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德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家庭德育

内容摘要:家庭德育对儿童的影响是很大的,它丝毫不亚于学校德育对儿童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家庭德育的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其中重点讲到了奖惩法、说理法和榜样法,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孩子的德育方法。

关键词:家庭德育德育方法学校德育

正文:

人们常说小孩可以“三岁看老”,意思就是说小孩子到三岁时他们的性格和品德就就已基本定型了,以后很难再有所改变。这种说法的准确性已无从考证,只是民间流传的预言罢了,但在德育上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不可忽视儿童的早期德育,而儿童的早期德育则主要是来源于父母以及家庭,所以说家庭德育对儿童早期性格和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事实上,家庭德育对儿童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其学前阶段,即使是入学后家庭德育的影响也是不亚于学校对儿童德育的作用的。由此可见,家庭德育是个很值得研究和探讨话题。

所谓家庭德育,顾名思义就是指发生在家庭里的道德教育,它跟学校德育的区别就在于学校德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德育,旨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其传授的思想是国家主流的道德意识,而其效果也往往是显著的;而家庭德育更多地是父母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自发进行的,当然也有很多情况是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子女的某些方面的价值观,家庭德育的内容往往是父母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家庭德育所产生的效果是无形而又深刻的,将对其子女的一生产生影响。然而,家庭德育又是和学校德育相互作用的,当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彼此沟通彼此合作时,各自的德育效果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德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本身也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手段等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只是这些要素在家庭德育过程中是模糊的,因此,家庭德育事实上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要想真正去把它做好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巧的。一个有心的家长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个巨大的困惑,那就是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问题,即该不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自己的孩子。当然顺便说一下这只是有心的家长会面临的困惑,对于那些根本就没想过要特意去培养自己孩子性格和品德的父母来说,他们是不会有这种烦恼的,他们只会在必要时随心所欲地教训孩子一通。而面对这种困惑,不同的家长会作出不同的选择,而在这选择的背后实际上也隐藏了不同自己家长的价值取向。选择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的家长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永恒的价值观和永恒的真理,它们是不会因为时空的改变而改变的;而选择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的家长,他们会教给孩子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下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将道德准则灌输给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认为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当中的,其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也会随之而改变。在我看来,这两种类型的家长无所谓对错之分,只是他们所持的信念不同罢了。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给孩子施加影响,也许他们所培养出来的孩子所具有的道德品质不一样——前者培养出来的人正直,做事循规蹈矩,而后者培养出来的人果断,敢于挑战权威,但是这两种性格的人却都能够很好地凭借自己的优良品质而为社会所认可,进而很好地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因此,只要不违背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家长可以有自己的道德信念,进而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

在家庭德育过程中,德育方法的选择也是需要技巧的,因为德育方法是复杂而多样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才能使德育发挥作用。而为大多数家长所青睐的德育方法要数奖惩法了,因为这种方法通常是最简便且易操作的,同时其效果看上去也是显著的,尤其是当孩子犯错时,最省心的方法就是把孩子打一顿,让他从中吸取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奖惩法在有的时候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这种

方法是很有效的。因为当孩子处于较小的年龄阶段时,他们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想要通过说理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觉悟过来是行不通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方式来强化或减少儿童的某种行为,以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虽然他们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而这种方法也是有理论依据的。根据巴恩斯的研究,品德培养具有多端性,即不一定非要从道德认知开始培养儿童的品德,品德的培养也可以从道德行为开始,而良好品德行为养成的关键期在儿童早期,到以后就可能会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所以说,用奖惩的方法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很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父母在应用奖惩法时也是需要把握其中的度的。在应用惩罚的方法时,最好避免采用体罚的方式,这样会造成孩子身心的伤害的。家长可以通过剥夺孩子喜爱的东西等间接的方法来表示对孩子的惩罚。同时,惩罚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你必须先让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让他知道你惩罚他了,但你仍然是爱他的,否则,孩子会对你产生恐惧感而不敢接近你,这样不利于今后你跟孩子关系的发展。而对于奖励,首先家长应不要吝啬于对孩子的奖励,因为奖励可以使孩子树立信心并产生愉悦的感受,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家长的奖励不能泛滥,否则将会失去其应有的效力的。做到每次奖励孩子时都是有理有据,向孩子讲清他做对了什么,这样才能强化此种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奖惩法已不再那么有效了,即使能产生一时的效果那也只是表面的,当孩子一走出你视线,你的那种威慑力也就会随之消失。比如说,在我们周围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父母面前是一套,父母不在时又是另一套,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从很有礼貌变得蛮横无理。这时就要家长及时地更换自己的德育方法,从原来的奖惩法为主变为以说服法为主,要晓之以理。这就需要父母通过给孩子分析问题,让他们明白不能做某事的原因,形成一定的道德认知,帮助他们从他律阶段过渡到自律阶段,让他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需要家长平时要留心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寻找能进行德育的适当场合,因情景而教,这比起学校德育的简单的说教要有效得多,而且孩子往往也会记忆更深刻一点。同时,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说理时最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与孩子进行交谈以确保他们能听懂其中的道理。而且也要注意说理过程中跟孩子的互动,不能像学校德育那样简单地把道理向孩子陈述一遍,而是与孩子对话,以亲切而平等的口吻与孩子交流,这样既能达到德育的目的,又能跟孩子建立和睦的亲子关系,使得后续的德育能高效地进行。

有了一定的道德认知以后还是不够的,这还不能保证他们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在他们身上可能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这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一个做事一向有原则的人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的环境中,他会放弃自己的原则而去“适应”这个污浊的环境也是情理之中的。因此,要想让孩子做到知行一致,父母就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实践的环境。这就要求父母首先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对自己子女的影响是很大的,小孩子往往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方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家长如果想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德,那么家长平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应该有所体现。尤其是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更应该要小心谨慎,不能欺骗孩子,答应过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否则,如果家长总是欺骗自己的孩子,那要想让孩子做到诚实守信就好比是缘木求鱼。因此,家长就不能忽视自身的行为,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更要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确保自己的言行一致。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家长一方面随时注意他们的行为,适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诱导;另一方面,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就能让孩子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去实践和检验自己的道德认知,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此外,在进行家庭德育的过程中,家长不要忘了要与学校德育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两者是互为外界环境的,彼此会对对方的德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双方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这就要求家长要定期地到学校去跟孩子的班主任进行交流,一方面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看看在不同的环境中孩子的行为是否是一致的。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