条件、技术含量而言,不断积累的经验管理应该说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经验管理反而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
二、科学管理时代
1911年,美国的管理之父泰勒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问世,标志着漫长的经验管理时代的结束科学管理时代的到来。企业家们不再靠个人的经验与直觉来指挥下属,而是开始用调查研究、数学模型、数学工具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来代替个人经验。进入到20世纪20年代,诞生了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成行为科学理论,60年代又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
这个阶段经历了古典管理时期和行为科学时期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把人看作是经济人,工人追求高利润,企业家也追求高利润,过分强调科学方法和规章制度,注重科学性、精密性和纪律性,
轻视人的感情因素把工人当作机器的延伸。后一阶段认为企业工人是社会人,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友情、安全、归属感。著名的管理学家和管理理论有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生理、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实现五级)等等。
三、文化管理时代
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尽管是企业管理的伟大创举,但也有时代局限。泰勒重物轻人,把人当经济动物,单纯讲重奖重罚,葫芦卜加大棒的方式越来越无法激励人们的积极性。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框架于是成了管理大趋势,但是,温饱问题的解决与经济人假设的困境、脑力劳动比重的增加与外部控制方式的局限、服务制胜时代的到来与理性管理的没落、战略管理的崛起与企业哲学的导航功能、分权管理的发展与企业精神的凝聚作用等情况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管理必然产生第二次的飞跃,从科学管理走到文化管理的时代。这种飞跃的背后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社会基本矛盾作用的必然结果。只有在机械化、自动化出现并基本普及,现代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高速展,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竞争对产品差异和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才会形成企业文化锐不可挡的趋势,孕育出文化管理的强大生命力。
进入20世纪70年代,管理领域出现新的发展趋势,最突出的是企业文化热潮的兴起,以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的影响。不少学者指出,企业开始进入文化管理时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有意识的企业管理活动,一种学说,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由于实行文化管理,日本企业在七、八十年代发展强劲,冲击和抢占美国曾居于优势的若干领域,国家经济繁荣,一些企业、甚至一些要员开始不把美国看在眼里。于是在日本出现了三本书籍:《日本人想说不》、《日本人可以说不》、《日本人坚决说不》。
面对日本企业的咄咄逼人的挑战,一向以“金元帝国”自居且持有“美国全能、美国第一”观念的美国,开始重新思考。1979年,美国的沃尔格发表《日本名列第一》一书,开创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先河,进入80年代,美国管理界出版了四本畅销书:《Z 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它们的出版,被誉为企业文化四重奏,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
企业文化概念在1984年左右传入中国。80年代中后期,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中国开始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