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课件
2
3
4
清水
生存 金鱼 时间(天) 5
清水 金鱼藻
金鱼
9
少许河泥 金鱼藻 金鱼
11
少许河泥 金鱼藻 金鱼
2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号金鱼比2号先
光
死亡,为什么?
1
2
3
4
清水
生存 金鱼 时间(天) 5
清水 金鱼藻
金鱼
9
少许河泥 金鱼藻 金鱼
11
少许河泥 金鱼藻 金鱼
2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尝Fra bibliotek构建生态系统的结 构模型,小组合作。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消费者
CO2等
植食性 生 动物
肉食性 动物1
产
者
遗体、粪便等
肉食性 动物2
分解者
无机物
对点小练
甲 1
2
乙
丙
3 4
丁
问: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什么成分? 1、2、3、4分别代表什么生理过程?
2.营养结构 :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草 蝗虫 青蛙 蛇 鹰
分
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菟丝子
猪笼草
请回答以下问题:
2.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
蜣螂
蚯蚓
3.所有的细菌都是分解者吗?
硝化细菌
说一说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 系?
技能训练
参照下图所示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怎样的变化?
*3.如果蛇被大量捕杀而灭绝后,有多少种其他
生物会受到影响?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五节 PPT课件 图文
实例:
正反馈
湖泊受到了污染
+
(
+
鱼类等生物死亡
)
结果: 死鱼等生物腐烂
使生态系统常常远离稳态,对生态系统 有极大破坏作用。
正反馈调节 发生偏离
错上加错
负反馈调节 发生偏离
改邪归正
更加偏离 原方向
回到原来方向 原方向
思考: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自动调节能力大小与生态系统的 物种组成、营养结构有关。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多 ,营养结构越 复杂 ,
自我调节能力越 强 。
但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的干扰 会使生态系统崩溃
实例二:
苏州—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话说 乾隆下江南时,到了 苏州。看到水乡人家 上游淘米洗菜,下游 洗澡洗衣,可是即便 如此,水仍然很清澈。 这番景象让乾隆大为 惊奇。
可是,他也发现苏州虎 丘外围的河流被众多染坊流 出的废水污染得肮脏不堪、 臭气熏天,于是他立即下令 严禁商贾平民在虎丘一带开 设染坊。迫于官府的法令, 虎丘一带原有的数十家染坊 不得不搬迁至远离虎丘的苏 州远郊,从此以后虎丘重现 绿水青山。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历 记如史 忆今上 中的的黄黄土土高高原原
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
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类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表现: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
自我调节能力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
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能力。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 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 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及本教材个体自身稳态调节和种群与群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章是是整个高中生物必修的倒数第二章,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本章是整个高中生物中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概念;但同时本章又是与前面内容密不可分的一章,学习本章内容,同样要联系到“生物的营养代谢类型”、“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和种群、群落以及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内容。
所以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根据生物学习的不便定律“结构决定功能”,我们这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就在这一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使我们学习本章以及后面一章的基础。
因为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最主要的是掌握生态该系统的组成成分;我们要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在食物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综上所述,本节内容既可以联系复习前面的内容,又对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石。
所以说,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本节的内容比较的不直观,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图片和多媒体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以及营养结构。
针对高中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对其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2、熟悉生态系统的分类及范围;3、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习重难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自主学习与点拨】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知识点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知识点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思考与交流】〖例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草原解析: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题中的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最复杂的是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B。
〖例2〗(2000年上海卷)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解析: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人教版教学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生物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干扰性 。在物质和能量上 是一个高度 开放 的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
结合P90表分析:此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有哪些?
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无机物→有机物)
蓝藻 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
初级、次级、三级…
腐生性 (有机物→无机物)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自 然 生 态 系 统 人 工 生 态 系 统 陆地生态系统
生 态 系 统 的 类 型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等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等
水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人工林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等
1、森林生态系统
犀鸟
长臂猿 蜂猴
2、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主要受 阳光、温度 和 盐度 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生物的特征:
浮游植物 最多,浅海中有大型 的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 在 200米以内的水层中有丰富 的海洋生物。
5、湿地生态系统
地球之肾
6、城市生态系统
主要特点:
是以 人 为中心的系统;
土地、水体、大气都被
人类活动 所改造,住房、
3.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它是( B )。 A.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 B.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D.初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4. 下列哪一组名词,可能用于同一生物体上( B )。 A.生产者、异养生物 B.异养生物、草食动物 C.自养生物、寄生生物 D.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少数植 物
还有腐食性动物: 蚯蚓、蜣螂、秃鹫
能不能说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4组: 探究二表
第5组: 探究二小结
第6组: 3.1和3.2和3.3
第7组: 3.4和3.5
第8组: 探究三小结
第9组:典3和典4
讲到本小组负责的题时,需派代表上台解释,若其他小组对该题有 疑问可对该代表进行提问
合作探究
探究一:观察课本P89图5-1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
1.2 池塘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可分为哪几类? 它们在图中的代表和作用是什么?
4、阳光→植物→兔→狼是一条食物链( )
5、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不固
定(
)
6、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
合作探究
自主思考2min+小组讨论6min,每小组任务如下,在 讨论时间结束前需派一名代表将答案写在黑板
第1组: 1.1和1.2 第2组: 1.3和1.4 第3组: 典1和典2
D.每一种生物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A 4.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两条捕食链
B.狐与鸟之间既有捕食也有竞争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图示可代表一个草原生分解态者系不统能放入食物链
缺无机环境
B 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异养生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最后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二、学科素养目标:生命观念:能运用物质与能量的观念,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理性思维: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并展示,培养小组合作,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内容,本节课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读书笔记
第五章生态系统专题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1)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主要是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也包括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化学能(2)自然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人工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3)能量流动过程:①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是摄入②摄入=同化+粪便,同化=储存 +呼吸③某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应属其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或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如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的同化量,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或草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④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能量传递效率=后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前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一般为10%~20%。
A单向流动∵①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利用B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均有呼吸作用散失;②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一条食物链一般只有4--5个营养级∵能量流动逐级递减(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每一阶含义各个营养级所含能量的多少各个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有机物)的多少特点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分析各个营养级都有呼吸作用散失能量,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仅占该营养级同化量的10%~20%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时,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变化: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摄入=同化=粪便储存: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散失:以呼吸作用的方式,热能的形式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6)研究能量流动意义①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桑基鱼塘: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农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发酵产沼气、沼渣做肥料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固性图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问题探讨〗〖提示〗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一、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彼此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数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举例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划分依据植物分布情况分布区域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农耕区主要植物乔木草本农作物主要动物树栖动物为主能挖洞和善奔跑的动物动物种类较少特点动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旁栏试探题动物园中的全数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彼此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理,动物园中的全数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必然的结构〖试探与讨论〗1. 2.6略3.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大体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变。
非生物物质仍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取得物质和能量。
各类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能够有多种形式。
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形下,能够表示为下图如此的简化模型。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生态系统: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无机盐等。
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如果绿色植物。
3.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尸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如果细菌和真菌。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彼此交织联结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作业〗练习基础题1.(1)阳光;(2)10~15 m;(3)消费者、分解者。
拓展题提示:能够。
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固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
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彼此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同时取得更多的产品。
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问题探讨〗应该先吃鸡,再吃玉米(即选择1)。
若选择2,则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取得的能量较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进程一、能量流动的进程〖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
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
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
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分外繁茂,各类生物就会超级繁荣,热带雨林就是如此的情形;在气候酷寒、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类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进程;(3)生物的尸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试探与讨论1〗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不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为何?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份贮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份被利用、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二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2.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不是能再回到那个生态系统中来?不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资料分析〗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份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份作为排出物、尸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份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
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进程中逐级递减。
〖讲述〗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取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份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进程中逐级递减,因此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物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
能量流动的特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能量在流动进程中逐级递减。
〖旁栏试探题〗若是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用绘制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形?若是是,有无例外?一般情形下,也是金字塔形。
可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
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
固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仍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
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试探与讨论2〗“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动身,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调查〗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组成成份:(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4)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问题提示〗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
农人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低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类等。
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组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组成危害。
农人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办法避免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
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
农人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办法,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5.农人对秸秆的传统处置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能够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6.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式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7.通过稻田养鱼等办法,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技术训练〗分析和处置数据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 687.5 kg,计算公式是(12+18)/12×2 675,这些葡萄糖贮存的能量是×1011 kJ(计算公式是EG=MG××107);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1010 kJ(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07);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2×1011 kJ(计算公式为E固=EG+ΔE 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计算公式为η= 2×1011/×1012)。
〖作业〗练习基础题。
拓展题⑴略(2)图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份能够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不能。
在一个封锁的系统中,物质老是由有序朝着无序的方向(熵增加)进展。
硅藻能利用获取的营养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释放能量,依托能量完成物质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化,维持其生命活动。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问题探讨〗:循环利用。
一、碳循环阅读P100第二段到P101完〖试探与讨论〗1.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
2.略。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进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旁栏试探题〗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因此能起必然的减缓作用。
但更应该控制源头──温室气体的排放。
〖作业〗练习基础题1.(1)√;(2)╳。
4.是。
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拓展题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知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
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上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非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并非矛盾。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问题探讨〗1.通过跳圆圈舞来传递这一信息。
信息:一般将能够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讲述〗信息传递的一般进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大体环节):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
多个信息进程相连就使系统形成信息网,当信息在信息网中不断被转换和传递时,就形成了信息流。
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表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试探与讨论〗(1)物理信息:如①声信息:在生态系统中,声信息的作用更大一些,尤其是对动物而言。
动物更多是靠声信息来肯定食物的位置或发觉敌害的存在的。
咱们最为熟悉的以声信息进行通信的当属鸟类,鸟类的叫声婉转多变,除能够发出报警鸣叫外,还有许多其他叫声。
植物一样能够接收声信息,例如当害羞草在强烈的声音刺激下,就会有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等反映。
声信息的特点有:多方位性,同意者不必然要面向信源,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同步性,发作声音信号时,动物的四肢躯干亦可发出信息;瞬时性,声信息可在一刹时发出,也可在一刹时停止;多变量,声音有许多变量,包括强度、频率、音质等,每一个变量都能够提供一些信息,因此声音信息的容量专门大。
②电信息: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生物发电现象,因此许多生物能够利用电信息在生态系统中活动。
大约有300多种鱼类能产生~2 V的微弱电压,能够放出少量的电能,而且鱼类的皮肤有很强的导电力,在组织内部的电感器灵敏度也很高。
鱼群在洄游进程中的定位,就是利用鱼群本身的生物电场与地球磁场间的彼此作用而完成的。
由于植物中的组织与细胞间存在着放电现象,因此植物一样能够感受电信息。
③磁信息:地球是一个大磁场,生物生活在其中,必然要受到磁力的影响。
候鸟的远程迁移、信鸽的千里传书,这些行为都是依赖于自己身上的电磁场与地球磁场的作用,从而肯定方向和方位。
植物对磁信息也有必然的反映,若在磁场异样的地方播种,产量就会降低。
不同生物对磁的感受力是不同的。
(2)化学信息化学信息主如果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和性外激素等,有种内信息素(外激素)和种间信息素(异种外激素)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