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流派太极拳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的著名拳师陈王廷。陈王廷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从陈王廷起,陈氏世代传习太极拳,不断对原有的拳套进行加工提炼,逐步形成近代所流传的一、二路拳套。这两套拳式的连贯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动作的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
陈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流派的太极拳都是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陈氏太极拳在动作上柔化刚发的技击特点保存较多,学习和研究这派太极拳,对武术的继承和创新有很大的价值。
2、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县人杨露禅及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姿势开展大方、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形成独特的风格。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分高、中、低,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3、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从杨式太极拳所传的拳式发展创新的。杨式太极拳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小架拳式基础上逐步修订的。吴式太极拳始于满族人全佑,后经其子吴鉴泉加以改进修润而形成的一个流派。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绵不断,拳式小巧灵活。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不显拘谨。推手动作严密、细腻,守静而不妄动,以柔化见长。
4、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是河北永年县人武禹襄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新架,也不同于杨式大架和小架,学而化之,自成一派。其特点是: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分清虚实,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完全是用内动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出手不过足尖。动作原来也有纵跳,后来传到郝月如时,才改为不纵不跳,双摆莲也改为不拍打脚面,这是为适应年老体弱者的需要而作的改革。
武式太极拳推手的步法,仅为进三步半、退三步半一种。
5、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福泉,字禄堂,晚号涵斋,河北完县人。孙禄堂自幼酷爱武术,毕生研究武术,精形意、八卦及太极拳术,并聚三家拳术之精义,融会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迈步比跟,退步比随。动作舒展圆活,敏捷自然,练时双脚虚实分明。全趟练起来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转身时以“开”、“合”相接,故又称之为开合活步太极拳。适宜任何年龄、各种体制的人群习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