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社会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旅游社会学

旅游社会学

旅游社会学社会学概论10历41班田志强XX一,谈谈如何将旅游社会学运用到实践中?答:旅游社会学是从旅游业入手,运用社会整体论、社会互动等社会学理论,来研究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一门新兴学科。

在我们身边可以看到很多和旅游社会学相关的现象和事例,在如何运用的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看到,比如在旅游黄金周过后造成的环境污染,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通过旅游影响到了本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哪些,都可以看到旅游社会学的影子,社会是一个发展的整体,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一批人去从事旅游业还间接的引起了地方社会问题的出现,比如:海南旅游较好,本地旅游房地产开发较多,对本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引起本地居民反感外来旅游者,认为是他们的到来造成了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引起社会问题,还有要研究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它带动的产业规模有多大?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有多大?黄金周的实施利弊如何?会不会造成次生的社会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和旅游社会学紧密相关,紧紧相连。

要通过学习旅游社会学来科学合理的解决这些出现的问题,通过各种方法使社会问题得到解决。

二,列举一个社会问题,并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社会问题是农村老人无人赡养,大量的老人独自居住产生的原因: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年到城市去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回报,在城市里打工赚钱,一年难得回一趟家,家里一般都是老人在操持,地里的农活也是老人在务,曾经有一位老人说过“人走了连一个抬棺材的都没有”这也许是一个让我们伤心的话,可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新闻报道,老人被饿死在家里,老人独自在家里去世,邻居闻到臭味才知道,有些老人走了儿女还不一定能够回去尽最后的孝道,老人每天只能自己扛着,有病有事再也找不到年轻人去帮忙了,任那房倒屋塌,人烟逝去,农村老人需要的关心和关爱不是隔十天半个月打个电话说着好吃好喝这么简单,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说道,这些事人最基本的,老人还需要的是爱和需求,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的时代,农村老人越来越多,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已经引起了媒体的注意报道。

旅游社会学

旅游社会学

旅游社会学的学科归类
• 归类于休闲社会学 • 归类于迁移社会学 • 作为单独的学科
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 • • 旅游者,即他的动机、态度、反应和角色 游客和当地人的关系 旅游系统的结构和运行 旅游的社会经济后果和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社会学的视角
• • • • • 韦伯主义 涂尔干主义 功能主义 符号互动论 马克思主义
旅游社会学简介
旅游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 今天意义上的旅游晚于旅行,它是旅行发展演 进的产物。
• 十九世纪后半叶旅游出现了突破性变化,这与 产业革命带来的深刻影响有极大关联性。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为 社会化的大众旅游。 • 20世纪70年代,对旅游的社会学研究才开始真 正繁荣起来。科恩教授主编《旅游社会学》, 最早提出“旅游社会学”的学科名称。
韦伯主义
• • • •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问题 对旅游者进行现代和后现代的区分 旅游进入科层制标准化阶段 新教徒的自由和逃避伦理
涂尔干主义
• 失范 • 神圣仪式 • 集中表现
功能主义
• 功能主义从系统运作的角度,将旅游现象 视为众多子系统构成的社会大系统,并重 点着眼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 对于旅游这一大系统运作的作用
• 本土文化的异化 • 文化商品化与创造出来的传பைடு நூலகம் • 舞台真实
谢谢!
符号互动论
• 符号的运用及解读 • 角色互动及动态演变(愤怒指数) • 拟剧理论(舞台真实)
马克思主义
• 旅游者追求的“神圣性”与旅游经营的 “世俗性”之间的矛盾 • 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矛盾
旅游与目的地社会变迁
• 社会的双重性 • 示范与失范 • 社会分化(社会分工、社会分层)
旅游与目的地文化变迁

旅游社会学

旅游社会学

旅游与赌博绪论:在食、宿、行、娱、购、游的旅游六要素中,澳门旅游业历来以博彩娱乐业见长,并以博彩业为龙头带动旅游业发展和经济繁荣而在世界上享有“东方蒙地卡罗”的“赌城”美誉。

“赌城”美誉为澳门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与繁荣同时,也造成了澳门旅游业发展的局限性。

目前,澳门旅游业的收入仍然以博彩娱乐的收入占大比例。

澳门政府在加大对博彩娱乐业的投入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在考虑改变澳门“赌城”的旅游形象,试图重新塑造澳门旅游全新的形象,走博彩娱乐与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相结合的多元化道路。

一,案例特征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毗邻广东省,与香港相距60 公里,距离广州145 公里。

澳门面积约为29平公方公里,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以及路氹城所组成。

小小的澳门,却蕴藏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共22座建筑及8个广场、前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

长期以来中西文化的汇聚交流,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具有异域色彩的旅游城市。

澳门地理位置佳、文化华洋杂处,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庙宇,又有庄严肃穆天主圣堂,还有众多的保护文物,以及沿岸优美的海滨胜景。

澳门区人口552,300人。

全区人口增长率2.0%,出生率8.69‰,死亡率3.43‰,男女人口比例0.92:1,全区居民平均寿命84.33岁。

徜徉文化遗产其间,仍可以重拾昔日的风采和传统的韵味: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圣保罗教堂遗壁大三巴牌坊,岿然矗立,右侧是三百多年历史的大炮台城堡;古老神奇的妈阁庙,默默地倾听著朝拜者的祈祷。

各式各样的教堂让人心底保持著一份圣洁,而酒类博物馆、海事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让人眼睛一亮。

(大三巴牌坊)氹仔岛位於澳门半岛之南,环境优美,建筑别具风格,构成一幅诗情画意般景观。

路环岛上花木繁茂,空气清新。

近年路氹城落成,各式渡假村林立,更添光辉。

旅客除可经澳门半岛最北面的关闸到达珠海市和中山市外,亦可经位于路氹城的莲花大桥到达珠海的横琴岛。

【2024版】旅游概论教学大纲

【2024版】旅游概论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概论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专业课程性质:主修总学时数:48课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旅游概论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书主要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通过9个项目、31个任务阐述了旅游、旅游的产生发展历史、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旅游市场、旅游的影响及旅游业的发展等知识。

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旅游的基础知识,对旅游活动的内容有概括的认识,为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使本书在内容组织、结构编排、教学环节、任务训练等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项目一走进旅游——揭开旅游神秘的面纱1任务1 旅游是什么1任务2 旅游的内涵是什么4任务3 旅游的类型有哪些9项目二探访旅游——寻找旅游的轨迹16任务1 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走进古代的旅游17任务2 托马斯·库克掀开近代旅游的篇章25任务3 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现代旅游29项目三身体力行——成为快乐的旅游者36任务1 谁是旅游者37任务2 怎么样才能成为旅游者42任务3 旅游者的旅游类型有哪些47项目四锦绣山河——旅游动力的源泉52任务1 发现美,认识旅游资源53任务2 创造美,开发旅游资源60任务3 珍惜美,保护旅游资源63项目五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69任务1 认识旅游业70任务2 整合资源,链接旅游——旅行社72任务3 旅途驿站,家外之家——旅游饭店81任务4 穿越时空,行游天下——旅游交通90任务5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旅游景区(点)93任务6 珍藏记忆,分享幸福——旅游购物97项目六有形产品无形手——旅游市场102任务1 植入服务,满足体验——旅游产品103任务2 环球旅游,异域风情——旅游市场及世界旅游市场107 任务3 美丽中国,魅力无限——我国的旅游市场112任务4 打造品牌,拓展市场——旅游市场营销118项目七雁过留声——旅游给我们带来什么124任务1 客观评价,合理利用——旅游效应概述125任务2 强国富民,辐射带动——旅游经济效应127任务3 传承弘扬,抵制规避——旅游社会文化效应132任务4 合理使用,和谐发展——旅游环境效应136项目八立规矩,定乾坤——旅游组织142任务1 谁持彩练当空舞——旅游组织概述143任务2 统一认识,绘制蓝图——国际旅游组织146任务3 协调组织,规划未来——我国的旅游组织150项目九明天的生活更美好——旅游业的发展160任务1 绚烂多姿,精彩纷呈——世界旅游业的发展161任务2 江山多娇,前程似锦——我国旅游业的发展163附录170参考文献190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旅游社会学教案

旅游社会学教案

旅游社会学教案简介旅游社会学是研究旅游与社会关系的学科领域。

本教案旨在介绍旅游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旅游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旅游社会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掌握旅游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分析旅游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探讨旅游与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社会学概述- 旅游社会学定义和发展历程- 旅游的社会意义和影响第二节:旅游社会学理论- 萨里纳-阿拉皮纳理论- 旅游系统理论- 乔利亚德理论第三节:旅游社会学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第四节:旅游社会学的相关领域- 旅游与社会结构- 旅游与文化交流- 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就旅游社会学的定义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旅游的看法- 研究报告撰写:学生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利用旅游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实际旅游案例,探讨旅游对当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教学评估- 完成研究报告-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准备并完成期末考试参考资料- Cohen, E. (2012). "Empathy and Hallucination: Sharing Travel Experienc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9(1), 1-3.- Dann, G. M. S. (2016). "Masks, Tourism, and Pilgrimag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59, 13-30.- Urry, J. (2016). "Quasi-Objects, Peaks and Atmospheres: 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 and the Experience of Tourism." Tourism Geographies, 18(2), 197-201.以上是我为您编写的旅游社会学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学时:54 学分:3制订者:丁晓蕾审核者:杨旺生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从文化和文化学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相关知识和体系。

为学习理解其他课程知识打下坚实基础,为将来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积淀知识底蕴。

要求:1.掌握旅游文化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与体系,对旅游文化的概念界定、旅游文化学学科的核心理论和研究前沿有所了解。

2. 能够在对旅游文化主体与旅游文化客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识旅游主体是文化的负载体,从文化的角度对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和消费行为进行认识,掌握旅游文化尤其是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客体的构成。

3. 从旅游管理者开发者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交流与传播、旅游跨文化扩散与涵化、旅游跨文化整合与转型过程中的变化与规律,认识文化震惊与文化冲突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4. 把旅游文化学的知识与理论灵活运用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把握旅游业服务与管理的文化内核。

三、教学内容:上篇:旅游文化学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第一讲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理论(9学时)第一节旅游文化概念第二节旅游文化的结构第三节旅游文化特点第四节旅游文化的研究历程、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讲旅游文化学学科定位及其核心理论(6学时)第一节旅游文化学的理论构成及其定位第二节旅游文化学的支撑学科中篇:旅游文化主体与旅游文化客体第三讲旅游文化主体(9学时)第一节旅游主体文化研究的内容第二节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第三节旅游主体的消费行为——文化性行为第四节旅游主体的旅游审美第五节中国古代自然美学第四讲旅游文化客体(12学时)第一节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内容第二节旅游目的地聚落文化生态系统第三节中国旅游文化客体构成及其审美特征第五讲中国旅游文化历程与旅游传统(9学时)第一节中国旅游文化历程第二节中国旅游文化传统第三节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承下篇:旅游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第六讲旅游文化交流与传播(3学时)第一节旅游跨文化扩散与涵化第二节旅游跨文化整合与转型第七讲文化震惊与文化冲突(6学时)第一节旅游主体的文化震惊第二节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第三节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变迁对其生命周期的影响第四节旅游在我国民族地区产生的影响。

《旅游学基础教学大纲》教案

《旅游学基础教学大纲》教案

《旅游学基础教学大纲》教案旅游学基础教学大纲教案一、教学目标- 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掌握旅游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学科;-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旅游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对旅游行业发展的敏锐观察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旅游学的概念和定义- 旅游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旅游的种类和特点;- 旅游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 旅游学的理论框架- 旅游需求和旅游市场;- 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旅游规划和旅游目的地管理;- 旅游行为和旅游消费。

3.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 旅游学的起源和发展;- 旅游学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学派。

4. 旅游学的相关学科- 旅游地理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管理学;- 旅游社会学;- 旅游心理学。

5.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学研究的方法论;- 旅游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6. 旅游学的实践应用- 旅游规划和目的地开发;- 旅游企业经营和管理;- 旅游市场营销。

三、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理论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基础知识;-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旅游学问题;- 讨论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或旅游企业,加深对旅游学实践的认识。

四、教学评估- 平时表现: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中期考核:书面考试或项目报告等;-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旅游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教材:《旅游学基础》;- 参考书籍:《旅游学导论》、《旅游学原理》等;- 多媒体教具:PPT、视频等。

旅游社会学

旅游社会学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提要及核心理论内涵与拟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作用和在旅游社会现象中具体现象的研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提要:《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戈尔曼所写的一本关于社会学的著作,在社会学界有着极好的声誉,同时,也被各个学科予以引用,来研究各自的学科,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这就是这本书的伟大,因而,这本书中所涉及的理论——“拟剧理论”,也因此名声大噪,现在,我们就来揭露这本伟大著作的神秘面纱,寻找这个理论的真正的高明之处。

我们打开书本,可以知道,其主要由九个部分组成,分别是:1.序言2.引言3.第一章:表演4.第二章:剧班5.第三章:区域与区域行为6.第四章:不协调角色7.第五章:角色外的沟通8.第六章:印象管理艺术9.第七章结束语拟剧理论主要涉及社会学方面,因此,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事实(客观事实: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等;主观事实:人性、社会学心理等)的拥有多重范式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期。

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现代学科。

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

主要有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agency)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

社会学在研究题材上或研究法则上均有相当的广泛性,其传统研究对象包括了社会分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社会宗教、社会法律、越轨行为等,而采取的模式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

由于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都是由社会结构、个体机构的影响下塑造而成,所以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学进一步扩大其研究重点至其他相关科目,例如医疗、军事或刑事制度、互联网等,甚至是例如科学知识发展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一类的课题。

旅游社会学社会与文化基本概念与理论课件

旅游社会学社会与文化基本概念与理论课件
关系
旅游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包括雇佣关系、服务关系、交易关 系等。这些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旅游目的地的社会 环境。
网络
旅游社会中存在着各种网络,包括人际关系网络、信息传播网络、服务网络等 。这些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活动的效率和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发展。
03 旅游社会学的文化概念
旅游影响的社会学理论
旅游社会影响
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旅游社会影响的类型
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中积极影响包括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 发展等,消极影响包括破坏当地文化、扰乱当地生活等。
旅游社会影响的调控
通过政策调控、法规约束和规划管理等方式,控制和减少旅游活动 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
05 旅游社会学的应用与实践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社会考量
社区参与
1.A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社 区的意见和利益,促进社区参与,确保旅游发 展与当地社区的需求和价值观相一致。
文化保护与传承
1.C 旅游开发应注重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避 免过度商业化,确保当地文化的真实性。
社会影响评估
旅游社会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旅游社会由不同的群体构成,包括旅 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目的地居民 等。这些群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社会关 系和互动模式。
功能
旅游社会具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 方面的功能。旅游活动能够促进经济 发展,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承,增进不 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旅游社会的关系与网络
03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和变化,旅游社会学将更加关注 旅游现象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
旅游社会是指由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目的地居民等构 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具有特定的社会特征和行为规范。

《旅游学》教学大纲

《旅游学》教学大纲

《旅游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影响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是阐述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我国的旅游政策。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与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旅游现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旅游者的类型及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国际旅游客流与我国的客源以及旅游的作用与影响。

四、教学方法《旅游学》是一门应用学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联系较多,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学中,除应注重系统理论的阐述,还应对本课程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作一定的补充介绍,在方法上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讲解和实践调研相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旅游学》是旅游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

都是旅游地理学的平行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面的社会经济现象。

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学》更侧重与基础性。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绪论(共3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2)掌握旅游学研究的对象。

2、教学内容(1)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学时)。

(2)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3)旅游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组织、旅游市场、旅游的影响(1学时)。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定位和目标《旅游概论》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一样,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它所阐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观点,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学习以后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大有好处的。

通过学习《旅游概论》,要使学生掌握旅游及其相关概念,掌握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对旅游的认识,并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旅游的历史(一)课程内容1.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4.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5.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6.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们重点掌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的贡献,科学技术发展对旅游旅游活动的影响以及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等内容。

熟悉和了解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以及不同时期的旅行发展等内容。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一)课程内容1.旅游的概念2.旅游活动的类型3.旅游活动的性质4.旅游活动特点(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的性质和特点三大内容。

熟悉旅游活动的类型;了解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

第三章旅游者(一)课程内容1.旅游者的基本概念2.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3.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4.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旅游者的基本概念、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熟悉和了解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第四章旅游资源(一)课程内容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2.旅游资源的开发3.旅游资源的保护(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区分现实旅游资源与潜在旅游资源、旅游点的生命周期。

旅游社会学

旅游社会学

旅游社会学旅游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现象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探究了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旅游的反馈作用。

旅游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旅游行为、旅游产业、旅游文化、旅游政策等多个方面。

旅游行为是旅游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旅游行为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

旅游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动机,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旅游行为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从而更好地开发旅游市场。

旅游产业是旅游社会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旅游产业是指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包括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娱乐等多个方面。

旅游产业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从而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旅游产业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更好地评估旅游产业的贡献。

旅游文化是旅游社会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旅游文化是指旅游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元素,包括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

旅游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推广旅游文化。

同时,旅游文化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从而更好地维护旅游文化的价值。

旅游政策是旅游社会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旅游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措施,包括旅游规划、旅游投资、旅游管理等多个方面。

旅游政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旅游政策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从而更好地评估旅游政策的质量和效益。

旅游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现象与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2024版】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2024版】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数: 32(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10)先修课程:无开课部门:管理学院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学科。

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规律。

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历史短,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国在发展旅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学的总体认识,迅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核心内容,从宏观上初步将旅游学各方面的知识贯通起来,会运用旅游学的知识观察和初步分析旅游活动的现象,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旅游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世界与中国旅游发展的概况和各时期旅游的特点,理解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2.理解战后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3.掌握旅游的定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旅游业的开端,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难点:世界与中国各时期旅游发展的特点及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

教学内容:1.旅游与旅游学;2.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3.现代旅游的特征;4.现代旅游的种类。

第二章旅游者教学目的及要求:1.熟悉旅游者的定义及旅游者产生的基本条件;2.掌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动机形成的条件、旅游者流动规律;3、熟悉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旅游者的素质和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旅游者的定义与本质属性;2.旅游动机及动机的行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旅游者的概念界定、旅游动机;难点:旅游者的动机及形成。

教学内容:1.旅游者的定义及产生条件;2.旅游者的旅游动机;3.旅游者的流动规律;4.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5.文明旅游——旅游者的素质修养。

《旅游社会学》讲义概要

《旅游社会学》讲义概要

《旅游社会学》讲义概要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邢慧斌第一章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旅游社会学的定义旅游社会学是从旅游业入手,运用社会整体论、社会互动等社会学理论,来研究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试图通过微观、宏观两个角度,广泛研究旅游现象、关系、行为、规律,以期望解决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和推动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重要是理解)理解1.新兴学科2.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三种运行状态和三种发展状态)3.条件和机制条件:人口条件、生态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与心里条件等二:研究对象三:研究方法1.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特征2.基本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区别这四类方式)3.社会学的研究过程选择问题阶段、研究设计阶段、资料收集阶段、资料分析阶段、结果总结阶段(会灵活运用)4.课题的来源:现实生活、个人经历、相关文献。

5.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标题、导言、主体、结尾、参考文献6.基本研究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测量统计、定性分析、计算机应用等四:研究的困难1.调查对象的复杂性常常影响最后结论2.研究手段的限制3.社会条件的限制(伦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第二章旅游社会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一:旅游社会学的产生1.社会学的产生(两次大革命)2.旅游社会学的产生①19世纪70年代用统计方法研究旅游社会旅游学;②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旅游社会学研究重功利性③60年代至今旅游社会学涉及领域较广泛,但仍受重功利性的影响二:早期的社会学理论1,孔德的社会学理论主要贡献:①最早提出和使用“社会学”②提出人类知识三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阶段、实证阶段③解决社会弊端的原则:以爱为原则,以秩序为基础,以进步为目的。

④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2。

斯宾赛的社会学理论①个人本位的社会有机体②社会进化思想3.迪尔客姆①重整体、唯实的方法论②社会团结③独特的研究程序4.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目标合理的行为、价值合理的行为、激情的行动、传统的行动(在旅游活动中后两种占主体)三:旅游社会学的流派1.结构功能主义旅游系统应具有的功能: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和模型维持功能2.社会冲突理论集中在以下几点:①旅游产业的高度常规化、非人格化的发展模式与旅游质量期望值之间、以及旅游产业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旅游社会学

旅游社会学

旅游社会学旅游社会学:研究旅游角色、制度、动机及其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旅游的社会动机、社会含义和社会文化资源;旅游的特征与发展规律;旅游区的社会规划和社区开发;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的社会管理;旅游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控制;闲暇时间的分配规律;旅游与人的素质、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的关系;旅游群体的研究;旅游者的社会心理等。

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大陆,20世纪70年代成为独立的分支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旅游社会学的建设。

还出现了把旅游业作为一种国际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国际旅游社会学。

国际旅游现象的出现源于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差异,在各国居民对其生活环境以外的世界不再感到惧怕、威胁,渴望与陌生、新鲜的事物建立联系,以便估价和享受它时产生。

新奇与熟悉(新鲜感与亲切感)构成国际旅游的两个基本要素。

旅游需求:人们出于对游览、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的欲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购买旅游产品的需求。

其产生受闲暇时间与支付能力等因素影响。

旅游市场:旅游商品供给与有支付能力需求关系的总和。

由旅游者、旅游商品、旅游销售和旅游价格四要素构成。

其特点是:旅游商品主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形成的综合性服务;交易中基本上只提供服务的有偿使用,而不发生实物所有权的转移,也不能贮存;其价值如不交换或消费就不存在。

旅游者:旅游活动主体。

狭义指游客,即离开常住地旅行游览的人;广义指离开常住地24小时以上、一年以内,在异国他乡以消遣、休闲、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活动等为目的的人。

旅游商品:广义指旅游部门为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产品,包括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形成的综合性服务,也包括旅游区商店出售的商品。

狭义仅指旅游区商店对游客出售的有形商品,这类商品具有纪念、馈赠、收藏、实用以及体现地方或民族特色等特性。

大体包括:纪念品、地方传统工艺品、土特产品、一次性食品、旅游用品等。

《旅游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社会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类别:专题研讨+考试适用对象:本科生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旅游与遗产管理方向)总学时、学分: 34 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文化现象和文化学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的知识体系,从社会学现象和角度掌握旅游业的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为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可细化为:第一,让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理论,明确旅游文化学科的核心理论和了解旅游现象、关系、行文、规律,明确旅游社会学的核心理论;第二,让学生掌握旅游文化主体、客体、旅游企业文化、旅游文化交流与传播、旅游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讲授讲授旅游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了解旅游社会学视野与研究对象和主要理论;掌握旅游者角色、群体、分类与分层;旅游动机;旅游体验中的本真性问题;旅游吸引物;旅游地形象的社会建构;主客关系与旅游凝视;旅游现象中的性别问题;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性。

三、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四、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旅游角色、群体、分类与分层,挖掘旅游中的本真性。

难点是旅游社会学中的应用性,学生要能够使用社会学知识分析旅游问题,为旅游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课程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专题研讨带领学生进行文献阅读、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旅游社会学视野、研究对象和理论视角(2学时)1.社会学下的旅游2.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理论视角第2章旅游者角色、群体、分类与分层(2学时)1.旅游者角色与分类2.旅游者分类与旅游市场分割3.旅游者与社会分层4.背包客与另类旅游5.旅游者虚拟社区第3章旅游动机(2学时)1.旅游动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2.旅游动机研究的理论框架3.旅游动机的实证研究第4章旅游中的本真性问题(2学时)1.现代旅游中本真性问题的缘起2.西方旅游研究中的本真性概念3.“本真性”理论在西方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第5章旅游吸引物(2学时)1.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及内涵2.旅游吸引物的社会建构3.社会变迁与旅游吸引物第6章旅游地形象的社会构建(2学时)1.旅游地形象的塑造与表征2.案例分析:旅游地的空间生产与形象建构第7章主客关系与旅游凝视(2学时)1.陌生人2.主人社会的感知与态度3.旅游凝视4.照相机镜头下的主客关系第8章旅游现象中的性别问题(2学时)1.社会学的性别理论2.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现象性别框架3.性别化的旅游者4.旅游系统里的性别不平等第9章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2学时)1.旅游与目的地社会变迁2.旅游与目的地文化变迁3.旅游、迁移与身份认同4.旅游与社会排斥5.旅游增权与目的地可持续发展6.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概览专题研讨(16学时)1.中国旅游市场发展分析2.旅游新业态3.旅游意向与性别、年龄、地区关系4.旅游对民族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5.社会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6.数字经济对中国旅游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社会学》教学大纲编写说明旅游社会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主要研究和介绍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与社会发展过程的相关性,分析中国旅游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以及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发展对中国未来旅游业的影响,并对三大旅游市场、假日旅游、旅游上市公司、旅游互联网等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从而进一步探讨云南旅游业发展的途径。

旅游社会学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探索旅游发展的创新思路的能力,也有助于旅游经济学、企业文化与CI战略、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等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旅游社会学、旅游与旅游业、假日旅游、黄金周、三大旅游市场、旅游上市公司、旅游互联网等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学习并掌握中国旅游业的成长、发育,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中国三大旅游市场发展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分析,中国假日旅游、旅游上市公司分析,中国旅游互联网分析,香港、澳门、台湾旅游业分析。

从而提高学生探索旅游发展的创新思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注意以下问题:1.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旅游社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先从旅游、旅游业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讲起,引伸到旅游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动作用,再进一步分析中国三大旅游市场发展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分析,中国假日旅游、旅游上市公司分析,中国旅游互联网分析,香港、澳门、台湾旅游业分析,达到分析云南旅游发展的现实问题、探讨云南旅游发展的新途径的目的。

注重前后之间的逻辑性,章与章之间内容相扣。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旅游作为一个具有统一性的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2.渗透旅游社会学实践的最新进展旅游社会学是发展中的知识,在社会发展、文化积累和旅游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运用教师的理论知识及旅游体验,以及最新的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探索融入教学中,增进课程学习的思想性和前瞻性。

3.将旅游体验教学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旅游是一门实践性、系统性和知识性较强的综合课程,旅游体验教学将能有效增进学生对旅游社会的学习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36学时旅游社会学是一门旅游与社会的综合性学科,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探索旅游发展的创新思路的能力,建议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设。

课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第一章中国旅游业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产物一、中国社会大变革二、中国旅游业的发育期三、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期4第二章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中国旅游市场状况二、主要特征三、明确几个问题4第三章当今社会发展对中国未来旅游发展的影响一、世界经济一体化二、国际生态旅游年三、中国加入WTO四、西部大开发五、2008北京奥运会6第四章中国旅游市场发展分析一、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二、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分析三、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分析4第五章中国假日旅游发展分析一、中国假日旅游的现状分析二、中国假日旅游的发展分析4第六章中国旅游上市公司分析一、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现状二、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分析4第七章中国旅游互联网一、中国旅游互联网的现状二、中国旅游互联网的发展前景4第八章香港、澳门、台湾旅游业分析一、香港旅游业二、澳门旅游业三、台湾旅游业4期末考查可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一)卷面考查(二)写专题论文(三)口试(抽题答试)2目录第一章中国旅游业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产物第一节中国社会大变革第二节中国旅游业的发育期第三节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期第二章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中国旅游市场状况第二节主要特征第三节明确几个问题第三章当今社会发展对中国未来旅游发展的影响第一节世界经济一体化第二节国际生态旅游年第三节中国加入WTO第四节西部大开发第五节2008北京奥运会第四章中国旅游市场发展分析第一节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第二节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分析第三节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分析第五章中国假日旅游发展分析第一节中国假日旅游的现状分析第二节中国假日旅游的发展分析第六章中国旅游上市公司分析第一节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现状第二节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分析第七章中国旅游互联网第一节中国旅游互联网的现状第二节中国旅游互联网的发展前景第八章香港、澳门、台湾旅游业分析第一节香港旅游业第二节澳门旅游业第三节台湾旅游业第一章中国旅游业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产物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到中国社会大变革、中国旅游业的成长、发育和发展期。

要求:掌握中国社会大变革、中国旅游业的成长、发育和发展期。

中国旅游业与中国社会变革的相关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概念:包括对旅游、旅游业、旅游社会学等概念的掌握;重点掌握中国旅游业与中国社会大变革的相关性。

实践:学生自己旅游体验,了解云南近十年的旅游发展。

(二)教学难点1.旅游社会学概念,与现实结合讲解旅游业的内涵2.中国旅游业的成长、发育发展期;3.中国旅游业发展与中国社会大变革的相关性。

学生对现今中国经济社会与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授与学生旅游体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社会大变革一、1976年中国社会大事件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四、1992年南巡讲话第二节中国旅游业的发育期一、总体二、主要特征三、两大发展阶段第三节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期一、总体二、主要特征三、两个阶段五、考查范围与题型(一)考查范围1.基本概念旅游、旅游业、旅游社会学2.基本理论中国社会大变革、中国旅游业的成长、发育和发展期。

中国旅游业与中国社会变革的相关性。

(二)考查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实作题等六、主要参考书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参考书附在最后列出,以下几章相同第二章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要求:掌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特征,明确几个问题。

以及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概念:包括对入境旅游、旅游从业人员等概念的掌握;重点掌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

实践:学生自己旅游体验,结合昆明实际探讨当前热点问题。

(二)教学难点1.旅游业发展最新状况2.中国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指标;3.结合社会实际明确几个问题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授与学生旅游体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旅游市场状况一、三大市场全面发展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分析第二节主要特征一、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二、政府扶持力度普遍加大三、行业不断完善四、市场规则日渐完善第三节明确几个问题一、旅游大国与旅游强国二、政府与市场三、积极性与盲目性四、改革与开放五、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六、产业的发展与企业的效益五、考查范围与题型(一)考查范围1.基本概念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大国、旅游强国2.基本理论三大市场全面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分析、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政府扶持力度普遍加大、行业不断完善、市场规则日渐完善、旅游大国与旅游强国、政府与市场、积极性与盲目性、改革与开放、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产业的发展与企业的效益的分析。

(二)考查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实作题等六、主要参考书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参考书附在最后列出,以下几章相同。

第三章当今社会发展对中国未来旅游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生态旅游年、加入WTO、西部大开发、2008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旅游发展的影响。

要求:掌握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生态旅游年、加入WTO、西部大开发、2008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旅游发展的影响。

并分析探讨当前云南旅游热点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概念:包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生态旅游、国际生态旅游年、旅游的新殖民主义效应、西部大开发等概念的掌握;重点掌握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生态旅游年、加入WTO、西部大开发、2008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旅游发展的影响。

实践:学生自己旅游体验,结合昆明实际探讨当前热点问题。

(二)教学难点1.世界经济一体化2.生态旅游及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3.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2008北京奥运会对云南旅游发展的思考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云南旅游发展实际进行课堂教授、课堂讨论。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经济一体化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对旅游业的影响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第二节国际生态旅游年一、生态旅游及国际生态旅游年二、中国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加入WTO一、加入WTO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分析二、加入WTO对旅游业付出的代价分析三、如何“与狼共舞”,反对旅游业的“新殖民主义效应”第四节西部大开发一、西部大开发二、西部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三、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四、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重点第五节2008北京奥运会一、奥运会举办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分析二、旅游业发展对奥运会的前瞻性思考三、云南旅游业如何借机发力五、考查范围与题型(一)考查范围1.基本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生态旅游、国际生态旅游年、旅游的新殖民主义效应、西部大开发2.基本理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对旅游业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生态旅游及国际生态旅游年、中国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入WTO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分析、加入WTO对旅游业付出的代价分析、如何“与狼共舞”,反对旅游业的“新殖民主义效应”,西部大开发、西部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劣势、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奥运会举办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奥运会的前瞻性思考、云南旅游业如何借机发力。

(二)考查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实作题等六、主要参考书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参考书附在最后列出,以下几章相同。

第四章中国旅游市场发展分析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分析,及出境、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要求:掌握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分析,及出境、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并分析探讨当前云南三大旅游市场热点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概念:包括对出境旅游、边境旅游、国内旅游等概念的掌握;重点掌握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分析,及出境、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实践:学生自己旅游体验,结合昆明实际探讨当前热点问题。

(二)教学难点1.入境旅游运行情况分析2.出境旅游市场存在问题分析3.国内旅游需求现状分析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云南旅游发展实际进行课堂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