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技术:(一)海参发病原因、征兆和育苗保苗疾病防治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然而,海参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影响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海参池塘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防治策略。
1. 感染性病害海参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常见的疾病有海参出血病、白化病、扁虫病等。
其中,海参出血病是最常见的疾病。
防治策略:保持水质清洁卫生,注意排污和换水,加强池塘的通风、保温和防寒措施,定期检查池塘的水质和海参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治疗。
2. 营养不良病害营养不良病害是因为海参摄入量不足或饲料质量差,导致海参身体健康受损。
常见的病症有虚弱、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等。
防治策略:饲料要科学合理配制,根据海参的生长周期和需求量进行营养分析分配饲料,可适时添加营养剂和增强剂。
3. 水质问题水质是影响海参健康和生长的重要因素。
水质问题主要包括水温过高或过低、PH值变化大、溶解氧不足、氨氮、硝酸盐等污染物质含量过高等。
防治策略:建立科学的水质监测体系,时刻关注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硝酸盐等指标,严格控制饲料和添加剂使用量,保证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基本稳定。
4. 池塘管理不当池塘管理不当也是导致海参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管理不当包括过度密度、过度投饲、清洗不彻底和不及时清理废料等。
防治策略:科学合理的管理池塘,及时调整海参的密度,合理投饲和施肥,定期清洗池塘,清理废料,及时更换水体。
综上所述,海参池塘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方案下,才能使海参健康成长,获得最佳产量和质量。
养殖海参发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
养殖海参发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海参,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海产品。
在我国,海参的养殖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海参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发病的概率较高。
因此,正确理解海参的发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是养殖海参的重要课题。
养殖环境的原因在养殖海参的过程中,对于养殖环境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养殖海参必须选择水质清澈、氧气充足、无毒无害的环境。
但是,在实际养殖中,由于环境污染、饲料不当、饲料污染等原因,养殖环境往往不允许海参健康成长。
养殖环境污染养殖海参的过程中,环境污染是导致海参群体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环境污染严重时,海参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从而失去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环境污染包括对水源污染、对海底污染以及对废弃物的不正确处理等。
在养殖海参的过程中,形成污染的因素主要包括:养殖船只的排放物、化学制品污染、农业、畜牧业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废落物污染等多种因素。
为了避免养殖环境污染,需要对养殖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以确保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并避免病原体的侵入。
饲料不当和饲料污染在养殖海参的过程中,饲料是海参生长的必要保障。
不过,如果选择的饲料不当或者受到污染,会诱发海参的多种健康问题。
常见的饲料问题包括:过度饲喂、营养素缺乏、饲料因子过于单一以及饲料污染等。
其中,饲料污染是影响海参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包括:变质饲料、有毒有害的饲料以及饲料添加剂等。
为了避免饲料因素对海参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选择优质、无污染的饲料,避免过度喂食,同时定期清洁和更换饲料器具。
水质的原因水质是养殖海参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有害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对海参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水质是这些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H值pH值是一种测量水质的常见方法,它代表水中酸碱度的大小。
如果水质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就会对海参生长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养殖海参时,需要确保水质的pH值在适宜范围内,一般应该保持在7.0-8.0之间。
海参养殖发病原因及对策
海参养殖发病原因及对策摘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海参养殖发病的原因,指出有效的防治对策,以期能够为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海参养殖;原因;对策1海参养殖发病的原因1.1选址不合理,水质质量差目前,由于海参养殖具有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好、养殖成本低、管理方便的特点,许多投资商不顾养殖环境和养殖条件,盲目投资海参养殖,致使海参养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在选址方面,一些投资商为了赚钱经济效益,忽视了海参养殖的必要条件和必须环境,盲目选址,致使海参养殖的换水条件不畅通,水质较差[1]。
1.2消毒不彻底,水质质量不高在海参养殖过程中,许多参池养殖多年,但是很少进行清淤和消毒,致使海参粪便、杂藻和淤泥堆积在池底和礁石上,而且,经过冬、夏两季后,池底的低温藻类开始腐烂变质,滋生出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给海参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致使海参瘦小体弱,抵抗能力差。
1.3养殖过度,缺乏天然的饵料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效益,许多海参养殖户不顾参池的地理环境、基础饵料和水质状况等条件的限制,盲目增加放养密度,严重影响了海参的正常生长。
而且,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缺乏天然的基础饵料,养殖户的投喂量不足,致使海参的生长空间较小,食量不足,进而导致海参出现体弱多病,甚至死亡。
1.4养殖者的技术水平不高,缺乏防治意识随着海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人逐渐重视海参养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且盲目投资海参养殖业,致使海参养殖业出现畸形发展的情况[2]。
一些养参户从未接触过水产养殖,不了解海参的生物学特性,未能做好海参病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致使海参发病时,没有及时解决,从而降低了海参的产量和质量。
2防治海参养殖发病的有效对策2.1合理选址,做好建设工作参池是海参唯一的生活场所,因此,养殖户应该根据海参的生长习性,合理选择,积极最好参池建设工作,以维护海参的健康成长。
养殖户应该避开养参密集区,尽量选择距离海区较近、天然饵料丰富、潮流畅通、无淡水注入、水质条件好、底栖硅藻类数量充足、泥沙底质好、水深度合适的养殖区域,根据参池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筑礁种类,按照堆放标准,合理放置筑礁,为海参的栖息和度夏有利的条件,以确保海参的正常生长。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雷鑫S h u i c h a n y u y e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饮食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现如今,我国海参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养殖过程中易发生一系列疾病,若是未能及时防治这些疾病,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也会影响到海参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
因此,新形势下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海参疾病。
本文就此展开分析与论述,希望可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海参的生态习性海参属于一种海洋生物,最适宜的养殖池盐度应当在26%~34%。
同时,海参健康生长对温度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若是温度过高会抑制海参的生长。
海参大多栖息在水深10多米的海区,其运动方式较为局限,且缺乏方向性。
因如今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海参养殖模式愈加多元化,但在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疾病,要想提高海参养殖产量与质量,必须要进行有效防治。
二、养殖海参主要疾病以及防治1、烂边病(1)病症。
烂边病在每年六月份高发,最容易为害耳状幼体阶段的海参,且相对来说死亡率偏高。
染病之后,用显微镜观察,可发现边缘模糊不清,也可看到坏死组织细胞。
染病海参即使存活下来,也会出现反应迟缓、重量不增的情况。
(2)防治。
针对海参烂边病,首先需要找到引发疾病的病原体,之后再选择相应的防治手段。
研究表明,弧菌是引发烂边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要想防治该病,需结合情况选用药物,应当以预防为主,保持池水干净,尽可能减少养殖池中细菌的数量,降低海参的染病率。
2、烂胃病(1)病症。
感染烂胃病的海参,在摄取食物方面会出现进食量大大减少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海参发育较为迟缓,更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大量死亡。
烂胃病的病灶主要体现在耳状幼体胃部,观察时可看到胃体边界模糊不清,病症严重胃壁糜烂。
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有着一定的关联,若是饵料品质不佳、缺乏营养,会引发这种疾病。
(2)防治。
针对海参烂胃病,应当从病因着手,第一尽可能提高饵料的品质,为海参幼体生长提供更多的营养;第二为减少水中细菌数量,可以在养殖池均匀撒入呋喃类抗菌素等药物,并及时换水,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水体环境。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海参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资源,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海参养殖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影响养殖效益。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对于保障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海参疾病及防治策略1. 白斑病白斑病是海参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为海参体表出现白色或黄色小块状斑点,严重者会出现溃疡和腐烂。
白斑病的发生与水质不佳、过密养殖和饵料不洁等因素有关。
预防白斑病的关键是要保持水质清洁,适量投喂,避免过密养殖。
一旦发现白斑病,可添加适量的食盐进行治疗,同时及时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体通畅。
2. 皱塌病皱塌病是由海参体内寄生虫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症状为海参体表呈现出皱缩、塌陷,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预防皱塌病的关键是要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体清洁,避免饵料过量投喂和过密养殖。
一旦发现皱塌病,可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同时增加水质管理力度,加强饲料管理。
1.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海参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和监测,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
合理投喂,避免过量饲料和不洁饲料对海参健康造成影响。
定期进行养殖池塘的清理和消毒,避免寄生虫和细菌病原体的滋生。
2. 注重饲料管理饲料作为海参的主要营养来源,其质量对海参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海参养殖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品牌,避免使用变质及污染的饲料。
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水质污染和海参健康问题。
3. 加强疫病防治在海参养殖中,要实行定期的疾病监测和防治工作。
定期对海参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个体,避免疾病的扩散。
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对各类药物及化学制剂的使用管理,避免药物滥用对海参养殖产生不良影响。
4. 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海参养殖中的常见疾病,需要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增强其对海参疾病防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海参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新方法
海参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新方法近年来最为常见的疾病现象、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方法综述:疾病现象一:因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症状轻者海参不落池底,生长速度缓慢,导致海参肿嘴、吐肠、化皮等疾病,重者使海参呼吸困难,甚至中毒,窒息而死亡。
疾病现象二:刺参溃烂病(腐皮综合症)是当前对刺参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又称“化皮病”、“烂皮病”等。
发病特点:一是发病面广,波及到所有养殖区域;二是发病快,一旦发病很快蔓延全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可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症状:发病初期,病参活动能力和附着力变弱,摄食量减少,身体收缩、僵直,摇头,疣足尖端开始溃烂,口部肿大,不能收缩与闭合,排脏。
随着病情加重,病参溃疡处增多形成蓝白色斑点、全身溃烂、自溶,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附着物上留有一白色印痕。
溃烂病主要是细菌感染蔓延所致,日常管理中应以预防为主。
益源生技术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手段!1、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水质的调节不利,氨、亚硝酸盐超高造成。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1mg时,海参红细胞数量的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造成海参的呼吸受阻,出现病害、呼吸困难,引起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海参不摄食,影响其正常活动能力和生长速度;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5mg/l时,海参的某些新陈代谢功能失常,体力衰退,不落池底,集结在礁石堆中,很容易引起海参腐皮综合症的发生。
水中微生物菌群平衡失调是导致海参疾病的主要原因。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要确保养殖水质长期维持在良好状态,让含氮有机物进行有效的转化是养殖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但在海参养殖或塘底净池内,由于定期使用消毒药剂等原因,容易将有害菌和有益菌全部杀灭,往往导致消化过程受阻,这是海参养殖池水,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高温季节由于有机物质丰富,富营养老化,大型藻类大量繁殖,增加了池水有机物耗氧量和水体黏度,从而造成了硝化转过程受阻;再就是多年来未改造清淤的养参池,由于池底老化,放养密度大,有害杂藻太多,水质混浊的池塘,养殖池水最容易引起氨、亚硝酸盐超高,从而诱发海参疾病。
海参发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海参发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近几年来,为解决虾病带来的危害,我国北方沿海开辟了围堰、虾池筑礁养殖海参的新路子,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参养殖很快成为北方沿海主要繁养品种之一。
但在海参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今年入春以来,部分海参养殖区相继出现了海参肿嘴、烂皮、排脏、不摄食,形体萎缩乃至死亡等病害,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致使许多养参专业户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严重地挫伤了养殖者的积极性,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归结出以下几点。
1 海参发病主要原因1.1 参池选址不正确、建池不规范,导致水质交换质量差近几年,由于海参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可观、简便易行、又易管理,由此激发了养参热。
有不少商不顾环境和条件,盲目选址。
参池建池不规范。
其一是,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
不少围堰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深处高达2m以上,浅处只有30~50cm,水循环时参池交换量极少,特别是虾池改建的参池,原本虾池地势较高,水位较浅,为达到养参养殖标准,不得不将池底下挖,有很多参池的进排水闸门悬在离池底40cm以上,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
还有部分参池建在离海岸几千米甚至万米处,进排水使用同一个渠道,致使水质质量差,交换量小。
其二,虾池筑礁不合理。
有的参池采用石礁,每堆石不足1m,而石块小,间距与堆距都在5~6m之多;有的参池采用编织袋装泥,仅三袋搭成三角形,间距与堆距也在5~6m;还有的采用瓦片搭成人字形,刚进水就被潮水冲垮,既不利于海参栖息与渡夏,又不利于底栖硅藻的附着,阻碍了海参的正常生活与摄食。
1.2 清淤消毒不彻底,导致水质败坏有很多参池养殖多年很少清淤和消毒,使池底和礁石堆积了很深的海参粪便、淤泥和杂藻,尤其是池底的低温藻类,经过冬、夏两季后开始腐烂变质,从而滋生出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影响了海参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海参瘦小体弱而发病。
1.3 放苗密度过大,造成天然饵科严重缺乏很多养参户,不顾养参池所处的地理环境、水质状况、基础饵料的容有量,片面地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不惜代价地增加放养密度,在养参条件并不理想的参池,667平方米放苗量竟达到10万头之多,又不舍得投饵,这样当海参逐渐长大时,天然饵料严重缺乏,海参的生长空间也逐渐缩小,造成海参缺氧缺食、体弱患病而死亡。
海参十大疾病防治技术
海参十大疾病防治技术一:养殖水体偏清、青苔生长过快原因:水体养分不平衡,缺乏微量元素和必须营养元,藻类生长失衡,水体透明度过大,导致海参应激反应。
解决方案:培肥水质,降低水体透明度,于晴天上午使用。
(1)“三效肥水精” 2—3Kg/亩米+ “复合芽孢杆菌” 250克/亩米,活化3—5小时后全池泼洒。
(2)“三效肥水精” 2—3Kg/亩米+尿素1千克/亩米,全池泼洒。
(3)如青苔过多,可使用“青苔净” 250g/亩米,青苔死亡后,使用“复合芽孢杆菌” 250克/亩米二:消除浊水,降低氨氮,稳定水质原因:雨后导致池水浑浊、藻相老化,水中悬浮物质偏多。
解决方案:于晴天上午使用为宜,可分步进行,也可同时使用。
(1)“海参池底改良活化素” 10千克/亩米+ “复合芽孢杆菌”250 克/亩米;(2)“水质净化剂” 0.8 — 1.0ppm,全池泼洒。
三:解毒、消除应激反应原因:水质、水温、气压骤变,污染物、重金属、药浴等因素导致的中毒、应激反应等。
解决方案:可消除应激反应、降解重金属毒害、消除环境变化等引起的刺激。
(1) “神草丹” 20—30ppm(2)“复合芽孢杆菌” 250克/亩米+ “水产专用Vc”0.5 —I.OKg/ 亩米,全池泼洒。
四、猛水蚤等挠足类虫害病因:猛水蚤等挠足类对海参苗猎食、损伤、争夺事物和空间,甚至导致海参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症状:猛水蚤等挠足类大量繁殖,甚至观察到其摄食海参幼苗,幼苗有解体、滑板症等。
防治:“速效灭蚤灵” 0.3 —0.6ppm, 3小时后用0.5 —1.0ppm(药浴前半小时泼洒“水质净化剂” 0.8 — 1.0ppm + “高能速氧”)五、烂胃病病因:幼体培育密度过大,饵料不佳为主因,继发细菌感染。
症状:多发于耳状幼体阶段,幼体胃壁增厚、粗糙、狭窄、萎缩变形、不膨胀、棒状,严重时整个胃发生糜烂,导致幼体死亡。
防治:(1)饵料中添加“海参专用多维” 0.5% + “食母生” 0.2% + “解毒开胃散” 0.5% + “化皮灵2#” 0.05%。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海参是我国的一种海产品,因为其殊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备受欢迎。
虽然野生的海参数量日益减少,但是,现在的海参养殖却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各地海参养殖已经成为了农民的新选择。
然而,海参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疾病问题,严重地威胁到了海参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海参养殖中的常见疾病种类及其症状1.发白病:海参体表色素变白,质地变松,甚至烂掉的情况;2.涡旋病:海参表面出现崩开的坑洞,水泡;3.腐烂病:出现胃肠道病变,体内产生大量有毒物质;4.口腔炎:口腔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疡和食欲异常;5.水垢病:出现白色粘稠物附着在海参体表;以上这些疾病都会对海参的生长和产量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
1.合理管理池水质量:建立合理的池塘水质控制方案,合适的水质可以提高海参的抗病能力,控制污染和水质不稳定的情况,以确保海参的健康。
2.科学备饲和饲料管理:科学使用并管理好饲料,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效期,适当控制摄食量,以及特殊情况下进行应急治疗,都是海参池塘养殖中有效预防疾病的方法。
3.休养生息:及时为海参进行休养生息,以避免过度捕捞。
而过度捕捞会导致海参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影响到海参的生长和产量。
4.病害防治:当出现海参生病、感染的情况时,可以采取个体隔离、集中隔离和药物治疗的方法。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种类、药物浓度和病情等方面的细节。
海参池塘养殖的防治工作需要全面、系统和有效地考虑各种因素,变通灵活、科学合理,以增强对海参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在未来的海参养殖中,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入研究病害的防治机制,提出切合实际、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海参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海参池塘养殖是近年来养殖业中的一项新兴产业,海参的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青睐。
在海参池塘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常常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困扰,这些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策略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常见疾病及其症状1. 白点病白点病是海参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病原体主要为白点病毒,症状为海参体表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可出现全身白斑,影响海参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 溶血病溶血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症状为海参体表出现溃疡和红斑,患病海参活动力下降,食欲不振。
以上介绍的只是海参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疾病,实际上海参养殖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疾病,因此养殖户需加强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疾病。
二、防治策略1. 定期清理池塘定期清理池塘是预防海参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清理池塘可以有效地清除废弃物和污染物,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保持池塘水质清洁。
2. 保持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是预防海参疾病的关键。
养殖户可以通过加氧设备、喷淋装置等方式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流动,减少病原体在水中的滋生和传播。
3. 合理投料合理投料可以提高海参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养殖户应根据海参的生长阶段和数量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度投喂和浪费。
4. 药物防治在海参出现疾病时,养殖户可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消毒剂等,但在使用药物时必须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规定进行,避免药物残留和对海参造成伤害。
5. 加强管理加强管理是预防海参疾病的关键。
养殖户应定期检查池塘水质和海参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通过以上防治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海参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在海参池塘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疾病的威胁,这些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养殖户应充分了解海参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策略,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从而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海参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
海参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海参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的海产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参的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然而,海参养殖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为了保障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有效的疾病防治方法。
一、海参养殖技术1. 基础设施建设海参的养殖需要建立充足的养殖场地,选择适宜的水域或土地进行布置。
建立合适规模的养殖池塘或槽,确保海参能够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2. 规划养殖过程在进行养殖前,应制定详细的养殖计划,包括品种选择、养殖密度、饲料类型和投喂量等。
科学的养殖规划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3. 管理水质海参对水质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养殖密度较大时,更需要严格控制水质。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维持适宜的水质条件,如保持水温、pH值和溶氧量等在合适的范围内。
4. 合理投喂海参的饲料种类繁多,包括植物饲料和动物饲料。
根据养殖的阶段和品种特点,选用合适的饲料种类和投喂方式。
饲料的投喂量应适宜,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海参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海参疾病防治1. 疾病预防预防疾病是海参养殖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首先,要生态化养殖,保持水质清洁;其次,加强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定期清除废弃物和死亡海参,防止病原体的滋生;同时,注意对养殖环境进行调节,避免极端气候和水质波动。
2. 疾病监测定期进行养殖水域和海参的疾病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监测包括水质监测和海参体质检查,如体色、体形、呼吸情况等。
3. 病害诊断一旦发现疑似疾病症状,需要及时进行病害诊断。
可以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或者将疑似患病的海参标本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确诊。
4. 疾病治疗根据疾病的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其他科学的治疗手段。
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投药,以避免对环境和海参本身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海参养殖技术的学习和疾病防治的重视是保障海参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随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在市场价格的调控下规模日益壮大,但是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养殖的过速发展、不科学运作,最终造成病害问题愈加严重,成为造成养殖户巨大损失的原因之一,也对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要大力发展海参养殖业,就要着手解决其病害的问题。
下面就海参养殖几种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技术作简要的探讨。
1刺参的生态习性海参属于海洋生物,因此在高盐度的海水中才能适应良好,一般来说,盐度26‰~34‰的海区是最佳的养殖场地。
而海参生存对于温度的要求也较高,稚参在水温高于25 ℃就基本不会生长了,高于28 ℃的海水中就会大量死亡。
其运动方式较为局限,一般在砂石和岩礁裂缝等不平坦的地形上运动,沿着地形运动的活动范围通常不过几十平方米,且缺乏方向性。
由于海参对水域环境要求高,而我国周边的海域污染严重,养殖户大多向室内养殖转战。
室内大棚养殖的兴起,使我国海参产量迅速提高。
室内养殖却同样存在疾病和价格的风险。
2刺参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2.1刺参育苗期的常见疾病育苗期属于刺参养殖的起始阶段,但是育苗期刺参的疾病防治及存活率却直接关系到刺参养殖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育苗期疾病的关注是不可或缺的。
2.1.1烂边病一般发生在每年6-7月份,该时期海参在耳状幼体阶段,是该病的高发阶段,因其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刺参养殖的效益。
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胶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1]。
海参在发病后,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有增生的组织,颜色随病情发展逐渐加深变黑,继而出现边缘模糊不清、溃烂,最后整个海参耳状幼体解体,消失,导致死亡。
经组织学技术苏木—伊红染色后有如下表现:可观察到有固缩深染的细胞核,且能看到坏死组织细胞。
大量发病后存活下的个体,也不会存活超过一周,在存活的时间中增重不多,且变态反应迟缓,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浅谈海参育苗技术及疾病防治
浅谈海参育苗技术及疾病防治作者:卫茂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7期摘要:一直以来.我国都是水产养殖大国,尤其是淡水养殖.近几年来,海水养殖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海产品口味鲜美.愈来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这些给海产品养殖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养殖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海参育苗;养殖方法;疾病预防1海参育苗育苗主要技术内容:前期准备工作、受精卵的采集、布卵.幼体培育、稚参的采集和培育.稚参的培育(包括稚参前期培育.稚参后期培育.幼参培育至商品幼参)。
前期准备工作:布卵前5-6d,将育苗大棚的室温控制在23℃左右,目的是将室内的池预热。
布卵前一天.将30℃的海水加入池内.4m3水体即可,目的是将池子加热,避免后期加水时导致水温下降太快。
布卵当天水温为18℃,将23℃的海水加1m3.将水温调节到21℃。
受精卵的采集与布卵:受精卵以选取饱满、卵黄色、色泽莹亮的为宜。
每立方米水体布15万个卵为宜,布卵后每池内泼洒青霉素2mg/L,每3小时搜池1次,当天傍晚镜检发育情况。
幼体培育:当胚胎发育到小耳幼体时要进行选育.用NX79尼龙丝网拖选或虹吸选育,选育中上层幼体。
注意换水与管理:每天加水1m3.水温24℃?,控制水温与室温.防止水温过低影响幼体发育。
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7℃,23℃为最适温度.温度低发宵迟缓。
剌参幼体的适口饵料有盐藻、角毛藻.叉鞭金藻等,此外有些代用饵料,如鼠尾藻磨碎液、海洋红酵母、干酵母、鲜酵母,以采用金黄色藻和硅藻混合投喂效果更好.但成本高.已经不适应工厂化养殖模式.现在取而代之的是酵母与螺旋藻。
投喂要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不可一次投喂过多,否则刺参幼体易消化不良。
投完后搅池1次,使馆料均匀,开口饵料的投喂量(克)按照水体体积(m3)的0.2倍计算,如果5m3水体,投喂量就是5x0.2=1g。
在生产中要通过镜检剌参幼体胃的饱满程度而加以调节般胃区内馆料占1/2体积即可。
在浮游幼体培育期间.剌参一般不要倒池,因为每一次倒池都会损伤幼体,主要依靠换水来改善水质,每天换水1次.每次加水1m3,直到将池水加满?或者投放附着基。
海水养殖海参苗的疾病防治措施及病原分析
海水养殖海参苗的疾病防治措施及病原分析引言:海参作为一种具有高蛋白质和营养价值的珍贵水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海水养殖已成为推动海参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海水养殖过程中,海参苗的疾病问题常常困扰着养殖户。
本文将以海水养殖海参苗的疾病防治措施及病原分析为主题,旨在为养殖户提供科学合理的疾病防治方法,提高养殖效益。
一、病原分析:1. 黑斑病(Pseudoalteromonas):黑斑病是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细菌病害。
黑斑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菌体侵入到海参体内,通过伤口或呼吸道进入体内,导致感染。
黑斑病的症状表现为海参体表出现黑色斑点,患病海参苗活动力下降,食欲减退。
2. 软体动物感染(Turbellaria):软体动物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害,会导致海参苗生长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
感染过程中,软体动物会在海参体内寄生,从而阻碍海参的正常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
3. 水质问题:水质问题是海水养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酸碱度的变化、温度变化以及水质中有害物质的积累,都可能对海参苗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水质污染会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影响海参的呼吸作用。
二、疾病防治措施:1. 优化孵化水质:在孵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是防治疾病的首要措施。
孵化池应定期清洗,维持充足的氧气供应。
同时,适当调整水质的酸碱度和温度,确保适宜的生长环境。
2.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饲料搭配和科学的喂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在饲料配方中,应根据海参苗的生长需求,确定适宜的蛋白质和营养成分含量。
同时,定期观察海参苗的口器情况,确保其正常进食。
3. 对症治疗:在海参苗发生疾病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防治疾病的关键步骤。
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可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但需注意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产生药物抗性。
4. 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对养殖环境中的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异常情况。
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有利于提高海参苗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
海参是一种价格高昂的海产品,在市场上备受追捧。
因此,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涉足海参养殖。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疾病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
一、浮壳病
浮壳病是指海参体内气体过多导致身体浮起的现象。
这种病的主要原因是饲料控制不当、池塘水质不好或疫病侵袭。
浮壳的海参无法正常进食和代谢,容易造成死亡。
防治策略: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控制饲料量和池塘水质。
可将发病海参放入淡盐水中治疗,也可以用硫酸镁治疗。
二、腐烂病
腐烂病是指海参身体间的污染物滋生导致腐烂。
这种疾病的主要经济损失来自于它的数量。
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大规模地损失。
防治策略:定期清理池塘,定期更换水质,加强管理防范细菌侵袭。
三、瘤病
瘤病是指海参体内产生瘤状物,导致海参损伤、死亡的疾病。
这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污染、复杂的繁殖、饮食不当等。
防治策略:加强环境卫生,保持清洁的水质,检查和质量管控饲料,并在早期发现瘤状物后及时治疗。
四、呼吸道病
呼吸道病是指海参的呼吸管道受到感染导致呼吸异常的现象。
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池塘水质不佳、温度过高等。
这种疾病的影响会逐渐在整个池塘中扩散,造成经济损失。
防治策略:养殖户应保持池塘水质,检查温度,定期检查和清理养殖设备和水管,发现异常迅速治疗。
总之,在海参池塘养殖中,要注意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检查和清洁养殖工具,切实加强饲料的控制和质量管控,以预防和治疗海参的疾病,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海参保苗技术
海参保苗技术2008年09月17日星期三 17:16海参保苗技术一、秋季海参保苗防病管理技术进入秋季,水温逐渐下降,温差大,易导致应激反应,海参抗病力和代谢能力下降;近海海域污染严重现象有增无减,PH值等容易出现超标现象,引发海参中毒现象并可能引发幼苗及体弱苗种病毒、细菌感染等。
1、主要病症表现:⑴海参苗吐肠、身体僵硬、发黑。
⑵摇头、扭劲儿、刺短、苗种发白、甚至化皮。
2、预防措施:①重在水质管理:注意水质观测,定期投放生态菌水产专用制剂“原液”和塘底净,净化、平衡水体水质,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避免病害。
②使用生态菌水产专用原液进行拌料饲喂,增强抗应激、抗病能力,促进营养平衡吸收。
3、治疗方法:①如因水质超标或出现病害迹象,可加量投放生态菌原液和配合投放塘底净每立方米水体各5~10克左右,每1~2天一次,连续3~5次。
并在治疗期间加大拌料原液浓度。
一般来讲即可抑制病害发展,逐渐治愈。
②如已经出现病毒感染引起的化皮现象,可选用二氧化氯(2毫克/立方米水体)等抗菌抗病毒类药物连续使用3~5天。
注意水质观测,及时使用生态菌水产专用制剂恢复水质。
③病害防治,重在“防”,一旦出现严重病害再采取措施,就算能够遏制,但损失也不可能全部避免,注意日常管理,最为关键。
二、冬季海参保苗特点及管理方法:11月至次年3、4月份,为冬季保苗期,此期间温差大,易造成应激反应;成本高、换水量受到限制;容易因为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发肿嘴、吐肠、化皮等病害;“冬季保苗、重在预防”!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简介如下:1、水温调控:建议10月末根据水温情况应开始缓慢升温,升温过急、过大均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6000头左右大小的参苗,建议升温至15~17℃左右。
2000头左右大小的参苗,温度可在10~12℃左右饲养。
2、饲喂量的控制及饵料处理:饲喂量不宜过大,应坚持使用生态菌水产专用EM原液拌料饲喂(每公斤饵料使用原液3~5克左右),尤其12月~3月参苗的抵抗力相对较差,拌料添加可有效的提高参苗的抗病能力,并促进增长。
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分析及解决方案
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分析及解决方案目前辽宁刺参的养殖方式主要有室内工厂化养殖、潮上带筑堤提水养殖、潮间带沉箱养殖、围网养殖、池塘养殖、筏式笼养、多品种混养等。
其中以池塘养殖和箱式养殖为主。
发病月份为3、4、5、6、7、10月,主要病害是弧菌病和腐皮病,其中10月份发病率最高。
下面我们向大家列举部分常见的海参疾病:1 、生物病原1.1细菌腐皮综合症病因:以细菌感染为主,常伴有霉菌以及寄生虫的继发感染。
症状:初期感染的病参多有摇头现象,口部出现局部性感染,表现为触手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口部肿胀、不能收缩与闭合,继而大部分海参会出现排脏现象;中期感染的刺参身体收缩、僵直,体色变暗,但肉刺变白、秃钝,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感染末期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刺参腐皮综合症:表皮严重腐烂流行情况:该症也称“皮肤溃烂病”,“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最常见的疾病,危害最为严重。
该病多发生在每年的1~4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期,3~4月份是发病高峰期。
此病的感染率很高,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全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
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参。
可使用:复合碘或连翘芩黄液+绿康源或维水灵1.2 霉菌病因:此病是由于过多有机物或大型藻类死亡沉积,致使大量霉菌生长,然后由霉菌感染海参而导致疾病发生。
外观病症:参体水肿或发生腐烂。
发生水肿的个体通体鼓胀,皮肤薄而透明,色素减退,触摸参体有柔软的感觉。
表皮发生腐烂的个体棘刺尖处先发白,然后以棘刺为中心开始溃烂,严重时棘刺烂掉呈为白斑,继而感染面积扩大,表皮溃烂脱落,露出深层皮下组织而呈现蓝白色。
流行情况:每年的4~8月份为霉菌的高发期,幼参和成参都会患病,目前尚未发现霉菌病导致海参大批死亡的病例。
可使用:复合碘或连翘芩黄液1.3 纤毛虫盾纤毛虫外观病症:在显微镜下可见纤毛虫攻击活力弱的稚参参体,造成创口后侵入组织内部,在海参体内大量繁殖,致使海参幼体解体死亡。
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分析及解决方案
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分析及解决方案目前辽宁刺参的养殖方式主要有室内工厂化养殖、潮上带筑堤提水养殖、潮间带沉箱养殖、围网养殖、池塘养殖、筏式笼养、多品种混养等。
其中以池塘养殖和箱式养殖为主。
发病月份为3、4、5、6、7、10月,主要病害是弧菌病和腐皮病,其中10月份发病率最高。
下面我们向大家列举部分常见的海参疾病:1 、生物病原1.1细菌腐皮综合症病因:以细菌感染为主,常伴有霉菌以及寄生虫的继发感染。
症状:初期感染的病参多有摇头现象,口部出现局部性感染,表现为触手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口部肿胀、不能收缩与闭合,继而大部分海参会出现排脏现象;中期感染的刺参身体收缩、僵直,体色变暗,但肉刺变白、秃钝,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感染末期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刺参腐皮综合症:表皮严重腐烂流行情况:该症也称“皮肤溃烂病”,“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最常见的疾病,危害最为严重。
该病多发生在每年的1~4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期,3~4月份是发病高峰期。
此病的感染率很高,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全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
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参。
可使用:复合碘或连翘芩黄液+绿康源或维水灵1.2 霉菌病因:此病是由于过多有机物或大型藻类死亡沉积,致使大量霉菌生长,然后由霉菌感染海参而导致疾病发生。
外观病症:参体水肿或发生腐烂。
发生水肿的个体通体鼓胀,皮肤薄而透明,色素减退,触摸参体有柔软的感觉。
表皮发生腐烂的个体棘刺尖处先发白,然后以棘刺为中心开始溃烂,严重时棘刺烂掉呈为白斑,继而感染面积扩大,表皮溃烂脱落,露出深层皮下组织而呈现蓝白色。
流行情况:每年的4~8月份为霉菌的高发期,幼参和成参都会患病,目前尚未发现霉菌病导致海参大批死亡的病例。
可使用:复合碘或连翘芩黄液1.3 纤毛虫盾纤毛虫外观病症:在显微镜下可见纤毛虫攻击活力弱的稚参参体,造成创口后侵入组织内部,在海参体内大量繁殖,致使海参幼体解体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海参发病原因和征兆
彭张华
1、海参发病原因及发病的特点
由图可见导致海参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种质、饵料、营养和免疫力是影响海参体质的重要因素。
目前养殖状况下饵料营养基本能满足海参所需,但由于种质质量参差不齐,苗种质量难以控制,养殖过程中海参更易发病,因此,在水体环境适宜的前提下,需要通过提高免疫力来增强海参体质,增强海参防御病害能力,减少海参发病几率;
●海参免疫力、抗病力下降,加之水中病原超标,易使海参被动感染;
●水质变差,有害有毒物质过多,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海参易发病。
2、海参发病的征兆
海参在发病前会在短期内出现一个发病征兆,即海参出现“亚健康状态”,通过细微的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现象:
•①参苗不伸展、呈现蜷缩状;
•②海参在附着基上下分布不均匀;
•③拖便太长(两万头以上的苗有少量拖便属正常现象,但拖的太长就是状态不好);
•④挑苗筐看翻起的粪便,不规则、易碎、断断续续类似虚线,说明参苗状态不好;
•⑤参苗体色暗淡、无光泽;
•⑥摄食量明显下降。
当出现以上现象时,说明海参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快就会大规模发病,此时是疾病预防、治疗的最关键时期,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海参育苗、保苗期间常见病害防治
1、烂边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生时间】: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可达90%以上。
【病因】:弧菌是致病原之一。
【主要症状】: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
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防治措施】: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天停药3天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连同内服,外泼“派尼均安”1ppm;治疗时,“肠速康”2ppm+敏感抗生素。
2、烂胃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生时间】:此病多在大耳状幼体后期发生,死亡率可高达90%。
【病因】:一方面是由于饵料品质不佳(如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或饵料营养单一(如单独投喂金藻类、扁藻等饵料);另一方面,一些细菌感染幼体也可以导致此病发生。
【主要症状】:幼体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周边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继而萎缩变小、变形,严重时整个胃壁发生糜烂,最终可导致幼体死亡。
患病幼体摄食能力下降或不摄食,发育迟缓、形态大小不齐,从耳状幼体到樽形幼体变态率低。
【防治措施】:使用免疫双抗5ppm +肠速康5ppm全池泼洒,提高免疫力、抑制细菌、增强消化道的功能,可有效预防该病;适当加大换水量,定期泼洒“派尼均安”,减少水中细菌、病毒数量。
3、化板症的发生与防治
此症也称为“滑板病”、“脱板病”或“解体病”。
【发生时间】:该病多在樽形幼体向五触手幼体变态或附板后的稚参时发生,是刺参育苗后期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流行疾病。
传染性很强,发病快,数天内死亡率可近100%。
【病因】:具有病原多样性和复杂性,革兰氏阴性细菌可引起此症,弧菌为致病菌之一。
【主要症状】:附着的幼体收缩不伸展,触手收缩,活力下降,附着力差,并逐渐失去附着力而沉落池底。
在光学显微镜下,患病幼体表皮出现褐色“锈”斑和污物,有的患病稚参体外包被一层透明的薄膜,皮肤逐步溃烂直至解体,骨片散落。
镜检池底可见大量骨片。
【防治措施】:
确保优质饵料、科学的育苗水质管理至关重要。
①用二次砂滤或紫外线消毒的方法,并及时清除残饵、粪便、有机物等,适时倒池,尽量减少养殖用水中病菌数量,经常使用“益水源”、“活菌宝”调节水质。
②视投饵的质量和数量,特别是通过消毒处理确保海泥和鼠尾藻等饵料不携带重要致病原。
另外,应定期镜检,观察幼体摄食、活动及健康状况。
发现病情,在池中泼洒“派尼均安”或“黄氏琼浆”+“神农百果露”,同时内服“免疫双抗”。
4、细菌性溃烂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生时间】:稚参培育的夏季高温季节,此病发生率很高。
尤其是
5mm以内的稚参,容易患病死亡。
【病因】:细菌感染所致,具体菌种不明。
【主要症状】:患病稚参的活力减弱,附着力也相应减弱,摄食能力下降,继而身体收缩,变成乳白色球状,并伴随着局部组织溃烂,而后溃烂面积逐渐扩大,躯体大部分烂掉,骨片散落,最后整个参体解体而在附着基上只留下一个白色印痕。
致病微生物在附着板上繁殖很快,使附着板上出现蓝色、粉红色或紫红色的菌落。
凡有上述菌落蔓延的附着板上,稚参很容易引起溃烂病而死亡,直至解体。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海参高保方案”(“免疫双抗”+“肠速康”)进行预防保健;发病时用用“海参高保方案”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疾病的蔓延。
5、盾纤毛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生时间】:夏季高温季节,水温在20℃以上海参幼体附板后的2-3天易暴发此病。
该病感染率高,传染快,短时间内可造成海参的大规模死亡。
【病因】:由细菌和纤毛虫协同致病。
【主要症状】:海参表皮先出现白色或蓝色小溃烂点,严重时发生穿孔腐烂成洞眼状,在显微镜下可见纤毛虫攻击参体造成创口后,继而侵入组织内部,在海参体内大量繁殖,致使海参幼体解体死亡。
纤毛虫活体外观呈瓜子形,皮膜薄,无缺刻。
【防治措施】:
①殖用水应严格沙滤和300目网滤处理。
②时清除池底污物,适时倒池。
③料应经过药物处理后再投喂,杀灭饵料中的致病菌和纤毛虫等寄生虫。
④格按照“海参高保方案”(“免疫双抗”+“肠速康”)配合抗生素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6、肠炎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生时间】:海参室内养殖阶段
【病因】:大部分为细菌性感染,少部分为饵料变质货饵料搭配不合理。
【主要症状】:主要症状表现在粪便上,如粪便细碎、不成形、提起筐后水质变混,或者拖便过长、粪便粘在波纹板上不易脱落、粪便呈现珍珠项链状分节。
【防治措施】:如果此病发生在更换饵料,或者更换饵料配方后的2-3天内,可以考虑为饵料问题,应该适当调整节饵料配方或更换优质饵料;否则为细菌感染引起。
治疗方案:外泼抗生素+“神农百果露”,内服“免疫双抗”+“肠速康”。
7、“红圈”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生时间】:育苗期间较常见,保苗初期也有发生。
【病因】:基本认为是弧菌属的细菌导致。
【主要症状】:池壁或附着基上形成淡红色或紫红色菌斑,大小不一。
菌斑附近海参数量非常少,并且状态都不好。
【防治措施】:日常定期使用“派尼均安”,可以降低发病的几率。
发病时可以全池泼洒“派尼均安”+“神农百果露”+敏感抗生素,效果较好。
8、海参吐肠的发生与防治
【发生时间】:多发于水温急剧变化季节。
【病因】:温度、盐度的急剧变化以及不规范人工操作导致的强烈刺激,或者细菌感染导致的肠道炎症。
【防治措施】:在温度、盐度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的季节,要定期全池泼洒“应激宁”,减少应激的产生,可以有效的避免吐肠;人工操作(倒池、换水、换板)之前,要全池泼洒“应激宁”,防止产生应激。
对已经发生吐肠的池子,首先要立刻泼洒“应激宁”,防止病情恶化;然后全池泼洒“派尼均安”+抗生素,防止吐肠的海参感染细菌导致化皮。
9、海参状态不好的发生与防治
【发生时间】:海参育苗、保苗及室内养成期间。
【病因】: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藻剂、抗生素等药物;藻类毒素、霉菌毒素、亚硝酸盐、重金属等含量过高;细菌感染导致肠道粘膜受损,吸收能力差,营养缺乏;饲料营养不均衡。
【主要症状】:体色发黑、身体僵直、摄食下降、活动力差、肉刺不挺、光吃不长等。
【防治措施】:杀桡足类、杀盾纤毛虫、杀水痘后,全池泼洒“藻能源”+ “金水露”进行解毒处理;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双抗”+“黄氏琼浆”,清除体内抗生素、霉菌毒素、藻类毒素、重金属等,减少体色发黑、身体僵直、摄食下降、活动力差、肉刺不挺、光吃不长等症状的产生;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肠速康”保护肠道粘膜,确保营养吸收,保证海参正常生长。
10、海参保苗期间水质调控
为降低成本,换水量较少或换水时间延长,这种模式常常导致水质条件的不佳或恶化。
为防止出现水质的恶化给海参保苗带来不利影响,需要进行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方案:(每次换水后使用一次) “藻能源”3ppm+“金水露”2ppm。
功能作用:
“藻能源”富含生物酶,是水产行业最好的中药发酵活力碳源;活性氨基酸、碳源、中药、微量元素的有机结合;富含甘露寡糖、黄芪多糖等,有效提升养殖动物免疫力!本品营养丰富,科学配比,水溶性好,吸收快,肥水迅速,藻相持久稳定;具有提高养殖动物机体免疫力,提高生长性能,减少动、植物应激反应的功效。
江西派尼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金水露”含有低温萃取天然解毒活性成份,降解水体抗生素、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分解有机质,降低水体浑浊度,净化水体,增加水体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的酸碱平衡,稳定PH;多合素能够调节水体,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
改善水质浑浊等情况,分解悬浮有机质,增加透明度。
改善水产动物消化道菌群平衡,中药发酵产物促进肠道发育和粘膜创伤修复。
降解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减少霉菌毒素对机体的伤害,促进食欲,加快生长速度。
江西派尼生物药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