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三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行为医学(主编韦波)章节重难点第3章-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
第三章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一、学习纲要掌握:1.遗传和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2.人类行为发展的含义和特点。
3.男女行为特点及其表现差异。
熟悉:1.前额叶皮质受损导致的症状表现。
2.颞叶受损的主要症状表现。
3.顶叶受损患者在行为方面的表现。
4.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有哪几类。
5.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的行为特点。
了解:1.乙酰胆碱、多巴胺、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2.成年早期、中期、晚期的行为特点。
二、教材精要【内容简介】本章系统介绍了人类行为的遗传、脑、神经递质等生物学基础,不同人生阶段人的行为的发展和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基础。
【教材知识点】(一)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与人类行为(1)基因:在人体的每个细胞核内都存在着名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遗传物质,由DNA组成的很小的单元,称之为基因。
(2)行为遗传学:人类行为遗传学是在遗传学、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3)一种基因,一种障碍:传统行为遗传学的观点认为一种行为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或者主要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此基因的缺陷足以导致该行为的障碍,即“一种基因,一种障碍(OGOD)”。
(4)数量性状位点:人类的复杂行为的遗传因素主要受多种基因影响,这种多基因系统里的基因被称为数量性状位点。
2.大脑与人类行为(1)大脑皮质包括感觉皮质、运动皮质以及联合皮质。
但与人类行为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联合皮质,它将感觉皮质传递来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将其传到运动皮质,从而控制行为;联合皮质包括顶叶联合皮质、颞叶联合皮质和前额叶联合皮质三个部分。
(2)前额叶皮质:是最高级别的联合皮质,在个体发育中,前额叶皮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晚成熟的结构。
前额叶皮质在许多脑的高级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与人类的注意、知觉、能动性、计划性、持续行为、工作记忆、语言、控制干扰以及执行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联系;同时,也是情绪中枢通路的重要环节之一。
第三章人类的生殖和发育复习课件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
3、保持稳定情绪
高兴、愉快、满意等积极的情绪可以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体 的机能,使人的免疫力增强,有助于智力的发 展。因此,在学习生活中,青少年应保持积极 的情绪,做到“乐学”,这样会提高学习效率。
(1)学会自我调节 利用合理宣泄、适当倾诉或体育娱乐转移注意力
等方式
(2)主动控制自己不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的要求 和奢望,不苛求社会与他人。
①卵黄 ②胎盘 ③脐带 ④母体(C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C )
A.生产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① B.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② C.怀孕是指受精卵植入③的内膜的过程 D.胚胎发育的场所是③
6.女性的卵巢和输卵管通常被称作子宫的附件.下列说法正
胎儿是图中序号[ 3 ]所示部分。[4]是_子__宫__ 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时,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直接通 过图中序号
[ 1 ]和[2 ] 所示的结构从母体获得。
12.如图是与生殖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图比较,甲图所示生殖结构由多种组织构成, 属于 器官 层次,乙图所示生殖结构Ⅰ属于 细胞 层 次.
A.开展正常人际交往,通过正常渠道学习青春期卫生知识 B.将自己对性知识的疑惑埋藏在心里 C.正确对待身体变化,性器官的发育,第二特征的出现等 D.树立远大理想情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培养高尚情操上
4.“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负担明 显加重.在从受精卵到胎儿呱呱坠地前的整个过程中,其 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获取于:
复习主题二 青春期发育
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变化?
2、青春期发育的心理变化?
人类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人类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人类的行为是复杂的,它不仅受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也受制于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是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它研究的是大脑的组织,功能和化学过程,这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思维至关重要。
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神经生物学的基础是神经元和神经递质。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它们通过突触发送化学信号,来与其他神经元以及肌肉和腺体相互作用。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它通过突触将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到肌肉或腺体。
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可以控制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影响感觉、思维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它主要负责将感觉信号传输到身体的不同部位和控制肌肉的运动。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所有的神经元和神经末梢,它主要将感觉信号从感觉器官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将运动命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送到肌肉。
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皮层是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组织,它是大脑的大部分功能的控制中心。
它包括许多功能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与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功能相关。
例如,颞叶皮层与记忆和情感相关,额叶皮层与决策和注意力相关,顶叶皮层与空间感知和视觉运动控制相关,顶下皮层与触觉和本体感知相关,枕叶皮层与视觉处理相关。
神经系统的荷尔蒙控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受到神经递质的控制,荷尔蒙也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荷尔蒙是一种化学物质,它们通过血液传播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对生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睾酮是男性主要的性激素,具有促进肌肉生长和性特征发育的作用。
催产素是一种与社交行为相关的荷尔蒙,它在亲密接触和性行为等情境中释放。
催产素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信任和互动,从而增强社交关系。
大脑的发育和可塑性大脑的发育和可塑性也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大脑的发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从胚胎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后。
第三章行为的生物学基础PPT课件
Our goal for this chaper
• The goal is to help you to understand how biology contributes to the creation of unique individuals agains a shared background potential.
Medulla[me'dʌlə]: center for breathing, blood pressure, and the beating of the heart.
Pons [pɔnz]: provides inputs to other structure in the brain stem and to the cerebellum
脑发达 • monozygotic:[,mɔnəzai‘gɔtik]同卵的 • dizygotic:[,daizai‘gɔtik] 异卵的
Key terms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绝对不应期 acetylcholine [ə,si:til'kəuli:n]乙酰胆碱 action potential 动作电位 all-or-none law 全或无规律 axon [‘æksɔn]轴突 dendrite [‘dendrait]树突
3.After an action po a segment of the axon, that neuron enters a refractory period.
Synaptic transmission
Neurontransmitters and their functions
your life experiences continue to modify your brain.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导论 ppt课件
ppt课件
1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胎儿期 第四章 婴儿期 第五章 幼儿期(学前期)
第六章 学龄期
第七章 青春期 第八章 成年早期 第九章 成年中期(中年期) ppt课件
以年龄为主线介绍 各生命历程阶段的 生物、心理、社会 发展特征及各层面 因素的影响和具体 作用方式。
我的心激起一阵阳光的涟漪 我立志一定好好继续努力 学好专业找个好工作 可以好好报答父母, 改变穷苦的命运 好好用自己的知识 来为社会为国家努力工作 认真做个受人尊重的人 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进入大学以后我怎么发现 大部分人不爱读书 每天晚上谈女孩子 哪个女孩子性感漂亮 和哪个女孩子****更爽 有钱的同学则大胆的找起女朋友来 大摇大摆的在学校旁边租房子同居 大家都爱玩电脑游戏 大家都嘲笑我是个土包子 这个不会那个也不会 于是我为了和同学打好关系 我也学会了玩电脑游戏 游戏比他们更厉害 我以后更乐衷于玩电脑了 我还自己用打工的钱以及借了部分钱 ppt课件
结婚后从下往上看
6
ppt课件
6
案例1:
2004年云南大学“2· 23凶杀 案”震惊全国,马家爵,一 个人们眼中的“好学生”、 父母眼里的“好儿子”一夜 之间变成A级通缉犯,流浪 了20多天后落网,杀人后的 第四个月,被指控蓄意杀人, 判刑伏法,被执行了死刑。
思考: 有哪些因素导致马加爵事件发生?
库少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韩晓燕,朱晨海著《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格致出版社 ;
护理本科行为医学概论
《行为医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行为医学(behavioral medicine )是行为科学与医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其核心思想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将这些知识和 技术应用于促进健康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保健和康复。
行为医学的发展大大丰富了 医学理论,适应和促进了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行为医学与生物医学、 社会医学并列,是现代医学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保障和促进人们的健康方面发挥着愈来 愈重要的作用。
行为医学的研究已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 营养学、心理学、疾病防治、医学教育、中西医结合、医学哲学以及健康促进等领域。
医学 各专业、各学科均离不开对人类行为的认识和研究,因此,医学教育中加强行为医学的教育 就显得极其重要。
二、课程目标1、知道《行为医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 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行为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
3、掌握健康行为,不良行为,高危行为,变态行为,常见疾病与行为等。
4、初步学会运用行为医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开展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 义表述如下:1 .知道一一是指对这门学科和这门学科的发展、研究范围等的认知。
2 .理解一一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等的理解。
3 .掌握一一是指掌握健康行为,不良行为,高危行为,变态行为,常见疾病与行为。
4 .学会一一是指运用已掌握的行为医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开展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3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学时:18(供护理本科专业用)学分:1 课程编号:63(一)绪论(三)人类发育行为学(四)健康行为(六)高危行为(七)变态行为(八)应激与行为医学(九)常见疾病与行为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行为医学为一门专业选修课,是行为科学与医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最新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PPT课件
神经冲动的传导
1.动作电位的产生
2.动作电位的性质
1)动作电位遵从全或无规律(all-or-none law)
2)不同神经元沿轴突传递动作电位的速度不同
3)当动作电位传过一个轴突节段后,这部分神经 元就进入不应期
神经冲动的传导
3.突触传递
一、不能有其他递 质或化学分子附着 到受体分子上; 二、神经递质的形 状必须与受体分子 形状匹配,就像钥 匙与钥匙孔一样精
当神经元兴奋时,除了产生与突触活动相关的电流之外, 还会产生磁场。与脑电相似,可以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 将头皮表面很小的磁场检测出来。
脑磁图(magneto encephalography , MEG),就是一种在 头皮表面测量脑神经活动产生的微弱磁场的技术。
与ERP相似,研究者也可以通过叠加平均技术在MEG中抽 取事件相关磁场(event-related fields,ERFs)。
细匹配
神经递质
人的大脑内有30多种神经递质,其中比较重 要的介质有乙酰胆碱、GABA、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内啡肽,以及多种氨基酸。
二、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脑科学与行为
人的大脑只有一个柚子那么大,重1.4千克左 右,由大约1000亿神经细胞够构成。在高倍显微 镜下观察人的大脑时,就像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 。那里,到处都像是纵横交错的蜘蛛网,密布着 细细的纤维和一些透明的小球。更大之为脑间奇和究妙行竟的为有是, 还可以看到四处飞驰的电脉冲,而什所么有关的系物?体又 都浸泡在一个运动着的化学物质海洋中。
技术特点
1)扫描时要给人体注射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物质,短期内最 好不要接受多次PET扫描。
2)并不是直接测量脑神经活动,只是通过测量脑血流量来 间接推测脑活动。脑血流量和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复杂 。
第3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含义—需要是人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二)、人类需要的层次1、需要层次论: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
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后低级需要仍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
低级需要是人和动物共有的,高级需要是人特有的(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一是归属的需要;二是友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内部尊重(自尊);外部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2、ERG理论:阿尔德弗尔1969提出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当得到满足,可能会追求更高层次,也可能没有上升趋势,当较高需要受挫后可能会降求其次;认为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强度不仅不减弱,还可能增强,这与马斯洛理论最大不同(1)、生存的需要:关系人的肌体存在或生存(2、)关系的需要: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3)、成长的需要: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3、莫瑞的需要理论(1)、需要的特点和作用①、需要与需要之间的关联②、需要作为力能够影响并组织个人的知觉思维意向以及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③、需要永远作为力推动着活动,是个性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④、需要有不同的发展阶段(2)、需要的分类①、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包括食物、水、排泄、性、避免伤害②、第二需要:也称心因性需要,包括: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和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需要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莫瑞认为心因性需要是通过童年的经验获得的,不同人的不同行为是由个人的内部活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三)、需要类型1、按起源:生物性需要:对生活资料的需要;生理保健的需要;繁衍后代的需要社会性需要:对工作的需要;对知识的需要;实现理想的需要2、从对象角度:物质需要:个体对物的需要,包括生理性和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对智力、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条件的需要3、间接需要:概括、抽象的需要,常以理想志向等形式表现直接需要:指随着间接需要产生而产生的具体需要,如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上大学的需要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含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生物主义:生物学视角下的人类行为解释
• 遗传因素:行为特征的遗传基础 • 生化过程:行为活动的物质基础 • 神经系统:行为活动的调节中心
生物学视角下人类行为的演化过程
人类起源与演化
• 人类起源:从灵长类动物到人类 • 人类演化: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人类行为演化
• 行为特征:从本能到习得行为 • 社会行为:人类社会结构的形成 • 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进步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健康
• 激素失衡: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基础 • 激素治疗:心理疾病的内分泌干预
激素失衡导致的行为异常
• 焦虑障碍:激素水平与焦虑症状 • 抑郁障碍: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状
05
生物节律与人类行为
生物节律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生物节律的概念
• 生物节律: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周期 • 昼夜节律:昼夜变化的生物学规律
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
• 双胞胎研究: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分离 • 基因关联研究:基因与行为的关联分析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
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
• 环境因素:生活条件、社会背景等 • 生物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行为的影响
• 行为可塑性: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 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行为特征的多样性
生物主义:生物学视角下的人类行为解 释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DOCS
生物学基础与0人1类行为关系概
述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遗传:生物体特征传递的方式 • 进化:物种适应环境的过程
生物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案第一章: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1.1 人类的生物学特性1.2 人类的行为模式1.3 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1.4 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二章: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2.1 社会环境的定义与特征2.2 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2.3 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2.4 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迁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3.1 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3.2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3.4 案例分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第四章: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4.1 家庭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4.2 学校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4.3 社会媒体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4.4 社会政策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第五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模型5.1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模型5.2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理论5.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模型5.4 案例分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模型应用第六章:社会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6.1 社会环境对人类生理发展的影响6.2 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发展的影响6.3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发展的影响6.4 案例分析:社会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第七章: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调节7.1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规范的影响7.2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约束的影响7.3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激励的影响7.4 案例分析: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调节的关系第八章:社会环境与人类心理健康8.1 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8.2 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压力的影响8.3 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适应的影响8.4 案例分析:社会环境与人类心理健康的关系第九章: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干预9.1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干预的方法9.2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干预的效果9.3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干预的策略9.4 案例分析: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干预的应用第十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趋势与挑战10.1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新趋势10.2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挑战与困境10.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未来发展10.4 案例分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实践案例第十一章: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政策分析11.1 社会环境政策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2 社会环境政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1.3 社会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1.4 案例分析:社会环境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第十二章: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变化趋势12.1 社会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12.2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12.3 应对社会环境变化的策略与方法12.4 案例分析:社会环境变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第十三章:跨文化视角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3.1 文化差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3.2 跨文化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特点13.3 跨文化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3.4 案例分析:跨文化视角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十四章: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可持续性14.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14.2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可持续性的影响14.3 促进人类行为可持续性的策略14.4 案例分析:可持续性视角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十五章:实践项目: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综合分析15.1 实践项目的设计与目标15.2 实践项目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15.3 实践项目成果的评估与反思15.4 案例分析:实践项目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案全面覆盖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相互影响、关系模型、发展关系、行为调节、心理健康、行为干预、研究趋势与挑战、政策分析、变化趋势、跨文化视角、可持续性以及实践项目等内容。
(行为医学)行为的理论基础
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1)、大脑的结构
▪ 大脑半球是由表面的灰质和深部的白质组成。 ▪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各种心 理活动的中枢。
皮层的沟、回:
-中央沟、大脑外侧裂、
顶枕裂;
中央前回、中央后回.
皮层的四个分区:
-额叶、颞叶、顶叶
和枕叶。
大脑皮层功能有一个重 要的特点:不同的区域 出现功能的专门化,那 么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 有什么功能呢?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情感 意志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等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是情感和意志的前提和基础,没 有认知过程,就不会产生情感和意志过程;
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大脑分左右半球,每一半球都有感觉区、运动 区、视觉、听觉、联合区。 正常情况下,两半球协调活动,一半球的信息 通过胼胝体传到另一半球。
但两半球是否具有不同功能?
对大脑的优势半球的研究成果主要来源割 裂脑的研究。著名生理学家斯佩里 (Sperry)因通过切断癫痫病人的胼胝体 以控制其行为,结果发现了大脑的左右半球在语言、感知、音乐等方面有着不同的 分工。
情感对认知和意志过程有增力或减力的重 要影响作用;
意志对认知和情感过程有调节作用。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人格中的行为模式
A型人格 :由弗里德曼和罗森曼于1959年首先提出的 。 A型行为模式: (1)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 (2)对工作要求过高,常对工作成就不满足; (3)情绪易波动; (4)有闯劲,表现好斗、敏捷、有进取性; (5)过分竞争和好胜; (6)常见时间紧迫感与匆忙感; (7) 变动不定的敌意; (8) 习惯做艰苦紧张的工作; (9) 不耐烦; (10) 经常同时进行多种思维和动作; (11) 语言与动作节奏快。
生物学与人类社会行为的解读
生物学与人类社会行为的解读人类社会行为是一门复杂多变的研究领域,而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可以为我们解读人类社会行为提供重要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生物学如何解读人类社会行为,并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1.社会行为中的基因影响生物学认为,个体的基因组对其行为有重要影响。
例如,有些人天生乐观开朗,而有些人则偏向消极抑郁。
这种差异很可能与个体基因组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基因有关。
研究发现,基因与个体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些基因在可塑性发育期间对行为的影响尤为显著。
因此,生物学角度可以揭示人类社会行为中基因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2.社会行为中的激素调节激素是生物体内分泌的一种重要调节物质,它在人类社会行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雄性荷尔蒙睾酮被认为与攻击性行为和竞争行为密切相关,而雌性激素雌二醇则与母性和社交行为有关。
这些激素的分泌会影响人类的社交关系,从而塑造了我们的社会行为。
3.社会行为中的神经机制生物学角度还可以深入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
比如,人类社会互动中的情感处理和心理认知涉及脑区的活动模式,特定的神经元网络参与了情感体验、情感共享和社会认知等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神经机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行为及其相关的心理和认知过程。
4.生物学研究在社会行为改造中的应用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本质,还可以为实际生活中的社会行为改造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例如,研究发现,通过培养亲社会行为和共情能力,可以增强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团结意识。
通过社会行为改造项目,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来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团结的意识。
综上所述,生物学为解读人类社会行为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基因的影响、激素的调节、神经机制的运作以及生物学研究在社会行为改造中的应用,这些方面的研究结果都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解读和改造人类社会行为。
生物学视角的介入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并为我们探索人类行为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行为医学 第三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发展 第三节 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基础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遗传与人类行为 二、大脑与人类行为 三、神经递质与人类行为
一、遗传与人类行为
(一) 基因与遗传
基因(gene) :在人体的每个细胞核内都存在着名为脱 氧核糖核酸(DNA)的遗传物质,由这些这些DNA 组成的很小的单元,称之为基因(gene)。基因负 载着蛋白质合成的密码,这些蛋白质调节着身体的 生理过程并表达表征特征 。
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主要起着兴奋神
经元的作用 。它与记忆功能关系密切 ;乙酰胆碱 和多巴胺动态失衡,会导致帕金森病 ;同时,乙 酰胆碱在药物依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巴胺(dopamine,DA):主要分布在中脑和间
脑 ,能够影响大脑的精神、情绪状态,对行为的 管理很重要。同时研究发现中枢多巴胺系统对冲 动决策也有重要影响。
※人类行为遗传学(human behavior genetics) 是在遗传学、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等学科发展的 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解释人类复杂的 行为现象的遗传机制为其研究的根本目标。
※传统行为遗传学认为:
一种基因,一种障碍(one gene,one disorder, OGOD)。 ※现代行为遗传学认为:
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 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40
攻击行为的研究:
著名的波比娃娃实验
1961年班杜拉及其助手开展了著名的“波比娃娃”实验
预测:
(1)观察到攻击行为的被试儿童无论榜样是否在场,都会模仿做出类 似的攻击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此类药物一般不引起自主神经症状和锥
体外系反应。 主要以苯二氮卓类为主。该类药物主要能促进GABA的传导。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遗传和发育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遗传和发育
一、人类行为进化和遗传 (一)基因与遗传
1. 基因(gene):行为性状(trait),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或者主要 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即“一种基因,一种障碍(OGOD)”。 2. 人类行为遗传学(human behavior genetics):是在遗传学、 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3. 数量性状位点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是指多基因系 统里的基因。人类的复杂行为的遗传因素主要受多种基因影响。
分类:按结构
按时期 按类型 按结果 按持续时间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二)神经可塑性的作用 有利:出生后正常发育需要。 使神经系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 代偿神经系统损伤或丧失的功能。
不利:儿童期神经系统可塑性强,产生各种程度不同的发育障碍;
成人期,持续存在的不良刺激,会出现应激导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当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时,由于神经可塑性表达,可出现幻 肢综合征、神经病理性疼痛、连带运动等异常症状。
生和发展,并决定各种行为的个体差异。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遗传和发育
二、人类行为发育的大脑特征
(一)前额叶皮质与人类行为
1. 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 PFC)是最高级别的联合皮质,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前额叶皮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晚成熟的结构。
2.前额叶受损行为表现: (1)认知方面;(2)能动性方面;(3) 工作记忆受损;(4)缺乏制定和执行计划的能力;(5)行为不灵 活性;(6)失语症;(7)情感改变是多种多样的;(8)本能的 驱力可能释放或加剧。
(1)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于内、
外环境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2)作用特点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幅度小、不够灵敏,作用有限,作用
范围较小,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它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三、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行为调节 (四)免疫调节 (immunoregulation)
(3)调节系统
(4)联合系统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5.与行为有关的脑的功能特点
(1)脑处理信息的顺序是信息传入、加工整合、信息输出。
(2)两个脑半球既对称又不对称 (3)脑具有多层次的功能水平
(4)脑的各功能成分以分级和分布分级方式发挥功能
(5)脑的各功能既有特定的功能区,又广泛分布。 (6)脑的大部分传入和传出结构交叉 (7)脑发挥功能是兴奋和抑制并存 (8)脑的结构和功能模式的可塑性
神经系统借助各种感官获得、分析、储存、记忆、整合体
内外各种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全身各个功能器官的活动或 状态。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三、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行为调节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
(1)体液调节是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 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四、 精神药物与人类行为
(二)精神药物和人类行为
1. 精神分裂症与抗精神病药物
(1)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生
活与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 (2)抗精神病药物又称强安定剂或神经阻滞剂,是具有抗幻觉、妄想以及某些 情感、行为障碍等严重精神病症状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也可用于治 疗其他精神病。 (3)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国内临床上第一代抗精神药物(典型抗精神药物): 氯丙嗪(冬眠灵)、奋乃静等,这些药物以影响多巴胺受体功能为主;第二代抗精 神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奥氮平等,对5-HT的影响大于DA的影响, 既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
2. 神经元的再生
(五)脑和神经可塑性的特点与意义 1. 多数可塑性类型可持续终身,但总体趋势是随年龄增大可塑性降低。 2. 大脑可塑性是行为可塑性的基础,正是由于大脑具有可塑性,使得脑与行 为能相互影响。
3.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使内外环境刺激能通过作用于大脑而调节基因表达,使
大脑的功能或结构得以调整改变。 4. 大脑的可塑性也是心理行为疗法、药物疗法治疗精神、行为异常的基础。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二)行为的神经生理生化学基础
1. 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
膜电位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突触电位 2. 突触的信息传递 过程 受体、离子通道、神经递质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3. 神经递质与人类行为
(1)乙酰胆碱(ACh)与人类行为
(2)多巴胺(DA)与人类行为 (3)去甲肾上腺素(NE)与人类行为 (4)5-羟色胺(5-HT)与人类行为 (5)组胺与人类行为 (6)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人类行为 谷氨酸(兴奋) GABA(抑制) (7)神经肽类与人类行为 4.激素与人类行为 抑制性神经递质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一)神经可塑性定义和分类 神经可塑性:为了主动适应和反映外界环境各种变化,神经系统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 维持一定时间,这种变化称为可塑性(plasticity),或可修饰性(modifiability),神经 系统的可塑性决定了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行为改变的反应能力,这包括后天的差异、损 伤、环境及经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质的化学性质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2. 突触 (1)突触(synapse)概念: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 经元(效应器及感受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2)分类: 电突触—缝隙连接 化学突触——主要方式 (3)化学性突触 结构: 突触前成分
突触间隙
突触后成分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十三五”规划教材
融合教材
第三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吴大兴,中南大学 杜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人类行为的遗传和发育 人类行为的发展
学习目标
掌握 各类神经递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神经可塑性的定义、神经和脑可塑性机制和意义 行为调节的定义和类型 神经性药物的概念和临床分类 遗传和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四、 精神药物与人类行为 (二)精神药物和人类行为
2. 躁狂症与抗躁狂症药物
(1)躁狂症(mania):以情绪高涨、烦躁不安、活动过度及 思维、言语不能自制为特征的人类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一般认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躁狂症是儿茶酚胺过度活化所引起。
(2)抗躁狂药物是一类以稳定情绪,调整情感障碍为主要作用 的药物,也称情感稳定剂。目前常用的抗躁狂药是碳酸锂。抗癫痫 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对躁狂症也有一定疗效。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三、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行为调节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1) 神经调节是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方式。神经元感受体 内外各种刺激,分析、整合、综合、储存不同来源的信号,并 将整合后的信号传递到其他器官或组织系统,引起一定的调控 效应。 (2) 作用特点 神经调节的作用广泛、迅速、灵敏、定位准确。
人类行为发展的含义和特点
男女行为特点及其表现差异
学习目标
熟悉
人体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神经元、突触 、神经功能解剖)
和功能分区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和各自特点
前额叶、颞叶、顶叶皮质受损导致的行为表现
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的行为特点
了解
与行为相关的脑的功能特点 常见行为神经障碍疾病的表现和药物应用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四、 精神药物与人类行为 (二)精神药物和人类行为 3. 抑郁症与抗抑郁症药物 (1)抑郁症(depression)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行 为减少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常有消极观念, 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自杀现象。 (2)抗抑郁药又称情感调适剂,指主要用以治疗抑郁性精神障 碍的药物,对正常人的情绪不产生影响。 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共分为四大类,包括三环类抗抑郁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四环类抗抑郁剂和5-HT再摄取抑制剂。
的发生、转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四、 神经药物与人类行为 (一)精神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1. 概念: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drug)是指能够作用于人的
中枢神经系统并改善人的病态行为、思维、心境的药物。
2. 分类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 抗躁狂药(antimanic drugs) 抗抑郁药(antidepressive drugs)
成年早期、中期、晚期的行为特点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一、 人体神经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学特点 (一)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形态学
1. 神经元(neuron)
(1)形态:胞体和突起
(2)分类
①根据神经元的功能
②根据神经元的突起数量 ③根据神经元的轴突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