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该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 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
02
01
03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 理解作者王安石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褒禅山概貌
课程大纲
分析文章对褒禅山的描述,探讨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思想内涵。 第三章:后洞探险
文章的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 等,使得语言优美、生动。
结构严谨
文章采用了游记体的结构,按照时间、地点的顺序 进行叙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情感真挚
作者在描绘山水景色和游历感受时,情感真挚、深 沉,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 思考。
文章的影响和价值
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主题
本文记述了作者游览褒禅山的经历,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和 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 理的探讨。
结构
文章采用了游记的写作方式,按照游览的时间和地点顺序展 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作者先介绍了褒禅山的地理位置 和背景,再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和人文景观,最后总结了自己 的感悟和思考。
结合文章内容,讲解后洞探险的经过和作者的感悟。
课程大纲
01
02
03
04
第四章:人生启示
探讨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启发 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第五章:总结与作业
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 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02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和背景
王安石的简介
总结词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
《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名作动,筑舍定居
名作动,命名
名作状,往东
名作状,从旁边
形作名,深度
名作动,识其本名,说明白
形作动,照明
谬,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作名,流传的文字
词类活用
非常
于是
至于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于是余有叹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请他,于是他来了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6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古人求思之深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余之所得
——议
翻译第四段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思而慎取之也。
议力
议物






















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
04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03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02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01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课堂练习
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距其院东五里 4、有泉侧出 5、入之甚寒,问其深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7、火尚足以明也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精品课件15张

《游褒禅山记》精品课件15张

慧空禅院
石碑仆地
后洞(半途而返处) 前 洞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情景模拟——绘“游踪”
请根据视频图片、作者游览路线,模拟游 览褒禅山。并分享交流模拟游览的体会。
慧空禅院
石碑仆地
后洞(半途而返处)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前 洞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朗读课文第三、四段,小组讨论完成: (1)在作者看来,想要观赏世界上的奇观,哪 些因素不能缺少? (2)课后练习第一题。(文中勾画相关句子) (3)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在作者看来,想要观赏世界上的奇观, 哪些因素不能缺少?
年华正好,无悔的奔跑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树枝繁 叶茂。屈原无悔的奔跑,纵魂归汨罗,他的精神也穿越 浩荡的历史烟云为后人传颂;翟秋白无悔的奔跑,纵英 勇就义,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 毛无悔的奔跑,纵饮尽大漠风霜,也让她的文字开满了 隽永悠长的曼妙之花。无悔的奔跑是青春的勋章,是成 功的预告。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 不说,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希望同学们 在生活与学习中多多地观察和思考,将 文质兼美的东西写入文章,让通透的思 考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启迪,最终变为我 们心灵自救和自赎的力量。
《 游 褒 禅 山 记》精 品课件 15张
文章思路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写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记叙)
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他们;它们的 你们;你们的 我们;自己的
这里;那些 其中
连词
副词 助词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调节音节;不翻译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其字的用法
1 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 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 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3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
知识归纳 ——语句翻译
4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 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5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去洞里越深;那前进的事就越困难;可是那见到 的景象就越奇特
6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把也 还足够继续照明
记叙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乐少
悔:不得 极游之乐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Biblioteka 整体感知中心句——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然 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 连词;但;但是
此余之所得也 动词;得到 古人…往往有得名词;心得;收获 得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动词;能够 此言得之 形容词;适宜;正确

《游褒禅山记》ppt优秀课件(36页)

《游褒禅山记》ppt优秀课件(36页)

问题探究:
1.第二段为记游的主干部分,作者游了那些地 方?感受怎样(用一个字概括)?
前洞
记游洞经过 后洞 追记后洞中所见 → 并表示遗憾心情 平旷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结构

古人求思 余之 所得
无不在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奇观常在险远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无力

补叙经过、 详 写心情

第二部分 议论
详 略

借仆碑抒发感慨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 者少。 •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 • 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
古今异义词:
古:到达
至于
今:表到达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的连词 古:不同寻常、不平凡
非常
今:表程度的副词 古:求学的人
学者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 1 代词
• (1)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它” •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 讲 •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3)第一人称,我、自己 •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4)指示代词,那、那些 • 例:“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有志有力而无物



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议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仆 碑
其文漫灭 音 谬
古书之不存 谬 其 传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分组讨论
总结词
分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 问题。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组别,让他们在小组内讨 论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看法。例如,可以让学生讨论褒禅山的景观和文化意义、 作者王安石的政治主张等等。
课堂展示与交流
总结词
课堂展示与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发现自己 的不足之处。
通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的 感悟,思考自己对生活、人生的理 解和态度。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设 计
问题引导
总结词
通过问题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 内容的思考,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 点和理解。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具 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 答。例如,可以问学生对褒禅山的了 解、对作者王安石的认识等等。
褒禅山历史文化背景
褒禅山有着悠久的佛 教历史,自古以来就 是佛教胜地。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 曾来此游览、咏史, 留下了不少诗文。
山上有多处历史文化 遗迹,如古代石刻、 碑文等。
04
游褒禅山的旅游攻略
旅游路线规划
经典路线
游客可以选择从后洞进入,经过 华阳洞,最后从前洞出来。这条 路线可以欣赏到褒禅山最美的景 色,包括壮观的石笋、石花和石
柱。
探险路线
对于喜欢探险的游客,可以选择 从险峻的岩壁攀登,到达山顶, 俯瞰整个山谷。但需要注意的是 ,这条路线需要一定的登山技巧
和经验。
休闲路线
如果只是想放松心情,可以选择 从山脚下的村庄出发,步行到后 洞,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大自
然的魅力。

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两洞尚存。
第2页/共30页
←褒禅寺
第3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4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5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6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7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8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9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10页/共30页
华阳洞
第11页/共30页
写作手法
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
第29页/共3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0页/共30页
很多深刻的启示,你
能总结出几个?并谈
谈自己的见解.
第26页/共30页
“游山洞”与“做学问”趣 比游山洞 做学问
前洞夷以近游者众— 学问平易处浅尝辄止者众 后洞险而远至者少— 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
达成者少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博大精深大学问 随之出者— 在困难或非议面前止步者 游洞之力— 求学之力 物(火把) — 求学之客观条件 仆碑文字导致谬传— 求学应深思而慎取
第27页/共30页
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 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 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其 次还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28页/共30页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所感,把 __游__山__和__治__学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 起来,借__游_山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 治学都要“__尽__吾_志___”和“_深_思__慎__取 ” 的道理。
1.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不胜枚举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名) 名——识其本名(动)
第21页/共30页
小卡片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 (1)直称姓名 (2)称字、号、斋名、谥号 (3)称官名、爵名 (4)称籍贯。 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 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优秀语文课件《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优秀语文课件《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无物以相之 连词,用来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因为
于的用法
始舍于其址 于人为可讥 于是余有叹焉
余于仆碑 师不必贤于弟子
求救于孙将军 君幸于赵王
在 在 对于 对于 比 向 被
10、箫君圭君玉
(guī,人名)
11、余弟安国平父 (fǔ,对男子的美称)
‖课文串讲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名作动, 筑舍定居
山 脚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因为(这 名作动, 个)缘故 命名
……者……也,判断句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那些
形作动, 走到尽头
而, 连词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代游
动作名
懈怠
洞者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将,快要 完 于是 一起
游洞
翻译
华山洞的下面平坦宽旷,有山泉从旁边流出来, 在洞壁上记游的人很多。——这就是所说的前洞了。
从华山往上走五六里,有一个洞看上去幽暗深 远,进去感觉非常寒冷,我们探问它的深度,就是 那些喜好游山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这就是所 说的后洞。
代游踪
那些到 的人

正在
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
体还 用


动词, 照明
已经
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有埋 人怨
乐也。
自他

尽情享受 副词用作动词
翻译
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好游山的人所 到的地方,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但是看看洞的 左右壁,到这里记游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概那洞更 加深的地方,到的人就更加少了。

《游褒禅山记》教学课件42张

《游褒禅山记》教学课件42张

3、作者 针对“花山”被误传为“华山” 这件事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第二部分: 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写游山心得: 矢志不渝的决心 力量充足 外物相助
治学之理:指出学问要“深思 慎取”
山名(本名、别名) 仆碑、音谬
洞名(前洞、后洞) 游后洞
记游
. 音谬
议论
怠而出
学者不可以不 深思而慎取
窈然 (yǎo)

(jiù)
无物以相之 (xiàng)
王回深父 (fǔ)
今言“华” (huá) 如“华实”之“华(”huá)者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
的籍贯、姓名。

褒禅山(华山)


华山洞


慧空禅院
石碑

研读课文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 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 之乎?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 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 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第四段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
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也。
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 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 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 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 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的道理。
• 因事见写理,作叙议特结点合
• 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 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 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 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34张PPT)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34张PPT)

对比
悔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
疏通文意
这时
感慨 语气助词 观察
对于
在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
动作名,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心得
表原因 因为 他们 探求 思考 深入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平坦 表并列,而
险阻
表转折 但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景,则至者少。而
奇丽 雄伟 珍贵奇特 不同寻常 古今异 象 形作名 险阻偏远的地方
探究文本
三个条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个?
思考
“志”是最重要的条件,起决定作用。 1、作者在阐述“力”与“物”两个条件时,分别把
“有志”作为前提,再次强调了“志”。这就揭示了
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先有志再有力还要有物,把
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一定的物质条件的重
要性依次排列,逻辑缜密。
2、“然力足以至焉…其孰能讥之乎?”作者通过对比“力足以至”
明确字音
华山 (huā) 春华秋实 (huá) 咎其欲出者(jiù) 于人为可讥(wéi) 庐冢 (zhǒng) 王回深父 (fǔ)
舍于其址(shè) 好游者 (hào) 瑰怪 (guī) 谬其传(miù)(chuán) 何可胜道也哉(shēng) 无物以相之(xiàng)
疏通文意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
者尽 ,吾 可志 以而 无不 悔能 矣至
不 可 不 深 思 而 慎

借仆碑抒发感慨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文章主旨
本文把_游__山__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 起来,借__游__山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 要“__尽__吾__志__”和“深__思___慎__取_ ”的道理。

游褒禅山记(优秀)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优秀)PPT课件

.
8
王安石
(1021~1068)
本文是王安石34岁 时作。4年后(1058年) 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力 主改革政治;16年后 (1070年)拜相。
王安石在文学上
也是个革新派。他反
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
风,主张文章应“有
补于世”。散文遒劲
清朗,直抒胸臆,每
涉时弊,在唐宋八大
家中独树一帜。词
“一洗五代旧习”,
帮助
足够 用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志向,这里引 申为主观努力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难道
. 得到的东
49
西,心得
• 1、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古:对于这种 情况。今:表承接的连词
• 2、非常之观。非常:古:不同寻常。今:程
副词,很,十分。
•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
古以盛产木灵芝得名;中为起云
峰,高耸挺拔,"夭欲雨,山则
云遮雾障";西有鳌鱼岭。满山林
木葱茏,枫叶、葛藤和知名、不
知名的山花,色彩斑斓,生机勃
勃。 华阳洞是褒禅山旅游区的
主景观,洞深1600米,有10大景
区、102个景点。洞群分前洞、
后洞、夭洞、地洞,特点是"洞
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
洞洞相通。"前洞有"华阳"、"万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 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 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
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PPT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PPT
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3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4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
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 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自然段结构
古人求思之深
余 之



得 奇观常 有
在险远 力
尽吾志 无 悔矣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无力

有志有力而无物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 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 爵名4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 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元年古 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 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
山、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
记叙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
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庆历二年
1042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
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
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国家积弱贫
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
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
在神宗支持下开始推行变法措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游 褒
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悔:不得 乐少 极游之乐
禅 山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记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
作者游山似并不沉醉于山水风光而更 留意于事物原委先为华山正名顺势引出华 山洞是埋一伏笔考证花山看似多余却自有 一番用意是再着一点底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这 种情况 语气词 取 观 独 察
心得, 收获 因 为 他 们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且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的 奇异 雄伟 不同寻常 的景象 险阻僻远 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特殊句式
• 始舍于其址 • 而卒葬之 • 有碑仆道
• 第一个句子是状语后置句。
• 第二、三个句子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褒禅山(华山)
华山洞
慧空禅院
石碑
褒 禅 山 示 意 图
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 →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名字的来由)
为什么说‚华(hua)山‛是‚音 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 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后 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 “华”才读“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 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 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 “huá ”。
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禅” 3、距其院东五里 4、有泉侧出 5、入之甚寒,问其深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名者 7、火尚足以明也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名者
课堂练习
名作动,筑舍定居 名作动,命名 名作状,往东 名作状,从旁边 形作名,深度
名作动,识其本名, 说明白 形作动,照明 谬,使动用法,弄错, 使……错。传,动作名, 流传的文字
无不在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奇观常在险远
照应前文,阐明游洞的感慨
第三段: “于是余有叹焉” 第二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 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 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 之乎?
古今异义
数字 十分之一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十一
学者
治学的人
表结果
所以 ……的原因
用来……的(表凭借)
以的用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因为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因为 由山以上五六里 而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连词,无义,或“而” 火尚足以明也 介词,用来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 表并列,而 以远,则至者少
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1 代词 (1)人称代词 他 他们 它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人称代词 他的 他们的 它的 例:“问其深” (3)指示代词 那 那些 例:“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人称代词 活用为第一人称,我、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动 文 词 字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碑文
辨 认

大概 因为
错 误
重点字词
•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 之意。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 •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 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 “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 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 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 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用 来
自 己
动词, 照明
已经
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尽情享受 副词用作动词
乐也。
重点字词
• • • • • • 侧: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 至: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明: 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自读课文,注意句读,初通 文意。
齐读课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名作动 山 脚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因为(这 名作动 ……者……也,判断句 个)缘故 命名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因为 是 山南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水北
山名(本名、别名) 仆碑、音谬 记游 议论
.
洞名(前洞、后洞) 游后洞
音谬
怠而出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者,可以无悔矣
学者不可以不 深思而慎取
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 志向和顽强的毅力
借 见闻 感受
治学不可以不深思慎取
记游为辅 议论为主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籍贯 姓 名 字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记。
第二自然段
平旷
前洞
略述前洞 后洞概况 记游者甚众 对 比 窈、寒、深 记游者少 后洞
记游华山 洞的经过
详记游后 洞的经过

→难 → 奇 →


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议论作铺垫。
第一部分: 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 一、介绍褒禅山概况 二、记游华山洞经过 前洞记叙简略 后洞记叙详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度副词,很,十分。
• 险远: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
远的地方。 • 至于: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 提一事的连词。
•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
迷乱的地方。
特殊句式
• 变式句(介词结构后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 • 省略句 不随以止也
结构

古人求思 余之 所得
游 褒 禅 山 王 安记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 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 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 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 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 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 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 “王文公”。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讨论: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 “不得极夫游之乐” 开启下文,第三段“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 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②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 前文的记叙 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 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③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 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 安石作宰相期间,大兴变法,遭到 保守派的猛烈攻击,但仍然立场坚定,宣 称“天变不足畏,祖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变法失败后,被迫辞去相位。随后 几度复出,又几度辞官。晚年隐居钟山。
“尽吾志而不 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临川:王安石塑像
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
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在南京 半山园的故居
无物以相之 连词,用来 因为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于的用法
始舍于其址
于人为可讥

在 对于 对于 比 向 被

于是余有叹焉
余于仆碑
师不必贤于弟子 求救பைடு நூலகம்孙将军 君幸于赵王
掌握:“卒、文、道、极、”的 文中意思和用法
1、“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 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 文字。“独其为文”。 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3.“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 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 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
文字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说清
谨慎地 选择
尽 道
……的 缘故
做学问 的人
思而慎取之也。
重点字词
• 谬: 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名: 说清楚,名词作动词。 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 • 所以: 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 • 学者: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读书 因”。
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 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 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 “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 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 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而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足够 用来 意志,这里引 申为主观努力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难道
得到的东 西,心得
重点字词
• 于是: 古今异义。古:对于这种情况。
• 非常: 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
代游 洞者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将, 快要
动作名
懈怠

于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