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11_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仅有好学的正派青年,还有奴隶、妓女等,伊壁鸠鲁对他们一视同仁,绝无歧视。没有一个教师像伊壁鸠鲁那样,受到他的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整个团体紧密团结在伊壁鸠鲁周围。他们的主要饮食是面包和水,团体生活的经费很大部分主要靠自愿捐助,并且捐助金额并不太多,因为伊壁鸠鲁只接受最简朴生活所必需的钱财。

伊壁鸠鲁的身体状况不好,多年遭受着疾病的折磨,但是疾病丝毫不能削弱他的快乐,他以极大的勇气去承担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伊壁鸠鲁孝敬父母,对兄弟慷慨大方,对学生真诚、温和、直率、平易近人。他给学生们的孩子写轻松愉快的信,并对学生的孩子认真抚养,甚至在他临终时他也写信嘱咐花园的继承人继续好好抚养他的学生梅特洛多诺和波力阿诺的孩子们。伊壁鸠鲁终身未婚,没有自己的孩子。

伊壁鸠鲁虽然对弟子们和蔼可亲,但却不允许他们对他的学说质疑。他认为自己已经清楚阐明了世界的本质,人生的真谛,学生们再无需探索更深的哲学,只需像宗教徒背教义一样将他的著作背熟了、理解透了、丝毫不差的继承就行了。他的学生们对他非常信任,对他的话照做不误,丝毫不变,因而他的哲学学说一成不变的传递下去。以至于整个两三百年中,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内涵没有削减、增添、修改之处,意思就是这个学派的学说没有退化,也没有进步、发展,这个学派在伊壁鸠鲁之后在学术方面再没有进一步的贡献,因为学生们的思想全被圈在伊壁鸠鲁所划的学术圈子内。

伊壁鸠鲁对待别的哲学家就不像对待学生那样温和了,他对别的哲学家态度相当苛刻。他对于人们所认为的他的老师Nausiphanes(诺昔芬尼)相当瞧不起,称他为软体动物。他也不承认他的学说是来自德谟克利特的,他甚至认为从来都没有留基波这样一位哲学家。①当然了,当时的许多哲学家对他的学说也是评头论足,极尽攻击之能事。甚至说他不是真正的雅典公民,出身贫贱,小时与母亲挨家挨户骗几个小钱,帮父亲代课教书;说他是只知道声色犬马、口腹之乐的享乐主义者,与一帮下贱的奴隶、妓女混在一起;还说他是学术的骗子,没有真正自己的思想,是从德谟克利特那里剽窃来原子论,从昔勒尼派那里剽窃来快乐主义,并且损害败坏了德谟克利特学说的某些地方以彰显自己的不同。尽管雅典哲学各派围剿伊壁鸠鲁学说,但是伊壁鸠鲁学派并没有被铲除,反而连绵不断,信众多且很虔诚,很有凝聚力,这几乎成了伊壁鸠鲁学派的一个特点。

伊壁鸠鲁于公元前270年逝世。去世之前,他对死亡的态度非常从容。虽然他的身体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他仍从容地洗了一个澡,喝了杯酒,告诉学生们不必伤心流泪,嘱咐学生们记住他的学说,记住他的嘱托。

伊壁鸠鲁一生著作很多,据说总共有三百卷。这些著作不幸散佚了,只留传下几封书信及一些格言,这些书信都是他的著作的导论式纲要。后人研究伊壁鸠鲁的学说除主要研究这些残存的部分,一般也研究伊壁鸠鲁的弟子卢克莱修哲学长诗《物性论》。伊壁鸠鲁派“尊师”的特点使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严格地重述伊壁鸠鲁的观点。

1.2哲学的意义

哲学,按照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这种科学论述①【英】罗素著,何兆武. 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上卷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308

的目的是什么?对人类有何意义呢?被黑格尔称为人类导师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运用思辨的方法使人获得对真理的知识,获得真理知识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就能分享神一样的自我意识的极乐世界。①所以,在他看来,最好的幸福只为哲学家敞开大门。其他的人运用理性思辨不如哲学家深刻,只能获得次等的幸福。而忙于生计的普通民众无暇思辨,则与幸福生活较遥远。伊壁鸠鲁认为哲学不是少数人为思辨而思辨存在的,哲学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用,是实践一种哲学治疗,把人们从错误观念和扭曲性情中解救出来。伊壁鸠鲁认为那个时代关于事物的看法存在着大量的错误观念,并且像瘟疫一样在人间广为流行,使人陷入悲惨处境,这说明人的灵魂深处有病,而且病入膏肓。哲学就是要对人的灵魂疾病实施治疗,把人们从错误观念中解救出来,获得幸福。除此之外,哲学没有任何意义。在伊壁鸠鲁看来,哲学如果不能帮助治疗人的心灵疾病,就像医术不能帮助解除身体的疾病一样,那就毫无用处。所以,伊壁鸠鲁的哲学就是要使人们树立对世界、对人生的正确观念,去除扰乱人们心灵的错误观念,使人们获得幸福人生。

伊壁鸠鲁毫不含糊地把哲学定位为治疗人的心灵疾病,这与亚里士多德将哲学定位为获得真知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向性。这一定位的不同,体现着二者对社会及大多数人的态度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基调是满足的,他认为社会和人虽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问题并不严重。他认为社会存在着基本良好的秩序,贵族、平民、奴隶各在其位,各司其职。他并不关注社会基层的平民、奴隶的疾苦,认为最好的东西应只限于少数人即贵族享有,而大多数人只应该满足于次等的东西。比如幸福人生是少数人尤其是哲学家应有的,普通民众不该奢望不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贵族的情感。“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点大体上代表着他那时代有教育的人,有阅历的人们的流行见解。”②伊壁鸠鲁伦理学基调与亚里士多德不同。他生活于希腊化时代,看到长年的战乱使民众的生活颠沛流离,不再安定。人们的内心充满着比过去更多的恐惧感,害怕死亡,害怕宗教,出于追求安全感而疯一样的追逐钱财、权力、地位、名誉等;相互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厮杀、歹毒凶狠、流血满地,暴力、战争、杀戮时有发生。这些事实说明人的本体已腐败变质了。因此,他的伦理学就是要找出本体变质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治疗人的本体疾病。

当代学界关于哲学的目的、意义的争议依然存在。一种观点认可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大多数现代人认为“哲学只是一种思辨性较强的意识形态,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没有多大的直接联系。”③因而,哲学被看作是“象牙塔”式的高雅论调,而知识或者说科学才被看作是解决人类现实问题的主要途径。另一种观点则大为推崇伊壁鸠鲁的看法,认为人的本体深处存在着许多错误观念,这些错误观念使人痛苦万分;然而,人却意识不到自己有病,“真正的哲学必须明白自己的唯一使命就是担当观念治疗的任务。”④我非常同意伊壁鸠鲁对哲学意义的解读,知识不是万能的,不能必然导致人的幸福生活。现实

①【德】文德尔班著,罗达仁译,《哲学史教程》.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208

②【德】黑格尔著,贺麟 . 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225

③丁智琼.哲学是一个诊所.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④包利民. 伊壁鸠鲁哲学意义的现代读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