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要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语言学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小学”:我国早期关于语言的研究既是小学。在我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紫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三个分支学科。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地位:是语言走向独立发展的标志。语言学的分类:《语言学纲要》属于专语语言学、历史(时)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语言学按对象不同可分为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普同语言学是以人类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在共时情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语言与话语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与思维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区别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语意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话语则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阶级性,语言则没有阶级性,语言存在于话语之中。

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大脑分工: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概括的思维,右半球则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聋哑人是没有思维的。(×)语言不可能先于社会发展。(√)

*符号: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要素,是一定形式和一定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而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具有专门的意义。符号=形式+意义。语言符号=音+义。

(论述)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从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可以分为上层和底层,底层是音位层,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层,符号层又分为三级,层与层,级与级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2)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之间互相影响。例如语音系统中音位与音位之间相互影响,其相互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也是有规律的。在符号层,音节结合意义构成语素,语素构成词,词组成句子,各个单位之间是相互联系制约的。(3)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具有某种功能不能孤立存在,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每一个词都处于组合与聚合的焦点上,既可以同别的单位组成更大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别的单位替换。语言单位的组合与聚合,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关系: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聚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的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关系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可能性,大大简化了语言系统。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人类语言和动物交际方式区别体现在:任意性、单位的明晰性、结构的二层性、能产型、传授型,不受时、地环境限制。

人类的语言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发达的大脑)和灵活发音能力(灵活的发音器官)。

语音三要素:音素、音位、音节。从声学看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语言的发音器官:肺(动力);喉头和声带(发音体);口腔、鼻腔、咽腔(共鸣腔)。主动发音器官:声带、软腭、舌根、舌面、舌冠、唇;被动:上齿下齿、齿龈、硬腭。

(简答)对立和互补关系: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叫做对立关系,对立关系有时区别词义,有时不区别。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它们的出现环境相互补充,叫做互补关系。与对立关系不同,互补关系的两个音不一定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互补关系不区别词义。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彼此对立的音素,例如汉语里的[p]和[ ],英语里的[p]和[b],都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们是被语言社会当作不同的语音单位来使用的。而互补的因素,如汉语里的[a][α],英语里的[p][ ],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他们就会被当作同一个语言单位来使用。有些音素即使处于互补关系,若其读音差别很大,则归位不同的音位,即语音近似原则。对立和互补是语言学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我们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根据。

音位的分类:音质音位(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非音质音位(调位、重位、时位)

*区别特征:语言里的音位彼此对立,所以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具体语言里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确切地说,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汉语里,一个音节通常也就是一个语素的语音形式,从而在文字上通常也用一个汉字来对应。一个音节可以有一个音位构成,也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位构成。

语素划分: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词根、词缀)。词缀按与词根语素的位置关系分为前缀、中缀、后缀。词缀按其功能(派生词缀、曲折词缀)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把词根和派生词缀叫构词语素,把曲折词缀叫变词语素。根据语素是否可以单独成词(自由语素、黏着语素)由一个词根语素或一个词根语素加上曲折词缀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其中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叫复合词。*形态: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叫做形态。(简答)语法范畴:词形变化是语法形式,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就叫做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1)性,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上反映出来。许多有曲折变化的语言有性范畴,如俄语和德语的名词与形容词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三种。(2)数,数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如英语的名词,一般都有单复数变化。(3)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例如英语的名词有通格和所有格。(4)体,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5)时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将来。如英语中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6)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人称的不同而又不同的形式。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7)态,也称时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它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这在汉语把字句、被字句中就有体现。

按照语言语法结构类型(构词法)把语言分为:孤立语(汉彝壮苗语),曲折语(俄德法英语),黏着语(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语、日语、朝鲜语),复综语(美洲印第安人语)

词的词汇意义: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义即是指词的词汇意义,它是语义研究的基础。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是词的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此外,词汇意义还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象征功能等其他与概念义相关的意义。

(简答)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应。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词义的概括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一般性,在词义的概括中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这在复合词所表示的意义中可以看得很清楚。○2模糊性,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虽然它也包含能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特征,但是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3全民性,虽然语言社团中的人有年龄、性别、阶层等社会身份的差异,但只要他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词的意义就是共同的。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概括的词义和词在运用时说活人的主观性混为一谈。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造词、词序、形态变化、虚词

引申、派生的两种途径:隐喻(比喻义、相似),换喻(借贷义、相关)

(分析)词义的上下位关系: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更多,而下位义比上位义的概念义内涵属性更丰富,除了继承上位义的所有属性之外,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词的上下位关系是有层次的。语言中词义的上下位关系大致等同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上位义相当于种的概念,下位义相当于属的概念,但又不完全等同于逻辑的种属关系,因为不同语言中有哪些上下位词是不同的。词义的上下位关系要和词义表达的整体和部分(汽车、方向盘)的关系区别开,还要和词义表达的团体和成员(消防队、消防员)的关系或单位和部门(大学、系)的关系区别开来。

语义角色:施事、受事、与事、主事、致事

(分析)蕴涵:句子真值的蕴涵关系是指,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省推导却不成立。准确的说,就是a真b真,b假a假,a假b真或假(爸爸打了儿子一巴掌--有人打了儿子一巴掌)。预设: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个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个句子是该句的预设。就是a真b真,b假a假,a假b真(他的弟弟病了—他有弟弟)

(分析)语境:语境有三层含义,(1)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2)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3)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受话者理解说话者要传递的意义,特别是言外之意。进入言语交际的句子不再是孤立的语言单位,它是话语中的一个片段,反映的是语境、特别是说话者相关的特定的人类经验的信息。

*话题:说话者向受话者说话,一定要向他传递一定的信息,可称作信息的基点。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话题是句子所传达的信息所关涉的实体,选择不同的句子成分做话题所传达的信息也不同。

*焦点: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达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人认为受话人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人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1)从文字的产生来看,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中的语素、词这些单位包括音和义两方面,文字是对这些小的音义结合体的再编码,文字除了语言的音义外,还有自己的形。(2)从文字的基本性质来看,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3)语言是一种系统,文字也是一种系统。语言和文字都有各自对应的大小不同的、音义结合的各级单位,有各自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而且,由于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所以它们二者之间还有系统的对应关系。

独立的文字体系和图画的区别:(1)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2)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3)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顺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关于文字的分类:次小单位(汉字、语素—音节文字;英文、语法词—音系词,也叫表词文字)最小单位(表意文字、表音文字[音位文字、辅音文字、音节文字、意音文字])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自源文字: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包括中东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古文字、埃及地区的埃及古文字、中国中原地区的甲骨文、美洲的玛雅文字。汉字适应汉语哪些特点:(1)汉语是孤立语。汉字一般无词形变化,词序较严格,其语法关系除了用词序表达外,还有虚词。汉字的字形一般不会发生很大变化,正好适应了汉语的特点。(2)汉语的超地域性。同一个字,虽然各地方言读音不同,但它的意思是一样的,大家都认识。(3)汉语音节结构简单,数量有限,同音现象较多。汉语一共有两千多个音节,常用字也才三千五到三千八左右。(4)汉语的超历史性。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方块字没有变,所以人们今天依然能够阅读和研究古代典籍。

汉字不能改成拼音文字:(1)拼音文字并非十全十美,她与汉字各有所长,拼音文字虽易认,易用,但不能通方言,贯古今。从文字的稳固性来看,汉字可以跨地域、通方言、穿古今。(2)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下来,没有进行性质上的改革,汉语音节结构简单,数量有限,而语素的数量要比音节多好多倍,因而语言中的同音语素特别多。(3)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优秀的文化历史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录下来的,若废弃汉字,实现拼音化,我们的文化历史传统就很难广泛的传承。

口语、书面语的区别:口语是听的,听和说联系在一起,要求快,说话时随想随说,而且句子结构比较简单,通常是短句子,且有肢体语言、口头禅、无效语言存在;书面语是看的,看和写连在一起,可以从容推敲,仔细琢磨。复杂句、长句子较多。联系: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两者基本系统是一致的。它虽然产生于笔头,也可以见于口头,如新闻广播。汉语中特殊的关系,首先,汉语的读音虽然古今有别,但文字的写法却是一样,这在客观上便于沟通古今;其次,由于汉字不与统一的读音相联系,汉字书面语就不容易把共同语的语音形式推广到方言区。

(简答)为什么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使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2同一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3社会的分化、接触和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4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论述)语言演变的特征、表现: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1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单纯为求新而换个新鲜说法都是经常发生的,这些都会在语言的词汇中随时得到反映,表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词汇演变既灵敏又稳固的两个方面,一般词汇变化快而基本词汇(特别是基本词根)和构词法变化慢,既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表现,也是语言渐变性的特点。○2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条件的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的。语言变化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现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地区常常不一样:有些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

社会、地域方言的联系: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同一语言因社会分化状况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分化程度不同的形式。区别: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段、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时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用词上的不同,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社会阶层、科学技术的术语都各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词语。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不同,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地域方言一般简称为“方言”。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如“江浙话”“福建话”“广东话”通常指的是吴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方言间的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相同的事物。

*亲属语言: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把语言的分化关系类比为人类的亲缘关系的谱系。比如,把汉语、藏语的共同祖先语原始汉藏语称为“祖语”、“母语”或“原始语”、“原始共同语”,把类似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叫做祖语的“后代语”或“子语”,直接来源于同一母语的几个后代语则称为“姊妹语言”。

俄语属于的语族:东斯拉夫语族—斯拉夫语族—原始印欧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