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由来(单选,次重点)
1、最早出现:孟子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最早解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概念
1、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
2、狭义:就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单选,重点)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育人)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单选,次重点)
1、永恒性:教育永远存在,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阶级性:阶级社会教育有阶级性。
3、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各有其特点。
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单选,次重点)
(一)教育者-主导
(二)受教育者-主体
(三)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工具、手段
四、教育的起源(单选,次重点)
(一)神话起源说观点:教育是神创造的(不考)
(二)生物起源说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观点: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行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本能生利息)
(三)心理起源说观点: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代表
人物:孟禄(心理仿梦露)
(四)劳动起源说观点: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
夫(米凯爱劳动)
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单选、次重点)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单选)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没有阶级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产生)
1、奴隶社会(单选)
(1)中国
①夏: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序、校)。
②西周:
学在官府、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国学和乡学之分。
六艺教育:礼(伦理道义教育)乐(音乐)射(射技)御(军事技术)书(写字)数(计算),核心是礼乐
③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大兴
(2)欧洲(单选)
①斯巴达:培养军人和武士
②雅典: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2、封建社会
(1)中国(单选)
①西汉:文教政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宋代:教育内容,四书五经作为封建社会中国的教育内容
(2)欧洲(单选)
①教会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僧侣
教育内容:三科四学(七艺)
②骑士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骑士
教育内容:骑士七技
3、古代教育的特点(单选)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单选、简答)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单选)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四)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单选、简答)
1、教育的终身化:提出者: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单选)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六、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非重点)
(一)我国古代
小学产生于殷周时期
(二)我国近现代
1、近代小学的开端:1878 年张焕伦上海正蒙书院
最早公立小学:1897 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
2、清末小学
3、民国小学
七、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2 上已考简答,简答备考)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口诀:意面特饥渴
本节简答题汇总
1.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2.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单选)
一、萌芽阶段
(一)中国
1、孔子
1.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作品:《论语》
2.教育思想
(1)教育作用:
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庶、富、教(立国治民三要素)
②教育与人的发展: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
(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类别)(释义: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3)教育目的:完善人格,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4)教育内容:文行忠信文-文化知识,行忠信-道德要求
(5)教育原则:
①因材施教:孔子最早运用朱熹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②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最早的启发式教学(释义: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③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教师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记忆技巧——孔子
我是古往开来最伟大的老师,所以我什么人都要教(有教无类),我要教他们文行忠信,完善他们的人格,这样国家才能庶富教。
想要教好所有的人,肯定得因材施教,怎么因材施教呢,肯定得启发他们,而不是把知识塞给他们;当然了,学生也要思考,要学思结合。
2、《学记》
1.地位:人类历史上/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思想:
(1)教育的作用:
①教育与社会发展: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②教育与人的发展: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教育制度(非重点):
学制;年级制度(小成;大成)
(3)教学原则:
①教学相长: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豫时孙摩:
豫:禁于未发之谓豫--预防性原则
时:当其可之谓时--及时性原则
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循序渐进原则
摩:相观而善之谓摩--集体教育原则
③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④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三弗)
⑤藏息相辅:“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4)教师观:师道尊严(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
能才能得到尊重)
(二)西方(单选、重点)
1、苏格拉底
(1)产婆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
(2)提出问题:美德是否可教
2、柏拉图
(1)代表作品:《理想国》
(2)教育目的:培养哲学王
3、亚里士多德(单选)
(1)地位:“百科全书式教育家”
(2)著作:《政治学》
(3)主要观点
①教育目的:和谐发展
②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4、昆体良(单选)
(1)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2)著作地位:古代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单选、简答)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手段
口诀:段容摸狗肚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单选)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三、人力资本理论(单选)
1、提出者:(美)舒尔茨
2、核心观点:人力资本大于物力资本
第二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单选、简答)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口诀:零售木头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政治功能(单选、简答、次重点)
1、教育可以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可以形成舆论作用
3、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口诀:人才+舆论=民主
第三节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5 上已考简答,单选)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和变革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单选,简答)
1、教育的文化保存/传承/传递功能
2、教育的文化整理/选择/提升功能
3、教育的文化传播/交流/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口诀:包拯传新人
三、学校文化(单选)
(一)概念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类型
1、物质文化: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3、学校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
第四节教育与社会人口(非重点)
一、教育的人口功能(单选,简答,次重点)
1、控制人口的数量;
2、提高人口的质量;
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口诀:数质节流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单选)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单选,次重点)
1、教育目的-国家
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
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3、课程目标-学科
4、教学目标-教师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单选,次重点)
1、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
2、教育方针还包括教育目的的性质
3、教育方针还包括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单选,次要)
教育目的:国家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个别)
两者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例子: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政策
五、教育目的的功能/意义/价值(单选,次要)
1、导向作用-出发点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归宿
六、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2 下已考简单,简答备考)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价值观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理论(单选)
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单选,次重点)
1、宗教本位论(非重点)观点:培养虔诚的教士
2、社会本位论
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代表人物:孔子、柏拉图、赫钦斯、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子:培养忠君爱国的贤人和君子
柏拉图:培养哲学王
赫钦斯:为社会培养智力卓越、思维习惯良好和技能优秀的人
凯兴斯泰纳:造就合格公民
孔德、涂尔干:社会学家
记忆口诀:掰开两孔会干喝
3、个人本位论
观点:从个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帕克、马斯洛、罗杰斯、
卢梭:自然人
裴斯泰洛齐:使儿童一切天赋和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帕克: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是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
记忆口诀:卢梭怕三洛
4、教育无目的论
观点:教育目的存在于教育过程
5、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观点:辩证看待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
二、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非重点)
(一)我国古代社会的教育目的
(二)中国近代教育目的
(三)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四)西方国家近代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