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金《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一等奖
[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8篇
[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8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一):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
因此,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这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
个性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
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齐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期望,这与我校一向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学校一向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
此刻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
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潜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
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
这样的课堂看似十分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
《读教师报》有感
《读教师报》有感武守祥身为一名农村教师,每期的《中国教师报》都让我如获至宝,倍加珍爱。
悉心拜读其中的每一篇文章,认真领会其中关于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多年来,她伴我走过教育生活的风风雨雨,成了我教学的助手,心灵的益友,让我受益匪浅。
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将《中国教师报》上的一些好方法记下来,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我深知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会产生不可遏止的兴趣和各种奇妙遐想,教师应随机应变,把这种兴趣和遐想视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爱护学生,坚持以表扬、鼓励、激发,正面教育为主,树立正气,把握关键,合理诱导,只有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才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此,我在《中国教师报》中积极寻找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学校、班级各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国教师报》更是我心灵的益友。
每在工作疲惫之时,它可以让自己得到放松;在遇到困惑无能为力之时,能在其中寻找到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慢慢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能找出工作中的各种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
《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
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慈善的心去关爱学生,不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优秀7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优秀7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篇一本学期,我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范文.doc
《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范文【心得体会】当读书成为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于是每每见到好的书籍、报纸杂志便欣喜不已。
一年前,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接触了《中国教师报》,从此我便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书香冬季”史峰老师的《无“读”不丈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被深深的感染了。
仔细回顾了自己的读书之路,追本溯源则是为了更好的教学。
师范上学的时候,就常听老师们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多读些书,为自己的水桶加满水”之类的话。
可是那时候却不以为然。
而多年语文教学经历让我体会更深的是,一桶水也有不够的时候。
这是时候才真正明白--读书对我是那么重要。
曾多次悔恨自己,没有握住身边逝去的日子,美好的学生时代就在一次次蹉跎中白白流逝了,留下现实无尽的懊悔。
每次上完课后这种感觉变得更为强烈。
词语的晦涩,使原本生动精彩的故事,变得平淡无味;言不达意,让学生听得也不够透彻。
孩子们对语文的热情慢慢冷却。
望着那一双双为求知而不满的眼神,我心里着急万分。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
想要我们的话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多读书是必由之路。
我下定要看书的决心,就为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好在我的语文课上能充分发挥。
双休日一到,泡上一杯暖暖的茶,强迫自己静下心,重新拿起那一本本不曾被我重视而一直放在角落里的书,抖掉上面的灰尘。
打开书,静静地阅读。
我才明白,我为自己打开的不仅仅是书,而是一个个崭新的世界。
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
从书中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还更清楚的了解了多位语言大师,他们运用语言的技巧让我如获至宝。
渐渐地我喜欢上读书,我为书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沉醉,为书里人物的命运而牵肠挂肚。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更让我鼓起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8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一):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
因此,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这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
个性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
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齐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期望,这与我校一向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学校一向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
此刻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
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潜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
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
这样的课堂看似十分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
作文读后感1000字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_读后感.doc
作文读后感1000字中国教师报读后感_读后感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体幼儿园教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了他的读报和作文活动。
我开始在网上看报纸。
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在这一刻展示在我面前时,我立刻被他醒目的刊头和丰富的信息所吸引。
我一浏览完头版,就开始喜欢上报纸了。
《中国教师报》发表的一些文章与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如《谁动了我的暑假》和《超过厌倦补课的老师》;有的宣传先进教师的事迹,如《教师表——全国优秀学生教师汪金权记》;有的反映了教师的心声,维护了教师的权益,如“教师的就业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些帮助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管理潜力,并提高自己的素质,如“复制课堂片段的优秀讲座和建议”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教师日报成了我的密友,也是我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日报》有很多版面,但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
这一部分的文章非常接近一线教师的心理和工作条件。
文章写得很真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会有生动的例子。
比如说“老师,不要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A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做好每一件事,因为他害怕学生犯错。
从结果来看,学生们都很好,但事实上学生们都很成功。
但是b老师不同。
让学生独立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都能在他们的眼前被看到。
然后,让学生找出错误,并通过测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否为6厘米来调整自己。
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复习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圆规与脚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吗?这篇文章向大家展示了两位一线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大家可以品味和思考。
心理学家盖伊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会错过最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
教学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活动,肯定会有错误。
错误也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过程。
老师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来防止学生犯错,因为他们害怕犯错。
学生的错误是他们思想的真实反映,是教学中的一大财富。
读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读中国教师报读后感2022年秋季,喜爱看书的我在《中国教育报》、《教学与治理》、《德育报》等报刊杂志,几乎同时见到有关《中国老师报》的创刊消息。
当时的我,还仅仅只是记住了它的广告词,《中国老师报》----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这也可能是中国老师自己的的第一份报纸,再看看她的理念-----零距离贴近老师,她的办刊宗旨-----一心一意为老师服务。
我当时就想:以前征订过《老师报》,老师们都说刚开始的时候觉得特别适合我们一线老师看,但是,过几久,就被它很多功利性的征文给吓跑了。
虽然这只是部分老师的观点,但至少,我心里也有这样一种担忧。
《中国老师报》,听起来觉得亲切,但会不会是糊弄糊弄我们的,上面还不知刊登些什么呢?是不是都是些政策文件呢?过不久,我正好有一篇文章要寄给《辅导员》杂志,是关于我校开展同学评价改革的文章----《欢乐成果袋》,编辑老师立刻说要发表,并建议我上“成长论坛”看看。
当我走上“成长论坛”,除了学习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建议外,就积极发帖子,这时候,我发觉这里有《中国老师报》的两位编辑,网名为“wury”,还有一位网名为“帘卷西风”的老师,我就给她们发短信,说自己有几篇随笔想寄给她们看看,两位热忱的编辑马上说:“好啊,欢迎上我们的论坛看看。
”我这才知道《中国老师报》的实力还很强大呢,除了报纸,还有自己特地的读者论坛,可见那里云集了许多颇有性格、颇有技能的编辑老师。
接着,我更加对她产生了新奇,知道了报纸的地址,学校也破季订阅了这份报纸,当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老师报》时,心里早已拥有了几份欣喜。
正如广告上说的:“这是我们自己的报纸埃”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老师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掩盖面特别广……我一页一页、细心地读过去,有新奇转为惊态,有惊态转为感慨,再有感慨触发了很多灵感……读着每一期的报纸,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很多在新课程实施中迷惑的东西在看了杨伟广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后,立刻豁然开朗起来。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中国老师报》国内唯一的一份为老师说话,让老师说话,讲老师自己的故事和经受的报纸。
“现代课堂”聚焦课堂教学中的全部问题,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老师专业化进展、教育教学等热点、焦点问题呈现出独到的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当我读到20**年7月11日《中国老师报》4版现代课堂朱雪瑜写的《数学思维深处才精彩》时,文中的一段话让我深受启发。
“与时俱进,让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绽放更多精彩。
然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也需要聪慧,假如让先进的技术完全代替同学亲身体验的全部机会,也不是一件好事。
理解技术,肯定要处理好径直阅历与间接阅历之间的关系。
在改变的世界中肯定有不随时间而转变的原那么,其查找的过程是一种聪慧。
盼望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得更加理性,进一步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生气和活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在悄无声息地转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上我常常运用信息技术。
例如检查课堂练习时我会利用小猿口算检查同学的口算题卡,只要我用手机软件对准同学的口算题卡轻轻一拍,对错一目了然,紧接着我会利用希沃投屏将同学的口算题卡展示到大屏幕上,让同学分析错误缘由并实时纠错,既省时又便捷。
在教学中我会利用101PPT中的图片传输功能,将同学的习题有对比性地展示出来,引导同学在比较中发觉问题,思索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数学广角搭配中的排列和组合问题时,我就充分利用课件将生活中的排列、组合问题一一形象地列举出来,课件的动态播放让孩子们感受到搭配中也有学问,让他们感知并掌控可以用连线法、排列法、交换位置法等等多种方法有策略地解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比枯燥地就书讲知识更有利于同学接受。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也适时地运用信息技术。
在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时,同学不理解“五彩缤纷和无光十色”的意思和区分,我没有立刻给他们解答而是让他们观看观赏了PPT课件中的几组图片,分别是成串的五彩缤纷的葡萄、水灵灵的苹果、金光闪闪的珠宝、漂亮的花朵、彩色的衣服等等,引导他们发觉颜色艳丽、色调许多,又有光泽跟阳光有关的事物就可以用五彩缤纷来形容,从而让同学区分两个词语的'不同和用法。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篇一: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去年在上级的推荐下,让我有幸阅读了《中国教师报》。
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
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
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
很感谢推荐者,让我们有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促进我们自身水平的提高。
很感谢它,它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是它在我的心中都建造了一个美丽的”杜郎口之梦”!篇二:中国教师报读后感教师的压力无处不在,职称的压力,教学成绩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子女教育的压力……哎!当教师难,当一个好教师更难。
我突然觉得毫无幸福感。
每天课代表的记录本上总有几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名字,而且总是那么几个学生,真让人头疼。
为此,我也采取了好多方法,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不久又会”一如既往”.我感到很失望、很郁闷,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有一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留着一份空间,等待着来时用爱去填满。
曲径通幽,源头活水——读《中国教师报》有感.doc
曲径通幽,源头活水——读《中国教师报》有感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作为教学招牌,并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来构建学科教学的有效课堂,于是自主学习、游戏互动、角色表演等各式新颖的教学方法被导入了学科课堂,但是在一切偃旗息鼓之后,我们教师静下心来想想,这种看起来气氛热烈、兴致盎然的学科课堂实现真正的高效了吗?答案并不如我们教师所愿。
笔者认为,大部分洋洋洒洒的课堂最终都变成了娱乐课堂、作秀课堂。
一堂新意迭出、花样翻新的课堂下来,学生是收获了兴趣,可是却并没有得到多少知识。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真正实现“以生文本、以学定教”的xx课堂,是困惑我们一线xx教师的问题,也是我这位一线xx教师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苏州实验小学的赵洪教师也有这种感受,他坦言:“现在很多教师做的是文本细读,将课文细细的、深入地读,不放过一字一句,在道的层面深层挖掘,无限拓展,学生除了受到情感的熏陶外,真正的语文能力提高很少”。
所幸之至,我订阅了《中国教师报》,其中一篇名为《苏州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的“科学取向”》让我看到了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教学理念,也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图式教学。
在掩卷沉思之余,我久思而不得的问题也随之释然,就像文中所言:“我们不仅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样教,更知道为什么这样教”。
中国教师报的记者并没有过分纠结于晦涩理论的讲解,只以一句概括性的话“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结合建构主义来深入实施”,使读者对这种图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有了初步的掌握。
随后记者便以课堂实录的方式展示了图式教学的三个阶段——习得阶段、转化阶段、应用迁移阶段,原来xx课堂也可以像数学课堂一样,以一种“类比”和“集合”的方式来解决。
从“借物喻人”的各种篇章例子来归纳共性规律,并再次以篇章例子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最后以共性规律来指导学生指导的阅读实践。
苏州实验小学将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叙事、写人、写景、状物四类文体总结为四种文体图式,这些文体图式便成为了学生初读课文的重要抓手,指导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文章。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何庄中学黄露电话:***-***** 良师益友,伴我一路成长——读《中国教师报》报有感良师益友,伴我一路成长——读《中国教师报》报有感《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
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中国教师报》。
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的教育成长路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与其他教育类报刊不同,它更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更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你有如一位温文睿智的长者,关注着蹒跚于中国教育最基层的我辈,让人感受到了默默的温情和殷切的期待。
因为“共同成长,共同分享”,它让我爱不释手!报纸有很多板块,我最喜欢的板块“新观察”。
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健康人生”等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
这些栏目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着风趣。
“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 A 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
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
而B 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通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 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
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海内”“海外”栏目中,我了解到了最新的国内国外教育动态,让自己的观念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节拍和步调;在“深度访谈”栏目中,我从别人的见解中学会了理性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创新课堂”中,我领悟到了教师们是怎样把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的;在“教师教育”栏目中,我认识了许多像我一样平凡而且普通的基层教师是怎样成为名师的,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一步步前行,也激励着我更认真更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爱心浇灌用心教育韶口中心小学曾媚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中国教师报》,发现里面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有教育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校长和主任的精彩发言,同时还有好多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诠释。
这些都是来源于实践的感悟,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都在经营着自己的课堂,课堂每天都是新的,每一堂课都与众不同。
现在正是高效课堂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我们教师都在为不断创造精彩而高效的课堂而努力着!记得里面有篇文章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课堂之所以精彩,不是因为教师讲得到位、学生训练得扎实,而在于它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留痕。
如果一节课教师与学生没有精神上的‘相遇相知’,教学技术即便再娴熟,也是旧的课堂;相反,即使教学技术有一点瑕疵,但是师生之间有思想的交流,有心灵的对话,那也是新的课堂。
‛道出了新课堂的关键所在。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我个人觉得,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精彩。
因此我们的教师作为教育人,要搞好教育。
搞好教育,首先就要搞好课堂;要搞好课堂,首先就要搞好与学生精神上的‚相遇相知‛。
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不成熟的见解和想法:一、课堂教学需‚用心‛做生意需要经营,才能赚到钱,而课堂也需要去经营,才能充满活力。
爱心是我们的资本,教学技能、教学手段是我们的资本,不辞辛苦的备课、判卷子、批改作业这所有的付出其实都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怎样将这些资本转化为效益,这确实是需要我们去认真经营的。
会不会经营,课堂也就有了好坏之分。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要想让你的付出获得最佳的效益,你就必须学会经营。
其实这一点也是我这两年才悟出的。
以前我从来没有好好的去经营自己的课堂,只要按部就班的上完课,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课堂干干巴巴,没有一点活力,更不会去考虑与学生精神上的‚相遇相知‛,所以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自然接受知识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中国教师报》有感如果人生的丰富可以用色彩来比喻,书报就是透射五光十色的水滴;如果世界的广阔可以用无垠来形容,书报就是普照大地万物的阳光。
《中国教师报》,就是这样的一份报纸。
她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让自己在烦琐的教学中得到心灵的启迪,她是我教学工作的“源头活水”。
初为人师时,为了一节课的出色完成,我常常设计教案、反复备课到深夜。
望着满天星斗,倾听夜虫轻鸣,在疲倦时翻一翻中国教师报,总能从中得到放松,收获灵感!在平凡的耕耘中,我迎来了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春节,可是学生的成绩却与理想相差甚远。
我失望了,我开始反思。
初战折戟之后,挥一把辛酸的泪水,我相信,在挫折面前,年轻不怕失败!于是,我走进了《中国教师报》,夏蚊满屋的夜里,我埋头“齿啃”,从“现代课堂周刊”中学习课堂艺术,从“教师论坛”中分析课堂问题,从“杏林春晓”中汲取生活故事,从“阅读”中寻找我的“教学勇气”,任汗水淌过面颊,任蚊虫肆意叮咬,如痴如醉地沉迷。
记得,无数个课间,我为后进生单开“小灶”;无数个早晨,我带领学生朗朗而读;无数个饭后,我逐个给学生面改作业。
我感到我和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融为了一体,我感到我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我的爱一样不可分割,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工作的愉悦轻松。
《中国教师报》,你不仅仅让我快速的在成长,还让我在这漫长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
刚分到这里任教时,可以说很多东西都不懂,又当班主任,让我在工作中连连撞墙。
不过通过《中国教师报》的学习,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促成了我现在的得心应手。
同时我带的班级无论是在班级管理,学风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使我不得不感谢你,是你伴随我成长,促使我进步,助我取得成功。
在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特别对那些后进生,我经常用鼓励的目光、温柔的语气去激励他们,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让他们回答。
当他们取得一些进步时,我就带着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推荐5篇).doc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推荐5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由的***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以下5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下面由的作者为你提供《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的写法。
在我参加工作以来,《中国教师报》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份教育刊物,和她两个多月的亲密接触,我深深地体会到,她犹如一位长者,引领我在工作业务中不断进取。
更如一位智者,时刻为我解答着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可谓着“初生牛犊不怕虎”。
站在小学课堂上,我以为自己一名堂堂本科毕业生,面对一群“小屁孩”应该能运筹帷幄,不在话下。
然而,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小学科学的课堂,我面对的是无法压制的吵闹和不被重视的学习态度。
这一切犹如当头一棒,浇灭了我内心的所有激情,于是,我茫然,困惑。
然而,就在一次无意的机会,我看见了静静躺在办公桌角落的《中国教师报》。
一次随意的阅读,我被《中国教师报》深深吸引,像《现在课堂周刊》,《教育家周刊》等版块,字字句句鼓励着我,犹如海洋上的灯塔,指引我们教师前进的`方向;又犹如喧嚣城市中安静的家,无时无刻都充溢着丝丝的暖意。
该报刊中,有六大板块,像《区域教育周刊》,《现代课堂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教育家周刊》…每个版块都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针对性,从教学的不同角度给我指明前行的方向。
最让我觉得受益的是特别报道《课改》,尤其是最近的几期中,我欣喜地看到,话题中不断地重申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要性和价值。
很多的科学教育者始终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不断进取。
像河南省安阳市举办的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为主题的“殷都杯”演讲比赛,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要在课改这条路上发挥先锋作用,要倡导变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中心,蜕变成新课改理念下的以“学”为中心。
努力在课堂中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那样学生就会回报你无限的精彩…向着“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的新教师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中国老师报读后感1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老师报》,并参与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老师报》的电子版展此刻我面前时,我立即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资料吸引住了,刚阅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爱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老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阔一线老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老师疲乏不堪》;有的宣扬先进老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老师汪金全》;有的反映老师的呼声、维护老师的权益,如《老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忙广阔老师提高教学和管理潜力,加强自身素养,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
一年来,《中国老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伙伴,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老师报》有许多版块,可我最喜爱的是“老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老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由于可怕同学犯错,想方设法让同学能全做对。
从结果看,同学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同学是“被胜利了”。
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同学独立去尝试,这样同学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透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同学自己发觉错误并自我调整。
让同学经受“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忙同学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常常会发生这种状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老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尝,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思索尝试错误,不允许同学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
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同学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确定会有错误发生。
错误也是掌控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
老师不需要更不能由于可怕同学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挡同学犯错。
同学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挚友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2011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顺利通过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并被分配到溪口镇的一所山村小学任教。
当初我满怀着信心和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但是我现在知道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得有能为我指明方向,答疑解惑的引导者。
《中国教师报》就是我的教育事业的引导者、领航者。
在她的引导与帮助下,我不断地成长,通过品读其中的文章,我受益匪浅。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就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既要教授学生知识又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有自学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上,我只是个初出茅庐年轻教师。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实践教学中总是有很多迷惑。
起初,一堂课下来,总是发现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好,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我想:‚是不是自己的课讲得不精彩,吸引不了学生?‛就在我苦思冥想的时候,《中国教师报》走进了我的生活。
她里面那一线教师贴近教学生活的一篇篇教学心得,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减少了我教学上很多的弯路!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再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不再只顾自己个人一味地讲课。
慢慢地,我的课不再枯燥无味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自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之后,我对自己实践教学更加有信心了。
‚以手为心,以心为首‛这是我坚守的宗旨。
自从我踏上这三尺
讲台起,我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
‚以手为心‛手是身上重要的部位,学生也是,是手心的一块肉,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爱生如子;‚以心为首‛用真心对待学生,用心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育好一个人。
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布朗先生说,我不是你的朋友,我是你的老师!师生之间,不会也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教师是承担着责任来引领孩子们的,不是来和孩子们纠缠这些‘恩恩怨怨’的。
‛我认为:‚老师与学生只有将心打开了,才可以获得彼此的信任,真心交融,学生才可以顺利地从我们身上获取更多的知识。
‛我们是施教者,是学生的最好朋友,是学生的表率,老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到学生。
作为班主任,威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只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严,才能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管理好班级。
班主任天天跟学生打交道,发怒更是在所难免,学会在恰当的时候去恰当的‚发怒‛,是一个成功班主任必备要素。
从《教师报》上,我懂得了‚发怒‛的关键——抓准时机,把握分寸。
虽然我与《中国教师报》相交还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她已越发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翻得越多,所得收获越多,交情越浓。
她就像是一颗钻石,靠的愈近,愈发把我照得光亮。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