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原野》悲剧性的音乐学分析

合集下载

歌剧《原野》“悲剧之美”研究

歌剧《原野》“悲剧之美”研究
小到每 一个人 物的 生活环境 和思 想动态,都是 产生悲剧 的缘 由。本 文将 通 过 分析该作 品来 阐述 “悲剧之 美”的 美学价值 与审美意义。
关键词 :悲剧 歌剧 《原野》悲剧之美 戏剧性冲突
引 言
的 “悲 剧 之 美 ” 始 终 写 在 醒 目 的 扉 页 上 ,它 的风
“悲 剧 ” 一词 源 自古 希 腊 , 由酒 神 节祭 祷 仪 式 格是 如此 庄 严 崇 高 和神 圣 纯 洁 。
的戏 剧 题 材 。 欧 洲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 以 莎 士 比 亚 为 人 获 得 崇 高 感 的体 验 ,心灵 得 到 净化 和 陶 冶 ,其 目
代 表 的戏 剧 家们 ,把 悲 剧 艺 术推 向高 峰 。
的是 让 人 的 灵魂 重 新 进 入一 种 平 静安 宁状 态 ,并在
戏 剧 史 中 一 般 将 悲 剧 分 为 四 种 类 型 :其 一 为 其 中体 验 自由 的喜 悦 ,不在 于 让 人沉 浸 在 真 正 的痛
学术 J
ACADEMIC I
一 、 歌 剧 原 野 》悲 剧 性 剧 情 的 阐 述
是 孤 家 寡 人 :更 重 要 的是 ,如 今 的这 个 焦 家 一 时都
1.选 题 背景 和 《原野 》的 特性
离 不 开 这个 老 太 婆 ,因 为家 中 唯 一 的顶 梁柱 焦 大 星
歌 剧 《原 野 可 以说是 一 部典 型 的悲剧 作 品.大 生 来 软 弱 无能 ,孙子 年幼 无 知 ,金子 又 是 一个 放 任
的悲 剧 与 此 相 对 立 的 是 来 自社 会 各 阶 层 形 成 的 人 类表 演 艺 术史 上 留下 十分 重 要 的财 富 。
特 殊 势 力 ,无 情 欺 压 那 些 孤 立 无 援 的 小 人 物 而 发

扭曲压抑 爱恨情仇——歌剧《原野》的音乐创作特征分析

扭曲压抑 爱恨情仇——歌剧《原野》的音乐创作特征分析

第16卷第3期衡水学院学报Vol. 16, No. 3 2014年6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Jun. 2014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4.03.025扭曲压抑爱恨情仇——歌剧《原野》的音乐创作特征分析徐文正(衡水学院 音乐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摘 要:著名作曲家金湘1987年创作的歌剧《原野》的音乐创作以人物为出发点,戏剧性呈现为手段,在主题设计、和声及配器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既汲取了欧洲大歌剧的表现方式,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民族性及时代性,深刻揭示了剧中人性的扭曲压抑、爱恨情仇。

关键词:歌剧;《原野》;音乐创作;主题;和声;配器中图分类号:J8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14)03-0102-07歌剧《原野》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金湘的一部歌剧力作,1987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在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首演,获得巨大成功,随之又在美国及欧洲许多国家上演,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被西方歌剧界誉为“第一部叩开西方歌剧宫殿大门的东方歌剧”,并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作曲家金湘在这部歌剧音乐的创作中吸取了欧洲大歌剧的表现方式,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得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深刻揭示了剧中人性的扭曲压抑、爱恨情仇。

歌剧剧本是根据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成,描述的是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悲剧故事:青年农民仇虎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被地主焦阎王所陷害而进了监狱,他的父亲、妹妹也先后被焦阎王害死。

8年后,仇虎从狱中逃出,要找陷害他的仇人——焦阎王报仇!可是焦阎王已死,而且仇虎的未婚妻金子也被迫嫁给了焦阎王的儿子大星,他们和焦阎王的老婆——一个阴险毒辣且双目失明的地主婆焦母住在一起。

当仇虎得知焦阎王已死的消息时,感到非常绝望,但这世代冤仇不能不报,既然老子已死,那么就应该父债子还,要找焦大星报仇。

《原野》创作背景

《原野》创作背景

《原野》创作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歌剧逐渐走到了一个瓶颈期,要么以民族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要么是直接套用西方现代歌剧的音乐技法。

导致其音乐守旧、表现形式单一或者与歌剧内容不能统一。

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打开国门,大批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融入中国市场。

中国歌剧也受到一定影响,吸收了很多外来文化。

与过去的歌剧不同,金湘所创作的歌剧《原野》将中国的优势与外来的西方现代技法相结合,受到国内外各种邀请与好评。

它的独特性对今天中国现代歌剧的发展仍具有启示意义。

《原野》被称为“中国歌剧史上第一部伟大的爱情悲剧”,是我国近现代歌剧宝库里一串璀璨的明珠,其风格类型在歌剧领域可以说独树一帜。

1987年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

《原野》的上演震惊了西方人,被誉为“来自中国的普契尼的回声”,成为第一部轰动西方舞台的中国歌剧。

《原野》这部歌剧是一部非常难演译的作品,不管是从它的文学性,还是从它的演唱风格上,都是对歌剧演员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作曲方面,金湘先生从东、西方各种作曲技法中选取该歌剧所需要的各种手法为我所用,总的来说偏西方化,但表现的内容又是民族性的,所以这是这部歌剧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

歌剧《原野》是由著名剧作家曹番禺的女儿万方改编而成的新剧。

这个作品,叙述着旧社会时代农村的青年仇虎的家被地主焦阎王毁灭,仇虎被安上罪被送进了监狱的事。

愤怒的仇虎在关押八年后,无法忍受怨恨,越狱后找到了阎王的家,却发现焦阎王已经去世,仇恨无法宣泄的他,找到了焦阎王唯一的儿子焦大星的复仇,但是,焦大星的妻子却是仇虎的旧恋人。

所以仇虎一直在仇恨和善良的朴素中挣扎。

“原野”通过音乐和人物的角色塑造,表现了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1.研究目的歌剧《原野》是由金湘作曲的曹番禺原作所创作的歌剧作品。

本论文将逐条分析“原野”的角色塑造、音乐技术、感情表现等特征,揭示这部作品与传统作品的不同,以及为什么这部作品能成为经典,以及现代歌剧的现场化方向。

2.研究意义通过深入分析歌剧《原野》之所以多年广受好评、成为国剧不朽经典的原因,使现代编曲者从中吸取精华,从而进行创新。

歌剧《原野》悲剧性的音乐学分析

歌剧《原野》悲剧性的音乐学分析

歌剧《原野》悲剧性的音乐学分析悲剧的效果是悲剧性的,悲剧性所产生的美(悲剧性的审美特征)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亚里士多德到多位美学思想家,悲剧性美学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美学体系。

悲剧是凄凉的,当它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为它悲伤;悲剧又是崇高的,在给我们带来悲伤的同时,又在内心深处给我们带来崇高感和自豪感。

歌剧《原野》是凄凉的,因为正义的人在跟旧势力抗争的过程中受尽了苦难,最终还是没能生存下去。

这样的剧情使观众产生了悲伤的情感。

同时歌剧《原野》又是崇高的,观众在感受悲伤、凄凉的同时,又与剧情形成了共鸣,使之在正义的指引下行进,从而产生崇高的精神效果。

本文以歌剧《原野》为研究对象,利用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歌剧创作手法及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这部歌剧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分析,进而揭示其悲剧性的效果。

文章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

绪论主要从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正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歌剧《原野》的相关创作背景以及歌剧《原野》的悲剧性剧情展开。

第二章主要对歌剧《原野》悲剧性从其音乐本体角度进行全面分析,阐明歌剧《原野》在音乐本体方面是如何来体现悲剧性发展的。

这一章主要有两大节组成:第一节从宏观的角度来论述,包括歌剧的布景、歌剧的主题、歌剧的乐队与合唱等;第二节从微观进行分析,包括咏叹调、重唱等音乐材料、节奏、强弱的处理等。

第三章主要是歌剧《原野》所体现的悲剧性美学思想。

这一章主要有两节构成:第一节对悲剧性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指出歌剧《原野》在每个美学思想家理论中所体现的特点:第二节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其悲剧性类型和悲剧性效果。

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全面的总结,进一步揭示歌剧《原野》的悲剧性效果。

中国歌剧史上的三次高潮引发的思考

中国歌剧史上的三次高潮引发的思考

中国歌剧史上的三次高潮引发的思考田亚茹中国歌剧从1920年诞生至今,已有无数作品问世,但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当数《白毛女》、《江姐》、《原野》。

这三部作品分别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每部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们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歌剧作品。

尽管时光飞逝,它们始终是中国歌剧史上的精品。

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创作审美趋向以及观众的审美情趣。

通过这三部作品我们可以直观中国歌剧一路走来是如何进行探索的,对我们认识中国歌剧的现状,以及思考今后歌剧的发展道路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中国歌剧第一个里程碑《白毛女》《白毛女》的创作标志着中国歌剧走向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回顾历史,以19 2 O 年黎锦晖创作《麻雀与小孩》为代表的儿童歌舞剧的诞生,开辟了中国歌剧史上的先河;之后便陆续出现了以《扬子江暴风雨》( 聂耳曲)为代表的“话剧加唱”模式的创作实践以及以《秋子》( 黄源洛曲) 为代表的大歌剧的创作道路的尝试。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延安又兴起了以《兄妹开荒》( 安波曲) 为代表的秧歌剧的创作实践。

这2O 年时间内,中国歌剧都以不同风格、不同的创作手法进行着实践,在理论上也存在很大的分歧,直到《白毛女》的创作成功,才真正明确了中国歌剧的创作方向。

《白毛女》的问世,也为其后来的歌剧作品开辟了道路。

《白毛女》于1945年由贺敬之、丁毅编剧,马可、张鲁、瞿维等人共同创作完成。

1948年5月首演于延安中央学校礼堂。

该割系根据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而写成。

作者在创作中,考虑到如何将歌剧民族化,因而采用了中国民间歌曲及戏曲唱腔与西方歌剧作曲技法相结合的形式,为了更好地、真实地表现剧中的主题,创作者选用了河北民间歌曲《小白菜》的音乐作为塑造主人公音乐形象的音乐素材,在不同的场合利用变体的手法将其发展变化,给观众呈现出喜儿从天真烂漫到满腔仇恨再到坚韧不屈的丰富的形象。

歌剧《原野》中金子咏叹调的艺术鉴赏

歌剧《原野》中金子咏叹调的艺术鉴赏

歌剧《原野》中金子咏叹调的艺术鉴赏作者:熊婷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0期【摘要】在歌剧《原野》中,金子作为全剧的女主角,表现出了一系列的艺术特征。

本文对《原野》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对剧中金子的咏叹调进行了艺术鉴赏。

【关键词】《原野》;金子;咏叹调;艺术鉴赏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077-01一、歌剧《原野》简析(一)创作情况。

歌剧《原野》是剧作家万方根据曹禺的同名话剧改编的,金湘为该剧作曲。

歌剧《原野》全面展现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且直观表现出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爱慕,以及对仇敌的直观痛恨,这是一部正义得不到伸张的时代悲剧。

该剧在1987年由中国歌剧院首演于北京文化宫剧场,1990年,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歌剧中心和山东省歌舞团在北京、上海、大连、郑州、济南等城市进行了巡回演出,并于1992年在美国肯尼迪剧院艾森豪威尔艺术中心进行了首场表演。

(二)歌剧剧情。

《原野》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民国初期,男主角仇虎生于一个小村庄,父亲被仇人焦阎王杀害,姐姐被其欺凌,他也被陷害并受到监禁。

为了报仇,仇虎在亲人去世8年后越狱逃跑,当他得知仇人焦阎王已死,青梅竹马的恋人金子被焦阎王的儿子焦大星霸占,更坚定了复仇的决心。

仇虎与金子见面后,两人重新燃起爱情的火焰并度过了数日幸福甜蜜的生活。

后来,仇虎以为大星和焦母要加害自己,杀死了软弱的大星。

仇虎和金子逃进了森林,但被调查组包围,在绝望的情况下,为了保护金子和未出生的孩子,仇虎拔出匕首自杀,全剧以悲剧结束。

(三)音乐特征。

“咏叹调”是歌剧《原野》非常突出的音乐特征。

首先,全剧通过抒发人物情感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在此基础上使得人物情感得到升华。

其次,该剧通过“咏叹调”作为框架之间的纽带,并在此基础上完整交代故事情节以及背景冲突、戏剧冲突,在这一过程中每个要素既独立又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在《原野》中,咏叹调的应用让剧情结构更加完善、丰富的同时,也增加了戏剧本身的艺术性,表现出戏剧本身的音乐美,强化观众对于音乐的理解,最终提升该剧的音乐因素。

论歌剧《原野》之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的情感表达

论歌剧《原野》之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的情感表达

释 放 , 光 采 、 生 动 而 流 畅 的 音 色。
重生

我 又 活 了 ,我 叉活 了活 了 , 这

活着的滋味 ,
么也 不 能 比 。

开 放 、令 人
心 动 魄 的 音 色。

用音 色变换 手法表 达人 物情感
“ 音色是歌唱言语的一个重要部分 , 也是表达真实情 感
核心 , 是其情感与结构发展 的依据 , 是形成整首歌曲音乐 形 象的基础 ,集中概括地表现作品的思 想内容。因此 ,在歌曲 演唱中 , 一开始就应该凝聚高度的神情 ,调动最佳的发声感
觉 ,运 用适 当的表现手法 ,倾注于发 出第一声 的那一瞬间 ,

用延长 高音 的歌 曲高潮来 渲染 人物情感
的不可或缺 的条件 , 如果有 谁忽视音色的选择 , 他就必定会 犯错误 。 通过音色才能表达出歌词 中并 非总能鲜明表达的隐 秘 的情 感 ( 时歌词 甚至于有和这种感情对 立的倾 向) ” 有 。 [1 因此,运用音色控制 的技巧来表达 人物情感 ,既是声乐 12 13 作 品对演唱者的一种表情要求 , 也是声乐表演的一项重要手
手段之一 , 力度的表达需要通 过歌唱者声音和心理 两个 方面
的配合才能完成。在 啊 ,我 的虎子哥)唱段中,歌曲开头 ) 的第一个乐句 , 直接 交代 了歌曲的主题 , 而主题又 是全 曲的
223
作者 简介:李燕 (9 9 ) 17 - ,女 ,湖南桃源人 ,湖 南工 业大学音乐学 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为声乐教学和研究。
爱情最浓烈 的表达 ,演唱者只有在演唱 时熟练 、全面地运用声音技巧 ,才能更深 刻刻 画金子角 色的强烈戏剧性和音 乐性。文 章从声音 色彩 变换 、声音力度 对比、延长的 高音渲染三个方面着手,对咏叹调 中如何运用声音技 巧表 达人物情感进行阐释 。 关键词 :金子;咏叹调;( ,我的虎子哥 》 ( 啊 ;情感表达

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的音乐特征分析

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的音乐特征分析
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首 作品结构短小精悍,却内涵丰富,金子青梅竹马的恋人仇虎被地主 焦阎王弄得家破人亡,仇虎被陷害入狱,金子也被迫嫁给了焦阎王 的儿子焦大星,心狠手辣的婆婆和厌恶懦弱无能的丈夫使她每天如 同生活在地狱一般,她终日思念着自己的情郎,并渴望能够过上自 由自在的生活,八年后,她偶然碰见了越狱出来找她的仇虎,相遇 的一刹那两人相拥而至,多年积压在心中的思念在这一刻终于得到 了释放,她和仇虎一起甜蜜的度过了十天,此时金子便唱出了这首 脍炙人口的歌曲《啊,我的虎子哥》,这首歌曲生动的表达了金子 对仇虎真挚而又浓烈的爱,本文将对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写法、 节奏创作三个方面展开来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杨柳青 . 歌剧《原野》中女主人公金子的唱段研究 [D]. 山东 师范大学 ,2014. [2] 杜沐阳 . 中国歌剧《原野》中代表性唱段的演唱艺术研究 [D]. 云南师范大学 ,2019.
14
三、自由灵活的节奏 节奏赋予了音乐性格,能使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它能将音 符有规律的组合起来,让音符实现其存在的价值,本首咏叹调的节 拍为 4/4 拍,咏叹调中大附点,小附点,大切分等节奏型的大量使 用以及长音的使用将人物的情绪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来,而大切分节 奏又表现出了金子敢爱敢恨,火辣以及敢于突破封建束缚的个性, 在本曲的第四个小节中,主旋律为四拍长音,伴奏为连续二八的跳 音节奏,使长音更加丰富多彩,另外,在本首咏叹调中多次将连音 线连接了不同的节奏型,节奏灵活的使用和无规律性,使音响效果 呈现出一种较为自由的状态,节奏的速度也并没有遵循其固有的时 值进行,而是根据其所要表达的情绪,来延长或是减短其本身的时值, 正是因为节奏类型的错乱和自由,也就使得金子所表现出来的性格 特点和情绪都被无限的放大了。 这首咏叹调表现了金子对爱情与自由生活的无比向往,也是歌 剧中爱情的主题,在音乐特征方面,虽说这首咏叹调在调式上为西 洋大调,但是旋律上明显的表现出了民族特色,保留了五声调式的 音响效果,节奏灵活而又自由,将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动的展现出来, 简洁明朗的曲式结构省去了歌剧冗长的叙事情节,直奔故事主题, 也表达出了“爱与反抗”的中心,对这首作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分析, 进而为我们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

评歌剧《原野》

评歌剧《原野》

阳光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艺术概论题目:评歌剧《原野》姓名:傅晓萍学号:180916148系别:现代音乐学院专业:音乐学年级:2018级2021 年 6 月20 日评歌剧《原野》歌剧《原野》是中国现代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其风格在歌剧界独树一帜。

《原野》是曹禺话剧“生命三部曲”之最,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为成功、最具艺术魅力的作品之一,是中国第一部以西方舞台为基础的歌剧。

由于曹禺先生的原著《原野》产生于一个特殊时期,作品的形成和诞生都形成了独特的品质。

作品深刻揭示了上个世纪上半叶,旧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人们与邪恶势力斗争了几代人,过着艰苦但充满希望的生活。

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思考,这部优秀的歌剧版《原野》已经成为当下的经典,涉及戏剧、舞剧、戏曲等体裁。

这部歌剧是在西方歌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并没有脱离20世纪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因而有其独特的文化品格。

尤其是《中国民族歌剧》作为一部继承了中国歌剧音乐传统的歌剧,在戏剧风格、舞台表演、音乐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堪称世界歌剧艺术的奇葩。

1987年,万方编剧、金祥作曲的《原野》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的歌剧。

它在母语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既借鉴西方,又符合中国现代审美情趣的发展道路,比同时期的其他作品更为鲜活。

更有时代感,更有戏剧性,更成熟,它的成功是肯定的。

一、歌剧《原野》的民族性这一领域以民族戏剧为基础,它借鉴了西方歌剧形式和现代技巧。

在《原野》中,作者将本民族的本土元素融入到朗诵中,注重音乐与语言的结合,从而展现出中国戏曲的韵味。

古典诗歌的朗诵方式和说唱音乐的形式赋予了易旭调中国特色和多样性。

在节奏方面,作曲家们仍从中国戏曲音乐中汲取营养,在以班固为主的整部歌剧中多次运用京剧“乱锤”的节奏特征。

节奏从缓慢逐渐加速到充满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剧情节的发展。

二、歌剧《原野》的语言特征语言是人物心理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原野》充满了创新,它通过情感行为和人物形象来体现。

第五讲生命的呼喊与抗争——曹禺的《原野》 -- 20世纪中国话剧精品赏析

第五讲生命的呼喊与抗争——曹禺的《原野》 -- 20世纪中国话剧精品赏析
使仇虎进一步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他在迷乱和内疚中,带着金子想穿
过黑森林赶上火车,到“金子铺满地”的理想世界去,却最终没能走出自己心
造的藩篱,死在了自己的手中。
这种让主人公陷入无法选择和进退两难的戏剧情境的巧妙设置,使《原
野》具有了一种奇特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和观众超越了伦理道德和法律的范畴,
·63·
20世纪中国话剧精品赏析
电影的出现对写实的挑战,理论基础是克罗齐对艺术的界定,认为艺术是情感
的表现,是富于想象力的表现。情感表现是艺术的根本目的。
克罗齐(BenedettoCroee,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
家。克罗齐是继康德、黑格尔之后,西方最重要的美学家。克罗齐美学实现了
同村的恶霸焦阎王看上,焦阎王买通土匪洪老绑票仇父,逼仇虎家用地契来赎
人,地契到手后却撕了票,将仇父活埋,又把仇虎15岁的妹妹卖到了窑子里,
妹妹不堪凌辱上吊而死,焦阎王还以通匪罪把仇虎下了大狱。8年后仇虎越狱
找焦阎王报仇雪恨,可是仇人焦阎王几年前就死了,他只好杀了焦阎王的儿子
焦大星,带着自己所爱的女人金子想逃走,最后却在森林里陷入了精神混乱而
留下来的普通性精神机能,即有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这些就是各种神
话般的联想——那些不用历史的传说和迁徙就能够在每一个时代和地方重新发
生的动机和意象。”换句话说,“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
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
“集体无意识”学说是荣格对弗氏无意识理论的发展。作为一位心理学家
和精神病学家,荣格发现许多现象似乎是原始社会的集体经验而不是个人经验,

歌剧《原野》咏叹调《你们打我吧》

歌剧《原野》咏叹调《你们打我吧》

摘 要摘 要:歌剧《原野》将民族性与世界性融为一体,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其独树一帜的地位。

在作曲家金湘的笔下,金子这个角色贯穿全剧,人物形象鲜明,在推进剧情发展、激发矛盾冲突中起到重要作用。

现在常见的关于金子唱段的研究,以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为多,本文则是以歌剧第二幕音乐的最高潮《你们打我吧》为研究对象,围绕其思想性、诗意性、情感性的特征,展开音乐分析、人物形象及歌词特征的分析,以期为现代歌剧研究及创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歌剧《原野》;《你们打我吧》;金子;艺术创作歌剧《原野》主要讲述了女主角金子与仇虎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

歌剧围绕着“爱情”与“复仇”两条线索展开剧情:第一幕引出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幕以“爱情”为核心展开,第三幕主要讲述“复仇”,第四幕主线为“毁灭”。

作曲家金湘先生在歌剧思维下对原著进行了改编,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冲突矛盾复杂。

唱段《大星、金子与焦母三重唱》《你们打我吧》的歌词及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音乐的思想性、诗意性、情感性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音乐特征分析《大星、金子与焦母三重唱》《你们打我吧》为第二幕中的第八、第九首作品。

在这两个唱段中,金子与焦母、大星的矛盾冲突达到了顶峰,也是三人因婆媳关系而发生冲突中最为激烈的部分。

《三重唱》的声部分配为:金子——女高音,大星——男高音,焦母——女中音。

三个声部的设置加强了戏剧冲突,并为之后金子的咏叹调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大星、金子与焦母三重唱》为二段曲式结构,是一首以民族调式为基础,融合运用多种西方作曲技法的中国新风格歌剧选段,作品的核心材料主要由纯四度以及乐队部分四度叠置而出现的和音所构成。

该唱段共有74个小节,全曲分为三个部分,其中A段(第1-24小节)为大星与焦母的对唱;B段(第25-49小节)为大星、焦母、金子相互交替的二重唱;尾声(第50-74小节)由焦母念白引入,分为两个乐句,音乐情绪承上启下,并与咏叹调《你们打我吧》无缝衔接。

歌剧《原野》中的音乐特色分析

歌剧《原野》中的音乐特色分析

歌剧《原野》中的音乐特色分析《原野》是中华优秀歌剧作品之一,其音乐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赞誉。

本文将主要从旋律、和声、节奏、乐器、情感等方面分析其音乐特色。

一、旋律《原野》中的旋律优美流畅,旋律跌宕起伏,充满了律动感和韵律感。

其中最为经典的旋律便是主题曲《原野之歌》。

该曲立意高远,以深沉悠远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对于原野的热爱之情。

而在剧中的一场重要戏曲《藏鼓峰》,则以一段悲壮而朴实的民族旋律,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于反抗外来侵略者的义愤和勇气。

二、和声在和声上,《原野》以其丰富多彩和独具特色的和声贡献了很大一部分。

歌剧在和声方面利用了传统的西方歌剧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相结合的特色,丰满了音乐的表现效果。

一些戏曲场景中,如《陈姓戏班》,歌曲采纳了中国传统剧种的和声形式,通过喜怒哀乐等情感在和声的构建上营造了浓郁的剧情氛围。

三、节奏《原野》在节奏上表现得十分诱人。

整个歌剧的音乐节奏多变,时而悠缓温婉,时而热情奔放,时而急促跳动。

其中,《离别的爱情》、《红旗颂》等歌曲的节奏明快有力、耐人寻味。

四、乐器歌曲重要的乐器分别是弦乐和管乐,尤其是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方管弦结合使用,在音色上达到了极佳的效果。

歌剧中加入了一些中国风格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等,为歌曲诉诸了更加深远的民族性。

以《原野之歌》为例,其中一段重奏,融合了闽南鼓、大鼓和名家先生的二胡独奏,让人们倍感激动和欢喜。

五、情感歌剧中充沛表现了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对人民的敬意和崇拜,同时也表达了爱情、快乐和悲伤等各种情感。

由于对于时代和人物的描绘极为强烈,使剧作的感情效果特别抓人。

歌曲中诸如《一年来》、《不死的山谷》、《我爱毛主席》等,通过对于历史和人民群众的表现,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原野》在旋律、和声、节奏、乐器及情感等方面都表现出其特有的音乐特色与魅力。

成为一部受到人们喜爱和推崇的经典歌剧。

六、音乐主题歌剧《原野》以较为严肃的态度表现了人民内部矛盾与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反抗斗争。

歌剧《原野》声乐旋律创作及对声乐表演的启示

歌剧《原野》声乐旋律创作及对声乐表演的启示

歌剧《原野》声乐旋律创作及对声乐表演的启示作者:史海静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年第11期【摘要】《原野》作为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论是从歌剧脚本的创新性处理,还是从演员二度创作和舞美效果及艺术构思来看,它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本文从中西方歌唱技法的区别、歌剧《原野》的声乐旋律创作以及歌剧《原野》对声乐表演的启示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

【关键词】歌剧《原野》旋律创作声乐表演歌剧起源于欧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它被引进到中国的时间还并不长,仅有不到百年的历史,虽然我国歌剧的发展还不甚成熟,但是综观这近百年的发展概况仍不难发现歌剧也是适合我国舞台表演的,这种艺术形式在我国也是有着十分迅猛的发展态势的。

在这短短的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被改编成歌剧的形式搬上表演舞台。

作为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论是从歌剧脚本的创新性处理,还是从演员二度创作和舞美效果及艺术构思来看,歌剧《原野》无疑都是十分成功的。

《原野》本是我国现代戏剧创作大师曹禺先生的代表剧目之一,作品深刻地阐释了人性的困惑与迷茫,同时对人生与社会现实作出了理性的思考。

由于歌剧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强的艺术形式,因此,想要在歌剧表演上取得成功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的。

作为歌剧艺术形式的《原野》,其剧本是由曹禺先生的女儿当代著名剧作家万方女士改编而成的,剧本在保留了原作精神要旨的基础上,更多地加入了适合歌剧表演的艺术成分,使得《原野》在之前的剧作基础上又重新获得了二次生命。

不仅是在剧本改编上,歌剧《原野》在演员的挑选上也是十分苛刻的,因为要表现的是中国现代剧作的经典剧目,因此演员不仅需要具备功力深厚的演唱与表演技巧,同时也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与舞台张力,这就对演员有了一定的挑战难度,但是就是在这压力重重的情况下,《原野》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巨大成功,这是值得所有国人为之自豪和骄傲的。

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的音乐特色及其戏剧功能分析

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的音乐特色及其戏剧功能分析

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的音乐特色及其戏剧功能分析作者:熊婷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9期【摘要】歌剧演奏是否成功,与演唱者的演唱密切相关。

歌剧主要是通过音乐来体现,歌剧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情感纠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环扣住一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演唱者的功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歌剧是否成功,歌剧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人物关系都是整个歌剧的线索,整个歌剧都是围绕着线索来展开。

歌剧《原野》是根据曹禺的同名话剧改编成的,可以说是中国歌剧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成功歌剧之一。

歌剧《原野》中包括咏叹调、重唱、对唱、宣叙调等部分。

【关键词】歌剧《原野》;金子唱段;音乐特色;喜剧功能【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歌剧《原野》的金子唱段中,对唱有8首,咏叹调有3首,重唱有7首,这些唱段在整个歌剧中,都体现着各自的戏剧功能及其音乐特色。

歌剧《原野》本身带有戏剧性和悲剧性的特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原野》中,独特的演唱技巧、音乐特色都是在传统歌剧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这就决定了《原野》的成功。

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将歌剧中的人物给演活了,让观众切实的感觉到了主人翁的爱、恨、情、仇。

一、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的音乐特色感受歌剧《原野》的音乐特色,就要从整体上把握《原野》的音乐特点。

从音乐创作入手,演唱者要将金子的个性特征参悟透,把金子与整个歌剧有机联系在一起,并进行创造性的演绎,突出整个作品的主题,作品中的人物也因此鲜活了起来。

歌剧《原野》的音乐创作在整体上来看,集众家之所长,并将其完美结合。

(一)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歌剧《原野》中仇虎与金子的爱情故事是整个故事的线索,整个歌剧的情节都是围绕他们的爱情来展开的。

《原野》中的时代背景以及主题都是用音乐来表达的,该剧在表达时代背景时,音乐较为低沉、凄凉,是用复合式和弦演奏的,这种乐器民族特色浓郁,演奏出来的音乐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感受《原野》的感情基调,在如此的背景之下,仇虎与金子的爱情注定充满了坎坷与辛酸。

金湘歌剧《原野》咏叹调音乐语言的多样性与贯穿性

金湘歌剧《原野》咏叹调音乐语言的多样性与贯穿性

金湘歌剧《原野》咏叹调音乐语言的多样性与贯穿性曾婀娜;魏扬【摘要】歌剧《原野》自1987年首演后,27年来成为全国各大剧院常演不衰的剧目.如今对于《原野》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其咏叹调音乐语言的研究仍不系统、深入.笔者从主题的多样性与非角色化贯穿再现、核心乐汇的多样性与变形贯穿、旋律性对位化织体的多样性与贯穿性、纯五度复合和声的多样性与贯穿运用、音乐结构的多样性与贯穿性等方面,探索歌剧《原野》咏叹调音乐语言多样性与贯穿性特征.【期刊名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6页(P2-7)【关键词】歌剧;原野;咏叹调;多样性;贯穿性【作者】曾婀娜;魏扬【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2歌剧《原野》“代表着新时期中国严肃歌剧创作的最高水平。

”[1]多年来学术界十分热衷于对这部歌剧进行研究,人们都渴望在不同的视角下,探索这部歌剧可圈可点的成功之处,挖掘它对中国歌剧创作和发展值得借鉴的经验。

虽然对于《原野》的研究方兴未艾,角度也逐渐多元化,但尚未有对其音乐语言进行理性、系统、深入的分析。

特别是,对于最能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的咏叹调音乐语言的研究尚不深入。

在歌剧《原野》中《啊!我的虎子哥》、《你是我,我是你》等咏叹调,都已成为脍炙人口、被广泛传唱的佳作。

介于咏叹调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在对《原野》全剧音乐语言特色的研究中,将咏叹调音乐语言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歌剧《原野》分为四幕,前三幕分别包含三首咏叹调,第四幕包含一首咏叹调。

从宏观上看,各幕中的咏叹调依次承担了起、承、转、合的功能,与“归来、爱情、复仇、出逃”[2]的戏剧情节相符。

作曲家金湘汲取古今中外创作技法之所长,从主题的多样性与非角色化贯穿再现、核心乐汇的多样性与变形贯穿、旋律性对位化织体的多样性与贯穿性、纯五度复合和声的多样性与贯穿运用、音乐结构的多样性与贯穿性等方面进行创作,使歌剧《原野》咏叹调音乐语言形成了精巧的多样性、贯穿性整体构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原野》悲剧性的音乐学分析
悲剧的效果是悲剧性的,悲剧性所产生的美(悲剧性的审美特征)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亚里士多德到多位美学思想家,悲剧性美学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美学体系。

悲剧是凄凉的,当它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为它悲伤;悲剧又是崇高的,在给我们带来悲伤的同时,又在内心深处给我们带来崇高感和自豪感。

歌剧《原野》是凄凉的,因为正义的人在跟旧势力抗争的过程中受尽了苦难,最终还是没能生存下去。

这样的剧情使观众产生了悲伤的情感。

同时歌剧《原野》又是崇高的,观众在感受悲伤、凄凉的同时,又与剧情形成了共鸣,使之在正义的指引下行进,从而产生崇高的精神效果。

本文以歌剧《原野》为研究对象,利用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歌剧创作手法及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这部歌剧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分析,进而揭示其悲剧性的效果。

文章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

绪论主要从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正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歌剧《原野》的相关创作背景以及歌剧《原野》的悲剧性剧情展开。

第二章主要对歌剧《原野》悲剧性从其音乐本体角度进行全面分析,阐明歌剧《原野》在音乐本体方面是如何来体现悲剧性发展的。

这一章主要有两大节组成:第一节从宏观的角度来论述,包括歌剧的布景、歌剧的主题、歌剧的乐队与合唱等;第二节从微观进行分析,包括咏叹调、重唱等音乐材料、节奏、强弱的处理等。

第三章主要是歌剧《原野》所体现的悲剧性美学思想。

这一章主要有两节构成:第一节对悲剧性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
理,并指出歌剧《原野》在每个美学思想家理论中所体现的特点:第二节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其悲剧性类型和悲剧性效果。

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全面的总结,进一步揭示歌剧《原野》的悲剧性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