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射频热凝治疗

合集下载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来源:日期:2013-3-8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颈椎退行性改变,积累性劳损,颈椎失稳,椎间盘病理性炎症变化,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邻近神经、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以颈肩臂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占颈椎病的65%~90%[1],发病率极高,而且还是引发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和韧带钙化的主要原因,所以早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积极意义。

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效果,但术后复发者再手术难度大,且患者畏惧手术风险。

微创操作是骨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损伤小、安全以及费用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生的重视。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21~62岁,平均36.7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6个月。

大多数患者以颈、肩及上肢酸胀疼痛症状为主,少部分患者有四肢无力、麻木及步态不稳等症状。

所有患者行CT或(和)MRI检查,无椎管狭窄、椎间盘钙化及严重颈脊髓压迫征象,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数量:1个间隙20例,2个间隙41例,3个间隙3例。

1.2 方法1.2.1 CT定位: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枕使头部过度后仰便于进针。

采用日本东芝4排螺旋CT仪确定最突出的层面,以该层体表的扫描线为水平线,一侧的颈前气管鞘和血管鞘间隙为竖线,两线交点确定为穿刺点并标记。

穿刺点定在患侧(正中线旁开15mm左右),在一侧气管旁和颈动脉鞘之间进针。

1.2.2 穿刺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并铺巾。

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在标记点用力下压推挤,下压过程中可体会到颈前气管鞘与血管鞘之间的间隙,此时轻轻向两侧推开内脏鞘和血管鞘即可到达颈椎体前方,固定皮肤,选用22G穿刺针(长度97mm,外径0.71mm,内径0.20mm,工作端5mm)缓慢刺入病变椎间隙,穿刺过程中逐次CT扫描监控,直至针尖位置到达髓核突出部位,说明已准确穿刺到靶点。

射频热凝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热凝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术 中 操 作



监测血压 心率 心电 血氧饱和度 开放静脉通道 患者俯卧位 腹下垫枕 在X线C型臂下定位并标记 常规消毒 铺无菌单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选用穿刺针,从标记点刺入靶点 测试感觉神经 50Hz 测试运动神经 2Hz 0.5 V 2V



热凝模式 70、80度 各30秒 90度 60秒 后拔出穿刺针 创可贴封闭针眼 观察十五分钟,患者无不适推回病房
射频热凝疗法临床应用范围




骨科类疾病: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 盘源性腰痛 软组织疼痛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氏病 癫痫 舞蹈病 颅内肿瘤 戒毒 外周神经疾病 神经源性疼痛 三叉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痛 交感神经疾病 脊神经后枝痛 肿瘤科疾病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癌性疼痛
射频治疗的安全性



阻抗双重实时监测 准确区分不同组织 神经电生理测试 感觉和运动神经 热生理测试 可控性操作 精细的穿刺针
射频治疗历史回顾



早期的射频技术是毁损感觉神经,使疼痛长期或 永久缓解。 上世纪50年代,Hunsperger和Wyss最先进行 了射频热凝技术的实验研究 60年代中期Rosomoff首创了经皮前外侧入路, 定位射频脊髓损毁术治疗顽固性疼痛。 1975年Shealy第一个实施了腰段小关节神经损 毁术。 80年代初 Sluijter在X线透视下进行了脊神经疼 痛综合症的射频毁损治疗。 90年代Wilkinson和Stolker相继发展了经皮脊髓 胸段交感神经以及切开椎间孔胸段背神经节的射 频切除术。
3.有较严重的马尾神经综合症患者
4.合并足下垂,肌力在Ⅱ级以下者
二.腰突症射频治疗方法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髓核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C型臂引导下于颈动脉鞘与气管鞘之间穿刺治疗经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共穿刺椎间盘67个,当穿刺针到达靶点后,先行75℃热凝2 min,然后退至盘内髓核75℃热凝90″,再注入50 μg/ml臭氧5 ml。

结果对所有治疗者治疗后24 h,1周、3个月进行评估,与术前比较,优良率达8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可以作为临床治疗选择手段之一。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射频热凝;臭氧--------------------------------------------------------------------------------11 一般资料颈椎间盘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

年龄40~75岁,病程6个月至22年。

经药物、按摩、熏蒸等保守治疗无效。

主要针对神经根型及脊髓型患者。

均有MRI及CT影像学资料,术前V AS平均值722,双上肢麻木10例,单上肢麻木18例,上肢肌力均减弱8例,行走不稳9例,霍夫曼氏征阳性6例。

颈3~4椎间盘突出7例,颈4~5椎间盘突出18例,颈5~6椎间盘突出28例,颈,6~7椎间盘突出25例,两个椎间盘突出16例,三个椎间盘突出12例。

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均行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功能、快速免疫四项、心电图、胸大片等检查,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有颈动脉明显斑块不予穿刺治疗)。

术前对疼痛、上肢麻木、肩背部沉重、上下肢功能进行评估。

术前戒烟,适应性练习推移气管。

12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薄枕,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

在C型臂引导下,左手分开颈血管鞘及气管鞘,1%利多卡因2~3 ml局部麻醉,右手持20 g射频针刺入椎间盘,根据MRI示首先穿刺针到达椎间盘突出部位,侧位片示针头不宜超过椎体后缘。

射频热凝消融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初步观察

射频热凝消融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初步观察

射频热凝消融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初步观察发表时间:2016-05-06T15:26:07.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作者:成东亮[导读] 临颍县中医院采用射频热凝消融术对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临颍县中医院 462600)【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射频热凝消融对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射频热凝消融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本次研究中,10例患者顺利治愈,36例患者成功好转;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采用射频热凝消融术对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射频热凝消融;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100-01 慢性腰痛已成为困扰现代人正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以往临床认为腰痛主要为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椎管狭窄所致。

近年来研究发现,腰椎管外的解剖结构也是引起腰痛的重要原因。

Travell等研究显示,多数腰肌疼痛综合征均为肌筋膜痛性出发点所致,此种触发点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形成骨骼肌内张力带,使肌内长期处于肌力不平衡状态,从而引起一系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周围痛、腰背痛、颈肩痛的重要原因[1]。

姜桂美等通过对夹脊穴进行针灸以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取得了显著地临床效果。

但随着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射频热凝消融为代表的一系列高科技治疗仪器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本次研究为探讨对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行射频热凝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4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射频热凝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射频热凝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射频热凝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作者:陶江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7期【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射频热凝术;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05-0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在各型颈椎病中占60%-70%[1],其疼痛症状往往较重,可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我科在2009年1月——2011年6月,随机选取进行射频靶点热凝术及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共8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0例均来自我科住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诊断标准[2]及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颈椎病诊断标准[3]:均有颈项僵痛等症状;压颈试验与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曲度改变、椎体不稳及骨质增生表现。

均不合并有严重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及髓核游离于椎管内,无出血性疾病、心肺等严重疾病。

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31岁-72岁,平均49.9±10.4岁;病程3月-19年,平均24.1±5.7月。

根据患者对微创手术接受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例和射频组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射频组男20例,女20例。

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设备采用北京北琪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R-2000B型神经射频仪及配套的穿刺针和相应的电极。

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的BT701-1A电麻仪、张家港市永新医用设备厂的YXZ-IV型微电脑治疗牵引床、北京益康来科技有限公司的YKL-D型电脑中频治疗仪等。

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予综合治疗,即活血化瘀中药局部外敷,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电脑程控牵引,局部低温周波、中频治疗、电针等,20天1个疗程。

射频靶点热凝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射频靶点热凝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射频靶点热凝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摘要】目的探讨射频靶点热凝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全部216例颈椎病患者均经MRI 确诊,以颈椎间盘突出为主要病理改变。

方法采用C型臂下定位、引导将穿刺针准确刺入病变椎间盘靶点进行热凝治疗。

结果优143 例,良65例,改善6 例,无效2 例,总优良率96.2% 。

体会射频靶点热凝治疗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关键词】射频靶点热凝颈椎病 C臂引导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由于工作劳累、办公电脑化、不良习惯、社会压力等诸多因素,使颈椎病发生越来越年轻化。

多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骨刺的形成压迫神经根、脊髓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征,脊髓型颈椎病是指颈椎管狭窄,使颈髓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自2011.12年以来笔者应用射频靶点热凝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6 例颈椎病患者,均经MRI确诊以颈椎间盘突出为主要病理改变;共216 例290个椎间盘;男115例,女101例;年龄23~78 岁;病程1月~12年;C3~4突出者26例,C4~5突出者96例,C5~6突出者145 例,C6~7 突出者23例。

1.2 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按一般手术常规化验,术前训练,术中禁止讲话,用手势表示。

1.2.2 靶点选择术前仔细阅读X线片、MRI片及CT片,结合临床表现以确定射频靶点热凝椎间盘,根据突出物大小设计1个或2 个靶点治疗。

1.2.3 操作方法采用在C臂引导下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根据术前确定的治疗靶点在C臂透视下确定皮肤穿刺点并做标记,常规消毒铺巾,通过穿刺点将穿刺针刺入病变椎间盘靶点,并经C臂证实位置准确,安置相应电极针,经阻抗测试、刺激、检测正常后,依次用60℃、70℃、80℃、90℃温度60s。

依据患者对疼痛最大耐受确定最高温度,用最大耐受温度(不超过95℃) 连续治疗3个周期,每个周期60s。

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

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

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作者:陈美芹范可津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4年第17期【摘要】目的:分析超聲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效果。

方法:选取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康复科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8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针刺联合镇痛消炎药物),研究组在参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

结果: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失眠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ND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可显著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颈椎活动度和睡眠质量。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超声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疼痛The Effect of Improvement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in the Posterior Branch of Cervical Spinal Nerve o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HEN Meiqin, FAN Keji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17): 0-054[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in the posterior branch of the cervical spine nerve o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is treatment method on improving pain symptoms in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88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dmitted to the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Longyan, Fujian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reference group and a study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while the study group used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in the posterior branch of the cervical spinal nerv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pain scores,sleep quality,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scores, and 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At 1, 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pain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1, 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insomnia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1, 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NDI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study group in flexion,extension, left rotation, and right rot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in the posterior branch of the cervical spinal nerve significantly reduces pain,improves cervical function, improves cervical mobility, and improves sleep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Ultrasound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in the posterior branch of the cervical spinal nerve PainFirst-author's address: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the Second Hospital of Longyan,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7.012据相关研究统计,颈型颈椎病发病率高达15%,呈年轻化趋势发展,多见于办公室工作人员、学生、服务业工作人员等人群,高发年龄段为30~50岁[1]。

颈椎筋膜炎治疗方法

颈椎筋膜炎治疗方法

颈椎筋膜炎治疗方法1、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外伤史。

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而致病。

2、不少患者虽没有明显急性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持续性负重,过度劳累等,迁延日久而致病。

3、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4、患者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是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或是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诱发。

一半以上的病人经休息症状即可得到缓解,热敷、按摩可消散结节,对疼痛结节的封闭也相当有效,但临床上不少症状顽固,久治不愈的病人就需手术治疗或者微创治疗,其中超声引导下的小针刀或者射频等肌肉松解治疗效果尤为理想。

在超声影像上可清晰的观察到局部的筋膜上有裂隙,有脂肪从裂隙中疝出,这就是临床上所扪及的结节。

脂肪与周围组织包括筋膜及邻近的皮神经分支相粘连,这可能是疼痛的原因。

手术应切除结节,修补筋膜,分离粘连及切除皮神经。

效果常良好,但由于常为多发性病变,手术只能解决一处的症状,故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在超声引导下应用射频热凝松解粘连的肌筋膜疤痕或挛缩点,比以往使用的其他松解方法更有效和安全。

将射频针到达肌筋膜炎的触痛点,可达到分离组织粘连、松解挛缩和促进局部组织血流供应和烧灼局部增生的末梢神经的作用。

仪器具有的神经刺激功能可辨别针尖所在组织的性质和针尖周围至少3-5mm以外的重要神经,变为医生准确避开神经的有效手段。

尤其适合在含有重要神经的颈部或臀部等肌筋膜区域,如斜角肌、梨状肌区、椎间孔附近和大腿根部等处的治疗。

射频松解技术灵活可控,能较好适应各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当治疗期间出现不舒服时可随时中止操作。

治疗时在肌筋膜上的固定压痛点注射1%利多卡因1ml,射频加热至75℃持续20”,在相距1-2cm左右再向着疼痛的中心点进针作射频热凝。

目的是松解局部挛缩粘连的肌筋膜,毁损局部异常增生的末梢神经,增加局部肌肉的血液供应,对肌筋膜粘连或挛缩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极好,复发率低。

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治疗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比较

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治疗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比较

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治疗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比较马钧阳;王立勋;陈友利;程松鹤;杨纲华;蔡永红【摘要】目的比较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两种技术在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疼痛门诊100例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年龄17~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臭氧注射治疗组(臭氧组)50例和射频热凝治疗组(射频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六点行为评分(BRS-6评分),治疗后1个月的疼痛缓解优良率和满意度,治疗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臭氧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为(1.52±1.30)分,BRS-6评分为(1.26±0.72)分,治疗后1年的VAS评分为(2.82±1.41)分,BRS-6评分为(2.59±1.24)分;射频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为(1.51±1.41)分,BRS-6评分为(1.27±0.69)分,治疗后1年的VAS评分为(2.73±1.52)分,BRS-6评分为(2.62±1.21)分.两组VAS评分和BRS-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臭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射频组为96.0%,两组治疗满意度均为100%.两组的优良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臭氧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为16%,射频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在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中均有确切疗效,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edical ozone injection in trigger points and radiofre-quence thermocoagulation in treatment of ma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 of trapezius muscle.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age:17 to 65 years) with MPS in Pain Clinic in Xiaolan People's Hospital ofZhongshan from January 1 to October 31, 2014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medi-cal ozone injection group (ozone group, n=50) and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treatment group (RF group, n=50).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the 6-point behavioral rating scale (BRS-6) before therapy and 1 month after thera-py, 1 year after therap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excellent rate of pain relief, satisfaction at 1 month after therapy,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ne year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t 1 month after therapy, the VAS scale, BRS-6 scale of patients in ozone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52±1.30), (1.26±0.72), and the VAS scale, BRS-6 scale in RF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51±1.41), (1.27±0.69). At 1 year after therapy, the VAS scale, BRS-6 scale of patients in ozone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2.82 ± 1.41), (2.59 ± 1.24), and the VAS scale, BRS-6 scale in RF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2.73±1.52), (2.62±1.21). Compared with before therapy, the VAS scale and BRS-6 scale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rapy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t 1 month after therapy, the excellent rate in ozone group and RF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94.0%, 96.0%, and the treatment satisfaction rate was 100%in both of two group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excellent rate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rat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1-year recurrence rate of the patients was 16%in the ozone group and the 18%in RF grou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Medical ozone injection in trigger points and radiofrequence thermo-coagulation both have definit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MPS of trapezius muscle, which can be us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patients in clinic.【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7(028)007【总页数】3页(P1073-1075)【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激痛点;臭氧;射频热凝;疗效【作者】马钧阳;王立勋;陈友利;程松鹤;杨纲华;蔡永红【作者单位】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麻醉科,广东中山528415;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麻醉科,广东中山528415;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麻醉科,广东中山528415;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麻醉科,广东中山528415;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麻醉科,广东中山528415;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麻醉科,广东中山5284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2.8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又称肌筋膜炎,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分布于其间的感觉神经受到炎症环境中的致痛物质的刺激及炎性水肿组织的压迫而导致疼痛[1]。

射频热凝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射频热凝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射频热凝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射频热凝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内收治的妊高症患者来开展研究,患者共计140例。

在对患者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应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患者。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对照组患者消炎镇痛液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射频热凝技术开展治疗,以此来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在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同样明显叫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射频热凝技术治疗可以很好的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射频热凝技术治疗还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射频热凝技术;颈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随着工作模式的改变,经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经腰椎间盘不但具有较高的并发率和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同时也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1]。

笔者对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射频热凝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内收治的妊高症患者来开展研究,患者共计140例。

在对患者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应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患者。

在观察组中,共有男性患者39例和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4~72岁,平均年龄为(42.8±5.4)岁;在对照组中,共有男性患者36例和女性患者34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3~71岁,平均年龄为(43.4±5.1)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本研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阻滞局部神经肌肉终板, 肌肉松弛 利于自主运动撕开粘连
注射疗法特点
• 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合理的药物,准 确的送至最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达到 最满意的效果。
• 操作简便易学
注射治疗技巧
• 通过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熟练的穿刺技 巧,病灶区域的靶点注射。
• 压痛点的确立:以棉签或手指反复确定。 • 穿刺注射技巧:注射时最好复制出原有
• 目前研究认为:肌筋膜痛实际上的病变部位不在肌筋 膜,而 是在骨骼肌的运动终板部位,长期的肌筋膜痛 会导致脊髓水 平的易化改变,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 痛。
• 肌筋膜TrP或肌筋膜痛综合征(MPS)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
•原因: 肌筋膜局部粘连/疤痕/挛缩
剧烈点状疼痛 5. 测出某程度运动受限区
次要标准: 1. 压触痛点重复
主诉痛或感觉异常 2.横向抓触/针刺触痛点
诱发局部抽搐反应 3.伸展肌肉或注射
触痛点可缓解疼痛
治疗原则
⑴ 去因:如抗风湿,改正姿势,定时工作
⑵ 改善血供:体疗 — 抗地心引力肌肉锻炼
按摩、热疗(红外线、激光、拔火罐、针灸、 超声、湿热、喷雾、透热、经皮刺激、电针)
穿刺
目的:松解局部粘连,消灭触痛点 远期效果,防复发 / 加重
枝川阻滞 / 类固醇/ 水针 - 急性 小针刀,乙醇 / 酚甘油 - 局限 密集型温质针 – 非神经部位 肉毒素 - 痉挛性 射频热凝 – 所有,尤其神经部位
MPS微创治疗技术
注射疗法
Wall: 关键是机械破坏触痛点,不在于注什么药水
强调针尖在局部反复探索分离组织 川枝/水针:水压分离、 消炎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的诊断和治疗

热凝射频消融术

热凝射频消融术

热凝射频消融术
热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的痛症的外科手术。

这种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患有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疾病的患者,以缓解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热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作用于神经末梢,通过破坏神经末梢的传递信号来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该手术方法需要使用一台称为射频生成器的仪器,它可以产生高频电流并将其传递到患者的身体特定部位。

在进行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各项相关检查,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麻醉部位通常是患处所在的皮肤和软组织。

在麻醉部位进行穿刺后,射频针头被插进患者的体内,沿着神经末梢的方向推进到预定深度处。

一旦确定射频针头的位置和深度,手术医生可以开始给射频电源进行设置和调整。

这项操作通常需要一些技能和经验,因为需要精确地控制电力并保持其恒定,确保对神经末梢的损伤最小化。

手术完成后,患者被告知需要保持休息和避免剧烈运动,以确保手术部位的恢复。

患者可能会感受到一些接触性疼痛和异样感觉,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数小时内消失。

在手术后数日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和日常生活。

总的来说,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提高
生活质量。

然而,在进行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相关检查并了解手术风险。

此外,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和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来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射频热凝治疗

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射频热凝治疗

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射频热凝治疗陈金生;卢振和;黄乔东;何雁冰;翟利平【期刊名称】《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年(卷),期】2006(012)006【摘要】目的:总结射频热凝治疗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以颈后肌群压痛点为穿刺点,穿刺针抵达骨质后,调节热凝温度为75℃,时间为30秒,行穿刺点射频热凝;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VAS评分、疼痛缓解优良率和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VAS评分分别是8.1±0.9、7.3±1.2、3.8±1.1、1.5±1.2;疼痛程度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1);治疗后1周内使用止痛药人次为85%,1个月后为10%(P<0.05),3个月后全部停止痛药.结论:射频热凝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创伤微小、安全和疗效确切.【总页数】2页(P329-330)【作者】陈金生;卢振和;黄乔东;何雁冰;翟利平【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中华疼痛学会第一临床中心,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中华疼痛学会第一临床中心,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中华疼痛学会第一临床中心,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中华疼痛学会第一临床中心,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中华疼痛学会第一临床中心,广州,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射频热凝消融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初步观察 [J], 姚活锋;陈金生;卢振和2.射频热凝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初步报告 [J], 卢振和;黄乔东;陈金生;莫世湟;高崇荣3.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治疗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比较 [J], 马钧阳;王立勋;陈友利;程松鹤;杨纲华;蔡永红4.冲击波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梁木荣;石慧芳;龚声敏5.超声引导脉冲射频治疗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 [J], 成荣君;张浩;陈肇辉;夏义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颈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颈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廖翔蒋劲熊东林张强肖礼祖郑虎山沙彤梁豪文罗裕辉(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深圳518052)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射频热凝术医治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

方式: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127名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病人均经诊断性颈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

随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DSA影像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医治,B组采用口服药物保守医治,随访期2年。

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Scores,VAS)进行医治前后疗效评定。

以VAS评分小于医治前的50%视为优良疗效,反之视为疗效不佳。

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查验进行两组疗效对比。

记录手术并发症与用药副作用。

结果:A组VAS评分回到术前50%的平均时间是217天,B组为27天(P<。

在第27周(医治后200天),A组36名患者完全无痛,B组为1名。

A组术后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

B组3例病人出现胃部不适,纳差,经对症医治后消失。

A组9例病人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麻木,无感染及脊神经前支、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对于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颈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相较保守医治,能够更有效的长期减缓疼痛,且操作安全,副作用很少。

关键词颈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随机对照研究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NEUROTOMY FOR CHRONIC CERVICAL ZYGAPO-PHYSEAL JOINT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LIAO Xiang, JIANG Jin, XIONG Dong-Lin, ZHANG Qiang, XIAO Li-Zu, ZHENG Hu-Shan, SHA Tong,Liang Hao-Wen, LUO Yu-Hui( Department of Pain Medicine, the Si xth People’s Hospital in Shenzhen, Shenzhen 518052)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of themedial branches of the cervical dorsal rami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andshoulder pain through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Methods: From Dec. 2005 toDec. 2008, 127 patientswith chronic neck and shoulder pain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ll patients had a diagnosis of chronic neck and shoulder pian established by controlled medial branch blocks. Under the guidance of DSA,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of the medial branches of the cervical dorsal rami via lateral approach.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NSAIDs drug. The efficacy including VAS scores and Kaplan-Meier curve of the treatment from both groups were recorded till the 24th month and analyzed for comparison. Side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wererecorded. Results: The median time that elapsed before the pain return to at least 50% of the preoperative level was 217 days in the group A and 27 days in the group B (P < . At 27 weeks, 36 patients in the group A and 1 patient in the group B were free of pain. 9 patients in the group A had numbness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treated nerves, 3 patients in the group B had gastralgia and anorexia. There are obvious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clinical effects (P < .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and shoulder pain confirmed with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of target nerves can provide lasting relief.Key Words Cervical dorsal rami;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Ra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是指由颈椎间盘突出、颈椎脊神经后支骨性纤维管卡压、颈项肌筋膜炎等原因致使的脊神经后支受刺激,引发其支配区域一系列疼痛不适症状,表此刻患侧颈部至斜方肌范围针刺样或牵涉样疼痛,可放射至背阔肌与三角肌区域,颈部朝特定方向活动时可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射频热凝治疗
陈金生卢振和黄乔东何雁冰翟利平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中华疼痛学会第一临床中心,广州510260)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PainMedicine2006,12,(6)
摘要目的:总结射频热凝治疗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32例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以颈后肌群压痛点为穿刺点,穿刺针抵达骨质后,调节热凝温度为75,时间为30秒,行穿刺点射频热凝;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V AS评分、疼痛缓解优良率和镇痛药使用情况。

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V AS评分分别是8.10.9、7.31.2、3.81.1、1.51.2;疼痛程度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1);治疗后1周内使用止痛药人次为85%,1个月后为10%(P<0.05),3个月后全部停止痛药。

结论:射频热凝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创伤微小、安全和疗效确切。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射频热凝
EFFECT OF RADIOFREQUENCE ABLATION FOR THE PATIENTS W ITH NECK MAY OFASCIAL PAIN SYNDROME
CHEN Jin Sheng, LU Zhen H e, HU ANG Q iao Dong, H E Y an B ing,ZHA I L i Ping( Departm ent of Clinic Pain Relie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Guang zhou 510260)
AbstractOb jective:To sum
The clinic effect of radiofrequence ablat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m yofascial pain syndrom e. Methods:32 patients aged 22~ 84 years diagnosed
chronic neck myofascial pain syndrom e were invo lved in th is study.The acupoints were determ ined through pressing to find the pain po ints on the muscles of posterior neck.The acupo intsw ere ablated with temperature of 75 For 30 seconds after the radiofrequence needle reaching the bone membrane.The V AS scale,excellent and good pain relief rate,the analgesia admin istrated were recorded at the before therapy and 1 week,1,3 months after therapy respectively.
Results:The V AS scales was 8. 1,0. 9,3. 8,1. 1 and 1. 51. 2 respectively before therapy and at 1,3 months after therapy.The V AS scales at 1,3 months after therap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rapy( P < 0. 01) .The excellent and good pain relief rate at 1, 3 months after therapy was 93. 7% and 100% respectively,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85 percent of patients used analgesia in 1 week after therapy and 10 percent of patients used analgesia in 1 month after therapy, whereas, there was no patient used analgesia in 3 months after therapy.
Conclu sion: Radiofrequenceablation is mini invasive, effective and safe for chronic neck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Key words:Myofascial pain syndrome;Radiofrequence ablation
颈后部的肌筋膜疼痛综合症(myofascialsyndromeofposteriorneck)是一个常见病,患者因损伤的肌筋膜局部粘连挛缩而引起长期疼痛和颈肌僵硬,迁延不愈。

作者探索应用射频热凝松解方法治疗。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32例临床诊断为“颈肌筋膜疼痛综合症”[1],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2~84岁(43.58.4
岁),病史2~15年。

表现颈肩背长期酸胀、疼痛不适,局部有固定疼痛区和压痛点,随气温变冷、疲劳、长时间低头、深夜、晨起或傍晚时疼痛加重;检查时颈后椎旁肌筋膜隆起,按压有痛点和硬索,并可引发区域性的不按神经根感觉分布的放散痛;实验室检查抗“O”试验和类风湿因子检测为阴性,凝血时间无异常,颈椎X线显示无明显异常或为轻中度退行性改变。

2.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屈颈,胸前垫一薄枕,连接射频疼痛治疗仪,仪器负极板放置于臀部。

仔细检查颈后肌群压痛点并在皮肤上标记,每点相隔1.5~2cm。

常规消毒后,标记点用0.5%利多卡因1~2ml作皮肤至骨膜面之间的局部浸润麻醉。

用5cm长、针尖裸露0.5cm的射频套针垂直刺向椎板或横突后骨质,回抽无血后,调节加热温度为75和消融时间为30秒。

术毕用75%酒精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敷料。

治疗后给予非甾体类镇痛药“扶他林”或“西乐葆”口服3天。

颈椎保健枕保健,2周后开始颈肌锻炼以巩固疗效。

3.疗效观察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 AS)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的疼痛程度。

以V AS评价疼痛缓解优良率:2分以下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一般,9~10为无效。

同时记录治疗后使用镇痛药情况。

4.统计分析
所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1.0统计软件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及Tukey 法比较,计数资料用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2例患者全部接受门诊随访追踪观察。

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的平均V AS 评分分别为8.1、0.9、7.3、1.2、3.8、1.1、1.5、1.2。

疼痛程度于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有明显缓解(P<0.01)。

治疗后1月和治疗后3个月疼痛缓解优良率(优+良)分别为93.7%和100%,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镇痛药使用情况:治疗后1周内有27人,占85%;治疗后1个月有4人,占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全部患者不用镇痛药。

26例射频治疗一次(占80%),6例再次补针射频(占20%)。

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区域麻木(占5%),3例出现穿刺点皮下淤血(占13%),均未作特殊处理,未发生穿刺部位感染者。

讨论
颈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在临床颈部疼痛疾患中最多见,患者因反复局部损伤、长期低头工作或心理压抑以及寒冷、潮湿的环境,使肌肉和肌筋膜间的血管收缩致周围组织缺血,产生致痛物质以及局部肌筋膜粘连挛缩,引起长期疼痛和颈肌僵硬。

目前对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治疗常用药物、理疗、痛点阻滞、小针刀甚至手术等。

国内王福根教授[2]等用银质温针治疗,认为是热能的生物学作用使肌肉骨膜附着点的炎性反应得于消除和粘连松解,微血管再生和有害代谢物质消除,达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目的。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射频治疗当天肌筋膜疼痛明显缓解,两周后获更进一步改善和恢复功能。

分析与射频热凝作用在肌筋膜与骨连接点的粘连组织上形成蛋白凝固灶,达到毁损局部增生的异常末梢神经,分离和松解挛缩软组织,机械消除肌筋膜触痛点和促进了局部微循环再通,以及粘连松解后软组织应力改变等作用有关,而且,局部微循环再通的时间一般为两周到一个月后[2,3]。

与本文观察的结果相似。

射频消融治疗软组织痛可以在有重要神经通过的部位,如颈前和臀部等地方的操作时,通过仪器的电刺激功能来测试针尖附近有无重要神经通过而有效保护了神经功能,这是传统针刀或温针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对于老年人或并发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肺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应考虑综合治疗,在射频热凝操作期间中注意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每次治疗的范围和采取足
够的镇痛措施,预防治疗或疼痛并发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后应强调康复教育,保护和改善颈肌功能,坚持用健康枕,改变不良姿势及工作习惯,以巩固和提高远期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