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复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复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哪部古籍?A. 史记B. 左传C. 孟子D. 尚书答案:C2.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为什么要移走两座大山?A. 为了种田B. 为了通商C. 为了子孙后代D. 为了建房答案:C3.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年纪是多少?A. 七十岁B. 八十岁C. 九十岁D. 一百岁答案:B4.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是如何开始移山的?A. 召集家人一起挖山B. 请来神仙帮忙C. 用法术移山D. 用机器挖掘答案:A5.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最终是谁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A. 愚公的家人B. 神仙C. 皇帝D. 村民答案:B二、填空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太行山、王屋山2.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孙子叫________。

答案:智叟3.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儿子们用________来挖山。

答案:箕畚4.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邻居________也加入了移山的队伍。

答案:京城氏之孀妻5.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最终是________感动了天帝,派神仙帮助愚公移山。

答案:愚公的坚持不懈三、简答题1. 请简述愚公移山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案:愚公移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决心要移走阻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以便子孙后代能够方便出行。

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和嘲笑,愚公和他的家人坚持不懈地挖山,最终感动了天帝,天帝派神仙帮助他们移走了两座大山。

2.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即使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能够实现。

它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要放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四、论述题1. 结合愚公移山的故事,谈谈你对于“坚持就是胜利”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愚公移山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愚公虽然年迈,但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3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23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23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愚公移山》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rèn)惩(chéng)山北之塞(sāi)出入之迂也(yū)荷担者三夫(fū)始龀(chè)汝(rǔ)无穷匮也(kuì)一厝雍南(cuò)2、翻译。

1)何苦而不平?——为什么要忍受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经过四季的变化,开始有所反抗。

3)甚矣,汝之不惠。

——太过了,你的想法太不明智了。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的决心坚定,坚定得无法动摇。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方:大约。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损:毁坏。

3)何苦而不平。

——不平:不满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开始有所“反抗”。

2)甚矣,汝之不惠。

——太过了,你的想法太不“明智”了。

3)___亡以应。

——智者臾笑而“止”之。

4)一厝朔东。

——一处“仓库”,在东北方向。

二、文言文阅读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___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___?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___,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___,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___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___;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___感其诚,命夸___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___。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23《愚公移山》练习题班级:座号:姓名:一、解释句中带点的字: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2、面.山而居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4、毕力..平险5、杂然相许.(许:)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7、且.焉置土石8、投诸.渤海之尾9、叩.石垦壤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11、寒暑易.节1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1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14、一厝.朔东二、翻译句子1、聚室而谋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4、投诸渤海之尾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甚矣,汝之不惠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10、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三、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四、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2、始一反焉3、河曲智叟亡以应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5、无陇断焉五、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李白乘舟方欲行()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蝉则千转不穷(尽)(3)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政通人和(顺利)(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三、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黄河今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乃,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之于今义:各个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扛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即使,今义:虽然六、阅读理解1 、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答案】rèn;chéng;sè;yū;hè【解析】注意多音字不同的发音意义不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2)出入之迂.也:(4)毕.力平险:(5)杂然相许.:(6)且焉置.土石:(7)荷.担者三夫:(8)虽.我之死:【答案】(1)惩:苦于塞:阻塞(2)迂:曲折,绕远(4)毕:尽、全(5)许:赞同(6)置:放置、安放(7)荷:肩负、扛(8)虽:即使。

【解析】对古今差别大的词语要加强记忆,如“虽”,不能用现代汉语习惯翻译。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答案】B【解析】惠:同“慧”,聪明。

4.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翻译。

(1)面山而居。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寒暑易节。

(4)吾与汝毕力平险。

【答案】(1)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2)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3)寒,形容词作名词,冬季;(4)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解析】可依据句子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分析其词性。

5. 填空:《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作者,名。

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列子·汤问寓言列子御寇道【解析】学生应积累一定文学常识,每课涉及的文学常识应加强记忆。

二、阅读:(一)愚公移山(2015常德中考)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2、给下列字注音:龀()匮()厝()孀()箕畚()()3、解释句中的字:⑴杂然相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⑷帝感其诚:)⑸而山不加增:⑹聚室而谋日: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通(),意思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思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思是。

6、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以愚公、智叟为例具体说明。

7、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8、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二、阅读第2-3段回答9、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和。

10、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11、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A、愚公的妻子献疑的话语中带有关心的语气,其目的是解决土石问题;智叟对愚公责难的言行话语中带有嘲讽的语气,其目的是阻止愚公移山。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顶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句式,表现愚公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C、本文是古代神话的名篇,生动的情节带有寓言色彩,愚公移山成功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文章以神话结尾,并非迷信,而是表明在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神的力量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表现了当时人们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三、对比阅读【甲】愚公移山【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愚公移山》(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愚公移山》(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 填空:(1)《愚公移山》选自 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 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答案】(1)《列子·汤问》;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解析】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和文章的写作特色。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惩山北之塞.()(2)出入之迂.也()(3)寒暑易.节()(4)杂然相许.()(5)且焉.置土石()(6)何苦.而不平()(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 固不可彻.()(9)虽.我之死()【答案】(1)苦于阻塞(2)曲折,绕远(3)交换(4)赞同(5)疑问代词,哪里(6)愁(7)草 (8) 明白(9)即使【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虽”古今异义词“易”词类活用3. 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4. 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何陋之有?C. 何以为计?D. 如太行、王屋何?【答案】A【解析】考查句式。

“何苦而不平”句式反问句,意思为:还愁这两座大山不能铲平呢。

BDC是倒装句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 \王屋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子子孙(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答案】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凭你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2)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装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愚公移山《列子》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B.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聪明C.虽我之死虽:即使D.惧其不已也已:停止9.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B.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其妻献疑曰其真无妈邪D.汝心之固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复习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复习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复习检测题(附答案)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

寒..(),始龀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解释文中加点字。

二、翻译句子: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④且焉置土石?⑤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⑦甚矣,汝之不惠。

⑧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⑨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⑾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 同步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 同步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作业第23课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chén)智叟亡.以应(wú)B.始龀.,跳往助之(chí) 高万仞.(rèn)C.投诸.渤海之尾(zhù) 荷.担者三夫(hè)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ěn) 一厝.朔东(cuò)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杂然相许.许:(2)惩.山北之塞惩:(3)何苦.而不平苦:(4)固不可彻.彻:(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6)吾与汝毕力平险.险: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4.下列各项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5.按要求写出句子。

(1)智叟嘲笑愚公的理由是:(2)愚公评价智叟的观点是:(3)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理由是:(4)侧面看出愚公取得论辩胜利的是:(5)山被移走的最终原因是:6.翻译下列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

(用原文回答)8.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的人物描写方法。

9. 天神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有何意义?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外阅读【甲】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练习题四
答案一
答案解析:对每个选项进行详细解释,包括答案的来源、推理过程和结论
答案解析:对每个选项进行详细解释,包括答案的来源、推理过程和结论
答案解析:对每个选项进行详细解释,包括答案的来源、推理过程和结论
答案解析:对每个选项进行详细解释,包括答案的来源、推理过程和结论
答案二
答案解析:对练习中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解题要点和答案解析
答案二
答案:D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答案解析:文章中没有提到愚公的妻子对挖山持何种态度,因此无法确定选项A是否正确。文章中只提到愚公的邻居“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并没有明确指出其年龄,因此选项B也不正确。文章中没有提到天帝之外的其他神灵是否帮助愚公,因此选项C也不正确。而选项D“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符合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因此正确答案为D。
答案:愚公移山的结果是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把两座大山搬走了,他们的居住地得到了改善。
题目: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题目: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他们居住的地方被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出入很不方便。
答案解析:D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符合文意。A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不符合文意。B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不符合文意。C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不符合文意。
答案解析:D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符合文意。A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不符合文意。B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不符合文意。C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不符合文意。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为什么要移山?A. 为了锻炼B. 为了观光C. 为了出行方便D. 为了种植2. 愚公移山故事中,愚公的邻居们最初对移山持什么态度?A. 支持B. 反对C. 嘲笑D. 漠不关心3. 故事中,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什么?A. 山被成功移走B. 被神仙帮助移走C. 没有成功D. 被邻居阻止4. 故事中,愚公移山的动机是什么?A. 为了个人利益B. 为了子孙后代C. 为了挑战自然D. 为了获得名声5.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人定胜天B. 团结就是力量C. 人不能改变自然D. 做事要量力而行二、填空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 故事中,愚公的孙子们也参与了移山工作,他们用______来搬运石头。

3. 故事的结尾,愚公移山的行动感动了天神,天神派来______帮助愚公移走了山。

三、判断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实现目标。

(对/错)2. 故事中,愚公的邻居们最初是支持愚公移山的。

(对/错)3.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最终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移走了山。

(对/错)4. 故事中,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为了种植。

(对/错)5.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试图改变自然。

(对/错)四、简答题1. 简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

2. 为什么愚公的邻居们最初会嘲笑愚公移山?3. 愚公移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五、论述题1. 结合愚公移山的故事,谈谈你对“人定胜天”这一观点的理解。

2.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启示和意义?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B4. B5. A二、填空题1. 太行山王屋山2. 簸箕3. 两个大力神三、判断题1. 对2. 错3. 错4. 错5. 错四、简答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解决家门前两座大山阻碍交通的问题,决定移走这两座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3 愚公移山(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3 愚公移山(有答案)

23愚公移山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万仞.(rèn)魁.父(kuí)阻塞.(sè)B.叩.(kòu) 荷.担(hè) 箕畚..(jīběn)C.厝.(cuò) 始龀.(chǐ) 孀.妻(shuāng)D.匮.(kuì) 雍.南(yōng) 朔.东(shu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寒暑易.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虽.我之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聚室而.谋C.人不知而.不愠D.安居而.天下熄5.翻译下列句子。

《愚公移山》试卷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卷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愚公移山》中,愚公的家位于()。

A. 冀州之南B. 河阳之北C. 太行山南D. 王屋山北2.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 为了方便自家出行B. 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C. 为了通豫南,达于汉阴D. 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3. 愚公的妻子对移山提出疑问的原因是()。

A. 担心愚公的力量不足以移山B. 担心挖出来的土石无处安放C. 认为愚公年纪太大,不宜劳累D. 认为愚公的想法不切实际4. 京城氏之孀妻的遗男()。

A. 嫌弃愚公年纪大,不愿帮忙B. 跳往助愚公移山C. 劝愚公放弃移山的想法D. 嘲笑愚公自不量力5. 河曲智叟认为愚公()。

A. 力大无穷B. 年纪太大,不宜劳累C. 聪明过人D. 不自量力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惩()2. 迂()3. 杂然相许()4. 箕畚()5. 陇断()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5.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______。

2. 愚公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______,达于______,可乎?”3. 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______。

4.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______。

”5.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______。

五、内容理解概括(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概括《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2. 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是什么?3.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传达了怎样的道理?六、描写手法(10分)请分析本文在描写愚公移山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句子赏析(10分)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共50道单选题1'方七百里,方的意思是?[单选题]A方向B计量面积用语(正确答案)2、年且九十,且的意思是?[单选题1A将近(正确答案)B暂时3、惩山北之塞,惩的意思是?塞的意思是?[单选题]A警戒B苦于(正确答案)4、出入之迂也,迂的意思是?[单选题]A曲折,绕远。

(正确答案)B拘泥保守,不切实际。

5、聚室而谋日,聚的意思是?[单选题]A聚集(正确答案)B姓氏6、吾与汝毕力平险,毕意思是?平的意思是?险的意思是?[单选题]A毕:完结,完成。

险:危险。

B毕:尽,全。

险:险峻之处。

(正确答案)7、杂然相许,杂然的意思是?许的意思是?[单选题1A赞同(正确答案)E期望8、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以的意思是?损的意思是?[单选题]A刻薄,恶毒B使•••••..减少(正确答案)9、且焉置土石,且的意思是?[单选题]A况且(正确答案)B并且10、且焉置土石?焉的意思是?[单选题]A于是•于此B往哪里,在哪里(正确答案)H'遂率子孙荷担者荷担者三夫,遂的意思是?荷的意思是?[单选题]A肩负、扛(正确答案)B莲花12、叩石垦壤,叩的意思是?【单选题】A磕头B敲、打(正确答案)13、始批,齿匕的意思是?[单选题]A乳牙1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的意思正确的是()[单选题1A装土用的器具B用箕畚装(正确答案)15、始批,始的意思是()[单选题]A开始B才、刚。

(正确答案)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的意思是?反的意思是?[单选题]A颠倒的;方向相背的B同“返”,往返(正确答案)17、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止的意思是()[单选题]A停止B阻止(正确答案)18、甚矣,汝之不惠,惠的意思是?[单选题]A恩惠B同“慧",聪明(正确答案)19、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的意思是()[单选题1A头发B草木(正确答案)20、北山愚公长息,长息的意思是?[单选题]B休息2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顽固(正确答案}B巩固2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彻底B改变(正确答案)23、虽我之死,虽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单选题]A即使(正确答案)B虽然2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的意思是?[单选题]A指贫困的人B穷尽(正确答案)25、何苦而不平的意思是()[单选题]A苦恼B愁苦。

八年级上册语文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

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大部分家人:杂然相许。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移山的行为,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邻人之孀妻弱子:“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的举动)智叟:“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天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被愚公移山的行为及其精神感动)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

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参考答案:1.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铲除,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聪明如我,决不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担心挖不平呢?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4.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参考答案:1.将近况且2.制止仅仅,只3.愁苦。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时练(含答案)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时练(含答案)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时练(含答案)23愚公移山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rèn)惩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荷担(hè) 孀妻(shuāng)始龀(chèn)穷匮(kuì) 箕畚(běn)魁父(kuí)一厝朔东(cuò)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惩山北之塞惩:苦于塞:阻塞(2)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3)聚室而谋室:家(4)毕力平险毕:尽、全(5)指通豫南指:直(6)杂然相许许:赞同(7)且焉置土石置:放置、安放(8)荷担者三夫荷:肩负、扛(9)始龀龀:换牙(10)寒暑易节易:更替(11)甚矣甚:严重(12)固不可彻彻:通达,这里指改变(13)虽我之死虽:即使(14)何苦而不平苦:愁苦,这里指担心(15)惧其不已已:停止(16)一厝朔东厝:放置、安放(17)无陇断焉陇:高地断:隔绝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

(1)以①以残年余力(凭,靠)②河曲智叟亡以应(用来)(2)焉①且焉置土石(哪里)②始一反焉(语气词)(3)且①年且九十(将近)②且焉置土石(况且)(4)之①以君之力(结构助词,的)②虽我之死(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5)其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代指愚公)②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6)而①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②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可是)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固定句式并解释。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连……都不……)(2)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样)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一处)(1)方/七百里(2)聚室/而谋曰(3)投诸/渤海之尾(4)河曲智叟/亡以应7.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指.通豫南________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_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 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_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愚公移山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侧面烘托了愚公移山的艰难?答:三、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答: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河曲智曲亡以应”中的“亡以应”的意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________________。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这是愚公反驳河曲智叟的话,请你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答:*3. 对于愚公移山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提出同样的疑问。

但两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愚公对两人的态度又有何不同?①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一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答:⊙发展空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陈蕃立志蕃(指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孟子 愚公移山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一、阅读题姓名: 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10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益其所不能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指•通豫南/争高直指•D.虽•我之死/虽•乘奔御风2.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4分)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本文多处用到对比手法,请联系文章内容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3分)4.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汝()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臾亡以应()
(4)一厝朔东()
二、文言文阅读。

(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rèn;chéng;sè;yū;hè;chèn;kuì;shuò;yōng。

2、(1)还愁什么挖不平呢?(2)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3)你太不聪明了!
(4)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到不可改变的程度。

3、(1)方圆方向(2)并曾经(3)愁什么加强反问语气
4、(1)“反”同“返”,往返。

(2)“惠”同“慧”,聪明。

(3)“亡”同“无”,没有。

(4)“厝”同“措”放置。

二、文言文阅读。

(一)1、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语言描写
4、不相同。

“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

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D
7、河曲智叟亡以应
8、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9、天帝是被愚公的诚心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因而命大力神搬走了这两座山。

10、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